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核心内容框架及页数对照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时数36学时四、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平时成绩10分,期末成绩90分,开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材料邓淑华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胡锦涛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及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

六、教学内容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当代中国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形成过程:从改革开放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反思到1982年12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13大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再到17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举起的主要标志:从党的12大到党的17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题目中始终不变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构成:从17大的“两大构成”到胡锦涛建党90周年的“三大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作用:当代中国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当代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理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合理性和局限性;2、西方近四百年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性;3、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重点讲授基本原则和东方社会理论(即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4、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贡献:主要讲授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和实践基础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斯大林模式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毛泽东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后来的经验教训;3、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及启示。

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总结

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总结

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党的创新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高中生进行学习教育,可以更好地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了解和认同。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对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

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所在。

高三学生应通过学习了解这一道路的基本内涵,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高三学生应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高三学生应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包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的内容。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和目标,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方面。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包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任务,包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高三学生应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包括坚持绿色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等方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框架

第一讲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第一节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二节百年历程悟道理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第一节空想社会主义一、什么是社会主义二、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三、18世纪是空想社会主义四、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诞生(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转变”(二)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二、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批判(一)批判自由资本主义的意义(二)以唯物史观审视资本主义的过去(三)以唯物辩证法展望资本主义的未来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一)革命的前提(二)革命的道路(三)革命政权(四)革命的主体与同盟军(五)革命的政党四、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一)设想的出发点和根据(二)未来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第三讲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列宁的革命理论二、十月革命第二节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的扩展一、欧亚11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社会主义扩展的原因第四讲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第一节苏联有限的政治经济体制调整一、苏共二十大对政治体制的冲击和赫鲁晓夫时期的体制改革二、赫鲁晓夫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三、赫鲁晓夫的“三和”、“两全”理论四、勃列日涅夫时期内政外交的主要问题和苏联社会的衰第二节东欧国家摆脱苏联模式的努力落一、南斯拉夫自治、不结盟的社会主义二、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之春第三节改革的主要障碍因素一、难以突破的“围城” 二、极不正常的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第五讲苏联东欧剧变第一节改革困境中社会矛盾的总爆发一、东欧剧变二、苏联的剧变与解体第二节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一、用辩证法总结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二、要摆正政治任务与经济任务的地位三、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执政党建设生死攸关的问题四、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事关全局五、正确处理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关系六、在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关系中寻求最佳结合点七、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第六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正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2、积极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三、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关键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9月6日一、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衰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七、当代资本主义和国外社会主义参考书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杨世高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顾海良主编理论诉求与阶级立场理论诉求: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六无”社会无私有制无市场无商品无货币无阶级无政治革命战略的两重线索和三次变奏两重线索:客观的物质条件主观的历史能动性三次变奏:青年时期——强调主观条件而非现实的政治经济关系;中年时期——以唯物史观为依据强调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认为必须先资本主义化,然后才能走向社会主义;晚年时期——???10月18日苏联模式的五种前途继续革命模式朝鲜模式中国模式俄罗斯模式匈牙利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内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理论与实践是紧紧围绕这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总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总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主要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和拓展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3选修课程硕士研究生必须从以下两门课程中选择1门作为选修课程。

1.“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理论的教育帮助硕士研究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了解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硕士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历程、观点和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硕士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4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历程、观点和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硕士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5课程背景总览时代主题的转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主要讲清四个问题1、时代主题的转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何在3、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和普遍性4、怎样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6一、时代主题的转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了两件似乎极为矛盾的大事一是苏东发生剧变二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突飞猛进。

前者标志着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衰败后者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

这两件事的发生及其相互联系只有放到时代发展的总背景下才能深刻理解。

71、时代主题的转换和苏联模式由盛至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就其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来说它是社会主义的。

在发展战略上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以粗放发展为主实现生产增长以实现自给自足为重要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复习大纲Word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政治复习大纲Word版

导论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p1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P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怎样对待、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建设什么样的党及怎样建设、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及怎样发展。

P5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p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者的内在联系。

P8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p103、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P12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P14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的概述p18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p193、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p21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p22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p222、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p24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p26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p27 及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p28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p294、坚持统筹兼顾p30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及其基本点: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分配制度的理论、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理论、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

P3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和体制主要包括三方面:P36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如何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三个转变”p383、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p40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包括四个方面p41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基本内涵p42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 4个方面p43五、经济增长的新常态p43六、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p45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及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的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三方面p45 2、坚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础p463、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p47七、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p48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p49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p50 四个方面引进来和走出去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制度p5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p5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成果,是认识当代中国政治现象、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思想武器,主要包括: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理论、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念、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

研究生必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PPT课件

研究生必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PPT课件

关于当代中国进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性 质、条件、规律、目的 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与 实践的概括。
狭义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的解读
明确了自身性质
探索了当代中国进步发 展的条件
揭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 的规律
指出了当代中国发展进 步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 又是在当代对它们的创新发展。
236-270 271-303
CONTENTS


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基本内涵
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当代中国的
主题
导论
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主要内容
四、高举当代中国 发展进步的旗帜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创新 与实践创新,是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同 时也是对它的发展。
• 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 ,有必要了 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科学社会主义就 是马克思主义
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 学社会主义三者组成的不 可分割的、有机的、严密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 的“一个核心问题”。
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面
C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
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问题。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 发展?
这是一个关系到能否为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问题。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前提)

04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4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代号:0478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掌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了解科学社会主义经历的三次思想认识的飞跃以及分别形成的三种理论形态、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和挫折,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以及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开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三次思想认识飞跃及其形成的理论形态的了解,通过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在各主要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过程的基本了解,能够帮助广大考生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了解,提高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分析批判的能力,增强对科学社会主义光明前途的信心。

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系统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150多年来经历的三次思想认识方面的飞跃及其形成的三种理论形态(三次飞跃分别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建立并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种理论形态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在各国发展的基本情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其他课程如《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等均有紧密的联系。

本大纲推荐教材为中国人民大学高放教授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它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共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等院校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公共理论课。

这门课程的开设,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的历史厚重感,使学生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基本脉络的把握中理解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ppt

▪ 第三,改革并不是一支抒情曲, 而是一场复杂的社会运动,在 改革中,如果发生方针政策或 战略策略上的错误,仍然会导 致社会动乱。
第四,在改革的进程中发生社 会动乱,往往会破坏国家赖以 改革的物质基础,破坏改革所 需要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干扰全国上下搞改革的注意力。
3、从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看,在改革中 有两个敏感点特别容易激发不稳定现象
第五,阶级敌人和国际反动势 力的煽动,资产阶级思想的影 响,以及宗教势力的参与,是 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 原因。
第六,人民群众中的偏激情绪 和某些错误思想,是社会动乱 得以发生的主观原因。
2、群众性社会动乱与改革的关系
第一,大多数社会动乱的原因, 都与社会主义体制上的弊端有 关。
第二,社会动乱不仅告诉人们 改革的必要性,而且还说明, 改革必须克服一切阻力坚持到 底。
1、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动乱是社 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激化的表现
第一,经济不景气,人民生活水 平相对下降,这是引起社会动乱 的首要原因。
第二,法制不健全,社会主义 民主被践踏,是引起社会动乱 的重要原因。
▪ 第三,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和 腐败行为是引起群众不满并导 致动乱的催化剂。
第四,民族关系上的一些复杂 因素也是引起社会动乱的一个 原因。
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 的群众性动乱问题
1953年6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的“比尔 森事件”。
1953年民主德国“六·一七”事件 1956年6月28日,波兰的“波兹南事件” 1956年10月匈牙利事件 1968年3月,波兰“《先人祭》事件”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 1970年,波兰“十二月事件” 1971年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事件” 1976年波兰“六月事件” 1980年-1982年的波兰全国动乱

研究生必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全部ppt

研究生必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全部ppt
的运用,着眼于对理论问题的实际思考,着眼
于新的实际和新的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导 论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问题 )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社会改造方案,社会 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
导 论
导 论 论 导
——以俄为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城市中心论
农村中心论
传统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导 论
三件大事: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 ——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导 论
两个不可逆转: ——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 积弱悲惨历史, ——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 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根源在于离开 唯物史观来认识社会主义,形成“左”倾空想社 会主义。
导 论 中国共产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 生产力问题是中国先进分子选择社会主义后 必须首先在理论上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是要不要生产力的发展作为前提? 二是如何解决生产力不足?
导 论 党内三种不同的主张: “二次革命论”
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民族的伟大复兴的 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 紧密联系在一起; 它把国家安危与个人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代表了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 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导 论
二、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
改革开放3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 引领下,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长期、快速、 稳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 国力增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 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并正在 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简介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学习参考书(注明编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关系教研室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联系实际,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质内容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
第三讲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课程
主要
内容
第一讲导论
第二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第五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实践(实验)环节

主要教材
序号
性质
教材名称
编著者
出版单位
出版时间课程类型1讲授类2.研讨类拟授课教师
王勇、刘志锁
课程总学时
36
开课学期
1
课程总学分
2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有较好的把握,对社会主义改革不同模式及其结果有全局性的了解并且能够做出判断。联系实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结合自身专业,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不懈追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教学目的•本门课程主要是帮助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历程,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并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入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总论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广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

狭义上只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

这门课的学科性质,是为硕士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政治理论课,是从狭义上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

它包括社会主义学说、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制度三层涵义,即以社会主义学说作指导,开展社会主义运动,达到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目的。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三个方面,即除了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以外,还要研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规律。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1.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经典作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它把自己的理论大厦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完美结合,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途径,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为科学。

它的产生给予了人类一个新的世界观和科学的认识工具,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革。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及其继承者列宁、斯大林等,在从事革命活动的实践中,科学地考察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目的,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用开展革命斗争的途径推翻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重要条件。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章 法治 工作的基本格 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一、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 权的制度 (一)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司法独立(3) (二)支持庭审和裁判(2) (三)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机制(1) (一)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 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二)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三)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目前,刑罚执行权过于分散,不利于统一刑罚执行标 准。 (四)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 、检察权相分离 (五)完善司法管理体制(3) (六)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5) 三、推进严格司法(4) 四、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5) 五、加强人权司法保障(4) (一)健全司法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3) 六、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二)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1) (三)加强人民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 (四)依法规范司法人员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 一、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6) 第四节 增强全民法治 二、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4) 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 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2) 设 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4)
第三章 法治 工作的重要保 障
第一章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基本 第二节 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指导思想和总目 原理 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5) 二、完善立法体制(5) 三、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这是提高 立法质量、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保护主义法律 化的根本途径) 第一节 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 宪法实施 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一)依法保障公民权利(3)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7) (三)民主政治(6) (四)文化法律制度(4) (五)加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法律制度建设(3) (六)国家安全(1) (七)生态环境保护(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受罚)(2) (八)立法与改革(3)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一)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法律制度(3) (二)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3) (一)科学、民主、依法决策(2) 二、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1) (三)问责制度(1) (一)合理配置执法力量(1) (二)推进综合执法(3) (三)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四)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1) (五)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 第二节 深入推进依法 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 府 (六)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2) (一)执法制度(4)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二)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2) (三)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2) (一)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1) 五、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二)制约政府内部权力(4) (三)完善审计制度(3) (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 结果公开。 (二)依据权力清单公开政府权力(2) 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三)依法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2) (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3) (五)政务公开信息化(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文化软实力”概念是“软实力”的子概念。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就是 文化影响力、意识文化软实力建立在硬实力的基础之上,但它对硬实力 的建设又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力。形态影响力、制度影响力和外交影响力。
(二)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发展文化软实力重要性认识不够
2、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基础薄弱
突出的表现是认识不够,思路不清,投入不足。
2020/5/22
2、这一科学论断是对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改革 开放伟大实践的科学概括
3、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 主义文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
2020/5/22
(三)提出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这一科学论断,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 质的认识
2020/5/22
三、文化软实力提升问题
(一) 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二) 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三)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思路
2020/5/22
(一) 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最早是约瑟夫·奈提出来的。国家软实力是 指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种实力,它是通过建立在包括政治、文化、精神、 价值、制度、形象、传媒等基础上的吸引力或影响力,而不是采取强制 的,威逼的、利诱的手段去征服他国。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 力的迫切需要。
2020/5/22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2020/5/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与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 能发展中国 中国为什么不能走民主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社会主义是19世纪上半期产生的一种国际政治 思潮,收到过马恩思想影响,最初是社会主义运动中 的一个流派,后演变为一种改良主义,二战后演变成 资本主义多党政治的一个政治派别。有人说它是“资 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指导思想多元化,在世界观上是 多元论和实用主义;否定工人阶级领导,主张资本主 义多党制;否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主张不改变资本 主义私有制。 民主社会主义背离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

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次:1993年。改革实施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 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人员减少20%。国务院 不再设置部委归口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直属事业单 位调整为8个。 第四次:1998年。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组 建4个部委,更名的有3个部委。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 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到29个。
5、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 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 主义道路 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 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 和制度基础。
完善党代表任期制全委会制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道路的指南和行动纲领1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城乡基层民主制度4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于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在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其科学性和真理性已经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所证明西方的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都在中国出现过但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

中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大纲》

中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目录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三、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一、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基本要求。

4.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P11.两大主要历史任务,推进了三件大事。

P22.两大历史任务间的关系 P2下3.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1)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在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2)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正确把握好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3)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十六十七十八大目标),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P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体现为三个紧密联系) P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旗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的原因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P5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重要性、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要性、社会主义的本质、本质属性、根本要求、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明确党的历史方位、提出了坚持立党之本、巩固执政之基、壮大力量之源的重大论断、提出了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党的战略任务)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断、发展的目的和依靠力量)(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P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重要性与重要意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P9(1主要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回答的主要问题)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性、内涵、具体内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各项具体制度(体制))中特社义的优势—5个有利于(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 P11(1)改革开放30年,中特社义伟大实践给中国带来历史性的重大变化;(2)走中特社义道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3)中特社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P11(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12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2.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点。

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4.坚持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 P18 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 P22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 P26•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概述(1)国情的定义 P18 (2)P19 了解国情的重要性 (3)基本国情综述 P19---具体情况 P20 (从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看;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中国仍处在世界后列;从人民生活水平看,中国人民生活仅在总体上达到小康;从资源占有情况看,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面临很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从城市化程度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工业化程度看,中国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结论:三个没有变,三个世所罕见 •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1)历史方位的定义 P21 (2)历史方位的重要性 (3) 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 P21 (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时期;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准确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特征 P23 主要包括: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初步建立;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这些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 (二)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P24(1)战略机遇期的定义 (2)为什么要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 (3)21世纪头20年是必须抓紧并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依据:P24-25 (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发展;2,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更加成熟) (4)抓住的重要性 P25 最下面 要怎么做? P26 上 (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 P26 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本质要求是坚持科学发展 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P27 (从基本国情看;从发展条件看;从发展理念看) (2)坚持以人为本 P28 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科学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重要性 (2)怎么做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包括 经济建设(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社会条件);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 P30(4)坚持统筹兼顾 P30 是指导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怎么做(1、总揽全局,统筹规划;2,立足当前,着眼长远;3、全面推进,重点突破;4,兼顾各方,综合平衡)•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三、中国的经济发展•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一)经济和经济建设 P34 经济建设是中特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基础(1)经济的定义(2)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指什么 p34 (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 P35(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P35基本点主要包括:1.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

2.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改革的目的和目标 P 36)3.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4.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基本经济制度 P36)5.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

6.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

7.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

8.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P38(1)经济制度定义(2)经济体制定义(3)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P40从改革的社会性质看,从改革的社会力量看,从改革的内容看,从改革的手段和方法看(二)经济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P41 (2)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P42(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

二是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道路。

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五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六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1.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主要表现:P432.存在问题的原因:P44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P444.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P45(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发展的定义 P45 (2)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区别和联系(3)经济发展方式定义,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和内容(4)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三个转变P46、47 (5)转变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1)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 P47 (2)经济发展道路定义 P48 (3)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主要包括及各自的内涵:(一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四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归结起来)(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1)经济全球化的定义(2)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P50(二)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1.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2.继续坚持“引进来” 3.实施“走出去”战略 4.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三)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1)国际经济秩序定义,及当前国际经济秩序是什么(2)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条(3)中国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P53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P 55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P60三、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P68(一)政治与政治观P55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人民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及其主要内容 P55 (2)中国现阶段政治的内容 P56(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P561.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2.关注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3.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4.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5.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6.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P58(1)政治制度的定义及包括(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 P58 (2)中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3)中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国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59(一)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 P61 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义政治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社义政治关键—扩大人民民主1.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 2.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3.人民民主是民主和专政相统一的民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要求P 61) 4.人民民主是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要求 P62)5.人民民主是全面民主。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P62 坚持中特社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体现社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中国民主的性质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3)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可靠保障(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P63 发展社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P64(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P64 必须从国情出发,充分考虑我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发展水平(1)健全民主制度(2)丰富民主形式(3)拓展民主渠道(4)保障人民的知情权(5)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五)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P66(1)加强是会主义法制建设(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为统帅,宪法为主干,刑侦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P66)(3)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要内涵 P66)(六)不能搞“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P67(1)三权分立指什么为什么中国不能搞 P67 (2)中西政党制对比 P67下 68上(一)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P68 (1)政治体制定义(2)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P69(二)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就P69 同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深化(1)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大大提高(2)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善(3)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成效明显(4)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丰硕(5)人权得到全面、真实和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P71 1.总体要求 2.基本立场 3.根本目的 4.基本原则(四)政治体制改革与政治稳定 P72 政治稳定的特点:(1)政治有序(2)政治有效(3)政治持续发展(一)文化和文化建设 P74(1)文化定义,一般来说 P74 (2)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目的 P75(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主要内容) P75 中特社义文化的指导思想1.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2.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核心体系的基本内容 P76 )3.关于文化建设根本目的思想 4.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当今时代,文化的重要性) 5.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思想(解放思想为先导,符合科学发展观,处理好文化和发展的关系)6 .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思想(P77 怎样提升)(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P77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P78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P78 3条3,2020年文化改革目标 P79(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1)文化制度是指,文化体制是及包括(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 P79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义 P8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