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闻过则喜

合集下载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山东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设计

实用文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实用文档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

理解句意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实用文档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复习导入一、1.复习背诵《1》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

复习背诵第一课内容 1.齐读课题 2.学生自由朗读 1.学生展示朗读 2.学生自读故 1.朗读句子二、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 1.实用文档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 2.启发学生观察图片,结合所学说自己的看法 1.明道喻理三、引导学生读“刘备劝子”的故事,理解故事的意思 1.思考有什么收获 2.读诗句 3.知行合一四、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看 1.结合生活,说说生活中的小事作业熟练背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板书设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恶:坏事善:好事实用文档第3课满招损谦受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说,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谦虚的人会受到益处。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传统文化教案二年级上庄小学房兴丽第一单元经典驿站一、单元目的:1.通过朗读韵文培育学生朗读实力,进步学生课外积累。

2.扩高校生视野,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3、能联络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理解。

4、逐步培育学生酷爱国学、酷爱祖国语言文字情感。

二、单元训练重点:积累美丽韵文三、单元训练难点:理解韵文1 ?声律启蒙?节选一一、教学目的:1、正确流畅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理解对联中对仗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古代人景情趣。

二、教学重点:生僻字意思及对子歌中古代情趣。

三、教学难点:驾驭韵文意思四、教具学具:韵文片段、对联延长学问五、教学学法:引导发觉、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对联是汉语家园一种特有文学款式。

学习对对联根底是古代蒙学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预习反响,粗知课文〔课前预习〕1、〔课件出示韵文〕: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老师理解学情及预习状况〕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1、师生合作朗读韵文,激发爱好a.范读课文。

留意其中字音。

b.学生自由练读。

c.标出不相识字,多读几遍。

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

e.指生朗读稳固朗读。

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g.上下联比照接读。

〔男女生或小组间〕四、课后延长,迁移运用1、把韵文读娴熟。

2、利用工具书复原韵文用自己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对子歌。

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挑战赛。

二、学习对子歌〔节选一〕1、?声律启蒙?特别讲究对仗和韵律,他是清代车万育编著,对于我们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扶植。

2、利用工具书用自己话复原韵文。

3、沟通互补。

4、联络曾接触古诗对仗特点,引导发觉韵文对仗特点。

“来对往、密对稀〞反义词。

“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相近事物。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

弟子规56+闻誉恐闻过欣+教案

弟子规56+闻誉恐闻过欣+教案

弟子规教案第期第课时日期:编稿人:签到学生数:教学课题:信——如何面对过错教学内容: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教学目的:懂得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懂得有批评才有进步。

教学重点:解释为何会“闻誉恐”教学难点:如何做到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教学方法:故事分析教学道具:设计“过失”场景,用于演练活动一、组织教学(见上课流程):见附录二、复习检查:1.分享上节课布置的《弟子规》行为实践作业完成情况;2.抽背《弟子规》(背的好的可获‘读经奖’)三、新课进行:1.出示课题:信——如何面对过错2.引入:上节课我们讲了两种非常不好的毛病,就是喜欢听好话,听不得别人批评自己。

请小朋友们用学过的颂词告诉我(小朋友答:闻过怒,闻誉乐)。

如果我们习惯于听别人称赞自己,而听到别人批评自己就感到刺耳,甚至生气,那这样的话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呀?(小朋友答: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却逐渐离你而去。

)。

3.出示内容:(板书: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4.读偈颂:(1)范读;(2)仿读(教读);(3)品读。

5.讲偈颂:(以《弟子规》新版为准,也可参考与《弟子规》教学有关的资料。

)颂词讲解:闻,听到。

誉,赞誉,表扬。

恐,惊恐慌张,害怕。

过,错误。

欣,高兴。

直,正直。

谅,就是有诚信,懂得宽容的人。

「士」就是读书人。

如果听到好话心里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缺点就高兴,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

这则颂词讲的是当我们听到别人的赞美、夸奖,反而觉得很恐慌、害怕,深怕自己德行、学问不够,担负不起这些夸奖,应该要更加努力才对;当听到别人批评我们,说我们过失,这个时候反而很欢喜,这都是圣人们的反应。

为什么?因为在人生当中,真正能够批评我们、敢于说我们过失的人,非常少见。

我们的父母能说我们的过失,我们的老师能说我们的过失,真正的善友,那些正直、那些真心为我们好的人,他们才敢跟我们讲过失。

当我们知道自己的过失的时候,就能够改过自新,人生就能少走很多弯路,这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吗?所以,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说,自己听到过失就欢喜,这都是圣贤给我们做出的榜样。

小学二年级经典文化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文化教案

小学二年级经典文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2. 研究古代传统节日及其俗
3.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传统节日和俗
- 春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中秋节
2. 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传说故事
- 嫦娥奔月
- 精卫填海
- 牛郎织女
3.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 传统礼仪示范
- 传统手工制作
- 传统游戏体验
三、教学方法
1. 观看视频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传说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3. 进行角色扮演、手工制作和游戏体验等互动实践活动
4. 利用多媒体资源,呈现传统文化的图文信息
四、教学步骤
五、教学资源
1. 视频资源:
2. 图书资源:
- 《中国传统文化故事集》
- 《中国传统节日图画书》
3. 手工制作材料:
- 纸张、剪刀、彩色笔等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在手工制作和角色扮演活动中的创意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延伸
1. 建议学生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制作传统风格的手工作品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举办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3. 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或文化中心参观相关展览或活动
*以上文档仅供参考,具体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

二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

二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

二年级语文园地一教案: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认识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是承载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在二年级的语文教育中,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以下是本文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生活、游戏等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2. 让学生听懂能够录音转换为文字的短文。

3. 新学习一些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

4. 能在生活中根据词汇和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

二、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以唐诗、成语、谜语等文化要素为主线,从故事、音乐、画面、动作等不同角度呈现、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

三、教学重点1. 针对生字和生词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基本的读音和意义。

2. 帮助学生对古诗、成语、谜语等中华文化传承进行分析、思考和交流。

3. 通过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观察、思维、合作等多方面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教师授课通过诵读、翻译、绘画、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认真地了解中华文化和所学内容的内涵。

2. 小组讨论在教师讲解后,让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同伴间的交流和讨论,以强化对课文的理解。

3. 任务式学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布置有针对性的任务,如课文朗诵、字音拼读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环节1. 导入环节让学生观看与中华文化传承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文化,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学习环节通过教师授课、小组讨论和任务式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内涵和魅力。

3. 实践环节在课堂上增加一些小游戏和活动环节,例如“猜谜语”、“描绘诗句”的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中华文化。

4. 结束环节通过讲评、个人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回顾课堂收获和体验,同时表扬优秀学生和优秀小组。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教案范文(精选3篇)弟子规教案1一、教学内容弟子规关于诚信的有关内容“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教材分析诚信是金,《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闻过则喜是其中心内容,漂亮话、奉承话往往害人害己。

要做一个谦虚的人。

毛主席有一句名言:谦虚使人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正直的人才愿意与你结交。

三、教学目标1、了解这段文字的含义2、学做闻过则欣的人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齐王听取了邹忌的建议,并下令:有当面指出齐王错误的受上赏,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齐王错误的受中赏,有在背后议论齐王错误的受下赏。

命令传下去以后,来给齐王提意见的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几天后,提意见的越来越少,一个月后,偶尔有一两个来提意见的。

几个月后,再也听不到怨言了。

邻国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来朝拜齐王,表示愿意与齐国友好,愿意臣服齐国。

从此,齐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二)、出示学习目标和内容(三)、指名读学习内容,用五分钟背诵,(四)、教师讲解如果听到别人夸奖你,就心中不安,听到别人指出你的过错就高兴不已,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愿意与你结交,亲近。

(五)、讲故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讲述有关的故事,每组推荐一个。

教师推荐故事:《佛印禅师评诗》、《拒绝奉承》弟子规教案2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教学过程:一、复习闯关教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我会背。

2、第二关:接龙轮背。

2、第三关:快速抢答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欢庆弘扬传统文化——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欢庆弘扬传统文化——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欢庆中获取知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传统文化知识的梳理小学二年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梳理、归纳、整合等方式,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例如,在学习诗文时,可以着重讲解古代汉字的构成、演变及其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在学习古典文化时,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在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时,可以讲解节日起源、习俗、涵义等方面。

二、创新传统文化教方式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需要持续创新的任务,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唐诗时,可以请学生带着纸笔到室外练习写诗;在学习传统舞蹈时,可以安排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古代舞蹈,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之美。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活动,如摆放除夕年画、包饺子、猜灯谜等,让他们在欢庆中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内涵。

三、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情感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所秉承的民族精神和道德观念,以此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孝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在学习传统音乐时,可以教育学生要珍爱传统文化,秉承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

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切实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在欢庆传统文化中获取知识,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且能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素质,让他们成长为具有文化与道德修养的优秀公民。

二年语文下册文化常识教案

二年语文下册文化常识教案

二年语文下册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文化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文化常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3. 引导学生运用文化常识,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食物等。

2. 元宵节:介绍元宵节的起源、习俗、灯谜等。

3. 清明节: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扫墓等。

4. 端午节:介绍端午节的起源、习俗、粽子等。

5. 中秋节: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赏月等。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1. 拜年:介绍拜年的起源、习俗、祝福语等。

3. 剪窗花:介绍窗花的起源、图案、制作等。

4. 婚嫁习俗:介绍婚嫁习俗的起源、流程、礼仪等。

5. 传统节日食品:介绍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特色食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化常识的起源、发展、特点等。

2. 示例法: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了解的文化常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常识的重要性。

2. 讲解文化常识:分别讲解每个单元的文化常识内容。

3. 示例分析:给出具体的文化常识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了解的文化常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分享情况。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文化常识的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5.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二年语文下册》2. 参考书目:关于文化常识的书籍3. 网络资源:有关文化常识的网页、视频等4.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5. 学具:笔记本、剪刀、彩纸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传统节日(2课时)2. 第二单元:传统习俗(2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二年级语文民俗讲解教案

二年级语文民俗讲解教案

二年级语文民俗讲解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语文民俗讲解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讲解民俗,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的起源、内容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讲解民俗的起源、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对民俗活动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简洁清晰的语句描述民俗活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PPT、图片资料等。

2. 教学素材:与民俗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

3. 教学环境:教室整洁、安静,学生桌椅摆放整齐。

四、教学过程:【导入】1. 创造良好氛围:播放与民俗相关的音乐,营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

2.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个短视频,引发学生对民俗的兴趣,如春节、中秋节等。

【讲解】1. 讲解起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该民俗活动的发源地和起源,如春节的起源于中国数千年的历史。

2. 讲解内容:将民俗活动的主要特点和相关习俗进行讲解,如春节的传统习俗有贴对联、贴春联、过年等。

3. 讲解意义:解释该民俗活动的重要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春节代表新的开始和团圆,中秋节代表家庭团聚和祭拜月亮等。

【展示】1. 展示实物:展示与该民俗活动有关的实物或装饰品,如春节的红包、灯笼、烟花等。

2. 展示图片或视频:使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与该民俗活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民俗活动的场景和氛围。

【实践】1. 听写活动:播放一段与民俗相关的短文或音频材料,让学生听后填写相关信息,检验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民俗活动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一份海报或小册子来介绍该民俗活动的起源、内容和意义,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分享。

【总结】1. 总结重点:概括性强调已学的民俗起源、内容和意义。

最新2019—2020第二学期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最新2019—2020第二学期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最新2019—2020第二学期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2019—2019—2020 第二学期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出则友悌第一课弟于长宜先知教学目标:1、了解读典明理讲述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懂得对于家中家中兄弟姐妹,以及身边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人,我们都应该尊敬和爱护。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理解语句内在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礼记学记》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

二、学习新课学生自读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学生交流。

释义:琢:雕。

玉石不经雕,成不了器物。

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三、读《卞和献玉》1、学生自读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3、教师小结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课时一、复习二、学生学习“知行合一”说说你做到了吗?小组结合生活实际。

说一说自己平时的事例。

三、拓展阅读,制定目标。

教学札记:第二课知所知明不知教学目标:1.在求知、求学的过程中不要弄虚作假,不懂装懂。

2.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教学难点:知行合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引导背诵几句《论语》中的名言警句。

而今天,我们学习地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二、古语今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指导学生理解意思。

三、绘本启智1、绘本讲述诸葛亮智斗司马懿的故事。

思考:为什么司马懿的军队会大败而归?2、学生自读《菱角的尴尬》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收获到什么。

二年语文下册文化常识教案

二年语文下册文化常识教案

二年语文下册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中国的文化常识,如传统节日、习俗、历史人物等。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文化常识。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文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的意识。

2. 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春节》1. 春节的起源和意义。

2. 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第2课:《元宵节》1. 元宵节的起源和意义。

2.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第3课:《清明节》1. 清明节的起源和意义。

2.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第4课:《端午节》1. 端午节的起源和意义。

2.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第5课:《中秋节》1. 中秋节的起源和意义。

2.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文化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测试或提问来评估。

2.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来评估。

3.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估。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和相关资料的文本材料。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学生阅读材料,如故事书、文化常识书籍等。

六、教学步骤:第1课:《春节》1. 引入:向学生介绍春节的起源和意义。

2. 阅读课文:《春节的故事》。

3.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4. 实践活动:学生制作春节相关的手工艺品。

第2课:《元宵节》1. 引入:向学生介绍元宵节的起源和意义。

2. 阅读课文:《元宵节的传说》。

3.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文化节日教案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文化节日教案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文化节日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针对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单元的教学内容,结合文化节日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2. 研究与文化节日相关的识字和拼音,扩大词汇量。

3. 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化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春节- 识字:春、节、快、乐、恭、喜、发、财- 拼音:chūn、jié、kuài、lè、gōng、xǐ、fā、cái- 研究春节的由来、俗和风俗。

第二课:元宵节- 识字:元、宵、灯- 拼音:yuán、xiāo、dēng- 研究元宵节的由来、俗和风俗,制作汤圆。

第三课:清明节- 识字:清、明、扫、墓- 拼音:qīng、míng、sǎo、mù- 研究清明节的由来、俗和风俗,了解祭祖扫墓的意义。

第四课:端午节- 识字:端、午、粽子- 拼音:duān、wǔ、zòng、zi- 研究端午节的由来、俗和风俗,制作粽子。

教学活动1. 观看视频:播放与文化节日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感受节日的氛围和特点。

2. 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词汇和拼音绘制与文化节日相关的图画,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 制作手工艺品:引导学生制作与文化节日相关的手工艺品,如剪纸、灯笼、粽子等,增加学生对节日的实践经验。

4. 表演节目:鼓励学生组织小节目,表演与文化节日相关的歌曲、舞蹈或故事,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1. 课堂练:布置课堂练,测试学生对识字和拼音的掌握情况。

2.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手工艺品或其他相关作品,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活动表现:观察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文化节日的理解和兴趣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202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

2. 视频资源:与文化节日相关的视频。

《闻一闻_尝一尝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闻一闻_尝一尝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闻一闻_尝一尝》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闻一闻、尝一尝”习俗,培养学生的品味和审美能力。

导学准备:1. 准备各种具有浓郁香味的食材或香料,如茶叶、花草、香料等。

2. 准备一些小食品或茶点,如饼干、糖果、茶叶等。

3. 准备一些盲盒或关闭的容器,用来装载食材和小食品。

导学步骤:一、引入1. 讲解“闻一闻、尝一尝”习俗的由来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在平时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一习俗。

2. 展示各种食材和香料,让学生先用嗅觉感受它们的香味。

二、活动环节1. 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触摸不同食材的外观和质地,然后让他们闻一闻,猜测是什么食材。

2. 将各种食材放入盲盒中,让学生通过闻味来猜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3. 让学生尝一尝不同的小食品或茶点,体会不同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三、讨论交流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讨论不同食材和食品的特点。

2. 讨论“闻一闻、尝一尝”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在摩登社会中的应用途景。

四、总结反思1. 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强调“闻一闻、尝一尝”习俗对培养品味和审美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利用“闻一闻、尝一尝”这一习俗,提升自己的感官体验和品味水平。

五、作业安置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闻一闻、尝一尝”习俗的理解和感悟。

2. 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用“闻一闻、尝一尝”这一习俗来感受和品味生活中的细节。

通过本次《闻一闻_尝一尝》导学案的引导和活动,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闻一闻、尝一尝”习俗,培养自己的品味和审美能力。

愿学生们在平时生活中能够多加运用这一习俗,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闻过则喜

二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闻过则喜

第14课闻过则喜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记诵课文内容。

2.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理解课文含义3.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面对批评,要悦听,更要善听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经历过的“闻过”事例后的态度,以达到知行合一。

学习重、难点★结合课文内容,明白别人的批评是忠言良药,面对批评要心存感激是本课的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闻过则喜的事例,用以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教材内容解读本课主要摘取了《弟子规》《孟子》中的两则经典名言,揭示了面对别人指出自已的过错时应有的态度。

我们要学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乐于接受别人的指过。

课文巧借经典名人案例,深入浅出,把“悦纳批评”的道理娓娓道来,告诫学生“悦纳批评”会交到真正的朋友,应该感到幸运,同样会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时可以借用经典案例,树立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改错观。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以及“说字解词”“诗文今译”扫除学习课文的障碍。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古文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可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如设计情景演练、把经典名言引用到话剧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闻过则喜的真正含义。

“认识汉字”版块选取了“闻”字由甲骨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闻”,甲臂文字形像一个人举手掩住一只耳朵,做倾听状。

通过播放微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了解“闻”字与文本主题的内在联系,明白“闻过则喜”的道理。

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感受古文字的形体美。

讲解“诗文点评”版块时,让学生自己说说从文章能学到哪些道理,教师进行总结梳理。

“学而时习”版块选取课中原文,让学生熟读成诵,加深记忆。

“日积月累”版块列举了三则关于虚心接受批评的名言,让学生能够流利朗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工具书,以小组合作方式说说对名言的理解,并能在合适的语境中运用。

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以“我是小导演”的方式自主设计场景,运用恰当的名言,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上册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上册教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年级教案第1课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为“尚德修身”,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同时提供了“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在知行合一里提供了场景帮助理解内容学情分析修身尚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一年级时已经接触。

本课的内容有故事及与学生生活相近的场景,学生可以在故事和场景中较容易理解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明确单元主题1.引导学生阅读单元主题,明确单元主题,自由朗读单元主题,提取本单元主题。

2.导入本课主题——士有百行,以德为首,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课1、教师范读。

2、老师讲解句子的意思。

3、读古语今说,理解句意。

三、明道喻理1.引导学生读“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2.出示问题:晋文公是按照什么标准赏赐大臣的四、知行合一1.出示知行合一内容2.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五、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第2课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尚德修身”第二课,出处是晋朝陈寿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本课承接第一课的内容,强调人的德行很重要。

学情分析在学习第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尚德修身的主题,在理解本课时会有连贯性,学生较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重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这句话出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一、复习导入1.复习背诵《1士有百行,以德为首》2.继续学习尚德修身的句子,导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正文1. 学生自由朗读(引导学生自读,能够准确流利朗读)2. 学生展示朗读3. 明确出处,学习古语今说,明确意思。

4.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收获和启发。

闻过则喜教案

闻过则喜教案

附件2:宁波市德育优质课设计方案详细教学过程:详细教学过程:(一)以看新闻谈感受导入《割腕事件》2009年8月11日,长春一名14岁的初中生小月,因为没完成作业,还对父母撒谎,被父亲批评教育之后,选择割腕自杀。

《卧轨事件》2008年10月24日,吉林省白山市某初一的学生李阳从父母辛苦攒下的300元中偷出50元钱,被母亲批评几句之后,一气之下卧在火车轨上自杀!《纵火事件》2009年3月24日,江苏省某中学的一名初二学生陆某因为被老师批评,竟怀恨在心,偷偷溜进老师的办公室,毁坏老师的教学用品,火烧教学楼。

播放一则视频《花季少年为何自杀》思考:1.看了这几则新闻,请说说你的看法和感想。

2.汪宇他哪里做的不对?3.汪宇的父亲批评汪宇的目的是什么?他希望汪宇以后怎么做?4.汪宇却选择了自杀,这说明了什么?那么新闻里的小月、陆某、李阳呢?学生讨论发言。

明确:他们都没有接受父母老师的批评,不理解父母老师的一片关爱之心。

师小结:这些惨痛的教训让老师痛心,老师只想告诉同学们,要知道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没有不关心学生的老师,正因为对你们有着殷切的期望,才会指出你们的不足和错误,希望你们改正不足,做得更好!或许他们的方式不太好,但是他们爱你们的心从来就没有错!批评如同苦口的良药,并不讨我们的喜欢,因此,我们更要拿出勇气和态度,勇敢面对批评,现在我们就去寻找榜样或教训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吧!(二)讲故事悟道理请同学们在脑海里搜索一下关于批评的一些古今中外的小故事,然后流利地讲给大家听。

这些故事可以是接受了批评而取得了进步或成功的故事,也可以是拒绝批评而一败涂地的故事;可以是别人的故事,也可以是自己的故事。

《唐太宗与魏征》《林肯与鲍里斯医生》《温总理致歉事件》(师准备)(学生准备两到三分钟,开始讲故事。

)问题:从这些故事中,同学们,说说是什么成就了他们?是什么让他们失败了?明确: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拒绝别人善意的批评。

闻过怒 闻誉乐......教案

闻过怒 闻誉乐......教案
(因为)闻誉恐,闻过欣(所以)直谅士,渐相亲
引申交友三原则:1、善交益友2、不交损友3、乐交诤友
(三)学习故事,联系生活
1、故事1:唐太宗闻过则喜
2、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闻过”则是这样的:
一是闻过则怒。听不进不同意见,动辄训人,给提意见者以难堪。
二是闻过则辩。自以为是,使他人觉得这些意见本不该提,认为别人与自己过不去,急于为自己辩解和开脱。
3、培养学生谦虚的态度和知错就改的习惯,并懂得在生活中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教学
重点
1、学习正文,达到熟读成诵,能做到读中有感悟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从正文、故事、视频等学习中领悟并培养学生谦虚的态度和知错就改的习惯,并懂得在生活中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
后记
备注
授课教师:备课日期:年月日审批:日期:年月日
一、教学回顾及导入课题
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信(二)》
2、观看一个动画片《狐狸和乌鸦》。提问:动画片里讲了狐狸和乌鸦的一件什么事?乌鸦的肉为什么会被狐狸叼走呢?老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一)读一读,想一想
(1)指名读并评议其读的正确性;
(2)全班齐读;
(3)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二)译一译
(1)先译字,再译文
(2)想想这篇文章讲了人如果专门喜欢听表扬的话会怎样?如果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又会怎样?
开心←表扬(誉)→谦虚
坏朋友多好朋友多
生气←批评(过)→接受、改正
(因为)闻过怒,闻誉乐(所以)损友来,益友却
三是闻过则惘。不敢面对现实,有时感到茫然无措,甚至消极沉沦。

《闻》的教案

《闻》的教案

《闻》的教案《闻》的教案《闻》的教案1活动目标:1、积极愉快地进行嗅觉方面的探索活动,了解人类的一些基本嗅觉知识。

2、懂得鼻子的重要性,学会对自己鼻子一般的保护方法。

3、能大胆的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嗅觉上的喜恶。

活动准备:香水、醋、红糖、黄酒、蚊香、臭东西、香皂、墨水、冲好的咖啡、等(放在笑得不透明的瓶中,盖好瓶盖)。

活动过程:1、猜谜:一座小房,两扇圆窗,进入空气,能闻花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的鼻子,大家说说鼻子它有什么本领?2、闻一闻游戏。

探索游戏:(1)请4个小朋友上前在老师的桌子上的四个碗内选一个闻一闻,请他讲讲是什么味道的(可多请几人),再猜猜是什么东西。

确认后打开盖子。

小结:我们刚才问出的四种味道:香、臭、糖味、酸味,是我们人类的基本味觉。

探索游戏:(2)小朋友在自己的桌上拿一个小碗,闻一闻是什么,猜一猜,要求:小碗平放不侧倒,防止弄出来,分别请幼儿讲讲是什么?刚才小朋友讲出了许多种味道,我们人类能闻出大约多少种,大家猜一猜?小结:人类能闻出大约XX~4000种不同的味道,有的人在正常情况下分辨不清基本的一些味道,这种人属于嗅盲,就像分辨不清颜色的人就是得了色盲.3、保护我们的鼻子。

我们的鼻子非常有用,但有时它会失灵,什么时候鼻子闻不清味道甚至闻不到味道呢?有了鼻涕怎么办?学习正确的擦鼻涕方法。

尘土飞舞使或有刺鼻的味道时怎么办?打喷嚏时怎么办?并请幼儿说说易损伤鼻子的几种行为,即平时如何来保护我们的鼻子。

4、说说我们平时喜欢和讨厌的味道:我们喜欢闻许多味道,也讨厌闻许多味道,谁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味道,最讨厌什么味道。

现在老师请你们把喜欢的味道和讨厌的味道画到纸上,然后把它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闻》的教案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王昌龄左迁龙标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闻过则喜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记诵课文内容。

2.借助“说字解词”“诗文今译”理解课文含义
3.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面对批评,要悦听,更要善听
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经历过的“闻过”事例后的态度,以达到知行合一。

学习重、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明白别人的批评是忠言良药,面对批评要心存感激是本课的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闻过则喜的事例,用以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是本课的重点。

教材内容解读
本课主要摘取了《弟子规》《孟子》中的两则经典名言,揭示了面对别人指出自已的过错时应有的态度。

我们要学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乐于接受别人的指过。

课文巧借经典名人案例,深入浅出,把“悦纳批评”的道理娓娓道来,告诫学生“悦纳批评”会交到真正的朋友,应该感到幸运,同样会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时可以借用经典案例,树立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改错观。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以及“说字解词”“诗文今译”扫除学习课文的障碍。

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古文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可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如设计情景演练、把经典名言引用到话剧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闻过则喜的真正含义。

“认识汉字”版块选取了“闻”字由甲骨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闻”,甲臂文字形像一个人举手掩住一只耳朵,做倾听状。

通过播放微视频,让学生进行自主观察,产生对汉字的热爱;了解“闻”字与文本主题的内在联系,明白“闻过则喜”的道理。

还可以让学生动手写一写,感受古文字的形体美。

讲解“诗文点评”版块时,让学生自己说说从文章能学到哪些道理,教师进行总结梳理。

“学而时习”版块选取课中原文,让学生熟读成诵,加深记忆。

“日积月累”版块列举了三则关于虚心接受批评的名言,让学生能够流利朗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工具书,以小组合作方式说说对名言的理解,并能在合适的语境中运用。

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以“我是小导演”的方式自主设计场景,运用恰当的名言,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新课
1.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他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他把敢于直谏的大臣魏徵当成衡量自己得失的镜子。

2.同学们,你面对朋友对你的批评时是怎么做的?教师给出选项:A.很高兴接受朋友的批评B.不大喜欢听别人对自己的批评C.十分讨厌听别人对自己的批
评。

学生回答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闻过则喜》。

相信你在学完本课后,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板书课文题目。

二、借助工具,熟读课文
1.借助拼音以及工具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断句。

2.教师领读,小组合作读,读通文章。

3.多种形式认读,熟读成诵。

4.借助“说字解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

5.阅读“诗文今译”,准确理解课文。

6.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感受汉字构造之美
1.认识“闻”字。

分析结构,并组词。

2.区分“闻”字与“听”字。

(“闻”有听说、了解之意。

“听”指用耳朵接收声音,“闻”字含义更加丰富 )
3.播放“闻”字由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小视频,说说你的发现。

4.做做小老师:选一个你喜欢的字体向同学介绍你喜欢的原因。

5.比一比谁写得好:动手写一写,投影评比。

四、字词理解
1.出示写有“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的卡片。

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找出其中的四对反义。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中的反义词。

4.思考:为什么这句话要出现这么多对反义词。

老师启发:反义词是为了突出对比,把道理说明白。

五、品味名言,学习古人虚心品质
1.说说你对这四句话的理解。

2.听故事,用名言
(1)听故事
讳疾忌医
春秋时期有一名医叫扁鹊。

有一天他去面见蔡桓公。

他瞧了瞧蔡桓公的气色后,说:“大王,您得病了。

现在还来得及治,病只是在皮肤表层。

”蔡桓公不屑地说我没病!”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面见蔡桓公。

扁鹊焦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到肌肉里去了要抓紧治疗啊!”蔡桓公极为不悦地说:“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 蔡桓公很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去看望蔡恒公。

他看了看蔡恒公的气色,担忧地说:“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不治了!”蔡桓公连连摇头:“大胆,我哪有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公更不高兴了。

过了一段时间,扁鹊再一次去面见蔡桓公。

他只看了一眼,立马掉头就走了。

对此,蔡恒公感到非常奇怪,便派人去问扁鹊:“你为什么掉头不说话就走呢?”扁鹊说:“有病可以治,但是最怕不在合适的时间里治。

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

但是,现在国君的病已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给国君看病了。

几天后,蔡桓公的病就突然发作了,没过多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2)用名言。

一个人如果听不见别人的批评,就会像蔡桓公害怕生病而不去看医生一样,最终自食其果,暴病而亡。

学习此课后,请学着用名言劝同学学会听别人的批评,并且乐于听劝。

六、课下拓展
做人需要有大海一般的胸襟,别人对于自己的指过,要悦听,善听。

课下同学们读读《万斯同闭门苦读》的故事,想想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与家人、朋友谈一谈。

七、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进行多种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相关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八、板书设计
资源拓展
(一)关于勇于认错的故事
秦穆公认错
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为了向东扩张势力,派孟明视等三员大将带兵偷袭郑国。

由于郑国离秦国较远,当时秦国的谋土蹇叔劝秦王说:“我们的土兵们长途跋涉,肯定还没到郑国时就已疲惫不堪。

况且,这样兴师动众地去进攻对方,对方怎能没有准备呢?”秦穆公不听蹇叔的意见,坚决要进攻郑国。

结果孟明视等人的部队在崤山就遭到了晋军的偷袭,秦军全军覆没,三员大将也被俘。

这就是著名的崤之战。

当秦国三员大将历经千险万阻回到秦国时,秦穆公披着孝衣,到郊外三十里处迎接他们。

孟明视等下拜谢罪,秦穆公赶紧扶起他们,并哭着说:“委屈你们了,这切都是我的过错啊!我不该不听蹇叔的话,坚决让你们进攻郑国。

你们哪有罪啊!”
秦穆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样丝毫没有降低他的威信,反而让他的将士们更加信服他,更加愿意为他效劳。

晏子逐高缭
春秋时期,有个人叫高缭,他为人谨慎,在齐国丞相晏子手下做了三年的官,从来没有犯过错,但晏子却无缘无故把他辞退了。

这是为什么呢?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
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是如果别人不给予提示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

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足足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把他辞退了。

”可见,晏子喜欢人指出他的过失,他认为,指出上司的过失,是手下的责任,否则是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是毫无用处。

(二)名人名言
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

——左丘明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刘向
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