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
《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墨子及《墨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墨子散文从不同方面层层推进进行说理的方法。
(2)学习本文用事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理解墨子“尚贤事能”的思想并思考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尚贤事能”的思想及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把握墨氏议论文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墨子》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列德:以德行安排位置。
(2)农与工肆之人:指指农夫、工匠和商人。
(3)断予之令:给予其决断的权利。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所以古时圣王为政,任德尊贤,即使是从事农业或手工、经商的人,有能力的就选拔他,给他高爵,给他厚禄,给他任务,给他权力。即是说,如果爵位不高,民众对他就不会敬重;俸禄不厚,民众对他就不信任;如果权力不大,民众对他就不畏惧。拿这三种东西给贤人,并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要把事情办成。所以在这时,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功劳定赏。衡量各人功劳而分予禄位,所以做官的不会永远富贵,而民众不会永远贫贱。有能力的就举用他,没有能力的就罢黜他。举公义,避私怨,说的即这个意思。。
三、温馨点击。
介绍《尚贤》及《墨子》。
四、活动广角。
1、背诵《尚贤上》选段。
2、说一说你对《墨子》了解多少。
五、讨论: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并建议“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试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谈谈他这一政治主张的现实合理性。
六、作业布置:
思考:尊重人才有什么现实意义。
《贤人君子》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潜夫论》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潜夫论》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贱:低贱,没有社会地位。
(2)馁:饥饿。
(3)辱:受……的耻辱。
(4)扼穷:困厄穷迫的境地,指处境恶劣。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所谓贤人君子,并非一定是做大官、收入丰厚、拥有财富和社会地位的人,这些是君子应当有的,但不是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的原因;所谓小人也不一定就是那些贫穷、身处社会底层、饥寒交迫、灾患重重的人,这些是小人应当有的样子,但并不是小人之所以成为小人的原因。
三、温馨点击。
介绍《潜夫论》。
四、活动广角。
1、背诵《潜夫论》选段。
2、说一说你对《潜夫论》了解多少。
《致一之理,庶人非下》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的思想。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老子解下篇》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庶人:普通百姓。
(2)曷尝:何尝。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万物平等一致的道理,是指普通百姓并不低等,王侯贵族也并不高贵。对百姓而言那些所谓的“尊贵”,对王侯而言那些所谓的“低贱”,都只不过是不了解罢了。有些人只看到了人的身份有贵贱之分、等级有高下之别,却不知道人在本质上是平等一致的,哪里有什么高低贵贱的分别啊!
三、温馨点击。
介绍《李氏丛书》。
四、活动广角。
1、背诵《李氏丛书》选段。
2、说一说你对《李氏丛书》了解多少。
《人之生也,无不同也》教案
教材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主题:知书识礼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曹坤丽黄店镇打车李小学
教学目标:
1、了解《潜书》。
2、掌握文中的出现的常用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归纳、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让学生准备写反思日记所需的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潜书》选文。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注释:
(1)上农:富裕的、条件较好的农民。
(2)凶岁:收成不好的荒年。
2、学生与原文对照,反复读译文。
王公之家举办一次宴会,就要花费一户富农一年的收成,吃起来还觉得不够美味。吴西的农民,就算不是荒年也吃麦麸稀饭,拌上荞麦秆磨的粉;而没有饭吃的人,确认为这已经是天下的美味了。人出生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同,今天这样太不公平了。
三、温馨点击。
介绍《潜书》。
四、活动广角。
1、背诵《潜书》选段。
2、说一说你对《潜书》了解多少。
五、作业布置:
思考:平等有什么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