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空间系统的组织优化——一种基于交通行为选择的规划技术思路
简述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策略
简述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策略低碳理念下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积极通过开发新能源、产业转型、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技术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減少石油、煤炭等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环保的双赢。
一、低碳理念下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原则1、污染小污染小是低碳理念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首要原则,根据我国环保总局的相关报告,汽车尾气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占大气污染的81%,随着城市中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空气质量日益严峻。
由于轻轨、地铁、有轨电车、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比摩托车、小轿车等更加环保节能,因此低碳理念下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积极倡导发展公共交通,鼓励人们交通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2、秩序好城市交通秩序对于城市整体形象有着直接影响,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而城市交通秩序关系着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工具等资源的利用情况,很多城市的交通秩序混乱,多是由于管理不善、规划建设不合理、市民的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特别是还存在乱穿马路、逆向超车、行驶中并线等不文明行为[1]。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注意使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等各行其道,停车和行车有序畅达,营造和谐文明、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
3、占地少城市交通系统将市民的游憩、工作和居住活动联系起来,实现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良性运转,展示了城市各种动态功能之间的关系。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不能盲目地扩大道路面积,应尽量提高土地的集约和节约程度,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的空间资源,改进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4、管理精低碳理念下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加强智能化、精细化交通管理,可将城市交通系统划分为管控区、缓冲区和引导区,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落实有效的管理措施,积极应用智能化交通技术,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
5、能耗低现代化城市能耗重点集中在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城市产业等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交通对于能源排放和消耗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基于职住平衡视角的城市交通规划思路与方法
基于职住平衡视角的城市交通规划思路与方法摘要:通勤出行由"职"和"住"的空间联系产生,职住平衡作为高效组织城市用地布局,减少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城市交通规划应考虑的主要方面。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职住空间与交通出行的研究进展和相关经验,归纳总结城市职住平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数据资料,分析挖掘现阶段中国各大城市的通勤特征和职住空间布局之间的联系,最后提出了基于职住平衡背景下城市交通规划的要点和方法。
关键词:职住平衡;用地布局;城市交通;通勤行为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最近几十年来的高速城市化进程,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截止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72%。
伴着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 核心城区土地价格不断上涨, 城市空间规模正由核心城区向城市外围推进。
在职住空间不平衡的城市空间结构下,必然会带来城市居民长距离通勤、居民通勤时耗增加,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现象,与”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背道而驰。
经统计,北京上班族每天平均单程通勤距离达11.1公里,需要平均通勤时间47.6分钟,上海、天津、重庆等大城市平均单程通勤时间也均在40分钟以上。
一、研究综述关于城市职住空间不合理所引发的交通问题,多年来国内外的众多学者致力于职住平衡方面的研究。
职住平衡的概念最早起源于霍华德19世纪提出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的规划思想,他认为当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空间结构应该具有较为均衡的就业居住空间分布,从而使居民在步行可达距离之内[1];凯因提出“空间错位理论”,研究表明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空间郊区化,导致其通勤距离和时耗增加[2];20世纪,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的“有机疏散理论”认为,为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流量,可以将居民的活动区域设置一定范围之内,使其步行可达[3];尤因通过研究发现职住平衡程度越高,区域内部出行比例越大[4]。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
“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一、概述“空间的生产”概念源自人文地理学和社会理论的研究,其核心内涵强调了空间并非自然存在或既定不变的实体,而是通过人类活动、社会关系与权力结构动态建构的过程。
这一理论框架认为,空间不仅反映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元力量的交织与博弈,而且也是这些力量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和载体。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科技的快速发展,空间生产的模式、形态与意义都在不断演变。
对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而言,深入理解和应用“空间的生产”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涉及的土地利用变化、城市空间重构、城乡关系调整乃至区域发展格局优化等一系列问题,本质上都是空间生产过程的具体表现。
探讨“空间的生产”的逻辑体系及其与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内在联系,旨在揭示城镇化背后的动力机制,探寻更加科学、可持续的空间治理策略与路径,以期推动城镇化向着更高质量、更和谐的人居环境方向发展。
研究背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现状与挑战不平衡发展:中国城镇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这种不平衡发展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以及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城市病:随着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存在大量的土地浪费现象,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问题: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社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农民工权益保障等。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中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城镇化质量等手段,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空间的生产”内涵、逻辑体系及其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意义:探讨“空间的生产”理论在新型城镇化中的应用价值指导城市规划与设计:“空间的生产”理论强调空间的社会属性和生产性,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载体。
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成果整合说明书
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成果整合ZHONG SHAN · CUI HENG SCIENCE CITY【设计说明书】整合思路36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成果整合(1) 设计理念规划建设轨交引领、智慧先行、人文彰显、产城一体的水脉“芯”城,优化轨道交通加快融入湾区,联动周边产业强调智慧先行,彰显人文底蕴塑造传统意向,片区功能复合实现产城一体,统筹海陆生态引动蓝绿空间。
(2) 设计特色关注滨水空间设计,以水为基、以绿为廊,规划水面率30.7%;针对环湖城市活力中心提出依山傍水的空间意象,通过水岸延展架构滨水生态活力岸线,依托步行网络打造立体院落。
规划提出青创梦想小镇规划设计,通过水脉与绿脉交织,构建商业、文化、创新、共享的共融体。
规划形成“T 轴九芯、五大板块”的空间结构,T 型公共中心,划分9个产城单元服务心,形成T 型创智服务轴、生态湿地区、门户休闲港、医养科教研发区、三江口商务金融湾5大板块。
(3) 总体评价内容较全面,结构合理,逻辑清晰。
做了核心区选址分析,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
空间形态尺度适宜,局部细节处理较好。
东南角做了很好的防灾处理。
水空间处理与利用丰富,通过T 轴内水化减少岛屿数量。
提出青创梦想小镇概念,进行了详实的规划设计。
公交结合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实施性。
但是,对科学城的定位分析和理解不够深入,布局了较多与科创无关的功能;形态表达牵强,整体布局松散,九芯布局平质化;服务体系的内容不应仅是公共设施体系。
4.1.2 第二名:D 方案 水脉“芯”城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4.1 竞赛方案梳理与评价设计总平面图 轨道交通串联模式图整体鸟瞰效果图总部商务中心效果图智慧湖湾效果图青创梦想小镇设计图创智水街设计图创智水街效果图整合思路37中山翠亨科学城城市设计成果整合(1) 设计理念基于翠亨资源独特性,顺应湾区协同、中深融合、共建共享趋势,通过生态,城脊,连湾,单元的总体布局结构,提出“科创瀛洲、湾心岛城”作为设计蓝图,与深圳共建大湾区科创中脊。
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策略与方法
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策略与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空间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更好地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全球各大城市都面临的共同难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1. 综合规划综合规划是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基础。
在制定城市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用地功能之间的协调关系,鼓励混合用途开发,减少单一功能区的存在。
同时,充分发挥各个功能区的优势,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综合规划还应考虑公共交通、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布局,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交通效率。
2. 高效土地利用高效土地利用是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核心。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
例如,推行集约化建设,提高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增加土地利用效益。
此外,还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地下空间利用、立体停车等,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城市容纳能力。
3.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可以采用建筑的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利用方法,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同时,鼓励绿化和景观设计,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4. 智慧城市技术智慧城市技术可以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的智能化水平,优化城市各项服务和资源配置。
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流量,降低交通拥堵;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合理用地政策合理的用地政策是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供给、土地征收等手段,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
例如,加大对农地的保护力度,鼓励农地与城市的有机结合;限制住宅用地的扩张,促进城市建设向垂直方向拓展。
2014年第27届交通规划年会学习交流
杨涛—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思考:
万州与佛山城市交通发展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具有重要的区位要素,独特 的山水资源文化,同样也存在交通对万州城市地位提升作用的不足等问题。但 是对于万州的城市交通发展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模式?区域差别化交通引导是否 可以在万州实施?我们如何进行差别化处理及细化?
四、策略——交通引导区域差别化发展
老城区:绿色交通主导区 中心城区:公交优先发展区 都市区:公交引导发展区 市域:健康交通示范区
杨涛—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二、主题学术报告简析
五、任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与用地模式
宏观层面:实施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广域开放的区域对外交通体 系; 中观层面:加快推进公交引导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战略,引导紧凑集约型城市 空间布局和低碳生态型产业结构; 微观层面:着力落实公交引导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塑造特色的岭南山水城市交 通模式与特色。
11.轨道交通网络化过程中客流特征及客流成长趋势分析—刘建峰,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交通模型部部长
二、主题学术报告简析
4.12 分组一会议演讲主题
1.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群交通发展趋势和策略 2.基于交通情景模拟的西宁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3.客运中心地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交通运输发展思路与重点 5.上海市小客车管理政策研究
李铁—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
思考: 万州城市发展过程中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城市扩展过程中,交通 与城市各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是否应考虑在内,城市的交通标准应根据自 身的条件设置各道路等级,应将自上而下转为自下而上的过程。
李克平,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 生导师。现为德国交通工程学会会员、负责同济 大学交通工程实验研究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1.01•【字号】朝政办发〔2021〕45号•【施行日期】2021.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朝阳市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朝阳市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1月1日朝阳市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规划部署,谋划实施朝阳市中长期服务业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朝阳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将服务业打造成全市转型升级新引擎和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人才为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服务供给,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壮大人才队伍,提高职业素养,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支撑服务业强市建设。
坚持市场主导、质量引领。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服务品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公平竞争中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健全服务质量治理和促进体系,打造以标准、质量、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2011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获奖名单
孙 施 文 同济大学建筑 与城 市规划学院规划 系副 系主任 .教授 杨 保 军 中国城市规 划设计 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级高级城 市规 划师
陈秉钊 同济大学建筑 与城 市规 划学院教授
赵 段 民 同济 大学建筑 与城 市规划学院教授 进 东 南大学建筑 学院副院长 .教授
赵 万 民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 学院院长 .教授
李兵弟 张京祥
张庭伟 三等奖
城 市规划 浩
洋
2 1 (2 00 1) 21 () 0 0 6
21 () 0 0 5
陈
于
城市规 划学刊
城市规 划学刊
中心城市与外围区域空间发展中的 ” 理性”与 异化
— —
陈 晨
赵
民
城 市规划
2 1 (2 001 )
上海周边地区 接轨上海 的实证研究 唐子来 赵渺 希 城市规划学刊 21 (] 00 1
— — 一
韦亚平
城市规划
2 1 () 0 05
基于城市规 划的国家征 收权探讨 20 年 以来 人 I 00 : q 城镇 化水 平变动省际差异分析 基于统计数据 的校正和修补
— —
陈锦 富 于 澄 林 坚
城市规 划 城 市规 划
21 () 0 04 21 () 003
— —
何子张
万艳华 卢
现代城市研究
2 1() 007
2 1() 0 0 7
或 , 等 城市发展研究
双重全球化 背景下城市发展的作 用力机制探讨
王伟强
王孟永
上海城市规划
2 1() 00 1
初评委员会评委名单 ( 以姓氏笔 画为序 )
TOD理论分析与案例报告
理念 阐述
Freilich (1998)
Maryland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2000)
TOD与新传统开发(Neo-Traditional Development, NTD)类似,企图提高大容量交通运输的使 用,也是新的城市开发方式,采用土地混合使用与多样化的建筑设计取代单调的土地使用形式。
外国城市规划理论综述
TOD理论分析与案例报告
汇报人:*********** 指导老师:** 年级:城市规划****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P1.理论概述
P2.理论深入
P3.案例分析
P4.总结
理论概述
概念提出
关于TOD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 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TOD发展历程
1993
1997
最早的 TOD 概念由美国学者 Peter Calthorp提出,作为 一种与传统蔓延式发展相对 立的规划概念,从与公共交 通相结合的建筑设计和建设 实例中演化而来
1997年,Cervero和 Kockelman提出了关于 “TOD”的“3D”原则,即 :“密度”、“多样性”、 “合理的设计”,通过合理 的设计保证在相对高密度的 发展条件下为不同的人群提 供多层次的选择。
· 通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引导的开发模式。即城市政府利用行政垄断权的优势,通过规划将行政或其他城市 功能进行空间迁移,使新开发地区的市政设施和社会设施同步形成,进一步加大“生熟”地差价,从而同时获 得空间要素功能调整和所需资金保障。
传统城市理论:带形城市模式, 未来城市,工业城市模 式, 以及柯布西耶提出的光明城等寄希望于现代技术 手段, 通过理性思维, 利用几何图形规则化的机械美 学来组织城市, 过分强调城市的功能结构。 但在工业 化的推动下, 城市不断膨胀, 城市往往沿着快速交通 线呈现“带形” 蔓延扩展, 理想下的城市结构很难维 持, 最终致使城市大都呈现“ 饼状”发展, “城市病 ” 伴生严重。
交通设计
交通设计基本概念:改善城市交通的方法和技术,突出交通的基本特征与目标。
概念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完善于本世纪初。
交通设计基本定义:基于城市规划及交通规划的理念和成果,利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包括时间、空间资源及投资水平)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佳方案,科学地确定交通系统的时间和空间要素及通行条件。
交通设计目的:保持交通的需求和供给平衡、均衡路网饱和度、提高安全与顺畅行、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寻求交通与环境的和谐、充分利用道路的空间资源与交通的时间资源。
交通设计基本内容:1交通系统分析与构筑,交通设计是以实现交通系统的功能为目标,其具体化决定了交通设计的内容。
2交通设计理论与基础,交通设计基础理论体系包括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交通流理论、通行能力技术理论、冲突分析理论、交通行为理论、交通管理与控制理论、工业设计理论等。
3交通通行空间设计,人和物或交通工具的通行需有必要的空间。
4交通通行时间设计,当交通流存在交叉时,其通行权和通行能力还取决于通行时间。
5交通行驶环境设计,主要取决于交通通行时空与视距、视觉连续性和交通流冲突状况等。
6交通安全设计,是交通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
7交通系统整合和优化设计。
8交通设计评价分析(方法:前后调查对比分析法、评价模型计算法、仿真分析法)。
交通设计的基本作用:交通设计是构思交通系统、优化交通系统、整合交通系统。
1紧密衔接交通规划及实施工程。
2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3以人为本,促进交通系统的协和运行。
4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佳利用交通系统资源。
5科学性与适用性结合。
车头时距:同一车道上行驶的车辆队列中,两连续车头端部通过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
车头间距:在一条车道上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前后相邻车辆之间的距离。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车辆数。
2022工程专业课
专业课2【单选题】1、根据“水十条”,规范环保市场,推进技术、装备产业化是由(B)牵头2、根据本讲,“水十条”将(C)作为目标。
3、根据本讲,“水十条”的保障层提出了(A)的行为准则。
4、截止2013年底,我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D)5、流通型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的核心是(B)6、根据本讲,交通需求管理要减少(A),而不是增加(A)7、产业市场流通特征、区域居民出行特征以及各种交通出行方向属于(B)8、本讲提到,互联网重构(C)关系,率先在营销环节发生变革9、根据本讲,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零售交易额达到了(A)10、根据“水十条”,2030年水问题的目标是(C)。
11、根据本讲,“水十条”总体框架包括(C)个层次。
12、根据“水十条”238项治理措施,针对环境隐患防范措施有(A)条。
13、下列选项中,对于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概况,本讲未提及的是(C)14、根据本讲,“水十条”明确了(B)牵头部门。
15、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现状不包括(B)16、以(B)为导向的城镇开发强调土地的综合利用。
【多选题】1、根据本讲,现状交通与预测交通分析的调查重点包括(BCD)2、根据本讲,“水十条”的出台给环保产业带来的机会包括(ACE)。
3、根据本讲,落实“水十条”的要求包括(ABCD)。
4、根据本讲,互联网成为核心媒介的表现包括(BCD)5、根据本讲,水污染防治的机制包括(BCDE)。
6、根据“水十条”措施层的内容,要提高(ABCE)等措施要求。
7、根据本讲,2013年我国互联网购物的投诉数量大幅增加,问题集中在(ABCDE)8、根据本讲,“水十条”总体考虑包括(ABDE)。
9、根据本讲,我国水环境污染的表现包括(ABCD)。
10、根据“水十条”,全国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区域是(CDE)。
11、根据本讲,交通方式的选择或其他的交通系统的选择是(ABCDE)12、根据“水十条”,保护的水体重点流域包括(ABCD)。
13、根据本讲,大数据的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有(ABCDE)14、根据本讲,电子商务存在的突出问题有(ABCDE)15、互联网对经济的贡献主要有(BCDE)16、根据本讲,水污染防治要采取的策略包括(ACDE)。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 Vol.16No.4July 2018城市交通二○一八年第十六卷第四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形势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做出部署。
《意见》指出,要科学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严格落实建设条件,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加强全过程监管,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建设节奏与支撑能力相适应。
《意见》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近年来发展总体有序,但部分城市也存在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有序发展,要坚持“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因地制宜、经济适用,衔接协调、集约高效,严控风险、持续发展”的原则,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政策措施落实。
1)完善规划管理规定。
严格建设申报条件,提高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
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由100亿元、1000亿元调整为300亿元、3000亿元。
提高建设规划质量,加强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融合,鼓励探索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严格建设规划报批和审核程序,确保建设规模同地方财力相匹配。
强化建设规划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已经国家批准的建设规划原则上不得变更,进一步明确了规划调整和新一轮建设规划报批条件。
2)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未列入建设规划的项目不得审批(核准),已审批项目要合理把握建设节奏。
强化项目建设和运营资金保障,强化城市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支出责任,规范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3)强化项目风险管控。
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财政约束力度,严禁违规变相举债,对列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范围的城市,暂缓审批(核准)新项目。
国土空间形势下的综合交通规划要求探讨
交通科技与管理45规划与管理0 引言在我国现有的国土空间规划形势下,综合交通规划应以新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结合城市发展前景,充分考虑综合交通体系和空间布局的协同,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和战略,构建绿色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满足区域长远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设施布局要求和近期建设发展的需要。
1 国土空间形势下进行综合交通规划的意义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我国的国土空间形式也在不断的改革之中,在当前国土空间形势下,对我国的国土空间进行科学规划,是确保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产生活的必要保障。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综合交通规划是重中之重,只有具备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交通系统,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
在当前国土空间形势下进行综合交通规划,统筹重大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合理预留发展空间,使我国的交通符合时代发展,具有更高的便捷性、高效性、合理性是非常有意义的。
2 国土空间形势下的综合交通规划面临的挑战2.1 宏观把控难度大在当前的国土空间形式下,综合交通规划宏观性需要加强,交通系统在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如何在全国统一且责权清晰的要求下载宏观层面制定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以支撑国土空间发展战略需在大局方面进行宏观把控。
2.2 统筹协调难度大国土空间规划往往会基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对城市的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进行统一布局调整并在用地上进行控制,必然导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调整。
综合交通规划需结合城市新的发展形势,统筹协调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之间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相互之间的规划建设上的不协调和不统一,合理进行各个层级交通设施项目的优化取舍、规划布局和建设时序的安排。
2.3 交通子系统众多综合交通系统的子系统众多,如航空、港口、铁路、对外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道路系统、慢行系统、停车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
交通组织优化的思路详解分析
第一章交通组织优化的思路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就提出了“路不够分时,时不够分路,时路不够断其一方”的基本优化概念。
进入八十年代末期,城市交通流量大幅度上升,交通拥堵已初见端倪。
此时针对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优化方法,转为建立单行禁左、右进右出的流向体制,在缓解路网局部拥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城市路网呈现出全面拥堵态势,各地都在探索新的优化方法。
纵观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其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都曾经历过交通拥堵这个阶段,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
我国目前也正处于这个时期,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首先遇到这个问题。
在这个阶段中,车辆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道路建设的速度,经济发展刺激生成的交通需求远远大于道路资源、管理资源所能提供的交通供给,交通供需矛盾日益激化,表现在交通上就是秩序乱点、交通堵点和事故黑点的数目大幅度上升,交通拥堵的成因已逐步由秩序混乱造成通行能力下降转向车多路少导致通行能力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一次绿灯无法放空路口积累的全部车辆,以路口信号绿波带协调为主要手段的各类信号控制系统的则完全失效,传统的路口疏导方法与现代化的交通控制技术很难形成有机整体,造成局部交通拥堵范围的扩散,影响整个路网的畅通。
交通拥堵多发生在信号灯控制的路口,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信号灯越多路就越堵。
实质上现代交通拥堵往往是我们习惯于传统观念、管理理念落后于交通的发展造成的。
换言之,我们总是用解决非饱和交通的做法(包括信号控制系统中的信号协调技术)来解决饱和交通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在交通工程理论上还是在交通现代化建设实践上都无现成的经验所遵循,故解决现代交通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理顺思路,摸清饱和交通与非饱和交通规律上的区别及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才能掌握现代交通特性,进而制定出科学的现代化交通管理的战略战术,使现代化交通管理技术真正发挥出威力。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详解介绍及案例分析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详解介绍及案例分析道路交通组织优化随着我国改⾰开放的不断深⼊,城乡经济的进⼀步繁荣,城市规模的⽇益扩⼤,城市交通中的各种机动车辆和⾮机动车辆数量迅速增加,从⽽使城市道路更为拥挤和难以管理,交通问题成为了关乎民⽣的重⼤问题。
对于交通问题来说,其从发展时序来说,其涉及到城市规划、道路设计与建设、交通组织优化、智能交通控制等⼀系列环节,其中交通组织优化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对于任意条道路来说,不管其设计和建设的有多号,只要组织不合理,其也会造成诸多交通问题,反之,对于⼀些条件较差的道路,只要能做好交通组织,其也能获得良好的交通安全效益。
因此,掌握合理的交通组织优化⽅案成为了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关键所在。
道路交通组织,是指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综合应⽤交通⼯程规划、法规限制、⾏政管理等措施,对道路上运⾏的交通流实施疏导、指挥和控制等⼯作的总称。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道路,是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效运⾏状态。
道路交通组织的⽬的,在于充分发挥现有道路⽹的效能,合理地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提供适宜的运⾏条件,解决整个道路系统中交通流分布不均衡、流量和流向不合理等问题,最⼤限度地消除交通事故的隐患,改善交通秩序,组织优化交通流,实现道路的安全与畅通。
在进⾏道路交通组织时,不能随意的以个⼈意志来进⾏组织优化,其必须遵从⼀系列原则,从交通流的⾓度可以归纳以下⼏个原则:交通分离原则、交通流量均分原则、交通总量控制原则、交通连续原则、交通优先原则。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个多层次问题,它包括微观、区域、宏观等⽅⾯的内容。
对于不同⽅⾯的交通组织,其组织的原则和重点也不尽相同,归纳如下:微观交通组织的原则:在时间上分秒必争,在空间上⼨⼟必争,其⼯作重点是冲突点的冲突分离。
区域交通组织的原则:在时间削峰填⾕,在空间上挖密补稀,其⼯作重点是均分路⽹交通压⼒。
_绿色交通_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理念教程
【城市交通】URBAN TRANSPORTATION文章编号:1009-6000(2003)-01-0060-04中图分类号:TU984.191文献标识码:A“绿色交通”: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理念GREEN TRANSPORT: A Transport Philosoph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刘冬飞LIU Dong-fei1“绿色交通”的发展目标摘要绿色交通是实现健康的、可只有健康的城市交通系统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必由之路。
介绍了绿色交通的来源、发展目健康发展的城市,才会有健康的人类标以及这一概念涵盖的内容。
绿色社会。
绿色交通是实现健康的、可持交通的核心是资源、环境和系统的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必由之路。
可扩展性,是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去它的发展目标是通达、有序;安全、舒认识交通系统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它包括交通系统内部的优适;低能耗、低污染三个方面的完整化及交通系统与外部系统的协调、统一结合,以及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和共生。
最后介绍了国外在交通发展效率的持久性,绿色交通更深层次上中可以借鉴的做法,并根据中国国的含义是和谐的交通,包括:情提出一些现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1)交通与(生态的、心理的)环公共交通;交通系统境的和谐;(2)交通与未来的和谐(适宜于未ABSTRACT It is regarded thatGreen Transport is the key to来的发展);build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ur-(3)交通与社会的和谐(安全、以ban transport system. The paper人为本);introduces the origin, goals andcontents of Green Transport. The(4)交通与资源的和谐(以最小的c or e of Gr e e n Tr an s po r t i s 代价或最小的资源维持交通的需求)。
大数据技术赋能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初步研究
大数据技术赋能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初步研究发布时间:2023-02-28T05:54:27.420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19期作者:常孝亭1,李敏桥2 [导读] 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传统交通方式无法满足当前交通优化需求,国家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智慧城常孝亭1,李敏桥21.广州市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广州开发区建设和交通局,广东广州,510665;2. 车城网(广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5)摘要: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传统交通方式无法满足当前交通优化需求,国家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及智能网联建设,推进城市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促进数字道路发展。
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传统交通组织优化痛点,研究大数据技术赋能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法,精准判断交通拥堵原因,快速制定有效的交通优化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城市道路;交通拥堵;交通组织优化;交通评价1引言随着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车辆保有量及出行需求日益增加,道路供需不平衡,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愈发明显,不仅影响居民出行时间成本,城市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随之下降。
增强市民出行获得感,缓解交通压力,需制定有效的交通缓堵对策。
但城市交通治理需求愈发复杂,传统交通组织优化方式已不能适应交通发展需求,需升级交通组织优化手段。
城市交通组织优化手段从传统交通调研分析向大数据交通综合治理发展,建设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结合互联网数据实现全天候精细化交通数据采集,对交通组织优化前、中、后三个阶段分析,利用大数据全方位感知判断交通问题,对症下药治理交通问题。
基于此,本文探讨大数据技术在交通组织优化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研究大数据支撑交通道路问题诊断的方法。
2城市交通组织优化问题与分析交通问题涉及城市规划、道路设计与建设、交通组织优化、智能交通控制等一系列环节,交通组织优化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合理利用交通组织优化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关键所在。
根据《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所指导的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的理论与方法,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就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
交通态势解决方案
XXX交通态势解决方案目录第一章.方案概述 (4)1.1方案背景 (4)1.2存在主要问题 (5)1.3建设目标 (6)第二章.方案总体设计 (8)2.1设计原则 (8)2.2设计依据 (9)2.3关键技术 (9)2.3.1时效约束的大数据多尺度汇聚计算和动态图谱 (9)2.3.2高维空间的隐性知识序贯挖掘与演化模型 (10)2.3.3交通态势的预测机理与调控策略 (10)2.4设计思路 (10)2.5系统架构 (12)2.6业务设计 (13)第三章.数据融合系统 (14)3.1多源交通信息采集 (16)3.1.1微波采集 (16)3.1.2地磁采集 (16)3.1.3抓拍数据 (17)3.1.4视频流量采集 (17)3.2浮动车GPS采集 (18)3.2.1数据来源 (18)3.2.2数据预处理 (20)第四章.数据中台系统 (22)4.1数据库建设 (22)4.1.1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22)4.1.2业务数据库建设 (22)4.2地图系统 (23)4.2.1基本功能 (23)4.2.2专用功能 (24)4.3运算中心 (25)4.3.1地图匹配算法 (25)4.3.2状态评价模型 (27)4.3.3态势计算方法 (29)4.3.3.1拥堵指数概述 (29)4.3.3.2运行指数计算方法 (30)第五章.系统服务 (32)5.1实时监测 (32)5.1.1实时态势 (32)5.1.2异常拥堵 (34)5.1.3常规拥堵 (35)5.1.4历史态势 (36)5.2研判分析 (37)5.2.1路网运行 (38)5.2.2路网回溯 (39)5.3路网评价 (39)5.3.1路口评价 (40)5.3.2道路评价 (40)5.3.3路网评价 (41)5.4基础配置 (42)第六章.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43)6.1社会效益 (43)6.2经济效益 (43)第七章.产品选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
种 基 于 交通 行 为 选 择 的 规 划 技 术 思 路
OP M II TI Z NG “ ORGANIA ONALP Z TI ERF ORMANCE OF ME CIY’ A ALS TE : ” G— T S SP TI YS M A
度 、 出行 方 式和 组 织层 次 等 三 个 空 间 组 织 方 面的
杂且土地产权破 碎等 约束 条件 下 , 为实现集约型 、 环境友好型 的城市 增长 目标 如何通 过规划更好
组 织 起 城 市 空 间 的 功 能 活 动 7 本 文 旨在 探 讨 基 于 大 城 市 病 与 土 地 利 用 方 式 的 关 联 空 间 结 构 研 究 的 重 要 性 ; 阐述 城 市 空 间 系 统 指 出适 宜 的 空 间 结 构 有 赖 于 组 织 有 序 .以 及 有 效 模 拟 城 市 空 间
23
J
优化 内容 ;提 出,大城 市 空间规划 需要 基于 交通
行 为选 择 调 查 , 循 一 种 “ 进 式 ”的规 划技 术 思 遵 渐
路。
组 织的前提条件 根据我 国大城 市的空间发展特 征 论证提 出空间组织优化的规划技术思路 。
萍 I l
咐 I
【
i e f “n r m e a l n ng houd o l d ao ic e ntlp a ni ”s l bef lowe d.
下 ,规模增 长难以避免 .增长 的诸 多好处将不 断
在 经 济 理 性 上 折 衷 城 市 病 ” 的 坏 处 。 城 市运 行 表 现 为 不 同 区位 之 间 的功 能 关 系 以 及 相 应 的交 通 信 息 联 系 ,而 不 同 城 市 功 能 在 空 间 上 的 组 合 形 成 土地 利 用 方 式 。 当城 市 功 能 在 空 间 上 的 配 置 不 合 理 时 ,就 会 产 生 区位 矛 盾 ,直 接 导 致 或 助 长 众 多 的城 市 问 题 。 由于 城 市 空 间 的 系
【 文章编号】 1 0 -1 2 2 9 0 3
T CHNI E CAL I A B DE ASE RA L B A OR CHOI OR URB L D ON T VE ・ EH VI — CE F AN P ANNI NG
韦 亚 平
W EIYa i g pn
【 摘要 】基 于 “ 大城 市 病 ” 与土 地 利 用 方 式之 间 的 关联 性 ,以及 城 市 空间 系统 阐 述 , 出:对 于 中 国 指 大城 市 的建 成 区和 半 建 成 区 , 需要 确 立 “ 间 组 空 织优 化 ”的 规 划主 题 。 此 主 题 下 , 述 了出行 尺 在 论
有 利 于 就 业 者 : 同时 城 市 增 长 也 将 形 成 更 大 的 本 地 服 务 业 市 场 ,这 既有 利 于 产 业 经 济 的 专 业 化 分 工 , 利 于 居 民的 消 费 生 活 。因 此 在一 定条 件 也
n n h me o Op i z n g n z t n lP r o — i g t e f“ t mi i g Or a i a i a e f r o ma c ”s o l e s t p f rme — i ’ u l s mi n e h u d b e o g c t Sb it e — u y / b i r a n Ch n , i h i tr r t d wi h e u l a e si i a wh c s n e p e e t t r e t i h
I
【 关键 词 】 大城 市 ; 空间 结 构 ; 空 间 组织 ; 交通行
为选 择
ABS TRACT: s do r lt n n r a r b Ba e n o r ai s mo gu b np o — c e o a
lm sa dl n s te n swe l sa aysso b e a d u epatr sa l l i fur a n a n n s ta yse ,t spa ra gu ha n r n— l n— pai ls tm hi pe r est ta u ba p a
r a pail u b ns ta ga ia in a p csofta e i e so , or n z to s e t v l m n i ns r d
r v l t r s a d s a i o g z to es I l ta e a e n , n p t r a i ai nlv l. np a — p t l a n e n n n r cie e i c r e nt v l e a ir h ie igp a t , mpr a s v yo a e h v o oc c il u r b c s o l e tk n a ef s se r , n c n c h u d b e st r t tp wo k a d at h ia a h i e l
【 f
1 城 市空间结构研 究的重要 性
城 市规 模增长会产生诸如拥堵 污染 住房
紧 张 、 础 设 施 不 足等 问题 , 基 即所 谓 大 城 市 病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姑
J
那么 , 大城市是否会因此而停止增长7在 经验上 . 即便是在高度城市化 的发达国家 一些大城 市区 仍在增长 。经济学文 献指出 .城市规模增 长将形 成 更大的本地劳动 力市 场 这既有利于企业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