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要素含量研究_高雪
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对策研究
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贸易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产品国际贸易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存在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方案。
1. 引言农产品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产品之一。
然而,尽管我国拥有庞大的农业产能和丰富的资源,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这主要是由于市场营销不足、品牌建设不够、质量安全问题等原因所致。
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2. 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采取以下策略:2.1 品牌建设建设农产品品牌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步骤之一。
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参加国际农产品展览会、加强口碑营销等方式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
同时,还应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以树立起可信赖的品牌形象。
2.2 市场调研了解国际市场需求是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前提。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来了解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质量要求、消费者偏好等信息,进而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口策略。
2.3 差异化竞争在市场营销中,差异化竞争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可以通过提供独特的产品特色、增加附加值、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等方式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并吸引更多的国际消费者。
3. 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可以采取以下对策:3.1 加强质量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可以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体系,进行严格的产品检测,以确保农产品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3.2 建立追溯体系建立产品追溯体系是提高产品信誉和安全性的关键手段。
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平台,记录产品生产过程、运输过程和销售过程等信息,以便追踪和监管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农产品国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003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二年,经受了国内SARS不利影响和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考验,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实现了较快增长。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双增长,分别创造了历史新记录。
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产品对外贸易初步呈现出大进大出的格局。
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概况1.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基本情况根据海关统计资料,2003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403.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9%(。
其中,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农产品进口额18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1%。
农产品贸易顺差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6.1%。
从主要农产品分品种看,2003年我国累计出口粮食2200.4万吨,同比增长48.3%,其中大米出口258.9万吨,同比增长31.7%;小麦出口223.7万吨,同比增长2.3倍;玉米出口1638.9万吨,同比增长40.4%。
累计进口粮食208.7万吨,同比减少26.8%。
大豆出口29.5万吨,同比减少3.5%;大豆进口2074.1万吨,同比增长83.3%。
棉花出口11.7万吨,同比减少26.1%;棉花进口95.4万吨,同比增长3.6倍。
食用植物油出口6万吨,同比减少38.6%;食用植物油进口541.8万吨,同比增长68.7%。
食糖出口10.3万吨,同比减少68.3%;食糖进口77.5万吨,同比减少34.5%。
蔬菜出口552.7万吨,同比增长18.7%;蔬菜进口9万吨,同比减少1.1%。
水果出口266.8万吨,同比增长33.8%;水果进口101.9万吨,同比增长7.8%。
畜产品出口额27.2亿美元,同比增加5.7%;畜产品进口额33.6亿美元,同比增加16.3%。
水产品出口额54.9亿美元,同比增长17.0%;水产品进口额24.8亿美元,同比增加9.5%。
2.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主要特点(1)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造历史新高。
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
2、农产品出口潜力
中国和印度的农产品出口市场都相对多元化,但各自具有不同的出口潜力。 对于中国而言,随着国内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具有高品质和 多样化的农产品出口潜力巨大。而印度在畜牧业和种植业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 在水产品和肉类方面,出口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
3、农业投资潜力
中印两国都是农业大国,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随着农业结构 的调整和农业科技的发展,两国在农业投资方面的潜力也不断显现。中国企业可 以通过投资印度农业,利用其低成本的生产要素,拓展高端农产品市场。印度企 业也可以通过投资中国农业,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此外,两国在农业科技研发和农业服务领域的合作也具有广阔的前景。
中国和印度的农产品贸易结构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中国在种植业、林业和渔 业等方面具有优势,而印度在畜牧业和种植业方面更具优势。这种结构上的差异 使得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
2、市场趋势互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和印度的农产品市场需求都在不断增长。中国对 高品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而印度对价格实惠、量大从优的农产品 更为。这种市场趋势的差异为两国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进行 了广泛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因素:政治稳定性、双边关系等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2、经济因素:如GDP、人均收入、汇率等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3、技术因素: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政策等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4、地理位置和运输成本:距离和运输成本等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结论与展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双方的农产 品贸易总额和增长率均保持了较高水平,且贸易模式日趋多样化。
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
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林业的不断发展和对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
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是指进口和出口的原材料和制成品,其包括木材、木制品、竹制品、棕榈制品等多个种类。
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优化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提高我国林产品贸易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因素对林产品进出口的影响,以期为政府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领域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1. 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 影响我国林产品出口的因素分析,包括市场需求、环境保护、贸易政策等。
3. 影响我国林产品进口的因素分析,包括原材料供给、国内产业结构、进口政策等。
4. 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5. 政策建议及展望。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综合运用统计数据分析法、调查法、案例法等方法,对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等手段,获取有关数据和资料,并加以分析和引用,以期得出较为科学可靠的结论。
五、研究意义1. 直观反映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和趋势,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2. 发现不同因素对林产品进出口的作用机制,为优化我国林产品贸易结构提供方向。
3. 探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国内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一些可行建议和措施,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4. 加强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研究与认识,提高我国林产品贸易竞争力。
六、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预计于一个月内完成,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调查分析我国林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
第二周:分析影响我国林产品出口的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环境保护、贸易政策等。
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
20 05年 中 国农产 品 出 口贸易情 况作 为研 究对 象 , 结合 中 国农产 品 出 口贸易的特 点 构建 中国农产 品 出 口贸 易 引力模 型 , 用面板数据 研 究分析影 响 中国农产 品 出 口贸易的主要 因素 , 利 并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建议 。
关键 词 : 农产品 出口 ; 贸易引力模 型 ; 面板 数据 中图分 类 号 :7 2 6 F 5 . 文献标 志码 : A
加 工 产 品更 少 , 润 率 较 低 , 际 竞 争 力 弱 , 口后 劲 不 足 ; 国农 产 品 的 质 量 利 国 出 中 差 , 牌 意 识 不 强 ; 国 农 业 生 产 一 直 处 于 以家 庭 为 单 位 的 分 散 经 营 状 态 , 产 品 中 生 的 随 意 性 大 , 产 品 科 技 含 量 不 高 , 物 残 留量 较 高 , 民 受 教 育 程 度 低 , 而 影 农 药 农 从 响 了 中 国农 产 品 出 口贸 易 的 发 展 。 “ 患 ” 要 是 市 场 竞 争 将 更 加 残 酷 ; 口 国 外 主 进
曾国平 , 等
中国农产品出 口贸易影响 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面板数据
1 9
统 计 口径 是 农 产 品 贸 易 研 究 中 一 个 必 须 面 对 的 问 题 , 要 包 括 两 个 方 面 : 是 农 产 品 口径 的 统 计 范 主 一 围 ; 是 不 同农 产 品统 计 口径 的对 齐 。不 同 的统 计 二
维普资讯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 0 8年第 1 4卷第 3期 J R A FC O GQN N V R IY( oi cec dtn o.4N . 0 8 OU N LO H N IG U I E ST Sca SineE io V 11 o32 0 l i
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特质及影响因素研究
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特质及影响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韩农产品贸易的增长特质及其影响因素。
中韩两国作为亚洲重要的经济体,农产品贸易在两国经济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中韩农产品贸易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显示出其独特的增长特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韩农产品贸易的增长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文章首先将对中韩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进行概述,包括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以及主要农产品贸易种类等。
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揭示中韩农产品贸易的增长趋势和特质,如增长速度、贸易不平衡性、产品多样性等。
接着,文章将深入探讨影响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政策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以及市场因素等。
政策因素如关税政策、贸易协定等将直接影响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开展;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汇率变动等将对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文化因素如消费习惯、食品安全标准等将影响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市场因素如市场竞争程度、市场规模等将决定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和空间。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本文旨在揭示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内在机制和动力,为两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化对农产品贸易领域的理解,为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概况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双边关系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日益紧密。
特别是在农产品贸易领域,两国间的合作展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韩农产品贸易额持续增长,贸易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从贸易总量上看,中韩农产品贸易额在两国整体贸易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
这主要得益于两国农业资源的互补性,以及双方在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随着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实施,两国农产品市场的准入门槛逐步降低,进一步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增长。
在贸易结构上,中韩农产品贸易以水果、蔬菜、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按要素禀赋理论,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
按要素禀赋理论,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
按要素禀赋理论,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商品结构部门,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入世后农产品出口已经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农产品贸易变动趋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内学者从多个视角研究了农产品贸易变动情况。
如黄季焜研究得出耕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我国不具有竞争优势,畜产品、水果和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比较优势较明显,具有国际竞争力;程国强认为我国农产品出口潜力大,主要体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低成木竞争优势:杨睿等通过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测算,得出包括谷物及其制品在内的粮食产品基本失去比较优势,畜产品、园艺产品具有比较优势:赵一夫等对我国自XXXX年以来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总体规模和产品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农产品出口规模容易受到个别种类产品贸易规模的影响。
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变动符合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理论,但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特征和变化是否也符合这种变动趋势,本文将从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以及经营主体结构等方面实证分析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变动趋势及特征。
浅析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
浅析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农产品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稳定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
在进口方面,随着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高品质、多样化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例如,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牛肉、乳制品等畜产品的进口量持续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的供应无法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一些进口农产品在价格和品质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出口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一些特色农产品,如茶叶、水果、蔬菜等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特别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通过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
然而,与进口相比,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出口规模也相对较小。
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的因素众多。
首先,国内农业生产的成本是一个关键因素。
土地、劳动力、农资等成本的上升,使得我国部分农产品在价格上与国际市场相比缺乏竞争力。
其次,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波动也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国际粮食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我国粮食的进口规模和价格。
再者,贸易政策和贸易壁垒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设置了各种贸易壁垒,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这给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在农产品贸易进出口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进口的快速增长对国内农业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特别是一些大宗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可能导致国内农产品价格下跌,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另一方面,出口面临着质量标准、品牌建设和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不足。
部分农产品由于质量不达标或者缺乏知名品牌,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较高的价格和市场份额。
为了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的健康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在农业生产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国际贸易中的农产品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中的农产品贸易问题国际贸易中的农产品贸易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
农产品作为人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其国际贸易对于全球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农产品贸易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包括贸易壁垒、补贴政策、市场准入等。
本文将对国际贸易中的农产品贸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一国采取的限制进口商品的措施,如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等。
在农产品贸易中,贸易壁垒常常成为制约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高额的农产品关税和配额限制来保护本国农业产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难以进入这些市场。
此外,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认证和检验等,也给农产品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解决办法:1. 加强多边贸易谈判,推动贸易自由化,减少和消除贸易壁垒。
2. 加强国际间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的协调,降低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3. 发展中国家加强自身农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谈判筹码。
二、补贴政策农产品贸易中的补贴政策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大规模的农业补贴,使本国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无法与之竞争。
此外,补贴政策也会导致农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环境问题。
解决办法:1. 在国际组织和多边贸易协议中加大对补贴政策的限制和规范,确保其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2. 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产业支持和补贴政策,提升其农产品竞争力。
3.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市场准入市场准入是指一个国家允许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程度。
在农产品贸易中,市场准入的限制往往和贸易壁垒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些国家设置高昂的农产品进口关税,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市场。
此外,一些非关税壁垒如健康证书和检验标准也限制了农产品的市场准入。
解决办法:1. 推动缔结更多的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市场准入的机会。
2. 建立更加透明和公正的市场准入机制,减少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中国农产品贸易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1942012年10月 中国农产品贸易变化的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河南工业大学 车摘 要:本文先对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作了简要的分析,然后在新的国际大环境下,讨论了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即人民币的升值、非关税壁垒以及投机资金的炒作,最后提出了怎样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农产品贸易的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 影响因素 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194-022001年12月11日,我国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此举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入世十年来,我国的三大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和服务业,在引进外资的条件下,纷纷与国际市场接轨。
使得我国不断的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也加速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虽然如此,目前仍改变不了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在入世后经历了怎样一个发展过程,在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后对我国的有利因素多还是不利因素多,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针对我国农业现在的劣势我们应该提出怎样的改善措施?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变化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不管是出口总额还是进口总额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出口额的增速明显慢于进口额的增速,以致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贸易由加入世贸前的长期顺差开始转变为逆差状态。
进口产品结构方面:在加入世贸以前,我国主要进口的是粮食、植物油、棉花和畜产品等农产品。
加入世贸以后,进口结构改变为以进口食用油籽、植物油、棉花和畜产品等农产品。
其中,粮食的进口增长速度是逐年下降的,而食用油籽的进口增长是逐年上升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食用油消费速度持续的增长,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世界上的大榨油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办厂。
棉花的进口增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增幅。
中国与印尼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因素比较研究
因素, 一国出 口贸易波动可分解 为需求效应 、 商品结构效应和竞 争力效应 。其 中需求效应是 由于进 口国进 口需 求的增 加( 或减 少) 而导致的的出 口额 的变化 ; 商品结构效应是由于出 口的商品
结 构 效 应 而 导 致 的一 国 出 口额 的 变 化 , 反 映 了一 国 出 口 在 那 它
印尼从 中国进 口变动 4 4 .1 需求因素
结 构 因 素 竞 争 力 因 素
中国从印尼进 口变动 2 . 7 1 0 58 0 需求 因素
结构 因素 竞 争 力 因 索
6 8 16 1 . 8 5. 1
—3 3 5O — . 1一7 . 5 0 8 1 .4 .4 9 0
1 . 6 9 7 28 4. O
4 9 l. 1 . 7 9 2 80 3. 9 . 4 1 O
被分解 为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 。本文研究的是 中
印双 边 农 产 品 贸易 , 为单 一 的 出 口市场 , 此 不 考 虑 市 场 结 构 即 因 资 料 来 源 : 据 UNC M T AD 根 O R E统 计数 据 计 算
宏 观 管 理
中国与印尼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因素比较研究
李 磊
摘 要 :近 十 年 来 中国 与 印 尼 农 产 品 贸 易 发 展 迅 速 , 边 贸 易 双
( ) 据来源 二 数
总 额 逐年 增 加 , 文使 用 UNC ) RA 本 ( MT DE统 计 数 据 , 用 恒 定 利
二 、 型 结 果 的 对 比 分析 模
市 场份 额 模 型 , 2 0 以 来 中 国与 印尼 双边 农 产 品 贸 易增 长 对 0 0年 的影 响 因 素进 行 了 实证 分 解 。结 果表 明 , 中 印 双 边 农 产 品 贸 在 易增 长 的影 响 因素 中 , 构 效 应 的影 响程 度 最 大 , 结 中印 农 产 品 进
要素禀赋差异对中国农业要素含量贸易的影响研究
2023-10-30•引言•要素禀赋差异对农业要素含量贸易的影响机制目录•要素禀赋差异对农业要素含量贸易的实证分析•要素禀赋差异对农业要素含量贸易的政策建议•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要素禀赋差异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业产业之间广泛存在,这使得中国农业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独特的要素优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农业发展对于全球农业生产和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研究要素禀赋差异对中国农业要素含量贸易的影响,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和优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本研究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切入点,分析中国不同地区和农业产业之间的要素禀赋差异对农业要素含量贸易的影响,探究其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梳理和归纳要素禀赋差异对农业要素含量贸易的影响相关理论和实践,然后利用统计数据和计量模型等方法,分析要素禀赋差异对农业要素含量贸易的效应和贡献。
本研究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农业要素含量贸易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深化了对中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认识,为政策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创新之处本研究对于提高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对于促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农业交流与合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贡献研究创新与贡献02要素禀赋差异对农业要素含量贸易的影响机制要素禀赋差异对农业要素含量的影响土地要素禀赋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农业要素含量。
劳动力不同地区的劳动力素质、数量和技术水平存在差异,对农业要素含量产生影响。
资本资本禀赋差异可能导致不同地区农业投资水平不同,进而影响农业要素含量。
010302要素禀赋差异对农业要素含量贸易的影响价格效应要素禀赋差异会导致不同地区农业要素价格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农业要素含量贸易。
生产结构调整要素禀赋差异会促使生产者调整生产结构,进而影响农业要素含量贸易。
立冬的农产品进出口与国际贸易
立冬的农产品进出口与国际贸易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它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
对于农业而言,立冬也意味着一系列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以及国际贸易的调整与变化。
本文将就立冬的农产品进出口与国际贸易进行探讨,并分析这一时期对中国农业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趋势立冬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光照时间减少,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一定影响。
这一时期,农产品进出口与国际贸易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变化趋势。
首先,冬季蔬菜的进口量明显增加。
由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冬季气温较低,生长蔬菜的条件相对较差,因此需要从温暖地区进口大量的蔬菜满足市场需求。
例如,南方的番茄、黄瓜、茄子等农产品在这个时期进口量较高,保证了中国市场的商品供应。
其次,水果进口量有所减少。
由于寒冷的气温不利于水果的生产和储存,立冬后水果进口量通常会有所下降。
尤其是热带水果,如香蕉、芒果等,这些水果通常需要从国外进口,但由于运输成本的增加和保鲜问题,进口量相对减少。
此外,立冬过后,肉类产品的进口量也会有所增加,特别是海鲜。
寒冷的气温使得海鲜资源在北方地区变得稀缺,因此需要从南方和国外进口海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肉类产品,立冬是中国传统的冬季备货时期,肉类的进口量有所增加,以满足中国人在冬季对于肉类消费量的提高。
二、国际贸易的调整与影响立冬的农产品进出口变化不仅对中国农业产生影响,也对国际贸易造成了一定的调整与影响。
首先,中国的农产品进口市场扩大。
立冬之后,中国需要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上的需求。
这对于一些农产品产地国家和地区来说,提供了更多的出口机会。
例如,一些热带水果和蔬菜的主产国家,如泰国、菲律宾等,可以加大向中国的农产品出口。
其次,国际贸易的贸易伙伴可能发生变化。
随着中国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伙伴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立冬后,中国对于一些南美国家的农产品需求可能会增加,从而对贸易伙伴关系产生一定影响。
再次,进出口贸易的价格波动可能加剧。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因素及其影响分析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因素及其影响分析一、大豆贸易逆差影响因素(一)供需因素我国的大豆进口量从1994年的0.39%提高到2005年的68.78%,以年均200%的速度增长,而生产量则由1994年的119.60%下降为2005年的42.29%,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大豆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不断提高。
中国大豆进出口面临的供需情况是国内大豆需求巨大,但国产大豆供给不足,巨大的供需差距导致我国不得不向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大豆。
在大豆产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随着1996年贸易壁垒的降低,我国大豆进口量不断扩大,进口大豆在我国大豆供给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价格因素在国际大豆进口市场中,我国虽然进口份额巨大,但在价格上的发言权却相对较低,在进口价格方面,中国大豆的进口价格基本与世界平均进口价格保持高度的相似性,但基本略高世界平均进口价格6.7%。
这说明我国在大豆国际贸易市场中基本没有价格发言权。
而在出口价格方面,中国大豆出口价格一直高于进口价格,甚至高于世界大豆的进出口价格,并且这一趋势近年来有加强的现象。
1990年到2005年,我国大豆出口价格平均高于进口价格21.5%,高于世界出口价格37.8%。
由于规模效应的影响,大豆生产规模的降低导致大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大豆的出口价格。
这样的价格连锁效应使得我国大豆国际贸易面临巨额逆差难以逆转的困境,同时也造成大豆种植业以及面临发展困境。
(三)政策因素中国大豆国际贸易受国内政策法规影响比较大,主要体现在进口方面。
首先,贸易政策对我国大豆进出口贸易情况起重要作用。
从前面的分析得知,我国大豆进口从1996年开始大幅度增加,以年均74.13%的速度增长。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大豆国际贸易政策的调整。
1996年开始,我国施行的低关税政策,导致我国大豆进出口价格降低,进口数量激增,进而导致国内生产萎缩。
二、大豆贸易逆差的影响(一)对大豆种子产业的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国内种植业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豆农的投入产出收益不确定性。
农产品贸易要素指南
农产品贸易要素指南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农产品贸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参与农产品贸易时,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要素是至关重要的。
本指南旨在为农产品贸易提供必备的要素指导,以帮助国际贸易者在农产品市场获得成功。
二、生产要素1.土地土地是农产品生产的基础,农产品贸易者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关注其土地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了解供应商的土地面积、地质条件和土壤肥力等信息是进行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前提。
2.劳动力劳动力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要素,农产品贸易者需要了解供应商的劳动力质量、数量和培训状况。
合作的供应商应该有足够的劳动力资源来保证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
3.农业技术农业技术的应用对农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农产品贸易者需要选择具备先进农业技术的供应商,以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质量要素1.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是参与贸易的基础,农产品贸易者需要了解并符合目标市场的相关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并便于运输和销售。
2.产品包装和标识产品的包装和标识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的重要手段。
农产品贸易者应选择适合产品特性的包装材料,并确保标识清晰、准确以及符合目标市场的要求。
3.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农产品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贸易者应关注供应商的食品安全管理措施,确保产品不含有害物质和符合卫生要求。
四、市场要素1.市场需求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是农产品贸易成功的关键。
农产品贸易者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价格水平和需求趋势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策略。
2.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对农产品贸易有着直接影响,农产品贸易者需要了解目标市场的贸易政策和进出口要求,以确保合规经营并减少潜在风险。
3.市场渠道选择合适的市场渠道是农产品贸易的关键。
农产品贸易者需要与供应链中的分销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建立可靠的合作关系,确保产品能够迅速进入市场并获得广泛的销售渠道。
中国对哈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
中国对哈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哈农产品生产国之一,哈农产品出口贸易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哈农产品的定义、出口现状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中国的哈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研究。
一、哈农产品的定义哈农产品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自然资源中提取出来的原料和制成品。
按照国际标准,哈农产品主要包括粮食、油料、棉花、糖果、蔬菜、水果、药材等。
二、出口现状中国的哈农产品出口量在全球排名中位居前列,其中以粮食、纺织品、皮革、水产类和食品类为主要出口品类。
过去几年,中国哈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增大,贸易种类不断增加,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2019年,中国哈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了1656.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8.1%。
其中,食品类产品出口总额为773.5亿美元,同比增长6.7%;纤维类产品出口总额为217.3亿美元,同比增长6.6%;皮革制品出口总额为28.8亿美元,同比增长5.4%;医药制品出口总额为51.3亿美元,同比增长3.2%。
三、影响因素1. 国际市场竞争力哈农产品出口贸易是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国际竞争力是决定哈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方面,中国具有低成本、高质量的优势,同时中国政府也通过贸易政策和补贴措施来支持哈农产品出口贸易,提高竞争力。
2. 国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影响着中国哈农产品生产和出口贸易,一方面是需要保证国内供应需求,另一方面是根据国内市场需求情况来调整出口贸易的策略和产品结构。
3.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对于哈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很大,通过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等措施,有利于促进哈农产品的出口;而通过提高关税和贸易壁垒等措施,则会对中国哈农产品出口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中国政府积极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和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都为哈农产品出口贸易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结论哈农产品出口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需求和国际贸易政策密切相关。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方面的问题及建议
何秀荣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问题》
【年(卷),期】2003()2
【摘要】我国加入WTO已有一年的时间 ,从这段时间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里出现的现象与问题出发 ,本文对比此前国内学者专家的预测分析 ,提出了关于农产品贸易研究方面应加强的几个方面 :(1 )细分市场 ;(2 )多方面判定农产品竞争力 ;(3 )用动态的观点和方式进行研究。
【总页数】3页(P23-25)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国;市场细分
【作者】何秀荣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652
【相关文献】
1.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 [J], 张雨晨
2.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与我国农产品标准国际化问题研究 [J], 张吉国;胡继连
3.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失衡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J], 周道
4.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问题研究 [J], 尹鹤杰
5.基于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研究 [J], 金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要素含量研究高雪李谷成摘要:HOV模型指出产品间的贸易本质上也是要素间的贸易,一国进行自由贸易时,将成为其丰裕要素的净出口国,稀缺要素的净进口国。
本文应用贸易要素含量研究方法,对1992-2013年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的要素含量进行核算,将土地、劳动力、资本要素整合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基于Leamer改进,对相对要素禀赋进行考察。
核算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要素的净出口程度趋于下降;土地要素的贸易含量呈现净进口态势;资本要素的净进口不断扩大。
此外,劳动力要素相对具有比较优势,土地、资本要素则不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贸易对不同生产要素的影响不同。
关键词:HOV模型;要素含量;Leamer改进;农产品贸易DOI:10.13510/ki.jit.2016.03.005引言中国在与世界农产品市场融合的过程中,依据自身资源禀赋、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
不仅如此,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广度与深度也在不断拓展。
但近年来,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存在恶化趋势,某些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常态化。
例如,中国的棉花、大豆、食用油等农产品进口依存度明显偏高,尤其是中国所面临的“大豆之殇”,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万宝瑞,2015)。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农业的要素禀赋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以及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农业已逐步进入一个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区间。
城市发展、生态环境用地和农业用地间的矛盾,也使中国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内现实情况下,中国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生产能力,保障食品安全,还需要基于自身要素禀赋及其变化,审时度势,适当利用国际市场、国外资源。
针对农产品贸易,目前已形成共识,进口农产品相当于利用国外土地、水等农业生产要素,可以缓解国内农业资源日益紧张的压力(程国强,[基金项目]本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3103,71473100)、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华中农业大学自主科技创新基金(2012YQ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2662015PY093)的资助。
高雪: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430070电子信箱:g379034556@;李谷成: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4)。
Vanek(1968)也曾指出,某一个经济体出口(或进口)某种产品实际上等于间接出口(或进口)生产该产品时所投入的要素。
那么,透过农产品贸易集中化表现,如何测算中国主要农产品贸易的要素含量?农产品贸易会给中国农业生产要素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何客观评价中国农业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和比较优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借鉴贸易要素含量实证评估方法,通过要素流动代替商品流动的思想来研究农产品贸易,并基于要素“净流动”指标,衡量中国农业要素的比较优势。
即采用HOV模型理论与Leamer改进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要素含量进行研究,从要素含量层面对贸易条件下中国农业的要素禀赋进行核算分析。
一、文献综述关于HOV理论与要素含量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HOV理论及要素含量核算。
Vanek(1968)初次提出了贸易要素含量(factor content of trade)概念,并建立了HOV模型,此模型是建立在H-O模型基础上的。
HOV模型不同于H-O模型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的特殊形式,该模型把研究对象扩展到多种生产要素、多个国家,但其基本思想没有发生改变,与H-O模型保持一致,即一国的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贸易结构。
Leamer(1980)提出了“非平衡贸易要素含量”,它建立在HOV模型基础上,与HOV模型提出的“贸易要素含量”有所不同,其更符合现实情况。
因为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存在要素含量中“要素缺口”等现象,所以关于中国贸易要素含量方面的研究较少。
Milner等(2010)基于HOV理论,对中国两个时点的国际贸易的要素含量进行核算。
常黎(2011)采用类似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中国十年间制造业贸易中的要素含量,涉及的要素包括劳动力与资本,并进一步指出,中国的高级劳动力要素与资本要素相比更为稀缺。
刘瑶等(2011)在考虑了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贸易的基础上,以两种不同方法核算了2002年中国制造业贸易的要素含量,通过对比结果,提出要素含量核算过程中不可忽略中间产品贸易。
刘培青等(2013)从剔除进口产品角度核算要素含量,其结论是我国出口产品的要素含量中基础原材料较多。
第二,农产品贸易中HOV模型的应用和要素含量的核算。
在农业中,HOV模型得到了更广泛的扩展。
刘拥军(2004)利用截面数据,基于HOV模型,对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是否符合比较优势进行了检验,指出资源禀赋依旧是解释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马博虎等(2010)在分析粮食对外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计算出1978-2008年主要粮食的虚拟土地要素含量,并分析其对耕地资源的贡献;张姝、朱晶等(2012)分别对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劳动力要素含量进行核算及模拟,研究表明,入世以后,中国农产品贸易导致农业劳动力呈现净进口的变化;强文丽等(2013)在扩展农产品类别的基础上,对农作物产品及加工制品贸易进行虚拟土地核算;林大燕等(2014)将季节要素引入H-O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季节因素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格局变动中的重要性。
同时,她基于HOV模型,系统分析了影响大豆进口市场结构的因素,结果显示,不同进口国间的资源禀赋的相对变化是主要原因;王云凤等(2015)首先核算农产品虚拟土地含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农产品虚拟土地的进口效益。
总体上看,现有文献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其一,有关制造业贸易的要素含量的研究较为丰富,而有关农产品贸易的要素含量核算文献相对较少;其二,关于农产品贸易的要素含量研究,直接进行核算的文献较少,多采用实证方法分析农业生产中某一要素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其三,现有关于要素含量的核算,也未能将多种生产要素整合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拓展:第一,研究方法上,借鉴HOV 理论模型和贸易要素含量方法,核算并分析贸易条件下主要农产品贸易的要素含量;第二,研究内容上,选取1992-2013年,将土地、劳动、资本要素整合进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第三,利用Leamer 改进,进一步考察我国农业要素的比较优势及其动态变化。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说明首先假设存在多个国家,用d 代表;多个行业,用j 代表;多个要素,用k 代表。
假设多个国家的生产技术是一致的,即相同要素的投入产出矩阵相同,在自由贸易状况下,要素价格呈现均等化。
矩阵A=[a jk ]表示d 国生产一单位产品j 所需要投入的生产要素k 。
矩阵的行代表了不同的要素k,矩阵的列代表了不同的行业j 。
T d 表示国家d 关于不同行业商品的净出口矩阵,贸易的要素含量则定义为:F d =AT d =X d -M d(1)任意一个要素F d k 表示国家d 对要素k 的贸易量,其中F dk >0代表国家d 的要素k 是净出口,F dk <0代表国家d 的要素k 是净进口。
X d 和M d 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贸易要素含量。
假设各国边际消费倾向相同,需求偏好同位相似;全世界范围内充分就业;全世界的总产出等于总消费,则有方程:V d =AQ d (2)C d =sC w =sA -1V W (3)AT d =AQ d -AC d (4)s =πA -1V -B πA -1V W=GNP -B GNP W (5)其中,本国产出向量用Q 表示,该国的要素供给向量用V 表示,V w 代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要素供给向量,C 代表了本国国内消费,世界的总消费用C w 表示,s 则是本国消费在世界总消费中所占的份额。
方程(5)中出现的π表示国内价格向量。
由此,Leamer 根据式(5)定义为:F =AT -B GNP wV w (6)(6)式带入(3)式后左右两边同时乘A 可得:AT =V -GNP -B GNP WV W(7)(7)式带入(6)式可得:F=V-GNPGNPW Vw(8)对于第d个国家,可以得到:F=ATd-B GNP W V w=V d-GNP GNPw V w(9)现在仅仅考察国家d的生产要素供给向量中的元素k,基于方程(9)式,在其左右两边同除以V wk/(GNP d/GNP w)得到:Z dk=VdkVwkGNPdGNPW-1(10)这就是Leamer(1994)基于“非平衡贸易要素含量”的思想①,对HOV模型改进后得到的要素含量方程,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国要素净出口和本国消费的比例衡量该国相对世界的比较优势。
同时,Maskus(1994)在Leamer(1980)研究的基础上,将要素从两种向多种扩展,提出用下列不等式判断一国任意j种要素的比较优势:F1X-F1M F1C >F2X-F2MF2C>…>F j X-F j MF jC>0>…>F k X-F k MF JC(11)其中,F kM=A k M、F K X=A k X和F k c=A k C各自表示了该国进口、出口、消费的要素k的含量。
正负用以衡量该国要素k相对世界的平均丰裕程度。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参考程国强(1999)关于农产品的分类,选取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包括:稻谷、玉米、小麦、棉花、油料作物、大豆、糖料和烤烟。
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包括:水果、畜产品、蔬菜、桑蚕茧、水产品及茶叶。
矩阵A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单位产品的资本投入、土地投入、劳动要素投入分别用生产成本中的“物质和服务费用”、单位土地亩数、每亩用工数量和每单位主产品价值计算得到。
与此同时,参考朱晶(2012)的做法,将劳动日数折算成具体劳动人数,用工数量用标准劳动日作为计量单位,1个标准劳动日约等于1个中等劳动力正常劳动8小时,以此确定农民的劳作负荷是年均270个工作日。
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本文采用SITCRev.3编码。
同时按历年汇率将其换算为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额,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并以1992年为基期的价格消费指数对其进行平减,消除货币价格波动所造成的影响,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国内农产品消费数据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
需要做出解释的是,本文选取单位价值产品而不选择单位数量作为衡量指标,①将Leamer基于HOV模型的理论拓展称为“Leamer改进”。
Leamer认为,推断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的正确方法,是利用非平衡贸易条件下的要素含量(包括贸易的要素含量与直接的要素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