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圣吴清源:一言难尽
历史趣谈:大军阀段祺瑞下棋为何会输给小孩子吴清源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军阀段祺瑞下棋为何会输给小孩子吴清源
导语:段祺瑞是北洋军阀中的风云人物,仅次于袁世凯。
当年袁世凯麾下有三员大将,人称北洋三杰:龙、虎、狗,分别是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数段
段祺瑞是北洋军阀中的风云人物,仅次于袁世凯。
当年袁世凯麾下有三员大将,人称北洋三杰:龙、虎、狗,分别是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数段祺瑞最风光。
段祺瑞虽是一介武夫,却十分喜爱下围棋。
1924年,他出任北洋军阀政府临时执政,当时的围棋名家都被他网罗到府中,作为陪他下棋的清客。
据吴清源的二哥吴景略所著的《中华棋圣吴清源》记载,吴清源的父亲于1925年病逝后,家中生计难以维持,吴的母亲便去拜访雇水如,托他向段祺瑞代为引荐吴清源。
段祺瑞不爱钱,只爱色。
为官多年,在清朝时就已经做到了一品大官,进入民国,当过陆军总长、内阁总理甚至中华民国的临时执政,可一点积蓄也没有。
下野之后住的房子都是别人送的。
段祺瑞除了二妻五妾,也没有什么绯闻,偶尔吃花酒,多半是不得已的应酬。
他平生有两大喜好:一是玩政治,二是下围棋。
只要有点儿空闲,十有八九是在棋桌旁。
平时公馆里养着的清客,专门陪他下棋,每月从陆军部里支薪。
当时,只有11岁的吴清源便被雇水如带到了北京东城吉兆胡同段宅。
段祺瑞问过他的年龄、家庭情况后,就叫他与在场的一位棋手对弈,结果吴清源取胜。
段祺瑞见这孩子棋艺高超,性格文静,很喜欢他,决定以资助学费的名义,每月给吴清源100元。
从此,吴清源便常到段府下围棋。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 一生成名太早竟也是悲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一代围棋大师吴清源一生成名太早竟也是悲哀
导语:吴清源实在是成名太早了,以至于跟他同时代交往的大人物,很多都只是在历史书里才能看到,比如段祺瑞,吴清源7岁学棋,13岁已经成名,青少
吴清源实在是成名太早了,以至于跟他同时代交往的大人物,很多都只是在历史书里才能看到,比如段祺瑞,吴清源7岁学棋,13岁已经成名,青少年时期,在中国棋坛中已无敌手,当时的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曾经聘请他到府中与段下棋,他赢了段祺瑞的消息曾在当时的北京《晨报》上刊登。
这个时代还有谁跟段祺瑞有过交往?又比如他横扫日本时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号称昭和棋圣,后来他遭遇车祸基本归隐是1961年,是整整53年之前。
这长长的53年,对吴清源来说,是不是超级寂寞的53年?所以说成名太早,也未必是好事,就好像克林顿,46岁就当了世界第一强国的总统,8年后退休时才54岁,正当盛年,却被迫急流勇退,不知胸中积郁多少闷骚。
今年去世的秀兰邓波儿也是类似情况的名人。
“出名要趁早”这句话是张爱玲所说,她的原话是这样的,“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张爱玲写这句话的时候20多岁,正在上海滩大出风头。
但她的后半生从三十多岁开始就在美国归隐,1995年孤老在加州的公寓里,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记得当时我还在上大学,也在读张爱玲当年的小说,听到收音机里报道张爱玲去世的消息,也是非常惊讶:原来,她还活着啊!
吴清源去世了,他的一些故事以及旧账又被媒体翻出来,有颂扬其传奇的,评价最高的是杨振宁当年说的话,他将爱因斯坦与吴清源进行比较:“爱因斯坦在物理界的地位没有吴清源在棋界那么高。
在物理界,爱因斯坦是第一,但他与第二的距离没有吴清源跟围棋界第二名
生活常识分享。
百岁棋圣吴清源
百岁棋圣吴清源作者:李宁来源:《新体育》2015年第01期吴清源14年前曾对世人说过“为了围棋,要活到100岁”,去年11月,这位在日本被奉为神一样的昭和棋圣以百岁高龄辞世,实现了他那神话般的预言。
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吴清源在东洋纵横驰骋,所到之处,超一流高手纷纷落马。
吴清源当年的骄人战绩无与伦比,时至今日谈及此事,仍然令人津津乐道,然而人们并不十分了解吴清源的天赋,更不太清楚他提倡的“中”的精神。
围棋神童金庸谈到吴清源时说过:“古今中外我最佩服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
像吴清源大师这样的天才,几百年才出一个。
天才是机缘巧合,不可强求。
”吴清源生在福建,不到5岁就随家人一起迁到北京。
4岁的孩子还没到读书年龄,却被父亲“早教”了,让他和两个哥哥一起跟请来的老师学习《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等,这正是儒教经典的四书五经。
本来,学习书面上的东西就很吃力了,老师还要求把书背下来。
吴清源往往会背到深夜,虽然辛苦,但第二天他不落后哥哥们,一字不落地背出了书中内容,这为他日后进入围棋界背棋谱、复盘等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7岁时,四书五经学完了,吴清源就和哥哥们一起学习围棋。
此时,他表现出过人的天赋,棋艺很快就超过了两个哥哥。
吴清源的父亲在日本留过学,对日本围棋界的情况很了解,还从日本邮购了许多棋书。
吴清源往往是一只手拿着沉重的棋书,一只手打谱。
一会儿手腕累了,换另一只手,就这样不停地交换来交换去,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晚上。
身体还没长成的吴清源长时间地持续拿着沉重的棋书,两只手的中指都变形了,略有些弯曲。
书上的日文看不懂,父亲就翻译给他听。
棋谱摆上一遍,吴清源就全记住了。
父亲看出了吴清源在围棋上的天赋,为了进一步提高,常领他去“海丰轩”棋社,那里云集了许多围棋高手,比较知名的有顾水如、汪云峰、刘棣怀。
在顾水如等人的指导下,吴清源进步神速。
不久,顾水如把他带进了时任国务总理段祺瑞的府中,并让吴清源与酷爱围棋的段祺瑞下了盘棋。
作文素材9师父吴清源
师父吴清源作者:江铸久2014-12-04 12:16:50来源:南方周末去年吴清源99岁时,江铸久夫妇看望老人,听他聊小时候在北平的生活,给他们讲棋。
吴清源的思路还是那么清晰,正处于低潮时的芮乃伟听了师父的开导,此后一路连胜。
(江铸久/图)∙标签∙吴清源∙棋圣∙日本2014年11月30日深夜听到吴清源老师辞世的消息,泪流满面。
离开日本之后,每年都会去日本拜见吴老师,这似乎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定式。
吴老师是我小时候下棋时就知道的伟大的棋手,因为那个时候的棋书比较少,接触到的棋书有吴老师的《黑布局》、《白布局》、《定式举要》、《序盘作战》,这几本书可以说影响了我们“文革”时下棋成长中的一代人,包括下一代人、再下一代人。
那时候的吴老师战绩超群,更多详细的也不太清楚了,然后知道1960年代吴老师因为车祸,不能下棋了。
1980年我们访问日本的时候,吴老师出现在中日对抗赛的现场,给大家复盘,当时我们比较尊敬的像大竹英雄、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这些棋手都非常尊重吴老师,他来了之后,这些大牌棋手都站了起来,等他入座后才坐下。
等到1990年代因为机缘巧合,也因为有这福分,吴老师收了芮乃伟做他的弟子,能够近距离听吴老师讲棋。
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但吴老师总是能够把他的见解用很简单明了的方式讲出来,还有很新的理念,吴老师称之为21世纪的布局。
那时候吴老师都已经是八十多岁高龄了,对棋的理解依然深刻,因为迷恋吴老师战绩和高超的技艺,吴老师的很多棋谱我都打过,有的不止一遍。
在有了机会能直接听吴老师讲棋之后,我开始寻找吴老师如何能够炼成一名大师级人物的答案,尤其他精神上为什么这样的强大。
最初,我容易有的疑问是,一名优秀的棋手(我见过这么多厉害的棋手,在我的职业生涯里)总有低潮的时候,再厉害,也有弱点可寻。
可是从十番棋开始,前后长达16年之多,吴老师下过十次重大十番棋,把七位日本高手全部打降级,这样的竞技状态能保持那么久,是怎么可以实现的,对我来说是个疑问。
吴清源:一生一世―棋局
吴清源:一生一世―棋局2014年6月12日,吴清源迎来100周岁华诞。
这一天,吴清源的家人和徒弟在日本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庆生活动。
当棋界上下集体膜拜之时,吴清源百年如一瞬,端坐华堂,人生画卷如他的棋局一般波澜壮阔。
这位被称为“棋圣”的20世纪最伟大的棋手,不仅在棋盘上打败了对手,在长寿上也赢得了棋界第一。
1914年6月12日,吴清源出生在福建省闽侯县。
吴清源的父亲吴毅曾留学日本,对围棋非常痴迷,在父亲的教导下,吴清源从小就以下棋为乐。
此后,全家进京。
1924年,吴毅因肺病不幸去世。
当时正是段祺瑞执政时期,名手顾水如把年幼的吴清源引荐给段祺瑞。
段祺瑞见了吴清源后,很是喜欢,每月给他100大洋的补助。
吴清源棋力不错,好胜心也很强。
不管段祺瑞高兴不高兴,能胜就胜。
段祺瑞输了几次后,不再和吴清源下棋。
不过,100大洋还是每月照付。
此后,随着时局变化,段祺瑞自身难保,为了养活家人,吴清源在福建同乡的带领下,开始到日本人的俱乐部里下棋。
后被日本的著名棋士濑越收做弟子。
昭和棋圣1928年,14岁的吴清源来日初期一切顺利。
第一盘正式对局,他就赢了筱原正美四段,筱原是当时日本棋院段位赛的冠军。
吴清源刻苦好学,棋艺越来越精进。
从1929年至1932年,他段位不高,执黑棋为多,因战绩辉煌,获得了“黑先无敌”的美誉。
导师濑越宪作后来回忆,“只要参加比赛,几乎没有不赢的。
在棋院的段位赛上,以他的升段最为迅速。
”1933年,正当新布局的旋风席卷整个围棋界之时,读卖新闻社制定了“日本围棋选手权战”的计划。
这项棋战的优胜者,可以执黑与日本棋界的最大权威本因坊秀哉名人对弈。
16名选手囊括了当时日本的实力最强者。
结果最终决胜时吴清源战胜了师兄桥本宇太郎。
桥本告败时,读卖新闻社长竟高兴地握着桥本的手说,“太好了,你输得太好了”弄得桥本一时啼笑皆非。
原来,让新布局的创始人吴清源与传统权威秀哉名人对局,是读卖新闻社也是社会公众的人心所向,各新闻报刊都以“不败的名人对鬼才吴清源的决战”的醒目标题大肆宣扬,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赋予新旧门派之争、中日对决等多重意义。
一代代“Master”层出不穷,但吴清源那样的天才却难一见
一代代“Master”层出不穷,但吴清源那样的天才却难一见本文3530 字,读完大约需要7 分钟。
1天才罕见,但确实有。
日本幕府年间,井上派高手幻庵因硕挑战本因坊掌门人秀和,争夺“棋所”的宝座。
谁胜出,谁就是日本第一的围棋流派。
下到关键第三局,幻庵在中盘布了一个极其精巧的局。
他看着猎物一步步走进自己的陷阱,面无表情,内心狂喜。
眼看秀和拿起黑子,就要不假思索地落下全盘皆输的一步,此时忽然“啊呀”一声,一只茶杯被打翻了。
秀和瞪了在一旁“毛毛躁躁”的记谱小弟子一眼,却见他脸上毫无冒失之色。
秀和心知有异,定睛一看棋盘,霎时间惊出一身冷汗,把踏进圈套的两只脚生生拔了回来。
幻庵就这样功败垂成。
他羞愤之下跳崖自尽未遂,从此退隐山水。
而井上家掌门人更是精神错乱,砍死了自己的弟子。
四年之后,幻庵又遇到了这位打翻茶杯的少年。
既然是故人,就答应同这位名为桑原秀策的18岁青年下一盘棋。
当时有许多人围观。
89手之后幻庵的白棋大占上风,旁观者都在等秀策投子认负。
此时一个郎中却说:秀策会胜。
四周无不哑然失笑,因为此人医道虽精,棋艺却浅。
但郎中却说:“我虽不懂棋,但看刚才秀策一子落下,幻庵虽神情不变,耳朵却突然变红。
这是惊急之下身体的自然反应,一定是黑棋下出了难以应付的妙手。
”最终果然因为这神来之笔的黑127手,使幻庵费尽心力也无力回天,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耳赤之局”,桑原秀策一出道便名扬天下。
幻庵终于明白:当初那只茶杯,根本就是这位14岁少年故意所为。
面对着这个在危急关头救了本因坊、直接毁掉井上家、让幻庵自己也差点丧命的年轻人,幻庵一把抓住他的手:“将来执棋坛牛角者,非君莫属呀!”这位围棋天才,就是不世出的本因坊秀策。
漫画《棋魂》里,棋圣藤原佐为便是他的化身。
而幻庵面对举世罕有的围棋天才,根本没有仇恨,只有赞叹钦服。
他知道,自己这一生最幸运的,就是亲身见证了天才的登场。
不幸的是,秀策只活了33岁便去世了。
他告别人世之时,下一个围棋天才吴清源的父亲甚至都还没出生。
争棋风云之四悲怆岁月横扫东瀛强豪十番棋之王只属于吴清源
争棋风云之四悲怆岁⽉横扫东瀛强豪⼗番棋之王只属于吴清源 最为我们熟知的“⼗番棋之王”隆重登场了。
吴清源,昭和之棋圣,以⼗番棋降伏所有⽇本棋界⼀流⾼⼿,留下不朽的美名。
吴清源14岁东渡⽇本,很快以惊世之才成为⽇本棋界有数的俊彦。
当时,现代头衔战尚未创办,⼀流⾼⼿间的番棋对决分外引⼈瞩⽬。
吴清源与⽐⾃⼰⼤五岁的⽊⾕实共创“新布局”,两⼈既是惺惺相惜的好友,也是终须⼀决的对⼿。
昭和⼋年(1933年),《时事新报》推出吴清源、⽊⾕实⼗番棋,双⽅战成三⽐三后,因为⽊⾕实升段,对局格出现了改变,⽐赛终⽌。
这是吴清源的第⼀次⼗番棋,可以说是他⼀⽣辉煌的“垫场赛”。
随后,吴清源在与本因坊秀哉的特别对局中下出“三三、星、天元”的布局,引发棋界⼤震动。
五年后,秀哉引退,在引退棋中击败秀哉的⽊⾕实成为棋界众望所归的⼈物。
但是吴清源的存在,使得⼈们⽆法将“棋界第⼀⼈”的荣誉轻易赠与⽊⾕实,于是,双雄之间真正的⼗番棋决⽃不可避免了,这就是在棋史上浓墨重彩的镰仓⼗番棋。
1939年9⽉28⽇,神奈川镰仓建长寺,对于吴清源来说是背倚悬崖之战的⼗番棋决⽃开始。
当时中⽇关系极为紧张,吴清源⼀旦输掉⽐赛,将在⽇本⽆容⾝之地,很可能他的职业棋⼿⽣涯就会结束。
背负着极⼤压⼒,吴清源将全部⾝⼼投⼊到棋枰之上,甚⾄没有注意到⽊⾕实出⿐⾎伏倒盘侧的变故。
最终,吴清源执⽩以2⽬获胜(吴清源的所有⼗番棋都是在不贴⽬规则下进⾏)。
⾸战告捷后,吴清源轻骑疾进,到第六局便以5⽐1的⽐分将⽊⾕实降为先相先(三局之中两局执⿊)的对局格。
此后四局,⽊⾕实发起反击,取得3胜1负,包括第九局执⽩取胜。
最后的总⽐分是吴清源6⽐4胜出,或许是在将好友打到降格以后,吴清源并没有出尽全⼒。
镰仓⼗番棋的胜利奠定了吴清源的棋界⾄⾼地位,⽽极具古风的⼗番棋也成为⽇本棋界的焦点赛事。
谁能在⼗番棋上打败吴清源?棋界元⽼雁⾦准⼀越众⽽出,要会⼀会这位后⽣。
不过以杀⼒著称的雁⾦已不复⿍盛期的锋芒,⼗番棋下到第五局,吴清源4⽐1领先,其中两度执⽩取胜。
吴清源:棋如人生,人生如棋
吴清源:棋如人生,人生如棋-社会科学论文吴清源:棋如人生,人生如棋文/陆钢吴清源走了,走得那么平静。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知道吴清源了,很少知道他的传奇人生,以及他那超越时空的伟大思维。
正如台湾清华大学前校长沈君山所说,在吴先生的世界中,胜负只是一个附带因素。
对吴先生而言,围棋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哲理。
在我看来,用棋如人生,人生如棋来形容吴清源不平凡的一生再也恰当不过了。
大学读书期间,吴清源对我来说是神一样的人物。
当时从各种渠道知道了吴清源的一些逸闻趣事,于是喜欢上了围棋,甚至经常拿着吴清源的名局通宵达旦地打谱。
我的故乡上海松江是文化古城,有一批围棋爱好者,其中有一位是吴清源师傅顾水如的关门弟子。
这个小老头当时是县统计局的,下棋特快,如种豆一般,不讲棋理,我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后来我设法从华东师大搬来了谢裕龙等选手。
谢裕龙是上海围棋队教练谢裕国的弟弟,棋力在业余六段左右。
在谢裕龙等一千高手前面,松江的选手只能俯首称臣。
当时,对于大数人来说,吴清源这个名字既遥远,好像不可企及;又似曾相识,因为上世纪80年中国曾以吴清源的故事为蓝本,拍摄了一部《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的电影。
早在在北洋政府时代,吴清源已经声名远扬。
12岁那年,吴清源打遍北京无敌手,于是惊动了嗜棋如命的段祺瑞。
他邀请吴清源上段府做客手谈,并且给予生活资助。
之后,吴清源东渡日本,开始了惊世骇俗的围棋人生。
在日本惊世骇俗的围棋人生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全面输给日本。
北洋水师覆没、割地赔款和不平等条约签订成为国人的耻辱。
面对日本强大的军事力量,国人只能期望在个别领域特别是软实力领域取得一些象征性的胜利来获得心理平衡。
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筹备中日围棋比赛。
但两国围棋的实力相差实在太大,甚至比两国军舰差距的还大。
中国最强大的围棋国手被日本几个三四流的棋手全部打翻在地。
文革前也曾发生过这一幕:一位五段的日本女棋手把当时的中国国手全部打败。
吴清源
世事如棋。陈祖德说,围棋是最激烈的,也是最文静的;是最 狭窄的,也是最广阔的。其激烈,是黑白交锋,呼天抢地;其文 静,是清风手谈,文雅安静。其狭窄,是狭路相逢,刀光剑影; 其广阔,是另辟蹊径,别有洞天。围棋是一种胜负艺术,但这不 是它的全部,更不是它的最高境界。在吴清源看来,围棋的最高 境界是“中”、“和”。他在《中的精神》一书中谈道:“中” 这个字,中间的一竖将口字分成左右两部分,这左右两部分分别 代表着阴和阳,而阴阳平衡的那一点正好是“中”。在围棋上, 他经常要思考“中”的那一点。他认为,中和了棋盘上各个子的 作用的那一点,就是正着。吴清源也争胜负,但他超越了胜负。 他说的正着,就是中国哲学中阴阳的平衡点,有了这个平衡点, 就有了厚味,就能无往不胜。 方正的棋盘,圆圆的棋子,就是中华文化中“天圆地方”的 宇宙,也是活生生的世界。当然,现实是复杂的,一个棋盘或许 装不下一个纷繁的世界,但棋盘上透出的道理却深刻镌永。面对 物欲横流、资源日益枯竭、争端纷起的世界,人类究竟向何处去? “星际穿越”毕竟太遥远,最现实最紧要的,还是把世界这盘大 棋下好。怎样才能下好?国内外专家提出了要“构建人类共同伦 理”。那么,“中”、“和”可不可以作为共同伦理的基础?时 间会给出回答。
1949年,藤泽库之助成为战后日本首位九段 棋手,失去了日本棋院院籍的吴清源也在特 别测试棋里升为九段。在传统棋界一个时代 只能有一位九段的观念里,“天无二日”, 两人势必要有一次决战。不过顾虑重重的藤 泽库之助并未应战,《读卖新闻》只好再请 桥本宇太郎“救场”。因为桥本已被吴清源 降级过一次,此次的棋份为“先相先”。最 终吴清源以5胜3负2和取胜,但净胜未过四局, 并未再降一级。
连战连胜 最强对手顾虑重重不应战 在吴清源赢得镰仓十番棋后,主办方《读卖新闻》 为吴清源寻找新的对手,请出棋界大前辈雁金准一。 此次十番棋弈至第5局,吴清源以4胜1负领先。考虑 到对手的声名,主办方宣布本次十番棋就此中止。此 后升为八段的吴清源在棋界再无对手,《读卖新闻》 又找到最强后辈藤泽库之助,以让先的棋份进行十番 棋较量。在棋手生计艰难空袭不断的战争岁月,吴清 源4:6憾负于全部执黑的藤泽库之助。 1946年,重返棋界的吴清源以师兄桥本宇太郎为对 手。重新筹划升降十番棋。首局吴清源状态全无,但 第二局桥本在大优之势下鬼使神差连连错过胜机,如 天佑一般地使吴清源找回了胜负心与状态,最终以6 胜3负1和的成绩将桥本宇太郎降格。1948至1949年, 吴清源又以7胜2负1和将前辈岩本薰降格。
吴清源个人资料_吴清源简历、照片
吴清源金庸最佩服的人——棋圣吴清源“古今中外我最佩服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
”——金庸这是一句极高也极富煽动力的评价。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大侠,笔走龙蛇,笑傲江湖,以不世出之天才为世人重塑一瑰丽奇绝的武侠世界,也为自己赢得了赫赫威名。
中国人爱讲“文如其人”,真不知,赋予令狐冲、杨过、张无忌、韦小宝等以精彩的人,自己的生命该是何等精彩!胸中有着何等丘壑!眼中又能瞧得起何人呢?佩服范蠡。
想想也是。
范蠡胸藏韬略,腹有珠玑,出奇谋妙计,佐勾践复国,立功名于天下,成千古之佳话,而又功成不居,全身而退,略施小计,囤积居奇,即富可敌国,成商贾之始祖,终携绝色西施泛舟烟波浩淼之五湖,不知所终。
智慧、功名、富贵、风流、闲雅,总之,一个男人所能拥有的一切范蠡无不集于一身。
此种人生,难怪阅尽人间风景的金庸也艳羡不已!那么,吴清源又是何许人也?正是抱着这样的好奇心,我读了吴清源自传——《中的精神》。
本想饱览波澜壮阔的人生风色,没想到触目却是一片中正平和,冲淡温馨。
也许对圈外的人来说,吴清源的名字多少有些陌生,但对围棋界的人来讲,“吴清源”三个字无疑是泰山北斗,如日中天。
吴清源,1914年出生于福建福州的名门望族,后举家迁入北京,很早即在围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
早年以“围棋神童”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棋席,14岁东渡日本,开始其职业棋手生涯。
1933年,年仅19岁的吴清源运用自创的“新布局”,对阵本因坊秀哉名人,翻开了围棋史上崭新的一页。
此后二十余年,吴氏横扫千军,超迈前贤,雄居“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尤其是那些被喻为“悬崖上的白刃格斗”的“升降十番棋”,更是充分展示了其过人的意志和才华。
1961年,不幸遭遇车祸,吴氏渐渐淡出一线比赛。
步入晚年,淡尽铅华的吴清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最出人意料的是,他更以毕生之体悟,融汇古老的中华文化,提出21世纪的围棋——六合之棋。
围棋泰斗吴清源:一生一世一棋局
围棋泰斗吴清源:一生一世一棋局作者:蒋丰来源:《晚晴》2015年第01期吴清源,著名围棋大师。
1914年出生于福建福州,他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
晚年又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
这位被称为“棋圣”的20世纪最伟大的棋手,不仅在棋盘上打败了对手,在长寿上也赢得了棋界第一。
追溯往事,百年人生,实为坎坷。
和段祺瑞下棋得补助吴清源在父亲吴毅的教导下学习围棋,天赋凛然,从小就会两手同时打谱。
他童年时,全家“北漂”进京。
在北京的福州同乡中有个名叫林贻堂的,是围棋名手。
亲友们想看看吴清源的棋艺究竟如何,便约好时间带他去同林贻堂下棋。
结果,林贻堂在中盘被吴清源杀得阵势凌乱。
他的名声便在福州同乡中传扬开来。
父亲见他潜质非凡,专门为他订购了新出版的日本棋谱。
他人小手小,棋谱大都很厚,每天从早到晚一手拿棋谱一手拿棋子,因为学习异常用功,久而久之吴清源两只手的中指都弯曲变形,从小就落下“职业病”。
1924年,父亲因患肺病治疗无效,不幸去世。
当时,吴清源仅有10岁。
失去了顶梁柱,家道很快中落下来。
但吴清源似乎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依然是每天埋头研究围棋。
但家里的日子总是要过的。
当时,他的母亲带着吴清源拜访顾水如,请他把年幼的吴清源引荐给段祺瑞。
段祺瑞见了吴清源后,很是喜欢,每月给他100大洋的补助。
段祺瑞棋力不错,好胜心也很强。
他的门客下棋时都故意让他赢。
吴清源是小孩,不管段祺瑞高兴不高兴,能胜就胜。
段祺瑞输了几次后,不再和吴清源下棋。
不过,100大洋还是每月照付。
随着时局变化,段祺瑞自身难保,吴清源的补助也彻底“断了炊”。
为了养活家人,吴清源在福建同乡的带领下,开始到日本人的俱乐部里下棋。
一盘棋改变了他的命运一天,吴清源和一个日本初段下了一盘棋,苦战数小时后获胜。
这盘棋把日本人山崎有民惊呆了。
他立刻给远在日本的著名棋士濑越宪作写了封信,力荐濑越收下吴清源做弟子。
随后吴清源又先后与日本3名高手下了多盘测试棋,他均胜出。
棋圣吴清源的养生之道
坛 ,却 一 生 淡 泊 名 利 , 寄 居 在 Et本 东 京 的一 座
勤开窗 习惯寒冷 身 在 局 内 而 神 游 棋 外 。 普通 屋子 里 。吴 清源说 ,
吴 清 源 从 小 身 体 素 他 生 性 好 静 ,不 喜 世 俗
质 就很 差 , 曾得 过 肺 结 交 往 , 同吴 先 生 交 谈 ,
代 围棋 布 局 的奠 基 人 ” 个 年 代 当之 无 愧 的 围 棋 的 ,是 从 中领 略 圆满 调
“昭和棋圣 ”等称号 。 界最强者 。
和 的 “道 ”,追求 棋艺 和
吴 清 源 在 很 小 的 时
吴 清 源 生 前 偶 尔 会 人 生 的共 同完 美 。 吴 清
候 就 表 现 出过 人 的 围 棋 回 国 走 走 ,在 哈 尔 滨 , 源 的 自传 起 名 为 《中 的
天分 。7岁那年 ,吴 清源 他 为 当地 的棋 迷 挂 盘解 精神》。他解 释说 ,围棋
从 留 日的 父 亲 那 里 学 会 说 他 的 21世 纪布 局 ;在 的理想 是 “中和 ”,又可
了 围棋 ,11岁 时就 被 围 成 都 ,他 作 为第 四届 应 理解 为 “调 和 ”。 “中 ”
棋 界 人 士 誉 为 “围 棋 神 氏世 界 围棋 锦 标 赛 决 赛 这 个 字 ,中 间 的一 竖 将
童 ”,14岁东渡 日本 (当 阶 段 的 裁 判 长 参 加 了 活 口字 分 成 左 右 两 部 分 ,
时 日本 举 办 了大 量 的 围 动 ;在 北 京 ,他 曾 经 还 这 左 右 两 部 分 分 别 代 表
始 ,吴 清 源 独 霸 围 棋 擂
吴 清 源 认 为 围棋 是 的境 界 ,就 可 以保 持 良
黑白人生——吴清源与《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黑白人生——吴清源与《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一,第一部中外合拍的电影1982年,为庆祝中日恢复邦交10周年,中日合拍了一部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以下称“影片”)。
这是第一部中外合拍的影片。
这部影片对于中国来说,是官方投资的色彩浓重的响应政策的作品,在日本是一家普通的电影公司法人的投资,并不具有官方色彩。
影片情节梗概是:1920年日本棋手松波麟作在北平与江南棋王况易山相遇对弈,无意中发现况子阿明围棋天分极高,有意收其为徒,松波刚在棋盘上摆下一子,况易山被突然登门的警察抓走。
松波救出况易山后,自己归期已到,留下那盘没下完的残棋。
几年后,况易山变卖家产送子赴日学棋。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已取得“天圣位”的阿明拒绝日本军部要他加入日籍的要求,在决定逃回国时被日本宪兵杀害。
而在无锡的况易山,也因拒绝与日军大佐对弈,遭受手指上被压军刀的屈辱,激愤下况用棋坛砸向军刀自断两根手指。
在官制“中日友好气氛”浓重的时代,影片作为第一部中外合拍的电影,据说拍摄时就受到拍摄地人们的热情支持,还没拍完就在中国名声鹊起。
影片获得了1983年中国金鸡奖,1983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美洲大奖,1983年日本Academy奖优秀作品奖。
影片的合作的背景是中国影星赵丹访日时向日本同行提出想合拍一部电影。
中方给出的剧本是李洪洲等以旅日围棋大师吴清源为原型创作的剧本。
而影片的重要出场人物况阿明少年时代渡日并迅速成为日本棋坛新星,现实中符合这样的经历的唯一的人是吴清源。
而吴清源的实际经历和剧本相差太大,加上考虑到票房等因素,所以日方曾提出不要把主角安排成棋手,但中方坚持要做如此安排。
对于中国来说,拍摄影片的主旨很明显:“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下况易山和松波两个围棋家庭三十年的沧桑变故,反映了日本侵略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和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真挚友谊。
”(百度百科)中日恢复邦交时,中方的认识基调,正是影片的主旨,即“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超越国界的棋艺使者吴清源
超越国界的棋艺使者吴清源这一切都源于70年前一个中国孩子前往日本学习围棋,他已经成为一座文化桥梁,围棋也从日本一方独大,到中日韩三国演义,甚至到回归中国的一个过程。
如果没有这个走出去的举动,或许围棋的发展不会这么顺利与迅速。
每次去看望里亲(日本对义父,义母的称谓)都要到他们开设的围棋教室瞧瞧,因为年纪大的关系,双亲都已把原来的旅游公司工作搁置一边,而是专心经营这家围棋教室。
有一次在谈起日中围棋时,问他们最佩服日本围棋界的哪位大师,回答是:吴清源。
因为吴先生不但棋艺在日本受到尊敬,而且还培养出如林海峰那样著名的弟子,可谓桃李满天下。
笔者最早知道吴先生源于观看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当时除了引进很多日本电影,如《追捕》《望乡》外,还曾与日本合拍过几部电影。
其中《一盘没有下完的旗》就是由中国著名电影演员赵丹提议,在日本方面积极响应下成功合拍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向日中建交10周年的献礼作品。
故事背景是一位中国棋手与一位日本棋手之间的对局,其中穿插一位中国男孩前往日本学习围棋。
这位在电影中东渡日本学习围棋的天才少年阿明原型就是吴清源大师。
因为父亲吴毅,吴清源很早就前往北京跟随父亲学习围棋,期间对日本棋谱学习很下功夫,逐渐与当时中国棋坛高手过招不分胜负,天才少年的名气也飘洋过海传到日本。
1926年,日本围棋高手访华。
此前日本棋手曾放过横扫中国围棋界的豪言,但在与吴清源对阵时,日方连折3位大将,这给日本体坛极大震撼。
当对局棋谱传到日本,日本棋院的九段濑越先生看后大惊失色地说:这是秀策再现江湖。
(秀策为日本棋坛传奇人物)。
出于爱才,濑越先生策动日本政界、财界出手,使吴清源到日本学习当时最高水准的围棋成为可能。
吴清源先生来日本时,正值裕仁天皇登基,新的昭和时代初启,也是日中关系动荡之际,吴清源先生更是开始了他的波澜人生。
日本的围棋基础是在江户时代打下,因此那个时代的著名棋手一直受到日本国民的尊重。
与日本人下棋的一篇中考阅读说棋
与日本人下棋的一篇中考阅读说棋吴清源童年时,全家“北漂”进京。
父亲看见吴清源潜质非凡,专门为他订购了新出版的日本棋谱。
他人小手小,棋谱大都很厚,每天从早到晚一手拿棋谱一手拿棋子,因为学习异常用功,久而久之吴清源两只手的中指都弯曲变形,从小就落下“职业病”。
1924年,吴毅因患肺病治疗无效,不幸去世。
当时,吴清源仅有10岁。
失去了顶梁柱,家道中落,但吴清源似乎并没有收到什么影响,依然是每天埋头研究围棋。
当时正是段祺瑞执政时期,名手顾水如是他门下的清客,常和他一起下棋。
于是,母亲带着吴清源拜访顾水如,请他把年幼的吴清源引荐给段祺瑞。
段祺瑞见了吴清源后,很是喜欢,每月给他100大洋的补助。
此后,随着时局变化,段祺瑞自身难保,吴清源的补助也彻底“断了炊”。
为了养活家人,吴清源在福建同乡的带领下,开始到日本人的俱乐部里下棋。
一天,吴清源和一个日本初段下了一盘棋,苦战数小时后获胜。
这盘棋把日本人山崎有民惊呆了。
他立刻给远在日本的著名棋士濑越宪作写了封信,力荐濑越收下吴清源做弟子。
从1926年夏天到1928年,吴清源又先后与日本3名高手下了多盘测试棋,均胜出。
看了这些测试棋谱,濑越决意收下吴清源。
这一消息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一方面有人担心,如果吴清源将来棋下得不好,作为当世高手的濑越脸面何在?另一方面,如果吴清源太凶猛,打败日本众多高手,日本围棋脸面何在?濑越说:“吴清源是百年难遇的旷世奇才,让他到日本学习是我的夙愿。
”1928年,吴清源抵达日本。
由于政局动荡,濑越担心他的人身安全,把吴清源接到身边住下。
之后,又将吴清源的家人陆续接到日本团聚。
吴清源刻苦好学,棋艺越来越精进。
从1929年至1932年,他段位不高,执黑棋为多,因战绩辉煌,获得了“黑先无敌”的美誉。
这一时期,吴清源还结识了他一生的挚友木谷实。
木谷实和他一样,在各种棋战中有意识地打破常规,当时被称为“新布局”。
“新布局”打破了日本棋界从幕府初期开始300余年的固定模式,棋手布局的思维方法获得自由。
吴清源养生有妙招
吴清源养生有妙招逯富红吴清源生于1914年,逝于2014年,享年100岁,是20世纪最为长寿的围棋大师。
除了下棋之外,生活当中的吴清源在养生方面亦颇有研究,并且总结出不少独具一格的奇思妙招,值得我们学习借鑒。
心平常心态是健康之源。
可以肯定地说,离开良好的心态,谈身体健康无疑是空谈和假想,恐怕很难实现。
围棋大师吴清源,虽然从很小开始,就处于人生的巅峰之中,一棋在桌,下遍天下无敌手。
但是生活中的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之心。
吴清源从小生性平和,喜欢独处和思考,对世俗的喧闹和繁华并没有多大兴趣。
在他看来,所谓的平常心就是本来心。
即使到了后来成名之下,他依然能做到淡泊名利,不与人争。
悟棋道在吴清源心目中,下棋的乐趣和境界,远不止比个输赢、论个高低,更是一种能够引发内心深处无限深思的触动和灵感。
晚年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吴清源总是若有所思地说,其实人生就是一盘繁杂的大棋,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机会,是山重水复还是柳暗花明,就看你怎么去把握。
他还以棋悟道,总结出一套独特的“中和”之道:“中”这个字,一竖分左右,两连表阴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最能代表和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却又恰好难在中间的那一竖究竟该如何书写与安放。
在这方面,吴清源又成了我们的典范和榜样。
他一生心平气和,荣辱不惊,凡事总能跳出世俗之怪圈,看得开、想得宽。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生一世就是修行一世,无论是输是赢。
”行四诫原来,早年吴清源初渡日本时,就通过义父杨祉庵先生送他的那首《四诫诗》接触了养生的概念。
全诗内容如下:“诫尔学养生,养生先养气。
阴阳相翕癖,体充神不敝。
唯尔得气清,朗朗圭璋器。
弱龄迫饥驱,自贬安一艺。
穷尔无涯知,快人一时意。
肝肾苦雕锼,复局损佳寐。
张弛一违节,生理焉得遂。
香熏与膏明,绵绵存不匮。
遐哉东坡翁,名论何精粹。
守静闭龟息,法动张禽戏。
役形不役心,妙契合天地。
岂唯康乃躬,久久益智慧。
”这首养生诗,重点表达了以气养生的原则和主张,有很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棋圣吴清源:一言难尽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14年第12期2014年11月30日,吴清源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内的医院病逝,享年100岁。
吴清源1914年生于中国的福建省。
少时即有围棋天才之称,11岁就成为段祺瑞门下的棋客。
14岁的时候赴日,1979年归化日本国籍。
他被称为日本的“昭和棋圣”。
2007年6月28日,在去电影院看《吴清源》之前,93岁的吴清源先到医院做了一次体检。
他的心跳每分钟只有四十多次,双眼一只近视一只远视。
吴清源通过电视看围棋比赛时,就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盯着看。
《吴清源》的日本发行方特地将放映地点安排在离吴先生家很近的神奈川县的一家电影院里,这是电影在日本正式上映前的一次试映。
吴清源夫妇去电影院看《吴清源》的场面还成了当地电视台的新闻。
“吴清源是个神”田壮壮是从邹静之那里听说吴清源的。
1999年。
田壮壮还没接手重拍1948年的经典电影《小城之春》。
经唐大年介绍,当时还在《诗刊》工作的邹静之找到了田壮壮,商量拍摄一部电影。
电影没有拍成,两人却成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聊天、下棋。
远在日本的吴清源并不好找。
田壮壮托许多人打听,始终联系不上,最后,他跑到中国棋院,七弯八拐,与吴清源的助手牛力力取得了联系。
“牛力力说,曾有几个台湾、日本导演想拍吴清源自传,但吴老师不同意。
我就把我和编剧阿城的材料都送过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牛力力打来电话说:‘就请田导来拍吧。
’后来我才明白,吴清源想找个大陆的中国人拍他的自传。
”田壮壮回忆。
接下来,田壮壮和阿城一起去日本见了吴清源,带回来了一百多万字的日文参考材料。
“他们家摆设简朴,家具大概都用了四十多年了,他下棋累了就躺在旧沙发上休息,生病了要住十几个人的大病房,穿衣服也不讲究,领子都破了,被日本人称为‘神’的这么一个人,平凡到你都觉得意外。
”田壮壮这样描述他第一次见到吴清源时的场景:“当时我们坐在一间特别大的屋子里等着。
门忽然就开了,但进来的是代表吴清源的代表。
当时我想坏了,吴清源没来我这不是白来了吗?后来吴老师进来了,围着特别大的方桌绕了一圈,坐下来就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
’连续说了3遍就坐那儿没话了。
后来我才知道吴师母和助手都在外面呢。
”“我说:‘吴老师是上个世纪华人中的优秀人物,他的历史和他现在的状态特别打动我,所以我想拍《吴清源》。
’吴老师当时没有表态,说让他想两天。
过了两天,我在酒店接到了吴老师的电话:‘好,再见一面,我把版权给你们。
’”田壮壮说。
在等待的两天里,有一次他和阿城、牛力力在酒吧里喝酒,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头问他们,你们中国人来日本干嘛?牛力力说见吴清源。
没想到那老头噔地就站起来了,给牛力力鞠了3个躬,连说:“吴清源是个神。
”凡人吴清源带回来的材料翻译要8个月,阿城开始做吴清源的年表,写剧本,闲着的田壮壮抽空拍了《小城之春》。
等他再次见到吴清源,已是2002年10月了,因吴清源来中国探望在天津的二哥,正为《吴清源》到处找钱的田壮壮在北京见到了吴清源。
“那一次是真正跟吴老师建立感情了。
他大哥在台湾,二哥在天津,他在日本,兄弟见面很难。
他想跟二哥一起过一次生日,一个91岁,一个90岁。
我们请了几个好朋友给吴老师祝寿,安排他们存钓鱼台饭店过了生日,吴老师特别高兴。
”“我陪他回故居,他特意拉住我,指着说‘这是我读书的地方,这是我养马的地方’,接着就讲他过去的经历,最后坐在大门口的石鼓上,跟我说话、聊天。
坐了好长时间,我说吴老师走吧,他说:‘让我再坐会儿行吗?’他说话的时候特别平静。
”给影片《吴清源》找钱并不容易,田壮壮找过许多投资人。
投资人开始都很热情,但一问是部人物传记片就没影儿了。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陪着吴老师见人,表面上他不说什么,但他明白我们是在找钱。
见完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那天,吴老师特别高兴,我问他累不累,他说:‘不累,咱们得为这个事情打起精神来。
’他觉得王军懂棋,懂得这电影的价值。
我当时就觉得他对我特别信任了。
”“我一直觉得吴老师是个没有情感的人。
因为成大器的人,小情感上的事特别少。
吴老师同日本坐轮椅上飞机的时候,我把他推到廊桥,然后把他交给一位空姐。
那时候我特别矛盾,不知道是不是能找到钱。
老头来北京这么长时间,这么辛苦,我心里特难过。
我趴存栏杆上说:‘吴老师您保重。
’吴老师看我那一刹那眼睛是湿的,他说:‘你别急。
’我就觉得老头其实也挺有感情的。
后來吴老师送我一个棋盘,上面写着‘时间’的‘时’,吴老师说:‘一切都是缘,时间不到做不了。
’”焦虑吴清源在写过《棋王》的阿城看来,吴清源就是个为围棋而生的人。
在日本时,不懂围棋的阿城问日本棋手,吴清源的棋究竟好在哪里。
日本棋手说,吴先生赢棋好看,如行云流水,现在的棋手下的棋很难看,已经找不到这样的人了。
阿城最感兴趣的是吴清源的人生焦虑。
“我写的是人,吴清源的父亲到日本学法律,同来在北洋政府平政院(行使法律责任的一个行政机构)做个科员,家里七八个佣人,住着一亩二分地的四合院儿,天棚鱼缸石榴树,肥狗白猫胖丫头,喜欢写字了,买一大堆帖来,喜欢小说了,哗,去买小说。
吴清源兄弟3人,私塾在家背四书五经,背不出来打手心板儿,不去外面上新学堂。
后来父亲死了,家败了,穷了,焦虑了,段祺瑞给钱,就陪段祺瑞下棋;日本人给钱,就去日本下棋,结果二十五年无敌手,杀得日本人大败。
”拿到阿城写完的《吴清源》,田壮壮不知道该怎么拍了。
“阿城一开始是按纪录片写的剧本,我觉得这个电影没法按照纪录片方式拍,因为你没法恢复那个时代的氛围,顶多拍个大意;另外,吴清源的一生如此多的传奇,我不能拿貌似假纪录片的方式去拍。
”最后,阿城的“焦虑版吴清源”剧本就被田壮壮放弃了。
田壮壮的《吴清源》“我看吴清源的传记,还有阿城做的各种年表,最打动我的是吴清源精神上的痛苦。
中日开战,吴清源觉得在日本没法呆了,打算回国。
最早帮他去日本的濑越宪作跟他说:‘你要是回国,你就没有围棋了。
’吴清源没有了围棋就跟鱼离开水一样,这不让他死吗?没有办法他当时只有选择围棋,留在了日本。
后来他的精神导师死了,加上战争带给他的精神压力,他皈依了‘玺宇教’,彻底放弃最钟爱的围棋,他觉得每天念經就可以不打仗,每天祈祷就可以停止战争……我想这段经历实际上对吴老师的人生是非常重要的。
”由此出发,田壮壮最后选择了吴清源的几个人生片断作为电影的表现内容:吴清源刚去日本入籍产生的冲突;日本战败后美军轰炸东京时的吴清源;还花了大量篇幅讲述吴清源加入和退出“玺宇教”的前后经过。
在电影《吴清源》里,惯常故事片里被重点突出的传奇、冲突被放弃了,吴清源对围棋和信仰的态度和情感关系成为了电影的表现主题,颇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气势。
田壮壮把《吴清源》拍成了一部散文诗式的电影,就连吴清源最传奇的“十番棋”决战,也没有了观众们期待的波澜壮阔,反而像吴先生下的一盘行云流水的棋。
“吴清源参加本因坊比赛很有意思,他复出第一盘棋是跟师哥下的,师哥和他对弈时哭开了。
吴清源当时懵了,输得一塌糊涂。
第二盘棋,眼看着就输了,突然间,吴清源觉得围棋同来了,三下五除二就把师哥打败了。
这场面太精彩了,但是真没办法拍出来。
包括他后来的十番棋的辉煌战果,没法拍。
”影片里有场下棋的戏,对手木谷实已经流鼻血昏倒存地,吴清源仍然盯着棋盘,像雕像一样,这场戏倒是真事。
当时的棋评说,吴清源完全沉浸在对局里,根本不知道木谷宴出什么事了。
这一手棋,决定着他们俩这盘的胜负。
“那边的人抢救木谷实忙疯了,吴清源长时间地盯着棋盘,一动不动,等他计算清楚了,准备下棋的时候,咦,木谷实哪儿去了?怎么躺下了?然后他就问木谷实,还要不要下?木谷说还要继续下。
”田壮壮说。
吴清源身上的这种精神和意志力让田壮壮惊叹不已。
“这盘棋谁都知道吴清源赢了。
但在那么复杂的情况下,周围乱成一锅粥,他居然什么都不知道。
后来日本人不满了,对手倒了届然不放弃下棋,就砸他家玻璃。
我看过吴清源摆棋谱,同时完全进入了自己的场里了,一个小时头都不抬起来。
”连故事片里最重要的爱情戏,存《吴清源》里也只有无分钟。
田壮壮说,“我特别佩服师母。
她和吴老师的相识和相爱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当时吴清源是日本3大美男子之一,酒吧里女人唱那种相思的歌里都有吴清源的名字。
但他对介绍女友给他的日本著名女围棋手喜多文子说:‘只要找到跟我信仰相同的就行。
’后来喜多文子给他介绍了中原和子。
见而时他问和子:‘你信教吗?’她说:‘信。
’然后两人就结婚了,这么多年相濡以沫。
”在《吴清源》里有个细节,吃饭时和子给吴清源盛饭递碗,田壮壮在画面呈现时使用了放大和特写。
“围棋界所有的人都说,最伟大的就是师母。
为什么呢?说你伺候人容易,伺候‘神’太难了。
吴老师生活里是一个不问人间一点事情的人,师母对我说,给他吃一年面条,他不会问为什么老吃面条。
一件衣服,你一个月不给他换,他也不问‘你为什么不给我换衣服’。
他脑袋里就只有围棋。
”“但是我仔细观察过吴老师,当他说完围棋时,总是直勾勾地看着师母,等着她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他对师母有一种依赖,眷恋,很特殊的一种情感,她是像姐姐或母亲一样。
所以,我在拍电影时设计了很强的一条线是写他们俩的情感。
”摘自《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