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使用)
高中课文《逍遥游》
高中课文《逍遥游》《逍遥游》有多首同名作品,以下是先秦庄周的《逍遥游·北冥有鱼》。
全文如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浅谈庄子“无用之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浅谈庄子“无用之用”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20130211班沈炜煜在《逍遥游》中,庄子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惠子对庄子说:“魏王给了一些大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了,结的葫芦极大,能容五石。
可是,它的质料不坚固,用来盛水,拿起来就破了,切成两个瓢,又太浅装不了多少东西!因此,这葫芦虽然大,却没有一点实际用处,我索性就把它砸破了。
”庄子听了,说:“你真不会利用大的东西啊!有这么大一个葫芦,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做成腰舟,漂游江河湖海,作渡江用,而只考虑盛东西呢?你还是个心眼不开窍的人啊!”同样的大葫芦,惠子认为它大而无用,而庄子却能打破常规,变通用法,把葫芦做成腰舟浮于江湖,使它显示出了新的妙用。
由此可见,有用和无用是相对存在的,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
庄子认为,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上有其自身的“大用”,只是利用的方式不同或摆放的位置不同罢了。
因此,我们对待事物,要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探索事物最大的价值,从而完美地利用它。
在当今这个急功近利、人心浮躁的社会中,庄子的“无用之用”思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
下面我将从变通创新、节俭环保、用人、教育以及人生观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变通创新方面惠子固执地认为葫芦只能用来装水,而庄子大胆创新,打破了葫芦的常规用法,把以前只能用来盛水转变到可以作为腰舟来使用,合理地变“无用”为“有用”,化“有用”为“巧用”。
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当今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中。
一味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终会失去自身的竞争力,难以跟上时代的节奏,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古往今来,那些美名远扬的科学家、艺术家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不仅是与他们自身的努力有关,更是因为他们具有强大的创新精神。
只有所谓的“创新性人才”,才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走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为社会、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样地,一个企业要生存、发展,也必定离不开创新。
大学国文第三讲 无用之用ppt
老子和庄子的政治思想比较
老子 讲述统治者的‚无 为‛,‚无为而治‛ 也是一种高明的治 术,为统治者服务。 较多地论述了政治 哲学问题,具有广 泛的适应性。
庄子 既反对一切政治,又不 宣传合作主义,还对当 时所有的统治者进行了 猛烈的抨击,对劳动人 民给以同情; 从总体上看,他不是教 人去抗争,去争取生存 的权力,而是引导人们 追求精神的满足和超脱
【惠施】:万物千差万别,精彩纷呈。 【庄子】:万物本来没有差别,差别在于你我的心和比 较。 Round 2——差别是不是人心? 【惠施】:何解? 【庄子】:没有人的比较何来美丑?非彼无我,非我无 所取。没有心没有物,没有物没有心。你在说美的时候, 就实际上已经选择了参照物,丑也同时诞生了,而也许 你我并没注意。 【惠施】:子之言差矣!万物的差别不在你我的比较和 分别心,而是万物的‚自性‛决定的,因为他们本身有 差别啊!我们的语言、分类、总结等不过是为了描述一 种现象和真理。而万物自己本身的差别,才导致了我们 描述的不同。如果不然,我们该怎样准确描述?
1)生平
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战国 时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宋国蒙城(河南商 丘)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
生平
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 据《史记》记载,庄子年轻时曾任蒙地的漆园小 吏。楚威王闻其有贤才,以厚礼聘其为相。庄子 不就,并表示‚终身不仕‛,‚以快吾志‛,后 一直过着织履糊口的隐居生活。
原文
翻译 有个做客得人听说了这 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 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 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 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 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 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 药方卖给他吧。’游客得 到药方,来游说吴王。正 巧越国发难,入侵吴国, 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 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 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 他。
2024年商洛市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2024年商洛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综合知识》(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1.遵守考场纪律,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公正;2.请严格按照规定在试卷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编号;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方可答题;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请将试题、答题纸和草稿纸放在桌上,待监考人员收取并清点完毕后方可离开考场。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守则的最大特点是()。
A.具体细致B.政治性强C.切实可行D.简洁易记【答案】:D2.以下文字属于亚洲文化的是:A.拉丁字母B.威妥玛式字母C.腓尼基文字D.希腊字母【答案】:C3.以下属于商品的是()。
A.农民自种自吃的粮食B.家庭用的自来水1/ 10C.已经腐烂的水果D.长白山下的矿泉水【答案】:B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世界是不可认识的D.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答案】:D5.高某无证经营被区工商局罚款300元,高某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市工商局决定罚款600元,后经确认,区工商局所作的罚款行政处罚违反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高某既可以请求区工商局赔偿600元,又可以请求市工商局赔偿600元B.高某可以请求市工商局赔偿600元C.高某可以请求区工商局赔偿600元D.高某可以请求区工商局赔偿300元,市工商局赔偿300元【答案】:D6.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出发点是()。
A.实事求是B.独立自主C.党的建设D.群众路线【答案】:A7.为鼓励市民多参与体育锻炼,丰富市民业余生活,市体育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举行马拉松赛,现需要就比赛相关事宜告知广大市民,最适宜的文种是:A.公报B.通报C.批复D.通告【答案】:D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2/ 10A.国债B.法定准备金率C.再贴现率D.公开市场业务【答案】:A9.下列公文标题拟写正确的是()。
庖丁(推荐用)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 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
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用 人 喻___。 牛体 社会 刀 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____,用___来比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
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 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没有能做到“走一步看三招”。
3. 张师傅很有修车经验,对各种型号汽车的性
能、结构等了如指掌,修理技术已达到目无全
牛的地步。
此成语多用以形容技艺十分 纯熟。
1、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的,犹豫不决,真是踌躇
满志。
2、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
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
此成语多用以形容对自己的现 状或取得的成绩心满意足。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 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 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但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 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一段 曲折离奇的成长历史……
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 这个境界的?
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
——月更刀
苦练中……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岁更刀 苦练中……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19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 庄 子 养 生 主 》
·
其文则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晚周诸 子之作,莫能先 也。 ——鲁迅
庄子
名周,战国时宋国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属
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其散文,想象奇妙,构 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 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具 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代
表作有《逍遥游》等。
庄子:
2019-2020新学练考语文同步必修五苏教版落实应用案:第四单元 第14课 逍遥游(节选) Word版含答案
(时间:45分钟 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25分)1.下列各句全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小知不及大知③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④此小大之辩也⑤则其负大舟也无力⑥适莽苍者,三餐而反⑦而御六气之辩⑧彼且恶乎待哉A.②④⑤⑦⑧B.①③④⑥⑧C.②③⑤⑥⑦D.①②④⑥⑦解析:选D。
③⑤⑧不含有通假字。
①“垂”同“陲”,边际;②“知”同“智”;④“辩”同“辨”,分辨,分别;⑥“反”同“返”;⑦“辩”同“变”。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没有出乎人的意料B.众人匹之匹:比C.未有知其修者修:长D.抢榆枋,时则不至抢:集,着落解析:选A。
果然:吃饱的样子。
3.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A.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齐谐》者,志怪者也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解析:选C。
例句与C项均属于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B项,形容词作名词;D 项,形容词作动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②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③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④我腾跃而上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解析:选B。
第一个“于”是介词,到;第二个“于”是介词,在。
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5.下列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南冥者,天池也②奚以知其然也③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④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⑤之二虫又何知⑥《齐谐》者,志怪者也⑦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⑧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B.①③⑥/②⑤⑦⑧/④C.①③⑤/④②⑦⑧/⑥D.①③⑤/②⑥⑦⑧/④解析:选B。
①③⑥均为判断句;②⑤⑦⑧均为宾语前置句;④为状语后置句。
对应一课一考点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语文寒假作业教师版
长沙市明达中学寒假作业语文(十)(教师版)时量:6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C解析:①“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使用不当。
②“穿云裂石”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使用正确。
③“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使用正确。
④“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本句望文生义,错解为“危险的语言和行为”。
⑤“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使用不当。
⑥“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B解析:①“无可非议”表示言行合乎情理。
这里使用正确。
②“犯而不校”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使用错误。
③“息息相关”呼吸相互关联。
使用正确。
④“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
应为“等量齐观”。
⑤“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此处应为“骇人听闻”。
⑥“光怪陆离”形容形状奇怪,色彩繁杂,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B解析:①“顺风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
使用正确。
②“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使用错误。
③“落拓不羁”形容行为放浪,不受拘束,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此处应为“穷困潦倒”。
④“判若云泥”形容差别大。
使用正确。
⑤“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
使用正确。
⑥“卓尔不群”属于误用对象,该成语形容人的才华卓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答案C【解析】A项,成分残缺,“揭示”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的主题”。
B项,搭配不当,“规范”和“工作效率”不搭配,可在“工作效率”前加“提升”。
D项,语序不当,“融入”和“学习”应对调位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C【解析】A项,表意不明,“对于这一点,很多市民表示认同”,“这”所指内容不明确。
古汉语常见凝固结构
古汉语常见凝固结构古汉语凝固结构,即是指文言文中某些词语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已经形成的固定形式,也叫固定结构。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中常见的凝固结构,例列十五类。
一、“以为”、“以……为”文言中的“以为”,可以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和现代汉语的动词“以为”、“认为”相当。
如:○1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石钟山记》)——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石块来探求命名为“钟山”的原因,还自以为得到了它的实情。
然而,在更多的场合,“以为”却是“以……为……”的紧缩,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
第一,在“……以为……”、“以……为……”句式中,“以”是介词,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为”的状语,此时的“……以为……”、“以……为……”相当于“用……做……”或“把……当作……”。
如:○2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老虎看见驴子,是个庞大的家伙,把它当作神怪。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太后》)——一定要把长安君当作人质,才肯出兵。
○4夫以铜为鉴,可正衣冠。
(《新唐书·征传》)——把铜板当作镜子,可使衣冠端庄。
○5至丹以荆轲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到了太子丹,用派荆轲行刺作为计策,这才招致祸患啊。
第二,在“……以(之)为……”、“以……为……”句式中,“以”是动词,“认为”的意思;“……为……”是主谓词组,作“以”的宾语。
这种句式,相当于“认为(觉得)……怎么样”或“认为(觉得)……是……”。
如:○6(满座宾客)以为妙绝。
(《口技》)——(满座的宾客)认为它(口技)奇妙极了。
(按:“以为妙绝”,即“以(之)为妙绝”,原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二、“所以”在文言文里,“所以”是两个词,其中,“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由于介词“以”具有表原因、凭借等功能,因此,“所以”这个凝固结构大致有两种情形。
其一,“以”字当“因为”讲,“所以”相当于“……的原因”、“……的缘故”,用来表示原因。
用整体法和意象法教学《逍遥游》
用整体法和意象法教学《逍遥游》作者:云肖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12期《逍遥游》位居《庄子·内篇》之首,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历来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把它列为必修必选篇目。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加上其本身的艺术特色,以及教材选法失当等诸多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鉴于庄子的散文属于典型的象征型文学作品,它是象意思维的产物,从理论上来说,教学《逍遥游》毫无疑义应该用综合同构教学法。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目前尚未为人们所熟知,教材对该文的选法又由来已久,因此,这里笔者想着重强调两个方面:一.利用整体法将课文还原完整解读文章主旨我们知道,无论对于哪一类作品的阅读教学来说,兼顾语境这一点都是最为基本的。
将文章的剩余部分印发给学生,将作品的原貌还原完整,实际上是在匹配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以意逆志”创造条件。
整体法的基本含义是从文章的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艺术。
作为哲理散文,教学《逍遥游》的首要问题,就是对作品主旨的理解问题。
而哲理散文的题目对主旨的破解又至关重要。
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本来就很难理解。
而课文作为《逍遥游》一文的节选,文章的题目没有改变,但原文体现主旨的部分却并没有被选录进来。
这无形间就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因为对于哲理散文这样的一个题目,我们不禁常常也会追问:究竟什么是“逍遥游”?为什么要“逍遥游”?怎样才能实现“逍遥游”?全文的重心显然应该在最后,即实现“逍遥游”的途径,而并非开头所谓的“有待”和“无待”。
事实上,文章的主旨也恰恰就在原文的最后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无为、无用正是庄子思想的根本,是庄子一贯的政治主张。
这是学生学习历史很早就知道的常识。
其中“逍遥”一词,显然就是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文题照应!将这一点补充完整,学生站在全文的高度理解了主旨之后,再去探讨其他的问题,就会驾驭就轻,点到即明。
逍遥游善于使用寓言和比喻说理的特点
逍遥游,又名刘勰,是东晋初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自己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提出了“寓言比兴”说理的观点。
在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中,他也善于使用寓言和比喻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特点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探讨寓言和比喻在逍遥游作品中的运用逍遥游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常常运用寓言和比喻来塑造人物形象、描绘风景或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他的《赤壁赋》中,他通过比喻的手法,将战争的场面描绘得绘声绘色,使读者仿佛置身其间,深刻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激烈。
在《伶官赋》中,他运用寓言的手法,将伶官的辛酸经历与荣辱得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古代伶官的生活真实和社会地位低下的困境。
可以说,逍遥游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寓言和比喻,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深受人们喜爱。
二、分析寓言和比喻对逍遥游作品的影响寓言和比喻的运用,使得逍遥游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富有表现力。
逍遥游通过寓言和比喻,能够巧妙地传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荀慕凤赋》中,他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主人公的风采与凤凰相媲美,从而表达了对主人公不凡的赞美之情。
在《滕王阁序》中,他通过寓言的手法,将滕王阁比作云端仙境,使得读者对滕王阁的神奇和美丽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寓言和比喻的使用,使得逍遥游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实际,更加引起人们的共鸣。
三、总结逍遥游善于使用寓言和比喻说理的特点逍遥游善于使用寓言和比喻说理的特点,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
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经常使用寓言和比喻来塑造人物形象、描绘风景或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种特点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加引起人们的共鸣。
可以说,寓言和比喻的运用成为了逍遥游文学创作的一大特色,也为他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和赞赏。
在逍遥游善于使用寓言和比喻说理的特点,不仅使得他的作品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得他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更加引起人们的共鸣。
词类活用自用
之”就是“使(他)为王”。《鸿
门宴》)
解释各句中加线的活用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例: 沛公军霸上。 (《史记·鸿门宴》) 军:名词作动词,意为“驻军、驻扎”。
1、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2、故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3、谁悲失路之人。(《滕王阁序》)
为: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
“心理活动”。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是表示可能、必要、必然、 意愿、估价等意义的动词。例如: 表示可能:能 能够 会 可 可能 可以 得以 表示意愿:愿意 乐意 情愿 肯 要 想要 敢于 乐于 表示必要:应该 应当 得 该 须得 犯得着 犯不着 理当 表示估价:值得 便于 难于 难以 易于
能愿动词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作状语,不能直接 带体词性宾语。
疏》)
邪:形容词,邪恶 →名词, 邪恶的人 8、登高而招。(《劝学》) 高:形容词,与“低”相对 → 名词,高处
9、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耻学于师。
(羞耻,意动,以……为羞耻) 11、孔子师郯子、苌弘…… (老师,意动,以……为老师)
(名做状)
12、胜地不常,盛筵难再(《滕王阁序》) 永久的 → 常存(形容词作动词) 1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
能愿动词可以单独回答问题,但不能重叠,不能带动态 助词,但有些能愿动词可以用在“不~不”和“~不~” 的格式中。例如: 能——不能不/能不能 要——不要不/要不要 会——不会不/会不会 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 应该——不应该不/应该不应该
C、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C表比喻。像云那样;像回声那
D、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样,像影子那样 。
E、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表示对待人的态度。以兄礼,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汇报日期
汇报人姓名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的词类活用。常见的类型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四、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利益 → 使……得到好处)(《烛之武退秦师》) 洁其居。(整洁 → 使……整洁)(《勾践灭吴》) 美其服。(美丽 → 使……美丽)(《勾践灭吴》) 饱其食。(饱 → 使……饱)(《勾践灭吴》) 念悲其远,亦哀之矣。(悲伤 → 为……悲伤)(悲伤 → 为……哀伤)(《触龙说赵太后》)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信者效其忠。(尽心竭力 → 忠心)(《谏太宗十思疏》)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登高而招。(与“低”相对→ 高处)(《劝学》)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积善成德。(好 → 善事)(《劝学》)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明 → 圣明的人)(愚蠢 愚蠢的人)(《师说》)
小学而大遗。(细小 → 小的问题)(与“小”相对 → 大的问题)(《师说》)
01
02
03
04
05
感吾生之行休。(感慨 → 为……而感慨)(《兰亭集序》)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乐盘游,则三驱以为度。(快乐 → 以……为快乐)(《谏太宗十思疏》)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坚固 → 使……坚固)(《谏太宗十思疏》)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端正 → 使……端正)(《谏太宗十思疏》)
北冥有鱼化而为鸟_庄子_逍遥游_鲲鹏形象赏析
收稿日期:2009-10 -12 作者简介: 彭新有 (1979- ) 男, 云南楚雄人,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 华东师 范 大 学 中 文 系 古 代 文 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 本文为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讨》 (项目编号: A-03-2) 的阶段成果之一。
神秘窈深的北冥孕育了鲲鹏, 《尔雅·释鱼》 云: “鲲, 鱼子”, 意思是鲲的本义为极小之鱼 子, 而文中却说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用极小之物称指极大之物, 可以说 “鲲” 离 其本义已经很远了, 庄子已经赋予它全新的原创 性的内涵, 此种表述就是对人们习惯的挑战, 是 对人们常识的颠覆, 形成了一种打破人们思维习 惯力度和效果, 手法极为奇特。 文中说 “北冥有 鱼, 其名为鲲”, 由此可知鲲为海洋之生物, 其 活动范围亦为海洋, 而庄子又说 “化而为鸟, 其
49
47
彭新有: 北冥有鱼 化而为鸟
第一段文字是以作者的口吻直接描述了鲲鹏 的形象; 第二段文字以引用典故的形式描述了鲲 鹏徙游的情形; 第三段文字借汤、 棘之口描述了 鲲鹏形象。 这三段文字对鲲鹏形象的描述各有不 同, 相互补充验证便可以对鲲鹏形象特征做整体 把握。
文章开首就说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指 出了鲲鹏所居之地为 “北冥”。 “北冥” 即北海, 但为什么庄子不直接用 “北海”? 何况这个词庄 子在 《秋水》 中就有使用了, 有 “顺流而东, 至 于北海” 的句子。 庄子这样做最有可能就是故意 使用 “北冥” 而与 “北海” 相区别: “北海” 为 普通使用之词, 所指明确, 是实有之事物; 而 “北冥” 是特别之词, 为庄子之创造, 含义新颖, 其中透露出旷远神秘的意味, 暗示着北冥是非世 人所能见, 亦非人智所能测的, 这种意味就与鲲 鹏神秘的形象融为一体。 唐陆德明在 《经典释 文·庄 子 音 义 》 中 就 解 释 道 : “ ‘ 冥 ’ , 本 亦 作 ‘溟’。 嵇康云: ‘取其溟漠无涯也’”, 其中就关 注到了北冥的广阔无涯, 正因为北冥的广阔无 涯, 才能孕育出 “不知其几千里” 的大鲲来, 反 之亦然, 鲲鹏之大亦可推知北冥之深广无涯; 而 且, “溟漠” 还有深广邃远的意味, 那是幽深辽 远的人之想象所不及的大海的深处, 那是神秘未 知不可思议的海洋深处, 鲲鹏就在此出生居住; “北冥” 是宽广的极处, 深远的极处, 也是神秘 的极处; 甚至极处也还是一个过于简单平凡的词 语, 所以庄子又借汤棘谈论鲲鹏居所为 “无极之 外, 复无极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天池也”。 强调鲲鹏居止之所在为绝对之辽远神秘, 无法描 摹, 因此鲲鹏的形象就带上了北冥之地的无限神 秘、 无穷能量和无比气势。
文言文语气和态度的表达方式
文言文语气和态度的表达方式在古代的文言文中,语气和态度是作者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语气和态度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准确地传达文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下面从不同的角度介绍文言文语气和态度的表达方式。
一、文言文语气的表达方式1. 虚拟语气虚拟语气是语气的一种表现形式,用于表示一种假设、愿望、建议或命令等非实际的情况。
在文言文中,虚拟语气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愿望或建议。
例1:“愿天下治一世之仁!”(《左传》)这句话使用了愿望的虚拟语气,表达了作者对天下能够拥有统一且仁爱的治理的期许。
例2:“非君子之谓也,虽有其位,行不中也。
”(《论语·为政》)这句话使用了虚拟语气来表示说话人对所讨论的人不是“君子”的否定判断。
2. 疑问语气疑问语气常用于表示发问、疑惑或反问等情感。
在文言文中,疑问语气可以通过疑问词的使用或词序的调换来表达。
例3:“人心一也,盖有诸?”(《左传》)这句话通过反问的疑问语气,表达了作者对“人心是否一致”这个问题的质疑和思考。
例4:“汝何故来?”(《孟子·离娄下》)这句话使用了疑问词“何故”,通过询问对方来表达说话人的疑惑和询问。
3. 肯定语气肯定语气用于表达肯定、确认或强调等情感。
在文言文中,肯定语气可以通过词语的积极性或重复的手法来表达。
例5:“夫言非信者,夜百步而后序于堂。
”(《论语·为政》)这句话通过对否定情况的肯定以及对行动的强调,表达了说话人对言行不一致的不满。
例6:“心自怡之。
”(《尔雅·释言》)这句话通过重复使用的手法,强调了心情的愉悦和满足。
二、文言文态度的表达方式1. 赞赏态度赞赏态度常用于表达对某种事物、行为或观点的肯定和赞赏。
在文言文中,赞赏态度可以通过使用褒义词、夸张修辞或多次赞美等方式来表达。
例7:“辅政之材兮,惟人心而已矣!”(《韩非子·五蠹》)这句话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夸张,赞美了人心在辅政中的重要性。
例8:“余有口乎?无之曰惟恶是言之也。
2023年湖南新高考语文背诵范围
2023年湖南新高考语文背诵范围64篇:源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也就是人教版老教材的背诵篇目,这是最广为人知的版本。
包含初中必背50篇(多数学生初中阶段背诵过),高中必背14篇(《劝学》《逍遥游》《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氓》《蜀道难》《琵琶行》《锦瑟》《虞美人》《登高》《离骚》《永遇乐》《念奴娇·赤壁怀古》)。
背64篇的考生任务相对轻,因为初中古诗文基本背过,而高中部分14篇也不多,只有《离骚》《逍遥游》《赤壁赋》等几篇难度较大。
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些省份是最后一届使用老教材。
比如湖南,2022届高考虽然考新高考Ⅰ卷,背诵还是64篇(考的篇目《劝学》《关雎》,开放性默写“鸟类啼鸣”诗句间接考查《蜀道难》),但2023届就使用新教材默写篇目了,如果2022高考不理想,希望复读,就要考虑背诵篇目变化的因素。
58篇:源自《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也就是2020、2021年山东省和海南省高考的背诵篇目,2021年后已不再使用。
比如,山东在2022年使用新高考Ⅰ卷,而海南则使用新高考Ⅱ卷,也就是说,使用新高考Ⅰ卷、Ⅱ卷的省份挺多,而默写部分是针对不同省份分开命题。
60篇:源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也就是新教材版本的内容。
包括文言文20篇(必修教材10篇,选择性必修教材10篇),诗词曲40首。
要说明一句的是,新高考明确背诵考查范围为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不包含选修教材内容。
72篇:源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其中有个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一共列出了72篇:文言文20篇(必修教材10篇,选择性必修教材10篇),选修内容12篇(高考明确不考查背诵),诗词曲40首。
这个版本说白了,是流传甚广、大多数地区过渡时期不会使用的版本,在收到官方正式通知之前,都不必准备背诵选修部分。
早在2018年,网络就有传闻“某省默写由14篇改为72篇了”,让很多考生心头一紧,很多书商也煞有介事地利用这一焦虑情绪,每年都会推出所谓的“72篇”默写版本,而且卖得很火爆。
暗用典故的例子
暗用典故的例子引言典故是文化的瑰宝,通过引用典故,我们可以传递思想、表达情感,并与读者建立共鸣。
有时候,为了让文化内涵更加深入人心,我们会使用一种技巧,即暗用典故。
通过将典故巧妙地融入到文章中,读者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其中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通过一些例子来探讨暗用典故的艺术。
暗用典故在文学中的应用古典名著1.《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典故:《庄子·逍遥游》中的“逍遥游”一章–暗用方式:王夫人在《红楼梦》中仙福甚厚,用玉如意指导设立了一个太虚幻境,将情节的发展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引导。
2.《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典故:《水浒传》中的“花和尚”–暗用方式:孙悟空出生于花果山,被称为“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暗示孙悟空与《水浒传》中的“花和尚”有着相似的故事背景。
现代文学1.鲁迅的《狂人日记》中的“祝福者”–典故:《论语·公冶长》中“齐东野人”–暗用方式:通过“狂人”的形象来展现那些守旧、固执的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可笑和可悲。
2.余华的《活着》中的“杨白劳”–典故:《杨家将》中的“杨白劳”–暗用方式:通过主人公杨白劳的遭遇,反映了中国社会在历经战乱和政治运动的洗礼后,个人命运的可悲和社会变革的无情。
暗用典故在电影中的运用奥斯卡获奖电影1.《阿甘正传》中的“Run, Forrest, Run!”–典故:《罗马帝国一千零一夜》中的“开溜吧!”–暗用方式:影片中的台词“Run, Forrest, Run!”暗示了主人公福雷斯特·冈普的成长与励志的故事,也是对罗马帝国时代故事的巧妙引用。
2.《美丽心灵》中的“挂起电话”–典故:《云中漫步》中的“坚持电话”–暗用方式:影片中,主人公通过与妻子通电话的方式,告诉她“挂起电话”,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与积极的态度。
暗用典故在广告中的运用饮料广告1.可口可乐的广告中时常出现的“笑着和世界打个招呼”–典故:《格列佛游记》中的“悲观主义者”–暗用方式:广告中的“笑着和世界打个招呼”表达了乐观积极的精神,呼应了典故中的悲观主义人物永远对生活持悲观态度。
庄子导读06-逍遥游(完结)有用无用
庄子导读06-逍遥游(完结)有用无用今天的内容,是逍遥游的最后一部分,庄子采用两轮辩论给逍遥游注解,辩论双方是惠施和庄子.第一段: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惠施是名家的鼻祖,辩论高手,对庄子说:"魏王送了我一个大葫芦的种子,我种成功了,并且收获了一个大葫芦,这个葫芦有多大呢?可以装四五升水那么多,可是,这么大的葫芦,我却无法使用它,因为如果拿来装水,它的厚度承受不了那么多水的重量,如果破开做成水瓢,我们大概也没有什么地方需要用这么大的瓢来舀水。
所以,这个葫芦虽然满足了又空又大啊,却偏偏因为自己的空而大,几乎无用。
所以我干脆把它捶烂了,怒其不争的感觉。
还记得道德经第11章的内容: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惠施所选择的葫芦,就符合这个中空的概念,这个葫芦到底有没有用呢?按照世人规定的的用途,它似乎真的没用.第二段: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怎么回答呢?你会讲故事,那我也会讲故事啊。
庄子又开始了自黑模式,非常没有智慧的宋人又上场了。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他说惠施根本不懂得如何用大。
庄子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个宋人特别会做防止冬天皮肤遇水龟裂的这种药。
家中世世代代都以染布为业。
”染布必须将布浸在染料当中,就连冬天手都得泡在水里。
有了这种药,他们就不担心皮肤会龟裂,特别适合从事这个行业。
名词解释庄子的重言
名词解释庄子的重言庄子的重言是指庄子在他的哲学著作《庄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即通过重复相同的词语或短语来强调某种观点或思想。
这种修辞手法在庄子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既有助于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也能更好地传达他的哲学思想。
庄子的重言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直接重言和间接重言。
直接重言是指在同一个句子或同一个段落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语,以表达强调或突出某一观点。
例如,在《至乐》篇中,庄子写道:“至乐无乐,言不尽之。
”(庄子著,至乐)这里的“至乐”一词被重复出现两次,表达了庄子对至乐境界的强调和语言的不足。
间接重言则是通过重复相似的词语或短语,但在不同的句子或段落中出现,来传达相同的思想或观点。
比如,《庄子·逍遥游》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庄子著,逍遥游)这里的“鱼”和“熊掌”虽然并非重复使用,但在后续的句子中被反复提及,以强调选择与放弃的思想。
那么庄子为何频繁使用重言这一修辞手法呢?首先,庄子追求言语的巧妙和艺术性。
他认为言语是有限的,无法完全表达出他所思考的哲学问题,但他希望通过运用修辞手法,特别是重言,尽可能地增强文字的艺术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他想要传达的思想之美。
其次,庄子通过重言来强调他的哲学观点。
他著作中许多篇章都涉及人与自然、生与死、善与恶等哲学问题,他希望通过重复强调某些关键词语或短语,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此外,庄子的重言还体现了他对于哲学思辨的态度。
他强调了言语的相对性和有限性,认为言语无法完全捕捉到事物的本质。
通过使用重言这一修辞手法,他试图在言语中穿透表层,抵达超越言语的境界,引导读者去思考超越表象的本质。
当然,庄子的重言虽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思辨性,但其过度使用也可能导致修辞过重,给读者带来困惑。
因此,在解读庄子的著作时,读者需要细致入微地把握庄子的表达意图,同时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中的深层思想。
庄子的重言是他哲学思想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不仅以其文学性和哲学性引人入胜,也为我们探索庄子的思想提供了有趣而富有挑战的途径。
逍遥游-大瓠之种-原文与翻译-高中语文
逍遥游--大瓠之种翻译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
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
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把它剖开做瓢也太大了,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放得下。
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
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
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
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
如今你有五石容积的大葫芦,怎么不考虑用它来制成腰舟,而浮游于江湖之上,却担忧葫芦太大无处可容?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样的人格?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庄子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 主义,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 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 否定客观真理。庄子对待生活 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 “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 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 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 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对现 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 相传楚威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 他为相,被他拒绝。他鄙弃荣 华富贵,权势名利,追求精神自 由;善用寓言故事说明一个道 理。
逍 遥 游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 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 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庄周问老子,老子曰: 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 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 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 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物我合一的无我境界,蝶中 有我,我中有蝶,蝶我共有,变幻自如。
第三、四、五段知识点检查: 1、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2、译句子: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 将图南。 3、我决(注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4、译句子: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5、之二虫又何知 / 小知不及大知 / 晦 朔 6、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 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对现实不满,却无力改变,然心又 不甘,因此想用自己的一套思想和 人生观来影响世人。
“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 自在地活动。
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 方面——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
熟读课文,正音:
北冥( míng) 鲲鹏( kūn ) 抟( tuán ) 迁徙( xǐ ) 坳堂( ào ) 草芥( jiè ) 夭阏( è ) 蓬蒿( hāo )
第一至四自然段:
鲲鹏奋飞
野马尘埃 大舟、草芥
万物皆有所待
蜩鸠嘲鹏 远行者
找出第五、六段的中心句 小知不及大知,
蜩鸠 斥鴳
鲲鹏
小年不及大年。
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小年
朝菌 蟪蛄 众人
大年
冥灵 大椿 彭祖
第七段作者提及了哪些人?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知效一官 以世俗之见自视 行比一乡 以出类拔萃自居 德合一君 (蜩、学鸠、斥鴳) 而征一国
10.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 已矣
1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1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第一、二段知识点检查: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齐谐者,志怪者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抟 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 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特殊句式
1、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
2、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判断句)
3、此小大之辩也。 (判断句)
4、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5、而彼且奚适也 (宾语前置句)
6、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句)
7、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状语后置句)
8、翱翔蓬蒿之间
(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未 达 逍 遥
宋荣子 淡泊名利、犹有未树 之 境
列
子 超脱于世、犹有所待
(大鹏)
什么是真正的“逍遥 乘天游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 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穷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 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如何做到“逍遥游”?
无己,无功,无名
无己: 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 束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 复杂的乱世,处在社会大变革, 大动乱的年代,周王室名存实 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 愈烈。
他的志向抱负在现实中不 可能实现,无法获得生命的自 由,于是,他以追求精神上的 自由来逃避纷乱的现实。
庄子希望在精神上天马行空、 无所羁绊,让精神的生活去解放作 为形体的生命,从而达到物我两忘、 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
所谓“无功”就是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 外物。
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 所谓“无已”,就是忘掉自我。不受外物的束缚, 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这样消除了物我对立,使精神与道融和为一,超越
一切现实的矛盾,步入超越现实的绝对自由。
思考:庄子自己能否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
“无功”、“无名”的境界?该如何理解他 的这种主张?
通假字
1、北冥有鱼
(“冥”通“溟”)
2、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3、此小大之)
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6、而御六气之辩 (“辩”通“变”)
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是两个词。 今义:连词,是一个词,用于上半句,表示承认甲事为 事实,但乙事并不因甲事而不成立。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事实与假设的事实与所说或所 料相符。 4、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流动的雾气。今义:野生之马。
《庄子》
《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 篇可能是他的弟子所做,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 人伪作。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 壮阔。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 “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丰富, 多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庄子的《逍遥游》及其哲学思想
缚达到恬淡自适的境界。 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 汲
追逐外物。 无名:忘怀荣辱得失,褒贬任人。
文章的论证思路
万物皆“有所待”
↓
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
↓
世人亦“有所待”(这些都不是“逍遥
游”)
↓
什么才是“逍遥游”
↓
怎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本文的主旨是追求一种“无所待”的 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 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 神上的绝对自由。
9、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 邪
(其……其……(选择句):是……还是……)
10、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奚以……为?表反问,哪用……呢)
一词多义 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结构助词,的。)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 众人匹之(人称代词。)
苏 轼: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老 子: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老庄思想的积极意义:
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 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 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人们在蝇营狗 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 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 游自得。如果说儒家思想是粮店,是我们立 身处世之根本,那么道家思想就是药店,在 我们处于精神困境中时,不妨去向老庄寻一 剂良药。
其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代词,它。)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选择句中,是……还是……)
而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关系) 水浅而舟大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而后乃今将图南(作助词,“而后”即 “然后”) 我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关系)
蜩蝉( tiáo ) 舂粮( chōng ) 蟪蛄( huì gū) 大椿( chūn ) 斥鴳(chìyàn) 泠然( líng ) 万仞( rèn )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齐谐》者,志怪者也。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8.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9. 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 图南。
第六、七、八段知识点检查: 1、穷发之北 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3、彼且奚适也?(句式特点) 4、翱翔蓬蒿(字形)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5、此小大之辩也 / 而御六气之辩 6、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 / 吾不能举全吾之地 8、泠(注音解释)然 9、彼且恶(注音)乎待哉?(句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