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案

7.2相遇问题一、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掌握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3、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思维水平的发展,他们的学习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去课堂学习这一严重途径外,几乎每个学生都有通过其它途径接受信息、积累知识的能力。

同时,他们已经在三年级接触了简单的行程问题,四年级上册,学生就真正的开始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并用三者的数量关系来解决行程问题。

而本节课正是运用这些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相遇问题的探究。

而且本节课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也有难度,所以我想只有站在学生学习的起点上,尊崇学生发展的基础上多设计一些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所有学生通过本堂课都能有所收获。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学会分析“相遇求时间”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方程解决“相遇求时间”问题的方法,并会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一)1、我想请一名同学说一说你一分钟大约走多少米?2、一分钟大约走()米在数学上叫什么?(速度)3、谁能根据他一分钟走()米提问题?4、能算吗?怎么算?算出来的是什么?路程是怎么算出来的?5、课件出示:速度/时间=路程6、这是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最基本的、也是最严重的数量关系式。

7、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式,还可以推导出两个数量关系式,那两个?8、下面我们就应用这三个数量关系式,解答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

课件出示问题。

(二)导入新课:以前我们研究的都是一个物体的运动,今天我们就在这三个数量关系是的基础上研究两个物体的运动,好不好?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解决问题1、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①出试图:认真观察,从图中找到哪些信息?②学生汇报信息。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七单元《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案(1)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七单元《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案(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师:想一想,怎样做淘气能最快拿到作业本?引导学生得出: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他们在途中相遇最节省时间。

师:像这样的运动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一、了解相遇的特点师: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说一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得出:淘气每分钟走70米,笑笑每分钟走50米,淘气的速度比笑笑的快,估计相遇的地点在邮局附近。

师:那么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呢?你能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刚才演示的过程吗?展示:师:从线段图中,你能发现数量关系吗?反馈: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课件出示——思考提示:1.淘气走的路程和笑笑走的路程怎么算?2.两人的相遇时间有什么特点?尝试用方程解答。

反馈:淘气走的路程=淘气走的速度×时间笑笑走的路程=笑笑走的速度×时间两人的相遇时间相等,所以设出发后x分相遇,淘气就走了70x米,笑笑就走了50x米。

70x+50x=840120x=840x=7答:淘气和笑笑出发后7分钟后相遇。

师:这样列方程算出的答案正确吗?想想怎么检验。

展示:淘气走的路程:70×7=490(米)笑笑走的路程:50×7=350(米)总路程:490+350=840(米)与原题符合,是正确的。

师:这道题还有可以怎么解决?课件出示:师:通过填表,想想还可以先算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还可以先算两人一分钟走的速度和,再把“速度和×相遇时间”就等于总路程。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算算吗?反馈:(1)我用方程。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

(70+50)x=840x=7(2)我用算术法: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840÷(70+50)=7(分)答:出发后7分钟后相遇。

三、巩固应用课件出示: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呢?先想一想,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教案:相遇问题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相遇问题。

我们会通过具体的例题来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以及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遇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遇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辆公交车从起点站出发,沿途经过几个站点,到达终点站。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辆公交车在沿途各站点之间的行驶时间。

2. 例题讲解:出示具体的相遇问题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信息,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甲乙两人从相距1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分钟8米,乙的速度是每分钟5米。

问他们多久后相遇?解:我们需要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即两个人或者物体在某个时间点同时出发,然后相向而行,最终在某个时间点相遇。

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他们的相对速度和相遇的时间。

在这个问题中,甲和乙的相对速度是8+5=13米/分钟。

他们相距100米,所以相遇的时间是100/13≈7.69分钟。

所以,他们大约在7.69分钟后相遇。

3.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类似的相遇问题,让学生们独立解决,然后我会进行讲解和解析。

4.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下相遇问题的公式和解决步骤,以及关键的解题技巧。

5. 作业设计题目1:小明和小华从相距200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明的速度是每分钟6米,小华的速度是每分钟8米。

问他们多久后相遇?答案:我们需要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即两个人或者物体在某个时间点同时出发,然后相向而行,最终在某个时间点相遇。

相遇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他们的相对速度和相遇的时间。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2.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解法及其应用;3.能够灵活应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相遇问题的概念及其基本解法;2.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相遇问题的概念(1)引入通过老师提问、课本引言等方式引入相遇问题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相遇问题是什么。

(2)解释在引入的基础上,通过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和相关术语,让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相遇问题。

2. 相遇问题的基本解法(1)交会法通过讲解交会法的基本步骤以及例题,让学生掌握交会法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步骤。

(2)追及问题通过例题讲解追及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能够熟练解决追及问题。

3. 相遇问题的应用(1)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相遇问题的应用,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更好地理解相遇问题的应用。

(2)例题让学生通过不同的例题,掌握规律,熟练运用相遇问题的解法。

4. 练习和巩固通过课堂互动练习、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也会在练习和巩固环节中得到深入的巩固。

5. 课堂总结和作业布置在本节课的结束处,通过课堂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落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手段1.板书;2.多媒体;3.互动练习;4.讨论。

五、教学评估通过实际的考试、课堂互动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优秀的教学水平。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教案

白银区第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 (二)、认识什么是“相遇问题”。

(一)探究解题方法 1.每个同学先说一说自己课前预习找到的解法,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解法,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2.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数学信息的问题。

3.同桌相互说一说淘气和笑笑两人在何处相遇,为什么? 4.说出等量关系式,并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5.列方程解决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法并选派代表汇报。

解:设出发后x 分相遇,那么淘气走了 米,笑笑走了x 50米。

8405070=+x x 840120=x x 70。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根据相遇问题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运用相遇问题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2.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3.实际应用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
1.老师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估算两个物体相遇所需的时间;
2.让学生分享他们的估计结果;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物体以不同的速度移动,它们相遇需要的时间会有怎样的变化。

2. 讲解
1.老师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如何判断两个物体是否相遇;
2.老师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

3. 练习
1.学生通过练习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相遇问题;
2.老师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知识解决问题。

4. 知识点巩固
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
2.学生就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思考和讨论;
3.老师对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评价
1.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
2.学生通过练习,提高相遇问题解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遇问题的知识点。

五、教学反思
1.使用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学生反应较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讲解部分,可以增加更多的例子和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
3.在练习部分,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教案:相遇问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图形与几何》中的相遇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的图示、相遇问题的解法以及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相遇问题的解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中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笔、量角器、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假设甲、乙两地相距100公里,甲地出发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乙地行驶,乙地出发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甲地行驶。

问这两辆车多久后会在路上相遇?2. 讲解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是指两个或多个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地点相遇的问题。

3. 图示相遇问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遇问题的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遇问题。

4. 讲解相遇问题的解法:相遇问题的解法主要包括公式法和解图法。

公式法是指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解图法是指利用图示直观地找出两物体相遇的时间或地点。

5. 例题讲解:以实践情景为例,引导学生运用公式法和解图法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置一些类似的相遇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7. 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相遇问题的变形——追及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相遇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相遇问题的定义、相遇问题的解法(公式法、解图法)以及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甲地出发的车辆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乙地行驶,乙地出发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的速度向甲地行驶。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7.2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7.2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7.2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一. 教材分析《7.2相遇问题》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遇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应用题,它涉及到两个或多个物体在同一时间从不同地点出发,相向而行,最后在某一点相遇的问题。

本节课通过相遇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相遇问题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知道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相遇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相遇问题的解题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遇问题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和动画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遇问题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课堂道具:准备一些道具,如小车、绳子等,用于模拟相遇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入相遇问题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相遇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相遇问题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相遇问题的解题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相遇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解题思路,然后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中的第七章第二节内容——相遇问题。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我们了解相遇问题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相遇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了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相遇问题。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并应用相遇问题的解题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相遇问题,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例,以及一些练习题让大家动手实践。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相遇问题的定义和特点2. 相遇问题的解题步骤3. 相遇问题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相遇问题的定义。

2. 请画出两个人从两个不同地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示意图,并注明相遇点。

3. 甲从A地出发,乙从B地出发,两人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3千米/小时,问两人多少小时后相遇?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大家对于相遇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和思考。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大家可以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相遇问题,比如多人或多物相遇的问题,或者是在相遇问题中加入其他条件,如速度变化、相遇后的行动等。

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学习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第七章第二节《相遇问题》。

在这一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两个人或物体在同一时间从不同地点出发,最终在某一点相遇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7.2《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7.2《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7.2《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相遇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主要讲述了相遇问题的解法和相关应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学会运用图示法和公式法解决相遇问题。

教材内容紧凑,逻辑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示法和公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相遇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应用的掌握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相遇问题,并通过图示法和公式法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学会用图示法和公式法解决相遇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遇问题的本质及其解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遇问题,并运用图示法和公式法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相遇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相遇问题。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画图和计算,亲身参与相遇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遇问题的实例和解决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相遇问题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画图工具:准备一些画图工具,如彩笔、直尺等,方便学生画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两个人从不同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让学生思考他们何时相遇。

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相遇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相遇问题的图片,如火车交错、行人相撞等,让学生尝试用图示法表示这些问题。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公式法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相遇问题,用图示法和公式法进行解答。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备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面积的计算、分数的运算等知识后,进一步学习直线、射线、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节课通过解决相遇问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直线、射线、角的概念及运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际问题的应用,既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图形、分数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直线、射线、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此外,学生已经熟悉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相遇问题,他们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来描述。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射线、角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解决简单的相遇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线、射线、角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如何用数学语言和符号描述相遇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直线、射线、角的概念。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射线、角模型、PPT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直线、射线、角模型,以及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生活情境,如:两辆火车从相距500公里的两个城市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问他们多少小时后相遇?引导学生思考相遇问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相遇问题的相关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

2. 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图示法、方程法、比例法等。

3. 相遇问题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相遇问题的相关数据。

2.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灵活运用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相遇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内涵。

3. 解决方法:讲解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

2. 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图示法、方程法、比例法等。

3. 相遇问题的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相遇问题的基本数据,如相遇时间、相遇地点等。

2. 提高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3. 拓展题:研究相遇问题的变式,如不同速度、不同时间等情况下的相遇问题。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基本掌握了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相遇问题北师大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2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2节,主要讲述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是一种典型的应用题,要求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并学会用图示和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学会用图示和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生活中的相遇问题,如两个人同时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出发,相向而行,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两人的相遇过程。

2.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相遇问题为例,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示、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为学生提供几个相遇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并在课堂上分享解题过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遇到的难题,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含相遇问题的定义、图示解题方法、方程解题方法等内容,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回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明和小华同时从学校出发,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走60米,小华每分钟走80米,问他们5分钟后在哪里相遇?(2)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向B地行驶,另一辆汽车从B地出发,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向A地行驶,问他们4小时后在哪里相遇?2. 作业答案:(1)小明和小华5分钟后在学校正前方190米处相遇。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七单元《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案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七单元《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用方程解决问题《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通过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这个星期天,笑笑和淘气约好一起去郊外游玩。

可是两家离得比较远,于是他们约好,星期天早上7点从家里出来,同时向邮局方向走,什么时候遇到一起就出发去郊游?他们能在哪里相遇呢?这里面包含什么数学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

1.出示教学目标。

2.检查预习:填一填速度× 时间=()路程÷ 时间=( )路程÷ 速度=()单价× 数量=()总价÷数量=()总价÷ 单价=()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二)讲授新课探究一:相遇问题的特点与规律。

相遇问题的特点:1.出示思考题A.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属于相遇问题?B.要想出现相遇的情况应具备哪些条件?2.学生小组讨论。

3.展示汇报4.教师学生的汇报总结并板书:相遇问题的特点:两个物体、同时、两地、相对、相遇。

相遇问题的规律1.教师课件展示相遇情境图。

2.学生观看后讨论A.两人相向而行时距离怎么变化?B.相遇时他们的什么相同?各自的路程和总路程什么关系?C.他们各自的路程有什么特点?3.展示汇报4.教师根据汇报总结:①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为0,即相遇了;②相遇时,两者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③因为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遇时,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教学内容:相遇问题(教材第71、72页)教学目标:1、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具有两积之和(或差)的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的解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说一说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2、应用。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200千米要行几小时?3、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题中的什么?,再根据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1、揭示课题。

师:数学与交通密切相联。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

2、创设结伴出游的情境。

课件出示教材第71页的情境图。

从图中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

生1:淘气的步行速度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50米/分。

生2: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

第一个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进行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因为淘气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计相遇地点在邮局附近。

第二个问题: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第三个问题。

通过画线段图帮助学生找出等量关系。

淘气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第三个问题: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解:设出发后x分相遇,那么淘气走的路程表示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

则方程为70x+50x=840学生独立解答。

3、在这个相遇问题中,除了用方程来解答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试一试。

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出算式840(70+50)三、应用新知,拓展练习1、如果淘气的步行速度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为60米/分,他们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写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

相遇问题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2页练一练的第一题。

二、教材分析:教材创设了“送材料”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的信息进行估计,因为小轿车的速度快,所以小轿车行的路程肯定超过一半,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近一些,估计相遇地点在李村附近。

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因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求时间需要逆思考,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比较方便。

第三个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相遇地点离遗址公园有多远”,实际上就是求面包车行驶的路程。

相遇问题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但北师大版相遇问题的教学较前有所不同,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是相同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往是用算术的方法,在北师大第九册教材是用方程的方法解答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这部分知识。

利用基本的数量顺向思维列出方程。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掌握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会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列方程解答。

五、教学难点:掌握相遇问题的出发时间、出发地点、运动方向、运动结果的知识要点及相互关系。

六、新课教学:(一)课前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全班同时拍拍手。

同桌相对点点头。

同桌相背跺跺脚。

同桌相向握握手。

(二)复习铺垫:笑笑从学校走到家要10分钟,每分钟走60米,笑笑家到学校一共有多少米?(三)新课教学出示例题: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坐车出发。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相遇问题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相遇问题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章第二节“相遇问题”。

本节主要讨论在特定条件下,两个或多个物体以不同速度、从不同地点出发,最终在某一点相遇的问题。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类型、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和计算步骤。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相遇问题的定义和基本条件,这是解决相遇问题的基础。

2. 解题方法的掌握:学生需要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包括如何设定变量、如何建立方程等。

3. 计算步骤的熟练: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相遇问题的计算步骤,包括如何求解方程、如何进行检验等。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案例,引入相遇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解题方法和计算步骤,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2 相遇问题北师大版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正文:按照教学过程的步骤,逐步展示教学内容、解题方法和计算步骤。

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设计一些基础的相遇问题,让学生巩固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稍微复杂的相遇问题,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教案《相遇问题》五年级数学下册Xx小学Xx2015年12月相遇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71~72页相遇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创设了“送材料”的情境,通过简单的路线图等方式呈现了速度、路程等信息,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信息去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根据两辆车的速度的信息进行估计,因为轿车的速度快,所以轿车行的路程肯定超过一半,相遇地点离公园近一些,估计相遇地点在李村附近。

第二个问题,主要是要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关键是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因为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求时间需要逆思考,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比较方便。

第三个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相遇地点离公园有多远”,实际上就是求面包车行驶的路程。

相遇问题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但北师大版相遇问题的教学较前有所不同,理解相遇问题的特征是相同的。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往是用算术的方法,在北师大教材是用方程的方法解答相遇问题中求相遇时间这部分知识。

利用基本的数量顺向思维列出方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行程问题,掌握了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过相遇问题这种生活场景,对相遇问题不难理解,但对相遇问题的主要特征: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和理解。

并在实际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掌握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会根据此数量关系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行程问题复习题,请说出每道题的算式和数量关系式:(1)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4小时能行多少千米?(2)一辆小汽车4小时行320千米,每小时能行多少千米?(3)一辆小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行320千米要多少小时?2、帮帮淘气:师:有一天,淘气放学回家,打开书包正准备做作业。

发现将同桌笑笑的作业本带回了家,他赶紧给笑笑打电话通知她,两人在电话中商量了一会,如果步行的话,有几种办法可以让淘气把作业本还给笑笑呢?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想出几种办法呢?学生讨论,得出:方法一: 淘气送到笑笑家;方法二:笑笑来淘气家取走;方法三: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走去,在途中相遇,淘气把作业本还给笑笑。

师:同学们觉得哪种方法最省时间?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师:关于相遇,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讨论后,得出:至少两个人或两个物体;要面对面运动。

师:如果说两人同时出发直到相遇,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得出: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同。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出示情境图师:张叔叔要给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们约定两人同时开车出发。

公园距天桥的路程是50千米。

这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认真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生:王阿姨乘驾驶的面包车的速度是每时40千米。

张叔叔驾驶的小轿车的速度是每时60千米。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两人会在哪个地方相遇?生:我发现,面包车行驶的慢,小轿车行使的快,所以小轿车行驶的路程比面包车行驶的路程要多,所以相遇的时候不是在中间,而是偏向公园,应该在李村附近。

在情境图上标示出相遇点。

师:他们经过几时会相遇呢?师:为了便于观察理解,我们把这条路线拉直,用一条线段表示公园到天桥的距离,是50千米。

师:在这条线段上,他们的相遇点会在哪呢?生:靠近公园。

师:让我们一起来观察他们行驶的过程。

课件演示面包车和小轿车同时相向行驶直到相遇的过程师:在线段图上哪段是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哪段是小轿车行驶的路程。

生:从公园到相遇点是面包车行驶的路程,从天桥到相遇点是小轿车行驶的路程。

师:非常正确,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面包车和小轿车行驶的路程与全程之间有什么关系?生: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师引导:面包车行驶的路程怎样计算?小轿车行驶的路程怎样计算?它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时间呢?他们同时开车出发说明了什么?生:小轿车和面包车的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因为他们是同时开车,相遇时,同时停车。

所以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师:你的发现很又价值。

【意图】在课件演示的基础上,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相互启发,为进一步探究打下了良好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基础,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知识。

通过从实际的线路图,抽象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从而为列方程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建构数学模型。

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中交流自己想法,自主的探究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师:他们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但行驶时间是个未知数,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呢?那么现在你们能不能求出经过几小时相遇?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把你们的想法,写在纸上。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主探究,解决经过几小时相遇的问题。

学生汇报:1、利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生:我是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经过几小时相遇的问题。

解:设经过x时两车相遇,那么,面包车行驶40X千米,小轿车行驶60X千米根据“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小轿车行驶的路程=50千米” 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0X+60X=50,然后再解方程。

师板书解:设经过x时两车相遇。

40X+60X=50100 X=50X=0.5答:经过0.5小时相遇。

师:这种方法:谁有问题要问他们。

生:40X表示什么?60X表示什么?根据什么列出方程。

生:40X表示面包车行驶的路程,60X表示小轿车行驶的路程。

面包车行驶的路程和小轿车行驶的路程等于全程是50千米。

所以列出方程是40X+60X=50生:相遇时面包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师:怎么解决面包车行驶了多少千米?这个问题还可以有其他的叙述方法吗?生:相遇地点离公园多远?40×0.5=20(千米)生:小轿车行驶了多少千米?还可以有其他的提问方法吗?相遇地点离天桥多远?60×0.5=30(千米)总结:我们用方程的方法解决了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类似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引导学生:还可以是两个人或两个团队同时做一件事情......【意图】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了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也介绍了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应用新知,扩展练习1、挖一条长165米的隧道,由甲、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

甲队每天向前挖6米,乙队每天向前挖5米,挖通这条隧道要用多少天?学生板演后,师讲评。

2、学生分3组分别做,比一比,看哪组算得又对又快3. 在900米的环行跑道上,小丽和小刚同时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小丽平均每分跑200米,小刚平均每分跑250米, 经过几分他们会相遇?学生比赛,看谁做得快。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哪些步骤? 弄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设未知数, 列方程;解方程,并检验;写答案.五、作业:“练一练”第3、4、5题。

六、板书设计我该选择和哪只动物从跑道两端 同时相对出发,相遇时间最短呢?入场券可在它们身上呀!相遇问题解:设经过X时两车相遇40X+60X=50100X=50X=0.5答:经过0.5小时相遇。

教学反思: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探索的源泉“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因此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的热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点,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

在这课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学生主动参与,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搭建数学模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难点是数量关系,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运用课件演示相遇的过程,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相遇,经过师生共同对知识的梳理,进一步深化对相遇问题的理解,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打下了良好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的基础,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知识。

通过从实际的线路图,抽象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建构数学模型。

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中交流自己想法,自主的探究解决相遇问题的方法。

3、拓展练习、培养能力实际的应用才能巩固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适时的对内容进行拓展到工作中的问题,拓宽了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对用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

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