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模板) (1)

合集下载

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管线报告格式

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管线报告格式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编写: 检测:审核:批准:****有限公司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八日地下管线探测报告一、任务概况1.1作业目的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有限公司于****有限公司年7月07日对该项目地下综合管线进行物探工作。

1.2测区概况项目位于****市****有限公司区,物探位置参如图1.1所示。

图1.1工程场地地理位置图二、管线探测探测范围为以委托方指定的范围为界。

2.1管线的调查管线的调查主要针对架空管线及明显管线点(包括接线箱、变压箱、变压器、消防栓、人孔井、阀门、窨井、仪表井等附属设施)进行。

①明显管线点的各种数据均应直接打开井,用检验合格的钢尺量测,精确到厘米。

实际作业时按规程及甲方提供表格所列各类管线调查内容,参考各专业部门提供的资料,到实地调查核实,查清各类被调查管线的类型、管径、材质、埋深、起止、走向以及同类管线的连接关系,以便进行仪器探测。

在调查量取时首先认真仔细量读,确保调查成果的准确性。

其次,管线调查时应注意量取各类管线的偏距,即管道中心线至井盖中心的水平偏移距。

②在实地调查中应邀请管线权属单位的管线管理人员、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等熟悉管线情况的人员协助。

2.2地下管线探测原理金属管线探测采用电磁感应原理。

地下金属管线在发射机发出的电磁场的激励下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又在管线的周围产生二次感应磁场,通过接收机接收该二次磁场来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与深度。

发射机现场工作有三种方式:第一种采用偶极电磁感应法,探测时将发射机的发射线圈垂直地放在地表,或水平放置于管线的正上方;第二种是采用直接感应法,探测时用夹钳夹住管线,发射机通过夹钳直接激发管线;第三种是采用充电法,直接将发射机的一极接在管线的一端,另一极接在待测管线的另一端或较远处的大地上,使发射电流直接流过被测管线。

直接感应法和充电法应具备管线露头的条件,其中充电法只能用于给水、热力等管线外露且不带电的管线,多用于管线的追踪;偶极电磁感应法适用范围较广,既可应用于已知管线的追踪,也可以进行未知管线的普查。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地质雷达实验报告概述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地下勘探的仪器,它可以探测地下的岩层、矿藏、地下水等信息。

本次实验旨在使用地质雷达对某地区进行勘探,以研究地下结构和地质特征。

实验目的1.了解地质雷达的原理和工作方式;2.探究地质雷达在地下勘探中的应用;3.研究地下结构和地质特征。

实验步骤1.选择实验区域:在实验前,我们选择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该地区有着复杂的地质结构和丰富的地下资源,适合进行地质雷达勘探。

2.设置地质雷达参数:根据实际需求,我们设置了地质雷达的工作频率、脉宽、采样率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勘探效果。

3.进行数据采集:将地质雷达设备放置在地面上,通过移动设备,我们采集了一系列地下数据。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地下不同深度的物质对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特性,这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4.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地下的反射和透射特性图像。

根据图像的变化和特征,我们可以推测地下的岩层、矿藏、地下水等信息。

5.地质解释与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对实验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了解释和研究。

我们发现了一些地下水脉络、岩层的变化以及可能存在的矿藏等。

这些发现对于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地质雷达的勘探,我们获得了一系列有关地下结构和地质特征的信息。

首先,我们发现了实验区域地下水脉络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我们观察到了地下岩层的变化情况,这对于地质构造的研究和地质灾害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能存在的矿藏,这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线索。

然而,地质雷达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地质雷达的探测深度有限,对于较深的地下结构无法进行有效的勘探。

其次,地质雷达在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如地下含水层和岩层的干扰等。

此外,地质雷达的数据处理和解释需要经验丰富的地质学家参与,这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初支检测报告(地质雷达)

初支检测报告(地质雷达)

瓦窑隧道施工质量检测成果报告里程范围:K5+980~K5+960检测内容:喷层厚度、强度、钢支撑数量和间距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检测方法:地质雷达法、回弹法、激光断面检测法监理单位: 云南省XX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云南省XX公司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金六公路检测项目部二○○九年三月二十八日项目经理:校核:编制:检测人员:检测单位: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地址:云南省昆明邮政编码:XXXXX电话:0871XXXXXX传真:0871XXXXXXE-MAIL:1 概述受金六公路建设指挥部委托,昆明XX水电工程物探检测有限公司(金六公路检测项目部)于2009年3月7日~3月20日对金六公路瓦窑隧道K5+980~K5+960里程段的初期支护进行施工质量检测,检测剖面和测点布置见图1-1。

图1-1 初期支护混凝土质量检测剖面和测点布置图工作中采用地质雷达法检测喷层厚度、喷层与围岩结合部空洞和密实性、钢支撑位置和间距,检测剖面从顶拱中线起每2m布置1条测线,沿隧道轴线总共布置11条剖面(图中A~K剖面);采用回弹法检测喷层混凝土强度,每1延米布置1个测区,测区布置于右边墙或右边墙(图中F或K位置),且满足每个检测单元不少于10个测区;用激光断面检测法检测初期支护内轮廓断面,每10m布置1个断面,从拱脚起每5°检测1个点(点间距0.4m~0.6m),每个断面共检测37个点;对质量有疑问的洞段或剖面段,将检测剖面加密为0.5m,另外适当增加环向检测剖面。

2 执行规范及评定标准。

检测工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F80/1-200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10.7条、附录E关于喷射混凝土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第10.12条关于钢支撑支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检测项目的评定标准见表2-1。

表2-1 初期支护混凝土质量评定标准3 检测成果3.1 厚度检测喷层厚度检测成果见附图1“喷层厚度平面等值线图”,断面数据见附表1,统计成果见表3-1。

雷达报告样本

雷达报告样本

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测试检测报告编号 04检字GZ-001(样本)项目名称:地点:类别:隧道衬砌检测二○○四年十一月注意事项1.复制的报告或有涂改的报告无效。

2.报告无审核人及批准人签字无效。

3.对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监测单位提出。

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一、工程概况受委托,公司于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至十月八日对的隧道衬砌,进行无破损法检测,目的是检测衬砌结构的厚度、衬砌密实性、衬砌内部钢筋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衬砌背后缺陷分布情况。

考虑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建设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次检测在隧道内布设3条雷达纵测线,钢筋测定分布在左右边墙相间50m,现将检测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本区段线路经过的地貌类型主要为珠江河流堆积阶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填土层、冲洪积砂层、冲积洪积土层、残积土层、残积土、岩石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岩石中风化层和岩石微风化层。

该段抗震设防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

本区间属平缓坡地,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为12.66—13.98m。

基岩是白垩系地层,以粗碎屑岩为主,处于天河向斜的北翼,倾向向南,与线路基本垂直,倾角约13—30度,隧道穿越的地层主要是强风化白垩系地层三元里段砂砾岩,残积土和粉质粘土,整个区间无不良地质体。

本区间地下水有两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层和全风化带潜水型孔隙水和岩层强风化—中风化带的微承压型裂隙水。

粘性土层为贫水地层,风化岩层为中等富水地层,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本区间属平缓坡地,地形较平坦,上部为第四系残积土层,下部为白垩系碎屑岩。

隧道洞身主要穿越强风化和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和砂砾岩以及残积土,隧道底板基本上是中风化、微风化岩,隧道拱部位于强风化岩、残积土及粉质粘土层中,地下水主要为强风化及中风化砾岩,泥质粉砂岩中的裂隙水,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影响,地下水量变化较大,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三、检测内容及标准1、检测内容:(1)探地雷达检测二次衬砌厚度和衬砌背后空洞;(2)钢筋位置定位仪检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2、检测标准:(1)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210-97;(3)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四、隧道衬砌设计资料表1 隧洞衬砌类型统计表续表1 隧洞衬砌类型统计表使用地质雷达方法,对隧道工程衬砌质量进行无损检测。

地质雷达报告

地质雷达报告

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南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编号:BG-CQYB-A16-001合同段:A16合同段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探测范围:右线出口LYK8+335~LYK8+310编制:校核:检测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检测日期:2013年12月27日报告日期:2013年12月27日一、工作概况2013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对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A16合同段南峰隧道出口右洞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采用GSSI公司生产的SIR-20地质雷达进行数据采集,配属100MHZ的屏蔽天线进行了探测。

本次探测范围为右线出口LYK8+335~LYK8+310,共25m。

二.预报的方法技术(一)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的基本原理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近年来应用于浅层地质构造、岩性检测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并以实时成象方式显示地下结构剖面,使探测结果一目了然,分析、判读直观方便。

因探测精度高、样点密、工作效率高而倍受关注。

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隧道掌子面前方介质分布变化的广谱电磁波技术。

如图1所示,利用一个天线向掌子面前方发射无载波电磁脉冲,另一个天线接收由岩体中不同介质界面反射的回波,利用电磁波在岩体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质(如介电常数Er) 及几何形态的变化差异,根据接收到的回波旅行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来探测掌子面前方介质的地层结构与异常地质体。

理论研究与实验室模拟试验证明,电磁波在物体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走时t 、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Er 有如下关系:vx z t 224+=rcv ε=式中:z 为反射界面深度,x 为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间的距离,v 为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波速,c 为光速(c=0.3m/ns ,),εr 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当波速v 已知时,通过读取雷达剖面上行程时间来计算界面深度z 值。

雷达报告样本

雷达报告样本

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测试检测报告编号 04检字GZ-001(样本)项目名称:地点:类别:隧道衬砌检测二○○四年十一月注意事项1.复制的报告或有涂改的报告无效。

2.报告无审核人及批准人签字无效。

3.对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监测单位提出。

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一、工程概况受委托,公司于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至十月八日对的隧道衬砌,进行无破损法检测,目的是检测衬砌结构的厚度、衬砌密实性、衬砌内部钢筋分布、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衬砌背后缺陷分布情况。

考虑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经建设单位研究协商,确定本次检测在隧道内布设3条雷达纵测线,钢筋测定分布在左右边墙相间50m,现将检测情况及结果报告如下: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本区段线路经过的地貌类型主要为珠江河流堆积阶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填土层、冲洪积砂层、冲积洪积土层、残积土层、残积土、岩石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岩石中风化层和岩石微风化层。

该段抗震设防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

本区间属平缓坡地,地形较平坦,地面高程为12.66—13.98m。

基岩是白垩系地层,以粗碎屑岩为主,处于天河向斜的北翼,倾向向南,与线路基本垂直,倾角约13—30度,隧道穿越的地层主要是强风化白垩系地层三元里段砂砾岩,残积土和粉质粘土,整个区间无不良地质体。

本区间地下水有两种类型,第四系松散层和全风化带潜水型孔隙水和岩层强风化—中风化带的微承压型裂隙水。

粘性土层为贫水地层,风化岩层为中等富水地层,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本区间属平缓坡地,地形较平坦,上部为第四系残积土层,下部为白垩系碎屑岩。

隧道洞身主要穿越强风化和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和砂砾岩以及残积土,隧道底板基本上是中风化、微风化岩,隧道拱部位于强风化岩、残积土及粉质粘土层中,地下水主要为强风化及中风化砾岩,泥质粉砂岩中的裂隙水,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影响,地下水量变化较大,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三、检测内容及标准1、检测内容:(1)探地雷达检测二次衬砌厚度和衬砌背后空洞;(2)钢筋位置定位仪检测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2、检测标准:(1)铁路隧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10417-98;(2)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210-97;(3)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四、隧道衬砌设计资料表1 隧洞衬砌类型统计表续表1 隧洞衬砌类型统计表使用地质雷达方法,对隧道工程衬砌质量进行无损检测。

雷达技术扫描实验报告(3篇)

雷达技术扫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雷达扫描技术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雷达系统在实际场景中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雷达(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是一种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位置、速度和距离的技术。

雷达系统主要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等组成。

雷达工作原理如下:1. 发射机产生高频电磁波,经天线辐射出去。

2. 电磁波遇到目标后,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

3. 接收机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经信号处理器处理,得到目标信息。

三、实验设备1. 雷达系统:包括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等。

2. 实验场地:开阔地带,距离目标物一定距离。

3. 计算机软件:用于雷达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安装雷达系统,确保各个部分连接正确。

2. 打开雷达系统电源,启动计算机软件。

3. 设置雷达工作参数,如频率、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等。

4. 开始雷达扫描实验,记录数据。

5. 对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雷达系统工作正常,发射机、接收机、天线等部分均无异常。

2. 实验过程中,雷达系统对目标物进行扫描,记录了目标物的距离、方位角、仰角等数据。

3. 对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以下结果:(1)目标物距离:雷达系统准确测量了目标物的距离,误差在±1%以内。

(2)目标物方位角:雷达系统准确测量了目标物的方位角,误差在±1°以内。

(3)目标物仰角:雷达系统准确测量了目标物的仰角,误差在±1°以内。

(4)目标物速度:雷达系统无法直接测量目标物的速度,但可通过多普勒效应原理进行估算。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雷达扫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雷达系统在实际场景中具有较好的性能,能够准确测量目标物的位置、距离、方位角、仰角等信息。

3. 雷达技术在军事、民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9172地质预报雷达法报告

29172地质预报雷达法报告

第1页共 7 页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试验检测报告QB021301试验室名称:葛洲坝集团试验检测有限公司报告编号:GSJ-1404320-34试验:审核:签发:日期:年月日(专用章)附件:受巴东县交通运输局三峡库区巴东新县城至野三关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委托(委托编号为WJ2014/02634,样品编号YPJ2014/04320,条码号1000000768602),我公司于2015年03月27日对三峡库区巴东新县城至野三关公路工程桐木园隧道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

现依据相关规范提供超前地质预报报告。

1.检测依据(1)《湖北省公路隧道施工地质预报规程》(DB42/T 561-2009)(2)《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指南》(铁建设[2008]105号);(3)隧道设计文件。

2.检测内容本次采用地质雷达法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30米范围内岩溶、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等不均匀地质体或者其它含水地质体的发育情况。

3.检测方法探地雷达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地下探测与混凝土构筑物无损检测的新技术,它是利用宽频带高频电磁波信号探测介质结构位臵和分布的非破坏性的探测仪器,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测量混凝土内部缺陷最先进、最便捷的仪器之一,天线屏蔽抗干扰性强,探测范围广,分辨率高,具有实时数据处理和信号增强,可进行连续透视扫描,现场实时显示二维黑白或彩色图像。

探地雷达工作示意图见图3-1。

探地雷达通过雷达天线对隐蔽目标体进行全断面扫描的方式获得断面的垂直二维剖面图像,具体工作原理是:当雷达系统利用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电磁波信号在介质内部传播时遇到介电差异较大的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透射和折射。

两种介质的介电常数差异越大,反射的电磁波能量也越大;反射回的电磁波被与发射天线同步移动的接收天线接收后,由雷达主机精确记录下反射回的电磁波的运动特征,再通过信号技术处理,形成全断面的扫描图,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雷达图像的判读,判断出地下目标物的实际结构情况。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报告编号:R-04003检测对象:**铁路齐**隧道出口混凝土衬砌委托单位: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检测日期:****年11月27日检测目的:检测拱顶二衬混凝土是否有脱空检测二衬混凝土厚度及混凝土缺陷中铁*局集团有限公司**测试中心****.11.30一、概述1、****年11月27日,中铁*局集团公司计量测试中心受中铁**局集团公司隧道公司委托,对**铁路***隧道出口段混凝土衬砌进行雷达检测,主要目的是检测隧道衬砌拱顶是否有脱空以便进行压浆处理、混凝土衬砌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衬砌混凝土是否存在较大的缺陷及缺陷位置,附带检测衬砌背后隧道围岩是否存在地质缺陷。

2、检测里程及测线布置:DK371+318.0~DK371+783.0(洞口),465米。

分左右拱脚、拱顶、左右边墙共测五道纵剖面。

由于场地条件限制,DK371+517.3~+783.0(洞口)的左右拱脚及拱顶未测。

二、检测技术与方法1、地质雷达工作原理与方法地质雷达由主机、天线和配套软件等几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发射天线向被测介质发射高频脉冲电磁波,当其遇到不均匀体(界面)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主要取决于被测介质的介电常数,雷达主机通过对此部分的反射波进行适时接收和处理,达到探测识别目标物体的目的(见图一)。

图一地质雷达基本原理示意图电磁波在特定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因此根据地质雷达记录的电磁波传播时间ΔT,即可据下式算出异常介质的埋藏深度H:H V T =•∆2 (1)式中,V 是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下式表示:V C =ε (2)式中,C 是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0×108m/s ;ε为相对介电常数,不同的介质其介电常数亦不同。

雷达波反射信号的振幅与反射系统成正比,在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低损耗介质中,反射系数可表示为:2121εεεε+-=r (3)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地质雷达仪器实验报告(3篇)

地质雷达仪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掌握地质雷达仪器的操作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地质雷达在探测地下结构、岩土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效果。

二、实验原理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结构、岩土工程等的非接触式探测技术。

其工作原理是:主机通过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不同电性差异的目标体或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与透射。

反射波返回地面后,被接收天线所接收。

主机记录下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双程时间t和幅度与波形资料,通过对图像进行解释和分析,确定不同界面及深度、空洞等。

三、实验仪器1. 地质雷达主机:美国SIR-20型地质雷达。

2. 天线:270MHz和100MHz高频天线。

3. 数据采集系统:与主机相连的笔记本电脑。

四、实验步骤1. 确定探测区域:选择合适的探测区域,并对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障碍物。

2. 测线布置:根据探测深度要求,选择合适的天线。

本次实验采用270MHz和100MHz高频天线。

针对地下通道,测线垂直通道延伸的方向布设;针对城墙,测线沿城墙走向及垂直城墙走向进行探测。

3. 测量参数设置: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设置测量参数,包括时窗范围、采样率、扫描率等。

4. 数据采集:启动地质雷达主机,进行连续测量,记录下电磁波从发射到接收的双程时间t和幅度与波形资料。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滤波、去噪等处理,分析地下结构、岩土工程等信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下通道探测:通过对地下通道的探测,发现地下通道的走向、深度、宽度等信息。

结果显示,地下通道的走向与测线布置方向一致,深度约为5.0m,宽度约为2.0m。

2. 城墙探测:通过对城墙的探测,发现城墙的厚度、结构等信息。

结果显示,城墙的厚度约为1.5m,结构较为完整。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对数据的滤波、去噪等处理,提高了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地质雷达的使用,探究地下水域、岩石构造以及地下洞穴等地质构造特征,为地质科研及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二、实验器材
地质雷达,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地下探测器。

三、实验步骤
1. 安装地质雷达及相关器材,连接电源及数据处理软件。

2. 配置相关参数,进行测试及调试,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行。

3. 在实验室设置不同的地质模型,进行室内试验,验证数据准确性及相关应用方法。

4. 前往野外实验地点,布置地下探测器,对目标区域进行地质
雷达勘测。

5. 对数据进行处理及分析,制定相应的地质勘测报告。

四、实验结果
通过地质雷达勘测,我们发现了目标区域的地下水域、岩石构
造体及地下洞穴等特征。

其中,地下水域的深度与大小等信息被
准确识别。

同时,岩石构造体特征包括断层、褶皱等多种类型都
得到了清晰展示。

地下洞穴则被明确勘测到,并确定其大致分布
区域。

五、实验结论
地质雷达技术可用于地质勘测及其他相关领域,为研究地下水域、岩石构造体、地下洞穴等地质特征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要保证勘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实验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及调试,并注意勘测时的布局及处理方法。

地质雷达校园实验报告

地质雷达校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地质雷达技术,对校园内某区域进行地质调查,掌握地质雷达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了解地下结构,为校园地下设施的安全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校园内某区域三、实验原理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根据反射波信息来探测地下结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等信息的非破坏性探测技术。

地质雷达技术具有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考古勘探等领域。

四、实验仪器与设备1. 地质雷达主机2. 雷达天线3. 数据采集器4. 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软件5. 地质罗盘6. 测量仪器(如测距仪、水准仪等)五、实验方法1. 确定探测区域:根据校园地形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探测区域。

2. 布设测线:在探测区域内,根据地质雷达天线尺寸和探测深度,合理布设测线,确保测线间距合理。

3. 雷达天线摆放:将雷达天线放置在测线上,确保天线与地面平行。

4. 数据采集:开启地质雷达主机,进行数据采集,记录雷达信号强度、时间等参数。

5. 数据处理:利用地质雷达数据处理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信号滤波、时延校正、速度反演等。

6. 结果分析: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分析地下结构、地质构造和地下水分布等信息。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地下结构分析:通过地质雷达数据处理,发现探测区域地下存在多个反射层,其中,深度约为1.5m、2.5m、3.5m等位置存在明显的反射特征,推测为地下管线、基础结构等。

2. 地质构造分析:根据地质雷达数据,发现探测区域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地层较为平坦,无明显的断裂构造。

3. 地下水分布分析:通过地质雷达数据处理,发现探测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推测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渗透。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运用地质雷达技术对校园内某区域进行了地质调查,取得了以下结论:1. 探测区域地下结构较为简单,存在多个反射层,推测为地下管线、基础结构等。

地质雷达探测测试报告

地质雷达探测测试报告

莞惠四标7号井地表地质雷达探测报告工程名称:莞惠四标7号井地表地质雷达探测委托单位: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测试单位: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报告日期:2015年3月24日莞惠四标7号井地表 地质雷达探测报告批准人: 审核人:编写人:二〇一五年三月 深圳浙 江 华 东 建 设 工 程 有 限 公 司EAST CHIN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OF ZHEJIANG声明1、检测报告无编写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2、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3、对检测报告若有异议,且该异议与检测样品有关,应于收到检测报告15日内,向检测机构提出复议。

一、工程概况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地质雷达的仪器、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获得了显著进展。

地质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规律进行勘察和检测的一项高新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简便、经济的特点,特别是在工程地质勘察、城市建设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受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24日对莞惠四标7号井地表进行地质雷达探测。

探测范围及测试路线由我院进行布置,并经甲方确认。

二、测试目的采用地质雷达法主要测试基坑开挖边界外不良地质情况(如不密实、高含水、孔洞等),为下一步施工提供参考。

三、检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3、《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TB 10013-2004;4、《公路工程物探规程》JTG/T C22—2009。

四、测线布置根据莞惠四标7号井地表现状,本次测试布置测线1~测线22共22条测线,测线间距约为5m,总长约308m。

测线示意图如下。

25+071 25+066 25+061 25+056 25+051 25+046 25+041 25+03625+08025+07525+07025+06525+06025+05525+05025+045左右CX12345614131211109871516171819202122图1:测线示意图五、检测仪器设备由于不同频率天线的测深能力不同,频率越低,探测深度越大,但是分辨率会降低,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分辨率会很高。

探地雷达课内实验报告

探地雷达课内实验报告

河南工程学院《探地雷达原理》课内实验报告专业:姓名:学号:日期:2019 年 6 月27 日《探地雷达原理》课内实验报告评分标准评阅人日期一、实验目的此次实习为探地雷达实习,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实际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掌握客观地观察问题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便将来能够胜任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和相应的科研工作。

此次实习任务为在2号实验楼东北方操作实验仪器,熟悉简单资料处理与解释。

掌握精度分配的原则和单项技术指标的要求,确保所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了解探地雷达在生产中普遍应用;了解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各工种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解;了解探地雷达各方法常规数据流程;了解应用地球物理资料的地质解释的方法步骤。

二、探地雷达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2.1 探地雷达系统探地雷达探测是一种快速、连续、非接触电磁波探测技术,具有采集速度快、分辨率高的特点。

探地雷达向地下发送脉冲形式的高频宽带电磁波,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传播的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目标体时,如空洞、分界面时,电磁波便会发生反射,返回到地面时由接收天线所接收;对接收到的电磁波进行信号处理与分析,根据信号波形、强度、双程走时等参数来推断地下目标体的空间位置、结构、电性及几何形态,从而达到对地下隐蔽目标体的探测。

探地雷达主要由主机(主控单元)、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五部分组成。

其他还可能包括定位装置(如GPS、里程计或打标器(MARK))、电源以及手推车等。

发射和接收天线成对出现,用于向地下发射和接收来自地下反射的雷达波。

主机是一个采集系统,用于向发射机发送发射和接收控制命令(包括起止时问、发射频率、重复次数等参数)。

发射机根据主机命令向地下发射雷达波.而接收机根据控制命令开始数据采集。

经过采样和A/D转换,接收的反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被显示和保存。

探地雷达现场试验报告(样本)

探地雷达现场试验报告(样本)

探地雷达现场测试试验报告项目名称:测试地点:测试单位:协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 年月日探地雷达现场测试任务书探地雷达现场测试记录附件探地雷达现场测试规程一、规程说明本规程适用于LTD-3系列探地雷达的所有试验和现场测试,对探地雷达的试验设计、现场测试、数据处理和解释等给出执行标准。

本规程自2002年3月开始执行。

二、确认测试任务和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1、接到测试/试验任务后,立即确认测试目的和具体要求,据此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过程),确定需要的仪器型号、相关的测试软件,以及合适的天线配置。

2、依据测试计划准备需要的仪器设备:主要设备:工控机C、雷达主机R、收发天线A;辅助设备/工具:数据传输线(R→C)、短电源线(R→C)、32米电缆线(R→A);电源转换器(交→直)、带插座的长电源线;直接电缆(并口线)、螺丝刀、胶带;测试计划和记录纸、笔;可选设备:12V直流电瓶测试环境:工控机内的DOS系统下应装有RADSYS处理系统和相关工具;Windows98系统下应装有LTDR测试软件、GR For LTD回放和处理软件、Super图形处理软件、字处理及其它工具软件。

三、测试前的准备工作1、收集与探测目标及所处环境有关的基础资料基础资料的收集既可以为制定测试程序提供依据,又可为测试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2、测网布置测量工作以前必须首先建立测区坐标,以便确定记录剖面的平面位置。

测网布置与目标的大小和所处方位有关:测线应该沿与物体的长轴或走向垂直的方向布置,目标长轴方向不明时,最好使用方格网进行测量。

3、仪器参数的选择测量参数选择合适与否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合适性和正确性。

测量参数包括天线中心频率、时窗、采样率、测点点距与发射、接收天线间距等。

(1)天线中心频率的选择天线中心频率的选择需兼顾目标深度、目标最小深度及天线尺寸是否符合场地需要,它可由下式初步确定:0)f MHz =式中,x 为要求的空间分辨率,m ; ε为围岩的相对介电常数。

探地雷达 (1)检测报告检测报告

探地雷达 (1)检测报告检测报告
探地雷达
探地雷达技术是研究高频(107Hz~109 Hz)短脉 冲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的一 门学科
探地雷达采用高频电磁波的形式进行地下的探测 反射测量方式 折射测量方式
透射测量方式
探地雷达的折射测量方法实际是宽角测量的一种形 式
两个条件:
(1)雷达波的入射角足够大 ,或发射天线和接收 天线的距离足够大;
dB作为单位来表示 。如果以Qs表示系统的增益, Wmin为最小可探测的信号功率 ,WT为最大发射的功
率,则
1、 目的体与围岩介质存在足够明显的电性差异。探地 雷达方法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反射或散射能量 为系统所接收和识别。 2、 目的体深度在探地雷达的可探测范围内。如果目的 体深度超出探地雷达系统探测距离的50% ,那末探地 雷达方法就要被排除。 3、 目的体几何形态(尺寸与取向)满足探测分辨率要 求。包括垂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和目标体尺寸与埋深 的比值关系。
4、围岩的不均匀性尺度必须有别于目的体的尺度, 否 则目的体的响应将淹没在围岩变化特征之中而无法识别。 5、测区电磁干扰条件小当测区内存在大范围金属构件 或无线电射频源时,将对测量形成严重干扰。
1、浅层地质调查与水文调查 ,覆盖层厚度 、地下 水位线探测 、地质超前预报 、岩溶探测等。
2、工程质量检测 ,包括混凝土厚度 、脱空 、钢筋 分布 、不密实区分布等。
(2)雷达波在下伏地层(或介质) 的传播速度 大于上覆介质的速度。
探地雷达的探测距离有两部分控制 ,其一是探地雷 达系统的增益指数或动态范围; 其二是探地雷达应 用中 ,介质的电性质 ,特别是电阻率和介电常数。
探地雷达系统的增益定义为最小可探测到的信号电 压或功率与最大的发射电压或功率的比值 ,通常用

地质雷达NDT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NDT检测报告

地质雷达NDT无损检测报告一、目的要求1.无损检测技术NDT是无损检测的英文(Nondestructive Testing)的缩写。

NDT是指对材料或工件实施一种不损害或不影响其未来使用性能或用途的检测手段。

通过使用NDT,能发现材料或工件内部表面所存在的欠缺,能测量工件的几何特征和尺寸,能测定材料或工件内部组成、结构、物理性能和状态等。

他能应用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交工制造、成品检验、在役检查(维修保养)等多方面,在质量控制与降低成本之间能起最优化作用。

无损检测还有助于保证产品的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

常用的无损测试技术有:①射线探伤。

利用X射线或 射线在穿透被检物各部分时强度衰减的不同,检测被检物的缺陷。

若将受到不同程度吸收的射线投射到X射线胶片上,经显影后可得到显示物体厚度变化和内部缺陷情况的照片。

如用荧光屏代替胶片,可直接观察被检物体的内部情况。

②超声检测。

利用物体自身或缺陷的声学特性对超声波传播的影响,来检测物体的缺陷或某些物理特性。

在超声检测中常用的超声频率为0.5~5兆赫(MHz)。

最常用的超声检测是脉冲探伤。

③声发射检测。

通过接收和分析材料的声发射信号来评定材料的性能或结构完整性。

材料中因裂缝扩展、塑性变形或相变等引起应变能快速释放而产生应力波的现象称为声发射。

材料在外部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声发射,被声传感器接收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后送至信号处理器,从而测量出声发射信号的各种特征参数。

④渗透探伤。

利用某些液体对狭窄缝隙的渗透性来探测表面缺陷。

常用的渗透液为含有有色染料或荧光的液体。

⑤磁粉探伤。

通过磁粉在物体缺陷附近漏磁场中的堆积来检测物体表面或近表面处的缺陷,被检测物体必须具有铁磁性。

此外,中子射线照相法、激光全息照相法、超声全息照相法、红外检测、微波检测等无损测试新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2.地质雷达的优越性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探测地下物体的地质雷达的简称。

隧道工字钢地质雷达探测报告

隧道工字钢地质雷达探测报告

隧道工字钢地质雷达探测报告
隧道工字钢地质雷达探测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探测目的和范围:简要介绍探测的目的和范围,例如探测隧道地质情况、确定隧道埋深、识别隧道周边的地质灾害等。

2. 探测结果:详细描述雷达探测的结果,包括探测深度、雷达反射率、地质结构等信息。

一般会根据探测结果绘制雷达剖面图、探测深度图等,以便更加直观地了解隧道周边的地质情况。

3. 地质分析:根据探测结果,对隧道周边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地质构造、地层情况、岩性等。

同时,结合历史地震、地质灾害等信息,对隧道周边的地质稳定性进行评估,以便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4. 建议措施:根据探测结果和地质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例如加强隧道监测、改造隧道结构等,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和正常运行。

隧道工字钢地质雷达探测报告需要全面、系统地反映探测结果和地质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便更好地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正常运行。

探地雷达实习报告中国地质大学

探地雷达实习报告中国地质大学

探地雷达实习报告中国地质大学一、实习目的《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

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实习的主要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促进作用展开初步观测分析,着重点就是外力地质促进作用的观测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采用、手标本收集、地质现象观测和叙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情况(一)时间20xx年x月2日至20xx年x月4日,野外实习共三天。

(二)小组成员王xx 王xx 王xx 吴xx 武xx 薛xx(三)进修路线(1) 20xx年1月2日星期四晴河南省xx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2)20xx年1月3日星期五晴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xx村后沟(3)20xx年x月4日星期六晴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米左右三、实习内容1、重新认识进修区常用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3、重新认识进修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学会搞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6、编写实习报告第二章地层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

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

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区域内砾石与发育的地层由旧至崭新主要存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则、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成绩:
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及方法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

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仪器设备
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实验步骤
(1)连好数据线;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采集软件;
(4)设置参数;
(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
(6)关机、拆线。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

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注意事项
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
式中: C ─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ns(光速),
─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r
介质的介电常数主要受介质的含水量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相对介电常数与水含量的关系曲线,相对介电常数的范围为:1(空气)~81(水),多数干燥的地下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值均小于10。

探测频率不但是制约探测深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决定了探测的分辨率;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探测的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越高。

高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衰减,其衰减的程度随电磁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造成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的原因。

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必须根据目标体的探测深度选用合理的探测频率。

附图(不少于6张图片)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