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卷Ⅰ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标准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标准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照着讲”和
“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 任何新思想的形成 都不能从“无”开始 它总
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 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 在于梳理以往
的思想发展过程 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 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 “照着

”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 仅仅停留在“照着讲” 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 可能无
效。
3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9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3个小题。
诸子之学 兴起于先秦 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 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
上 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 在广义上 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 “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 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 并就二者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容易止于过去 难以继续前行 可能 无助于思想的创新”。
D项“从 ‘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 曲解文意 从原文第五段“从现实的过程
看 ‘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世界文化的发展 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成 ······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 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 在于为后继的思想
提供理论之源”可知 “新子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2. 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 中心论点和分论

【语文】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Ⅰ卷(word附答案解析版)

【语文】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Ⅰ卷(word附答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2018年全国卷Ⅰ语文试题解析

2018年全国卷Ⅰ语文试题解析

高中学习交流群:9854211/9850646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答案】1.D 2.A 3.B【解析】这篇文章属于文化类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生的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

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1.此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D项混淆是非。

“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在于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可知,“新子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

2.此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

根据原文信息“‘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

3.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

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内含详细解析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内含详细解析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题(内含详细解析答案)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2018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8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

2018高考全国Ⅰ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XX页,七个大题,满分167分,考试时间为1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选题(共15分)评卷人得分资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5分)A. 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B. 应有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C. 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D. 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5分)A. “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B. “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 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 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5分)A.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B.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 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 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二、语言表达(共11分)评卷人得分4.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最新整理)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最新整理)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

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

2018全国Ⅰ卷高考语文压轴题及答案【2】

2018全国Ⅰ卷高考语文压轴题及答案【2】

2018全国Ⅰ卷高考语文压轴题及答案【2】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阅读1.B(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

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

C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

D 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2.D(“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错误。

文章认为,中同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3.A(“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阅读4.C(认为母亲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分析不恰当。

应该是对儿子在极为紧张的情况下,还用这种方法表达孝心感到十分欣慰。

)5.答案要点:(1)在结构上: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做铺垫;(2)在人物塑造上:表达母亲对儿子的深情,侧面表现了军人在家也是一个好儿子;(3)从主题表达上:通过母亲在风雪中的焦灼与失望,表现军人付出的巨大牺牲,赞美了军人的无私奉献。

(答一点给2分,答两点得4分,答出三点得5分。

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答案要点:从内容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故事的主体,主体部分写母亲盼儿回家过年,结尾部分写儿子的照片“回家过年”。

从结构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情节贯穿全文,使叙事结构严谨。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讲是合理的:母亲盼儿回家过年,表现的是浓浓的母爱;儿子只有照片回家过年,表现的是军人为国奉献的精神。

从主题上讲是合理的:“回家过年”的愿望与最终未能回家的结局,形成矛盾,突出了军人为了国家舍小家的精神之伟大。

(每点2分,共6分。

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7. A (B项,“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错误。

C项,“都认为……有过度煽情之嫌”错误。

只有材料二说“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D项,材料二“多贬低”不准确,应为“褒中有贬”。

另外材料三“无褒贬”表述也不准确,事实的选择就寓有褒贬。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1)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1)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1)含解析注意事项:1.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座位号。

2.选择题用铅笔涂黑答案标号,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它从思想的发展和诸子之学的关联角度看待问题。

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结合中西思想的互动,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思想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这种交融具体展现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和西方思想传统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二者的互动是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这种意义上的“新子学”表现为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它获得了新的内涵和形态。

1.正确答案为D。

原文中并没有提到“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或脱离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正确答案为A。

原文中确实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突出了“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3.正确答案为B。

原文中提到,“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因此需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同时,原文也指出,“照着讲”内含“接着讲”,但仅停留在“照着讲”无助于新思想生成。

因此,正确答案为B。

___女士在病房里发现警士___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她决定试一试。

她和___聊抗联的战斗和生活,聊___的风光、飞鸟走兽。

她用通俗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写在包药的纸上。

___对这些纸片很有兴趣,以为这是___女士记述的一些资料,不知道是专门写给他看的。

看了这些记述,___非常向往“山区生活”,愿意救___女士出去,和她一道上山。

答案解析:本文主要是对文章进行了格式纠正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删除,然后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

最后,针对题目进行了回答,分析了小说中___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突出了她的英雄本色。

7.根据材料一,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8.从材料一中可以得知哪些信息?(4分)9.如果你想购买这种智能家居系统,你需要做哪些事情?(4分)答案】如果想购买这种智能家居系统,需要前往官方网站进行在线购买,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套餐。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18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注意事项:1.考生必须将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用铅笔涂黑,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先秦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构成了诸子之学,这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奇观。

诸子之学不仅限于先秦时期,而是贯穿了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至今仍在延续。

诸子之学的特点是历史的承继性、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也应该具备这些特点。

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前者主要从历史角度对经典进行实证性研究,包括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

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回顾历史上的思想,还要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它接近诸子之学的思想突破性。

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

在中西思想互动的背景下,“接着讲”不仅涉及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也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

这种交融具体展现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和西方思想传统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世界文化的发展以二者的互动为前提。

这种“新子学”展现为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它具有新的内涵和形态。

赵一曼女士是中国早期的杰出女性领导人之一。

她于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市,早年曾在上海参加革命活动。

1927年,她加入中国,成为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她曾在中共中央妇女部和中央组织部工作,并担任过中共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央妇女干部学校校长等职务。

1948年,她参加了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第三国际妇女会议。

1950年,她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妇女工作委员会主任。

在此期间,她积极推动了中国妇女的解放和发展,提出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口号。

1953年,她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语文Ⅰ卷【最全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语文Ⅰ卷【最全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卷(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使用)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个小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

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

“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

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

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

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

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

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

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2018全国卷Ⅰ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

2018全国卷Ⅰ高考压轴卷语文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封前2018全国卷Ⅰ高考压轴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全国卷Ⅰ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

”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

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

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

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

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

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

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

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心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一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畏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

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2016年11月8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D. 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围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一总式结构模式,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回家过年东方晓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

田野一片银白。

她伫立在村口,睁大双眼向远方瞭望。

北风像无数只利爪,无情地撕扯着她的衣服。

鹅毛般大小的雪片,一个劲儿地往她的脖子里钻。

她紧了紧棉衣外边黛青色的围腰,又围了围那条深蓝色的头巾,继续瞭望。

她在等待当兵的儿子回来。

进腊月时,儿子就来信说打算回家过年,可究竟哪天回他却说不准。

今天是三十,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她相信儿子今天一定能回来。

她已经成了雪人,但她并不愿拍去身上的积雪。

身为农民,她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可这会儿她又担心雪下得太大,会阻断道路。

心里默默念道:儿子你在哪儿呀?是在部队,还是在路上?这天气你还能回来吗?老天爷啊,给我儿子留下回家的路吧……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她就开始等啊,盼啊,盼着儿子早点回来。

年根里事情多,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备年货,她的老伴儿有病,她家自然比别人家忙。

可即便这样,她还是每天都到村口瞭望一会儿,一天不落。

但直到现在,还是没看到儿子的身影。

昨夜又下起了大雪。

她知道,儿子今天要是再回不来,可能就不会回来了。

是阻在了路上,还是部队突然有了任务?先前,儿子写信告诉过她,军令如山倒,一旦有命令,任何个人的事情都必须放下。

但她依然满怀希望,在她看来,这么太平的世道怎么会有什么重大事情呢?肯定是被阻在了路上,这该死的大雪!今天吃过早饭,她把大年夜要吃的肉炖上,又吩咐女儿剁饺子馅儿,然后就冒着大雪到村口去瞭望。

雪不停地下,风使劲地吼。

她的脚早已冻得麻木,不停地跺地驱寒。

跺着跺着,脚下成了一对儿冰砣窝子,但她决不挪开地方,她相信只有这样才能等到儿子回来。

“娘,回家吃饭吧!”她以为是儿子在唤她。

回头一看,却是女儿。

她才意识到已过了中午。

吃过午饭,她又来到村口。

洁白的雪路上,又留下她一串深深的脚印。

而那脚印很快就像先前的脚印一样,被大雪盖得无影无踪了。

来到村口,搜寻到自己踏过的雪窝子。

雪窝子已被大雪盖住,但还是留下了浅浅的痕迹。

她依然站在那对雪窝子上,生怕不能连续似的。

她坚信站在老地方等,肯定能等到儿子。

两个小时过去了,她什么也没等到。

又过了两个小时,她仍然什么也没等到!天渐渐黑下来,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灯笼,鞭炮声也在四面八方响起。

她才失望地对来唤她回家吃饭的女儿喃喃地说,你哥今年可能回不来了。

晚上,她还不死心。

老伴儿和孩子们都睡了,她还坐在炕沿上,等着儿子回家。

直到凌晨,鞭炮声再次响起。

她才自言自语地说:“看来真的回不来了!”然而大年初一的清晨,一家人正要开始吃饺子,一封信送到她的手里。

是儿子写来的!爹,娘:儿不孝,让你们失望了。

儿原本要回家过年,但临行前突然接到命令,我们驻地附近发生特大雪灾,积雪超过30厘米,灾区牧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上级命令我们马上赶往灾区救灾。

时间紧急,不能多写,请爹娘安心过年,不要牵挂我。

儿拜上1988年1月5日随信寄上我新近照的照片,就先让它陪爹娘过年吧。

她拿起照片认真端详:穿着厚厚棉军装的儿子戴着像雷锋那样的帽子,双手端着枪笔直地站着,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前方,脚下是厚厚的积雪,身后是碧蓝的天空和皑皑的雪山。

眼泪一下子就溢满她的眼眶……他把儿子的照片装进相框,端正地放在桌子的一边,又在照片后面放上凳子,然后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前文的叙述看,母亲对儿子不能赶回家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这既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又为儿子因突然有任务不能回家做了铺垫。

B.小说很注重通过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文中两次写到主人公执意要站在雪窝子上等儿子,反映了她对儿子回家的真诚期盼。

C.结尾处的“……含泪笑着说:‘儿啊,过年了,吃饺子吧!……’”,是母亲的一种自我宽慰,也表现出不能与儿子团聚的痛苦与无奈。

D.在读者都认为主人公因儿子不能回家只好在遗憾中过年的时候,却收到了儿子的信和照片,这样的结尾既在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5.开头写大年三十母亲在大雪中等当兵的儿子回家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5分)6.当兵的儿子过年时没能回家,但小说却以“回家过年”为题,你认为这样拟题有什么合理性?(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阅读下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

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

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

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

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

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

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

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

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

”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

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

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