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8.新时期上下结合型新农村规划与建设思路探索——以河南省尧山镇下河及马公店村落建设为例

合集下载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河 南省 新农村 建设 发展 阶段
设计 , 建 设新 型农 村 社 区 。突 出特 点 是 农 村 基础 设 施 和社会 事业 配 套 完 善 , 建设 标 准较 高 。河 南 省 用 两 年多 时 间开工建 设 了一批 新 型农 村 社 区 。全 省 已
开 工建设 2 7 2 8个 新 型农 村社 区 , 涉及 1 2 2 1 7个 行

要 :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对促进城 乡统 筹具有 重要作 用。河 南省 是农村 人 口大省、 农业 大省 , 农 村经 济社会发 展 处于转型的关键 时期 。本文重点分析河 南省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存在 的问题 , 提 出针对性 的建议 。
关键词 : 新型农村社 区; 河 南省 ; 问题
中图分类号 : F 3 2 0 . 1
问题 也一 再 引发社 会舆论 的热议 。本 文结合 河 南省
亿元专项资金 , 全省确定 3 5 4个示范村 , 经过统一规 划 后进 行重 点建设 。这个 阶段 开始要 求新 农村 建设
要 有规 划指 导 。
第 三 阶段 : 探 索 新 型 农 村 社 区建 设 阶 段 ( 2 0 1 1
2 0 0 6年 , 中央 发 布一 号 文件 《 关 于 推 进 社 会 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各地 开始新农村 建设 , 我省 大致 经历 了 四个 阶段 。
第一 阶段 : 新 农 村建 设 初期 ( 2 0 0 6年 一2 0 0 9
年) 。当时 按照 中央 关 于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 设 的要
政村 , 占全省 行政 村 的 2 6 % 。其 中产业 集 聚 区 的 占
1 0 . 0 4 %, 城市 郊 区 的 占 1 6 . 2 7 %, 乡镇 政 府 所 在 地

2023建设新农村的调研报告五篇

2023建设新农村的调研报告五篇

2023建设新农村的调研报告五篇2023建设新农村的调研报告篇1一、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自去年来,我们__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关于认真开展新农村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加大宣传发动群众,精心组织,自我加压,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结合本乡实际,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

通过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和扎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去年实施的道士塘、__、南庄、山上应村四个村中二个整治村顺利通过了达标验收,其余两村正在整改。

今年新创建的大林、小林、下盘三个村,正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主要突破口,狠抓创建工作。

回顾一年多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健全组织订规划。

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__乡成立了由乡长马贤茂担任组长的乡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发动、规划编制、协调指导等工作。

做到任务到村,责任到人。

成立村庄规划工作组,负责规划工作,落实了编制8个创建村的整治规划,做到科学合理,重点明确,方案规范,布局得当。

(二)宣传发动造氛围。

我们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

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全乡共召开各类会议8次,张贴标语265张,宣传图片132张,刊出黑板报16期,乡宣传报道组进行跟踪报道,在全乡范围内营造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我乡新农村建设工作进程。

(三)分类指导定制度。

为切实做好我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的8个村针对各村实际,一方面实行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一年多来,在村级资金比较薄弱的基础上,全乡投入专项资金464万元,共拆除简易棚屋52间,拆除危房及断墙残壁45处,硬化道路30240平方米,清理河道1200米,新安装路灯116盏,新增绿化面积18700平方米,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关于现代新农村河道建设管理模式的思考

关于现代新农村河道建设管理模式的思考

关于现代新农村河道建设管理模式的思考发表时间:2017-01-17T16:39:01.1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1期作者:刘俊锋王茜王素芳赵香玲芮洪范[导读] 摘要:农村河道是与农村人民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与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息息相关,农村现代化日益成为当代农村的主要发展模式。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建设农村河道,使之更有效的进行灌溉、排水、排涝,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力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农村河道是与农村人民的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与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息息相关,农村现代化日益成为当代农村的主要发展模式。

在农业生产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建设农村河道,使之更有效的进行灌溉、排水、排涝,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力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关键词:现代新农村;河道建设;河道管理一、农村河道工程现状农村河道建设中人力资源、技术水平、资金设施有限,当前农村河道工程在建设、管理、使用、维护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农村河道的污染状况令人堪忧,脏乱差的垃圾河、废弃的黑河、臭河现象比比皆是。

致使农田无水可抽,从而导致大量农村耕地废弃,越垦越荒。

有的河道在部分河段被胡乱占用开垦,时常可见行人在河段来回走动。

根据实际调查资料总结,有几方面原因导致了农村河道的现今状况:1.水土流失严重,造成河床抬高在平原地区开发建设建筑物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主要原因是在建设过程中废弃土石和建筑材料的堆放不合理以及开发建设活动导致水土资源遭到破坏,无法再生。

根据有关数据表明,生成1cm土壤需要300~500年,而开发建设活动会在短时间内破坏大面积土壤。

另外建筑物增加了地面的覆盖面积,导致地面的径流系数增大,降低了地域涵养水土能力,同时平原河道缺乏护岸,又因为土质疏松。

暴雨冲刷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土地坍塌、河道淤积。

现代化农村中建筑物修建活动越来越多,再加上缺乏科学合理的维护程序、导致土壤疏松、河床抬高、河道被破坏。

河南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河南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河南省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作者:————————————————————————————————日期:2河南省社会主义新乡村乡村建设规划导则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若干建议》(中发〔 2006〕1 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人民省政府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行建议》(豫发 [2006]1号)精神,加速社会主义新乡村规划建设和乡村治理, 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齐、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动,促使城乡兼顾,科学发展,改良乡村人居环境。

特拟订《河南省社会主义新乡村乡村建设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合用范围本《导则》合用于我省行政地区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管理。

鼓舞拜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独自编制乡村建设规划进行建设,不可以独自编制规划的乡村按照本《导则》进行规划建设。

乡村能否独自编制建设规划应由县(市、区)村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县(市)域城镇系统规划和有关乡镇规划的要求,依据乡村的详细状况确定。

规划撤并的乡村不需编制乡村规划,有条件的可编制乡村撤并计划,依照乡村建设规划编制乡村治理方案。

1.3基本任务乡村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乡(镇)整体规划(含乡镇域规划)所确立的乡村规划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行政村域内乡村建设的规模、范围和界线,对乡村建设进行综合布局和规划协调,兼顾安排各种基础设备和公共设备,为乡村居民供应吻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1.4 规划依照乡镇整体规划(含乡镇域规划);乡镇土地利用整体规划;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法律、法例、政策、技术规范与标准等。

1.5规划范围2乡村建设规划宜以行政村范围进行规划,假如多村并一村的,宜以规划调整后的行政村范围为规划范围。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及研究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及研究

Vol.41/No.14/Westleather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及研究冀翔,彭孟子(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摘要: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转折期,在近年的政策和规划中也都提及了现代农业农村的发展,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结合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到目前河南省现代农业还处于一个逐步推进的阶段,同时在农业生产管理结构、农产品质量、农业环境以及农民素质提高上等方面存在着改善的必要%河南省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就应当从这些存在的问题着手,加快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应当提高河南省农业科技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管理结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探索出适合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使得河南省农业发展更加完善%关键词: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4-0065-021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1.1农业综合生产力稳步提升目前,河南省农业生产能力以及农业生产条件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2017年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总计为14723.53公顷,其中小麦的耕作面积为5714.64公顷同比上年有所增加,而玉米耕种面积为3998.94公顷较上年有所减少。

农业生产条件也进一步优化,农业机械的投入力度增加,2017年河南省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0038.32千瓦%农业生产工具以及农业配套措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粮食生产总量进一步提高的同时,农业水利建设也进一步发展,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的改善了水资源不足的状况%1.2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所提高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农业生产认知的逐步提高,河南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转变农业生产发展的理念%从以前的农业单一生产加工到现在更加注重农业同工业还有第三产业的融合,既利用工业的发展来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同时和第三产业联合进行农业农产品的深度加工以及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在地区内形成产业链%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投入增加、管理水平提高、农产品深度加工率提高都使得河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同时河南省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有着很广阔的市场前景%河南省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的发展适合自身种植的农产品%2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的不足2. 1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伴随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种类以及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除去基础粮食需求的因素外,人们对于果蔬产品以及肉类产品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增加%但是目前相对于河南省农业的种植状况来看,农产品主要还是用于满足日常需要,但对于农产品深度加工,以及生产结构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农业生产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龙头企业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动作用,许多小农户以及农业种植户的经营劳作不规范,以及与农业企业的对接不充分,导致了河南省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2. 2农业资金投入不足近些年来,虽然对于农业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用到农业生产投入的资金仍然存在不足%同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农民征信问题的繁琐性都使得农业生产融资存在困难%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农业投融资的困难使得农业生产上面临资金技术不足的问题%再其次,农业资金投入结构也相对并不合理%多数农资投入用于农业种子、化肥等基础农资上,但是对于农业生产机械以及农业科技上投入不足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下降%河南省农业资金投入的绝对数量相比往常式增长的,但是其相对数量却处于下降%2. 3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导致很多农村青壮年流入城市,而农村则出现从事农业生产人员越来越少以及%大多数拥有高学历和受过高素质教育的人才都选择去城市发展,这使得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由于农村教育投入的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他们多数知识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和出售,市场意识薄弱导致出现跟不上市场需求变更,同时农户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农村互联网建设的不完善导致农业现代化相关信息传播受阻,这就导致科学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很难在农户中普及%2. 4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在发展建设当中,对于污水以及养殖废弃物等的处理方式不当,使得近些年来河南省农村环境受到破坏%在农村中,由于缺少固定垃圾站以及垃圾回收箱多数垃圾堆积,不仅严重地影响着农田、水质,同时也会对农村居民生活坏境的改善有弊%农村生态环境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农业要想又快又好发展,就应当在发展中兼顾生态环境%但是由于河南省多数农村对与农业施肥、农业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妥当,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产品质量安全也不能受到保障%3河南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对策3.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想要调整,就应当充分发挥河南省第一产业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河南省应当把龙头企业的建设以及农业产业化纳入到规划当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同时加强农业中小型企业与龙头企业之间的联系%农业产业不能一昧的只单纯发展农业,还应当和二三产业加强融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还必须要因地制宜,考虑到河南省下不同市、县以及各个农村的情况,充分利用其环境资源并且结合当地的特殊文化推出特色的农产品%积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以及农家乐等不同农业模式%同时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还必须要针对农产品市场的随机变,在基安的前下着力于展优质高效的特色农业产品,增强河南省农业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 2加大农业资金扶持力度作者简介:冀翔,男,汉族,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河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农业管理;彭孟子,男,汉族,河南正阳人,研究生在读,河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经济,金融,农业,管理%65THEOREESAND RESEARCH 理论与研究业发展投入的$政府大农业投入,拓宽农业产业的渠道%首先增政:对于农业的投入,对于具有特色的农业还重点扶持打造其特色形象;其次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目前服务存在的处,拓宽业道女口:信贷支持、招等等;同时强农业保险措施$通宣高民对于农业生产的风险意识,减少农业在生节自然为灾害上的%的支惠农政策,增业生动者的业劳动者的基入,信用积自身的作用,信服务%3. 3加强农民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建设现业强省的目标,要建现业就必着重提高农民个质,型业农民来投入到现业建,提高业生率%对于有程度的农民展开层次的差学%民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这情况展农业现普动,积极引导农民现业知识,提高户科学文。

新时代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

新时代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

新时代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孙绍勇摘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合理流动,优化城乡新发展格局,繁荣振兴乡村文化,在构建城乡融合发展共同体的过程中极大地推进了城乡共同富裕。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只有坚持以历史思维总结党长期以来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举措,以系统思维整体谋划新时代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以辩证思维明晰城乡差异及“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以战略思维贯通城乡融合“共富”的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才能深刻理解把握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为不断拓展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城乡一体化建设作者简介:孙绍勇,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F323;F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23)03-0005-12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①,强调“坚持城乡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与历史经验研究”(20&ZD05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化及其基本经验研究”(20CKS047)。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4页。

5新时代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共同富裕逻辑旨要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①。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体现,也是实现共同富裕面临的短板弱项和突出问题。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城乡关系一改变,整个社会也跟着改变。

绿色发展理念下河南省农业发展路径选择

绿色发展理念下河南省农业发展路径选择

绿色发展理念下河南省农业发展路径选择作者:姚一帆来源:《乡村科技》2020年第05期[摘要] 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明确定位。

遵循绿色发展,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提倡生态、绿色、低碳及循环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路径。

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日益提升,有效推动了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为战胜各种困难与风险、保证社会大局稳定打下了扎实基础。

现阶段,河南省发展正处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时期、新理念的引领下,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想在全国领先,应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的绿色发展道路。

对此,本文分析河南省实施绿色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加速河南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有关建议。

[关键词] 绿色发展;农业发展;河南省[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5--3绿色农业除了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农业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切实符合保持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的现代发展理念。

绿色农业就是在现代农业生产全过程中贯穿产业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佳方式。

人类社会农业生产对自然生态造成了破坏,特别是近年来农业生产中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使得环境破坏问题越来越严峻。

为保护生态环境,并确保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供给,应转变传统农业发展观念,把绿色发展从理念转变为实际行动,从而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1 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河南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为快速突破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所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党和国家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这是一项具有长远打算的战略部署。

由于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大省,所以在我国經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关键地位。

河南省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1.1 坚持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导则_27页_村庄布局_景观环境

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导则_27页_村庄布局_景观环境

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导则(试行)目录目录 0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村庄布局 (3)第三章公共设施 (10)第四章住宅 (13)第五章基础设施 (15)第六章景观环境 (19)第七章主要技术指标 (20)第八章附则 (21)附件:河南省村庄建设规划基础资料收集及规划成果要求 (22)第一章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一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发〖2006〗1号)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和村庄治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的加以推进,促进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特制定《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对我省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特制定《河南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适用范围1.2.1本《导则》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范围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规划管理。

1.2.2鼓励委托有资质的规划编制单位单独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进行规划建设,不能单独编制规划的村庄按照本《导则》进行规划建设。

1.2.3村庄是否单独编制建设规划应由县(市、区)村镇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县(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有关乡镇规划的要求,根据村庄的具体情况确定。

规划撤并的村庄不需编制村庄规划,有条件的可编制村庄撤并计划。

3基本任务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乡(镇)总体规划(含乡镇域规划)所确定的村庄规划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行政村域内村庄建设的规模、范围和界限,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和规划协调,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深化美丽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深化美丽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对此 类 学 生 的生 活补 贴 和工 作 指 导 。高 校 可 以开设 相关 的课 程 , 对 农村 传 统文 化 的研究工 作进 行 指导 ,
同时以文献的格式保存下来 , 让农村文化得 以延续。 深入农村 ,设 身处地去发掘、解决 问题。农村 到发挥有限资金最大化的作用 。此外 ,农村在建设 在改 革 建 设 中的 问题 可 谓是 接 踵 而 至 ,这 就 要 求 广 过程 中不能一味地依靠国家的财政 ,应该多渠道融 大干部要改变以往 的工作模式 ,融入农村 ,体察农
民疾 苦 ,聆 听老 百 姓 的心 声 ,深 入 发 掘农 村 百 姓 在 新农 村 建 设 过程 中面 临 的 困境 ,帮助 群众 解 决 实 际 中去 。 问题 。此外,将先进 的工作理念运用到农村建设工 加 大环 境 治 理 ,并 纳 入地 方政 绩 考 核 。城 市 急 作 中去 ,在新 农 村建 设 过 程 中充 分 发 挥 网络 技 术 和 速 膨 胀 带 动 下 的新 型农 村 发 展 必然 会 对 环境 产 生 影 听证制度的优势 ,多渠道鼓励农 民参加到新农村建 响 ,我们 必 须 意识 到农 村 的 环 境 问题 还 处 于扩 散 阶 设 中去 ,让农 民就 自己遇到的现实 问题发表看法 , 段 ,并 且农 村 的 自我净 化 能 力 要 明显 弱 于 城 市 。党 同时 关 注 问题 的反 馈效 果 ,基层 干 部 必须 及 时 对这 中 央多 次 强 调 既要 金 山银 山 ,更要 绿 水 青 山 ,绝 不 些问题进行回复。 走 “ 先 污 染 、后 治 理 ” 的老 道 路 。这 就要 求 我 们 在 ( 吕瑞 民 系石 家庄 市 栾城 区委 副 书记 ;郝 环一 农 村 的环境 治理 上 要 区别 于 城 市 的环 境 治理 ,在 大 系广 西师 大政 治与行 政 学 院研 究生 ) 力 开展 治 理 的 同时 ,必须 要 有 防 患 于未 然 的 意识 。 责任 编辑 毕 顺 堂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饶明奇;吴怀静;饶丹
【期刊名称】《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
【年(卷),期】2015(031)003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对促进城乡统筹具有重要作用.河南省是农村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本文重点分析河南省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饶明奇;吴怀静;饶丹
【作者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学院,河南郑州450046;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1
【相关文献】
1.河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年回顾与思考 [J], 刘阳
2.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夯实基础共筑梦想——对河南省校园足球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 郭蔚蔚
3.河南省矿产资源整合十年回顾与思考 [J], 张兴辽
4.河南省品种审定工作回顾、发展与思考 [J], 周新保;陈晓;宋新莉;程静
5.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回顾 [J], 王武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

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

[ 摘
要 ]自上 而下 的 传 统 乡村 规 划 模 式 导 致 乡 村规 划 与建 设 存 在 信 息 沟通 与 反 馈 不 够 充 分 、 多头 管
理 、重 复建 设 、农 村 风 貌特 色 丧 失 以及 流 于表 面 等 问题 , 需 建 立 以农 村 公 共服 务 与 基础 设 施规 划 为 基
规划师论坛10um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9o8124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n02oo70oo3065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口戴帅陆化普程颖摘要自上而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导致乡村规划与建设存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充分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农村风貌特色丧失以及流于表面等问题需建立以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规划为基础的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明确界定乡村规划中政府规划师农民的功能定位与作用构筑物质和制度枢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是政 府 经济发 展在 空 间上 的落 实,涉 及 发展 目标 的层层 分解 、层 层控 制 与
分层 实现 ,应 说是 一 自上 而 下的规
而下 的规 划 、决策 、建 设和管理模 式。
g er ov nmen s pl er andlca esd t h d b cl ie o e t l ha ph sc d s i t al ubt t , ann s, o l ien ss oul e arid t s abi y ial r f s an i t ui n t on h o pom ot ew ocal t ounr sdec r en s ii sc ty i onsr c i tu t on.
[e w rs ra —ua itgain N w o ilt o nrsd o srcin Rua pa nn d l K y od l b nrr l e rt , e s cai u t iec n tu t . rl ln igmo e U n o sc y o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探索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探索

CHENGSHIZHOUKAN 2019/5城市周刊6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农田水利建设新思路探索冉 颖 兴仁县水务局摘要:十一五规划当中,新农村建设,被正式纳入其中。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正处在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时期,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依旧有着很长的路要走,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实践,找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文章就当前农业水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做探讨,给出自己的一些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田;水利数十年间,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肯定和认可,我们的国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解决温饱问题,迈入小康之路。

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工业发展,而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极其有限。

我国农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现代化依旧在推进之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增大,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尤为突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策[1]。

一、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问题农田水利设施,涵盖了堤防、闸坝、河渠、水库、水井及水文观测站等,这些设施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灌溉农田或防洪减灾的作用。

不过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在轻农重工思想影响下,同等资金投入工业,拉动的经济增长率和效益远超农业,所以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优先工业,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水利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

无工不富,无农不稳,作为传统农业大国,重视三农问题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国历代政府对都将农业发展作为安民兴邦的重要措施,出现了许多文明世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设千年,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田水利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增加农田灌溉面积超5亿亩,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更低,保证了十四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水利建设功不可没。

新农村建设应体现“新”字

新农村建设应体现“新”字

新农村建设应体现“新”字李茹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特点不同,基础、条件和环境差异较大。

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才能取得实效,予民实惠。

一、规划要科学实用规划对于新农村建设至茉重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必须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一年干好几件事,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直至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结合各村的实际,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画“一张图”,不搞“一刀切”。

三是适度超前、集思广益的原则。

既要充分吸收专家学者的建议,把握好镇村的发展走向和发展趋势,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民智民慧,确保规划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二、发展要立足实情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本地优势,探索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子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

生态是很多地方的特色、最佳优势。

因此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要围绕生态动足脑筋、做足文章、闯出特色。

一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按照特色化、绿色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要求,做大粮田产业,稳定药、菌产业,发展畜、禽产业,逐步建设成为全国有机食品生产重点县和黑龙江绿色农产品基地。

二要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型生产,逐步建立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生态工业体系。

同时,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产业。

三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深人推进“旅居兴县”战略,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打好生态牌,念活山水经,唱好旅游歌。

三、整治要注重实效村庄整治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龙头工程,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重要抓手。

(1)选准项目求实效。

从群众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人手,扎实推进改水、改路、改厕、改环境、通有线电视等“四改一通工程”,真正让农民普遍得到实惠。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中河南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中河南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收稿日期:2019-02-01基金项目: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项目“河南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路径研究”(2018JC36);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新时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美丽中国建设”(2019-ZZJH-366)作者简介:刘 贺(1976— ),女,河南省方城县人,法学博士,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中河南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刘 贺,孟春红(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摘 要:新时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大意义。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河南美丽乡村建设既有优势也有挑战,必须立足新时代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新要求,着力探讨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探索“党建+”模式,发挥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供给;建立长效机制,形成不竭动力;实施重大工程,完善管理机制;依靠科技创新,鼓励多方参与。

关 键 词:乡村振兴战略;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路径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670(2019)03-0001-04 新时代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强国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是“‘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等农村建设项目的逻辑推进,也是新时代国家关于农村发展的全局性的政策和纲要,是一个国家战略”[1]。

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河南美丽乡村建设既有优势也有挑战,从理论上研究推动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思路和体制机制,并通过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做法,结合河南省实际,探索推动河南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路径、形成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中河南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多次强调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

以乡村规划引领乡村振兴——以河南为例

以乡村规划引领乡村振兴——以河南为例

I研究探索以乡村规划引领乡村振兴——以河南为例□刘申吕彦柯李丹璐当前,河南省约4.58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村庄缺乏科学引导,存在无规划、乱规划和规划科学性不足、实用性不强的情况,乡村建设存在资金投入不足、设施质量差、后期管护不到位等问题。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逐级实施,乡村地区必将吸引政策、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聚集,如何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在乡村地区合理配置、科学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将成为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河南省乡村建设规划实践阶段2000年以来,河南省乡村规划建设主要历经三个阶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2006年)。

为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河南编制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并进行大规模建设。

主要特征:小部分村庄被拆除复垦,另选址建设新村,每户划定宅基地统一规划,乡(镇)政府为村民提供设计图纸,让村民自行建设,建筑样式以两层带院为主。

村庄整治阶段(2009年)。

由县或乡(镇)财政提供设计费用,对村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中心村和基层村统一编制村庄整治规划,由于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影响,基本没有实施。

主要特征:政府选点,村民自建与联建相结合,村民自建部分以两层带院为主,村集体与开发商联建部分有少量多层。

新型农村社区阶段(2012年)。

为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大规模建设农村社区。

主要特征:该阶段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进行,主要表现为进行大规模的村庄迁并,以开发商为主,建筑高度以多层为主,有少量小高层,购房者以年轻适婚人群为主,老年人仍居住在旧村,产业集聚区、中心城区、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心社区建设良好,销售情况较好,而农村社区有部分房屋已经建设,但销售情况和入住情况不理想。

尽管河南省的乡村规划建设道路有点曲折,但总体上乡村规划建设活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是在不断完善的,比如在统一规划建设、确定开发方式、明晰风貌引导等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探索,也为实用性村庄规划内容的探索打下了一定基础。

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及效应探析

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及效应探析

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及效应探析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中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乡村风貌。

近年来,河南省开始重视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了一种适合自身情况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文将对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及效应进行探析。

1. 乡村振兴为目标,生态农业为支撑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是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的,通过发展生态农业来支撑乡村经济的发展。

河南省地处中部地区,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土地肥沃。

河南省选择以发展农业为主导产业,通过培育农村特色产业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开展农村旅游河南省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模式中,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开展农村旅游。

河南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旅游活动,吸引游客到农村观光旅游。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的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3. 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河南省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模式中,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是关键一环,通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来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

现代农业技术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效益,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 社会效益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可以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

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少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旅游的开展也可以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推动农村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以乡村振兴为目标,生态农业为支撑,旅游业与农业相结合,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这种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美丽乡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完善,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等。

河南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十四五”时期河南省推进农村现代化的优势、短板及对策

“十四五”时期河南省推进农村现代化的优势、短板及对策

村乡科技XIANGCUN KEJI6XIANGCUN KEJI 2021年5月(下)“十四五”时期河南省推进农村现代化的优势、短板及对策李萍方旖旎(河南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0)[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河南省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总值稳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但是,河南省在推进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大、就业结构矛盾突出、公共服务薄弱以及人才缺失等短板。

进入“十四五”时期,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完善人才引进及培育机制、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树立绿色生活理念,将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河南省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十四五”时期;河南省[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1)15-06-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并对此做了详细的战略部署。

由此可见,党和国家对于“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1农村现代化的内涵众所周知,“农业现代化”这一概念提出较早,对其研究也相对比较成熟。

而“农村现代化”是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2018年做出进一步的系统性部署。

因此,学术界对于农村现代化的研究相对较少,迄今也没有正式的文件来阐释“农村现代化”的内涵。

相关专家从不同的方向解释了农村现代化这一概念。

从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发展的角度出发,有些学者认为农村现代化内涵应包括农民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5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

宜君县尧生镇拴马村经济发展规划

宜君县尧生镇拴马村经济发展规划

目录第一章前言 (3)一、规划依据 (3)二、指导思想 (4)三、基本原则 (4)第二章村庄概况 (5)第三章规划目标 (7)第三章产业发展主要工作任务 (9)一、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9)二、加快发展多种经营。

(12)三、全力抓好致富到户工作 (13)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任务 (13)一、积极实施通组道路硬化。

(13)二、进行村庄整治改造。

(14)三、实施集中安置移民搬迁。

(14)四、围绕建设生态村,开展村容整治。

(15)五、绿化、美化村庄。

(16)六、实施人畜饮水工程 (16)第四章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任务 (16)一、社会保障规划 (17)二、教育设施规划 (17)三、文化建设规划。

(17)四、体育设施规划 (18)1五、社会治安建设规划 (19)六、人文素质培养规划 (19)第五章树立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9)一、以塑造新风貌为重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0)二、推行民主管理,完善管理机制 (21)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22)第六章主要规划项目 (22)第七章预期效益评价 (25)第八章、拴马村扶贫开发规划的保障措施 (26)(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6)(二)、搞好宣传、形成合力 (27)(三)、强化责任、狠抓落实 (27)(四)、精心实施、保证进度 (28)(五)出台政策,完善各项改革。

(28)(六)加强指导,实施有效监督。

(28)(七)因地制宜,确保扶贫开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28)附件:1、拴马村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建设概算表2、拴马村扶贫开发规划规划建设示意图3、拴马村重点单项工程初步设计4、拴马村脱贫致富规划到户卡5、拴马村村规民约2宜君县尧生镇拴马村扶贫开发规划(2013——2015年)第一章前言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推动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按照市委、市府下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实施意见》,全面加强本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定精神文明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58.新时期上下结合型新农村规划与建设思路探索---以河南省尧山镇下河及马公店村落建设为例王粟刘贺【摘要】传统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体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把城市物质空间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应用到村庄建设规划中,这种规划方式带有强烈的自上而下意识。

这种模式导致乡村规划与建设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充分、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农村风貌特色丧失以及流于表面等方面存在问题。

本文以河南省尧山镇下河及马公店村落规划与建设为案例,在实际操作中建立以农民为规划主体倡导村民参与、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明确界定乡村规划中政府、规划师、农民的功能定位与作用,构筑物质和制度“枢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民参与上下结合1 引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自从2005年提出至今,新农村规划工作从方案编制、实施管理到监督检查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为中国农村建设新风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中央提出进一步深入落实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使得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所面临的众多因素正悄然变化。

传统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体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把城市物质空间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应用到村庄建设规划中。

从一开始,这种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体的村镇规划就带有强烈的自上而下的意识,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1)在城乡关系方面,强调村庄规划为城镇发展服务,如以安置为目的的新村规划往往总是能够得到较好的实施和资金的支持,其结果往往是规划后移交农村实施,由于资金的缺乏,最终规划还是一张美好蓝图。

(2)在村庄规划过程中,规划师被赋予了在农村地区传播城市文化价值的使命。

如建设棋盘状的道路、整齐划一的房屋,等城市空间理念规划乡村聚落空间,其结果就是新村建设和旧村的改造的空间分离。

2 自上而下乡村规划模式存在的问题传统自上而下的村庄规划注重了农村新发展部分的物质空间,实际上是忽略了传统农村本身的存在,存在用城市的概念替代了农村特点的倾向,城市规划师自觉与不自觉的主导了村庄的规划,农村居民在规划过程中处在被动状态,忽略了农民自身的需求,使村庄规划的主体出现了混淆。

一方面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不能充分反映农村基层民意,忽视了村民的主体性。

同时使建设项目陷于多头管理、重复建设的尴尬局面。

另一方面规划和建设成果由于缺乏上下之间互动趋于公式化和城市化,很多村落整体印象呈现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很难延续村落自然、原生态气息。

3 上下结合型新农村规划思路3.1上下结合型新农村建设特点上下结合型新农村建设主要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在建设目标方面,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服务主体为农村居民。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充分体现农村居民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农村居民才具有实现村庄更新和发展动力。

其次,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主体是农村集体组织,或村民代表大会。

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一个规划得以实施的前提,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不仅仅是一个居民点的建设规划,而且要考虑集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建立农村自我造血功能、使农民有适应市场的自立能力。

最后,规划师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是起到辅导的作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通过研究建立一套符合农村特点的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法论,最大限度地了解农村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真实需求,解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从而建设出农村居民真正需要的新农村。

3.2上下结合型新农村建设策略3.2.1明确政府职能和功能定位政府在乡村规划中应当起到协调和引导作用。

由县、镇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相关专业部门,从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立足于农民利益,进行规划和建设,包括供水供电、对外交通联系、客运场站、文化娱乐、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等。

在确定目标的基础上,各部门联动起来,一一对应落实,有效解决问题。

3.2.2立足于农村消费水平和生活观念的实施性工程技术研究在乡村规划过程中,要从农民的长远利益着想,立足于农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观念,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考虑村镇财力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倡导实施为导向的规划设计,同时通过乡村实用工程技术研究,切实引导农民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建设,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3.2.3充分发挥村民作为规划主体的能动作用规划实施和受益的主体都是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施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积极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到规划的过程中来。

农民的积极参与一方面可以强化其主人翁意识,使农民自身的意愿和想法在规划成果中充分的体现,从而保证规划的实施在主体层面上有所保证。

政府、规划师都要从农民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规划师作为政府和农民有效沟通的桥梁,应全程参与,引导和建议农民向文明、民主、科学的方向发展,让农民能在自愿的原则下参与到新农村的建设中来(如图1)。

图 1规划体系的要素与农民的身份转变资料来源:以村民为特色的日本农村规划方法论研究星野敏4 尧山镇下河及马公店村规划及建设思路探索4.1村落概况尧山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部边陲,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是著名的墨子故里、革命老区。

镇域内A级以上景区5处,其中5A级景区1处, 4A级景区1处,3A级景区3处。

农家乐是尧山镇旅游的一大特色,近些年仅农家乐一项已经带动20%的群众走上发家致富之路,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是现状农家乐接待规模和水平已经无法满足旅游接待需求。

规划村落尧山镇下河村和马公店村未来主要依托镇域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新时期农家乐旅游接待。

村落建设采取异地搬迁形式,新村落用地选址于主要交通干道311国道南侧,总面积为19.98公顷,现状主要为农田,有少量的村落建筑。

地形整体较为平缓,局部有陡坎,用地南侧外围地形起伏较大。

4.2上下结合模式角色转变上下结合模式型新农村规划主要特点即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政府、规划师、及村民角色的转变。

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政府由传统规划过程中的规划主体、监督单位演变为协调各相关部门,引导规划方向,监督规划落实,动员村民规划建设及做好与规划师沟通、及时规划公示的任务;规划师则从传统乡村规划模式中的完全技术性工作转变为乡村规划的技术指导,村民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在后期协调、监督本土施工设计院实现规划最初的效果;村民从传统乡村规划模式中的被动接受、毫不知情转化为规划主体,及时参与整个规划及建设过程(如图2)。

图2规划模式转变4.3上下结合模式规划体系建构尧山镇下河及马公店村项目在规划过程中贯彻上下结合的思路,具体实践过程中与传统城市规划工作流程相结合,在每一轮具体任务和工作中实行村民主体、政府动员、规划师引导的新模式下角色定位,实现对上下结合型新农村规划与建设的思路探讨。

具体实践思路分为如下部分(如图3)。

图3上下结合型新农村规划与建设思路探讨4.3.1 通过村落概念性规划营造村落规划氛围经过政府和规划师充足的前期沟通、准备及相互学习,政府召开村民动员大会。

会上接受村民关于村落建设方面提议,规划师以第三方形式进行倾听及总结,接下来进行驻村式调研。

调研后规划院形成村落概念规划的第一轮概念规划理念及方案设计、建筑风格及设计意向。

政府组织村民及镇各相关专业部门进行规划沟通,多方讨论形成第一轮汇报意见。

4.3.2 农家乐相关建筑户型设计规划院根据第一轮汇报意见对于概念性规划进行修改,并且结合村民对于建筑单体设计要求进行户型平面设计。

接下来,当地政府召开村民大会对于户型平面图进行公示。

在公示期内,村民对于平面设计问题进行提问。

政府汇对于公示期间问题汇总并且与规划院进行设计交流,形成最终户型平面图。

同时,规划院结合第一次汇报整体氛围、建筑风格方面交流成果形成村落整体景观设计意向、建筑立面设计意向。

由政府组织村民及镇各相关专业部门进行规划沟通,多方讨论形成第二轮汇报意见。

4.3.3 修建性方案设计规划院根据前两轮成果进行建筑单体各户型平、立、剖面调整并形成最终方案,并且对各户型建筑工程造价进行估测。

接下来,政府召开村民大会对于建筑造价、各户型具体建设户数、整体景观设计进行讨论。

规划院根据会议结果进行概念规划、户型设计、景观设计调整,并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和竖向设计要求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

最终政府组织第三轮汇报,并形成第三轮汇报意见。

4.3.4 具体建设实施规划形成最终成果定案,政府对方案进行规划公示,对于工程建设意见进行村民征集。

规划院与当地设计院进行规划及建设对接,指导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竖向及土方平整、建筑及景观施工图设计等具体实施工作的进行,保证规划成果的实施。

4.4上下结合模式规划成果初探尧山镇规划项目通过上下结合型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引入,在规划过程中通过政府、规划师以及当地村民的多次交流达成共识,最终形成的规划成果异于传统规划方案设计,更多的从村落特质以及村民角度考虑,在村落整体氛围营造、具体建设实施及总体成本控制方面形成新思路(如图4、5、6)。

图4规划总平面图图5单体农家乐轴测(任选一户型)图6单体农家乐透视(任选一户型)4.4.1 村落整体氛围营造经过政府、规划师以及村民三者之间在数次方案交流中结合,下河及马公店村落规划从村落整体氛围营造上从村落布局形式,公共庭院设计以及商业街区打造方面着手,从整体上控制、具体单元把握、重点节点塑造方面体现规划特色。

(如图7)图7村落整体氛围营造4.4.1.1村落布局形式根据村民要求,新规划方案摒弃传统新农村规划设计中行列式中间绿地型布局形式,而是采取自由式院落布局。

新规划布局形式更有利于规划村落原生态自然绿楔的渗入,有利于保证传统村落气息,形成新时期农村建设环境范例。

4.4.1.2公共庭院设计规划项目在庭院设计上的成果也是上下结合型村落设计的特色之所在。

根据村民对于公共空间场所创立的诉求,规划采取“小庭院、大庭院”的公共院落设计方式。

小庭院即村民自家庭院,主要为村民及游客休闲之用。

大庭院即通过单元住户院落围合成的公共组团庭院,为村民及游客公共活动空间场所。

通过大小庭院层次建立,完善村落公共空间体系,为村民日常生活互动及游客农家生活体验提供场所。

(如图8)4.4.1.3商业街区活力打造规划方案尽量避免原有单纯沿街农家乐及商铺形式,通过商业内街打造,将游客引入村内,打造商业街区活力并带动旅游接待产业发展。

(如图9)图 8公共庭院透视图图 9商业街区打造4.4.1.4商业街区具体建设村落商业街区具体建设一改传统街区商业街区、农家乐接待单独建设所带来街区很难落实到户、活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农家乐户型错落有致围合而成形成与户型结合更具实施弹性的商业街区。

街区具体拼接方式通过改造农家乐一层或是一、二层(具体根据住户改造意愿而定)客房,在沿街侧形成街区相配套商业设施,并且与相应户型内部庭院相连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