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

合集下载

海南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

海南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
1 O 8
海 洋 开 发 与 管 理
2 0 1 3 年
第 1 期
海 南 文 化 产 业 成 为 国 民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济 支柱 性
产 业 的战 略 思 考
林 宪 生 ,曹 静 静。
( 1 .辽 宁 师 范 大 学 海 洋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研究 中 心 大 连 1 1 6 0 2 9 ;2 .辽 宁 师 范 大学 城 市与 环 境 学 院 大连 1 1 6 0 2 9 )
南 山佛教 文 化 风 景 区等 一 些 享 誉 国 内外 的文 化 产 业 品牌 ,还 具 有 成 功举 办 世 界 重 大 赛 事 等 文
族 ,其 中汉 族 、黎族 、苗 族 、 回族 是 世 居 民族 , 黎 族是 海 南 岛 上 最 早 的居 民 。海 南 独 特 的历 史

基 金 项 目 :2 0 1 1年度 辽 宁省 社 会 科 学 规 划 基 金 项 目 ( L l l B J L O 2 5 )

体 活 动的 经 验 。这 些 为 海 南 文 化 产 业 的 做 强 做 大 奠定 了坚 实 的基 础 。到 2 0 1 0年 ,海 南 文 化 产
业增 加值 已达 4 3 . 2 6亿 元 , 比 2 0 0 9年 增 长
2 4 9 / 6 ,占第 三 产业 增 加 值 4 . 5 7 , 占全 省 生 产
地 理位 置 、独 特 的气 候 类 型 和 优 美 的 自然 风 光 孕育 了特 有 的海 南 文 化 ,为 海 南 文 化 产 业 的 发 展 提 供 了优 越 的条件 。
文化 产业 从 无 到 有 , 已经 具 备 了 一 定 的 发 展 基
础 。 目前 ,海 南 已 初 步 形 成 , 以 报 纸 刊 物 ,广

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思考

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思考
高。
了《 中共 中 央关 于深 化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推 动 社 会 主义 文 化 大 发 展 大 繁 荣 若 干 重 大 问题 的 决 定 》 提 出 “ 快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 , 加 推 动 文 化 产 业 成 为 国 民 经 济 支 柱 性 产 业 ” 一 提 法 . 中 央 这 在
自己 的优 势 . 发 具 有 自 己地 方 特 色 的前 我 国文 化 产 业 存 在 的主 要 问 题 可 做 如 下 大 致 概
括。
1 制 改 革 落 后 . 益 性 与 经 营性 界 定 不 清 晰 、 类 不 明 . 体 公 分

系列 有 关 政 策 的 推 动 下 . 到 十 年 的 时 间 里 . 化 产 业 从 不 文

个 学 术 概 念 上 升 到 国 民经 济 支 柱 性 产 业 . 是 一 个 非 常 大 这
的历 史 性 转 折

二 、 国文化 产业发 展存 在 的问题 与不足 我
在 过 去 的十 多 年 里 . 国 的文 化 产 业 虽 然 取 得 了惊 人 的 中
然 地会 遇 到各 种 各 样 的 问 题 纵 观 我 们 国家 这 些 年 的文 化 产
速 度 在 1 % 以上 . 比 同期 G P增 速 高 6个 到 8个 百 分 点 7 D 20 0 8年 至 2 0 0 9年 . 对 金 融 危 机 的 冲 击 . 化 产 业 逆 势 上 面 文 扬 , 速 更 加 强 劲 。北京 、 海 、 东 、 增 上 广 云南 、 湖南 、 圳 等 省市 深 文 化 产 业 增 加 值 占 G P的 比重 已超 过 5 . 为 当 地 经 济 的 D % 成 支柱产业。 1利用 区位 优 势 、 源 优 势 . . 资 发展 特 色 文 化 产 业 。 我 国有 着 丰 厚 的 历 史 文 化 资 源 . 民族 共 同 创造 了辉 煌 璀 璨 的 中华 多 文 化 , 由 于 各 个 地 方 的 民 族 风 情 、 史 资源 等 方 面 存 在很 但 历 大 的差 异 , 以 在 文 化 产 业 发 展 方 面 . 个 省 份 都 充 分 发 挥 所 各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11年11月21日10:40 来源:《经济日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作为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的重要目标之一。

我们一定要认真领会全会精神,切实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深刻了解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利弊条件,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文化产业这个概念,现在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在我国的经济统计领域,还是个比较新鲜的词。

资料显示,“十五”计划建议中第一次提出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2003年开始实施文化产业的调研,2004年才明确文化产业的分类,文化创意产业这几年才开始列入统计需要研究把握的范围。

现在,文化产业包括哪些内容,统计指标里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界定;后来公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要发展重点文化产业,这个重点应该包括“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健康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

我国电影产量由2003年的100部以下上升到2010年的526部,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

影视动画产量从2005年的4.2万分钟增加到2010年的22万分钟,增长了4倍以上,扭转了进口片占主导的局面。

新闻出版业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比“十五”时期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

同时,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更加完善。

据统计,7个省市成立了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或投资公司,资金量达到百亿元。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 业的战略思考
汇报人: 2023-11-28
目录
• 引言 • 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与路
径 •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政策建议 •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文化产业的概念与特点
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创造、生产和传播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这些文化产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图书、电影、音乐、艺术品、演出、网络内容等。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意义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意味着文 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 加重要,它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起到更加显著的推动作用。
VS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有利于推 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创 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有 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 竞争力。
03
人才培养:加强文化产业人才 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多层次的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吸引 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文化产业 领域。
研究结论
科技创新
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加快文化产业的技 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创造 力。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文化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 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 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
用户生成内容(UGC)
短视频平台鼓励用户创作和分享,激发了大众的创造力,丰富了文 化内容。
商业模式创新
短视频平台探索出多种盈利模式,如广告植入、付费观看等,为文 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战略意义
提升国家软实力:文化产业是国家形象和价值 观的重要载体,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提升国家 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软实力。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这个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就像是一片璀璨的星空,照亮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然而,这片星空还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和培育,才能让它成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

那么,如何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们需要像培育绿树一样,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像有远见的园丁,精心挑选和培育优质的创新种子,使之能够茁壮成长。

同时,我们也需要像维护森林一样,加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们需要像调整乐器的音调一样,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这就要求我们像有远见的音乐家,根据乐谱的旋律和节奏,调整乐器的音调,使之能够和谐地融入整个乐章。

同样,我们需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领域,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们需要像培养优秀的音乐家一样,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这就要求我们像有远见的教育家,注重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

同时,我们也需要像吸引人才的磁铁一样,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文化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像演奏一首复杂的交响乐一样,面对重重挑战和困难。

我们需要像勇敢的演奏者一样,不断探索和创新,找到最适合我们国情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同时,我们还需要像坚韧的演奏者一样,持之以恒,不断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进程。

政府的作用就像是交响乐的指挥家一样,需要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方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企业的作用就像是交响乐的乐手一样,需要积极参与到文化产业中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像是交响乐的听众一样,共同关注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前行。

如何看待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如何看待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文题目:如何看待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院系班级:姓名:学号:辅导老师:完成日期:如何看待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是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强化与推进,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下面我就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文化产业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一.文化和文化产业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

二.为什么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和科技条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举措。

当今,市场和科技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强大动力。

只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让经营性文化单位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让文化产品真正成为市场上的商品,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品的文化功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况且,现代科技深刻改变了文化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消费方式,随之也赋予文化新的内涵、功能和形态,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发优势。

而文化产业在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文化和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天然的敏感和优势。

2.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关键途径。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对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创造出中华文化新辉煌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部署,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

中央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一)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和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要求,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这是我们党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把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作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部署。

2006年,中办、国办下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重要举措。

党的十七大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强调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系统提出了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项目和扶持政策,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标志着中央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为国家战略。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支柱产业的思考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支柱产业的思考

从最初的解决温饱的以物为本到现在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的以人为本的转变,经过30年大跨步的发展,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期。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单纯的依托第一,第二产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显动力不足。

新时期,中国应该有新的意识上的转变,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已经势在必行。

虽然目前文化产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不管是“学院派”还是“应用派”,都肯定了文化产业在未来社会不可替代的巨大推动作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存在方式、文化格局、文化观念、文化生产方式、文化接受和消费方式、文化作用方式的的改变的文化现象。

不仅如此,其对于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凝聚力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纵观历史不难发现,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怎么样的影响。

以史为鉴,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当今西方的发达国家,在其国际影响力最强的时候都是文化极大繁荣的时期。

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新航路,新大洲等等等等,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发现,对外交流,更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就是因为有文化的极大繁荣才使古代的中国有万国朝贺的光辉历史,才会使当今的日本美国仅凭低成本的文化输出就可一本万利获得巨额的外汇收入,相比较当今我国的文化产业我们不禁要好好反思一下。

文化,当他成为一种产业,将会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

众所周知的好莱坞,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制作帝国,他向全世界源源不断的输出着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方式,不可否定,有很多人会因为美国的电影而产生一种亲美情绪,情不自禁的对其文化有一种向往,而这就是文化形成产业后大规模输出的巨大力量。

另外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劳动力成本更是高得很,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日本没有因为世界的各种因素形成的冲击而被地理大国所淘汰,而是在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将文化产业逐步调整为自己的支柱产业,这样一来就克服了自己地理上的劣势,成功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为什么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支柱产业

为什么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支柱产业

为什么国家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支柱性产业10月18日在京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是继去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今年3月1 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之后,第三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将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支柱性产业的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1.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经济的发展不能再以消耗资源为代价,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绿色经济增长点,而文化产业适应这个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人民热火朝天的投入到经济建设中来。

中国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二,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有丰富的资源做依托,国民经济飞速发展。

资源被大量消耗,并且很多资源都不可再生或是再生困难,不久的将来我们就将面临资源匮乏的情况。

此外,过快的发展给环境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江河被污染,森林被砍伐,草原被破坏……恶化的生存环境促使我们转变现金的经济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对环境破坏程度小,市场需求旺盛,生命力强,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既有的文化资源,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多靠的是创意和科技。

这正好与我国人才强国,科技兴国的战略相符合。

有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速度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

2004年至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3%,201 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按照平均增速估算,2016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在全国范围内可以实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

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的论文

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的论文

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的论文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一、引言文化产业作为低碳经济内容,近年来蓬勃发展。

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今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四十四章全篇规划“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专题,这是有史以来党中央推动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战略举措和战略部署。

宁夏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二、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成为支柱性产业,如2010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为27%,英国为11%,而我国不足3%,远处于朝阳产业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新一轮以文化为载体的经济竞争在全国迅速展开。

宁夏文化产业在政策驱动下,凭借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势头迅猛。

尤其是2008年以来,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提高,产业初具规模,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支柱。

(一)文化产业结构趋于完善随着宁夏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自治区逐步形成了新闻出版业、演艺业、娱乐业、旅游业、动漫业、影视业、会展业、文物艺术等合理的文化产业结构。

年,自治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演艺服务等“核心层”实现产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区法人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广告、会展等“外围层”实现产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区法人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文化用品及相关文化产品等“相关层”实现产业增加值亿元,占全区法人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的%。

与2008年相比,核心层和外围层产业增加值占全区法人单位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都有较大幅度提升,分别增长%和14%,高于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和个百分点;相关层所占比重则有所下降,其中核心层增长居三个层次之首,文化产业结构趋于完善。

关于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的几点思考在不久前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作为了会议主题,并且已经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在了一个很高的位置。

同时,最近的一些事件也在时刻提醒我们,思想道德、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一直追求飞快的经济增长,却不遵循客观规律、不恪守职业道德,甚至连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我们都不能很好的遵守。

动车事件、“毒奶粉”、“小悦悦”事件,这些惨痛的事实,足以体现文化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据此,我就为什么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支柱型产业提出了几点思考。

文化产业,是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也被界定为是在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同时,文化产业可以大体分为三类:一是生产与销售以相对独立的物态形式呈现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如生产与销售图书、报刊、影视、音像制品等行业);二是以劳务形式出现的文化服务行业(如戏剧舞蹈的演出、体育、娱乐、策划、经纪业等);三是向其他商品和行业提供文化附加值的行业(如装潢、装饰、形象设计、文化旅游等)。

它对于国家的发展起到了奠定作用,对经济的发展、国家竞争力,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一、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一直以来,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将文化改革有着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

要点一
重点领域
要点二
方向
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影视制作、出版发 行、演艺娱乐、艺术品市场、文化旅游等。其中,影视制 作和出版发行是核心领域,演艺娱乐和艺术品市场是新兴 领域,文化旅游是融合发展的领域。
未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网 络化等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创意、 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同 时,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力度,推动传统 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文化企业和品牌。
加强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联动
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促进文化元素与制造业产品的融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发挥文化产பைடு நூலகம்的农业支撑作用
加强文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挖掘农业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和文化产品,促进 农业产业升级。
案例分析
选择典型案例
选择某地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该地区具有 鲜明的文化特色和发展优势,具备典型的文 化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
加强政策支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推 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引 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升 级,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同时,应加强市场监管和规范市场秩 序,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此 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 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我国文化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THANKS
分析发展模式
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 的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探讨经验启示
通过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的总结和分 析,探讨其对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的启 示和借鉴意义。
05
结论与展望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莒县县委党校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推动文化大发展繁荣的决定》中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生产出更多优秀的文化产品,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放眼世界,文化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文化产品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持续增长,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广泛而深远。

同时,发展文化产业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

一、准确把握文化产业的内涵狭义的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

我国的文化产业,即广义的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是文化创意产业,一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强调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依靠个人(团队)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

二、正确认识西方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在当前世界文化和舆论格局中,西方文化仍处于主导和统治地位,这与西方经济长期在世界经济中占主体和统治地位是相适应的。

以美国为例,“好莱坞”影片占据了世界三分之二的电影市场总票房,美国年对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万小时。

“好莱坞”输出的影片不仅已成为美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向全世界输出了美国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也很重视通过文化产业及文化产品输出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美国等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法转型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法转型

陈少峰: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方法转型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需要转变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与理念编者按: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将发展文化产业纳入我国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引擎地位。

为深度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话题,人民网理论频道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前沿论坛召集人陈少峰教授。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的目标界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至今为止国家从政策层面上予以的最高级别的定位‛,陈少峰表示,从地方政府和产学研各界的角度来说,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在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哪些基本可行的方法,来又好又快地实现这个重要的目标。

总体上说,陈少峰认为,在新的时期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转变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法。

第一,实现制造业方法向现代文化产业方法的转型。

现代文化产业的方法是文化与科技双驱动发展的方法,是利用信息技术即结合数字文化产业的趋势发展的方法,是以现代文化艺术和设计提升制造业和其它服务业的方法,是注重创意成果向其它服务业转化、尤其是向生产和制造业的转化的方法。

由此,就需要我们转变硬件思维,具备创意思维,实现高附加价值的增长。

第二,实现产品盈利向商业模式盈利方法的转型。

文化产业的盈利的方法不是依靠单一的产品,而是依靠企业价值最大化,依靠产业链形态的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依靠竞争模式的转变,以及结合新的产业趋势,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的发展方法。

美国苹果公司的iPhone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在于,它通过流量分成和软件下载的方式盈利,而不是卖一款硬件产品。

第三,实现由内容为王向内容与平台结合的方法转型。

在国外和国内,人们普遍认为内容为王,因而注重文化内容的地位。

但是,在国内,无论是中央电视台、中国移动音乐平台还是腾讯、百度等,都是以平台为主吸纳内容创新的增长。

(精)心得体会:推进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知行统一战略(最新)

(精)心得体会:推进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知行统一战略(最新)

(精)心得体会:推进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知行统一战略(最新)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作为经济新增长点,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

笔者认为,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必须牢牢抓住“十三五”规划的机遇期,做到知行统一、理性为之。

以思想突围审时度势思想突破不了“高原”,观念就很难攀上“高峰”。

我国文化产业从2016年的高峰到今天,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思变期”,或者说受到了很多挑战。

但在笔者看来,这是一个行业正常发展的趋势。

主要矛盾点和情绪点是一些过去看来有前景的产业或产品无法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一些看似冷门的企业和产品则会受到市场和资本的追捧。

由此可见,尽管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基础仍然相对薄弱。

从我国城乡居民文化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看,文化领域的有效供给还不适应需求,供给短缺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究其原因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体制机制掣肘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一是文化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还不高。

我国文化产品流通领域已经开放,图书、音像分销、电影院线等领域的市场主体已经多元化,竞争态势已经形成。

但传统书报刊出版和广播电视等产业高端领域的市场开放度与其发展趋势和空间要求还有较大距离。

二是国内规范化文化大市场秩序尚未形成。

当前,国内文化市场缺乏统一、规范和有序的内部大环境,大多数区域性中小型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消费服务对本地市场的依存度过高,跨地域、跨行业和跨渠道下的产品输出或协作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这就急切需要从现有机制的“破”与“立”两方面入手,探索统一规范的大市场秩序。

三是文化产业界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不力。

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专利保护领域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侵权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导致大量原创性的文化产品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不仅挫伤了社会创新的积极性,还扰乱了市场竞争的公平秩序。

【精品】高书生: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

【精品】高书生: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

高书生: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高书生: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文化产业评论:昨日文章发出后,很多朋友与我讨论十三五文化产业的问题。

今日推荐一篇虽早却不过时的文章(原载《光明日报》2010年12月1日),作者是中宣部文改办巡视员、副主任兼财政部文资办副主任高书生。

高主任是行业知名专家,文章中很多观点今天依然适用,且已经或正在被实践。

文化产业评论也特别感谢高主任赐稿!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彼时,高主任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读。

5年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到2020年,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支柱产业从进行时到完成时,此时,这篇文章对理解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具有启示意义。

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战略目标。

从十年前中央文献中首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到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再到2010年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余年间,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堪称奇迹和典范,必将载入产业发展史册。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乘势而上”,本文拟提出一些粗浅认识求教于学界。

一、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充分必要条件文化产业是一个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的新兴产业。

据统计,2004年和200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439亿元和7166亿元,现价年均增长速度为22%,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现价增长速度,比同期服务业现价年均增长速度高出2.6个百分点。

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产业规模较大。

一般而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才能称之为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09年我国GDP为34万亿元,分别按照年增长率9%和10%预测,“十二五”期末即2015年我国GDP约为62万亿元和66万亿元。

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谈谈我对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认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建议》明确提出,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积极作用,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增强多元化供给能力,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建议》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概念:“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的目标界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至今为止国家从政策层面上予以的最高级别的定位”。

文化产业的理念在“十一五”的规划里面就有了,但是这次把它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个应该说是“十二五”规划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国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对于各地政府和企业而言,都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重大挑战,主要的挑战是观念方面的挑战和理念的调整。

这说明国家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也预示着文化产业开始进入十年的黄金发展时期,树立以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理念,重视国际竞争,重视以国际竞争力提升为目标的增长。

特别是河南作为文化资源的大省更应当发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带动作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出口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国家对文化产业如此重视,对于着力打造支柱性产业,以下几点需要关注与重视。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定位文化产业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同西方国家在文化市场、文化阵地上的竞争也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激烈。

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自主文化品牌的缺失直接制约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考
高书生《光明日报》( 2010年12月01日 09 版)
提要
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应具备三个条件,也意味着“十二五”时期每年的增量要超过4000亿元,几乎相当于2005年一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

如果沿用习惯性思维、常规性思路,这一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应当针对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思广益,研究探讨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

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战略目标。

从十年前中央文献中首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到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再到2010年中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余年间,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从局部到全局,堪称奇迹和典范,必将载入产业发展史册。

如何推动文化产业“乘势而上”,本文拟提出一些粗浅认识求教于学界。

一、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充分必要条件
文化产业是一个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的新兴产业。

据统计,2004年和2008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439亿元和7166亿元,现价年均增长速度为22%,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现价增长速度,比同期服务业现价年均增长速度高出2.6个百分点。

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文化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产业规模较大。

一般而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才能称之为支柱性产业。

据统计,2009年我国GDP为34万亿元,分别按照年增长率9%和10%预测,“十二五”
期末即2015年我国GDP约为62万亿元和66万亿元。

据此推算,到2015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必须超过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才能达到5%。

产业集中度较高。

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具有个性化强的特点,发展文化产业既要遵循创作生产规律,也要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兼顾个性化与集约化、分散化创作与社会化生产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要培育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骨干企业,促进文化资源和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打破“小而全”的文化小生产格局,逐步形成配套协作的产业组织网络。

产业关联性较强。

文化是无形的,通常要借助有形的载体承载与传播。

在文化资源的挖掘、保存、开发和利用以及文化产品和服务从生产到传播再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前端连接各类装备制造业(如广播电视、电影、演艺、考古、印刷等设备生产),后端对接各类电子设备制造业(如电视机、计算机、手机、阅读器等终端设备生产),文化内容(如新闻、资讯、影视、动漫、游戏、演艺)已成为信息业、旅游业的“血液”,以设计为核心的文化创意正在改造提升建筑、装饰、包装等传统产业。

文化产业与门类较多的相关产业具有较高的关联度。

上述三个条件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相比之下,第一个条件是硬指标。

据预测,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有望达到1万亿元,与3万亿元的目标值差距较大,这意味着“十二五”时期每年的增量要超过4000亿元,几乎相当于2005年一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

很显然,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沿用习惯性思维、常规性思路,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应当针对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思广益,研究探讨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

二、加快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依然是相对落后的文化生产力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一是总量上供需缺口较大。

据相关专家推算,我国目前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量约4万亿元,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规模约1万亿元,供需缺口高达3万亿元。

二是结构上供求失衡。

无论传统文化产业,还是新兴文化产业,都存在产销不对路问题。

文化产品滞销引起库存规模扩大,娱乐功能过度造成文化低端产品过剩,加剧了总量短缺状况。

在供给和需求这对矛盾中,有效供给不足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加快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应当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主攻方向。

吸引投资、扩大融资规模,是解决有效供给不足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已引起投资者的极大关注,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投资热点。

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服务缺位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瓶颈”。

一方面投资者因对文化产业认识不深刻、不全面以至“支离破碎”而造成盲目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因金融产品和服务不适合文化产业而出现文化企业贷款难;另一方面文化人因对金融市场不熟悉、不擅长而错失融资机会,文化企业因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而造成融资难。

当务之急是加强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解决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健全、服务不完备等问题。

扶持原创、提高原创能力,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条件。

如果把内容比作文化产业的“血液”,那么,原创恰似人体的“肝脏”,它担负着生命中最重要的“造血”功能。

当前,原创不足已成为制约文化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卡脖子”因素。

原创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个体行为,但就其最终成果(即作品)而言,却是属于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应当以基金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扶持原创,以更加有效的手段保护版权,以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推动版权交易,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和扶持原创的政策和环境。

三、加快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布局
布局不合理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既表现为城乡、区域、境内和境外等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也表现为内容和渠道、生产和传播等功能布局不尽合理。

当前,文化产业各门类区域之间结构趋同、同质竞争的现象十分突出,既存在于传统文化产业,也出现在新兴文化产业,还体现在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建设上。

对比分析一些地区发布的文化产业规划,产业布局雷同的问题很严重。

在传统体制下,频率频道、书报刊出版等文化资源都是按行政区域和部门进行配置的,这种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演变为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

随着各地组建门类齐全的文化企业集团,这一状况呈现加剧趋势,造成我国文化企业规模都不大、实力都不强,即使掌控稀缺资源的国有文化企业也难以做大做强,难以造就文化产业“旗舰”或“航母”。

必须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购与重组,鼓励各地发展文化产业要突出特色、体现差异,加快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

在欧美发达国家,由于文化传播渠道较为完备、十分顺畅,“内容为王”广为流传。

但在我国则不然,文化传播渠道很不完整,如有线电视网络、出版物发行,目前以省份为单位被分割成一个个“孤岛”,甚至成为省级广播电视台、出版集团公司的附属物。

要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应当倡导“渠道优先”,在广播、电视、电影、出版、演艺等重点领域,建设全国互联互通的“高速公路”。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应高度重视在海外控股或参股经营影院、剧场、书店甚至广播电视台等,把海外文化传播渠道建设放在更加突出、更加优先的位置。

四、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与此同时,文化自身也面临发展方式转变的艰巨任务。

打破封闭式的、“小而全”的小生产格局,转向开放式的、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的社会化大生产,将是文化生产方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意味着从小文化走
向大文化,走出文化生产“内部小循环”、融入市场经济的“外部大循环”。

从“小而全”转向社会化,意味着文化生产的分工协作体系日趋完备,过去相对独立的文化单位很可能变为产业链上的“车间”,使文化产业告别“小农时代”。

风靡全球的3D电影《阿凡达》、享誉上海世博会的动感名画《清明上河图》,颠覆了文化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认识,文化已成为新技术应用与集成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广泛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等新技术,有利于丰富文化表现力、增强文化感染力、提升文化传播力。

实现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可以用崭新的表现手法展示中华文明成果;实现文化生产的数字化,可以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文化传播的数字化,可以尽快形成覆盖广泛、传输便捷的现代传播体系;实现文化消费的数字化,可以使文化消费更加便利、有效需求规模迅速扩大。

文化数字化建设为我国文化产业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可为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开辟新途径。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传承和传播文化的载体,早已跨越了单一的纸张时代,文化载体的多元化、多样性,把多业态的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旅游业、建筑装饰业、信息业、包装业等相关产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随着立体视觉产业的兴起,立体视频的采集、制作、播映、显示所需的摄像机、电视机、计算机、手机、银幕等设备必然面临更新换代,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将是巨大的。

如果将民族文化元素或符号,经过创意设计植入建筑、装饰和包装材料及旅游纪念品,将会提高物质产品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

(作者单位:中宣部改革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