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上教学设计:5.2《速度》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设计:5.2 速度
《速度》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和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责任感。
(6)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在实验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一、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通过播放多媒体(猎豹追捕羚羊、不紧不慢的蜗牛)和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出物体运动是有快慢之分的,从而引出要研究的课题—速度 再出示另一个图片情景:一个纸团和一张纸片, 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来猜测物体下落的快慢?通过这些形象的图片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
二、对比中加深理解的方法考考你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动物跑得快的?2006/12/6有一张纸片和一只纸团,如果同时通过对比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先落地的纸片运动得较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和让它们同时从同一高度释放,当它们都在空中时,离地较近的纸片运动得较快。
(相同时间比路程)得出两种比较快慢的方法再通过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进行对比,比如刘运动会比赛时,观众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和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否不同?游泳比赛中又是依据什么来判断的?通过这些图片和场景的对比很好地帮助学生得出判断快慢的两种方法。
三、 分析数据,建立速度概念,理解概念,规范应用落实概念的教学内容尽量取材于生活实际,这样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中的生活问题,强化理论的运用意识。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分析数据,通过比例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学案
教学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一、教学内容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速度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 = s/t,其中 v 表示速度,s 表示位移,t 表示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
4.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5. 速度的变换:速度的变换公式为 v = v0 + at,其中 v0 表示初速度,a 表示加速度,t 表示时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变换公式的应用,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
2.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单位,速度的变换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汽车、自行车等,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如何区分的。
2. 知识讲解:(1) 介绍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2) 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 v = s/t,并解释位移、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3) 介绍速度的单位,讲解米每秒(m/s)和千米每小时(km/h)等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4) 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别。
3.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辆汽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不同路程的速度。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通过相同路程的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教学设计
文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主要涉及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等。
4. 速度公式的应用:通过速度公式可以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路程,或者在不同路程下的速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在不同单位换算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物体,如汽车、自行车等,思考如何描述它们的运动快慢。
2. 概念讲解:介绍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公式讲解: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并说明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或千米每小时(km/h)。
4. 例题讲解:运用速度公式讲解几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自行解答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速度单位换算:讲解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m/s=3.6km/h,让学生掌握不同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速度2. 板书内容:速度的定义: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公式:速度=路程÷时间速度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速度公式应用: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一辆汽车行驶了200km,用了3小时,求该汽车的速度。
5.2速度 导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2速度导教学设计-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用公式计算速度;2.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3.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速度的概念;2.速度的计算方法;3.实际问题的速度计算。
三、教学重点1.速度的概念的理解;2.速度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难点1.运用速度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准备1.课本《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教师准备的速度计算示例;3.学生准备的纸和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位移的概念,并提问:什么是速度?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速度这个概念吗?2. 理解速度的概念(15分钟)•通过讲解速度的概念,向学生阐述速度的定义: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一个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位移。
让学生根据这个定义理解速度的概念。
3. 计算速度(20分钟)•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即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的比值。
以一个实际例子为例,通过公式的计算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速度的计算过程。
4. 解决实际问题(3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概念和计算方法来解决。
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讨论并解答问题。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课堂作业1.在课后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2.提供一个新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并写出详细的解题步骤。
八、板书设计速度的概念:- 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一个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位移。
速度的计算方法:- 速度 = 位移 / 时间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速度概念、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讨论和解答问题,对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节课将进一步探讨速度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速度概念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5.2速度_教学设计
5.2 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理解它的形成过程)(2)初步尝试测量速度(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通过测量实践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通过课堂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验物理实验的乐趣。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速度的概念建立速度的测量2、难点:常见两种速度单位的换算计算的解题规范三、教材分析本节课既是前面长度、时间的测量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安排了两次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实测,进一步加强他们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技能。
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使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则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比较运动快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是有实际意义的,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讨论引出速度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2.运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会探究。
六、教具准备大小纸锥,秒表,刻度尺,多媒体。
七、教学程序(一)情景引入,体会比较运动快慢的重要性观察两段视频:奔跑的猎豹和爬行的蜗牛,体验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 教案
二、速度一、教学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了解一些物体的运动速度,能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3.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会速度单位的换算;4.在实验过程中,养成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通过对奥运冠军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三、设计思路本节设计源于三方面认识:1.学生对速度的了解源于小学及初一数学的行程问题;2.速度这一物理量采用比值法定义,这是第一次;3.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和速度概念如何从物理角度建立起来,这是本节的重难点,是本节教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此,在速度概念建立上,让学生通过相关图片、视频来理解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这样引出“速度”这一物理量时,学生较易接受。
在讲授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采用实验的方法,步步引导,使学生既理解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又使学生能认识到速度定义是采用了比值法,为以后的再学习铺垫一个良好的基础。
实验过程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并能通过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打开学生思路。
四、教学资源1.锥角不等的两个纸锥、米尺、秒表等;2.多媒体及本节课件。
五、教学流程(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观看视频:为什么“豹可以捕捉到鹿”及图片“不紧不慢的蜗牛”,使学生感性认识到豹跑的“快”,蜗牛爬的“慢”。
引出: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他们的快慢呢?2、活动: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从纸锥做法出发,到引导学生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猜想,再到学生动手操作。
(要求学生将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提出问题:我们是怎么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引导学生:下落的高度相同,不同纸锥落地所用时间不同,用时长的运动慢,用时短的运动快从而引出是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比较二者运动快慢的提出问题: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比较出二者运动快慢呢?引导学生:我们如果让两纸锥都运动4秒,比较他们谁下落的更多,这样能不能得出谁快谁慢呢?经学生讨论,引出是采用了“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二者运动快慢的。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5.2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
20152016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教案(新版)苏科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孩子们成长的早期阶段。
因此,我设计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幼儿园课程,旨在帮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激发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速度计、计时器、小车、跑道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5分钟):组织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以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热身活动后,组织孩子们坐好,准备进入正式活动。
2.引入活动(10分钟):通过展示一辆小车在跑道上行驶的视频,引导孩子们关注小车的速度。
提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小车为什么能够快速行驶吗?”让孩子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实践活动(15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辆小车和跑道。
要求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计算出小车在不同路程和时间下的速度,并将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5.课后作业(5分钟):让孩子们回家后,观察家人的行动,尝试计算出家人的速度,并记录下来。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难点:让孩子们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速度的概念理解得比较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例子,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速度知识。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5.2 速度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速度。
2. 详细内容:(1)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速度的物理意义;(4)速度公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2. 学生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学生能够认识到速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速度单位换算;2.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公式的记忆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高速运动,如汽车、自行车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运动快慢的表示方法。
2. 知识讲解:(1)介绍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2)介绍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如m/s、km/h等;(3)讲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4)举例说明速度公式的应用,如已知路程和时间,如何计算速度。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跟随步骤,理解并掌握速度公式的运用。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速度2. 板书内容:(1)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v=s/t;(2)速度的单位及换算;(3)速度的物理意义;(4)速度公式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一辆汽车行驶了200km,用了3小时,求这辆汽车的速度;(2)已知一名运动员跑了100m,用了10秒,求这名运动员的速度;(3)一辆自行车行驶了15km/h,行驶了30分钟,求它行驶的路程。
2. 作业答案:(1)这辆汽车的速度为66.7m/s;(2)这名运动员的速度为10m/s;(3)这辆自行车行驶的路程为25km。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5.2《速度》教学设计
第2节速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教学用具】:刻度尺、秒表、纸锥【教学过程】【要点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观察游泳比赛时,观众和裁判员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总结】:方法一(观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裁判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想】:哪一张纸下落得较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采用哪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让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总结】:物理学中采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即计算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要点2】:速度及其测量【总结】:速度是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__________通过的距离。
用符号____表示速度,_______表示时间,_______表示路程。
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_______,常用速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速度教案 苏科版
教学课题:5.2速度
教学时间(日期、课时):1
教学目标:
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3、初步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重点:知道速度的定义和单位,会测量速度和计算公式;
难点: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纸锥、米尺、秒表。
集体备课意见和主要参考资料:《物理教学参考资料》、《物理教师教学用书》。
页边批注
加注名人名言
某某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页边批注教学过程:
5、常用速度:光速(真空):3╳108m/s
初中生步速:约/s
(二)速度的测量
活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1、要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
(生):纸锥下落的高度h和落地的时间t
2、需要选用哪些实验器材?
(生):米尺(或卷尺)、秒表(或手表)
3、请同学们设计表格,测量并计算出纸锥下落的速度。
实验序号下落高度h/m 落地时间t/s 速度v/(m·s-1)
1
2
3
例题2:从某某到某某的2526次普通列车运行时刻表如图所示请问从某某到某某的速度是多
少?从某某到某某的速度是多少?从某某到某某的速度又是多少?
加注名人名言
某某市第二十六中学备课纸第页。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 速度》word教案 (2篇)
课题二、速度(一)自主空间教学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重点难点建立速度的概念以此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是本教时的教学重点。
实验准备两张16K纸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学生看图说话:教材P108 图5-17 猎豹追捕鹿,用语言描述图中情景。
思考:比较图5-17和图5-18 不紧不慢的蜗牛,有何异同点?师生小结: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新课学习]一、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讲故事:龟兔赛跑——乌龟赢得比赛提问:若真让兔子和乌龟来场比赛,你认为谁跑得快?——兔子设疑:也就是说跑得快的兔子反而会输给跑得慢的乌龟,是不是这个道理呢?——与现实经验常理相悖,从而请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两个不同结果——比较方法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差异。
问题提出:在我们生活、生产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先让学生提出猜想,在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
(请一组学生到讲台前展示活动并提出比较方法)点拨:纸片从同高度下落相当于两个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你怎么评定运动员的快慢?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观众的方法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裁判员的方法提问:如果有两位运动员,甲参加100米短跑用时10秒,乙参加200米比赛用了18秒,谁跑得快?你是如何比较的?点评:两种判定方法都可用,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判定方法,即相同时间比路程。
请学生通过计算,利用物理学中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来判定哪位运动员快。
甲:1秒内通过10米;乙:1秒内通过11.11米——乙运动的快,因为乙在相同时间(1秒)内通过的路程比甲长。
二、速度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速度,来反映物体运动快慢。
1、定义速度就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取用相同的时间为“单位时间”。
请学生给速度下定义: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单位时间的理解:时间单位是为了测量师健儿规定的标准量,时间的单位有哪些?——秒、分、小时等。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2速度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5.2速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速度的定义、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速度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理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
2. 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点讲解:(1)速度的定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速度的定义,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计算公式:教师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3)速度的单位:教师介绍速度的常用单位,如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一辆汽车行驶了2小时,通过了300公里的路程,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通过讲解例题,使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运用。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名学生骑自行车行驶了15分钟,通过了1.5公里的路程,求学生的速度。
”5. 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通过讲解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速度的重要性,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否合理?如何根据速度公式设计合理的交通路线?”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速度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例题:一辆汽车行驶了2小时,通过了300公里的路程,求这辆汽车的速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5.2速度
《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速度的定义和单位。
2.了解测量速度的基本方法。
3.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重难点重点:速度的概念,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难点:速度的概念三、教学器材米尺、秒表、纸锥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1:观看李朱濠1V7比赛视频,李朱濠为国争光,刷新了世界纪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
引入课题:速度。
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活动2: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谁运动得更快?说出你神如何判断的?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路程比时间②相同时间比路程游泳比赛的两张截图,图1用的是②(观众法),图2用的是①(裁判法)。
运动员游泳很快,那和鱼比呢?活动3:已知李朱濠200米蝶泳成绩为1分50.92,水里游得最快的鱼是旗鱼,它游100米仅需4秒,试用上面提到的两种方法解答。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②相同时间比路程李朱濠游200米所需时间1分50.92秒李朱濠1秒游的路程约为1.80米旗鱼游200米所需时间为8秒旗鱼1秒游的路程为25米时间越短运动越快路程越大运动越快两种方法都可以比较快慢,在物理学中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3.速度速度用的的是哪种比较方法呢?方法②,相同时间比路程,数字越大运动越快,符合我们的习惯。
我们把时间都化成1s,1min,1h等,这个叫做单位时间,速度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数值上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v=s/t速度的单位:m/s 常用单位:km/h、cm/s这两个单位谁大?它们的换算关系是什么?1m/s= 3.6 km/h活动4:1.练一练:单位换算。
2.看书图5-20,了解一下一些物体的速度。
4.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在生活中有些速度可以直接被测出,如汽车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车速,若没有速度表,该如何测出一个物体的速度?活动5: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提问: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什么?2.应该测量哪些物理量?3.你选用的实验仪器是什么?实验原理: v=s/t ,实验器材:刻度尺(测路程)、秒表(测时间),分享你的实验结果。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速度教案
5.2 速度的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物理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1)、大小不同的纸锥。
2)、通过百度搜索让学生乌龟与兔子赛跑的视频。
二、教学课题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五章第二节速度教学设计三、教材分析本节首先展示了飞奔的猎豹与缓慢爬行的蜗牛,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物世界的场景,说明物体的运动有块有慢。
本节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测量。
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首先对结果提出预测,进而为自己的预测寻找证据,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对用物理公式测量、计算速度提出了要求,以此说明数学与实验是研究物理现象的重要方法。
本节的“生活●物理●社会”栏目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用自己的速度为国争光的事迹,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刻苦学习设计思路1、创新情境,引入新课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精彩视频的场景,引出物体的运动,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欲望。
2、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活动:比较两个纸锥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况能力,让学生针对如何比较不同锥角的纸锥从同一高度下落的快慢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提出采取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3、理解感念,规范应用速度感念的建立与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要求学生能领会速度概念的建立方法,并能记住公式,既要了解各个字母代表的物理量,又要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在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速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并介绍汽车速度表,让学生既了解了速度常用单位又学会了汽车速度表的读数方法。
速度公式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公式,师范解题格式并进行反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2 速度 教案设计
速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的单位,会写、会读、会换算;能利用公式v=s/t进行计算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活动,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过活动和交流建立“速度”的概念,并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进行实验设计和选择器材,并设计表格记录数据,最终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论证,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乐于动手操作、观察、培养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利用公式v=s/t进行计算【教学难点】速度的单位m/s,cm/s、km/h之间的换算【教学方法】归纳推演、类比【教学准备】刻度尺、秒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蜗牛爬行、汽车开动、飞机飞行,它们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比较明显的差别呢?A.两人同时在同一地方出发,怎样比较他们的快慢?(看过了一段时间后,哪一个在前面,那一个就是较快)B .百米赛跑时,怎样比较运动员的快慢?(路程相等时,所用时间越少的运动速度越快)C .百米运动员成绩12秒,万米运动员成绩27分21秒,哪一个较快呢?(当时间、路程都不相等时,可以统一其中的一个,比较另一个,通常我们统一时间,即取相等的时间,如1秒) 二、新课教学学生活动:比较两纸片下落的快慢 速度及其测量(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大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时间路程速度=tsv = 变形公式:vt S = vSt =单位:米/秒 m/s ; 千米/小时 km/h换算:s m s m h km /6.31360010001/1=⨯=; h km h km s m /6.31/13600110001=⨯= 物理意义:5m/s 指每秒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5m 。
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1.测量的物理量:下落高度h ;下落时间t 2.实验器材:刻度尺、秒表 3.表格:阅读图5—19:找到人步行的速度V 人= m/s (信息快递:V 自=3V 人)例题1:一架飞机在2h 内飞行了1440km ,它的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已知:s=1440km =1.4×106m t=2h=7.2×103s 求:v解:v=s/t=1.4×106m/7.2×103s=200m/s答:这架飞机的速度是200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速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了解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
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了解研究问题和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教学难点】:速度的计算【教学用具】:刻度尺、秒表、纸锥【教学过程】【要点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活动】: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观察游泳比赛时,观众和裁判员用了不同的方法比较运动员的快慢。
【总结】:方法一(观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裁判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释放。
【猜想】:哪一张纸下落得较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采用哪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没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让两张纸片从不同的高度释放,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总结】:物理学中采用的是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即计算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要点2】:速度及其测量【总结】:速度是用来描述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大小等于物体在__________通过的距离。
用符号____表示速度,_______表示时间,_______表示路程。
速度公式:_____________,变形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_______,常用速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会读汽车行驶时表盘中速度表指针的动态变化。
了解人和某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人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4m/s. 自行车行驶的速度约为5m/s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8m/s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人步行时的速度为1.4m/s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
1m/s=_______km/h 20m/s=________km/h 108km/h=_______m/s注意:会看速度标志牌和路程标志牌。
【活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1、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___。
2、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表格:【作业】:1.完成以下速度单位的换算:(1)1080km/h=_________m/s; (2)6.8×108nm=______m,(3)6.5m/s=_________km/h;(4)1.5min=_________s;(5)7200s=________h2.在物理学中,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________________.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通过的________.公式为________,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那么它的速度为_____m/s,在第2秒内的速度为______m/s,前2秒内通过的路程为______m.3.甲车的速度V1=36km/h,乙车的速度V2=15m/s,则V1_____V2,2小时内甲车行驶____米,乙车行驶30km需要_______小时.4.汽车的速度计上有“km/h”字样,当速度计指针指在“90”处,该汽车此时的速度为________km/h=________m/s.5.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的,写作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可用符号________或_________表示.6.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60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2秒就驶过一根路边相距45m的电线杆,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这辆车_______(填“已经”或“没有”)超过速度.7.要测量自己步行的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一个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5_____.8.目前普通列车的速度位100km/h,而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约为500km/h.南京到上海的路程为300km,按以上速度计算,磁悬浮列车从南京到上海需要______h.9.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10.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缓解铁路运力紧张状况,今年4月份我国铁路进行了第五次大提速.2004年4月17日19时23分,西安至北京Z20/19次直达特快首发列车由西安火车站缓缓驶出,这是西部地区唯一一列全列软卧特快列车.陕西日报以“西安至北京直达特快列车昨开行,一路不歇到京城”为标题在头版进行了特别报道.Z20/19次列车夕发朝至,全程1200km,运行12h,最高时速可达160km/h,即_______m/s.Z20/19次列车西安至北京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km/h.11.用如下图所示的方法测细铜钱的直径,铜线的直径是( )A.1.45mmB.1.5mmC.1.9mmD.29.0mm12.速度是40km/h的运动物体可能是( )A 行人B 卡车C 飞机D 人造卫星13.由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可知道( )A 速度跟路程成正比B 速度跟时间成反比C 路程跟时间成正比D 以上说法都不对14.关于速度,以下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D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15.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 2:9B 2:1C 9:2D 1:2【作业】【教学反思】2019-2020学年物理中考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听诊器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2.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当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L变亮B.电压表示数变大C.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流表示数变小3.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B.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4.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其内能一定多B.物体不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不可能增加C.物体的内能增加,其温度不一定升高D.物体的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其所含的热量越多5.经抽考,我区2017年学业水平考试体育学科抽考项目为坐位体前屈。
如图是我区某学校利用图示的“坐位体前屈测试仪”对初四学生进行身体柔韧性测试。
测试者向前推动滑块,滑块被推动的距离越大,仪器的示数就越大。
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电路,其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表示数增大的电路是A. B. C. D.6.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35cm B.12.34cm C.12.50cm D.12.36cm7.一个标有“、”的灯泡接入某电路,测得通过它的电流是,则灯泡的实际功率A.等于40W B.等于33WC.小于33W D.上述都不对二、多项选择题8.【2017•齐齐哈尔卷】如图所示,电源电圧恒为6V,定值电阻R1=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0~3V,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为0~0.6A.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向a端的移动过程中,在保证电压表和电流表安全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R2=20Ω时,R2的功率为0.8WB.电阻R2两端的电压由5V减小到0VC.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1A~0.3AD.电阻R1功率的变化范围为0.1W~0.9W9.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且等于灯L的额定电压,①和②是电流表或电压表。
开关都闭合时,无论将滑片P置于何处,灯L都能正常发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都是电压表B.只闭合S1,将P向右移动时,电路的总功率变小C.只闭合S1和S3,将P向左移动时,R1消耗的功率变大D.只闭合S2,将P向右移动时,灯L逐渐变暗,①的示数不变10.如图,将均匀细木杆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铜丝端浸没入液体中后,木杆就可以竖直漂浮,从而制成一支简易密度计,把它放在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l1;把它放到盐水中,液面到木杆下端的距离为l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相等B.密度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大一些C.l1>l2D.l1<l2三、填空题11.如图甲所示的敞口饮料瓶装满水,在侧面扎一小孔a,会有水喷出,此时,若用盖子将瓶口盖紧密封,则孔中的水将_____(选填“继续喷”、“停止喷”或“喷一段时间,停止喷”),原因是_____。
12.如图所示,物体 A 所受重力为 200N,当分别沿力 F1和 F2的方向匀速提起物体 A 时,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 F1_____F2.若实际提升物体的拉力 F1=210N,10s 将 A 物体匀速提升 4m,则拉力 F1 的功率为__________W.若将此滑轮改成动滑轮匀速提升同样的重物,则机械效率将______13.小明用嘴紧贴着小空瓶子的瓶口,吸口气后,空瓶就能“挂”在嘴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