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生态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乌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乌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的批复
佚名
【期刊名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24()8
【摘要】内政字[2024]59号3月25日乌海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申请批复<乌
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的请示》(乌海政报[2023]2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治区有关部门联合审查通过的《乌海市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乌海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要认真组织实施。
【总页数】2页(P14-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
【相关文献】
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老龙湾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白的批复鲁政字[2023]160号
2.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泽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的批复鲁政字[2023]158号3.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荣成赤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白的批复鲁政字[2023]161号4.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滨州市国土
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201号)5.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昌江黎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2.30•【字号】内政发〔2020〕26号•【施行日期】2020.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经自治区党委同意,现将《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0年12月30日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乌海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政治站位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着力抓好黄河流域、一湖两海、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乌海及周边地区地处黄河上游,处于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是“蒙宁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是国家“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呼包银榆经济区重要节点;区域内煤炭、石灰石、粘土等多种矿产资源富集,是国家重要的煤焦化、氯碱化工基地。
该地区密集分布了我区多个工业园区(乌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属海勃湾工业园区、乌达工业园区、海南工业园区、低碳产业园区,鄂托克经济开发区所属棋盘井工业园区、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阿拉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宁夏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
相近的资源禀赋,集群式的企业分布,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干旱少雨风沙大的气候条件,致使区域性结构性污染突出、交叉污染严重、排放叠加效应明显,一直备受国家、自治区关注。
乌海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定量分析
20 0 8年 9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蒙 古 师 范大 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汉 文 版 )
J u n l fI n r M o g l r l o r a n e n o i No ma i e st ( t r lS in e Ed t n o a Un v r i y Na u a ce c ii ) o
我 国经 济 的新一 轮高 速增 长正 遭遇严 重 的瓶 颈制 约。 方 面是 资源供 给 的约束 , 一方 面是环 境污 染和 一 另
生 态破 坏 的不 断 加剧 . 目前 , 源供 给短缺 的严 重性 已经 为社 会各 方 面所 认 识 , 环境 污 染 问题 还 没 有 引起 资 但
充 分重 视 , 业污 染呈 现上 升趋 势u . 工 j
料来 源 于 20 一?0 0 1  ̄ 6年《 0 内蒙古 统计 年鉴 》 中国城 市统计 年鉴 》 和《 .
1 2 乌 海市 城市 化 系统 、 . 生态环 境 系统综 合评 价指 数 的计 算与 分析
内蒙古 自治 区乌海 市 曾一度 被 列为全 国污染最 严 重 的城 市之 一 . 位 于 内蒙 古 西部 , 处 库 布齐 、 它 地 毛乌
素、 乌兰 布和 三大 沙漠 的交 汇处 , 干旱 少雨 , 大沙 多 , 风 自然 环境 十分脆 弱 , 环境 承载 能力较 低 . 近几 年 随着工 业化 进程 的加 快 , 产生 大量 的“ 废 ” 三 物质 , 环境 质量 急 剧下 降 , 乌海 市原 本脆 弱 的生态 环境 更加不 堪重 负. 使
重要 的现 实意义 . 目前 , 究 乌海 市可 持续 发展 的成果 大 多是 从如 何利 用乌 海市 的 自然 资源这 一角 度展 开 的L , 研 2 而探 究 城 ]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1.18•【字号】乌海政发〔2023〕2号•【施行日期】2023.01.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现将《2023年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下达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2023年1月18日2023年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起步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六个坚持”的规律性认识,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决做到“七个摒弃”,不断强化“七种意识”,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抓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深化拓展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新成效,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迈出新步伐,奋力谱写乌海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新篇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综合各方面因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改善,能耗强度和减排指标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落实好以下6方面工作。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8.21•【字号】乌海政发〔2021〕24号•【施行日期】2021.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乌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1年8月21日目录第一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章立足新起点把握发展新阶段新市情第一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第二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第二章展望新时代把握战略机遇期新内涵第一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第二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三章发展再出发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第一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第二节“十四五”时期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三节2035年远景目标第四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第二篇履行沿黄生态保护责任实现生态质量更高第四章防控治理并举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第一节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第二节大力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第三节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第四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第五章强化集约节约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第一节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第二节高效节约利用水资源第三节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第四节大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第六章加强保护和修复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第一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第二节创新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第三篇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转型步伐更快第七章巩固传统优势促进传统产业现代化改造第一节推进煤焦化工重组升级发展第二节推进氯碱化工多元高端发展第三节推进精细化工集群终端发展第四节发展壮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第五节大力推进工业园区振兴发展第八章增强新生引擎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成长第一节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第二节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第三节扩大装备制造业规模第四节积极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第九章发展现代服务业带动生产高效生活提质第一节建设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第二节提升金融业服务保障水平第三节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四节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五节建设黄河流域旅游目的地城市第六节加强重点集聚区建设第十章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一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第二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三节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十一章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第一节建设区域产业数据资源中心第二节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第四篇转换发展动能实现创新动力更足第十二章强化科技支撑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第一节突破工业发展技术瓶颈第二节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第十三章完善创新体系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保障第一节创新体制机制第二节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第三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第四节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第十四章壮大人才队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第一节建设适应发展的人才队伍第二节大力引进各类优秀人才第三节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第十五章质量品牌兴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一节强化质量标准工作第二节实施品牌兴市战略第五篇加快城市转型步伐实现城市功能更强第十六章优化城乡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第一节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第二节优化布局国土空间第十七章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活力宜居乌海第一节持续优化城市环境第二节提升改造城市基础设施第三节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第四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第十八章新老基建并重改善基础设施支撑条件第一节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扩能提质第二节配套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第三节推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第四节合理布局新型基础设施第十九章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乌海第一节捍卫政治安全第二节实现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第三节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第四节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第五节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第六节健全应急保障体系第七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第八节筑牢网络安全防线第二十章共建共治共享形成高效能社会治理格局第一节大力推进依法治市第二节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六篇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实现生活品质更优第二十一章改善民生福祉逐步实现发展成果均等化共享第一节促进高质量就业第二节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第三节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第二十二章突出抓好教育医疗事业增加优质服务供给第一节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二节加快健康乌海建设第二十三章加强思想文化宣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第一节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第二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第四节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第七篇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第二十四章拓展投资空间保持投资合理稳定增长第一节扩大有效投资规模第二节加强项目策划储备第三节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第二十五章全面促进消费增强发展新动能第一节建设自治区西部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第二节充分挖掘居民消费潜力第二十六章加强对外开放培育发展新引擎第一节扩大进出口规模第二节开拓国外市场第三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第二十七章深化区域合作实现资源要素宽领域配置第一节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第二节对接国家重大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第三节推动乌海及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第八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更多发展潜力第二十八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第一节分层分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第二节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第二十九章推进财政金融改革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第一节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第二节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第三十章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高效配置要素资源第一节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第二节推进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第三十一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一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二节努力优化营商环境第九篇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规划顺利实施第三十二章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第一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二节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第三节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第四节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第三十三章全力组织实施确保宏伟蓝图全方位落实第一节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健全规划体系第三节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进一步找准在全区的发展定位,坚决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乌海市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一
,
是雨急成流 , 便于收集 。水务、城建 、规划 、国土资源部门应联手
第二 , 合理制定生态旅游规划 , 完善旅游业配套设施。科学的规
规划实施集雨拦截工程, 让数个 “ 金沙湾”变成 “ 金沙碧水湾” , 人 划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乌海要全力做好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 尤 其在景观和资源利用上, 应突出文化生态旅游特点 , 以保护和合理开 工营造出几个沙湖景观, 这样便可开展高品位的生态旅游活动。
策略。
关键 词 : 乌海 市 ; 自然景观 ; 历 史文化 ; 生 态旅 游 ; 开 发模 式
一
、
区域背景及旅游资源分布
育 、文化、艺术 、博物馆、科普 、探险、娱乐功能于一身的矿 山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 自治区西南部, 东临鄂尔多斯高原, 西接阿拉 历史村 , 打造出一条融入昭君文化 、河套文化、鄂尔多斯文化、红
善草原, 南连银J I 1 %r g, 北近河套沃野。地处黄河上游, 毗邻宁夏 , 是 山文化等草原矿山文化旅游产业差异化路线 , 以此来带动多元产业 华北和西北地 区交汇处 , 也是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的发展。用抓商业的经营理念 , 运作和发展矿山文化和旅游产业 , 打 同时还是 “ 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河经济带的中心 , 是新 响矿山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化品牌市场 , 拓宽旅游产品领域, 形成衰竭 疆 、甘肃、宁夏开发运行的大通道。
型矿业城市最具生命力的主导替代产业。
乌海市境内群 山环绕、戈壁、荒漠、沙漠、草原分布期间 , 地 ( 四) 民俗风情生态游 。乌海的 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丰富多彩 , 民 质地貌的多样性 也为旅游 的发展提供 良好 的基础条件。旅游资源 俗风情旅游可通过建立 民俗文化生态村 、民俗风情园和 民俗节庆 的开发要 以黄河风情旅游带为基础, 龙游湾黄河湿地为绿色旅游的 歌舞表演来展示民俗文化; 通过博物馆 、主题 园、民俗一条街 、黄 核心 , 对黄河文化风情和周边 的 自然奇景进行整合 , 形成绿色风光 河文化节 、乌珠慕节等展示地方民族工艺和饮食文化等。 休闲度假旅游的品牌 , 同时也将黄河景观 引入城市 , 形成互动, 加强 ( 五) 文物古迹生态游 。根据乌海经济实力 , 本着 先易后难的开 与城市景观结合部 的空间设计及效果 , 形成 良好的城市沿河景观风 发原则 , 逐步开发和做大一线天 、飞来石 、三道沟、古汉城遗址、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3.02•【字号】乌海政发〔2023〕5号•【施行日期】2023.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海市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现将《乌海市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3年3月2日乌海市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内党发〔2022〕18号),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内政发〔2022〕21号)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细则〉的通知》(内自然资字〔2022〕359号)要求,加快推动我市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存量资源盘活、强化地价调控等措施,推动我市土地资源价值提升,增强资源要素活性,增加地方财力,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措施(一)编制相关规划,强化用途管制。
1.编制完成市、区、镇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严守“三区三线”,落实城镇开发边界管控线,高效配置空间要素,明确管控要求。
编制与存量用地再开发相适应、与提升土地资源价值相匹配的详细规划。
推进城乡协同发展,形成向“土地存量”要“发展增量”的开发利用模式。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后,及时启动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新编和修编工作,落实空间管控要求。
责任单位:各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局完成时限:2023年6月底前完成2.对“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暂未编制的要在市、区、镇(街道)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村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则和建设管控要求,为农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法定依据。
内蒙乌海矿区治理方案
内蒙乌海矿区治理方案1. 概述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位于中国的北方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城市。
然而,长期以来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的开发方式,导致乌海矿区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为乌海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治理方案。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种针对乌海矿区的治理方案,以保护环境、恢复生态、提升乌海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治理目标本治理方案的主要目标是:1.减少矿区的环境污染,改善乌海市的环境质量;2.恢复和保护矿区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3.优化矿区的资源配置,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4.增加矿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提高生活质量。
3. 治理策略为了达到上述治理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3.1 环境污染治理1.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统计,建立完善的环境监管体系;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3.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矿区企业采用环保设施和节能技术;4.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确保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安全排放;5.加强对重大污染源的治理和监管,确保排放达标。
3.2 生态恢复与保护1.制定生态保护规划,将矿区部分地区划归为保护区,禁止一切破坏性活动;2.实施植树造林工程,恢复矿区的植被覆盖率;3.引入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提高矿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4.修复受损的湖泊和湿地,恢复水域生态系统;5.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
3.3 经济可持续发展1.推动矿区企业向绿色经济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鼓励乌海市与其他地区开展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3.建设矿区文化旅游产业,提升乌海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4.优化矿区产业结构,减少对矿业资源的依赖。
3.4 居民幸福指数提升1.提升教育水平,改善居民的教育资源;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3.增加文体娱乐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4.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乌海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乌海市“十三五“建设规划
乌海市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乌海市“十三五“建设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编制目的《乌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于2008年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始编制,并于2011年5月23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规划提出了把乌海建设成为“国家能源与重工业基地、沙漠旅游服务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以滨水宜居、生态园林、多元文化为特色的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
为具体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目标和要求,解决近期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综合协调城市相关部门的近期工作重点,结合乌海市的实际情况,编制此规划。
第2条规划期限和范围本规划期限为2016年至2020年。
规划范围为《乌海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所确定的规划区范围,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
第3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3.《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规【2002】218号)4.《内蒙古自治区城乡规划条例》(2013年)5.《乌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1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6.《乌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实施评估报告》(2015年)7.《乌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8. 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和乌海市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第4条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五位一体”和“四化同步”,深入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转型”战略,全力推动“生态立城、形态塑城、业态兴城、文态铸城、动态创城”五态一体发展,突出“民生优先、绿色优先、旅游优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文明、和谐的幸福乌海。
1.可持续发展原则。
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条件的关系,注重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广网2006-12-25[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大中小] [关闭]地理位置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与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经济开发运行的东大门,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面积、人口、民族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1282平方千米,其中:易农地200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70平方米千米。
全市建成区面积55.8平方千米。
乌海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县级行政区。
总人口45.9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3.01万人,占总人口的93.68%,农区人口2.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自然环境一、地貌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
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山两谷一条河”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
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
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
二、水文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
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3—5毫米。
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1.5—3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1.5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第三批资源枯竭代表城市——乌海——非煤产业占工业总产值80%以上
42 小康 INSIGHT CHINA本期策划资源枯竭城市再生THE CURRENT PLANNING 资源NG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韩静非煤产业占工业总产值80%以上作为全国认定的31个煤炭资源型城市,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十三五”期间,乌海的发展路径已然非常清晰:聚焦产业转型与环乌海湖两大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依旧是未来的重点。
第三批资源枯竭代表城市——乌海煤炭探明储量24亿吨,优质焦煤占内蒙古自治区已探明储量的60%的乌海,寓意“乌金之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由乌达、海勃湾两个县级市合并而成。
由于煤炭资源丰富,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乌海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是我国西部最具发展活力的新兴工业基地之一,同时它也担当了各个时期国家、自治区建设所需的能源保障重任。
GDP 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片面追求资源的产出,产业结构失衡和煤炭资源减少,成为乌海城市发展的桎梏。
2011年11月,乌海市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
困局已成,变则通,通则久。
为摆脱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命运,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乌海执政者们试图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为其深陷“资源枯竭”的危机画上句号,从阶段性变化来看,这一办法奏效了。
谋定而动作为全国认定的31个煤炭资源型城市,能源城市和生态脆弱,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既是乌海发展的优势,又是其不可回避的“痛点”。
转型,用其他业务板块反哺经济对资源城市乌海来说尚是可以选择的道路,但这个前提之下,乌海必须首先做到自我革新淘汰落后产能。
早在十多年前,乌海市就以高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大面积关停小焦化、小硅铁、小电石等企业。
经过一轮转型阵痛期,率直的乌海人用务实的态度诠释着其对加快“转型”的渴望与期待。
如今,一轮转型升级后乌海的煤焦化企业不仅全部达到年产百万吨的生产能力,而且技术装备水平在国内领先,过去生产过程中的焦油、煤气等副产品全都成了宝贝。
绿染“煤城”——乌海市全力推进国土绿化
以乌 海湖 为 中心 , 高标 准 建设 甘 德 道路绿化景观相协调的生态格局 , 为 源 ,
服务 等职 能和作 用 。 极开展 造林绿 化 积 宣传 活 动 , 结合 植 树 节 、 树 周等 纪 念 植
日和节 日开 展 主题活动 , 不断提 高全 民 的生 态意识 。 立足 建设 着 眼长远
“ 一 五” 间 , 十 期 乌海 市 采 取 “ 目 项 带 动 、 制 促 动 、 业 推 动 ” 有 力 措 机 产 等 施 ,不 断 加大 造林 绿化 力 度 和资 金 投 人, 当地生态 环境得 到 明显 改善 。全 市 累计完成造林 4. 12 5万 亩 ,义 务 植 树 5 0万株 ; 漠化 、 7 荒 沙化 土 地 面 积 分 别
专 题 报 道
乌 海 市 全 力 推 进 国 土 绿 化
文/ 乔 栋
乌 海 市 地 处 呼 和 浩 特 、包 头 、 银 破 、 体推 进 的原则 , 行城 乡 一体 化 整 进 川、 榆林 经 济带 和 自治 区沿 黄河 、 交通 规 划 , 严格 按照规 划组 织实施 。在 城市
干 线经 济带 , 连接 华北 、 北 的重 要 绿 化 建设 、 区植 被恢 复 、 是 西 矿 地质 灾 害治 交 通枢纽 。受 气候 、 理等条 件 的影 响 理等 基本 建设 项 目中实 行 绿色 图 章制 地 和 水资 源 、 土壤 等 因素 的制 约 , 当地 国 度 。
方 向, 立 了建 设 “ 态绿 洲 型 山水 园 路 、 际快 速 通道 为重 点 , 主干 道和 一硷 一 确 生 城 在 林 新 型 工 业城 市 ” 目标 , 学 规 划 、 次 干 道 两 侧 分 别 建 设 宽 度 为 5 — 0 的 科 O lo : 米 、0 3 l~ 0米 的通道 绿化带 。 善 和j 合 理布 局 , 全面 实施 生态 立 市战 略 , 广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乌海政办发〔2018〕37号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乌海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乌海政办发〔2018〕3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乌海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8年9月27日乌海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工作方案为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市容和环境卫生整体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精心设计、体现特色,条块结合、属地为主,创新机制、智慧管控”的原则,按照集中整治、疏堵结合、规范引导、强化监管、严格考核的思路,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城市环境方面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针对城市管理薄弱环节,着力完善管理制度,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使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工作任务及责任单位(一)环境卫生整治。
1. 完善环境卫生工作机制。
深入推动“城管环卫一体化”联动机制,构建起发现及时、一体联动、处置迅速、全面高效的管理机制;实行“片长”“街长”“路长”负责制,深化网格化管理,按照“值守无死角、监管全覆盖”的原则,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努力提高环卫保洁水平。
责任单位:各区政府牵头组织,市城管执法局配合完成。
2. 加强日常清扫保洁。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清理整顿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清理整顿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7.13•【字号】乌海政办发〔2016〕40号•【施行日期】2016.07.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乌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清理整顿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海政办发〔2016〕4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将《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清理整顿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6年7月13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海辖区)清理整顿实施方案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切实维护保护区生态功能,根据国家环保部、发展和改革委、财政部、林业局等十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环发﹝2015﹞57号)和自治区环保厅《关于依法处理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的函》(内环函〔2016〕203号)文件要求,结合自然保护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建于1995年4月,1997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乌海境内主要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四合木为主。
经核查,保护区(乌海辖区)内共有18处开发建设活动项目,其中,核心区内采矿企业2处;实验区有10处采矿类企业;6处工业类和影响生态环境项目。
二、总体要求自然保护区属于禁止开发区域,严禁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不符合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活动。
各区政府及相关责任部门,要认真落实环保部等十部委文件要求,全面清查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开矿、开垦、挖沙、采石等法律明令禁止的非法人类活动情况,切实把清理整顿工作落到实处。
要服从大局,协同配合,按照“谁审批,谁牵头”“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内的18处各类违规建设项目依法关停,限期退出保护区。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广网2006-12-25[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大中小] [关闭]地理位置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与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经济开发运行的东大门,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面积、人口、民族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1282平方千米,其中:易农地200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70平方米千米。
全市建成区面积55.8平方千米。
乌海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县级行政区。
总人口45.9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3.01万人,占总人口的93.68%,农区人口2.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自然环境一、地貌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
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山两谷一条河”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
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
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
二、水文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
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3—5毫米。
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1.5—3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1.5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乌海市沙漠治理现状
内蒙古乌海市乌兰布和沙漠治理情况一、乌兰布和沙漠对乌海的危害情况乌海市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
乌海的北部和南部紧靠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
处于沙漠的重重包围之中。
按照国家林业局对我国沙区类型的划分,乌海属于干旱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是内蒙古乃至全国沙化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报告,乌海1754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荒漠化面积达到1037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9.12%。
沙化土地面积368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1%,荒漠化、沙化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比例高达80.12%,其中中重度沙化面积363平方公里,占沙化土地的98%。
乌海,实际上是一片沙海。
乌兰布和沙漠扩展的主要方向是东进南移。
而且扩展速度非常惊人。
据有关资料记载,上世纪60年代初,乌兰布和沙漠东缘距乌海尚有近30公里。
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随着沙漠的快速前移,现在的乌达区已经有近三分之一的土地被乌兰布和沙漠吞没。
乌兰布和沙漠东部边缘已经由黄河西岸的阿拉善盟扩展到黄河东岸乌海市的海勃湾区,侵蚀面积近100平方公里,而且全部形成了新月型和半月型的流动沙丘。
沙丘相对高度有的竟达到50多米。
严重的荒漠化和沙化,导致了乌海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
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60毫米(2005年仅有81.5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3500毫米,是降水量的21倍。
沙尘天气、沙尘暴频发,日平均风速大于3米/秒的日数最多达到301天,扬沙以上风沙天气最多达到80天。
8级以上大风天气最多达到52天,沙尘暴平均每年20次。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是乌海自然气候的真实写照。
全市植被盖度不足25%,沙化地区几乎寸草不生。
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二、乌海在乌兰布和沙漠治理的区位和作用首先,从地理位臵看,乌海处于乌兰布和沙漠东部、库布齐沙漠南部、毛乌素沙地北部边缘。
是乌兰布和、库布齐两大沙漠东进南移与毛乌素沙地的汇合点。
在乌海开展有效的防沙治沙将沙漠边缘锁定在现在的位臵,就可以消除三大沙漠握手的可能。
乌海市自然资源
乌海市自然资源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一座以煤炭资源为主要支柱的城市。
乌海市自
然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煤炭、盐湖、湖泊和草原等。
乌海市所处地理位置独特,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煤炭资源
乌海市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煤炭资源
的开发利用为乌海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同时,
煤炭资源的开采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压力,如何平衡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成为亟
待解决的问题。
盐湖和湖泊
乌海市境内拥有大面积的盐湖和湖泊资源,其中的乌海盐湖是中国三大内陆盐湖
之一。
这些盐湖和湖泊资源不仅是乌海市的重要景观,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
如何科
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湖泊资源,成为乌海市自然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草原资源
乌海市还拥有广袤的草原资源,这些草原是珍贵的自然资源,不仅滋养着当地的
畜牧业,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乌海市政府积极推动草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致力于实现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体来说,乌海市自然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为当地经济和生态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也需要在开发利用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乌海市水环境指标体系
乌海市水环境指标体系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是内蒙古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水环境质量对于乌海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乌海市水环境指标体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评估。
首先,乌海市水环境指标体系可以包括水质指标、水量指标和水生态指标。
水质指标是评估水体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包括溶解氧、浑浊度、总磷、总氮等参数的监测和评估。
乌海市水体的水质指标应该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水质标准,以保证居民用水和环境水质的安全。
其次,乌海市的水量指标可以包括水量的供求平衡、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等。
乌海市位于沿海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但也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水量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同时,还要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避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乌海市的水生态指标是评估水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依据,包括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等方面。
乌海市拥有丰富的湖泊和沿海湿地资源,是重要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区。
因此,乌海市需要建立完善的水生态指标体系,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维护乌海市水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乌海市水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依托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技术手段。
可以建立多站点、多参数的水环境监测网络,利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通过建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实现对水环境指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乌海市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
加大对工业和农业废水治理的力度,推动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水源保护和防洪抗旱工作。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提高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总之,乌海市水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推动乌海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监测、评估和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环境问题,提高水环境质量,为乌海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海市生态功能区划1 总则1.1、任务的由来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规律,将一定的行政区域生态要素与生态功能类区,依据各功能类区生态系统功能,通过生态调查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提出生态功能区细化方案,实施对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为合理布局工农业生产,保护区域生态提供依据。
生态功能区划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依据,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2]117号“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及国家西部生态环境调查结果,乌海市环保局组成技术小组对乌海市生态功能区进行划分,为生态环境管理提供依据,促使我市生态环境得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逐步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控制,有计划恢复重建生态破坏区,促使生态环境逐步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1.2、生态功能区划的必要性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乌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煤焦、电力、化工、建材、特色冶金等支柱产业得到迅猛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工业结构对生态系统已产生严重影响,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剧,有限的矿产资源因开发不当遭到破坏和严重浪费,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已逐步演变上升为我市经济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
我市生态总体评估是“城郊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前景令人担忧。
”未来二十年,生态环境将被作为有限资源严格纳入政府公共管理和公众监督之下。
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开展,对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增强各级领导的生态保护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生态功能区划是了解各功能区生态功能基本特征,制定各功能区利用保护、恢复计划的纲领性文献,是因地制宜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技术依据。
因此,尽快完成我市生态功能区划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3、生态功能区划的依据(1)乌海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2)生态功能环境现状调查。
内环办发[2001]58号。
(3)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
国环发[2002]117号。
(4)内蒙古生态功能分区表。
1.4、生态功能区划目标(1)明确乌海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及生态分布特征。
(2)明确乌海市区域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
(3)评价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及其对本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4)明确乌海地区生态环境敏感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区。
(5)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明确各生态功能分区及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功能。
1.5、生态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功能区划目的是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能力,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发生学原则根据乌海市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和生态保护纲要的指导下,结合乌海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要求,以及人类活动和生态服务功能,确定生态功能区划依据。
(3)结构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乌海市地处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段,生态环境状况趋于一致,但是由于局地自然因素差别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和服务功能出现了相似性和差异性,而依据其相似性与差异性识别这些自然单元,并加以综合,科学地进行生态功能分区。
(4)综合分析原则区域生态服务功能是自然环境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功能形成机制及其区域差异,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5)要互关联原则在生态服务功能的形成机制上,生态服务功能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格局密切相关,这种相互关联性的分析,有利于确定区划中的主导因子。
1.6、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内容(1)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2)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
(3)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4)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5)各生态功能区概述。
2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黄河流域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银川平原,北靠河套沃野,地理坐标为东经106 36-107 05,北纬39 15-39 52之间,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
2.1、自然环境概况乌海市位于中纬度大陆深处,属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过渡带,降水少,气温度,大风多,日照长,蒸发强烈,干燥度4.05。
由于植被稀疏、地表风蚀、草原沙化、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所以在乌海地区如何协调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如何实现保护与开发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问题。
2.1.1、地形地貌乌海市有着较为复杂的地质背景和多荒漠的地貌格局。
山地以中低山和丘陵为主,另外还有山间谷地及黄河到山麓间的冲积一洪积扇。
山体主要有桌子山、岗德格尔山、千里山等。
山势均呈南北平行走向,山体同前震旦系片麻岩,古生代石灰岩等组成,由于干燥剥蚀强烈,山势高耸,起伏较大,沟谷发育,形成许多狭谷和降谷,其中以桌子山为最高,主峰海拔2149.4米,一般山地海拔1400—1800米,相对高差350—600米。
在桌子山和岗德格尔山的南部以浅山、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260米,相对高度20—60米,桌子山和岗德尔山之间是宽约3—6公里的宽谷洼地(即台地),海拔1140—1280米,相对高度100—140米。
黄河东岸至山麓是冲积一洪积扇,并被苦干条泄洪沟(即冲沟)分隔成带状,并从山麓至黄河向下倾斜,形成山前倾斜平原,平均高出黄河水面20—90米,海拔1080—1170米。
组成中、低山地的岩石主要有震旦纪片麻岩、变质岩、石英沙岩、石英岩、泥质页岩、泥质沙岩及底砾岩;寒武、奥陶系的薄层、中层、厚层石灰岩、页岩、石英沙岩和白云岩等。
这些岩石因受风化剥蚀等作用而发育成土壤母质。
山项山脊多为裸岩体或半风化残积物,土层极薄,山坡母质为残坡积物,土层较薄,坡脚母质稍厚,沟谷两侧母质堆积较厚,这些母质均属裸岩风化后的残积混杂物。
组成丘陵的岩石有石炭、二煤层,寒武、奥陶系的石灰岩,第三系的泥质细砂岩,砂质泥岩和夹砂砾石等。
成土母质主要是上述岩石风化后的残坡积物。
山前冲积一洪积扇的成土母质来自中、低山和丘陵区,经洪水搬运而成。
扇顶母质粒径粗大,多为石块、砾石和粗砂杂乱堆积,扇中母质粒径渐细,有一定的分选性和磨圆度,多为砾卵石、粗细砂等,扇缘母质粒细,具分选性和层理性,成份为中细砂、粉砂、粘土及少量砾石和粗砂。
2.1.2、气候特点乌海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高原寒署剧变的特点,特征是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候干燥少雨,风大沙多。
年平均气温7.8—8.1℃,极端最高气温39.4℃,极端最底气温在-32.6℃。
日照时数3265.4小时,多年平均相对湿度42%,≥10℃的年积温3650℃。
最大冻土层1米。
无霜期平均164天,初霜9月20日—10月22日,终霜4月6日—5月17日。
植物返青期在4月上、中旬,枯草期在11月5日以后。
乌海市属于干旱荒漠区,多年降水量150—200mm,而蒸发量为2470.5—3481mm,是降水量的20倍左右。
年内降水分配不均匀,7、8月份降水量最大,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
干燥度4.05。
最大风速22米/秒,多年平均风速2.7米/秒。
扬沙以上风沙天有41—67天,最长可达80天,多集中于4—7月份,其中沙暴日历年平均不少于23—26天,最长可达50天。
云量小,有云日少,全年太阳能辐射总量为155.85千卡/平方厘米,仅次于西藏拉萨,特别在作物生长的4—9月份辐射集中为98.13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3%;全年平均日照时数3000—3200小时,比同纬度的华北其它地区要多500—700小时。
2.1.3、水文条件区内的地表水源主要为黄河及若干条季节性山洪沟。
黄河为本地区最大干流,最大洪峰流量为5820立方米/秒(1946年),最小流量为60.8立方米/秒,年平均水位变幅为2—4米。
区内分布有泄洪沟20余条,平时干涸,雨季发生的山洪并注入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总量为354.35万立方米。
地下水分布不均,在桌子山和岗德格尔山的山前冲积—洪积阶地分布有较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上部为潜水下部为承压水或半承压水,水量多大于100吨/小时。
埋深10—60米,水质良好,总硬度大部分小于25德国度,矿化度为0.78—2.15克/升左右。
桌子山与岗德格尔南拉僧庙一带,石灰岩裂隙溶洞发育,形成上升泉。
植物水分来源主要依靠降雨。
2.1.4、土壤我市地带性土壤为漠钙土,是荒漠区东部温暖而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荒漠土壤,其形成过程中的生物作用非常微弱,而薄层的风化壳受干热气候的影响,成为荒漠土壤形成过程的主导作用。
地表多沙质化、砾石化和有龟裂结皮。
土壤PH值在9.0—10.0左右,呈强碱性反应,其碱化程度广泛而强烈。
由于该区内有着多样的地貌类型,所以其土壤类型也较复杂而多样,主要分布有灰漠土、棕钙土、栗钙土、风沙土、盐土等六个土类。
①灰漠土灰漠土为该区的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之一。
由于长期遭受强烈的风蚀,灰漠土的表层特征不明显,几乎无腐殖质层且表土壤质地粗,有较多的粗细砂砾,部分地区表层被薄沙覆盖。
土层较厚,平均40—150厘米。
灰漠土主要分布在山前冲积—洪积阶地上,植被以旱生、超旱生灌木、半灌木为主,有四合木、白刺、珍珠、蒿属等。
②棕钙土棕钙土为该区的主要地带性土壤类型之一。
土层较厚,平均80—150厘米,其剖面有三个基本层次,即浅棕色、棕灰色的腐殖质层,灰白色的钙积层和母质层。
其中腐殖质层较薄,一般在20厘米左右。
钙积层部位一般出现较浅,多在15—30厘米,较坚实,厚度20—100厘米。
这类土壤土质较粗,多为砂土——砂壤土,地表多砂砾化,部分地段表层为较薄的吹砂覆盖,土壤肥力差。
棕钙土在该区分布于桌子山和岗德格尔山间的洪积台地上直及残山丘陵上,其上生长着特有植被四合木群系。
③栗钙土栗钙土剖面分化明显,层次过渡清晰,由腐殖质层、钙积层和母质层组成。
表土层厚20-40厘米。
在该区主要分布于岗德格尔山顶部。
植被主要为多年生早生草本及一些旱生灌木。
④风沙土风沙土的剖面分化不明显,属AC构型或无层次之分,腐殖质层不明显,养分积累甚微。
主要分布在该区的南部,形成许多固定、半固定沙丘及缓沙地。
植被以沙生灌木为主,如白刺、沙冬青、霸王、沙蒿等。
⑤草甸土草甸土在该区分布面积很少,主要分布在黄河冲积阶地和胡杨岛。
成土母质一般为冲一洪积沉积物,植被主要有盐爪爪、禾草、等,局部有荒漠群落。
除此之外,在桌子山及岗德格尔山上还分布有大面积的裸岩、干燥剥蚀残积岩、沙岩等。
2.1.5、植被由于受地理、气象因素的影响,乌海市属荒漠化草原向草原化荒漠过渡地带,生态脆弱,植被类型简单,平均覆盖率为25%;但分布极不均匀。
从黄河至东、西岸的桌子山、岗德尔山、五虎山麓的植被盖度都是由大到小递减,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
特别是由于本地区的复杂地形和干旱的气候条件,使植被群落分布主要以荒漠植被型、干旱草原植被型、沙生植被型、草原化荒漠植被型等植被类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