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
关于屈原的故事(通用7篇)
关于屈原的故事(通用7篇)屈原的故事篇1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的事迹,主要见载于司马迁的《史记》。
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年)正月十四日。
屈原于是年正月十四诞生于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屈原生活的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
屈原被免去左徒之职后,转任三闾大夫,掌管王族昭、屈、景三姓事务,负责宗庙祭祀和贵族子弟的教育。
怀王十五年(前304年),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南、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于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
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
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
关于屈原的简介
关于屈原的简介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今天店铺就来告诉你关于屈原的简介,欢迎阅读。
关于屈原的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地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关于屈原的轶事典故屈氏家族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和楚王一样,芈姓,但楚王是熊氏。
该姓出自黄帝颛顼系统的祝融氏;芈姓族群从商代迁徙至南方楚地,当传到熊绎时,因功受周封于楚,遂居丹阳(也就是现在河南淅川)。
这就是屈原的故乡。
春秋初期,约公元前7世纪,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叫做屈瑕,他的後代就以屈为氏了。
楚王的本家中,和屈氏家族类似的,还有春秋时代的若敖氏和薳氏;战国时代的昭氏和景氏,昭、屈、景是楚国王族的三大姓,屈氏能够从春秋前期一直延续到战国后期,一直处于楚国的高层,这个家族可谓经久不衰。
屈原曾任三闾大夫,据说就是掌管王族三姓的事务。
屈原事迹典故
屈原的事迹典故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屈原投江:屈原被楚王放逐后,在楚国都城附近流浪。
后来,楚王被秦军打败,屈原感到绝望,于是投汨
罗江自杀。
当地人民非常敬爱屈原,他们划船前来捞救。
人们还自发地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希望以此喂饱江中的鱼虫虾蟹,使其不再咬食屈原的身体。
更有人倒入雄黄酒,希望能药晕蛟龙水兽,使其不再伤害屈原。
人们还自发地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希望以此喂饱江中的鱼虫虾蟹,使其不再咬食屈原的身体。
更有人倒入雄黄酒,希望能药晕蛟龙水兽,使其不再伤害屈原。
饭团、鸡蛋等饭团、鸡蛋等物用树叶包裹饭团、鸡蛋等物用树叶包裹住饭团、鸡蛋等物用树叶包裹后,外用彩丝缠住,这便是现在我们所见的粽子的雏形。
2. 屈原与楚辞: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楚辞的代表作。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征。
3. 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据传起源于纪念屈原。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民间有划龙舟、
吃粽子、饮雄黄酒的风俗,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以上是屈原的一些事迹典故,他的爱国精神和诗歌创作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屈原》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忧也。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推其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乃使人复之江陵曰:“原复重入楚国而相见。
”屈平辞以疾。
怀王不能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然终无可奈何。
故不可以反。
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作为原文,《屈原》共分为三段:第一段讲述屈原的出身和早期经历以及他如何被任命为楚怀王的左徒。
他具有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才华,在政治上深得楚怀王的信任。
然而,上官大夫嫉妒屈原的才能,通过谗言使楚怀王疏远了屈原。
第二段描述了屈原对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的愤慨和忧虑。
他创作了《离骚》,表达了自己对楚国的忧虑和对忠诚却被诽谤的怨愤。
他认为人应该行正道、尽忠职守,而自己的志向则是与日月争光。
第三段讲述了屈原被放逐后仍然眷顾楚国、心系怀王的心情。
他希望怀王能够醒悟、改变世俗的观念。
然而最终他还是无法回到朝廷,这表明怀王始终没有觉悟。
屈原的遭遇揭示了楚国的政治腐败和怀王的昏庸无能。
总之,《屈原》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屈原的高尚情操和忠诚之心以及他对楚国政治腐败和昏庸无能的深切忧虑和愤怒。
与屈原有关的故事
以下是与屈原有关的故事:
1.屈原投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大臣,他非常爱国,但因为
主张改革而受到朝廷中的保守派反对,最终被流放。
在得知国家陷入其他国家的控制后,他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身殉国。
2.楚国复国:在屈原的故乡秭归,有一个传说称屈原并没有死
去,而是通过一个神秘的方式重新回到了楚国。
他带领楚国的人们打败了敌人,最终实现了复国。
3.写《离骚》: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著名的《离骚》这首
诗。
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
怀,也表现了他个人的感情和思想。
4.神鱼救屈:据传说,屈原在投江后被一条神鱼救起,这条鱼带
着他游遍了楚国的各个河流和湖泊,最终将他带到了安全的地方。
这些故事都反映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的信念,也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屈原个人简介
晚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 奠基人。
“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 “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 响。
贰
代表作品
Work report refers to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general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work that has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of 第一部诗歌总集,开辟了现实主义创 作的源头
《楚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风骚” “骚人”
叁
人物素材
Work report refers to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general insp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work that has been done in a certain
政治理想: 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为楚怀王招魂: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出自《楚辞·招魂》
流放: 忠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心之所志。——出自《楚辞·九章·惜诵》
迷茫: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出自《楚辞·天问》
爱国: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楚辞·渔父》
楚辞鼻祖
period of time
屈原——“楚辞鼻祖”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 名正则,字灵均。
爱国诗人屈原的个人简介
爱国诗人屈原的个人简介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
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爱国诗人屈原的个人信息相关介绍,供大家参阅!屈原诗人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人物评价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
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上述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
他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班固评论屈原辞赋”弘博丽雅,为辞赋宗。
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
评价屈原其人”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王逸: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屈原简介
屈原简介屈原简介(一):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用心影响。
生平介绍: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群众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理解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楚国诗人屈原——个人简介
楚国诗人屈原——个人简介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敬仰和崇拜的诗人。
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鱼虾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诗人屈原——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著作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
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
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
《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
《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屈原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词呢
屈原的简介和古诗有哪些诗词呢屈原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化名人,被誉为“天下第一楚”和“楚辞之祖”,他以“汉水东流”、“九江烟雨”和“楚楚血泪”等诗句,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深刻地描绘了汉族民族精神的深邃内涵和民族情感的浓郁色彩。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屈原和他的古诗。
一、屈原的简介屈原(约前340 年—约前278 年),名平,字原,楚国人,出生在楚国春申君之家,是春秋时期楚国政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
他幼时聪颖好学,长大后辅佐楚怀王,担任过左徒、司马等职务。
他在政治上提出“用民之力,亦非御寇之妨也。
”以民族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了当时楚国的政治。
公元前278 年,将屈原陷于不利的境地的将军秦穆公发动兵变,怀王被杀,屈原自杀。
据《楚辞》的记载,屈原被楚国人视为“国破家亡之日”,各家吊送其魂,民间形成了各种独特的祭祀习俗和文化活动,如端午节的源头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自杀的故事。
屈原早逝,一生经历坎坷,但他的才华和人格深深地影响了后人,被誉为“文学泰斗”和“民族英雄”。
屈原宏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豪放的情感、优美的语言被后人称为“楚辞之祖”。
二、屈原的古诗屈原的诗篇主要有《九章》、《天问》、《离骚》等。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离骚》,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首古代诗歌的内容和特色。
《离骚》被称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题材独特,结构复杂,字句美妙流畅,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和隐喻,表达了屈原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的自我抒发和无奈哀叹。
下面随文带读,欣赏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屈原在《离骚》中,用他独特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人类的痛苦、挣扎和沉思。
比如,诗歌一开始以苦难的内心之状作叙,“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然后通过自己心灵的沉思来说明人生历程的含义,“於嗟阔兮,不我活兮,於嗟洵兮,不我信兮”;最后以超越生死的精神来解决个人命运的信念问题,“安得忘却良人兮,不忘彼苍梧”。
屈原初中课文原文
屈原初中课文原文摘要:1.简介屈原及其作品背景2.课文原文解析3.课文的文学价值和启示4.屈原精神的时代意义5.总结正文:一、简介屈原及其作品背景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曾任楚国左徒的要职,为楚国政治改革建言献策。
然而,由于朝堂纷争,屈原被排挤至郢都,后自尽于汨罗江。
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现实,表现出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忧患意识。
其中,《离骚》、《天问》等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后人传颂不衰。
二、课文原文解析本次选取的课文为《屈原》,通过讲述屈原的一生,展现了他的崇高品格和悲剧命运。
课文以屈原自述的形式展开,生动地描绘了他面对国家困境、民生疾苦的忧虑和奋发图强的决心。
在课文中,屈原通过向天发问、自省己身,表达了他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三、课文的文学价值和启示《屈原》作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它不仅以鲜明的个性描绘了屈原这一历史人物,还通过对屈原精神的弘扬,传递了爱国主义、忠诚、正直等传统美德。
课文通过对屈原的赞美,启示我们要学习他的品格和精神,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相连。
四、屈原精神的时代意义屈原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学习屈原忠诚于国家、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同时,我们还应当发扬屈原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品格,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结通过对《屈原》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屈原的高尚品格和悲剧命运,还能从中汲取宝贵的文学价值和启示。
人教版《屈原》原文
学术界对《屈原》的评价
高度赞扬
一些学者认为,《屈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是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批评与质疑
然而,也有一些学者对《屈原》提出批评和质疑,认为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 处。
《屈原》在现代社会的接受度
文学地位
《屈原》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认为是现 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04
屈原最终投江自尽,成 为爱国主义的象征。
屈原的文学成就
01
02
03
04
屈原是楚辞的代表作家,开创 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屈原的诗歌语言优美,情感真 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屈原的诗歌内容广泛,涉及政 治、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
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屈原的诗歌对后世文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的
社会影响
《屈原》不仅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影响,还对社会产生了广 泛的影响,其主题和思想内涵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当代价值
尽管《屈原》创作于一个世纪前,但其主题和思想内涵仍 然具有当代价值,对于我们理解历史、思考人生、认识社 会等方面都具有启示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文章还表达了屈原对楚国前途的忧虑和悲愤。他看到了楚国面临的危机 和黑暗现实,但无法改变现状,只能通过自己的内心独白来表达对国家
前途的担忧和悲愤。
文章还表现了屈原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他不畏强权、不屈不挠、敢 于抗争的精神,以及他高尚的人格和品质,都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 想之一。
原文中的艺术手法
文章还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抽象 的概念或思想。例如,屈原在文章中将自己比作一只 鸟,被关在笼子里无法飞翔,象征着他的遭遇和困境 。这种手法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感 受力。
屈原课文文言文翻译
昔者楚有大夫屈原,其才高志洁,忠心耿耿。
屈原既出,入为楚王左徒,与子兰、子椒、子仪等共谋国事。
屈原明于治乱,识大体,不徇私情,深得民心。
时楚王昏庸,宠信奸臣,政事日非。
屈原屡次进谏,王不听。
屈原知王无道,遂辞职归乡,闭门著书,以诗抒怀。
屈原之作,哀怨激越,言辞犀利,深得后世赞誉。
一日,楚王召见屈原,欲封其为相国,以图恢复国家大业。
屈原辞谢,曰:“臣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臣所以辞相国者,非为利禄,乃为国家大计也。
”王不悦,遂放屈原于江南。
屈原在江南,心忧如焚,欲报国无门。
于是作《离骚》一篇,以抒胸臆。
其辞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屈原在《离骚》中,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楚王昏庸、奸臣弄权的愤慨。
其文辞华美,意境深远,被誉为“楚辞之祖”。
又作《九歌》十一篇,祭祀天地山川之神。
其辞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九歌》之作,表达了屈原对天地山川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先祖的怀念。
其辞藻华丽,情感真挚,成为后世祭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在江南,结识了宋玉、景差等文人墨客,共同研讨文学。
然屈原忧国忧民之心不减,终日郁郁寡欢。
后因楚王被秦所灭,屈原悲愤交加,遂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之死,使天下人为之痛惜。
世人感其忠贞,将其尊为忠臣楷模。
屈原之诗文,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至今,人们仍怀念屈原,以端午节纪念他。
译文: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屈原的大夫,他才华横溢,品德高尚,忠诚正直。
屈原离开朝廷后,回到乡里,担任楚王的左徒,与子兰、子椒、子仪等人共同商议国家大事。
屈原通晓治乱之道,洞察大局,不偏袒私情,深受民心。
当时,楚王昏庸无能,宠爱奸臣,国家政事每况愈下。
屈原多次进谏,楚王却不听。
屈原知道楚王无道,于是辞去相位,回到家乡,闭门著书,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忧愁。
屈原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平整的土地)。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苗族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他出身于楚宗室贵族,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志,志向远大。
主要作品:《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等。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身份:诗人、政治家品性:高洁、正直信仰:黄老道家人物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也称“骚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传统。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还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靳尚、郑袖、子兰)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仕途经历:左徒→三闾大夫(出使齐国)→流放江北(《离骚》)→返回郢都(劝阻怀王入秦。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流放江南(《哀郢》《天问》)→投水自沉(《渔父》)●左徒:是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
屈原简介-专业文档!
屈原简介屈原简介(一):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用心影响。
生平介绍: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群众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理解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屈原简介
屈原简介
屈原简介
屈原简介(一):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
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
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
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
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
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
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用心影响。
生平介绍:
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
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
屈原个人生平简历
屈原个人生平简历我们都知道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我们又知道屈原的生平吗?下面是的我精心整理的“屈原个人生平简历”,供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屈原个人生平简历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早年经历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
次年,居乐平里。
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屈原居乐平里。
自幼嗜书成癖,读书多而杂,“石洞读书”与“巴山野老授经”当在这一年的时间。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居乐平里。
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初露才华周显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犯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居高临下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
爱国诗人屈原简介爱国诗人屈原简介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爱国诗人屈原简介,欢迎阅读。
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
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生平介绍:屈原,芈[mǐ]姓屈氏(与楚王同姓不同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名平,字原,生卒年未见正史记载,史学界尚有争论,(约生于前353年—前335年,死于前283年—前269年),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被世人称为“诗歌之父”。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公元前340年屈原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屈原【古代诗人简介】
屈原【古代诗人简介】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生平】简介屈原,姓芈(mǐ),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
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
提倡“美政”。
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
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
顷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在流放期间,屈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名篇。
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屈原被放逐后,在和渔父的一次对话中,渔父劝他“与世推移”,不要“深思高举”,自找苦吃。
屈原的简介和他的诗句有哪些呢
屈原的简介和他的诗句有哪些呢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楚国的一名贵族,同时也是楚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之一,其代表作《离骚》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屈原的简介以及他的诗句。
一、屈原的简介屈原,姓屈名原,字雨师,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贵族,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
他是楚国国相之子,家境优渥,文才出众。
在他一生中,曾担任过楚国的大夫、官员等职务,也曾作为使节到过其他国家。
然而,在公元前278年,屈原被楚国时任国王所陷害,并最终在汨罗江投河自尽。
他以自杀作为抗议和呼吁,成为了楚国民间英雄。
他的故事被历代传颂,被誉为中国文化海洋中的一颗明珠。
二、屈原的诗句屈原在《离骚》中写下了众多深刻的诗句,这些诗句描绘了他独特的思想和文化观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的政治局势的不满和思考。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屈原诗句。
1. “日以继夜,无念无想,谁之契阔?”(《离骚》)这句话描写了屈原的孤独和心灵上的空虚,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慨。
2.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离骚》)此句表现出屈原对人生的感慨,他认为生命就像是一个来去匆匆的旅途,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努力生活,不留遗憾。
3. “飘风不绝兮,沦浸于烟波。
”(《九章·少年篇》)这句话是屈原在《九章》中写的,表达了他对逝去的年华的感慨和诉求,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离骚》)这首诗体现了屈原亲身经历的离别之痛,同时也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和敬仰。
5. “黎明不知何处去,一夕孤寂无人卧。
”(《离骚》)这句话传达了屈原对于人生命运无常和寂寞孤独的思考,他认为在这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人们应该珍惜过去,珍惜现在,好好把握未来。
三、结语屈原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的诗句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遗产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作品成为了后人心灵的佳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与忠君、过去与现在、
《论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
屈原,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其作品反映出的人文精神被概括为广义的爱国主义,而他所谓的爱国精神有何意义让他能够投江自尽以死明志?
爱国,其出处为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中“封建诸侯各世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
”和《晋书·刘聪传》中“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佑之如子。
”而用现代的话解释,即为热爱祖国。
屈原的爱国精神表现结合他的作品《哀郢》来说,虽然屈原因“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而被无情放逐,但作品最后他还是表达了坚持“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的信念。
在《橘颂》中,屈原又以南橘自拟,“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和他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相通。
南橘不仅外表俊美动人,而且“有南为橘北为枳”的坚贞内涵,种种形象都与屈原叠印在一起。
但是,屈原如此至死不渝的爱国又为了什么?
国家作为一个由个体聚成的群体,要满足个体的无限需求,而每个个体需要爱国才可使这个国家存在,以保护个体生存下去。
国家是服务于人民的,祖国是用来让人民去爱的。
就屈原所奉献一生的祖国——楚国来说,楚国给了他成长发展的一切必要的物质还有精神条件,现实的说法就是屈原有义务去爱国,而屈原高尚的情操又让他把爱国作为生命中的重点,所以他为楚国奔波,为楚怀王劳累,希望他能够幡然醒悟,奋发图强,革除弊端,挽救楚国,重振楚国雄风。
但可悲的是,楚怀王并没有给他这样一个机会让他实行“美政”,追求崇高的政治理想以达到爱人民、爱国的目标。
21世纪的现代社会,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虽有愚忠的成分在内,但其已被升华为广义上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爱国美德。
因为无论是古代还是如今,爱国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希望通过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努力是自己的祖国变得繁荣。
现如今,世界的主题虽是他的精神在历史长河中不仅没有被冲刷抹去,反而像广广草原上的一面鲜红旗帜一般,领导着中华民族向着团结的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