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岳阳文化的历史渊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与岳阳文化的历史渊源
姚天琦中文学院1103班14110623524
谈起屈原与岳阳文化的历史渊源,就要从屈原的具体生平了解起。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原姓芈,名平,字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于秦国。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岳阳是屈原的第二故乡。屈原在岳阳生活了10余年,他从湖湘文化中吸取养料,创作了《离骚》、《九歌》等震古烁今的伟辞,并在此选择五月五日投江殉国,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一座雄伟的爱国主义丰碑,留下了诸多千古胜迹,使岳阳的汨
罗江不仅成为了“蓝墨水的上游”,而且成为升华民族精神的胜地。千百年来,屈学研究者们虽然对于屈原的一些作品的创作时间与原创地点颇多争议,但大多数学者通过对屈赋原作的深入考察,从南楚巫文化的历史背景、诗歌形式、语言乃至所述风土人情,均深深地烙下了岳阳文化的印记,故认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九歌》、《九章》、《招魂》、《天问》诸篇皆写于湖湘岳阳。
南楚湖湘巫文化的历史背景、创作手法和诗歌形式对屈赋形成的深刻影响。中原地区开发较早,史官文化,因重人事,长于征实;南楚开发较晚,巫官文化,因事鬼神,富于想象。屈赋它深深地植根于南楚巫文化的土壤中,故孕育出这朵充满积极浪漫主义手法的文学奇葩。屈原是南楚湖湘巫文化的继承者和改造者,《离骚》塑造主人公的艺术思维方式是南楚洞庭湖湘巫学思维方式的升华。戴锡琦《屈骚风景线》云:“巫文化,作为楚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直至西周,一直是南楚精神文化中的主导文化。由于屈原在湖湘岳阳生活了很长的时间,因此,才会在屈赋中烙下南楚文化的深深印记,陈蒲清《南楚巫歌化伟辞》云:“根据大多数学者的考证,楚辞的代表作屈赋基本上作于屈原流放失意之后,故其中有不少南楚地名和风物,如江、湘、沅、澧、洞庭、九疑、溆浦之类。大概屈原放逐后深入民间,了解到南楚的祀神歌舞,便大胆学习,由模仿到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搜集加工,在原有祀神歌词中渗透进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便是《九歌》和《天问》;其次是利用这种艺术体裁抒发自己的感受,缘事而作,这便是《九章》;最后是自铸伟辞以总结自己的一生,写出震烁今古、惊采绝艳的杰出抒情长诗《离骚》。”湖湘岳阳古代的巫文化对屈原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屈原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湖湘岳阳巫歌的美学升华。
屈原的主要作品由于是写于岳阳,故记述了不少湖湘的风土人情。因屈赋的主
要作品作于南楚,故其不仅用字、构句有着鲜明的南楚湖湘地方特色,而且,有大量的湖湘方音、方言被屈原熔铸在自己的诗篇之中,从而使诗作充溢着浓郁的南楚湖湘生活气息。
屈原还在岳阳留下了很多遗迹,并且他的诗赋中写到的许多都是岳阳的景与人。以此可见,屈原在岳阳生活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他对岳阳和岳阳对他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此,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这些诗歌多脱胎于南楚巫文化的“母体”,然后在此投江殉国,实现了他人格精神的升华。最后葬于岳阳。郭沫若说:“由楚所产生的屈原,由屈原所产生的《离骚》,无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国统一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