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及例题 第二十五章
中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25
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本章重点:1.抽样调查基本概念(总体、样本、样本量、总体参数、样本统计量与抽样框),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抽样调查一般步骤,抽样调查中的误差来源(抽样误差、非抽样误差、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计量误差)等。
2.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和多阶段抽样。
3.估计量的性质(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样本量的影响因素。
知识点一、抽样调查基本概念(一)抽样调查基本概念1.总体:即调查对象的全体,调查总体必须是明确的而不能是模糊的。
【示例】:研究全国钢铁企业盈利状况,所有钢铁企业是总体。
样本:总体的一部分,它由从总体中按一定原则或程序抽出的部分个体所组成。
【示例】:选取了20家钢铁企业是样本。
样本量:样本中包含的入样单位的个数。
【示例】:20。
2.抽样框:供抽样所用的所有抽样单元的名单,是抽样总体的具体表现。
【示例】:工商局注册的20家企业。
3.总体参数:变量的数字特征,根据总体中所有单位的数值计算的。
【示例】:所有钢铁企业盈利总额,所有钢铁企业盈利均值。
4.样本统计量:根据样本中各单位的数值计算的,是对总体参数的估计,因此也称为估计量。
常用的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示例】:20家企业盈利总额,20家企业盈利均值。
【例题·单选题】(2016年)北京市旅游管理部门要通过抽样调查了解2015年北京市常驻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该抽样调查的总体参数是2015年北京市()。
A.所有常住居民旅游总消费金额B.被调查的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C.被调查的每一位常驻居民出境旅游消费金额D.所有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抽样调查基本概念。
总体参数是我们所关心变量的数字特征,它是根据总体中所有单位的数值计算的。
【例题·单选题】(2015年)在某市随机抽取20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据此调查有对外合作意向的企业,该抽样调查中的总体是()。
第二十五章合并财务报表-本期减少子公司的合并处理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会计
第二十五章 合并财务报表
知识点:本期减少子公司的合并处理
● 详细描述:
(一)在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不需要对该出售转让股份而成为非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合并。
(二)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则应当以该子公司期初至丧失控制权成为非子公司之日止的利润表为基础,将该子公司自期初至丧失控制权之日止的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
(三)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将该子公司自期初至丧失控制权之日止的现金流量的信息纳入合并现金流量表,并将出售该子公司所收到的现金扣除子公司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相关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如为负数,在有关投资活动类的“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例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习题讲解 (25)
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单项选择】北京市旅游管理部门要通过抽样调查了解2015年北京市常驻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该抽样调查的总体参数是2015年北京市()。
A.所有常住居民旅游总消费金额B.被调查的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C.被调查的每一位常驻居民出境旅游消费金额D.所有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抽样调查基本概念。
总体参数是我们所关心变量的数字特征,它是根据总体中所有单位的数值计算的。
对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
这就是样本均值估计量的()。
A.无偏性B.有效性C.一致性D.渐进性『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估计量的性质。
对于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所有可能的样本均值取值的平均值总是等于总体均值,这就是样本均值估计量的无偏性。
在街边或居民小区拦住行人进行调查的抽样方法属于()。
A.判断抽样B.自愿抽样C.配额抽样D.方便抽样『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
方便抽样指在抽取样本时,依据方便原则,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调查成本的目的。
比如“拦截式”调查,在街边或居民小区拦住行人进行调查。
在某市随机抽取20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据此调查有对外合作意向的企业,该抽样调查中的总体是()。
A.该市所有企业B.该市所有对外合作意向的企业C.抽中的2000家企业D.抽中的2000家企业中有对外合作意向的企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总体即调查对象的全体,要抽取200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以总体是该市所有企业。
影响样本量的因素不包括()。
A.调查的难度B.总体的离散程度C.无回答情况D.总体的规模『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影响样本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调查的精度、总体的离散程度、总体的规模、无回答情况和经费的制约。
下列抽样方法中,属于非概率抽样的是()。
A.分层抽样B.整群抽样C.判断抽样D.等距抽样『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选项ABD属于概率抽样。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全部考点
第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狭义的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广义的资源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等。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要对资源进行配置。
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计划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信息、激励、偏好条件。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相互独立的企业拥有完全的经营决策权力,个人也拥有比较充分的消费和就业选择的权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实现的。
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性和构成要素:1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2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3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4所有经济活动都在一整套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下。
(市场、企业、政府、法律)市场经济存在和运行必须具备的条件:规范的市场主体、完善的市场体系、规范的市场规则、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
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节包括:1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塑造出充满活力的微观经济主体;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3建立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共服务的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主要任务: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第25章
2008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第25章第二十五章会计概论1、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2、会计职能: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核算职能是会计最基本职能3、现代会计的职能还包括:预测、决策、评价等4、会计对象: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周转、退出三个基本环节,或者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5、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问题:谁需要会计信息;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6、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企业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其他使用者(如监管部门、企业职工)7、财务会计信息内容: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来反映;有关企业经营成果的|环球网校提供|信息,通过利润表来反映;有关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通过现金流量表来反映。
8、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前三者是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后三者是组成利润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9、资产的特征:资产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能以货币计量10、负债的特征:只能由过去的交易活动或本期经济业务所形成,未来需要清偿;能够以货币计量;预期会造成经济利益流出11、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企业投资人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12、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13、会计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4、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计量,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1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16、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进行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通过确认、计量和报告|环球网校提供|三个环节形成17、会计确认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某一经济业务是否需要确认,该经济业务应在何时确认,该业务应确认为哪个会计要素18、会计记录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19、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20、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21、按帐簿的用途分类,账簿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三类;对账工作要求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对账工作至少每年进行一次22、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方面的内容23、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现值24、会计报表至少|环球网校提供|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25、我国会计法规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为核心,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内容26、我国的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包括: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两大部分第二十六章财务会计报告1、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有:账户式和报告式,我国采用账户式2、利润表的主要作用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利润表的基本格式有:单步式和多步式3、现金流量表4、现金流入: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出售固定资产、从银行取得借款等取得现金经济师中级经济法基础第五部分会计一财务会计概论1 现代企业会计两大分支现代会计以企业会计为核心,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29分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均衡价格一、需求:购买欲望、支付能力供给:愿意、可能二、影响需求因素:消费者的偏好、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预期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生产技术、产品价格、相关产品的价格、预期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变动: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点动最高限价——保护买方利益-市场短缺、黑市高价、生产者变相涨价、配给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点弹性适用变动较小的场合;弧弹性适用变动较大的场合。
点弹性:分母是原需求量和原价格弧弹性:分母是平均需求量和平均价格影响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E d>1高弹性、E d〈1低弹性、E d=1单一弹性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需求交叉弹性系数:〉0替代品;〈0互补品;=0无关商品需求收入弹性:>1高档品;〈1必需品;<0低档品供给价格弹性:时间(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替代品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一、经济人假设: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效用可加减—-边际效用分析序数效用论——偏好次序效用不可加减-—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二、消费者偏好的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偏好于多而不是少三、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和特征:越远偏好程度越高、不能相交、凸向原点,斜率为负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四、预算约束线:预算线的斜率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五、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的前提条件:偏好不变;收入不变;价格不变需求曲线是通过价格消费曲线推导出来。
消费者在需求曲线上消费可以实现效用最大化六、商品价格变化的两种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低收入同方向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一、生产者组织形式及企业形成理论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1、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二、生产函数及其曲线:技术不变,生产要素的数量与能生产的最大产量间的函数关系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规模报酬递增、递减、不变三、成本及利润的正常利润:企业对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生产成本一部分,作为隐成本。
2015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及例题 第二十八章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2015中级经济基础讲义 第二十八章第二十八章 会计循环一、会计确认(一星)(一)会计确认的概念会计数据进入会计系统时确定如何进行记录的过程,是要明确某一经济业务涉及哪个会计要素的问题。
是否需要确认→何时确认→确认为哪个要素(二)会计确认的标准1.被确认的项目是通过经济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其交易性质符合会计要素的要求;2.与该项目有关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不确定性能明确地评估;3.该项目应有可以计量的属性,并能可靠地进行计量。
二、会计计量(一星)(一)会计计量的概念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在会计报表中确认和计量有关会计要素的实际状况而确定其货币金额的过程。
计量问题是会计的核心问题,贯穿于会计从确认、记录到报告的全过程。
会计计量的目的是进一步明确一项经济业务所带来的某一会计要素变化的数量多少,体现会计信息的定量化特点。
(二)会计计量的属性会计计量由计量单位(计量尺度)和计量属性(计量基础)两个方面内容组成。
计量单位 主要以货币为主导计量单位,辅之以各种实物量度计量历史成本 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属性 重置成本 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可变现净值以估计售价减去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以及估计销售所必需的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示例】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按照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考虑 现值 企业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估计的未来现金流入扣除未来现金流出后的余额,用恰当的折现率予以折现而得到的价值。
公允价值 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注意】企业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2014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及例题 第二十五章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2014中级经济基础讲义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时间序列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两星)1.时间序列(动态数列):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形成的序列。
2.基本因素:(1)被研究现象所属时间(2)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
【注意】同一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的时间单位一般要求相等。
3.分类: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绝对数时间序列时期序列 指标值是绝对数一定时期内发展的结果 时点序列 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 相对数时间序列 统计指标值是相对数 平均数时间序列统计指标值是平均数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一星)1.发展水平:发展水平是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水平: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是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报告期水平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三星)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平均发展水平也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它可以概括性描述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教材196页例题】1991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国内生产总值 21618 266383463446759584786788574772【答案】(21618+26638+34634+46759+58478+67885+74772)/7=47254.857亿元 【例题·单】某地区1999~2003年原煤产量如下:年份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原煤产量(万吨)4546596872该地区1999~2003年的平均每年原煤产量为( )万吨。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各章公式汇总重点记忆过关不难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弧弹性1如果Ed<1;即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同方向变动趋势..2如果Ed>1;即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成反方向变动趋势..3如果Ed=1;即需求单位弹性的商品;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销售收入的变动..综上;企业对于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适用实行薄利多销的方法..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Eij=1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2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3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ij=0;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即其中任何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应..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的类型;表明收入变动和需求数量变动是成相同比例的..;表明收入弹性高;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表明收入弹性低;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小于收入的增加..;表明不管收入如何变动;需求数量不变..;表明收入增加时买得少;收入降低时买的多..就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以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1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称为“必需品”..2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随收入水平的提高;其需求量反而减少..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价格弹性的类型1Es>1;供给富有弹性2Es<1;供给缺乏弹性3Es=1;供给单位弹性4Es=0;供给无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5Es=∞;供给完全有弹性;现实的市场很少见到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公式:第三章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公式: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总收益: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若以R代表总收益;P代表单位产品价格;Q代表销售量;则有:R=P Q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即总收益除以销售量的商..以AR代表平均收益;则有:AR=R/Q=P Q/Q=P即;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MR=△R/△Q=△P Q/ △Q=P即;边际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公式:第五章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它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第七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素分解法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即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GQ=GH+GP式中;GQ----经济增长率GH----工作小时数增加率GP----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2.三因素分解法1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即:GY=GA+αGL+βGkGA--------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α---t时期的劳动产出弹性β---t时期的资本产出弹性2“索罗余值”-----通过经济增长率的公式;求出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GA=GY-αGL-βGk1、奥肯定律:相对于潜在的GDP;GDP每下降2个或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l个百分点..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就会下降2~3个百分点..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2、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高..后来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政府进行决策时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业率;或者用高失业率换取低通货膨胀率..第十六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1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在货币购买力中提出了费雪方程式..2费雪方程式MV=PT其中: P------物价水平;是随着货币量的变动而被动的变动..T------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取决于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大体上也是稳定的..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由制度因素决定;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视为常数..M------代表货币量;是最活跃的因素;会经常变动;并且是主动变动..即: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所以;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1 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庇古..2 剑桥方程式-----货币价值即货币购买力;为物价指数的倒数Y------总资源总收入K------总资源中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重相当于交易方程式中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M------名义货币供给KY----真实货币需求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货币需求是以人们的手持现金来表示;不仅是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包括贮藏货币;这是剑桥方程式区别于交易方程式的关键所在;等式中K就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剑桥方程式和交易方程式本质是一致的;都是试图说明物价和货币价值的升降取决于货币量的变化..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是:L货币需求= L1y+ L2i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fYp;W;im;ib;ie;1/p dp/dt;μ注意:W代表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 1/p dp/dt代表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1M0 =流通中现金2M1= M0+银行活期存款3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注意:流通中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为流通中的货币;是我国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M2是广义货币量;包括M1以及潜在的货币量..货币供应量的公式M=B×k其中:B------“基础货币”;包括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k-------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称为“货币乘数”;取决于商业银行在其所吸收的全部存款中需存入中央银行部分所占比重即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等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即货币乘数=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结构比率合计的倒数货币供应量M1应当与GDP同步增长;即ΔM1=Y′×M0..Y′----GDP增长率M0 ----上期货币量本期货币增量ΔM1=GDP的增长率Y′+物价自然上涨率P′×M0 ;或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Y′+P′该式反映了货币均衡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的关系..第二十一章统计与统计数据确定各组组距..①组距=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称为组中值..即: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上组限不在内”;即当相邻两组的上下限重叠时;恰好等于某一组上限的观察值不算在本组内;而计算在下一组内..中位数计算:根据未分组数据计算中位数时;要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中位数的位置;n为数据的个数;其公式为:简单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处理未分组的原始数据..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处理经分组整理的数据..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Xi――各组的组中值fi――各组的频数几何平均数1、涵义:n个观察值连乘积的n次方根就是几何平均数..2、计算公式:公式为:几何平均数3、主要用途:1对比率、指数等进行平均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离散程度的测度;主要包括极差、方差和标准差、离散系数等..极差1、含义:极差是最简单的变异指标..它就是总体或分布最大的标志值与最小的标志值之差;又称全距;用R表示..2、计算公式:3、极差反映的是变量分布的变异范围或离散幅度;在总体中任何两个单位的标志值之差都不可能超过极差..极差计算简单;含义直观;运用方便..但它仅仅取决于两个极端值的水平;不能反映其间的变量分布情况;同时易受极端值的影响..第二十四章数据特征的测度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关系:资产 = 权益 =债权人权益 + 所有者权益=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反映资产的归属关系..2、在不考虑调整因素;如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情况下:利润 = 收入费用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形成过程..无论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上述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为余额;余额按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基本关系为: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④试算平衡公式: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调节公式是: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待摊费用减少+预提费用增加+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损失+递延税款贷项+存货减少+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其他不减少现金的费用、损失第二十九章财务报表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已获利息倍数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等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周转率周转次数=××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周转期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具体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这几个指标都是在数值上越大;资金利用效果越高;则企业营运能力越强..具体公式:1、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转让和折扣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 2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360 /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不扣除坏账准备..2. 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周转速度的比率存货周转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3. 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总资产周转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总资产平均余额三、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1.营业利润率 = 营业利润/业务收入业务收入中不包括企业发生和正常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利润;如投资收益..2、主营业务净利润率 =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影响该指标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及税金..3.资本收益率= 净利润/实收资本股本反映企业资本的盈利能力;影响该指标的因素包括影响净利润的各项因素;还有就是企业负债经营的规模..在不明显增加财务风险的条件下;负债经营规模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该项指标的高低..4.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注: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分母不同;所有者权益范围要大于实收资本..该指标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盈利能力;在我国是上市公司对外必须披露的信息内容之一;也是决定上市公司能否配股进行再融资的重要依据..5.资产净利润率 = 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用于衡量运用资产创造利润的能力..6.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 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反映普通股每股的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包括企业的获利水平和企业的股利发放政策..7.市盈率 = 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该指标越高; 表明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通常认为该指标在5 20之间是正常的;当人们预期将发生通货膨胀或提高利率时;股票的市盈率普遍下降;当人们预期公司利润将增长时;市盈率通常会上升;债务比重大的公司;股票市盈率通常较低..8.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 / 期初所有者权益反映资本保全和增值的情况;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状况的辅助指标..。
2015中级经济基础串讲重点 第二十五章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2015中级经济基础串讲重点 第二十五章第二十五章 时间序列【考点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考分类)1.基本因素:被研究现象所属时间;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
2.分类: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1)绝对数时间序列:时期序列;时点序列(2)相对数时间序列(3)平均数时间序列【考点二】水平分析(考计算)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续表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期水平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平均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的个数=累计增长量/n-1【考点三】速度分析(考计算)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固定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平均发展速度1.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通常采用几何平均法。
2.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或定基发展速度】开(时期数-1次)方 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考点四】速度的分析与应用(考概念)1.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2. “增长1%的绝对值”往往要结合水平指标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反映同样的增长速度,在不同时间条件下所包含的绝对水平。
增长1%的绝对值=。
《中级经济基础》核心考点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核心考点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需求曲线2.供给曲线线进行的为供给曲线的位移3.生产曲线形状4.总成本曲线(TC )、总可变成本曲线(TVC )和总固定成本曲线(TFC )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零时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开始时是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增长率上升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后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以递减的增长率上升总固定成本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5.平均总成本曲线(ATC )、平均固定成本曲线(本曲线(MC )6.各种市场结构的特征7.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要素供给曲线要素需求曲线8.劳动的供给曲线曲线9.市场失灵的原因及政府的干预10.储蓄—投资恒等式11.消费理论12.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13.“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1)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2)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3)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4)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5)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6)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15.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16.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17.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第二部分财政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4.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的指标5.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6.税负转嫁的方式7.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8.国债9.税收分类10.增值税11.消费税12.我国政府预算体系13.财政管理体制的类型14.现行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收入划分15.财政政策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1.我国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2.通货膨胀的类型3.通货膨胀的治理4.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特征和主要业务5.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是一国通货的唯一发行银行,因此,储备货币是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
6.货币政策工具8.有效市场理论10.国际货币体系第四部分统计1.统计调查的方式2.描述统计5.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提示】当时间序列中的指标值出现0或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各章节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单项选择题1. 汽车价格下降,将导致( )。
A.汽油需求增加B.汽油需求减少C.汽油需求不变D.对汽油需求无影响2. 需求曲线是一条( )的曲线。
A.平行于纵轴B.向右上方倾斜C.向右下方倾斜D.平行于横轴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供给将( )。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受任何影响4. 保护价格又叫做最低限价,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
A.平衡措施B.干预措施C.紧急措施D.引导措施5. 一般来说,( )的产品需求弹性较大。
A.用途少B.垄断性C.生活必需D.有许多相近的替代品6.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等于1,则当该产品价格提高时,( )。
A.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减少B.不会影响生产者的销售收入C.会使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增加D.生产者的销售收入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7. 两种商品为替代品,则交叉弹性系数为( )。
A.负数B.正数C.零D.18. 用以衡量需求变动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的弹性系数是( )。
A.供给价格弹性系数B.需求收入弹性系数C.需求交叉弹性系数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9. 如果某商品的收入弹性小于1,则该商品属于( )。
A.奢侈品B.低档物C.必需品D.高档品10. 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
A.资金有机构成B.时间C.产品价格D.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二、多项选择题1. 需求的构成要素包括( )。
A.消费预期B.购买欲望C.支付能力D.产品价格E.以上选项均正确2. 以下属于替代品的是( )。
A.煤气和电力B.镜架和镜片C.汽车和汽油D.石油和煤炭E.公共交通和私人小汽车3. 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
A.消费者的个人收入B.互补品的价格C.生产技术D.产品价格E.消费者偏好4. 下列关于最低限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施最低限价,往往出现供不应求现象,造成短缺B.它属于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措施C.最低限价又称保护价格或支持价格D.最低限价低于均衡价格E.主要应用于农产品上5. 对于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下列( )说法是错误的。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第二十五章
中级经济师第二十五章抽样调查中级经济师、经济师、经济基础、中级职称、经济师课件、经济师真题知识点1:抽样调查基本概念【单选题】北京市旅游管理部门要调查了解2015年北京市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随机抽取3 000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该抽样调查的样本统计量为()。
A.随机抽取3 000位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B.所有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C.被调查的3 000位常住居民D.被调查的每一位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消费金额【答案·解】]A 抽样调查中涉及的概念有:总体、样本、人样单位、样本量、总体参数、样本统计量、抽样框。
其中样本统计量是根据样本中各单位的数值计算的是对总体参数的估计。
题目中,总体为北京市全部常住居民;样本为随机抽取的3 000位常住居民;入样单位为3 000位常住居民中的每一位样本量为3 000。
总体参数为所有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样本统计量为随机抽取3 000位常住居民出境旅游总消费金额;抽样框为北京市全部常住居民的基本信息(如姓名、电话等)。
知识点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单选题】在街区或居民小区拦住行人进行调查的抽样方法属于( ) 0A.判断抽样B.方便抽样C.自愿抽样D.配额抽样【答案·解析】B 根据抽取样本的方法不同,抽样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非概率抽样包括:判断抽样、方便抽样、自愿抽样、配额抽样。
其中,方便抽样指在抽取样本时,依据方便原则,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调查成本的目的,如“拦截式”调查。
知识点3:抽样调查中的误差【多选题】在城乡住户收支调查中,非抽样误差的可能来源有()。
A.抽样框遗漏掉部分城乡住户B.部分高收入住户拒绝接受调查C.调查人员有意作弊D.被调查住户提供虚假数据E.抽样的随机性【答案·解析】ABCD 选项E,由抽样的随机性造成的是抽样误差,所以不符合题意。
选项A 属于抽样框误差选项B属于无回答误差,选项C、D属于计量误差。
第二十五章 合并财务报表-对被投资方可分割部分(单独主体)的控制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会计
第二十五章 合并财务报表
知识点:对被投资方可分割部分(单独主体)的控
制
● 详细描述:
投资方通常应当对是否控制被投资方整体进行判断,但在少数情况下,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并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投资方应将被投资方的一部分(以下简称“该部分”)视为被投资方可分割的部分(单独主体),进而判断是否控制该单独主体:
(1)该部分的资产是偿付该部分负债或该部分其他利益方的唯一来源,不能用于偿还该部分以外的被投资方的其他负债;
(2)除与该部分相关的各方外,其他方不享有与该部分资产相关的权利,也不享有与部分资产剩余现金流量相关的权利。
因此,实质上该部分的所有资产、负债及其他相关权益均与被投资方其他部分使用,该部分的负债也不能用该部分以外的被投资方资产偿还。
例题:。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25章
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五章财务会计报告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财务会计报告【知识点二】资产负债表【知识点三】利润表【知识点四】现金流量表【知识点五】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知识点六】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知识点一】财务会计报告建议关注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构成、分类。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单位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分类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例题·单选题】(2017年)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不包括政府B.财务情况说明书不属于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C.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D.财务会计报告就是财务报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单位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知识点二】资产负债表建议关注资产负债表的内容、格式。
(一)会计报表1.会计报表是指企业以一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由会计账簿的数据整理得出的,以表格的形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
2.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表以及相关附表。
(二)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作用(三)资产负债表的格式1.资产负债表主要有报告式和账户式两种格式。
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目前使用账户式。
2.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
资产负债表(2018.12.31)【总结】流动资产排序: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持有待售资产、待摊费用。
2015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点:第25章(1)
第一节组织工作概述
组织与组织工作:
1.组织:为实现一定目标,经由分工协作而组成的具有特定职责、职权关系的系统。
2.组织工作的核心是建立有效分工、协作的关系结构。
组织工作的基本过程:
1.目标分解。
2.任务分解。
3.设立部门。
4.设立职位。
5.明确各职位的责、权、利。
6.明确各部门、各职位的相互协作配合关系。
注意:组织工作要形成相关的三套文件: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组织系统图。
【例题?单选题】组织工作的核心是()。
A.配备合适的人员
B.划分层级
C.确定管理跨度和管理幅度
D.建立有效分工、协作的关系结构
『正确答案』D
【例题?多选题】按照组织工作的基本过程,最终应形成的管理文件有()。
A.岗位职责
B.工作预算
C.工作流程
D.技术手册
E.组织系统图
『正确答案』ACE。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16、保护价格也称支持价格、最低限价17、需求富有弹性商品适合采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增加销售收入18、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与由此引起的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之间的比率;19、当Eij>0,交叉弹性系数为正数时,表明两种商品的关系为两者为替代品20、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的变化总是同方向的,所以,Es的符号始终为正值;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效用是指商品或者服务满足人们某种欲望的能力;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商品和服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人们心里的一种主观评价2、由于人们对效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效用理论;基数效用理论运用边际效用理论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运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进行分析;序数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对不同消费组合的偏好次序;3、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就越高;第二,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第三,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各点的商品的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5、商品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无差异曲线上的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商品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6、预算线的斜率取决于商品的价格;预算约束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7、决定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有:消费者的收入、商品的价格;8、预算线的斜率等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等于无差异曲线的切线斜率;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比;9、经济利润也称为超额利润,企业的隐成本一般称为正常利润第三章生产成本和市场结构1、企业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组织形势,主要包括个人企业、合法企业和公司企业;2、个人企业优点是利润动机明确,决策灵活自由,管理简便直接;弱点是资金有限,规模较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3、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4、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在于信息的不完全性;5、公司制企业特点是: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6、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7、机会成本是指当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单位某产品时所放弃的使用相同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最高收入8、生产成本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9、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的区别在于是否含的固定成本10、短期总成本等于总固定成本加总可变成本TC=TFC+TVC11、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称为边际成本12、固定成本包括厂房和设备的折旧、管理人员的工资费用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从原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的13、成本曲线是用图形反映的成本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14、当边际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正好相等时,平均可变成本处于最低点15、平均总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边际成本曲线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16、可变成本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生产工人的工资费用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1、所谓市场结构,是指一个行业内部买方和卖方的数量及其规模分布、产品差别的程度和新企业进入该行业的难易程度的综合状态;也可以说,市场结构就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竞争状态和竞争程度;2、市场类型的划分标准是市场上竞争程度或垄断程度;划分市场结构的主要依据有三个:本行业内部的生产者数目或企业数目、本行业内各企业生产者的产品的差别程度、进入障碍的大小3、市场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4、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的主要区别在于产品是否具有差别性5、完全竞争市场特征:1市场上有很多生产者与消费者,或买者和卖者,且生产者的规模都很小;2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同质的,既不存在产品差别;3资源可以自由流动,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都有充分的了解;6、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1只有一个生产者,因而它是价格的决定者,而不是价格的接受者;2完全垄断者的产品是没有合适替代品的独特性产品;3其他企业进入这一市场非常困难;在实际生活中,公用事业、电力、固定电话近似于完全垄断市场;7、垄断竞争市场的特征:1具有很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具有差别性;3进入或退出市场比较容易,不存在什么进入障碍;垄断竞争是比较符合现实生活的市场结构,如香烟、啤酒、糖果等产品市场;8、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1在一个行业中,只有很少几个企业进行生产;2它们所生产的产品有一定的差别或者完全无差别;3他们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4进入这一行业比较困难;201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全攻略9、由少数几家企业控制的市场结构是寡头垄断市场10、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决定者11、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和某个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不同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由整个行业的供求决定其均衡价格;12、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这与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13、完全垄断企业进行产量和价格决策的基本原则也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完全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企业的成本曲线是相同的;完全垄断企业根据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确定了均衡产量,根据这个产量就可以确定均衡价格;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较,在完全垄断条件下,企业向市场供应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产品价格较高,完全垄断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但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完全垄断企业并不是为所欲为的;14、实行价格歧视的基本条件是:第一,必须有可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划分出两组或两组以上的不同购买者;第二,市场必须是能够有效的隔离开的,同一产品不能在不同市场之间流动;第五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1、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2、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是: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3、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4、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经济主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5、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6、按照微观经济学的分析,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生产成本从长期来看才是最低的,市场机制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7、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8、正的外部性的存在,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的存在,都意味着资源配置未能达到最优;外部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产权不清晰引起的9、私人物品的特征:竞争性、排他性10、公共物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11、纯公共物品的特征:完全的非竞争性、完全的非排他性,如国防、治安等12、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有限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13、关于私人物品的表述:.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必然减少另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该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具有独占性;一个人不进行购买就不能消费该物品;14、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一种情况;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15、政府应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其方式和措施包括:第一,为了限制和消除垄断,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还可以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第二,消除外部性的传统方法,包括使用税收和补贴手段,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第三,为了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第四,为了解决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1、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产品形态、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3、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GDP=C+I+G+X-M4、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生产要素收入包括工资、非公司企业业主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公司税前利润、非生产要素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5、非生产要素包括: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资本折旧6、我国统计实践中,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7、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来计量的8、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C+S9、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C+I+G=C+S+T、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I=S+T-G+M-X、C+I+G+X-M=C+S+T11、三部门条件下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涉及的部门是:企业、消费者居民、政府部门12、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1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14、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由三个假设构成:第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第二是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第三是,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是随着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15、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从公式Y=C+S可得:S=Y-C16、乘数又称作倍数,它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同其他变量所发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或倍数之间的关系;投资乘数,即指在一定的消费倾向下,投资的增加可导致收入和就业量按投资量成倍地增加;第七章宏观经济运行分析1、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2、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3、索罗余值:GA=GY-αGL-βGK4、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改善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效率5、经济波动的一般大原因:投资率的变动、消费需求的波动、技术进步状况、预期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动6、价格指数就是用来反映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商品价格水平变化的趋势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7、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8、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高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国货币就会贬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一定会上升;反之,如果本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低于外国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率,本币|环球网校提供|就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当外国价格总水平稳定或上升,而本国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本币也会升值,以本币表示的汇率就会下降;9、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标准,凡是在规定年龄内在一定期间内的失业人口情况:没有工作、当前可以工作、正在寻找工作10、自愿失业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由于市场信息不完全和工作交换而引起的失业属于摩擦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所造成的失业属于结构性失业;、需求不足型失业,也叫非自愿失业,或者叫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而引起的失业属于周期性失业;12、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提出“绿色GDP”概念是为了强调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13、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该采用现行价格14、全要素生产率是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15、两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GQ=GH+GP16、三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17、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主要因素有:.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总需求和总供给、各类商品交易数量;18、二元结构理论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包括现代的城市工业部门、传统的农村农业部门第八章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和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2、经济调节职能包括: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总量调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对经济结构的调节、对进出口贸易、国际收支等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和控制等方面3、经济调节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4、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价格总水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5、宏观调控的目标冲突:①经济增长目标与增加就业目标——互补关系;②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与价格稳定目标——存在冲突和矛盾;6、如果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价格水平上升或通货膨胀;如果政府把稳定价格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通常要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这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7、当经济运行处于过热状态并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把稳定物价目标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当经济运行处于在衰退阶段,出现经济停滞或滑坡、失业率高时,则应把增长目标或增长就业目标作为主要调控目标,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8、政府在选择宏观调控的政策目标时,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综合考虑原综合考虑原则:综合考虑原则、适度原则、政策的相互配合原则9、在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就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手段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国家计划和规划;在需要扩大需求时,采用减税、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在需要抑制需求时,采用增税、压缩财政支出的政策;10、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利率、汇率、窗口指导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方式有四种:双松、双紧、一松一紧和均为中性; 第九章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1、根据货物移动方向,国际贸易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2、按照商品形式,国际贸易可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3、影响一国出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汇率水平的高低、一国出口贸易水平的高低4、影响一国进口贸易的因素主要有:一国的经济总量或总产出水平、汇率水平、一国进口贸易水平的高低同国际市场商品的供给情况和价格水平的高低也有直接的联系5、政府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限制和非关税限制两种方式,即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6、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自动”出口限制、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等等7、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8、资本流动的内在动力则是:资本流动给流出国和流入国都能带来收益9、外国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在东道国开办独资企业、收购或合并国外企业、与东道国企业合资开办企业、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以上的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10、随着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变当前主要的国际贸易理论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11、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是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观点12、政府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干预目的:保护国内产业、维持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3、外贸依存度的概念: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额占其GDP的比重;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要优化进出口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缓解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14、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1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收益率的差异促使跨国流动,从收益率较低的地方向收益率较高的地方流动;2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收支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3由于各种风险因素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4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国际资本流动;比如,投机、规避贸易保护、国际分工等;15、对资本流入国来说,资本流入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是:.短期资本流入易造成国内金融秩序混乱;加重外债负担;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危机;对长期投资利用不当,还可能沦为资本输出国的附庸16、由于资本流动的作用是双重的,故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资本流动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干预的手段主要有:①实行外汇管制;②颁布专门的政策法规与条例;③对偿债能力进行控制;④制定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利用政策手段对资本的国际流动加以控制; 第二部分财政第十章公共财政职能1、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明显地具有“生产建设性”特点2、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1弥补市场失灵;2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4非市场盈利性的性质;5法治化的财政;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4、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2015中级经济基础讲义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 时间序列一、时间序列及其分类(两星)1.时间序列(动态数列):将某一统计指标在各个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编制形成的序列。
2.基本因素:(1)被研究现象所属时间(2)反映该现象一定时间条件下数量特征的指标值。
【注意】同一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的时间单位一般要求相等。
3.分类: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按照其构成要素中统计指标值的表现形式绝对数时间序列时期序列 指标值是绝对数一定时期内发展的结果 时点序列 一定时点上的瞬间水平 相对数时间序列 统计指标值是相对数 平均数时间序列统计指标值是平均数二、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 (一)发展水平(一星)1.发展水平:发展水平是时间序列中对应于具体时间的指标数值。
2.最初水平、最末水平、中间水平:序列中第一项的指标值称为最初水平,最末项的指标值称为最末水平,处于二者之间的各期指标值则称为中间水平。
3.基期水平和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是作为对比的基础时期的水平;报告期水平是所要反映与研究的那一时期的水平。
(二)平均发展水平(三星)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平均发展水平也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是对时间序列中各时期发展水平计算的平均数,它可以概括性描述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1.绝对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由时期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数【教材196页例题】1991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国内生产总值 21618 266383463446759584786788574772【答案】(21618+26638+34634+46759+58478+67885+74772)/7=47254.857亿元 【例题·单】某地区1999~2003年原煤产量如下:年份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原煤产量(万吨)4546596872该地区1999~2003年的平均每年原煤产量为( )万吨。
A.58 B.57.875 C.59 D.60 【答案】A【解析】原煤产量是时期指标。
平均产量=(45+46+59+68+72)/5=58万吨。
(2)由时点序列计算序时平均数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①第一种情况:连续时点A.资料逐日登记且逐日排列——简单算术平均数B.资料登记的时间单位仍然是1天,但实际上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一次。
——加权算术平均数权数:每一指标值的持续天数【教材197页表25-2】某种商品6月份的库存量记录如下日期 1-4 5-7 8-13 14-20 21-23 24-28 29-30 库存量49523929433851【答案】(49×4+52×3+39×6+29×7+43×3+38×5+51×2)/(4+3+6+7+3+5+2)=40(台) 或49×4/30+52×3/30+39×6/30+29×7/30+43×3/30+38×5/30+51×2/30=40(台) ②第二种情况:间断时点A.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相等。
【思路】“两次平均”:两次简单算术平均(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进行简单算术平均) 【教材195页表25-1】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年底总人口数115823117171118517119850121121122389123626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答案】[(115823+117171)/2+(117171+118517)/2+(118517+119850)/2+(119850+121121)/2 +(121121+122389)/2+(122389+123626)/2]/6B.每隔一定的时间登记一次,每次登记的间隔不相等。
【思路】“两次平均”:第一次简单算术平均,第二次加权平均(先求各个时间间隔内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再对这些平均数以持续时间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2.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1)定义: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派生数列,相对数或平均数通常是由两个绝对数对比形成的。
(2)计算思路: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
不能就序列中的相对数或平均数直接进行平均计算;而必须分别求出分子指标和分母指标时间序列的序时平均数,然后再进行对比。
例:根据表25-4计算我国1992年至19997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占总从业人员数比重的年平均数。
【教材198页表25-4】我国1992-1997年从业人员数(年底数)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从业人员数 65554 66373 67199 67947 68850 69600 其中:第三产业人数 12979 14071 15456 16851 17901 18375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 19.8021.2023.0024.8026.0026.40【答案】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总结】绝对数时间序列 时期序列简单算术平均数 时点序列连续时点逐日登记且排列简单算术平均数 登记单位仍是1天,只在指标值发生变动时才记录 加权算术平均数 间断时点间隔相等 两次简单算术平均间隔不等一次简单算术平均,一次加权算术平均 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平均数(三)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三星)1.增长量: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差,反映报告期比基期增加(减少)的绝对数量。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2)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通常是时间序列最初水平)水平之差。
【注意】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推导过程】【示例】假设四年工资的情况如下: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工资(万元)34610【答案】逐期增长量2009年=4-3=1万,2010年=6-4=2万,2011年=10-6=4万 累计增长量=10-3=7万,累计增长量=1+2+4=7万 【提示】逐期增长量只会有n-1个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例题·单】在同一时间序列中,累计增长量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 )。
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的加权平均数 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积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除以逐期增长量个数D.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答案】D【解析】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时期逐期增长量之和。
【例题-单】某商品2004—2008年销售额(单位:万元)如下: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销售额3235435176该商品2004—2008年销售额的平均增长量为( )万元。
A.8 B.11 C.13 D.15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平均增长量的计算。
平均增长量=累计增长量/(n-1)=(76-32)/4=11(万元),因此选B 。
【例题·多】根据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 )。
A.累计增长量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D.环比增长量E.最终增长量 【答案】AC【解析】根据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可分为累计增长量和逐期增长量。
三、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三星)1.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的比值。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定义 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的比值,用ai 表示。
报告期水平与其前一期水平的比值,用bi 表示。
公式定基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固定水平环比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关系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定基等于乘积 2.两个相邻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环比等于相比 【推导】定基等于乘积定基发展速度=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推导】环比等于相比环比发展速度= = /=定基发展速度的比率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例题-单】已知一个序列的环比发展速度为101%、102%、104%,则该序列的定基发展速度为( )。
A.110% B.103% C.105% D.107%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
101%×102%×104%≈107%,因此选D 。
2.增长速度: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的比值。
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 用Ai 表示,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固定水平=(报告期水平-固定水平)/固定水平=定基发展速度-1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之间的推算,必须通过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才能进行。
环比增长速度用Bi 表示,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前一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环比发展速度-1 【例题·单】已知某地区2002-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6%、9%、10%,则这一时期该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
A. 4%×6%×9%×10% B.(4%×6%×9%×10%)+1 C.(104%×106%×109%×110%)-1 D. 104%×106%×109%×110% 【答案】C随手关注环球网校官方微信号:hqjingjishi【解析】步骤一: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环比增长速度,所以分别为104%、106%、109%、110%。
步骤二: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定基等于乘积,所以定基发展速度=104%×106%×109%×110% 步骤三: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104%×106%×109%×l10%)-1(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两星)1.平均发展速度:反映现象在一定时期内逐期发展变化的一般程度,是一定时期内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