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策略
谈心理学知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谈心理学知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谈心理学知识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北京●张萍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础。
人们往往认为这项工作需要的仅仅是爱心与奉献,是“精做和应做的事情,可以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实现目标的最大化。
心理学调查结果显示:有些人之所以成为强者,是因为他们性格的力量。
而气质类型在人们的性格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决定个人性格的重要因素。
为此,当我担任新班班主任时,一定对每名学生做关于气质类型的心理测试,据此,使我对班上学生的性格有了一个大致地了解。
我深信培根所说的“性格决定人生”,性格很难改变,但可以得到不断地优化,优化了性格则优化了命运。
印度有句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有其独特性,都埋藏着独一无二的生命活力,它们勃勃待发,透射着光芒,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挖掘,去优化。
每个人的性格均有优劣两重性,为此要不断地进行扬弃,发扬其性格中的优点,涤除性格中的弱点。
优化性格绝非一朝一夕,要在小事中不懈坚持。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性格是天生与后生的合成,性格受于祖代的遗传,在现实生活中又不断改变、没有单,信心可以成为学生能力的催化剂,将其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将各部分功能推到最佳状态。
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
例如:在期中考试结束以后,我专门开了主题班会作总结和分析,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我怎样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同学开始强调自己基础很差,脑子很笨……我又在旁边写成下了“学习成绩不能提高的理由”,而后又打了个大大的红叉,告诉学生强调这些是没有意义的,也不是我们今天的议题,现在要考虑的是下一步做什么?怎样做?此外,我还列举了一、二、三……并告诉学生:据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大约百分之五,一般人的记忆功能只利用了千分之一,人的记忆潜力还很大,可储存五亿本书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挖掘、唤醒。
我还给大家讲了一名长跑运动员的小故事。
这名运动员曾一度认为自己不适合长跑,并准备转行。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辅导技巧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辅导技巧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心理辅导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需求,他们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我的工作中,我积累了一些心理辅导技巧,下面我将分享一些经验。
首先,倾听是心理辅导的基础。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而我们作为班主任,应该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
当学生向我倾诉时,我会全神贯注地倾听,不打断他们的发言,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时,我会用肯定的语言回应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其次,我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
在班级中,我会定期组织一些积极心理训练的活动,例如鼓励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和成就,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我还会鼓励学生设定目标,并帮助他们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此外,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是人的内在体验,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班级中,我会教授学生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考等。
我还会鼓励学生表达情感,让他们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提高应对困难的能力。
另外,我会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班级中,我会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妥协。
我还会开展一些关于友谊和亲情的主题讨论,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和维系友谊的方法。
我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和校园的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关系网络。
最后,我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班级中,我会讲述一些正能量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我会与学生讨论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我还会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摘要】班主任工作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心理学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首先探讨了倾听和沟通的重要性,指出班主任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其次介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行为管理和心理学原理的结合应用。
本文还提及了心理危机干预和家校合作与心理辅导的作用。
结尾部分,则总结了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为教育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心理学、教育、倾听、沟通、心理健康教育、行为管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危机干预、家校合作、心理辅导、价值、未来发展、总结。
1. 引言1.1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班主任工作是学校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和监督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健康。
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干预,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和困难。
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教育学生知识,更是关心学生的整体发展。
1.2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心理学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和教育实践。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管理。
心理学也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心理学的发展也使得教育教学领域不断创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育者应当注重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将心理学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学的结合
通过结合心理学知识与班主任工作,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心理健康。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1 深入了解学生
通过心理学的视角,班 主任能更好地理解学生 的内心需求和挑战。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提供实用的教育方法
心理学可以帮助班主任 与学生建立亲密的用
1
积极激励
通过正面和巧妙的激励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2
行为塑造
应用心理学原理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
3
规则与纪律
利用心理学知识,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纪律,维持班级秩序。
心理学技巧在解决学生问题中的作用
倾听和沟通
通过有效的倾听和沟通技巧,班主任能更好地理解学生问题并提供合适的支持。
心理学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
1 自尊和自信心
心理学的教育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尊和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发展。
2 人际关系
教授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帮助他们建立健康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3 应对挫折
通过心理学原理,培养学生应对挫折和逆境的能力,增强韧性。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1
预防和干预
2
教授学生应对压力和心理问题的方法,
情绪管理
教授学生情绪管理策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适应挑战。
解决冲突
教授学生冲突解决技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处理关系的能力。
利用心理学知识提高班主任的沟通能力
积极非语言沟通
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 递积极的情感和信息。
有效倾听技巧
运用倾听和反馈技巧,理解学 生需求并建立有效的沟通。
共情能力培养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并以其结果为出发点的学科,旨在探索怎样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习能力,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还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强力培养自信。
班主任可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信发展的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并维持它,以及鼓励和正向积极的思维方式。
比如,班主任创造更多的竞争机会,如问题回答等,可以让学生通过闯关竞争提升自信心。
另外,通过不断给予学生奖励,班主任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发展。
二、强化学习动力
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成绩方面的困难,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激进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促进学习这一行为技能和习惯的养成,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塑造出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关系。
可以指导学生建立互相尊重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尤其是在朋友之间的关系上,引导学生告诉他们的朋友:不要总利用自己的朋友,要珍惜彼此的友谊,三思而后行。
四、培养科学思维
积极心理学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给以正确的指导,鼓励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思考问题,批判性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从而更加深入地发掘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全面的思路。
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的核心角色,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帮助学生从生态、心理及社会三方面做好准备,为未来艰难面前做好准备。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生管理、教育引导、班级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对班主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旨在加强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引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学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班主任需要通过观察、沟通和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等途径,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兴趣和特长,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
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班主任需要通过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建立平等、亲近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学生能够和同学、老师和家长和睦相处。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方法,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从心理角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信念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学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班主任需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习、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五、班级管理与团队建设班主任还需要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班级管理和团队建设,建立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六、与家长合作心理学认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合作。
偷心的艺术读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学效应有感
偷心的艺术读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学效应有感偷心的艺术:读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学效应有感一、引言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之一,负责管理和教育学生,对于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然而,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是每位班主任亟需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心理学效应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二、倾听与理解在班主任工作中,倾听是重要的沟通技巧之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被倾听时感受到的被尊重和被认同会对自己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认知影响。
因此,班主任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言辞,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被关怀。
此外,心理学中的“镜像”效应也可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镜像效应是指人们往往会对他人的态度和行为作出类似的回应。
因此,班主任如果能够以真诚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也更有可能以同样的态度回应。
通过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问题和困惑,班主任能够建立起更为紧密的师生关系,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成长。
三、激发兴趣与动力在学生学习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心理学中的“内在动机”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该理论强调,人们在追求个人内在兴趣和满足时会表现出更高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来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例如,在组织活动时,班主任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班主任也需要给予学生合理的自主决策权,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和优势。
四、建立积极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对学习和工作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班主任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成就,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和信心。
此外,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也可在班主任工作中得到应用。
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人们受到他人预期的影响,最终表现出与预期相符的行为。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1.1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需要学习基础的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问题。
比如有的学生内向,需要更多的关怀和鼓励;有的学生外向,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规范。
一些学生可能存在学习焦虑、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问题,班主任需要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辅导学生2.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班主任需要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剧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2.2 心理辅导与情绪管理对于一些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情绪管理。
通过倾听学生的心声、关爱学生的需求、指导学生的情绪表达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矛盾,保持情绪稳定,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2.3 人际关系处理人际关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之一。
班主任需要通过心理学知识,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导他们学会互相尊重、理解、信任和包容。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3.1 尊重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长,班主任需要根据心理学知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发展空间和支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3.2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意志,掌握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是学习的动力源泉,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
比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开展实践活动、推进学科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而班主任作为学生身边的重要人物,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进行班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来源、情绪状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和指导。
班主任还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积极的心态,提高心理韧性。
二、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心理学知识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班主任可以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班主任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班主任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经历。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疏导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排除学习障碍,重拾信心,迎接挑战。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扰,班主任也应当及时进行帮助和引导,让学生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成长。
四、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措施,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来进行班级凝聚力和团队建设,组织学生进行各类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间的友谊和互助。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心理学知识,对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互动模式。
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班主任还应当与学生的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和指导。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向家长传授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关爱自己的孩子,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学生的良好氛围。
班主任工作中的教育心理学应用
班主任工作中的教育心理学应用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学生和家长的桥梁,班主任负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提供必要的教育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策略。
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教育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和情感需求。
班主任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取温和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外向的学生,班主任则可以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二、关注学生情绪和心理健康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健康对其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班主任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压力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对于情绪低落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情绪状态。
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育心理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班主任应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例如,班主任可以提供启发式的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班主任应该关注和尊重每个学生,并与他们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例如,班主任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可以组织班级活动和互动,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的教育。
班主任可以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可以组织家长参观学校和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增进家校之间的合作和互信。
六、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性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术、体育、艺术等方面。
班主任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活动,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学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和策略。
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赞扬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尝试新的挑战,建立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目标设定
奖励机制
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设立奖励制度,鼓励学生积极 参与学习和课堂活动。
多样化教学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人格理论
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2 自尊心理学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增强自尊心。
3 学习心理学
了解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构建积极的班级氛围
团队合作
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培养团队 精神和协作能力。
积极参与
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 生参与讨论和活动。
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和 解决问题的方法。
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心理 学
通过应用心理学基础知识,班主任可以构建积极的班级氛围,培养良好的师 生关系,解决纠纷和冲突,提高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力。
心理学在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 中的应用
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行为问题,促进他们的全 面发展。
心理学基础知识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倾听和理解
对学生的话语和情感给予 重视,建立良好的沟通和 信任。
尊重和关怀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 积极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发 展。
激励和支持
为学生设定目标,并提供 积极的激励和支持。
解决班级纠纷和冲突
1
识别和分析
了解纠纷和冲突的根源,及时采取行动。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一、积极心理学概述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幸福感、美好体验以及人的优点和优势,致力于让人们更快乐、更有意义地生活。
与传统心理学专注于研究问题、缺陷和错误不同,积极心理学致力于发现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和资源,通过培养和激发这些积极力量来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二、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指导意义1. 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的敏感阶段,很容易因为考试、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而产生负面情绪,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积极的乐观心态对于预防和化解学生负面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班主任可以在班会、心理辅导等活动中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心态,鼓励他们正面看待挑战和困难,引导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
2. 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优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班主任需要发现并引导学生发挥其潜能和优势。
积极心理学强调培养个体的优势和特长,班主任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发挥,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其心理健康和幸福感至关重要。
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激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倡导正向教育积极心理学主张正向教育,即通过积极的心理激励和正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成长。
班主任可以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鼓励学生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正面的激励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
5. 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可以通过鼓励、赞美、肯定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归属感,同时建立相互尊重、支持和帮助的班级文化,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成长。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分别从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基础、探讨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实践案例分析、挑战与应对以及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实践案例分析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心理学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发挥作用。
在总结了心理学对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着重强调了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为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果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心理学、班主任工作、应用、实践、案例分析、挑战、发展前景、重要性、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而教育的质量又与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第一任“家长”,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班主任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难。
如何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了每一位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科学,可以为班主任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班主任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积极心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和实践,分析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挑战与应对,并展望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发展前景。
希望通过对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探讨,能够为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和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和实践对于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基础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探讨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可以为班主任提供更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管理班级、疏导学生情绪、促进学生学习等,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和成效。
班主任常用的五个心理学原理
班主任常用的五个心理学原理纵观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其实并不需要学习那么多系统的心理学理论知识。
我们的目标是为教育服务,所以从心理学的许多原理中,挑选一部分就可以为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增添魔力。
在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工作中常用的心理学原理。
1 .登门槛效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这就是“登门槛效应二这种效应的意义在于,当我们希望学生遵从一个要求时,不妨先提一个简单的要求。
比如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我通常一上来就直接批评,首先观察学生的状态。
当我发现他一脸不屑,怒气冲冲,打算死磕到底时,我会要求先做一点他不抗拒的事情。
比如,请他给自己搬把椅子,或者帮他整理一下刚刚被扯歪的衣领,让他没有理由拒绝的事;再进一步,请他端坐,安放手脚。
以上这些,如果他都服从了,再开始教育,效果明显会好很多。
2 .留面子效应“留面子效应”是指人们拒绝了一个较大的要求后,对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现象。
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这种方法被称为“留面子技术”,与“登门槛效应“正好相反。
举个例子:大课间体育运动,布置绕圈跑10分钟热身加5组蛙跳。
所有学生都会不停地抱怨、拖延。
这时,你应该适当地降低要求,“看看每个人的表现,热身效果好的话,那就就慢跑10分钟。
"你可以想象学生会多么高兴,他们会非常认真地跑完10分钟。
但你知道吗?老师只是要求学生慢跑10分钟热身。
3 .负效惩罚“负效惩罚”指的是,当惩罚的动作在违规行为还没有结束之前,老师就先停止了,那么学生之后发生类似违规行为的概率就会增加,且强度更强。
我们平时可以不罚或者少罚学生,但如果我们一旦开始准备惩罚教育了,就一定要坚持到底,要出结果,否则,这次惩罚的行动,还不如没有。
比如:学生在破坏课堂秩序,吵闹,老师可能已经做出了非常愤怒地表示,“你们不要再吵了。
如何提高班主任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如何提高班主任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对于班主任来说,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还可以指导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引导。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提高班主任教育心理学知识的途径以及实践中的一些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育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工作的科学基础,它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以及教育方法和手段等内容。
对于班主任来说,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同时,教育心理学还可以指导班主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提高班主任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班级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班主任教育心理学知识的途径1. 专业培训班主任可以通过参加相关的教育心理学培训班或课程来提高自己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这些培训班或课程通常由教育心理学专家或相关机构开设,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应用技巧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专业培训,班主任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
2. 学术研究班主任可以主动关注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阅读相关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和学术论文。
通过学术研究,班主任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同时,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参与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
3. 实践探索实践是提高教育心理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班主任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经验,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通过实践探索,班主任可以加深对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
三、实践中的建议1.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例如,当发现有学生出现焦虑、孤独等心理问题时,班主任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并推荐学生到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1.从心理角度认识、了解学生。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班主任习惯于从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性等方面去认识学生,很少从心理角度去分析了解学生。
比如学生说谎、考试作弊的行为,班主任一般认为是学生品德不好,不诚实;较少认识到这是学生心理上害怕惩罚、躲避痛苦而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
再比如,班主任鼓励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班长竞选,学生却说不想当班长。
班主任多半会认为这个学生骄傲自满,不愿意为大家服务,很少想到他可能在这方面缺乏自信心,害怕选不上,自尊心受伤害,才表现出不想当班长。
班主任认识学生的角度不同,采取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教育效果也不一样。
加强心理班主任角色意识,要求班主任多从心理角度去认识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班主任工作更理性化、科学化,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心理学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认为一个人有其巨大的发展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普通人只开发了他蕴藏能力的十分之一,即使像爱因斯坦那么伟大的科学家,其潜能的发挥也没有超过百分之二十。
加强心理班主任角色意识,就是要看到学生的发展潜力,对发展较好的学生,采取措施促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发展不好的学生,要认识到大多数学生只是暂时发展不良,他们仍有积极的一面,仍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能把他们看死,应积极采取措施,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
另外,班主任强化心理班主任角色意识,用积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会增强信心,增加自我价值感,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3.采取心理辅导的方法教育学生。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表现出特别强的个性特点,班主任做起工作来感到很棘手另外,学生表现出的问题,也不再单纯是思想品德问题,更多的是心理品质问题。
因此,班主任只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去面对学生,以做思想工作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教育效果不会太理想。
加强心理班主任角色意识,要求班主任更多的时候是以心理班主任身份去面对学生,在教育方法上,也以心理辅导方法为主。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和实践1. 引言1.1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行为和情绪变化,从而更加有效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有效进行心理辅导能够帮助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理解学生,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而通过心理学方法解决问题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也是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发挥作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应用价值和不可替代性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提升。
2. 正文2.1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包括性格、爱好、兴趣、优点和缺点等。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指导和管理学生,更好地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
有些学生可能比较内向,需要更温柔和细心的关怀;而有些学生可能比较外向,需要更严格和果断的引导。
只有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学科和活动,只有将这些兴趣和爱好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班主任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设计更具吸引力和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2 有效进行心理辅导"有效进行心理辅导"是班主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心理问题,比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积极对接他们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心理学方法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尊重
尊重
意味着对学生无条件的 接受、认可、欣赏和喜 爱。这种感受是自然发 生、非强迫的、它不以 对方的某个特点、某个 品质或者整体的价值为 依据,即它是无条件的。
意味着对学生的消极的 体验如痛苦、害怕、异 常等等,像对积极的体 验如自豪、满足、自信、 关心一样的接纳。
真诚
真诚,是沟通的更高层次, 指的是你是作为一个人在跟 他交流,而不是老师,或者 其他人,抛开身份,抛开社 会角色,作为自我,跟他交 流。在交流中表达出整个自 己的感觉和想法。 Nhomakorabea03 01
“哦,你现在担心这 件事呀,老师相信, 只要坚持努力,不久 成绩就会好起来的。
”
“既然你知道这个 原因,为什么你不想 办法去改变它?”
同理心运用分析
• 1“既然你知道这个原因,为什么你不想办法去改变它?”
• 它没有反应出外表的情感,有判断或批评的味道, 其实对学生来说,改变他的懒惰可能对他有帮助, 但是这个建议来得太早了(其实学生自己也知道)。
介入
(二)早发现、早介入→判断、转介
1.通过各种途径,如学生近期表现,课堂行为,课后 表现,同学描述、家长描述等及早发现问题。
2.介入性谈话,主要了解学生近期情况,如情绪,睡 眠,注意力,兴趣,人际,以及对自己未来的看法等, 让学生多表达。
3.谈话无效,学生表现认知严重歪曲,情绪特别压抑 或暴躁,考虑转介有经验的老师或者心理教师,不建 议直接转介医院或社会心理机构。
心理学方法 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蕊珊
心理学方法应用的一般步骤
了解心理规律
有效沟通的关键在 于——了解并遵循 心理规律
早发现早介入
通过各种途径发现 问题,介入性谈话, 让学生多表达
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策略(下)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与改变学生行为的有效方法。
1、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改变学生行为的保证。
接纳自己。
班主任角色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评价与压校长、教研员、学生、学生家长、社会……都从自己的角度对班主任评头论足,这些无形的压力带给班主任焦虑感。
同时,班主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在观念中拥有很多“应该怎么做”的规条,甚至比别人对自己更严格。
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对自己有透彻的认识,看到自己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不足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坦然地接受“我是一个有缺点的人”,对自己不苛责。
对于一些暂时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允许它暂时存在。
要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有多重因素,应允许不同的学生以不同速度成长,不因为个别学生成长进步缓慢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要相信自己会不断发展,能力会不断提高,问题会不断获得解决。
明确界限。
很多班主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有些家长采取放任态度,有些家长因为没有家教能力,而将孩子委托给班主任,告诉班主任“只有你能管教孩子”,结果班主任扛起了家长的责任。
这样替人扛责任,会加重班主任的心理压力。
同时,失去了对家长进行家教指导的机会,帮助家长推卸了本应承担的责任。
所以,对于这样的家长,一定要有清晰的界限,班主任具有指导家长家教的责任,但不要替家长承担全部责任。
控制情绪。
班主任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
首先,班主任要了解,大部分学生从内心是尊重老师的,一般不会轻易冒犯老师,他们的一些“不听话”或者“不良做法”,多数具有一定的年龄特点,是心理发育不成熟情况下的行为。
有了这样的理解,就可以理解他们的行为,某种程度上就宽容了许多,而不是直接去跟他们“较劲”。
其次,要对自己的情绪反应有觉知。
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当自己情绪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清晰地觉知,有助于自我控制,这时,深呼吸对于抑制冲动行为非常有帮助;或者暂时远离引发情绪反应的情景,等情绪恢复后再回来处理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策略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
它的工作对象是生动、变化着的学生个体。
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鲜明个性的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钻研精神,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科学地了解和认识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主要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
这些工作只有在了解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时才可能圆满完成。
中小学班主任老师面对的是多样的学生,既有阶段性发展的共性特点,又有各种原因造成的个性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考虑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1.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充分了解这些特点,才能避免用成人的心理来推测学生的心理,避免提出不符合学生特点的要求。
学生的心理发展都具有脑与认知的基础。
儿童期的脑还在发育中,很多方面如控制和执行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很多认知能力都与成人不同。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考虑不同时期学生的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脑还没有发育成熟,兴奋和抑制系统还不够协调,这就导致他们在注意、情绪、抑制等方面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他们的注意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而不能提出他们能力不及的要求。
有些教师在学生一入学就要求学生上课时安安静静地听课,认为这样才算是遵守纪律,这样的要求是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状态强烈影响学习者的认知、动机和日常行为。
小学生的情感丰富,很容易大喜大悲.缺乏控制。
比如,他们受到表扬立即兴高采烈,挨了批评则马上情绪低落,这就要求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注意方式。
关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这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积极情绪实现对儿童学习的促进作用。
很多班主任老师习惯于课前处理班级问题,然后再讲课,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问题,一是浪费了学生学习效率最高的时间,二是容易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影响课堂气氛和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在学习活动中,虽然开始时劲头很足,但却往往虎头蛇尾,不能持久地坚持。
因此,教师要求小学生做需要长久意志努力的事情时,最好能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这样既避免学生觉得枯燥、不好完成,又可以让学生经常体会成功的感觉,提高他们的参与乐趣。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需要学生自觉坚持的任务,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坚持性。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时期。
中学生的心理表现出过渡性、闭锁性、自尊心强、以自我为中心等特点。
作为班主任老师,除了学习方面的特点,还要注意中学生的一些独特之处。
中学生的大脑额叶尚未发育成熟,执行控制能力不足,容易情绪化,并且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加工信息多使用情绪通路,这些都决定了青少年的脑容易受到新异刺激的影响,青少年更容易受到自身情绪、而非逻辑本身的支配。
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绪特点,避免一些容易引起学生强烈冲突的行为,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避免当众批评讽刺、体罚学生的行为。
同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
青春期大脑前额叶的急速发育使得青少年容易将问题过度复杂化,将社会理想化并且言行不一。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中学生很敏感、很容易胡思乱想,老师和同学的一点小的行为变化可能就会引起他们各种猜测,并随之引发喜悦、焦虑、抑郁等各种情绪状态。
还有一种让教师无所适从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对所有的道理都很明白,对别人的要求也很高,认为别人都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一遇到不良现象就十分愤怒,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高,总有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老师们有的时候会特别气愤,认为他们是明知故犯,是故意跟老师作对。
其实这种言行不一、对己宽松、对人严格的现象是受青春期脑认知加工特点影响的。
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不能因此给学生扣上表里不一、品行不良的帽子,另一方面也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安排教育活动,既不能只重复讲道理,以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抵抗心理,也不能认定学生已经懂得道理了,就跳过这个环节,直接对他们提出行为要求,而是要把重点落在认知和行为的联系上,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出言行一致、品学兼优的学生。
中学生既容易被新异刺激吸引,又渴望组织的归属感。
教育者应该考虑青少年在智力、情绪、社会性发展上的多种需求,把学校建设成安全、支持性的社会型组织,满足青少年的社会渴求,避免学生因为冲动性强、抑制力弱、追求新异刺激而形成吸烟、饮酒、网瘾、吸毒等不良行为。
作为班主任老师,一方面要注意与学生加强沟通,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要加强班集体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避免学生因缺乏同伴交往而加人不良群体。
比如,可以通过班队活动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具有安全感、亲密感和归属感。
师生、同伴之间的合作与友好相处,可以满足他们交往的需要,从中学习良好的交往模式,建立起社会支持体系,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感到孤单和孤立无援,这样有助于他们打开封闭的心理,培养开朗的性格,抵御不良行为和不良群体的影响。
总之,班主任老师要时时提醒自己,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虽然与小学生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但各方面的发展还没有成熟,还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这样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2.主动关注儿童心理的多样性是成功开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证。
儿童心理发展受环境影响。
由于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儿童,会因为环境的差异而形成不同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发展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使得不同地区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比较发达城市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比较富裕,这些孩子往往会出现自我中心、耐挫力差的特点;农村的学生比较淳朴真诚,承受力强,具有勤俭节约、孝敬父母的美德,但交往能力、卫生习惯比较差。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在区域的特点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入新的元素,如城市的学生教育可以加入一些体会生活艰辛、培养抗挫折能力和自理能力的环节,而农村的学生教育可以加入交往技巧训练和卫生习惯培养的内容。
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性格特点、教育方式,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
从家庭教养方式来看,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孩子就有可能蛮横无理、攻击性强;家庭教育溺爱、放纵,孩子则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体会别人的立场;而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有的由爷爷、奶奶带着,有的寄住在亲戚家中,缺乏心理沟通和多样的交往活动,这些学生往往在心理上存在自卑感,不愿在大庭广众下说话,不愿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这只是一些典型家庭的教育问题,其实家庭教育不能这样简单分类,每个家庭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从而每个孩子也会出现不同的特点。
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考虑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因为学生的发展会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班主任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的环境特点,不能以一种方式应对所有类型的学生。
儿童个体因脑的发育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
由于脑的特异性,每个儿童都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如有些学生擅长语言文字的学习,有些学生擅长数学学习,有些学生擅长运动,有些学生擅长音乐、美术。
在学习方式上,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有些儿童习惯于通过听觉学习,有些儿童习惯于视觉学习,有些则习惯于通过动觉方式学习。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考虑学生自身的特点设计教学方式,提出教学要求,不能给所有学生设定同样的标准。
儿童的脑与认知发展的速度具有差异性,有些儿童的某些方面发展很快,而另外一方面可能发展很慢,就像大家常说的有“早慧”的儿童,也有“大器晚成”的儿童。
因此,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的起点和发展变化,不能凭学生一时的表现就武断地预期以后的发展。
另外,教师应考虑学生的学习障碍问题。
除了智能明显较低的孩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注意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特异性障碍。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有许许多多的儿童青少年正经受阅读障碍、计算障碍、注意缺陷障碍、学习障碍等认知障碍的折磨,他们中许多人智力正常,但却存在不同的学习困难。
也就是说,每个班主任老师的班级里都有可能存在有认知障碍的学生,只是老师和家长很少注意到这些问题,大家经常把这些学生的成绩不良归咎于学习不认真,态度不端正,总是采取批评教育、加大作业量等方式解决,这样的解决方式不但错过了帮助这些学生解决问题的时机,还容易影响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充分认识班主任在改变学生过程中的职责与能动性。
1.正确认识自己的角色,勇于担当改变学生的职责。
班主任既要承担学生各种要求带来的压力,还要承受学校的管理压力,这些压力使很多班主任疲于应付,身心疲惫。
而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化,又给老师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和变数。
教师经常辛辛苦苦做很多工作,但因环境影响,效果不够明显,以致经常充满无力感。
很多老师因此视班主任工作为畏途,逃避班主任工作。
但作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责任,班主任工作也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就放弃自己的责任。
这是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和责任。
2.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具有改变学生的能力。
学生入学后,班主任老师是与他相处时间最长的重要他人。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反应。
在我们开展的“心理健康促进工程”项目中有这样一次实践作业:每个老师选择一个自己平时不喜欢且很少关注的学生,主动对其表示友好和关注,比如,见面时跟他打招呼、微笑点头,等等。
对这些老师来说,这个友好的表示可能最初不是真心的,他们也不完全相信这能够改变学生的行为和师生关系,但做起来并不难,所以就坚持下来。
一段时间后,老师发现,这些以前跟自己很疏远的学生也开始报以真诚的微笑,并且行为表现也有所改善。
教师的主动改变真的引发了学生的变化。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教师也经常有这样的议论,说什么老师带出什么学生,学生的性格特点、做事风格甚至字迹都会带有自己喜欢的老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