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

triz理论的40个原理TRIZ理论的40个原理。
TRIZ理论是由俄罗斯发明家阿尔泰什勒·萨维奇·阿尔泰什勒提出的创新理论,它包含了40个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创作者解决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TRIZ理论的40个原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
1. 精简原理,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部分来提高效率和性能。
2. 时间逆转原理,将过去的技术和思想应用到现代问题中。
3. 全局性,考虑整个系统的影响,而不仅仅局限于局部问题。
4. 增强,增加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5. 适应性,使系统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条件。
6. 统一,将不同的部分整合成一个整体,提高系统的效率。
7. 可靠性,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 可逆性,使系统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逆向操作。
9. 逆向思维,反向思考问题,找到与传统思路不同的解决方案。
10. 预见性,预测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11. 功能转移,将系统的功能转移到其他部分,实现更高效的运作。
12. 层次性,将系统分解成不同的层次,提高管理和控制的效率。
13. 均衡,使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达到均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14. 弹性,使系统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15. 动态性,使系统能够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6. 非对称性,利用系统内部的不对称性来实现创新和改进。
17. 随机性,引入一定程度的随机性,使系统更具灵活性和创造性。
18. 递归性,通过递归思维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19. 联系,将不同的部分联系起来,实现更高效的协作和协调。
20. 超越,超越传统思维,寻找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1. 负面效应,利用负面效应来实现积极的改变。
22. 自组织性,使系统能够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
23. 反馈,引入反馈机制,使系统能够自我修正和改进。
24. 多样性,充分利用系统内部的多样性来实现创新和改进。
25. 可持续性,使系统能够持续发展和改进。
triz期末总结

triz期末总结一、TRIZ的概述TRIZ,全称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即发明问题解决的理论,是由苏联的发明家根宜·阿尔泰谢维奇·阿尔图什创立的一种问题解决方法和创新理论。
TRIZ以解决技术问题为基础,通过研究和总结过去的发明、创新实践,提出了一套系统和科学的问题解决原则和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和创新。
二、TRIZ的基本原理1. WOIS (Worth Of Innovative Solution)原则:通过判断创新解决方案的价值来决定其优先级。
2. 趋势预测原则:通过预测技术发展趋势,为问题解决和创新提供方向。
3. 矛盾矩阵原则:通过分析和解决矛盾,找到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
4. 创新原则:提供了一系列解决问题和创新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5. 模型原则:通过建立模型和分析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TRIZ的应用案例1. 爆竹包装问题某公司生产的爆竹,包装后运输时容易因冲击力导致爆竹短路引发事故。
通过使用TRIZ的矛盾矩阵原则,找到了减小冲击力的解决方案,即增加包装的缓冲材料。
通过这一改进措施,成功解决了包装问题,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2. 发明电子琴的故事电子琴创新的过程中,TRIZ的趋势预测原则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电子琴发明之前,各种乐器需要用大量的机械部件来实现音域的转换,给乐器制造和使用带来了许多问题。
通过对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发明家成功预测到了电子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使用电子元器件实现音域转换的创新方案,最终发明了电子琴。
3. 太阳能技术创新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受到了成本和效率的制约。
通过TRIZ的WOIS原则,判断出提高太阳能技术效率的解决方案更有价值。
通过对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材料进行创新,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同时降低了成本,使太阳能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四、TRIZ的优点与挑战1. 优点:a. 系统性和科学性:TRIZ提供了一套系统和科学的问题解决原则和方法,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和创新。
TRIZ——精选推荐

TRIZ(⼀)冲突解决理论1、技术冲突解决原理TRIZ提出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通⽤⼯程参数:运动物体质量、静⽌物体质量、运动物体长度、静⽌物体长度等。
为了解决技术冲突,TRIZ理论提出了40 项发明原理,如分割、分离、局部质量、不对称等。
通过研究,Altshuller提出了冲突矩阵,该矩阵将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程参数与40条发明原理建⽴了对应关系,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选择发明原理的难题。
2、物理冲突解决原理Terninko于1998年提出的物理冲突描述⽅法为:(1)为实现关键功能,⼦系统要具有⼀有⽤功能,但为了避免出现⼀有害功能,⼦系统⼜不能具有上述有⽤功能。
(2)关键⼦系统的特性必须是⼀⼤值以能取得有⽤功能,但⼜必须是⼀⼩值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3)关键⼦系统必须出现以取得⼀有⽤功能,但⼜不能出现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TRIZ提出采⽤分离原理解决物理冲突的⽅法,包括空间分离和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整体与部分的分离。
英国Bath⼤学的Mann提出,解决物理冲突的分离原理与解决技术冲突的发明原理之间存在关系,⼀条分离原理可以与多条发明原理存在对应关系。
(⼆)物—场模型分析⽅法物—场分析是⽤符号表达技术系统变换的建模技术。
物—场模型分析⽅法产⽣于1947—1977年,每⼀次的改进都增加了新的可⽤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76 种标准解。
这些标准解是最初解决问题⽅案的精华,因此,物—场分析为我们提供了⼀种⽅便快捷的⽅法,利⽤这种⽅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产⽣不同想法。
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构成要素S1、作⽤体S2、场F三者缺⼀就会造成系统不完整。
⽽当系统中某⼀物质的特定机能没有实现时,系统就会产⽣问题。
为了控制这⼀物质产⽣的问题,有必要引⼊另外的物质。
由此产⽣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并伴随能量(场)的产⽣、变换、吸收等,物—场模型也从⼀种形式变换为另⼀种形式。
因此各种技术系统及其变换都可⽤物质和场的相互作⽤形式表述。
利用TRIZ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TRIZ理论知识TRIZ理论发明分为五级提到发明创造,我们首先想到那些著名的发明成果,如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电灯等,可以说这些发明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其它有大量各种形式的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发明与创造远非这些,它们形式各样,无处不在,其质量、层次也各不相同,小到一个椅子的简单改进,大到一个学科理论的创建,即使那些专利本身,在创新程度上也各不相同。
那么在具体实现这些发明的过程中,基于它们各自的创新程度不同,对发明者在知识领域、经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比如要改进一个牙刷的手柄,只要了解产品设计、材料、加工技术就可以了,而要发明一个电动牙刷,则还需要掌握专业的电机、控制技术等。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创新活动,一些专门从事发明研究的专家对不同形式的发明进行分类,并研究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创新方法和技巧,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创新。
其中最为科学有效的发明分类方法,要数著名的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它将发明按照新颖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同等级发明的特点,并开发出面向不同等级的科学创新方法和工具。
TRIZ理论定义的五个发明等级按照创新程度从低到高依次如下。
第1级是最小型发明。
指那种在产品的单独组件中进行少量的变更,但这些变更不会影响产品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情况。
该类发明并不需要任何相邻领域的专门技术或知识。
特定专业领域的任何专家,依靠个人专业知识基本都能做到该类创新。
例如以厚度隔离减少热损失,以大卡车改善运输成本效率等。
据统计大约有32%的发明专利属于第一级发明。
第2级是小型发明。
此时产品系统中的某个组件发生部分变化,改变的参数约数十个,即以定性方式改善产品。
创新过程中利用本行业知识,通过与同类系统的类比即可找到创新方案,如中空的斧头柄可以储藏钉子等。
约45%的发明专利属于此等级。
第3级是中型发明。
产品系统中的几个组件可能出现全面变化,其中大概要有上百个变量加以改善,它需利用领域外的知识,但不需要借鉴其它学科的知识。
triz

TRIZ理论发明分为五级提到发明创造,我们首先想到那些著名的发明成果,如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电灯等,可以说这些发明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其它有大量各种形式的专利,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发明与创造远非这些,它们形式各样,无处不在,其质量、层次也各不相同,小到一个椅子的简单改进,大到一个学科理论的创建,即使那些专利本身,在创新程度上也各不相同。
那么在具体实现这些发明的过程中,基于它们各自的创新程度不同,对发明者在知识领域、经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比如要改进一个牙刷的手柄,只要了解产品设计、材料、加工技术就可以了,而要发明一个电动牙刷,则还需要掌握专业的电机、控制技术等。
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实施创新活动,一些专门从事发明研究的专家对不同形式的发明进行分类,并研究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相应的创新方法和技巧,目的就是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创新。
其中最为科学有效的发明分类方法,要数著名的TRIZ 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它将发明按照新颖程度分为五个等级,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同等级发明的特点,并开发出面向不同等级的科学创新方法和工具。
TRIZ 理论定义的五个发明等级按照创新程度从低到高依次如下。
第1级是最小型发明。
指那种在产品的单独组件中进行少量的变更,但这些变更不会影响产品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情况。
该类发明并不需要任何相邻领域的专门技术或知识。
特定专业领域的任何专家,依靠个人专业知识基本都能做到该类创新。
例如以厚度隔离减少热损失,以大卡车改善运输成本效率等。
据统计大约有32%的发明专利属于第一级发明。
第2级是小型发明。
此时产品系统中的某个组件发生部分变化,改变的参数约数十个,即以定性方式改善产品。
创新过程中利用本行业知识,通过与同类系统的类比即可找到创新方案,如中空的斧头柄可以储藏钉子等。
约45%的发明专利属于此等级。
第3级是中型发明。
产品系统中的几个组件可能出现全面变化,其中大概要有上百个变量加以改善,它需利用领域外的知识,但不需要借鉴其它学科的知识。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

TRIZ理论的主要内容(一)冲突解决理论1、技术冲突解决原理TRIZ提出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运动物体质量、静止物体质量、运动物体长度、静止物体长度等。
为了解决技术冲突,TRIZ理论提出了40 项发明原理,如分割、分离、局部质量、不对称等。
通过研究,Altshuller提出了冲突矩阵,该矩阵将描述技术冲突的39个工程参数与40条发明原理建立了对应关系,解决了设计过程中选择发明原理的难题。
2、物理冲突解决原理Terninko于1998年提出的物理冲突描述方法为:(1)为实现关键功能,子系统要具有一有用功能,但为了避免出现一有害功能,子系统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
(2)关键子系统的特性必须是一大值以能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须是一小值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3)关键子系统必须出现以取得一有用功能,但又不能出现以避免出现有害功能。
TRIZ提出采用分离原理解决物理冲突的方法,包括空间分离和时间分离、基于条件的分离、整体与部分的分离。
英国Bath大学的Mann提出,解决物理冲突的分离原理与解决技术冲突的发明原理之间存在关系,一条分离原理可以与多条发明原理存在对应关系。
(二)物—场模型分析方法物—场分析是用符号表达技术系统变换的建模技术。
物—场模型分析方法产生于1947—1977年,每一次的改进都增加了新的可用的知识,现在已经有了76 种标准解。
这些标准解是最初解决问题方案的精华,因此,物—场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产生不同想法。
TRIZ理论认为,技术系统构成要素S1、作用体S2、场 F三者缺一就会造成系统不完整。
而当系统中某一物质的特定机能没有实现时,系统就会产生问题。
为了控制这一物质产生的问题,有必要引入另外的物质。
由此产生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伴随能量(场)的产生、变换、吸收等,物—场模型也从一种形式变换为另一种形式。
因此各种技术系统及其变换都可用物质和场的相互作用形式表述。
TRIZ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
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二)最终理想解(IFR)。
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
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IFR)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墩。
最终理想解(IFR)有四个特点:1、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2、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3、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4、没有引入新的缺陷等。
(三)40个发明原理。
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1、分割;2、抽取;3、局部质量;4、非对称;5、合并;6、普遍性;7、嵌套;8、配重;9、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预先应急措施;12、等势原则;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15、动态化;16、不足或超额行动;17、一维变多维;18、机械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21、紧急行动;22、变害为利;23、反馈;24、中介物;25、自服务;26、复制;27、一次性用品;28、机械系统的替代;29、气体与液压结构;30、柔性外壳和薄膜;31、多孔材料;32、改变颜色;33、同质性;34、抛弃与再生;35、物理/化学状态变化;36、相变;37、热膨胀;38、加速氧化;39、惰性环境;40、复合材料等。
TRIZ理论体系

∙浪客∙麻瓜haibara ∙48位粉丝∙1楼2010-4-20 12:44 回复浪客∙麻瓜haibara ∙48位粉丝∙2楼TRIZ之O:有关TRIZ理论体系的简单介绍TRIZ的理论来源:苏联发明家Altshuller从1946年开始研究了世界各国200万份高水平专利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构建了TRIZ理论。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1 .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2 .各种技术难题、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
3 .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实现尽量多的功能。
TRIZ理论主要体系:1. 8大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促使我们知道技术系统是如何进化的,为技术创新指明方向。
)2. IFR最终理想解(促使我们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避免由于折中法缺乏目标所带来的弊端。
)3. 40个发明原理(指引发明的原理,使创造性思维得到扩张)4. 39个通用参数和阿奇舒勒矛盾矩阵(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在矛盾表中查找可能的解法,解法是由40个发明原理组成的)5. 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促使我们发现物理矛盾的11条分离方法和4大分离原理。
)6. 物-场模型分析(一种重要的问题描述和分析工具,用以建立与已存在的系统或新技术系统问题相联系的功能模型。
可以通过物-场分析法描述的问题一般称为标准问题,可以采用76个标准解法进行求解。
)7. 76个标准解法(针对标准问题提出的解法,标准解法是TRIZ高级理论的精华之一。
)8. ARIZ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非标准问题主要应用ARIZ来进行解决。
ARIZ的思路是将非标准问题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变换,转化为标准问题,然后应用76个标准解法来予以解决。
)9. 科学原理知识库(物理、化学、几何等领域的科学原理可以有效帮助发明问题的解决,并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TRIZ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简 化法则 、子 系统协调 性进化 法则 、
研 究、 分析 和 总结 ,提炼 出 了T R I Z 中 这些 冲突与 冲突解决原理 组成 一个 由
0 个发明 3 9 个改善参 数与3 9 个恶化参数 构成 的 向微观级 和场 的应用进 化法则 、减 少 最 重要 的、具 有普遍 用途 的4 . 分割 :2 . 抽取 :3 局 矩阵 ,矩阵 的横 轴表 示希望得 到改善 人 工进入 的进化 法则。 技术系统 的这 原理 ,分别 是 :1 八 大进化 法则可 以应用 于产生市 场 需 部 质 量 ;4非 对称 ;5合 并 6普 遍 的参数 ,纵轴表 示某技 术特性 改善 引
T R I Z 理论 在解决 问题之初 ,首先 反馈 ;2 4 . 中介物 ;2 5自服 务 :2 6 . 复 解决 问题
1 0
五 、物 理 矛 盾 和 四大 分 离
原 理
当一个技 术系统 的工程 参数具 有
相反 的需 求 ,就 出现 了物理 矛盾。 比
具 ,用于 建立 与 已存在 的 系统 或 新技 或 替代 问题 :7分析解 决 物理 矛盾 的
方法成就创 新师 资培育人才 理 论 探 索
T R I Z 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 R I Z 理论 包含着许 多系统 、科 学 抛开 各种客观 限制条件 ,通过 理想化 制 ;2 7~ 次性 用品 ;2 8机械 系统 的 而又 富有可 操作性 的创造性 思维 方法 来定 义 问题 的最 终理 想解 ( i d e a l f i n a l 替 代 ;2 9气体 与液压 结 构 ;3 0 . 柔 性 和发 明 问题 的 分析 方法。 经过半 个多 r e s u l t , l F R),以 明确 理 想 解 所 在 的 外壳和 薄膜 :3 1 . 多孔材 料 :3 2 . 改变
TRIZ九大理论

TRIZ九大理论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
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二)最终理想解(IFR)。
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
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IFR)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墩。
最终理想解(IFR)有四个特点:1、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2、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3、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4、没有引入新的缺陷等。
(三)40个发明原理。
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1、分割;2、抽取;3、局部质量;4、非对称;5、合并;6、普遍性;7、嵌套;8、配重;9、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预先应急措施;12、等势原则;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15、动态化;16、不足或超额行动;17、一维变多维;18、机械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21、紧急行动;22、变害为利;23、反馈;24、中介物;25、自服务;26、复制;27、一次性用品;28、机械系统的替代;29、气体与液压结构;30、柔性外壳和薄膜;31、多孔材料;32、改变颜色;33、同质性;34、抛弃与再生;35、物理/化学状态变化;36、相变;37、热膨胀;38、加速氧化;39、惰性环境;40、复合材料等。
《创新方法与训练》——经典TRIZ的理论体系结构

经典TRIZ的理论体系结构
• 七十多年前(1946年),前苏联军方技术人 员、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 Altshuller,右图)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 了来自于世界各国的大量高水平的发明专利 的基础上,提出了的一套体系相对完整的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TRIZ的问世和发 展奠定了基础。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经典TRIZ中的规律
经典TRIZ的理论体系结构
• 随着TRIZ的不断发展 和完善,TRIZ不仅增 加了很多新发现的规 律和方法,还从其他 学科和领域中引入了 很多新的内容,从而 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 TRIZ的理论体系。
辩证法 认识论
技术 系统 进化法 则
进化 理想度 系统
功能
矛盾
资源
系
根本 原因 分析
来源
对海量专利的分析和总结
理论核心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基本概念
进化、理想度、系统、功能、矛盾和资源
创新问题分析工具 根本原因分析、功能分析、物-场分析、资源分析和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问题求解工具
发明原理、分离方法、科学效应库、标准解系统和创新思维方法
创新问题通用求解算法
发明问题求解算法(ARIZ)
感谢您的观看
功能 分析
物场 分析
资源 分析
思
统
维
科 学
技术 矛盾 创新 原理
物理 矛盾 分离 方法
科学 效应 库
简述TRIZ理论的定义、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学习本门课程有哪些好处?

1.简述TRIZ理论的定义、核心思想、主要内容和体系架构。
学习本门课程有哪些好处?定义:TRIZ理论是由前苏联发明家阿利赫舒列尔(G. S. Altshuller)创立的,1946年,Altshuller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
Altshuller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改进、技术的变革、创新和生物系统一样,都存在产生、生长、成熟、衰老、灭亡,是有规律可循的。
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发展进化遵循的规律模式,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建立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
核心思想和基本特征:现代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无论是一个简单产品还是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的发展都是遵循着客观的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其次,各种技术难题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过程的动力;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效益的功能。
简单地说,ARIZ第一就是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最小化,原则是在系统能够实现其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不改变或少改变系统;第二是定义系统的技术矛盾,并为矛盾建立“问题模型”;然后分析该问题模型,定义问题所包含的时间和空间,利用物-场分析法分析系统中所包含的资源;接下来,定义系统的最终理想解。
主要内容: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i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TRIZ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与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以与自然科学中的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与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被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 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与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与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以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与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
它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二)最终理想解(IFR)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与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
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IFR)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墩。
最终理想解(IFR)有四个特点:1、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2、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3、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4、没有引入新的缺陷等。
(三)40个发明原理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与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1、分割;2、抽取;3、局部质量;4、非对称;5、合并;6、普遍性;7、嵌套;8、配重;9、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预先应急措施;12、等势原则;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15、动态化;16、不足或超额行动;17、一维变多维;18、机械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21、紧急行动;22、变害为利;23、反馈;24、中介物;25、自服务;26、复制;27、一次性用品;28、机械系统的替代;29、气体与液压结构;30、柔性外壳与薄膜;31、多孔材料;32、改变颜色;33、同质性;34、抛弃与再生;35、物理/化学状态变化;36、相变;37、热膨胀;38、加速氧化;39、惰性环境;40、复合材料等。
TRIZ简介

TRIZ简介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以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为⾸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类已有技术创新成果(⼏⼗万⾼⽔平的发明专利)进⾏分析和提炼,总结出来的指导⼈们进⾏发明创造、技术创新的⽅法学体系(图1)。
图1 经典TRIZ的理论体系这⼀⽅法学体系是以辩证法、系统论和认识论为哲学指导,以⾃然科学、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成果为根基和⽀柱,以技术系统进化法则为理论基础,以技术系统(如产品)和技术过程(如⼯艺流程)、(技术系统进化过程中产⽣的)⽭盾、(解决⽭盾所⽤的)资源、(技术系统的进化⽅向——)理想化最终结果为四⼤基本概念,包括了解决⼯程⽭盾问题和复杂发明问题所需的各种分析⽅法、解题⼯具和解题流程。
TRIZ的理论前提和基本认识是:⑴产品或技术系统的进化有规律可循;⑵⽣产实践中遇到的⼯程⽭盾往复出现;⑶彻底解决⼯程⽭盾的创新原理容易掌握;⑷其它领域的科学原理可解决本领域的技术问题。
在各种创新⽅法和设计⽅法中, TRIZ的内容最丰富,最强调创新精神,最注重从⼤量发明成果中总结提炼创新构思经验,并提供商品化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具。
它是⼀个“重量级”⽅法体系。
在众多⽅法中可以与它并列相⽐较的,只有德语学派的系统化设计⽅法。
后者⽴论最严谨,也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实⽤⼯具,但创新精神逊于TRIZ。
TRIZ既包含按照技术系统发展规律解决发明问题的⽅法体系,⼜包含提⾼⼈的创新思维能⼒的⽅法体系。
TRIZ不是专业科技书籍,不讲与(创新)思维问题⽆关的技术规律;TRIZ不同于头脑风暴,不讲与技术规律⽆关的思维问题。
为了更好理解TRIZ的本质,对创新设计的各派⽅法中的典型⽅法进⾏⼀些对⽐:(1)头脑风暴法:以暂时远离科学技术知识与经验为基本⽅法,接近于病态思维(brainstorming原指⼀种思维失控的⼤脑疾病)。
它掌握并运⽤了促进思维发散的⼀部分⼼理学规律。
(2)德语设计⽅法学:重视技术规律及创新设计程序,提倡⼀种反映技术活动规律的程序性⽅法——课题表述抽象化,解题从抽象到具体。
TRIZ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解决问题过程中,将问题的通解具体化是一个难点,这需要有深厚的领域背景知识。
TRIZ理论认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可由如下公式描述:S=Pc×Pkn×(1+M)×(1+T)其中:S——成功的设计;Pc——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Pkn——领域知识的水平与经验;M——TRIZ方法论与哲学思想的运用;T——TRIZ工具的运用。
在公式中,Pc和Pkn 都与领域知识有关。
因此,尽管TRIZ理论的创始人阿奇舒勒否认了经验知识在TRIZ 理论中的重要性,但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经验知识依然对TRIZ理论的应用构成了重要的支持。
所以,在TRIZ 理论中融入经验思维模式,应是TRIZ理论在应用中的一个发展方向。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
它可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二)最终理想解(IFR)。
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
TRIZ理论

TRIZ理论一、TRIZ理论(一)TRIZ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思想;大量发明创造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和矛盾是相同的。
优势;避免传统创新过程的试错法带来的盲目性和局限性。
掌握TRIZ理论提高发明的成功率,缩短发明周期。
●TRIZ理论核心;是系统进化理论,解决技术矛盾和冲突是系统进化的推动力。
(二)TRIZ理论体系结构1、TRIZ理论的理论基础体系结构中的第一部分:TRIZ理论的理论基础TRIZ理论基础是技术系统的进化模式。
该模式包含用于工程技术系统进化的基本规律,理解这些模式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对问题发展轨迹的总体概念,得到其发展前景的正确判断,从而增强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TRIZ理论认为任何领域的技术产品都与生物系统一样,存在着产生、生长、成熟、衰老和灭亡的产品进化规律。
●掌握了这些规律,人们就能能动的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开发并能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
案例:数据化信息储存技术的进化穿孔纸带→磁带→磁盘光盘→U盘→移动硬盘案例:计算技术的进化●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计算技术一样,先是算盘的发明、推广和广泛运用,达到珠算技术的成熟。
●伴随着计算机的出现,算盘技术也就走向衰老和灭亡。
2、TRIZ理论分析工具(1)矛盾分析●发明问题的核心是:解决矛盾冲突。
矛盾分为物理矛盾和技术矛盾。
A.物理矛盾是指一个系统中同一个参数的矛盾也就是自相矛盾;案例:自行车使用时变大、停放时缩小。
(这就是同一参数--体积的矛盾)B.技术矛盾:一个技术系统中的不同参数之间的矛盾。
案例:汽车速度越高,安全性下降。
●TRIZ理论归纳整理了39个通用工程参数,对工程设计中存在的技术矛盾进行描述。
●通过39个工程参数构造了矛盾冲突矩阵,来引导设计者选用TRIZ理论的40条发明原理。
(2)物质--场分析TRIZ理论认为:任何产品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分解为两个物质和一个场,可以用物质--场分析法来分析产品的功能。
(3)ARIZ算法●将初始问题程式化;●将矛盾冲突与理想解进行程式化处理;●使技术系统向理想解的方向进化。
半月刊TRIZ九大经典理论之四TRIZ九大经典理论之四

2012年5月15日第四期编委:郑燕青孔海宽陈晓峰『每月15日,半月刊编委:郑燕青,孔海宽,陈晓峰本期编辑:许桂生,杨丹凤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试基地党总支/承办单位:中试基地第二党支部30日出版』TRIZ 理论认为,发明问题的核心是解决矛盾,未克服矛盾的设计不是创新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并解决矛盾是推动产品向理想化方向进化的动力产品创新的标志是解决或移走设计中的矛TRIZ九大经典理论之四39个工程参数和阿奇舒勒矛盾矩阵的动力。
产品创新的标志是解决或移走设计中的矛盾,从而产生出新的具有竞争力的解。
根据TRIZ 方法论的思想,对于一个具体问题,当我们无法直接找到对应解时,可以先将此问题转换并表达为一个TRIZ 的问题,然后利用TRIZ 体系中的理论和工具方法获得TRIZ 的通用解,最后将TRIZ 通用解转化为具体问题的解,并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实现,从而解决问题。
39个通用技术参数如何将一个具体的问题转换并表达为一个 1.运动物体的重量2.静止物体的重量3.运动物体的长度4.静止物体的长度5.运动物体的面积静止物体的面积21.功率22.能量损失23.物质损失24.信息损失25.时间损失TRIZ 问题呢?通过对250万件专利的详细研究,TRIZ 理论提出用39个通用技术参数来描述问题。
通过这39个通用技术参数,我们可以建立起具体问题与TRIZ 理论之间的桥梁。
TRIZ 通过对大量专利的详细研究,总结提炼出工程领域内常用的表述系统性能的39个通用工程参数在问题的定义分析过程中选择 6.静止物体的面积7.运动物体的体积8.静止物体的体积9.速度10.力11.应力或压力26.物质或事物的数量27.可靠性28.测试精度29.制造精度30.物体外部有害因素作用参数。
在问题的定义、分析过程中,选择39个工程参数中相适宜的参数来表述系统的性能,这样就将一个具体的问题用TRIZ 的通用语言表述了出来。
triz的原理

triz的原理
TRIZ是一种发明创新方法论,它的基础是由发明家阿尔图尔·盖内里奇·阿尔图诺维奇(Genrich Altshull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TRIZ包括39个发明原则和76个发明模型,这些原则和模型是从大量的发明案例中总结出来的。
TRIZ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系统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TRIZ认为,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根本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TRIZ的原则和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识别出这些矛盾,并提供解决方案的思路。
TRIZ的39个发明原则包括:分离,局部质量,取代,组合,通用化,转换,反转,平行,统一,状态过渡,连续作用,反馈,参数变化,动态,局部质量变化,压缩,颜色变化,透明度变化,多功能性,自适应,预测,非负荷,反馈改变,可逆性,过程改变,改变方向,折弯,柔性,局部质量改变,受扭曲,受弯曲,剪切,柔性外壳,膨胀,腐蚀防止,增加自然能源,增加磁场,增加气体压力,增加温度,增加速度和减少重量。
TRIZ的76个发明模型包括:矛盾矩阵,科学原理列表,物理现象效应列表,标准解决方案,技术矛盾树,资源矛盾矩阵等等。
TRIZ的原则和模型可以帮助人们创造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提高创新能力。
在工程、设计、管理等领域都可以应用TRIZ的思想和方法。
- 1 -。
萃智原理——精选推荐

萃智原理萃智(TRIZ):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理论当今,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能⼒的竞争。
因此,世界各国⽆不重视创新理论和⽅法学的研究与应⽤。
“萃智”(TRIZ)为⼈们提供了⼀套全新的“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理论”,它已经成为创造性解决技术问题的诀窍,以及发明创新的“点⾦术”。
什么是萃智理论?它在国防科技⼯业领域有什么⽤途?了解这些,对于促进我军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早⽇实现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当会有所裨益。
萃智理论的来龙去脉20 世纪40 年代中期,前苏联发明家、曾供职于海军科技部门、后任苏联萃智协会主席的根⾥奇·阿奇舒勒(Genrich Altshuller)创建了⼀门解决发明创新问题的理论。
理论名称的俄⽂⾸字母缩写为ТРИЭ(对应的英⽂为TRIZ,并解释为按TRIZ ⾳译为“萃智”。
萃智理论的创⽴萃智的基本思想是:“引⼊最少的外部资源,消除创新过程中遇到的⽭盾,⽽使系统向理想状态发展”。
基于这⼀思想,萃智发展了⼀种崭新的分析式思维⽅法,即“将问题作为⼀个系统加以考虑,在着⼿解决问题之前⾸先勾画出理想的解决⽬标,进⽽设法消除创新设计过程中的⽭盾”。
阿奇舒勒提出了⼀种全新的理念: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们只要经过学习和训练就能够掌握创新的规律,可以像解数学题⼀样,按照⼀定的思路和步骤来进⾏创新。
以往的创新⽅法只是将⼈们在⽣活中⼀些零散的经验加以归纳,⽽萃智理论中的创新原理形成了系统体系,从⽽能有效地指导⼈们有规律、按步骤地进⾏创新活动。
阿奇舒勒于1946 年开始发明创新问题的理论研究,并穷其毕⽣精⼒致⼒于萃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当时,阿奇舒勒在前苏联⾥海海军专利局⼯作。
在处理发明专利的过程中,他通过搜集、整理、研究、归纳和提炼,发现任何领域的产品发明改进、技术变⾰创新,都存在着产⽣、⽣长、成熟、衰⽼、灭亡的过程,和⽣物系统⼀样有规律可循。
如果⼈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能动地进⾏产品设计并预测产品的未来趋势,⼤⼤加快创造发明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IZ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TRIZ理论包含着许多系统、科学而又富有可操作性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发明问题的分析方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TRIZ理论已经成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的九大经典理论体系。
TRIZ解决问题过程中,将问题的通解具体化是一个难点,这需要有深厚的领域背景知识。
TRIZ理论认为,一个成功的设计可由如下公式描述:S=Pc×Pkn×(1+M)×(1+T)其中:S——成功的设计;Pc——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Pkn——领域知识的水平与经验;M——TRIZ方法论与哲学思想的运用;T——TRIZ工具的运用。
在公式中,Pc和Pkn 都与领域知识有关。
因此,尽管TRIZ理论的创始人阿奇舒勒否认了经验知识在TRIZ 理论中的重要性,但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经验知识依然对TRIZ理论的应用构成了重要的支持。
所以,在TRIZ 理论中融入经验思维模式,应是TRIZ理论在应用中的一个发展方向。
(一)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可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齐肩,称为三大进化论。
TRIZ的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分别是:1、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2、提高理想度法则;3、子系统的不均衡进化法则;4、动态性和可控性进化法则;5、增加集成度再进行简化法则;6、子系统协调性进化法则;7、向微观级和场的应用进化法则;8、减少人工进入的进化法则。
技术系统的这八大进化法则可应用于产生市场需求、定性技术预测、产生新技术、专利布局和选择企业战略制定的时机等。
它可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二)最终理想解(IFR)。
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之初,首先抛开各种客观限制条件,通过理想化来定义问题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以明确理想解所在的方向和位置,保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沿着此目标前进并获得最终理想解,从而避免了传统创新涉及方法中缺乏目标的弊端,提升了创新设计的效率。
如果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比作通向胜利的桥梁,那么最终理想解(IFR)就是这座桥梁的桥墩。
最终理想解(IFR)有四个特点:1、保持了原系统的优点;2、消除了原系统的不足;3、没有使系统变得更复杂;4、没有引入新的缺陷等。
(三)40个发明原理。
阿奇舒勒对大量的专利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总结,提炼出了TRIZ中最重要的、具有普遍用途的这40个发明原理,分别是:1、分割;2、抽取;3、局部质量;4、非对称;5、合并;6、普遍性;7、嵌套;8、配重;9、预先反作用;10、预先作用;11、预先应急措施;12、等势原则;13、逆向思维;14、曲面化;15、动态化;16、不足或超额行动;17、一维变多维;18、机械振动;19、周期性动作;20、有效作用的连续性;21、紧急行动;22、变害为利;23、反馈;24、中介物;25、自服务;26、复制;27、一次性用品;28、机械系统的替代;29、气体与液压结构;30、柔性外壳和薄膜;31、多孔材料;32、改变颜色;33、同质性;34、抛弃与再生;35、物理/化学状态变化;36、相变;37、热膨胀;38、加速氧化;39、惰性环境;40、复合材料等。
(四)39个工程参数及阿奇舒勒矛盾矩阵。
在对专利研究中,阿奇舒勒发现,仅有39项工程参数在彼此相对改善和恶化,而这些专利都是在不同的领域上解决这些工程参数的冲突与矛盾。
这些矛盾不断地出现,又不断地被解决。
由此他总结出了解决冲突和矛盾的40个创新原理。
之后,将这些冲突与冲突解决原理组成一个山39个改善参数与39个恶化参数构成的矩阵,矩阵的横轴表示希望得到改善的参数,纵轴表示某技术特性改善引起恶化的参数,横纵轴各参数交叉处的数字表示用来解决系统矛盾时所使用创新原理的编号。
这就是,著名的技术矛盾矩阵。
阿奇舒勒矛盾矩阵为问题解决者提供了一个可以根据系统中产生矛盾的两个工程参数,从矩阵表中直接查找化解该矛盾的发明原理来解决问题。
(五)物理矛盾和四大分离原理。
当一个技术系统的工程参数具有相反需求,就出现了物理矛盾。
比如说,要求系统的某个参数既要出现又不存在,或既要高又要低,或既要大又要小等等。
相对于技术矛盾,物理矛盾是一种更尖锐的矛盾,创新中需要加以解决。
物理矛盾所存在的子系统就是系统的关键子系统,系统或关键子系统应该具有为满足某个需求的参数特性,但另一个需求要求系统或关键子系统又不能具有这样的参数特性。
分离原理是阿奇舒勒针对物理矛盾的解决而提出的,分离方法共有11种,归纳概括为四大分离原理,分别是空间分离、时间分离、居于条件的分离和系统级别分离等。
(六)物一场模型分析。
阿奇舒勒认为,每一个技术系统都可由许多功能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因此,每一个系统都有它的子系统,而每个子系统都可以再进一步地细分,直到分子、原子、质子与电子等微观层次。
无论大系统、子系统、还是微观层次,都具有功能,所有的功能都可分解为2种物质和1种场(即二元素组成)。
在物质-场模型的定义中,物质是指某种物体或过程,可以是整个系统,也可以是系统内的子系统或单个的物体,甚至可以是环境,取决于实际情况。
场是指完成某种功能所需的手法或手段,通常是一些能量形式,如:磁场、重力场、电能、热能、化学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等等。
物一场分析是TRIZ理论中的一种分析工具,用于建立与已存在的系统或新技术系统问题相联系的功能模型。
(七)发明问题的标准解法。
标准解法阿奇舒勒于1985年创立的,共有76个,分成5级,各级中解法的先后顺序也反映了技术系统必然的进化过程和进化方向,标准解法可以将标准问题在一两步中快速进行解决,标准解法是阿奇舒勒后期进行TRIZ理论研究的最重要的课题,同时也是TRIZ高级理论的精华。
标准解法也是解决非标准问题的基础,非标准问题主要应用ARIZ来进行解决,而ARIZ的主要思路是将非标准问题通过各种方法进行变化,转化为标准问题,然后应用标准解法来获得解决方案。
(八)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ARIZ是发明问题解决过程中应遵循的理论方法和步骤,ARIZ是基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一套完整问题解决的程序,是针对非标准问题而提出的一套解决算法。
ARIZ的理论基础由以下3条原则构成:1、ARIZ是通过确定和解决引起问题的技术矛盾;2、问题解决者一旦采用了ARIZ来解决问题,其惯性思维因素必须被加以控制;3、ARIZ也不断地获得广泛的、最新的知识基础的支持。
ARIZ最初由阿奇舒勒1977年提出,随后经多次完善才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ARIZ-85包括九大步骤:1、分析问题;2、分析问题模型;3、陈述IFR和物理矛盾;4、动用物-场资源;5、应用知识库;6、转化或替代问题;7、分析解决物理矛盾的方法;8、利用解法概念;9、分析问题解决的过程等等。
(九)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
科学原理,尤其是科学效应和现象的应用,对发明问题的解决具有超乎想象的、强有力的帮助。
应用科学效应和现象应遵循5个步骤,解决发明问题时会经常遇到需要实现的30种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经常要用到100个科学有和现象。
应用科学效应和现象应遵循5个步骤:1、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解决此问题所要实现的功能;2、根据《功能代码表》,确定此功能相对应的代码;3、从《科学效应和现象清单》查找此功能代码下所推荐的科学效应和现象,获得科学效应和现象名称;4、筛选所推荐的每个科学效应和现象,优选适合解决本问题的科学效应和现象;5、查找优选出来的每个科学效应和现象的详细解释,并应用于问题的解决,形成解决方案;1.技术系统八大进化法则阿奇舒勒于1946年开始创立TRIZ理论,其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是技术系统进化论。
阿奇舒勒技术系统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技术系统的进化并非随机的,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客观的进化模式,所有的系统都是向“最终理想化”进化的,系统进化的模式可以在过去的专利发明中发现,并可以应用于新系统的开发,从而避免盲目的尝试和浪费时间。
阿奇舒勒的技术系统进化论主要有八大进化法则,这些法则可以用来解决难题,预测技术系统,产生并加强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工具。
一、技术系统的S曲线进化法则阿奇舒勒通过对大量的发明专利的分析,发现产品的进化规律满足一条s形的曲线。
产品的进化过程是依靠设计者来推进的,如果没有引入新的技术,它将停留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上,而新技术的引入将推动产品的进化。
S曲线也可以认为是一条产品技术成熟度预测曲线。
下图是一条典型的s曲线:s曲线描述了一个技术系统的完整生命周期,图中的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技术系统的某个重要的性能参数(39个工程参数详见随后的第4章第一节的内容),比如飞机这个技术系统,飞行速度、可靠性就是其重要性能参数,性能参数随时间的延续呈现S形曲线。
一个技术系统的进化一般经历4个阶段,分别是:1)婴儿期;2)成长期;3)成熟期;4)衰退期;每个阶段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技术系统的诞生和婴儿期当“1.有一个新需求、2.而且满足这个需求是有意义的”这两个条件同时出现时,一个新的技术系统就会诞生。
新的技术系统一定会以一个更高水平的发明结果来呈现。
处于婴儿期的系统尽管能够提供新的功能,但该阶段的系统明显地处于初级,存在着效率低、可靠性差或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由于人们对它的未来比较难以把握,而且风险较大,因此只有少数眼光独到者才会进行投资,处于此阶段的系统所能获得的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是非常有限的。
TRIZ从性能参数、专利级别、专利数量、经济收益4个方面来描述技术系统在各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帮助人们有效了解和判断一个产品或行业所处的阶段,从而制定有效的产品策略和企业发展战略。
处于婴儿期的系统所呈现的特征是:性能的完善非常缓慢,此阶段产生的专利级别很高,但专利数量较少,系统在此阶段的经济收益为负。
2.技术系统的成长期(快速发展期)进入发展期的技术系统,系统中原来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效率和产品可靠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其价值开始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发展潜力也开始显现,从而吸引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大量资金的投入会推进技术系统获得高速发展。
处于第2阶段的系统,性能得到急速提升,此阶段产生的专利级别开始下降,但专利数量出现上升。
系统在此阶段的经济收益快速上升并凸显出来,这时候投资者会蜂拥而至,促进技术系统的快速完善。
3.技术系统的成熟期在获得大量资源的情况下,系统从成长期会快速进入第3个阶段:成熟期,这时技术系统已经趋于完善,所进行的大部分工作只是系统的局部改进和完善。
处于成熟期的系统,性能水平达到最佳。
这时仍会产生大量专利,但专利级别会更低,此时需警惕垃圾专利的大量产生,以有效使用专利费用。
处于此阶段的产品已进人大批量生产,并获得巨额财务收益,此时,需知道系统将很快进入下一个阶段衰退期,需着手布局下一代产品,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以保证本代产品淡出市场时,有新的产品来承担起企业发展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