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数值试验研究
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研究综述
第50卷增刊建筑结构Vol.50 S22020年12月 BuildingStructure Dec.2020 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研究综述韦锋,任子华,张俊华(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 510640)[摘要]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具有节约净空、平面布置灵活及施工方便等优点,是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
但板柱结构节点区受力复杂,目前对其传力机制和破坏机理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板柱节点的冲切破坏问题尤其突出。
根据文献对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的破坏形态进行了总结,并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归纳了板柱节点破坏形态的判别公式及应用条件;梳理了影响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板柱节点;抗冲切性能;抗冲切承载力;抗冲切延性中图分类号:TU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48X(2020)S2-0499-07State of the art of research on punching shear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column connectionsWEI Feng, REN Zihua, ZHANG Junhua(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Abstract: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column structure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ving headroom, flexible floor layouts andconvenient construction. It is a commonly used building structure system. However, the slab-column joint area is subjectto complex forces. At present, there is no unified understanding of its force transfer mechanism and failure mechanism.Punching failure of slab-column joints is a particularly prominent problem. The failure patterns of slab-column joints arereviewed according to related literatures. The discriminant formulas of failure modes of slab-column joints and theapplication ranges are summarized based on existing studies.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unching resistance ofslab-column joints are sorted out,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status is reviewed. The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pointed out.Keywords: reinforced concrete slab-column connections; punching behaviors; punching capacity; punching ductility0 引言由水平构件为板和竖向构件为柱所组成的结构称为板柱结构。
基于ABAQUS梁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拟
基于ABAQUS梁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拟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探讨基于ABAQUS梁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拟。
文章将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简要介绍,阐述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接着,将详细介绍ABAQUS软件及其在结构数值模拟中的优势,特别是梁单元在模拟钢筋混凝土框架中的应用。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based on ABAQUS beam elements. The article will provid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explaining their application and importance in practical engineering. Next, we will provide a detailed introduction to ABAQUS software and its advantages in structural numerical simulation,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beam elements in simulating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文章将重点分析使用ABAQUS软件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数值模型的过程,包括材料属性的定义、边界条件的设置、荷载的施加以及网格的划分等。
还将探讨如何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性能。
The article will focus on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a numerical model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 using ABAQUS software,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material properties, setting of boundary conditions, application of loads, and meshing. We will also explore how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simulation result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predict the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s.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工程师和研究者提供一种有效的数值模拟方法,以便在设计和优化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其受力性能和变形行为。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中等代框架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中等代框架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摘要】在普通框架中,框架梁与框架柱的宽度相差不大,弯矩的传递可直接在梁宽范围内进行。
但在等代框架中,其框架梁实为宽度很大的板,跨中板带所传递的弯矩要靠柱两侧扭转条带传递至柱子。
柱子及柱子两侧的抗扭构件合在一起构成等效柱。
该模型实质是增加柱子的有效长度,使得对该等代框架采用一般的框架分析方法计算时,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近。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板柱结构;等代框架法;空间刚度;竖向荷载;冲切0 引言等代框架法是分析板系结构的一种简化方法,在多年的工程应用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已为许多规范采用。
该方法将三维结构视为由纵向和横向穿过建筑物轴线的等代框架所构成。
每榀框架由一列等效或支座和板带所构成,板带是以柱或支座的中心线两侧板格中心为界限,每榀等代框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进行板带的截面设计,并假设纵向和横向每一方向的等代框架分别承受全部的竖向荷载。
等代框架由三部分组成:(1)功水平板带(含梁和板);(2)柱子或其它支承构件;(3)在板带和柱子间起弯知传递作用的跨中板带。
1 板柱结构等代框架法设计步骤1.1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后张预应力板柱结构适宜用于跨度为6m-12m,活荷载在5kn/m2以内,中等地震裂度区。
柱网宜优先选取等柱网,有时从建筑和使用上可设置悬挑部分,同时一个方向的柱子不宜少于3个,必要时须设置边梁和剪力墙。
1.2 材料及构件截面的选择板和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宜低于c30;预应力筋宜采用无粘结预应力碳素钢丝、钢绞线。
板中非预应力筋可采用i、ii级钢筋,柱的受力纵筋采用ii级钢筋,构造钢筋采用i级钢筋。
对于各跨连续的预应力平板,楼板跨高比可取40-45,屋盖的跨高比可取45-48。
板厚选择时还应考虑防火及防腐蚀的要求。
一般来说,板厚不宜小于120mm,常用为160mm-200mm。
柱的截面宜采用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其截面尺寸可通过轴压比限值(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相同)来控制,柱的最小边长不宜小于350mm。
高性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doc
2.除委托查新项目课题组成员发表的研究成果[文献6]外,未见有采用四角弯筋抗剪连接件、T形钢抗剪连接件构建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与H型钢梁的抗剪连接技术的相关报道;
(二)见有研究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与H型钢梁的连接构件,包括H型钢梁、预制薄板、混凝土层、四角弯筋[文献6],此文献为委托查新项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其他相关研究中见有研究叠合楼板与钢梁的高强度连接结构的抗剪能力[文献19-21.文献32-33],文献19采用栓钉、文献20采用预应力钢筋及轻钢骨、文献21采用纵横钢筋网片,文献32采用螺栓抗弯连接件、文献33采双头螺柱抗剪连接件与委托查新项目研究采用四角弯筋抗剪连接件、T形钢抗剪连接件不同。见有研究钢筋桁架面板(SBTD)与盲栓钢管混凝土(CFST)复合框架[文献34],未提及抗剪连接件与委托查新项目不同。
本项目研究成果压型钢板混凝土叠合楼板连接和安装技术、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抗剪切滑移技术、大跨度组合楼盖压型钢板-混凝土界面粘结力评价技术、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与钢梁连接技术、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梁柱连接技术、钢管高强混凝土承载力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等一批重大技术应用在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承担的25个工程建设项目中,这些重大技术的成功应用对推动高性能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符合我国提倡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在2016年-2018年期间新增销售额为232360万元,新增利润15589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除委托查新项目课题组成员发表的研究成果外[文献7-14],未见有将工字形CFRP型材置入方钢管混凝土中,构建工字形CFRP型材增强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相关报道。
结构检验(学习指南)
西安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代码:TM006课程名称:结构检验一、单选(本大题共39小题,每小题1分,共39分)1.测定尺寸为20㎝×20㎝×20㎝的混凝土试块强度时,对结果采用的换算系数是()A.0.95B.1.00C.1.05D.1.102.以下不属于机械力加载装置的是()A.绞车B.激振头C.拉力测力计D.滑轮组3.对于研究性试验,确定试件数目的主要因数是()A.试件尺寸B.试件形状C.分析因子和试验状态数D.荷载类型4.进行混凝土板承载力试验时,可利用砖作为试验荷载,砖在板面上要分堆堆放,砖堆之间应有5㎝的间隔,其目的是()A.为了便于分级计量荷载值B.增加重力加载的安全性C.预防荷载材料因起拱而对结构产生卸载作用D.为了真实模拟板面的均布荷载5.将加载设备产生的荷载按试验荷载图式的要求正确地传递到试验结构上,同时满足荷载量放大、分配和荷载作用形式转换要求的设备是()A.试件支承装置B.荷载传递装置C.荷载支承装置D.试验辅助装置6.在结构试验中,可以用两点之间的相对位移来近似地表示两点间的()A.最小应变B.最大应变C.平均应变D.局部应变7.现行规范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和砖石结构的计算理论,其基础是()A.理论分析B.试验研究的直接结果C.数值计算D.工程经验8.屋架试验一般采用()试验A.卧位B.侧位C.正位D.反位9.下列变形属于整体变形的是()A.转角B.应变C.裂缝D.钢筋滑移10.对于混凝土结构试验,在达到使用状态短期试验荷载值以前,每级加载值不宜大于其荷载值的()A.50%B.40%C.30%D.20%11.回弹法最终按余下的()个回弹值取平均值A.5B.10C.15D.2012.超声法检测钢管混凝土强度,圆钢管的外径不宜小于()㎜A.300B.400C.500D.60013.在结构试验中,科学研究性试验解决的问题是()A.判断具体结构的实际承载力B.为工程质量事故提供技术依据C.验证结构计算理论的假定D.检验结构构件产品质量14.气压加载法主要是利用空气压力对试件施加()A.静力荷载B.集中荷载C.分布荷载D.均布荷载15.()项要求非破损检测技术不能完成A.评定结构构件的施工质量B.处理工程事故,进行结构加固C.检测已建结构的可靠性和剩余寿命D.确定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16.以下对测点的阐述不正确的是()A.测点布置宜少不宜多B.测点位置要有代表性C.应布置一定数量的校核性测点D.测点布置要便于测读和安全17.当用于测量非匀质材料的应变,或当应变测点较多时,为避免各测点相互影响,应尽量采用()A.全桥B.半桥C.1/4桥D.半电桥18.结构动力特性主要包括的结构基本参数是()A.自振频率、阻尼系数、结构刚度B.自振频率、阻尼系数、振型C.结构形式、结构刚度、阻尼系数D.结构形式、结构刚度、振型19.回弹仪测定混凝土构件强度时,测区应尽量选择在构件的()A.靠近钢筋的位置B.侧面C.清洁、平整、湿润的部位D.边缘区域20.仪器最大被测值宜在满量程的()范围内A.1/7~2/5B.1/5~2/3C.2/5~1/2D.1/2~2/321.以下不属于液压加载设备的是()A.油缸B.单向阀C.滑轮组D.球铰22.以下属于按荷载性质分类的是()A.现场试验B.长期荷载试验C.动力实验D.生产性试验23.杠杆加载法与其他重力加载法相比较其独特的优点是()A.能产生较大的荷载值B.能产生持久的荷载值C.当荷载有变时,荷载可以保持恒定D.试验加载更安全,荷载计量更方便24.结构在等幅稳定、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是属于()A.拟动力试验B.疲劳试验C.拟静力试验D.冲击试验25.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试件数目时,正交表L9(34)的含义是()A.试件数目为4,因子数为3,水平数为9B.试件数目为9,因子数为4,水平数为3C.试件数目为3,因子数为9,水平数为4D.试件数目为9,因子数为3,水平数为426.目前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非破损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主要是()A.钻芯法B.预埋拔出法C.回弹法D.后装拔出法27.下列实验属于按试验对象分类的是()A.静力试验B.真型试验C.生产性试验D.现场试验28.当滚轴受力为2~4kN/mm时,宜选用的滚轴直径为()A.20~40mmB.40~60mmC.60~80mmD.80~100mm29.下列不属于重力加载设备的是()A.加载重物B.活塞杆C.支座D.分配梁30.以下不能用来测应变的是()A.读数显微镜B.电阻应变计C.位移传感器D.光测法31.以下属于按试验目的分类的是()A.静力试验B.科学研究性试验C.模型试验D.实验室试验32.将物体本身的重力施加于结构上作为荷载的方法称为()A.液压加载B.气压加载C.重力加载D.电磁加载33.弹簧加载法常用于构件的()试验A.持久荷载B.交变荷载C.短期荷载D.循环荷载34.对铰支座基本要求的论述中,不准确的是()A.保证结构在支座处的自由转动B.保证结构在支座处力的传递C.保证结构在支座处能水平移动D.支座处的垫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35.试验荷载装置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这主要是试验装置的刚度将直接影响试件的()A.初始形态B.记载图式C.实验结果D.测试数据36.手持应变仪常用于现场测量,适用于测量实际结构的应变,且适用于()A.持久试验B.冲击试验C.动力试验D.破坏试验37.为得到梁上某截面的最大主应力及剪应力的分布规律,每个测点上要测量()个方向应变值A.1B.2C.3D.438.结构试验时要求模型与原型的各相应点的应力和应变、刚度和变形间的关系相似,称作()A.几何相似B.质量相似C.荷载相似D.物理相似39.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中,容易产生失控现象的是()A.控制位移等幅、变幅混合加载B.控制力加载法C.控制位移等幅加载法D.控制位移变幅加载法二、判断(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基于钢管混凝土柱的梁柱混合节点研究进展分析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TU9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359(2024)3-0062-06DOI:10.16330/ki.1007-7359.2024.3.0231引言近年来,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梁柱节点作为结构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备受关注。
梁柱节点是建筑结构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连接梁和柱以及传递和转移荷载的重要任务[1]。
国内外学者对梁柱节点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研发了多种节点连接形式。
新材料的应用、优化设计方法的发展和先进的施工技术的引入,都为梁柱节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钢管混凝土柱可充分发挥外包钢管和内填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势,具有强度高、塑性好、抗震性能优越和施工便捷等优势[2-3],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大跨空间结构、桥梁工程和工业建筑等领域。
目前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连接节点在工程领域得到了系统的研究和成熟的应用。
然而,随着结构跨度的增大或者荷载的增加,型钢混凝土梁、钢筋混凝土梁及其预应力梁因建造成本较低等原因常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形成新型结构体系。
其梁柱混合连接节点的设计和施工依然存在挑战,需要设计师和工程师不断探索和实践,以确保梁柱节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为此,本文综述了此类梁柱混合节点的连接类型、试验研究、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其工程应用,并进一步拓展了梁柱混合节点研究内容,为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2基于钢管混凝土柱的梁柱混合节点为了使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国内外学者研发了基于钢管混凝土柱的梁柱混合节点,主要包括三种节点类型,即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混合节点、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混合节点和钢管混凝土柱-预应力混凝土梁混合节点。
2.1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混合节点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形式主要分为加强环式节点、钢筋贯通式节点、环梁式节点、螺栓连接式节点等。
目前,针对钢管混凝土柱-钢筋混凝土梁混合节点的研究已较为成熟,很多学者对该类节点进行了试验分析与理论计算,同时对该类节点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根据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承载力简化计算模型和设计方法。
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柱结构研究与应用
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柱结构研究与应用作者:陈彬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08期[摘要]文章通过对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柱结构的研究,首先对空腹夹层板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分析了空腹夹层板结构的特点,最后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了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柱结构的具体应用,希望有所裨益。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应用;特点中图分类号:S5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353-01引言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柱结构体系是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已经应用于大柱网多层与高层建筑及大跨度单层与多层建筑,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与社会效益。
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密肋井字楼盖与预应力混凝土密肋井字楼盖是工程界熟知的平板型网格结构体系,将其应用于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中,可以满足建筑功能的需要,并可以使室内造型更加优美,但是其经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这就需要加大对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柱结构的研究。
1 空腹夹层板概述一般来说,空腹夹层板主要包括竖向短柱、上层带肋板、下层带肋板三个部分。
上层带肋板采用预制法浇筑,短柱与下层带肋板采用现浇法。
当对上层带肋板进行第二次现浇时,就可以很好的将这三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要想使结构能够与变形的要求相符,就要使结构的高度随着结构跨度的增加而增加。
从受力特点来看,增加其高度可以使结构承受的弯矩更大。
对于中、大跨度的屋顶来说,如果将空腹夹层板结构用于建造,就可以减少材料的用量,同时还能使结构的承载率大大提高。
通常来说,空腹结构主要是通过剪力键将上弦与下弦连接起来的,在上、下肋板之间形成了具有保温隔热功能的空腔。
从受力性能上来说,空腹结构受到来自整体弯矩的力可以转化为上、下肋板轴向力,这样就可以使它的刚度变大,从而使材料的性能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所以,只要通过合理的计算,空腹夹层的结构就可以很好地承担屋面上各种荷载的作用力。
如果空腹夹层结构的总高度大于梁板结构,即使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力学性能,也会使结构的净高减小,这就说明如果将空腹夹层结构应用于大中跨度结构中,就能够将其的优势很好的显现出来。
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模拟分析
d o i :10.3963/j .i s s n .1674-6066.2024.01.022C F R P 加固钢筋混凝土柱承载力模拟分析李路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32)摘 要: 为探究碳纤维复合材料(c a r b o n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p o l ym e r ,C F R P )加固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通过测量混凝土抗压强度㊁钢筋应力-应变关系及加固混凝土的黏结应力,得到了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值和模拟值㊂C F R P 布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的荷载-位移曲线趋势与非加固柱相近,C F R P 布加固柱的承载力较非加固柱的承载力提高了112.8%,加固试件的黏结强度增大了108.9%㊂关键词: C F R P ; 应力-应变关系; 耐久性D e s i g na n d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o f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t r u c t u r e sL IL u -b i n(C h i n aA r c h i t e c t u r eD e s i g n &R e s e a r c hG r o u p ,B e i j i n g 10003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c a r b o n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p o l y m e r (C F R P )r e i n f o r c e dc o n c r e t ec o l -u m n s ,t h e c a l c u l a t e d a n d s i m u l a t e d v a l u e s o f a x i a l c o m p r e s s i v e c a p a c i t y 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 n sw e r e o b t a i n e d b y m e a s u r i n g t h e c o m p r e s s i v e s t r e n g t ho f c o n c r e t e ,t h e s t r e s s -s t r a i n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r e b a r a n d t h eb o n d i n g s t r e s so f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T h e l o a d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c u r v e t r e n d o f t h e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c o l u m n r e i n f o r c e db y C F R Ps h e e t i s s i m i -l a r t o t h a t o f t h en o n -r e i n f o r c e dc o l u m n .T h eb e a r i n g c a p a c i t y o f t h er e i n f o r c e dc o n c r e t ec o l u m nr e i n f o r c e db y C F R P s h e e t i s 112.8%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n o n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l u m n ,a n d t h e b o n d s t r e n g t ho f t h e r e i n f o r c e d c o n c r e t e s p e c i -m e n i s 108.9%h i g h e r .K e y w o r d s : c a r b o n f i b e r r e i n f o r c e d p o l y m e r ; s t r e s s -s t r a i n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d u r a b i l i t y 收稿日期:2023-09-13.作者简介:李路彬(1981-),高级工程师.E -m a i l :l l b 753@163.c o m混凝土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应用广泛而普遍,结构在服役过程中随时间推移和外界影响因素的侵蚀,结构会出现开裂㊁变形和强度损失等问题㊂为保证结构服役期内的使用安全性,混凝土加固设计成为一项重要任务㊂长期荷载和外部侵蚀对结构的材料性能影响显著,混凝土结构可能出现裂缝㊁变形和强度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㊂通过加固设计,可以修复和强化受损的混凝土结构,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并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㊂李鹏鹏[1]进行了C F R P 布加固砌体结构的抗压强度试验,同时分析了粘贴2层和3层C F R P 布对砌体抗压承载力的增强效果,并对加固结构的裂缝形态㊁破坏模式和加固原理进行总结,研究发现粘贴C F R P 布的加固方式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㊂通过不同的加固材料和加固技术可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及刚度,抗震性能显著提升,从而减少地震荷载激励对结构的危害[2-4]㊂加固设计可以修复和加固老化和受损的混凝土结构,避免结构失效和意外事故的发生㊂程东辉等[5]对3组翼缘与腹板转角处C F R P 布锚固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轴心受压试验,得到了试件的极限荷载㊁轴向变形及破坏模式,提出了C F R P 约束下钢筋混凝土柱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㊂在混凝土加固设计的研究方法方面,需要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包括结构的承载能力㊁裂缝情况㊁变形程度等[6]㊂其次,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和问题,选择合适的加固材料和技术,如碳纤维增强聚建材世界 2024年 第45卷 第1期合物(C F R P )片材加固㊁钢板加固等[7]㊂最后进行加固设计计算和分析,确定加固材料的数量和布置方式,进行施工过程的监控和质量控制,确保加固效果符合设计要求[8]㊂混凝土加固设计对于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㊂论文主要分析粘贴碳纤维布的加固方法,阐述了加固前后的措施及效果㊂1 模型建立以钢筋混凝土加固柱为实例进行建模分析,所取厂房主体结构形式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对易损混凝土柱进行粘贴C F R P 的方式进行加固,加固柱后改造部位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㊂加固改造部位为框架结构,基本风压为0.60k N /m 2,基本雪压为0.20k N /m 2,抗震设防烈度为6ʎ,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㊂对承载力不足的混凝土框架柱进行粘贴C F R P 布进行加固;新增梁板与原有梁板柱采用化学植筋法连接㊂需加固混凝土柱在平面布置图中位置示意如图1(a )所示,采用C F R P 布加固的混凝土柱建模流程如图1(b )所示㊂混凝土和钢筋均采用C 3D 8R 模型单元,钢筋的受拉本构关系采用弹塑性的双直线模型,钢筋的受压本构关系采用完全理想弹塑性的双折线模型,混凝土本构关系采用塑性损伤模型㊂C F R P 的本构关系采用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㊂共模拟了两种尺寸的混凝土柱,其中8根C F R P 加固柱和4根普通混凝土柱㊂2 项目检测与承载力计算2.1 混凝土抗压强度通过对实际混凝土柱的抗压强度进行钻孔取样,然后分别进行重新养护后再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混凝土取芯示意如图2(a )所示,结构材料强度检测结构见表1㊂为准确对比粘贴C F R P 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仪分别对粘贴C F R P 和不粘贴C F R P 的抗压强度试件进行碳化深度测量,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完毕后,应选择测区内部平均测量碳化深度值对混凝土材料强度进行修正㊂最后对两组圆柱体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测得的粘贴C F R P 和不粘贴C F R P 的试件抗压强度变化趋势如图2(b)所示㊂不同养护时间对应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可由式(1)计算得到㊂f c u (t )=f c u (28)㊃t 2.21+0.91æèçöø÷t (1)式中,t 为试件养护时间(d );f c u (t )和f c u (28)分别为养护t d 和28d 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值(M P a )㊂建材世界 2024年 第45卷 第1期表1 结构材料强度检测构件位置混凝土抗压强度/M P a 碳化深度/mm 垂直度判定结果普通柱3/G 柱30.71.1满足规范要求加固柱3/L 柱31.41.0满足规范要求普通柱4/B 柱29.51.2满足规范要求加固柱6/B 柱33.80.9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浓度为1%的酚酞酒精溶液测试该结构混凝土构件的碳化深度,结果表明C F R P 加固混凝土柱的碳化深度小于普通混凝土柱的碳化深度㊂普通混凝土柱的碳化深度大于1.0mm ,而C F R P 加固柱的碳化深度小于1.0mm ㊂钢筋混凝土柱应力集中显著的区域位于柱中区域,在加固混凝土柱的同时增设混凝土梁和板,新增梁板与原有梁板柱采用化学植筋法连接㊂对混凝土强度不足且碳化深度较大的混凝土框架柱进行加大截面法加固㊁对混凝土强度不足且配筋与设计不符的柱进行粘贴碳纤维布法加固㊂2.2 结构钢筋应力分析为分析内部结构钢筋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对C F R P 加固柱和普通柱的内部钢筋进行检测,同时采用A B A Q U S 模拟荷载激励作用下的应力分布㊂钢筋外形系数取0.14,锈蚀程度对钢筋应力-应变的关系忽略不计,混凝土表面的蜂窝㊁麻面等现象因对极限荷载影响较小,模拟时不予考虑㊂加固柱的内部钢筋应力检测示意图如图3(a )所示㊂通过结构钢筋尺寸㊁间距㊁外形和锈蚀情况的检测可粗略估计结构的质量状况,上部承重混凝土柱的钢筋应力水平较低㊂钢筋内部应力模拟如图3(b )所示,钢筋采用T R U S S 单元模拟,纵向钢筋和横向箍筋装配形成钢筋笼,并采用桁架T 3D 2单元模块㊂经模拟发现:加固柱内部钢筋应力水平大于普通柱的内部钢筋最大应力,钢筋最大应力为250.8M P a ,以此可看出C F R P 加固措施对结构质量的评估有利㊂2.3 黏结强度与受拉损伤关系评估C F R P 加固柱的黏结性能有利于结构承载力的准确预测,因此采用黏结强度仪对梁构件的碳纤维建材世界 2024年 第45卷 第1期片材粘结质量进行现场检验㊂随机选取10%混凝土加固柱,以每根受检构件为一检验组,每组3个检验点㊂碳纤维加固柱的损伤模拟示意图如图4(a )所示,柱内黏结应力计算如式(2)所示,钢筋内部拉力由式(3)计算得到㊂黏结应力在柱中分布与柱中受拉损伤分布相近,黏结强度最大值位于柱中位置处㊂同时采用拉拔测试仪对加固前后的混凝土柱进行粘结质量检测,对各楼层的承重部位进行拉拔粘结推定,发现拉拔强度推定值稳定在2.1M P a 左右㊂加固柱的正粘结强度提升约10%,模拟结果显示柱中损伤程度降低12%㊂加固柱的荷载挠度曲线如图4(b )所示,可以看出C F R P 加固柱的挠度显著小于普通混凝土柱和素混凝土柱的柱中挠度㊂τ=F πd l a (2)F =E s επd 24(3)式中,F 为柱内钢筋拉力(k N );τ为计算黏结应力(M P a );E s 为钢筋弹性模量(M P a );ε为钢筋应变;d 为钢筋直径(mm )㊂2.4 位移及应力模拟分析根据结构静载荷试验区间的选取原则,选取直径600mm 的混凝土加固柱进行位移模拟和应力模拟试验㊂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柱的挠度限值为15.3mm ,现场实测加固柱的挠度最大值0.06mm ,说明粘贴C F R P 布的挠度符合承载力要求,卸载后加固柱最大残余应变约为3.8ˑ10-6,此时粘贴C F R P 布的加固柱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结构处于弹性变形阶段㊂粘贴C F R P 布加固柱的位移模拟试验结果如图5(a )所示,可以看出顶端荷载激励处的位移处于最大值,最大位移为15.3mm ,位移沿柱顶向柱底逐渐降低㊂位移模拟图网格尺寸选用20mm 和40mm 两种规格,网格尺寸小的模拟结果更准确㊂C F R P 加固柱应力模拟结果如图5(b )所示,应力模拟结果为钢筋混凝土共同作用下的结果㊂结果表明:柱顶和柱底的应力大于柱中应力,应力分布与位移分布存在微小差异,距离柱顶400mm 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㊂裂缝的出现与结构承载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对加固后的混凝土构件进行裂缝测量十分必要㊂应力集中斑点处产生最大宽度裂缝,损伤程度随裂缝宽度增大而增大㊂加载过程中,出现最大裂缝宽度为0.18mm ,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为建材世界 2024年 第45卷 第1期0.3mm ,裂缝宽度没有超限,而卸载后,裂缝恢复,应力水平小幅回升㊂2.5 应变测量每根混凝土柱的跨中布置5个应变测点,应变模拟见图6(a )㊂可以看出应变分布与受拉损伤区域的分布相近,将模拟数据进行后处理,得到C F R P 加固柱和普通柱的荷载挠度曲线,如图6(b )所示㊂由图6(b )可以看出:C F R P 加固钢筋混凝土柱的荷载挠度曲线较普通柱的荷载挠度曲线更高,极限承载力提升了12.8%㊂荷载挠度曲线显示C F R P 加固柱的残余挠度小于普通柱的残余挠度,加固柱的刚度比普通钢筋混凝土柱的刚度要大,且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延性更低,脆性更大㊂C F R P 保护层的应用改变了钢筋混凝土柱的极限承载力㊁耗能能力㊁刚度㊁延性和变形能力,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粘贴C F R P 相当于增大了试件截面,极限承载力等因素也随之相应改变,从而显著改变了钢筋混凝土柱的承载能力㊂3 结 论通过有限元模拟C F R P 加固混凝土柱的轴压性能,进行了混凝土抗压强度㊁钢筋应力-应变分析及荷载挠度测定,确定了C F R P 加固柱的性能评估方法,得到了以下结论:a .C F R P 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柱使承载能力提升了112.8%,且加固柱承载能力随损伤程度增大而不断降低,C F R P 加固也可降低混凝土的碳化程度,提高柱内钢筋应力水平㊂b .根据有限元模拟C F R P 加固柱的位移㊁应力㊁应变及损伤程度,分析发现加固柱的破坏发生在柱中位置处,损伤程度沿着应力降低水平而降低㊂C F R P 加固混凝土柱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与位移分布规律相近㊂c .粘贴C F R P 纤维布的加固方式大大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及耐久性,可快速满足灾后结构加固承载力要求㊂参考文献[1] 李鹏鹏.碳纤维(C F R P )布加固砌体的破坏和机理分析[J ].国外建材科技,2008,29(5):48-50,54.[2] 杜志鹏.高层建筑混凝土剪力墙构件加固施工技术[J ].砖瓦,2023(6):149-151.[3] 沈守全.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J ].建材世界,2011,32(4):83-85.[4] 常 亮.高层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加固施工技术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5):19-21.[5] 程东辉,姚宇航,王 丽.C F R P 布对不同截面混凝土柱加固性能分析[J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3,40(3):40-49.[6] 朱 章.某工程地下室混凝土结构裂缝加固处理分析[J ].安徽建筑,2023,30(5):58-60.[7] 张东伟,冯尔云,谢 文.钢结构数字化工厂研究及应用[J ].建材世界,2017,38(6):57-60.[8] 张 丽.钢筋混凝土梁粘贴钢板加固的试验研究[J ].交通世界,2023(14):168-170.建材世界 2024年 第45卷 第1期。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
在实际工程中,如何设计和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以确保其在使用寿命内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并采用合理的材料和构造,成为结构工程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内容。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1.强度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设计是保证结构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稳定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强度设计方法包括极限状态设计和工作状态设计。
极限状态设计以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为目标,通过确定构件强度和钢筋配筋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而工作状态设计则以满足使用要求和变形限值为目标,通过控制构件的变形来确保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2.构件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的构件包括梁、柱、板、墙等。
在构件设计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性能、变形性能以及使用要求。
通过确定构件的几何尺寸、截面形状和钢筋配筋等参数,确保构件在满足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同时,具备足够的刚度和承载能力。
3.计算方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静力计算和动力计算。
静力计算是结构设计的基础,通过平衡力的分配来确定构件的截面积和尺寸。
而动力计算则是结构设计中的一种高级方法,考虑结构在地震、风荷载等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响应性能,从而确保结构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化方法1.材料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优化是提高结构性能和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合适的水泥、骨料和添加剂等材料,控制材料的配比和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裂缝产生和扩展的可能性。
此外,新型复合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也是优化结构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2.结构形式优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形式优化主要包括构件布置和结构布局优化。
通过优化构件的布置,合理分配荷载,可以提高结构的抗弯和抗剪承载能力,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减小结构自重。
同时,通过合理的结构布局,可以降低不同构件之间的相互干扰效应,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建筑行业难以为继,近年来,国家开始大力推广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不断升级调整住宅产业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产业应运而生。
与传统的建筑行业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预制构件工业化生产、结构施工周期短、节能环保减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等优势,是未来建筑发展方向。
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典型结构体系为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改进的法国世构体系与欧洲“DoubleWall”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体系也在国内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众所周知,框架梁柱之间的可靠连接是框架结构整体性的关键。
混凝土现浇的传统混凝土结构一般不会出现构件之间连接破坏,但装配式结构不同,预制结构其薄弱部位是连接节点,节点区域对整体结构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推广预制装配结构体系的关键是研究预制框架节点连接方式。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引言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及供给侧结构的改革,我国经济将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在政策及市场的推动下,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快速发展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进入了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这个时期是我国住宅产业真正进入全面推进的时期,工业化进程也在逐渐加快推进,在新建工程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发展装配式建筑真正意义上实现建筑从“建造”向“制造”的转变。
目前国内对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构体系、设计技术和检测技术等方面,对于施工组织研究较少。
一个科学、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项目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其能从全局出发,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提高管理水平。
研究梁-柱连接节点处,预制框架梁端面与柱侧面之间预留10-20mm的缝隙,浇筑高强水泥基灌浆材料形成接触面,框架梁端部外包保护钢板,无粘结预应力筋沿框架梁中和轴通长设置(可集中或分散布置,但其合力作用线应与中和轴重合),通过施加预应力使预制梁和柱之间压紧连接,其形成的摩擦面可以承受竖向剪力。
板柱结构中钢筋的布置与构造问题研究
0 引 言
随着 中国社会的发展 . 市场经济越来 越活跃 , 公 共活动越来越多 , 对于公共活动空间 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 土板柱结构 在大开间 的公共建筑 中得到 了广泛地应用 . 由于这种结构具有结构体 系简单 、 使用空 间大 、 布局灵活 、 自重轻 、 降低层高等优点 , 其产生 的经 济 和社会效益 己越来越 明显。
S c i e n c e& Te c h no l o g y Vi s i o n
科 技 视 界
科技・ 探索・ 争鸣
板柱结构中钢筋的布置与构造问题研究
杭 丽
( 宁夏 煤矿 设计 研究 院有 限责 任公 司 , 宁夏 银 川 7 5 0 0 1 1 )
【 摘 要】 出于平板结构沿截面上的弯矩不均匀分布, 因而在钢 筋混凝 土平板结构 中, 钢筋在柱上板带及跨 中 板 带的分布也应该不一样 。 根 据 力学分析和 实验 结果 , 建议 总的钢筋按一定比例分配到跨 中 板 带及 柱上板 带。 而曲线预应力筋对结构产生一个等 效径 向荷栽 , 这一荷载将平 衡部分外栽 , 随预应力 筋布置方式的不 同, 板 内的应力分布与结构性 能也有 所不 同。 【 关键词 】 板柱 结构 ; 无粘 结预应 力; 空间布局 ; 综合效益 ; 构造钢筋; 内力组合
2 非 预 应 力 筋 的构 造 要 求
在无粘结后 张预应力混凝土平板结构中 . 应配置一定数量的非预 应力纵向钢筋 . 不仅 可克服纯无粘结受弯构件只 出现一条或少数几条 裂缝使 混凝土压应变集 中. 引起脆性破坏的缺点 , 还有利于分散裂缝 , 改善受弯构件 的变形性 能和提高正截面抗弯强度 对于等厚度 实心双 向板 . 纵 向非预应力钢筋的最小截面面积及其 分布应符合下列规定 : 2 . 1 负弯矩 区的纵 向非预应力钢筋 在柱边的负弯矩 区内. 每一方 向上纵 向非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不应小于 0 . 0 7 5 % 1 h .其 中 1 为垂 直于计 算纵 向钢筋方 向板的跨度 . h 为板的高度 这些纵 向非预应 力钢筋 应分 布在各 离柱边 1 . 5 h的板宽 范 围内 . 且 应设置 4 根直 径不小于 1 6 r a m的钢筋 . 纵 向非 预应 力钢筋 的间距也不应大于 3 0 0 r a m. 外伸 出柱边长度至少为净跨 的 i / 6 。在受 弯承载能力中若 考虑纵 向非预应力钢筋作用时 . 其外伸长度应按计算 确定 , 并应符合钢筋 锚固长度的要求。当预应力筋 为集 中布置时 , 为抑 制张拉阶段预拉区的裂缝 . 柱上板带的板面钢筋宜通长布置 2 . 2 正弯矩区的纵 向非预应力钢筋 在正弯矩每 一方 向上 的纵 向非 预应 力钢筋 的截面 面积不应小于 O . 1 5 % b h : 在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下受拉区不允许 出现拉应力时 . 双 向板 每一方 向上的纵 向非 预应力钢 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 于 0 . 1 %b h 纵 向 非预应力钢筋应均匀分 布在板 的受拉 区内.并应靠近受拉边缘布置 . 其直径不应小于 6 a r m. 间距不应大于 2 0 0 m m 在受弯承载力计算 中若 考虑纵 向非预应 力钢筋 的作用 时 .其长度应符合钢筋锚 固长度的要 求。 2 . 3 在平板 的边缘和拐角处 , 应设 置暗圈梁 或设置 钢筋混凝 土边粱。 暗 圈梁 的纵 向钢筋 直径不应 小于 1 2 r a m. 且不应少 于 4根 : 箍 筋直径
双曲线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拉线、钢尺检查
5
表面平整度
W5
mm
2m靠尺、楔形塞尺检查
6
上、下半径偏差
±20
mm
经纬仪、钢尺检查
7
柱顶中心偏差
W15
mm
经纬仪、钢尺检查
8
柱顶标高偏差
±10
mm
水准仪检查
主控项目
1
尺寸偏差
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设计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2
外观质量
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般
项目
1
外观质量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2
长度偏差
TO〜+5
mm
钢尺检查
3
截面尺寸偏差
现浇
―5~+10
mm
钢尺检查
预制
±5
mm
一般
项目
4
侧向弯曲
不大于1/750构件长度,且不大于20
双曲线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及尺寸偏差质量标准及检验方
法
1检查数量:
主控项目
1)全数检查。
一般项目
2)外观质量:全数检查。
3)表10.3.3第2项〜第7项:在同一检验批内,按构件总数抽查20%,且不少于3件。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中等代框架法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体系中等建 筑设计 研 究院有 限公 司 , 宁夏 银川 7 5 0 0 0 1 )
【 摘 要】 在普通框 架中, 框 架梁与框架柱的宽度相差不大 , 弯矩的传递 可直接在梁宽范围内进行。但在等代框架 中, 其框架梁实为宽度很 大的板 . 跨 中板带所传递的弯矩要靠柱 两侧扭转条带传递至柱子。 柱子及柱子 两侧的抗扭构件 合在一起构成等效柱 。 该模 型实质是增加柱子的 有效 长度 , 使得对该等代框 架采用一般的框架分析方法计算 时, 所得的结果与 实际情况相近。 【 关键词 】 混凝土结构 ; 板 柱结构 ; 等代框架法 ; 空间刚度 ; 竖向荷载 ; 冲切
0 引言
等代框架法是分析板系结构 的一种简化方法 . 在 多年的工程应用 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 已为许多规范采用 该方法将 三维结构视为由 纵向和横向穿过建筑物轴线的等代框架所构成 每榀框架 由一列等效 或支座和板带所构成 . 板带是 以柱或支座的中心线两侧板格 中心为界 限 .每榀等代 框架可 以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和进行板带 的截面设计 . 的配 筋 并假设纵向和横向每一方 向的等代框架分别承受全部的竖向荷 载。 等 代框架 由三部分组成 : ( 1 ) 功水 平板带 ( 含梁 和板 ) ; ( 2 ) 柱子或其它支 3 板柱结构 中钢筋的布置与构造 承构件 : ( 3 ) 在板带 和柱子 间起弯知传递作用 的跨 中板带 。 3 . 1 无粘结预应力筋 的布置 在设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 的双 向平板时 . 通常用干设 1 板柱结构等代框架法设计步骤 计钢筋混凝土平板 的弯矩分配及其概念已不适用 。 应根据预应力筋作 1 . 1 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用 的力学原理去理解预应力平板的受力性能 。按荷载平衡法 , 对于无 后张预应力板柱结构适宜用于跨度为 6 m 一 1 2 m . 活荷载在 5 k N / m  ̄ 梁平板来说 . 柱向上的反力只作用在很小 的范 围内。为 了满足静力平 以内. 中等地震裂度区。 柱 网宜优先选取 等柱 网, 有时从建筑和使用上 衡. 必须在垂直于上述预应力筋 ( “ 主” 预应力筋 ) 方 向设置另一组预应 可设 置悬挑部分 . 同时一个 方 向的柱子不宜少 于 3个 . 必要时须设置 力筋 ( ‘ ‘ 次” 预应力筋) . 以便在主预应力筋向下 的荷载作用下产生一个 边梁和剪力墙 向上 的荷载 。由于“ 主” 预应力筋系统产生的向下 的力 , 只出现在其反 1 . 2 材料及构件截面的选择 弯点之 间很狭窄的区域内 而唯一对板起反力支承作用 的柱也作用在 板和柱 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宜低于 C 3 0 : 预 应力筋宜采用无 粘 很小的范围内. 故“ 次” 预应力筋 系统应集中设置在通 过柱的反弯点之 结预应力碳素钢丝 、 钢绞线。 板 中非预应力筋可采用 I 、 I I 级钢筋 , 柱的 间的狭长板带 内 以便除柱区域 内. 大部分板 内获得 近似均匀间上的 受力纵筋采用 I I 级钢筋 . 构造钢筋采用 I 级钢筋 力。预应力筋 的布置原则 : 对于各跨连续 的预应 力平板 . 楼板跨 高 比可取 4 0 — 4 5 . 屋盖 的跨 ( 1 ) 预应 力筋 的位置及外形尽可能与弯矩 图一致 ; 高 比可取 4 5 — 4 8 。 板厚选择时还应考虑防火及 防腐蚀的要求。一般来 ( 2 ) 为了得 到截面 内部抵抗弯矩 的最 大力臂 . 必须把结构 控制截 说, 板厚 不宜小 于 1 2 0 m m, 常用为 1 6 0 mm一 2 0 0 m m。 柱 的截面宜采用正 面处的预应力筋尽量幂近受拉边缘布置 . 以提高结构的抗裂性及承裁 方形或接近正方形 . 其截面尺寸可通 过轴 压比限值 ( 与钢筋混凝 土框 能力 : . 架柱相同) 来控制 . 柱的最小边长不宜小 于 3 5 0 m m ( 3 ) 尽可能减少预应力筋 的孔道 摩擦 损失 . 以使结构在控 制截面 1 . 3 冲切 承载力 的初步验算 处的有效预应力尽可能高 . 提高结构 的抗裂性能 : 估算柱 的集 中反力设计值 . 应用相应公式对板厚作冲切承载力的 ( 4 ) 为了便 于施工及减少锚具 、 预应力筋在跨间尽可能连续 , 考虑 初步验算 。 到边支座处设计弯矩较小 . 同时为了很好地满足局部承压要求 在边 1 . 4 预应力筋 的估算及布置 支座处预应力筋宜尽可能靠近或通过中和轴 对于后 张预应力平板 . 宜采用荷载平衡法估算预应力筋的面积平 3 . 2 非预应力筋 的构造要求 衡荷载通 常取板 自 重或 自重加 2 0 % 活载 板 中预应力筋用量还应满足 3 . 2 . 1 负弯矩 区的纵 向非预应力钢筋 平均预压应力 的要求 . 一般来说 . 其值不宜小于 1 . 0 N / m m z . 也不宜大于 在柱边的负弯矩 区内. 每一方向上 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3 . 5 N / am r  ̄ 。计算时 . 应注意同一 区格板 的两个方 向的有效高度是不 同 不应小一于 0 . 0 7 5 %1 h . 其中l 为垂直 于计算纵 向钢筋方 向板 的跨度 . h 的。 为板 的高度 这些纵 向非预应力钢筋应分布在各离柱边 1 . 5 h 的板 宽范 1 . 5 结构内力计算 围内 . 且应设置 4根直径不小 于 1 6 a r m的钢筋 . 纵 向非 预应 力钢筋 的 试验研究表 明, 预应力板柱结 构在恒荷载 、 活荷载 、 等效荷载 , 以 间距也不应 大于 3 0 H 0 m m. 外伸 出柱边 长度 至少为净跨的 1 / 6 在受 弯 及风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下板梁和柱的内力可按等代框架法进行。 考虑 承载能力 中若考虑纵向非 预应力钢筋作用时 . 其外伸 长度应 按计算 确 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反应 比同等强度 、 初始 定, 并应符合钢筋锚固长度 的要求 。 当预应力筋 为集 中布置时 , 为抑制 刚度与粘滞阻尼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 . 因此 预应力板柱结构 的水平 张拉 阶段预拉区的裂缝 . 柱上板带 的板面钢筋宜通长 布置 地震作用可取按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计算值 的 1 . 2 倍 3 . 2 . 2 正弯矩区的纵 向非预应力钢筋 在正弯矩每一 方向上的纵 向非预应 力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 于 2 板柱结构 中等代框架的选 取原则 O . 1 5 % b h 比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受拉区不允许出现拉应力时. 双 向板 在后 张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的分析中. 必须人为 的指定荷载路 每一方向上的纵向非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0 . 1 %b h 纵 向非 径, 以形成等代 框架 的骨架线 。 在非预应力楼板 中, 一旦指定 了荷载路 预应力钢筋应均匀分布在板的受拉 区内. 并应靠 近受拉边缘布置 . 其直 径. 就可按常现 的方法来确定 所需 的配筋量 . 无论设 计人员的经验 与 径不应小于 6 mm. 间距不应大于 2 0 o m m 在受弯承载力计算中若考虑纵 爱好如何 , 所需 的配筋量其本是一样的。但在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楼板 向非预应力钢筋的作用时, 其长度应符合钢筋锚固长度的要求。 设计 中. 设计人 员在选取预加 应力 和预应力筋 的布置 形状时 . 有一个 3 2 - 3 在平 板的边缘 和拐角处 , 应设置 暗圈梁或设 ( 下转第 1 2 0页 1
建筑工程结构含钢量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指标
建筑工程结构含钢量混凝土含量限额设计指标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是指建筑物主体结构的设计,其中包括了各种结构材料的使用量限额。
其中,钢材和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关于建筑工程结构含钢量和混凝土含量限额的设计指标。
首先,关于钢材的使用量限额。
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钢筋和钢结构。
钢筋是混凝土中常用的加强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
在结构设计中,钢筋的使用量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情况和使用要求等进行合理确定。
根据相关规范,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含钢量应满足以下指标:1.钢筋的使用量应符合结构设计的要求,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2.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保护钢筋免受腐蚀和损坏;3.钢筋的连接方式和布置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结构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4.钢结构的使用量应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其次,关于混凝土的使用量限额。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结构材料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提供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结构设计中,混凝土的使用量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情况和使用要求等进行合理确定。
根据相关规范,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含量应满足以下指标: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结构设计的要求,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2.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和质量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质量;3.混凝土的抗裂性和抗渗性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结构的稳定性;4.混凝土的养护期应符合规范要求,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总结起来,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含钢量和混凝土含量的设计指标主要包括了材料的使用量、保护和连接方式、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
这些指标的合理设计和实施可以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合理确定结构含钢量和混凝土含量的限额,并加强质量控制和工程监管,确保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和可靠。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综述摘要:通过对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简要介绍以及其抗震性能的研究,提出一些加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性能的建议。
关键词:组合结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Abstract: By introducing the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frame structural and discussing its behavior of anti-seismic, then giving some advises about improving the behavior of anti-seismic of the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structural.Key words: composite structral , frame structural, anti-seismic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的结构形式不断涌现。
其中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由于组合结构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高层建筑与大型桥梁等建构筑物在我国各地大量兴建,各种型式组合结构逐渐被广泛应用。
组合结构已经和钢结构、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并称五大结构。
组合结构主要包括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组合梁、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等。
在国外,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最初大量应用于土木工程旨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的欧洲急需恢复战争破坏的房屋和桥梁,工程师们采用了大量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快了重建的速度,完成了大量的道路桥梁和房屋的重建工程。
1968 年日本十胜冲地震以后,发现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修建的房屋,其抗震性能良好,于是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日本的高层与超高层中得到迅速发展。
60 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英、美、日、苏、法、德)根据本国的试验研究成果及施工技术条件制定了相应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1971年成立了由欧洲国际混凝土委员会(CES、欧洲钢结构协会(ECCS、国际预应力联合会(FIP)和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组成的组合结构委员会,多次组织了国际性的组合结构学术讨论会,并于1981 年正式颁布了《组合结构》规范。
新型钢管混凝土柱_钢筋混凝土梁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_尧国皇
E - mail: yaogh@ szmedi. com. cn
收稿日期:2010 - 10 - 20
工业建筑
2011 年第 41 卷第 2 期
97
点具有施工方便 、 构造简单 、 传力明确的优点 。 厦门 海峡交流中心二期二号塔楼结构
[ 7]
( 图 1 ) 已采用了
8] 这种新型节点 。 文献[ 报道了这类新型节点的静 表 明, 在 轴 向 荷 载 作 用 下, 力性能的试验研 究 结 果, 钢管混凝土 柱 先 于 节 点 而 破 坏, 满 足 了“强 节 点 弱 柱” 要求 。 为 了 进 一 步 研 究 这 类 节 点 抗 震 性 能, 本 文以该塔楼结构节 点 为 原 型, 设计了 4 个节点试件 并进行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 图 2 给出了该 塔楼结构采用典型的框架 - 核心筒体系中的外框架 其在节点区域对外钢管开矩形 梁柱节点的示意图, 孔, 同时在剩下的钢管环带上焊栓钉, 对节点部位钢 管进行加强 。
5. 厦门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福建厦门
摘
要 : 提出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 的 新 型 节 点 形 式 。 在 钢 筋 混 凝 土 梁 与 钢 管 混 凝 土 柱 连
接区, 钢管局部开矩形孔 、 节点区域钢管加强, 使钢筋混凝 土 梁 中 的 纵 向 钢 筋 直 接 伸 入 节 点 , 节点混凝土与梁 中混凝土成为整体, 方便施工且保证了节点刚度 。 通过 4 个节点试件的试验, 研究节点的破坏过程 、 破坏形态 节点 破 坏 由 梁 的 破 坏 引 起 , 直 至 节 点 达 到 极 限 状 态, 节点 和耗能性能 。 研究结果表明:节点的滞回曲线饱满, “强柱 、 尚未破坏, 证实了这种节点的可行性, 且满足 弱梁 、 节点更强 ” 的抗震设计原则 。 关键词 : 钢管混凝土; 节点;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承载力
建筑物楼板板柱结构抗震性初探
建筑物楼板板柱结构抗震性初探板柱结构是指楼盖中没有梁,楼板直接支撑在柱上的一种结构体系。
此类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水平构件以板为主,仅在外圈采用梁柱框架。
板柱结构体系形式简洁,能降低建筑物高度且施工方便,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板柱节点承受竖向剪力和不平衡弯矩的共同作用,是板柱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其破坏形态主要变形为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
本文主要就罕遇地震作用下板柱结构的防止连续倒塌原理和节点发生不同破坏形态后的变形特性进行探讨。
1 防止楼板连续倒塌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板柱节点发生冲切破坏后,为了防止本层楼板脱落,从而造成其下面几层楼板的连续倒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提出了利用柱子的板底钢筋承担楼板竖向荷载的方法,其原理为,板柱节点发生冲切破坏后,由于板顶钢筋上部混凝土的剥落,从而造成板顶钢筋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很小,因而忽略了板顶钢筋的影响,楼板竖向荷载全部由通过柱子的板底钢筋来承担,并假定板柱节点发生冲切破坏后通过柱子的板底钢筋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1)式中,分别为沿着,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为板底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为板底钢筋,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近似的取为;为在该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中柱轴压力设计值,若不考虑柱截面所占楼板的面积,。
为楼面均布的重力荷载设计值。
则:比较式(2)、(4)、(5)可见,将中柱节点的公式(2)应用于无边梁的边柱节点和角柱节点是安全的,我国抗震规范采用的防止楼板脱落的公式为:其中为在该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柱轴压力设计值。
将上式分别应用于中柱节点和无边梁的边柱节点,角柱节点时,若将相应为中柱,边柱和角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对比各式可见,式(6)应用于无边梁的边柱节点,角柱节点并不安全。
因此,如果要我国抗震规范建议的式(6)既能用于中柱节点,又能用于无边梁的边柱节点和角柱节点,就应把式中的改为由该层楼板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中柱轴向力压力设计值。
钢筋混凝土板柱结构抗冲切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64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工 程 技 术板柱体系也有其自身的薄弱环节,节点受力复杂,板柱节点除了要传递竖向荷载外,还要传递不平衡弯矩,冲切破坏没有任何征兆,属于脆性破坏,非常危险,实际工程中尽量避免。
在我国混凝土规范GB50010-2002[1]里,在不考虑配置冲切钢筋时板所承受的冲切承载力为:,15.07.0h u f F m m pc t h l 式中:l F 为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 取1 ,2 的较小值(s 2.14.01 ,ms u h 45.002 );t f 为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h 为构件截面高度影响系数:截面高度小于等于800mm时,h 取1.0;截面高度大于等于2000mm时,h 取0.9,中间部分按线性内插法计算;m pc , 为临界截面周长;m u 为临界截面的周长;0h 为截面有效高度。
上述推导公式可知,板的抗冲切性能和柱截面尺寸、板厚、荷载作用面积及混凝土强度有关。
实验表明[2]抗冲切承载力与板有效高度近似呈线性关系,板抗冲切承载力随板厚的增大而提高。
但当板的厚度太大时,随着裂缝的开展,混凝土骨料间的咬合力越来越小,从而导致冲切承载力降低。
钢筋混凝土板的纵筋配筋率对板受冲切承载力的影响。
有实验表明[3]纵筋配筋率小于3%时,随着纵筋配筋率的增加,钢筋的销栓作用增强[4],混凝土骨料之间的咬合力提高,进而板的冲切承载力得到提高。
当纵筋配筋率超过3%以后,冲切承载力随配筋率的增加不再明显。
剪跨比对节点的抗冲切承载力也有影响。
剪跨比越小,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倾角越大,冲切承载力越高;反之,剪跨比越大,冲切破坏锥体斜截面的倾角越小,受冲切承载力就越小。
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对板的抗冲切能力提高的比较小[5]。
在板受冲切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纵筋会参与抗剪,成为纵筋的销栓作用,销栓作用对与板的抗冲切承载力提高有些许贡献,它可以提高混凝土骨料间的咬合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板的斜裂缝的开展,且钢筋的直径越大,混凝土强度越高,销栓作用越明显。
在轴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
在轴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研究在轴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柱是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强度对于保证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程中,柱往往同时承受着多种力的作用,包括轴向荷载、弯矩、剪力和扭矩等。
这些力的不同组合将显著影响柱的受剪承载能力。
因此,深入了解并准确计算柱在这些作用下的受剪承载能力对于工程设计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引言部分提供了关于本文内容的概览,并介绍了文章的目标与意义。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讨论轴力和弯矩对柱受剪承载能力的影响,并介绍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第三部分将重点探讨剪力对柱的影响,包括引起和传递机制,并介绍了针对剪力下柱承载能力计算的方法。
紧接着,第四部分将深入研究扭矩对柱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扭矩-剪力交互作用下的受剪承载能力计算方法。
最后,我们将在第五部分总结主要结果并提出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地研究轴力、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受剪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柱结构性能的理解。
这对于设计师在进行柱结构设计时提供了更准确和可靠的依据,并有助于将柱设备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中。
此外,在本文中还将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上可以进一步改进与拓展这个领域的建议。
2. 轴力和弯矩对柱的影响2.1 轴力的作用轴力是指柱子上的拉力或压力,它是由外部荷载在垂直于柱子轴线方向施加引起的。
当柱子受到轴向拉力时,称为正轴向拉力;当柱子受到轴向压力时,称为正轴向压力。
轴力会对矩形截面框架柱的承载能力产生显著影响。
2.2 弯矩的作用弯矩是指在柱子上施加偏离中性轴线位置产生的扭曲效应。
通常情况下,外部荷载施加给柱子会引起弯曲变形,从而产生弯矩。
柱钢筋计量实验报告
柱钢筋计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用计量方法对柱钢筋的数量进行测量,以掌握计量技术并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计量工具:尺子、卷尺- 实验材料:柱钢筋、实验记录表格三、实验步骤1. 确认实验操作及安全措施在开始实验之前,首先理解实验操作步骤,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2. 准备实验设备与材料将计量工具(尺子、卷尺)放置在操作台上,将柱钢筋放置在便于测量的位置上。
3. 测量柱钢筋长度首先使用尺子对柱钢筋的长度进行测量。
将尺子的起点对准柱钢筋的一个端点,利用目视对齐法将尺子的终点对准柱钢筋的另一个端点,读取尺子上的刻度值,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若柱钢筋较长,无法一次测量完整长度,则分段测量,分别记录每段的长度。
4. 测量柱钢筋直径使用卷尺对柱钢筋的直径进行测量。
将卷尺严密地包围柱钢筋,对钢筋两侧的刻度进行目视对齐,尽可能准确地读取直径值,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 计算柱钢筋数量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记录的柱钢筋长度及直径值,利用计算公式计算柱钢筋的数量,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的对应列中。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记录表格中记录的柱钢筋长度及直径数据,按照计算公式计算柱钢筋的数量。
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并计算测量误差,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五、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所得的柱钢筋数量及测量误差,可以得出柱钢筋的真实数量。
通过评估测量误差的大小,可以判断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并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柱钢筋计量实验,我们掌握了计量方法,并提高了实践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柱钢筋的长度及直径可以通过合适的计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从而得出柱钢筋的数量。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实验操作的重要性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关键性。
准备工作的细致、实验步骤的准确以及数据的准确记录都对最终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包括对实验步骤的理解不够深入、计量工具的使用不熟练等,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引言
种 内力分析方法 , 研究表明有无设置边梁板 的内力有很 大不
经济的快速发展 , 对大空 间、 大跨 度建 筑的需 求 日益增 多。钢筋混凝 土板柱结构 以其 良好 的建筑 效果 , 建筑楼层 的
有效空间加大( 比肋梁楼盖 )较大柱 网可满足较高的使用功 、
同, 但该法并未加以区分。本文用有 限元方法建立 空间三维
维普资讯
张卫东等 : 钢筋混凝 土板柱结构数值试验研究
8 3
钢 筋 混 凝 土 板 柱 结 构 数 值 试 验 研 究
张卫 东 。 徐 春华 徐学 燕 , ,
( . 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交通建筑工程系 , 广 东 广 州 5 0 2 1广 17 5
【 关键词】 板柱结构; 竖向位移; 内力分布 【 中图分类号】 T 331 U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1 6 ̄( o) — 03 0 0 — 8 2 s 3 08 — 3 0 o o
ZHANG i o g , We —d n 。
XU u Ch n—h a u2
寿命都能 同样提高 。
钢材 的疲 劳性能 , 减少和杜绝钢结 构疲劳破 坏 , 使钢 结构 的
设计 尽量 由稳定条件和强度控制 , 从而有 效 的利用钢 材 , 保 证结 构安全工作。
参考文献
[ ] G 5 07 2 3 建筑钢结构设 计规范 [ ] 1 B0 1 — 0 , 0 s. [ ] 赵熙元 . 筑钢结构设 计手册 [ . 京 : 2 建 M] 北 冶金工 业 出版社 .
2 哈 尔滨 工 业 大 学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 黑 龙江 . 哈 尔 滨 10 0 ) 5 0 6
【 要】 板柱结构以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摘 但其设计方法尚不完善。本文用有限元方法 , 建立空
间三维模型 , 分析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板柱结构的变形特点及内力分布规律 , 为工程设计 、 规范修订提供参考。
,
X e—y n U Xu a2
( . eatet f il n i ei ,G aghuM ri eC l g , unzo 7 5 hn ; 1D pr n v g er g unzo a t oee G aghu50 2 ,C i m o C iE n n im l 1 a 2 Sho o i l n i ei ,H ri Istt o eh o g ,H ri 10 9 ,C i ) .col f v g er g ab tue f c nl y a n 500 hn C iE n n nni T o b a
和使用 , 再加上焊接之后的一些特 殊工艺措 施 , 提高 和改善
端部 , 使截 面变 化趋 于 缓和 , 打磨 后 的 表面 不 应有 明 显刻
痕。
( ) 角焊缝 的趾 部 , 3 用气 体保 护钨 弧重 新熔 化 , 以 可 起到 消除切 口的作用。此方法在 不同应 力幅的情 况下 疲劳
模型 , 进行 数值试验研究 , 分析在竖 向荷载 作用下 板柱结 构 的变形特 点及内力分布规律 , 为工程设 计提供参考 。
1 计算模型 模型采用 2层板柱结 构 , 高 3 O 取 3 层 .和生产 工艺要求 , 缩短工期等优点得到 了越来越多 的 应用 , 特别是在大空间住宅体系 中该结构受到 了开发商及业 主的青睬 。但 其设计 方法 尚不完善 , 比如 , 对其 挠度 尚无统
Ab ta t Sa - ou t c r lr n o e i p h ain d et sme i ,b t t d s n meh d i n t sr c : l c lmn sr t ei no e a dr r a p c t u i r b uu s n n o ot s t u s e i to o i g s p r c .I e p p r i i lme t to su e r ac lt n o a -o u t cu e n ls s o w a d e f t n t a ,f t ee n hd i s d f lua o fs b c l mn s t r .A ay e fl e h e n e me o c i l u r a n if e c cos ae c mpee ,w ih ae v la l o n ie r g d sg . n u n ef t r o ltd h c r au b e fre gn e n e i l a r i n Ke o d : l — ou t cu e b n i e e t n d s i u in o tra re y w r s s b c lmn s t r ; e dn d f i ; t b t fi en l c a u r g l c o i r o n o f
一
X6 柱 截面 40X40 混凝 土 C0 荷载 含 自重 为 1k / 2 , 5 5 , 3, 0Nm 。
的计算方法 ; 弯矩系数法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推荐 的一
楼板 采用壳单元 , 、 梁采用杆单元 , 柱 边 柱底部为 固定端 。
须注意疲 劳问题 的影响 , 通过精 心 的选 材 、 计 、 设 制作 、 安装
2O O 2.
() 在焊缝 及附 近金 属表层 采 用喷 射金 属丸粒 或锤 4 击 等方法 引入残余 压应 力 , 是改 善疲 劳性 能 的一个有 效方 法。残余压应力和锤击造成的冷 工硬化 均会使疲 劳强度提
高, 同时锤击也使尖锐切 口被缓减 。
5 3 2 产生残余 压应力 .. 残余 压应力是 改善疲劳 的有 效手段 。因为在应力 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