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成仪制》相关介绍
浙江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作业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考练]——即学即练·学业达标1. (2015·浙江学考)商代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下图所示青铜器图纹可以反映商代( )A.冶铁业的进步 B.甲骨文的成熟C.兴起了棉纺织业 D.已经有了养蚕业【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商代青铜器纹饰,冶铁业是春秋时期出现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不是甲骨文,故B项错误;棉纺织业是宋元时期兴起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青铜器上的蚕纹,可以推断商代已经有了养蚕业,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6·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位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出土的随葬品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充分反映了商代手工业制造水平。
下列文物应该出土于该墓葬的是( )A B C D【解析】文物A是商代的司母戊鼎,它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商代妇好墓,故A项正确;文物B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文物C是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文物D属于彩色瓷器,出现于明清时期,时间上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答案】 A3.(2017·四川学业水平测试)“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A.玉米 B.丝织品C.马铃薯 D.烟草【解析】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流通的主要商品丝织品,A、B、C三项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
【答案】B4.(2016·海南基础会考)“……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这首歌描述了始创于元代的A.白瓷 B.青花瓷C.粉彩瓷 D.珐琅彩【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可知B项正确。
【答案】B5.(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畅销海外的手工业产品有( ) A.丝绸 B.钟表 C.象牙制品 D.青铜器【解析】丝绸是中国畅销海外的手工业品,故A项正确;中国古代的钟表业并不发达,故B 项错误;中国并非热带地区,象牙制品并不是中国出口的众多受工业品,故C项错误;商周时期中国盛产青铜器,但是并没有大量出口国外,故D项错误。
康熙宫廷里的一缕机械论科学之光在华耶稣会士介绍温度计的另一著作
做 法 绝 然不 同 。
4 2《 科学 文化评论》 第 1 O卷 第 1 期 ( 2 0 1 2 ):4 2 —6 3
科技与社会
康熙宫廷里 的一缕机械论科 学之 光
在 华 耶稣 会 士 介 绍温 度 计 的 另 一 著作
石 云里
摘 要 1 6 6 9年 ,南怀仁制作 了一 架 空气温度 计进献给 大清皇 帝,并 于 1 6 7 1 年出
版了 《 验 气图说》一 文,专门对 该仪 器的结构、用法和工作原理进行 了简要说 明。 然而 ,在 梵蒂 冈教廷 图书馆的入华耶稣会 士档案 中,却可 以找到 另外一部介 绍温 度 计的手稿 ,题 为 《 验 气寒 暑表说 》 。其 中同时详细介绍 了空气温度 计和 1 6 5 7年 之后 发明的液体 温度 计的制作 方法和工作 原理 ,并且 明确指 出了空 气温度 计的缺
绍温度 计 的著作 ,即 《 验 气寒暑 表说 ,( 简称 寒暑 表说 ) ,其 中的 “ 寒暑表 ”
就 是他们赋 予温度计 的 中文名称 。其手 稿现在保存 在梵蒂 冈图书馆 ( B i b l i o t h e c a A p o s t o l i c a V a t i c a n a ) 里 ,与 法 国 耶 稣 会 士 白晋 ( J o a c h i m B o u v e t ,1 6 5 6 . 1 7 3 0 )
作者简介 : 石云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技史与科技考古 系教 授。本文 的调研 和写作是作者在德 国图 宾根大学汉 学与韩 国学 系 ( S e mi n a r i f i r S i n o l o g i e u n d Ko r e a n i s t i k , E b e r h a r d — Ka r l s U n i v e r s i t  ̄ i t T i i b i n g e n) 做 洪堡 学者期 间完成 的,特 向德 国洪堡 基金会 ( A l e x a n d e r v o n H u m b o l d t S t i f t t m g )的资助 以及傅 汉斯 教授 ( P r o i f D r . Ha n s Ul r i c h V o g e 1 )鼎力支持表示衷 心感谢 。杜鼎克 ( A d Du d i n k )和詹嘉玲 ( Ca t h e r i n e J a mi )两位博士 阅读过本 文英文稿 ,并提 出了重要建议 。该英 文稿 曾应邀 于 2 0 0 9年 l 1 月在北 京举行 的 “ 数学科学 史: 葡萄牙 与东亚 I V” ( Hi s t o r y o f Ma t h e ma t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 P o r t u g a l a n d E a s t As i a I V)会议 上宣读 ,并被收入该会议论文集 [ S h i Y u n l i 2 0 1 2 】 。中文稿在 内容上进 行了一些调 整和少许增补。韩琦 研究员阅读了本文中文初稿 ,并提 出了建设性修改意见 。在此一并致谢。 ①《 验气 图说 结尾署名为 : “ 康熙辛亥仲春 治理历法极 西耶稣会士 南怀仁述” 、“ 康熙辛亥仲舂” ,即康
中国古代史文化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发展过程传播过程影响共同影响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纸。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出便于书写的纸。
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4 世纪初,造纸术传到朝鲜,后又传到越南和日本。
8 世纪传到中亚,后经阿拉伯逐步传到非洲和欧洲。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对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了推动作用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按照明朝人的记载,隋文帝时期下令印刷佛经,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记录。
唐朝与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1世纪的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之后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用西夏木活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比欧洲用活字排版印刷早了四个多世纪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
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金朝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
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进攻,取得了局部胜利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指南针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它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全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2、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学科时间发展表现地位及影响天文历法春秋《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北斗”这是历史上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是世界公认的首次记录,比欧洲早600 多年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系统,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形成我国固定历法系统,比西方早160年战国战国时期,出现了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西汉西汉汉武帝时期,制定出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东汉时期的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的解释世界上最早对月食作出的科学的解释唐朝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标志着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北宋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制定了把四季24节气和12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元朝元代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20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清朝康熙帝重用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地理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西晋西晋时期,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
《全真正韵》的形成受广成韵影响
《全真正韵》的形成受广成韵影响*导读:《全真正韵》的形成受广成韵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天师道教在唐末以后,由杜光庭编撰的《道门科范大全集》被广泛应用,并且普《全真正韵》的形成受广成韵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天师道教在唐末以后,由杜光庭编撰的《道门科范大全集》被广泛应用,并且普及全国各地,南宋全真道教形成,经韵自然受其影响;二是全真道教到了明末清初,大量编辑传戒科仪,而多数科仪来自清代的《广成仪制》。
杜光庭的广成科仪,很可能来自江苏的茅山,因为他是茅山名道应夷节弟子,深受僖宗高功发炉咒语格式[1]厚待,应制为道门领袖[2],随僖宗避难川蜀,留居成都,赐号广成先生。
他平生广集张道陵和陆修静以来的道法科教,并着有《金箓斋启坛仪》1卷,《金箓斋忏方仪》1卷,《太上黄箓斋仪》58卷,《太上灵宝玉贵明真斋忏方仪》1卷,《太上灵宝玉贵明真大斋言功仪》1卷,《太上洞渊三昧神咒十方忏仪》1卷,《太上洞渊三昧神咒旦行道仪》、《太上正一阅昧仪》1卷,《道门科范大全集》87卷,《广成集》等,实为道教斋醮仪式的集大成者,他所制定的道门科范,为推动道教科仪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宋徽宗在政和二年(1112)三月颁《金箓灵宝道场仪轨》四百二十六部,多数来自杜光庭的《道门科范大全集》。
四年(1114)三月又诏诸路各选宫观道士十人,遣发上京,赴道箓院讲习科道、声赞等,习熟之后,遣还本处。
这些措施既为统一仪轨准备了条件,也使各地道教音乐有机会进行交流并进一步提高。
南宋时,三洞经箓弟子仲励重新整理《道门科范大全集》,说明广成科仪在南宋时间仍然广为流传。
南宋初期的全真道教,不可能专门编撰斋醮科仪,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拿来就应用。
全真道教的科仪程序至今和杜光庭的广成科仪程序有十分相似之处。
如《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二十三《文昌注禄拜章道场仪》,它的程序为:(1)先祝神行道,法事升坛如式,举念礼师,存念如法,高功宣《卫灵咒》。
《卫灵咒》为四言青词,一般不同科仪要变换不同的词句。
《广成仪制》相关介绍
《广成仪制》相关介绍《广成仪制》是唐朝时期长达60年的宫廷历法改良与规范化的成果,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庶长子、库存官员李昂为主要编纂者。
此书将唐代的宫廷仪式、礼仪、服饰、音乐、舞蹈、器物、建筑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成为中国宫廷习俗的标准之一,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法制的发展和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广成仪制》的相关介绍进行1000字的阐述。
《广成仪制》共分为二十卷,包括序言、宫位仪制、禁中仪制、灵异奇观、星历朔望、律历、时令、节庆、音乐、舞蹈、礼仪、官仪、器物、建筑、杂事等内容,每一卷都有详细的注解。
这些章节的内容包罗万象,极其丰富。
其中,宫位仪制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记录了唐代宫廷的组织架构,包括皇帝、皇后、太子妃、皇后妃、夫人等各种官员和妃嫔的名称、官阶和权力范围。
《广成仪制》中还记录了宫廷仪仗队的排列顺序和器械,以及宴会、祭祀、册封等各种场合的礼仪制度。
此外,该书还详细描写了唐代的音乐、舞蹈和乐器等方面的内容,对后世的音乐研究也产生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广成仪制》的编制始于唐太宗时期,延续到唐高宗、李隆基、唐德宗、唐顺宗时期,历经五任皇帝。
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使宫廷习俗更加恢弘隆重,每位皇帝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编辑和补充。
《广成仪制》的最终版本在唐宪宗时期完成。
《广成仪制》成为唐朝期间宫廷习俗的标准之一,发挥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作用,使唐代宫廷习俗变得更加具体、明确和系统。
《广成仪制》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法制的发展和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广成仪制》为中国历代的宫廷习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对后世宫廷习俗的了解和研究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另一方面,由于宫廷习俗是当时的主流文化之一,因此,《广成仪制》的系统规范也影响了唐代社会其他领域的文化形态,如诗歌、绘画、建筑、家具等。
此外,《广成仪制》也与当时的法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编写和执行不仅反映了唐代法制的特点和制度,也证明了唐朝的制度完整、人民生活安定有序。
《广成仪制》相关介绍
《广成仪制》相关介绍《广成仪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重要代表作,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写明确规定官职的法典,内容主要包括了官吏的职权、职责、严肃的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规定。
广成仪制的确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稳定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也为后代政治体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广成仪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官员轨则法典,《广成仪制》在东汉明帝永平六年(62年),由汉代著名政治家、三国时期权臣颜延所领导编订完成。
《广成仪制》全称为《广成侯颜延仪制》,按照当时的称谓是叫《仪制》,也叫《广成制》、《广成仪》,简称《仪制》。
《广成仪制》共六卷,其中包括了官职表、官级表、官服表、官秩表、官亲表、身分对照表、官吏的权责限制等内容。
这些内容详细规定了各级官员的职权、职责、严肃的法律责任等。
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广成仪制的确立极大程度地完善了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和管理制度。
在这部法典中,对官员的选拔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成为官员,抛弃了世袭制。
这项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时代,一直对中国官员的选拔方法和标准产生深远影响。
《广成仪制》还规定了官员的职权和职责,明确了各级官员之间的职责和权力范围,使得官员的权力得到了限制和界定。
这对于稳定政治体制有着重大的作用。
广成仪制也对官员行为进行了严格的约束。
对于官员的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等行为,明确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
这使得官员在任职期间不能肆无忌惮地滥用职权,这对古代政治是非常重要的束缚。
《广成仪制》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稳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的确立标志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也为后来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成仪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里程碑,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值得我们继续去探讨和研究。
清代以来四川道教广成坛使用的科仪与音乐
清代以来四川道教广成坛使用的科仪与音乐作者:甘绍成来源:《音乐探索》2016年第02期摘要:在四川道教科仪音乐的发展历史上,作为清代火居道行坛派中形成的一个支派——广成坛,它在继承我国唐宋元明以来道教科仪音乐的基础上,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完整、自成体系的四川广成坛科书——广成仪制,而且还开创了四川广成坛的道教科仪与音乐。
其中,以该派命名的“广成韵”早已成为中国道教音乐地方韵中家喻户晓的一大韵腔,是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项目,在我国道教音乐中独具一格,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
根据清代四川道士陈复慧辑录和编著的《广成仪制》《雅宜集》,探讨清代四川道教广成坛使用的科仪和音乐,以弥补四川道教科仪音乐在清代研究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四川道教;广成坛;《广成仪制》;《雅宜集》;陈复慧中图分类号:J6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2-0003-12引言《广成仪制》与《雅宜集》是清代乾嘉年间四川著名道士陈复慧(字仲远,号云峰羽客)辑录和编著的两部重要道书,其中,《广成仪制》是一部道教科仪丛书(以下简称“科书”),全书共40卷,目次按卷排列,其名目既包括斋醮类科仪,也包括经忏类科仪。
除多数为每卷数集外,个别卷则仅有1集,既有刻本,也有抄本,均采用宣纸印刷为长32厘米、宽20厘米的开本。
书中字体见方1.2厘米,很便于道士在法坛中演礼时阅览,依科行事。
1994年,巴蜀书社还将绝大部分属于光绪、宣统以及民国年间成都二仙庵藏板的《广成仪制》丛书收录进《藏外道书》第13~15册,共收陈复慧校辑、校录的道教科仪书籍270余集。
值得说明的是,在该书编录的每集科仪中,除多数刊刻有书名、编辑者、刊刻时间和藏板地点外,另有一部分则仅有书名、编辑者而没有刊刻时间和藏板地点。
从编辑者的名字来看,大部分科书的编辑者题写为“云峰羽客陈仲远校辑”,如《广成仪制·九天生神正朝全集》《广成仪制·九天生神总朝全集》《广成仪制.九幽正朝全集》等即是;另有一部分的编辑者题写为“武阳云峰羽客陈仲远校辑”,如《广成仪制.九天生神正朝全集》《广成仪制·九天生神总朝全集》《广成仪制·九幽正朝全集》等即是;极个别的编辑者则题写为“云峰羽客陈仲远校录”或“唐世广成天师杜光庭宾圣修集”,如《广成仪制·诸品大斋醮告符启坛集》《云台仪九龙祈雨启师演戒全集》等即是。
《广成仪制》相关介绍
《广成仪制》相关介绍《广成仪制》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礼制经典,记载了周朝时期的官制、礼仪等内容,是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文献之一。
下面将从《广成仪制》的内容、历史意义、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
《广成仪制》书名为《广成子》中的一篇《显明仪制》,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广成仪制》所记载的内容主要是周代的国家制度、官制、政治制度、礼仪等内容。
这些内容在当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对后世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广成仪制》所记载的是周代的国家制度。
在《广成仪制》中详细记载了周王朝的国家组织结构、政治制度、官制等内容,为研究当时的政治制度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这对于了解周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了解周王朝的兴衰变化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广成仪制》还对于周朝的法律制度、监察制度等方面也有所记载,对于研究当时的法律制度、司法制度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广成仪制》还对于官制、官员的选拔、职权等方面有着详细的记载。
在《广成仪制》中,对于官员的选拔标准、职责、禄位等方面都有着详细的规定,这些内容对后世的官制演变、官员选拔制度的发展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广成仪制》还对于礼乐制度、宴席礼仪、官员礼节等方面也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为研究当时的礼仪制度、官员的礼仪规范等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礼制经典,《广成仪制》所记载的内容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通过研究《广成仪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周代的政治制度、官制、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认识古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古代中国历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同样,通过对《广成仪制》的研究,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官员礼节等方面,从而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文化习俗。
《广成仪制》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我们认识古代中国历史、文化和礼制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广成仪制》相关介绍
《广成仪制》相关介绍作者:武帅怡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1期摘要:由清代道士陈复慧主持编纂的《广成仪制》是一部内容丰富的道教科仪丛书,在道教的科仪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本文将就其命名和特点两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广成仪制》;命名;特点《广成仪制》是一套成于清中期,全为科仪书的道经总集,也是现存唯一一部全真斋醮科仪总集。
它是由全真教龙门派的道士陈复慧经过多方游历、寻访搜集的一套集子,其中除了包含全真教的科仪外,还集合了其他道教各派的内容,包括了正一派、灵宝派、清微派等派的科仪,将他们有序糅杂在一个架构中,全书共40卷,目次按卷排列,其名目包括斋醮类科仪,也包括经忏类科仪。
但是装帧是以一科为单位,不论厚薄多少都是独立装订一册而成。
也因为过于分散,《广成仪制》到底总共有多少科是个谜团,不仅因为缺少最终且有权威的目录,此前的一切纪录言谈也完全不曾提到准备的数字。
一、《广成仪制》的命名提起《广成仪制》,人们很可能想到唐五代道士杜光庭,他号为广成先生,有作品名曰《广成集》。
甚至有人将陈复慧的《广成仪制》与杜光庭的《广成集》混为一谈,或者认为《广成仪制》乃是杜光庭所作,陈复慧订正。
比如四川地区的著名学者刘咸炘,他曾提到“五代后蜀时期青城山有个道士杜真人名叫光庭,道号广成天师,也有功侯,传出一个坛门来,便叫做广成坛。
嘉庆年间青城山陈真人名叫复慧,号仲达,订正一部《广成仪制》颇为流行。
”学者尹志华、权威等都持相似看法。
但是事实究竟如何,杜光庭与《广成仪制》这套丛书的关系究竟如何,还需要仔细探究,现在,我们先以书名为探究对象,通过对杜、陈两人所处的宗教环境、道教科仪在这两个时期的发展状况、他们现在留有的文献来简单分析。
首先是“广成”二字,因为杜光庭在道教斋醮科仪文献的保存、整理、编纂、撰著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实为一代高道,晚年隐居青城山。
与陈复慧所作的工作相似,活动地点相近。
所以,“广成”这两个字可能和广成先生杜光庭确实有关系,但是,经过蒋馥蓁的研究可知,杜光庭和陈复慧在处理科仪的选择与风格上有了很大的不同,她认为在两人之间的那段时期内四川地区遇到过巨大的接续断裂,造成人口和文化的重整,在道教的地方发展上也是如此。
《广成仪制》相关介绍
《广成仪制》相关介绍
《广成仪制》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的礼仪著作,书中主要记录了官方场合和日常生
活中的礼节、仪式和习俗,包括宴会、拜访、赏赐、祭祀等方面的详细规定和细节。
《广成仪制》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起初是一篇简单明了的文献,但在随后的不同时期里,逐渐形成了规模更大、内容更为详尽的版本,至唐代达到最高峰,总共有50卷,包括天、地、人、鬼神四部分,内容涉及礼制、儒家经典、祭祀等多个方面。
书中对官员的礼仪规定非常严格,要求具体到站立、坐下、行走的步骤和动作,甚至
连穿着、饮食都有规定。
对于一些特殊的场合和仪式,还规定了应该由谁来主持,应该如
何行事。
除了官场礼仪外,书中也有涉及日常生活的细节,如婚礼、葬礼、生日宴等。
《广成仪制》的成书与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制度密切相关。
在封建社会里,官僚阶层
占据着社会的最高地位,仪仗礼仪是他们体面、尊贵的表现。
而且,仪制的规范还体现了
一种对追求秩序和正义的期望。
《广成仪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它不仅是礼仪著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日,尽管古代礼仪的规范和标准已经不再适用,
但《广成仪制》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礼仪背景仍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同时,它也为
当代礼仪规范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黄帝崆峒山问道广成子
黄帝崆峒山问道广成子=================================================== ===========崆峒山是道教名山,五千年前,这里发生过黄帝问道的故事。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姓公孙,也有人说他姓姬,名叫轩辕。
他聪明异常,长大以后,因才华出众,被推举为部族首领。
他教大家盖草房,养驯家畜,种植五谷,并创制了船和车。
黄帝做了天子之后,为寻求治国安帮之道,曾“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西至于空桐,鸡头。
”(《史记·五帝本纪》第1页。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
)于是,就发生了黄帝在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的故事。
黄帝问道于崆峒山,最早的记载是战国时代《庄子·在宥》篇:“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
”广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访,说:“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
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
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说:“尔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
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
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
”“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
”“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
来!吾语汝至道。
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
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
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慎汝内,闭汝外,多智为败。
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
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
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
’”“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
“广成子曰:‘来!吾语汝。
关于天文历法的著作
《周髀算经》
讲述了周朝时期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内容
汉代(赵君卿注)
《乙巳占》
唐代李淳风所著,详细论述了风占、云占、雨占、星占等
唐代
汉武帝时期
《大衍历》
由唐代僧一行所作,共分七篇,包括日月每天的位置与运动、日食、月食和五大行星的位置等内容
唐代
《授时历》
由元代郭守敬所作,正式废除了古代的上元积年,而截取近世任意一年为历元,打破了古代制历的习惯
元代
《开元占经》
一部大型占星学著作,共120卷,保存了大量古代天文资料
唐代
《观象玩占》
天文学著作,有多种版本,其中唐李淳风所著版本影响较大
关于天文历法的著作
著作名称
简介
成书时期/作者
《夏小正》
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也是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
先秦时期
《春秋》
记载了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的天文现象
春秋时期
《甘石星经》
天文学专著,甘经、石经各八卷,共十六卷,又称《甘石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战国时期
《太初历》
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书
清代以来四川道教广成坛使用的科仪与音乐——从《广成仪制》《雅宜集》谈起
作者: 甘绍成
作者机构: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四川成都610021
出版物刊名: 音乐探索
页码: 3-14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2期
主题词: 四川道教;广成坛;《广成仪制》;《雅宜集》;陈复慧
摘要:在四川道教科仪音乐的发展历史上,作为清代火居道行坛派中形成的一个支派——广成坛,它在继承我国唐宋元明以来道教科仪音乐的基础上,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完整、自成体系的四川广成坛科书——广成仪制,而且还开创了四川广成坛的道教科仪与音乐。
其中,以该派命名的"广成韵"早已成为中国道教音乐地方韵中家喻户晓的一大韵腔,是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项目,在我国道教音乐中独具一格,值得我们珍视和保护。
根据清代四川道士陈复慧辑录和编著的《广成仪制》《雅宜集》,探讨清代四川道教广成坛使用的科仪和音乐,以弥补四川道教科仪音乐在清代研究方面的不足。
唐代的天文历法发展情况介绍
唐代的天文历法发展情况介绍唐代的天文历法发展情况李渊建唐之初,沿用隋《大业历》。
武德二年(619)又颁用傅仁均的《戊寅元历》,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民用历中采用定朔法的历法。
该历关于日行盈缩、月行迟疾等计算方法,与大业历大致相同。
但采用定朔法可能会出现连大月或连小月的特殊现象,如贞观十九年(645)出现了四个连大月,因而《戊寅元历》受到攻击,不得已又改用平朔,失去了其历法的特征。
唐高宗麟德二年(665)起,颁用李淳风编造的《麟德历》。
开元十七年(729),《大衍历》正式颁行全国。
公元762年,因《大衍历》未报代宗宝应元年六月望的月食,改颁郭献之编修的《五纪历》。
中四年(783),又以《正元历》替代了《五纪历》。
821年起颁行徐昂编撰的《宣明历》。
唐代最后使用的一部历法是边冈编撰的《崇玄历》。
唐代历法的成就《麟德历》再次采用定朔并独创了一种进朔法,即根据朔日小余数据的具体情况,将朔日上退一日或下推一日,使相应大月变成小月或小月变成大月,从而解决了出现连续四个大月或三个小月的违反日常习惯的问题。
《麟德历》还采用“总法”1340作为各天文数据的统一分母,立法巧捷,为后世历家所遵用。
《麟德历》的又一创举是正式废除沿袭已久的章蔀纪元之法,不用闰周而直接以无中气之月置闰。
由于该历是以《皇极历》为基础而编制的,在推算五星运动时考虑到日月五星的不均匀运动,并吸取了《皇极历》的先进计算方法,且所得数据更为精确。
《麟德历》用到开元九年(721)已显疏漏,于是唐玄宗诏令一行编撰新历,于开元十五年编成《大衍历》。
《大衍历》分“历议”和“历术”两大部分,历议论述编历的原理,历术则又细分为步中朔术、发敛术、步日躔术、步月离术、步轨漏术、步交会术和步五星术等,这些是说明计算日月五星位置、运动、时刻和日月交食的方法。
为了取得制历的数据,一行组织了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研制了新的天文仪器,测量了二十八宿距星及许多恒星的位置,对日月五星进行了大量的新的观测,从而使《大衍历》有了深厚的观测基础。
覆元椠古今杂剧三十种.日本大正三年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刊.朱印本
覆元椠古今杂剧三十种.日本大正三年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刊.朱印本《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唯一一部元刻杂剧选本。
全书收元人杂剧三十种,有十四种为孤本。
先后由明代李开先、清代黄丕烈至民国罗振玉诸名家递藏。
1914 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请当时著名刻工陶子麟覆刻了这部,题作《覆元椠古今杂剧三十种》。
此为日本大正三年京都帝国大学朱印刊本(限量编号:四十一号)。
《元刊杂剧三十种》为李开先旧藏曲籍的一种。
到清代,该书历经何煌、元和顾氏等人,转归著名藏书家黄丕烈收藏。
黄氏将其题名为《元刻古今杂剧》。
光绪中,书为黄氏同里一藏书家顾鳞士所有。
至民国间,书为日本人购去,后又为罗振玉所得。
当时王国维正研治戏曲,对此书十分重视,其《宋元戏曲史》曾加以采用,后略加整理,成《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等文,进行介绍,” 元刊杂剧三十种” 之名也为学界广泛采用。
1914 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请著名湖北刻书人陶子麟加以覆刻,以《复元椠古今杂剧三十种》之名刊印出版。
至此,《元刊杂剧三十种》才广为学界所知。
该书(元刊本)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三十种元刊本中,除了十四种孤本外,其余十六种都有明刻本或明抄本。
元刊本科白极为简略,甚至只存曲词,全无科白,人们称之为“简本”。
明刻、明抄本都是曲白科齐全的,可称为“全本”。
序(狩野直喜撰)古杭新刊关目的本李太白贬夜郎:一卷(元)王伯成撰新刊关目严子陵垂钓七里滩:一卷(元)宫天挺撰大都新编楚昭王疏者下船:一卷(元)郑廷玉撰古杭新刊的本蔚迟恭三夺搠:一卷(元)尚仲贤撰古杭新刊的本关目风月紫云庭:一卷(元)佚名撰大都新编关张双赴西蜀梦全:一卷(元)关汉卿撰新刊关目诈妮子调风月:一卷(元)关汉卿撰新刊的本泰华山陈抟高卧:一卷(元)马致远撰古杭新刊小张屠焚儿救母:一卷(元)佚名撰新刊的本散家财天赐老生儿:一卷(元)武汉臣撰新刊死生交范张鸡黍:一卷(元)宫天挺撰新编岳孔目借铁拐李还魂:一卷(元)岳伯川撰赵氏孤儿:一卷(元)纪君详撰新刊的本薛仁贵衣锦还乡关目:一卷(元)张国宾撰古杭新刊关目辅成王周公摄政:一卷(元)郑光祖撰新刊关目好酒赵元遇上皇:一卷(元)高文秀撰新刊关目陈季卿悟道竹叶舟:一卷(元)范康撰新刊关目诸葛亮博望烧屯:一卷(元)佚名撰大都新刊关目的本东䆫事犯:一卷(元)佚名撰新刊关目全萧何追韩信:一卷(元)金仁杰撰大都新编关目公孙汗衫记:一卷(元)张国宾撰新刊关目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一卷(元)郑廷玉撰新刊关目汉高皇濯足气英布:一卷(元)尚仲贤撰新编足本关目张千替杀妻:一卷(元)佚名撰古杭新刊关目霍光鬼谏:一卷(元)杨梓撰新刊关目张鼎智勘魔合罗:一卷(元)孟汉卿撰古杭新刊的本关大王单刀会:一卷(元)关汉卿撰新编关目晋文公火烧介子推:一卷(元)狄君厚撰新刊关目闺怨佳人拜月亭:一卷(元)关汉卿撰新刊关目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一卷(元)马致远撰书名页题:京都帝國大學文科大學叢書第二、覆元槧古今雜劇三十種、京都帝國大學文科大學藏板《元刊杂剧三十种》共收元杂剧三十种,但版式、字体并不统一,有四种大字本和二十六种小字本,剧名前称” 大都新编” 者三种、” 大都新刊” 者一种,” 古杭新刊” 者七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成仪制》相关介绍
《广成仪制》是一部五代时期的典籍,最早流传至唐朝时期,至宋代时经过整理编撰,成为一部规范仪制的重要典籍。
本文将从《广成仪制》的起源、内容、影响等几方面介绍
该典籍的相关情况。
起源
《广成仪制》最早流传至唐朝时期,当时已经被广泛使用。
该书的起源不清楚,但它
在唐朝之前的历史背景中却有些痕迹,表明它在中国古代的宫廷仪式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唐朝时期,该书的出现为当时朝廷的礼仪规范和官员行为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资料。
内容
《广成仪制》共分为两卷,收录了宫廷使用的各类御用香、炭、火、灯等器具的制作
方法;穿衣、坐卧、步伐等礼节; 官员表决策时的程序等等。
该书的内容非常细致,详细
描述了官员们在宫廷或公众场合该如何用姿态和举止来表达其尊荣和地位。
此外,该书还
记录了许多古代的传统仪式和节日的庆祝活动,比如“清明节”、“端午节”等等,这些
节日和仪式对于维持宫廷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影响
《广成仪制》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规范的宫廷礼仪手册之一,对于维持宫廷稳定及规
范官员言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广成仪制》也广泛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哲学和礼
仪观念,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普通民众,都受到它的影响。
它成为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来的皇家政治和社会文化注入了强大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