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二仙庵印经院文化息义初探
成都二仙庵刻本《老君历世应化图说》考述
第37卷第6期Vol.37No.6周口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2020年11月Nov.2020成都二仙庵刻本《老君历世应化图说》考述胡春涛(1.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5;2.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摘要:成都二仙庵刻本《老君历世应化图说》是老于八十一化图的木刻新版本,其原本是清末苏州刊刻的玛瑙经房刻本。
修订后的《老君历世应化图说》一书具有一定的宗教文献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宗教丈化思想传播价值。
通过梳理可见.此书并非着意强调佛道之爭的历史,而是梳理道教渊源以及重启道教借心。
关键词:二仙庵刻本;《老君历世应化图说》;化胡说中图分类号:K892.2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9476(2020)06-0088-05DOI:10.13450/ki.jzknu.2020.06.16《老君历世应化图说》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经成都二仙庵王伏阳(1876—1953)5之手刊刻的道教书籍。
该书由老子八十一化图、文本考证以及相关文献构成,书中贯穿着老子化胡故事与相关考述,配合着连环图的形式流布、传播。
此书是老子八十一化图在20世纪初期的重要传播形式,是考述20世纪老子化胡思想流传的重要文本之一。
一、二仙庵与《老君历世应化图说》刊刻二仙庵原为成都青羊宫东边的一个花园,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由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创建図。
二仙庵建成后,赵良璧请陈清觉主持二仙庵.之后还将其引荐给康熙皇帝。
陈清觉得到康熙的赏识,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被敕封为丹台碧洞真人⑶。
从此,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得以开创.陈清觉被尊为始祖,二仙庵成为全真龙门派碧洞宗的祖庭。
成都二仙庵在刊刻、保存道教典籍方面有着重要地位。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编辑刻制的《道藏辑要》经由清中叶蒋元庭的增补,后由清末二仙庵阎永和等人的再次增补才成为今天所见的《重刊道藏辑要》。
《二教论》佛学辞典简释
《⼆教论》佛学辞典简释《⼆教论》——佛学辞典简介⼀、佛学辞典释义总结【⼆教论】:(⼀)全⼀卷,北周·道安撰,乃论述儒佛⼆教之⼤旨并⽐较其优劣之长⽂作,全书分归宗显本、儒道升降、君为教主、诘验形神、仙异涅槃、道仙优劣、孔⽼⾮佛、释异道流、服法⾮⽼、明典真伪、教指通局、依法除疑等⼗⼆篇,全篇由问答体⽽成,以东都逸俊童⼦为问者,西京通⽅先⽣为答者,现收载于《⼴弘明集》卷⼋。
道安,俗姓姚,冯翊胡城(陜西)⼈,尝于⼤陟岵寺宣说《涅槃经》与《⼤智度论》,深受朝野⼈⼠敬重,奉敕住⼤中兴寺。
其后,鉴于周天和四年(569),周武帝受张宾、卫元嵩的煽惑欲废佛教,敕令百官论释、道、儒三教之优劣,五年甄鸾奉进《笑道论》三卷,群⾂论之,以为伤蠹道教,遂焚于殿庭;道安慨然上本书,以论究儒释道之优劣真伪,群⾂莫敢⾮议,佛道⼆教之诤论乃为之中⽌五年。
⼗⼆篇,全篇为问答体。
[参阅资料]:《历代三宝纪》卷⼗⼀;《续⾼僧传》卷⼆⼗三《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教论〉条(摘录)如下:(⼆教论)于三教异同优劣,辩之可谓精密。
⾔⼆教者,内教外教也。
练⼼之术名三乘,内教也;救形之术名九流,外教也。
⼜道⽆别教,即在儒流,即易之谦谦,故云⼆教也。
所引典籍,儒家则以六经为宗,道家则⽤张鲁蜀记为证,史册则依《史记》两汉为据。
⽽所引《孝经》说《晋书》〈礼乐志〉,⽂虽不多,皆佚典也。
盖道安⽂藻才华,荣达当时,故所作⾼雅若斯,惜世久⽆别⾏本。
唐·释道宣收⼊《⼴弘明集》中,其第四、五、六、七、⼋等篇,较余篇五分不及⼀,疑道宣有所删节,原本既不可得,难以考证矣。
(⼆)《辩显密⼆教论》之略称,凡⼆卷。
⽇僧空海著,收于⼤正藏第七⼗七册。
乃真⾔宗教判中之横教判,论显、密教之优劣深浅,⽽主张密教所说为佛陀证悟之境界,乃真实之教法。
本论系⼗卷章之⼀。
⼆、佛学辞典释义分别列⽰FROM:《佛学⼤词典》【⼆教论】:(⼀)全⼀卷。
北周道安撰。
论述儒佛⼆教之⼤旨并⽐较其优劣之作,凡⼗⼆篇。
道教与民间宗教的角力与融合:宋元时期晋东南地区二仙信仰之研究
l 中图分 类号]K 4 ;K 4 ;B 5 9 f 2 4 2 7 9 ;B 1 文献标识码 ]A f 文章编号l 10 — 3 6(0 1 7 0 3 — 7 0 0 7 2 2 1 )0 — 10 0
宋元时期晋东南地区二仙信仰之研究易素梅摘要1宋元时期晋东南地区的二仙信仰是研究道教与民间宗教关系演变的有力个案君主士人道士巫觋与地方民众基于各自利益共同促成道教与民间宗教等因素的角力与融合尽管道教对二仙信仰的改造始终不彻底道士以及道教信徒还是通过重塑二仙形象赐封道教名号推行道教仪式等手段影响着二仙信仰此外道士影响二仙信徒的手段不止于传播教义还注重地方社会的建设
疗 的术 法 ( 如雷法 )成 为道教 和 民间宗 教 的共 享资源 。 l2 另一 方面 ,北宋君 主 ( IP舶 Z 1 ( 如宋 真宗 、宋徽 宗 )
崇道 以及金元 时期兴起 的道教 运动 ( 如全真教 、真大道 等流派 )对 民间宗 教产生 _深 浅不一 的影 响 ,如 『
作 者 简 介 易素梅 , 中山 大 学历 史 系讲 师 ( 东 广 州 ,5 0 7 ) 广 1 2 5
( 康豹 (a l az 亘 ) P u t)以宋末至元温元 帅信仰 为个案 ,研 究道士如何 区分道教与地 方信 仰q 的神灵 、道士如何影 响 K -
温元 帅信 仰 及 其 成 效 .康 豹 :《 道教 与地 方信 仰 : 以温 元 帅信 仰 为 个例 》 ,高致 华 编 : 探 寻 民 间诸 神 与 信 仰 文化 ,黄 山 书社 2 0 0 6年 版 , 第 l 6 1 8页 。 1— 4
大西江派仙学述要 《丹道养生道家西派集成》序
李 涵 虚 以 後 ,徐 颂 竞 天 集 集 ·道 派 捐 :“李 祖 傅 陕 西 吴 天 秩 ,吴 太 傅 湖 北 柯 葆 真 及 我 断 汪 醴 真 山人 ”。汪 氏 叫 人 勿 蘸 丹 耆 ,但 寅 是 要 人 勿 乱 葫 ,在 髓 真 山人 教 外 别 傅 ))中 他 就 髑 了 一 大 张害 罩 , 初 入 朗 的 ((金 仙 输恙 (《慧 命 经 朗 始 ,列 了 古今 典 籍 敷 十 桓 ,并 :
轻 傅 於 非 其 人 ”,可 是 接 着 就 推 销 自 己 的 著 作 :“所 歌 咏 大 丹 檠 物 火候 细 微 之 旨 ,燕 不 悉 借 。 倘 好 事 者 夙有 仙 骨 ,觏之 则智 庶 自明 ,可 以寻 文 解 羲 ,蚩 须 伯 端 匾 叵 之 口授 丹 经 壹 可 赓 乎 ?所 谓 口款 ,大 抵 即 寓 成 韵 文或 短 耦 摘 要 的 文字 ,取 便
其 中 李 涵 虚 黄 庭 经 注 、汪 柬 亭 三 教 一 贯 、魏 竞 一 贯 天 械 直 蒜 、徐 海 印 天 集 集 等 , 或 僮 行 於 海 外 ,或 焉 罕 秘 之 本 ,挖 掘 整 理 ,殊 爵 不 易 ,葫 束 颇 钦 辑 者 之 劳 。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之——读书穷理读书穷理研究仙学学术,虽首重师传口诀,然并非每一位喜好此道者在初涉仙学之门就能得遇明师,故丹经道书、仙学著述亦不可不读。
特别对初学者而言,陈撄宁先生曾言,读书穷理最为重要,不可先求法子。
因为学仙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他的根源。
只有根源明白了,方法自然容易解决。
观古今之丹经道书、仙学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多不胜数,然对于仙学方法上事,皆隐晦言之,明言者概不多也。
且道书丹经也有诸多局限,很多著作初学者阅之也较难明了其要。
陈撄宁先生在其《仙学必成(未定稿)》中曾言:“道书虽不可不看,却不可尽信。
有些道书,是冒名伪托的(陈撄宁按:伪托书中亦有好的材料,要自己善于甄别),根本就无价值;有些道书的作者,对于此道,并未十分透彻,竟大胆的做起道书来,贻误后学;有些道书,别有作用,做书的意思,是要给当时少数几个人看的,并未曾替普通人设想;有些道书故意闪烁其辞,指鹿为马,不教人识透其中玄妙;有些道书,迭床架屋,头上安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分明一条坦途,偏长出许多荆棘;有些道书,执着这面而攻击那面,或是笃信那面而不信这面。
”又其《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读者须知》云:“试看古今道书所讲,大概不外乎三件事:一,铺张玄妙;二,隐藏口诀;三,劝勉修行。
若问及学人的生活环境,饮食起居,要合于哪几个条件,才能正式做炼养工夫,倘与某种条件不合,对做工夫是否有妨碍,各家道书皆不注意到此。
”正因为诸家丹经道书,多有上述之缺憾,故陈撄宁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与观察认为,普通知识阶级中人,若要求得仙学学术之全部,大约须费三十年光阴,尚未必能弄清楚。
因为有些书看不懂,有些书又买不到,传口诀的或一知半解,或根本不懂,罕有全部贯通者。
若能有对仙学学术有经验者指导看书,快则三年,慢则五年,就可以得到全部仙学学术的一个轮廓,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志愿,并审察自己的条件和环境,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下手用工,方可免误入歧途。
通过陈撄宁先生对丹经道书的评述,我们可以知道,初涉仙学之门者,就其最基本的读书穷理工夫,也非易易之事。
中印禅学史5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禅师和参禅者之间都是很有禅学修养的 人,机锋相当,各具禅眼,棋逢高手,十 分精彩,是主看主。“或有学人应一个清 净境出善知识前,善知识辨得是境,把得 抛向坑里。学人言:大好。善知识即云: 咄(duō)哉!不识好恶。学人便礼拜。此唤作 主看主。”相反的情形,禅师和参禅者之 间都不知道自己带着执着,学人披枷带锁, 禅师不懂怎样帮他去除枷锁束缚,反而又 给他加上一道枷锁,学人不知,还非常高 兴,禅师则以为自己指导有方,是宾看宾。 “有学人。披枷带锁出善知识前。善知识 更与安一重枷锁。学人欢喜。彼此不辨。 呼为客看客。”
(以金刚王宝剑般的猛喝斩断学人情见,对于情见 执着严重者用此喝。有时一喝如狮子威声大吼,百兽恐悚, 众魔脑裂,震裂一切错误见解。探竿和影草都是古人捕鱼 的工具,探竿是竿头束有羽毛的竿子,探入水中诱惑鱼类 聚于一处,影草则是割一堆草浸于水中,也可起到诱鱼聚 焦的作用,用在此处,都是比喻勘验学人的禅学修养,有 时一喝试探学人的深浅。有时一喝则没有并不在单一意义 上使用。)
过渡页
(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
2、义玄的禅学思想 就禅理而言,义玄与慧能的祖师禅无 大异处,更多的是在某些方面深化了慧能 的思想,在一些提法上也有不同,比如论 佛性,义玄讲无位真人,“赤肉团上,有 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 证者看看!” 关于修行,义玄也是讲“平常心”的, 以平常为修,“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 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 卧。”“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秖是平 常。”日常生活行为也就是修行了,“佛 法无用功处。秖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 衣吃饭。困来即卧。愚人笑我。智乃知 焉。”所以他讲随处作主,立处皆真。 “能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要行即行。 要坐即坐。无一念心希求佛果。”
晋东南地区二仙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庙宇分布
图一 晋东南地区二仙信仰起源地示意图
对于民间信仰来说, 由于自身不具有如佛教或 是道教般完备的理论体系及相对独立的组织制度, 更加无法像儒家思想一直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而存 在。其各种变迁实际上都是民间百姓按照自己的要 求赋予神灵的, 并且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神灵进行改 造[10]。我们认为唐末频繁的战乱, 导致人们渴求得到 神灵的庇护。神鬼思想在社会各阶层流传, 为信仰 的传播奠定了心理接受基础。上文提及到得二仙成 仙经过, 经过史料分析, 有两种说法, 但是在晋东南 地区, 当地百姓普遍认同第一种说法。这就与当地 百姓的需求有着很大的关系。剔除二仙信仰得神异 部分, 不难看出, 二仙原本是两个极为普通的女孩, 但是由于恪守孝道, 事迹被广为流传, 最终演变成神 化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善良”和“邪恶”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 在某种意义上, 起到了教化的作用。而且这 种“ 恪 守 孝 道 ”的 精 神 与 儒 家 的 伦 理 道 德 观 念 非 常 契 合, 所以后代在宣传二仙时特别重视其孝顺。如顾 应祥的《翠微仙洞》云:“乐家二女此登仙, 留得 芳名 百世传。岂有灵丹能蜕骨, 祗因纯孝自通天。”( 清·道 光《壶关县志》) 二仙的“忠孝”成了感动天地的主导 因素。正是因为其与儒家理念相合, 并且在后代的 流传和记述中, 反复强调和宣扬二仙的孝道, 所以二 仙才能从普通的风俗神中脱颖而出, 成为上党地区 千年兴盛不衰的大神[11]。另外, 古代上党地区有“居 民稼穑耕瘠田, 凿井百尺难通泉”之说 , 可见其自然 条件十分艰苦, 在这种情况下, 男性成为生存力量的 代表, 而女性则往往出于附属地位, 难以摆脱被奴 役 、被 压 迫 、被 抛 弃 的 地 位 ,“ 二 女 ”受 迫 便 是 这 样 一
仙学的渊源及研修宗旨(下)
道” 阳道” 或“ 等名称。从哲学思想 来 看 ,在黄 老学 派 内部 比较 复杂 , 般都 是在 吸 收老子 思 想 的同时 , 又改造 了老子 关 于“ ” 道 的学说 。 例
一
如《 管子 ・ 内业》 等篇 , 便发挥了老 子哲学 中“ 有 物混 成 的思想 , 道” 把 “ ” 作 为 一 种精 微 之 气 , “ 道 视 说 精 也 者 , 之精 者也 ” 认 为天 地万物 气 。 皆是 由这 些 精 气 所 产 生 的 。 又如 《 南子 ・ 道训》 , 出了“ ” 淮 原 中 提 道 含 阴阳 的思 想 ; 视道 为 阴 阳二气 的 统一 物 。 古佚 书 《 道原 》 则说 :恒无 “ 之初 , 同大虚 ”这 是把 宇 宙本 原 迥 ; 的 “ ” 看作 是深 远 的虚无 。 道 ,
始祖 , 表着 古代 “ 阳家 ” 代 阴 的思 契 》 因其 “ , 瘦词 隐语 , 笔 深奥 ” 期 对仙 道文 化 的误导 , 文 , 以及服食 丹 想 。在传说 中 , 黄帝 常 与玄 文和 素 难 以普 及 ,未 能受 到应有 的重视 。 药 所 造 成 的惨 痛 教训 ,魏 伯 阳 的 女 修 练房 中术 , 而房 中术 亦被称 而道教 则 受佛教 三 密加持 的影 响 , 《 故 周易参 同契》 才得 以重新 受 到重 为 “ 素 之术 ” “ 道 ” “ 玄 、黄 、 黄赤 之 又 出现 了存 思 、 诀 、 篆 和咒 语 视 。唐代 道 士刘 知古 著述 《 手 符 日月玄
广 ,由于 丹 药 含 有化 学 成 份 的 巨 法 , 以内炼 成 仙 为 主 旨 , 于 钟 吕 属
等新 的’ ’
_
同契》 ,道教初创阶段 以黄老思想 为理 论 基础 , 黄道 ” 术作 为 主 以“ 之 要 的修 炼方式 都与 黄老 学派 的影 响紧 密 相 关 。而 黄 老学 派 对 老 子 “ ” 道 的各种 发挥 , 为后 世男 女双 却
韩仙形迹考
專 演 韓 仙 故 事 的 元雜 劇
《
則 有 紀君 祥
;
韓 湘 子 三度 韓退 之 》
《
趙 明道
韓 湘 子 三 赴 牡丹
“
:
亭》 與 無名 氏
生涯
,
藍 關記 》 等
。
道藏本
《
鳴鶴 餘 音》 有 韓 湘子
,
水 仙 子》 詞
藥爐 經 卷 作
。
不戀 王 侯 宰相 家
,
亂紛 紛瑞 雪藍 關 下
, ;
已講到
,
元人雜 劇 中 更是 常 見
《
如 馬 致遠
《
吕 洞 賓 三 醉 岳 陽樓》
鄧
學可 套數
首
,
正宮
?
端 正好
,
?
樂 道》 中
太平 年 》 曲 子 歌 詠八 仙 時
,
提到
,
“
漢鐘 離 原 是 個 帥
,
藍采 和 本是 個 俳 優
,
懸壺 翁本 不 曾 去 沽油
,
鐵 拐 李 險燒 了 屍 首
中 有韓 湘 子 像
《
。
是宋 末 元初
清教 授
《
,
元 代 山 西 永 樂宮
,
大 純 陽 萬壽 宮
壁畫
,
《
八仙 過 海 圖 》
浦江
八仙 考 》 ② 指 出
,
現今八仙 傳說的 定 型
(
是 明 嘉 靖年 間 吳 元泰
(
東 遊記上 洞 八 仙
、
傳 》 小說
姑
老
、
裏 面 的八 仙 次 序 是 鐵拐 李
晋东南二仙传说信仰内涵的三次转变及其社会文化图景
作者: 段友文[1];刘金蕾[1]
作者机构: [1]山西大学文学院,太原030006
出版物刊名: 中国文化研究
页码: 196-212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二仙 传说生命场 原型置换 社会文化图景
摘要:二仙是晋东南的地域性俗神,千百年来得到世人的崇拜与祭祀,形成以孝德为核心的民俗信仰文化。
泽、潞两地流传的二仙传说历经时间更迭,内容日趋丰富,情节不断完善,实现了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的延展嬗变。
本文以“二仙传说信仰内涵的三次转变”为论述中心,采用历史文献爬梳与口传故事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对二仙的原型进行分析,挖掘传说信仰内涵转变的深层原因,探讨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展现出的社会文化意蕴,力图为二仙传说信仰的研究提供可能的资料线索及理论参考。
关于银杏诗句
关于银杏诗句《瑞鹧鸪·双银杏》 - 作者:李清照(宋) - 诗文: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
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
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辋川二十泳·文杏馆》 - 作者:王维(唐) - 诗文: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银杏歌》 - 作者:李善济(清) - 诗文:天师洞前有银杏,罗列青城百八景。
玲珑高出白云溪,苍翠横铺孤鹤顶。
《古银杏行》 - 作者:顾炎武(清) - 诗文: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春。
可怜猫头笋,突兀出龙孙。
《七言律诗》 - 作者:乾隆(清) - 诗文: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枝孙绿荫肥。
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记依稀。
《银杏王》 - 作者:乾隆(清) - 诗文:大树龙盘会鲁侯,烟云如盖笼浮丘。
形分瓣瓣莲花座,质比层层螺髻头。
《题银杏双鸠图》 - 作者:胡奎(元) - 诗文:鸭脚叶青银杏肥,双鸠和梦立多时。
日长庭院无人到,呼雨呼晴总不知。
《送郑君举宣城教谕》 - 作者:方回(宋) - 诗文:紫阳山下世婚姻,几度家因火后贫。
早是前修曾种德,政须后嗣更禔身。
秋霜白笔辞台掾,夜雨青灯管士人。
硕果元来真不食,未妨徐动蛰雷春。
《晨兴书所见》 - 作者:葛绍体(宋) - 诗文: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银杏》 - 作者:杨万里(宋) - 诗文:深灰浅火略相遭,小苦微甘韵最高。
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
新见仇昌祚《西游记序》考论
本文二维码单篇扫描下载新见仇昌祚«西游记序»考论蓝㊀青(中山大学中文系ꎬ珠海519082)[收稿日期]2019-06-05[作者简介]蓝青(1988-)ꎬ女ꎬ山东济南人ꎬ中山大学中文系(珠海)副研究员ꎮ[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全清诗歌总集文献整理与研究 (18ZDA254)[摘㊀要]㊀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有孤本文献仇昌祚«漪园集»一部ꎬ其中有«西游记序»一篇ꎬ为诸多«西游记»资料汇编著作所不载ꎬ亦未见其他论著征引ꎮ该文约作于清康熙间ꎬ所序者为闽斋堂刻本ꎬ序文部分明显延续了明代以心学释«西游记»的传统ꎬ将取经故事视为由放心到收心㊁由作魔到灭魔的过程ꎬ而窾言部分则体现出偏向原儒的倾向ꎮ该序对«西游记»的审美特征亦颇有见解ꎬ还对闽斋堂本«西游记»的传播研究有着重要意义ꎬ值得学界重视ꎮ[关键词]㊀仇昌祚㊀«西游记序»㊀心学[中图分类号]I207 41㊀㊀[文章编号]1002-3054(2019)10-0060-07[文献标识码]A[DOI]10 13262/j bjsshkxy bjshkx 191006一㊁发现«西游记序»㊀㊀近日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ꎬ发现仇昌祚«西游记序»(以下简称 仇序 )一篇ꎬ该文既不见于刘荫柏的«西游记研究资料»㊁朱一玄和刘毓忱的«西游记资料汇编»以及蔡铁鹰的«西游记资料汇编»等史料汇本ꎬ亦未见其他论著征引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ꎮ兹将 仇序 披露于下ꎬ再作考辨ꎮ西游记序«西游记»ꎬ内养之书也ꎮ内养之书ꎬ窥之者少ꎬ而向上一乘ꎬ前圣又多不传ꎮ即有一二传者ꎬ大率诡诡秘秘ꎬ不使人一览而知ꎮ是以浅见寡闻之士ꎬ不特不能通其旨ꎬ兼且不能读其书ꎮ于是大义绝而微言坠ꎬ潜修之家所以不多见于晚近之世也ꎮ识者忧之ꎬ由是凿空立论ꎬ著为奇奇怪怪之幻谈ꎬ以默寓成佛作祖之微旨ꎬ俾庄雅之儒累世读之而不能穷其理ꎬ闾巷之子一朝听之而皆乐闻其说ꎬ此«西游记»一书所以卓绝千古也ꎮ«西游记»一书ꎬ其大旨不外修炼一心ꎬ其功用在于调摄五行ꎮ盖人心之体有动静ꎬ五行之用有克生ꎬ乃于动静生克之中ꎬ(旁批:一部«南华»ꎮ)引申触类以旁通之ꎬ于是正言之不足则曲喻之ꎬ曲喻之不足则比物连类以及之ꎮ其意以为心猿ꎬ猿也ꎬ则假一孙行者之名ꎻ意马ꎬ马也ꎬ则假一玉龙马之名ꎻ若肝㊁若肾之为木㊁为水也ꎬ则假一猪八戒㊁沙和尚之名ꎻ以至为土㊁为火㊁为金ꎬ皆假一名以名之ꎬ以疏明动静生克之理ꎬ而竟究则归统于一心ꎮ故其言曰: 心生ꎬ则种种魔生ꎻ心灭ꎬ则种种魔灭ꎮ 心与魔之相去ꎬ二者之间ꎬ毫不容发ꎮ是故是心ꎬ则若猿㊁若马㊁若猪㊁若水怪ꎬ皆可于丈六金身之侧㊁四十二道白毫光中另设一座ꎬ与三千诸佛㊁五百罗汉两相揖让周旋于天花缤纷之下ꎬ(旁批:楮背缤纷ꎬ天花乱坠ꎮ)而不少逊ꎮ若乃是魔ꎬ则为虎㊁为豹㊁为熊㊁为牛㊁为蟒蛇㊁为羊象㊁为狮驼羊鹿㊁苍狼狐狸ꎬ以至蜈蚣知蛛与鼠蝎ꎬ种种色相ꎬ戴角被毛ꎬ尽归于四生六道ꎬ受诸苦恼ꎮ是知心与魔实相因而生ꎬ去心即入于魔ꎬ去魔即归于心ꎬ心与魔有互为倚伏㊁两相角衡之势ꎮ是以各洞妖王持枪轮(抡)棒ꎬ而行者每为所困ꎬ此之谓 道高一尺ꎬ魔高千丈 也ꎮ行者大战各洞妖王ꎬ而翻腾变化以取胜ꎬ妖魔尽归于灭亡ꎬ此之谓 群魔欺本性ꎬ一体拜真如 也ꎮ总之心㊁魔二者ꎬ是一是二ꎬ亦是一非二ꎮ观行者见菩萨之变凌虚子也ꎬ则曰: 还是妖精菩萨ꎬ还是菩萨妖精ꎮ 菩萨亦因曰: 菩萨妖精ꎬ总是一念ꎮ若论本来ꎬ皆属无有ꎮ 旨哉斯言!全部十余万言ꎬ尽当作如是观也ꎮ余尝综其大旨而窃论之:始言花果山之孕仙卵㊁育石猴㊁乐洞天也ꎬ此固心之初体ꎬ如谷禾之方甲坼㊁花木之始萌蘖而未大也ꎻ继言美猴王之入方寸山斜月洞ꎬ参菩提祖师之求仙访道㊁命名定氏㊁弄变化㊁驾筋斗也ꎬ此固心之有知有识㊁能觉能动ꎬ(旁批:胸境琉璃ꎬ头头是道ꎮ)如人之自幼而长ꎬ知识渐开㊁情欲萌兆而未放也ꎻ再言悟空之辞祖师ꎬ回花果山设旌旗㊁聚群妖ꎬ则此心遂放而不可收拾矣ꎮ此心一放ꎬ何所忌惮ꎮ于是乎登山入海ꎬ上天下地ꎬ呼王称圣ꎬ极此心之变态而无所不至ꎬ(旁批:孟子所云求其放心是也ꎮ)卒受降于如来佛ꎬ是知行者心之动也ꎬ如来佛心之静也ꎮ动者终归于静ꎬ故行者之筋斗一去十万八千里ꎬ终不能出于佛掌方圆一尺之外ꎮ安天大会ꎬ即安心之大会也ꎮ此心既安ꎬ则功用斯著ꎬ于是乎除六贼ꎬ净七情ꎬ捉坎离ꎬ配阴阳ꎬ金公木母ꎬ姹女婴儿ꎬ诸妙用ꎬ皆有一心ꎬ即皆有一魔ꎬ魔胜则无心非魔ꎬ心胜则无魔非心ꎮ殆夫九九数完ꎬ功成行满ꎬ猿熟马驯ꎬ心静魔消ꎬ魑魅窠中放开五品金莲ꎬ血肉池内透出七层宝塔ꎮ斯时也ꎬ即心即魔ꎬ亦无心无魔ꎬ并无菩萨如来㊁山河大地㊁神鬼帝天㊁草木昆虫诸色相ꎬ惟见舍利子显大光明ꎬ隐跃于色空空色之天ꎬ而丹成矣ꎬ而道至矣ꎬ此全部«西游记»之大旨也ꎮ若乃俗儒腐见ꎬ以其迂阔鄙俚而少之ꎬ不知«诗»«易»两经ꎬ为先圣之所裁定ꎬ而«风»«雅»所载ꎬ(旁批:引经确妙ꎮ)多草木鸟兽之名ꎬ«易»书六十四卦ꎬ悉属衍象取譬之体ꎬ何一非«西游记»之开先者?且其为文ꎬ有一回之中全不漏正意者ꎬ有一回之中而正意见于一二言之间者ꎮ总之隐隐约约ꎬ使人游神象外ꎬ得意言中ꎬ更复穷幽极杳ꎬ不充其类㊁不尽其致而不止ꎬ真可谓笔飞墨舞ꎬ楮歌砚笑ꎬ从古文章之奇ꎬ未有若此书之怪异者ꎬ即谓此书为淹博庄严之书ꎬ(旁批:霏霏玉屑ꎮ)等诸«山经»«尔雅»之典奥核博ꎬ亦无不可ꎬ爰是排众说而为之序ꎮ«西游»一书ꎬ原许真人丹书演义ꎬ借喻以明五行生克之理ꎮ自肉眼家视为稗史ꎬ莫知其从来ꎮ叙如金篦一刮ꎬ世无瞽人矣ꎮ属吏孙銾评ꎮ洋洋洒洒ꎬ奚啻千言ꎬ信与«养生»新见仇昌祚«西游记序»考论«原道»浑为一书ꎬ观者勿徒谓游戏笔墨已也ꎮ属吏朱笏评ꎮ深入里窟ꎬ游戏三昧ꎬ遂觉妙谛缤纷ꎬ令人绝倒ꎬ所云树卓帜于寰中ꎬ导闲心于物外ꎬ不减素书绛简ꎬ心乘丹砂ꎮ属吏王吉人评ꎮ窾 言«西游记»虽立说多端ꎬ其大旨总是一心ꎮ盖人生而静ꎬ心之体也ꎻ静而之动ꎬ心之变也ꎻ变而远离ꎬ颠倒梦想ꎬ则心之幻妄也ꎮ是以如来者心之静也ꎬ孙行者心之动也ꎬ诸洞妖魔者心之幻妄也ꎮ分而言之ꎬ则为佛ꎬ为行者ꎬ为妖魔ꎬ合而言之ꎬ总为一心ꎬ则«西游»一记ꎬ不外一心而得之矣ꎮ唐三藏诸人命名之义ꎬ李秃翁疏之详矣ꎮ独遗菩提祖师ꎬ未之置解ꎬ似属挂漏ꎮ盖番言之谓菩提ꎬ即华言之谓仁也ꎮ祖师所居之山为灵台方寸山ꎬ洞为斜月三星洞ꎬ其洞其山ꎬ既皆心之形容矣ꎬ而菩提居之ꎬ盖仁人心也ꎬ则菩提祖师亦心之别称矣ꎮ诸洞妖魔ꎬ穷凶极恶ꎬ惨忍不仁ꎬ正与仁字相反ꎬ故行者大战而殄灭之ꎬ则去不仁而归于仁ꎬ心之本体始全ꎮ«西游记»全部议论ꎬ原从«论语» 颜渊问仁 一章脱化而出ꎮ 问仁 一章ꎬ止 克己复礼 一句尽之ꎮ夫人之初心ꎬ止有一仁ꎮ而人欲乘之ꎬ则为 己 ꎬ所谓魔也ꎻ全乎天理ꎬ则为 礼 ꎬ所谓心也ꎮ克之者ꎬ胜之也ꎬ此炼魔之功也ꎮ复之者ꎬ反之也ꎬ则魔尽而心静矣ꎮ一日克己复礼ꎬ则九九数尽㊁三三行满而功成矣ꎮ由是共跻仁寿之域ꎬ而同登极乐之世界ꎬ天下归仁ꎬ夫何疑焉ꎮ然克己在勿视听言动ꎮ视听言动ꎬ即记中六贼是也ꎻ勿者刀斩斧截之力ꎬ即大圣之金箍棒也ꎮ谓本«记»从 问仁 章脱出ꎬ是也ꎮ如来佛而称牟尼者何?尼者ꎬ宣圣之字也ꎬ牟者ꎬ侔也ꎬ则如来不过欲侔吾夫子而已ꎬ至谦让也ꎮ其他比丘僧㊁比丘尼ꎬ佛固僧也ꎬ当一例而参观之矣ꎮ从来无人勘到ꎬ今特为拈出之ꎮ真千古创解ꎬ真千古的解ꎮ吾乡李秃翁见不及此矣ꎮ朱笏评ꎮ本记正旨ꎬ多旁见于杂歌散说之中ꎬ忽然于有意无意间ꎬ偶露一二正语ꎬ其行文则全以嬉笑诙谐出之ꎬ所谓游戏三昧者也ꎮ文章之妙ꎬ无过于是矣ꎮ五行山非别ꎬ即人身之内五行是也ꎮ心属火ꎬ亦五行之一也ꎮ佛指化五行而猴压其下ꎬ心安其位矣ꎮ先儒谓心要在腔子里者ꎬ此也ꎮ两界山亦非交界之说ꎬ谓此心虽安ꎬ其位尚在两界之间ꎬ炼之则为佛ꎬ放之则为魔ꎬ不容中立也ꎮ与«孟子» 山径之蹊间 一章当参看ꎮ本«记»中老和尚之腐谈ꎬ猪八戒之打诨ꎬ孙行者之尖刻ꎬ皆可引为谈助ꎬ故«记»中凡此等之处ꎬ老和尚则批一 腐 字ꎬ猪八戒则以 呆 ㊁孙行者以 猴 字批之ꎬ欲别易一字ꎬ终不肖也ꎮ不若以本等字还之更妙ꎮ当作一部道书读ꎮ属吏孙銾评ꎮ读七则ꎬ真批郤导窾之言ꎬ当以静心定气领之ꎮ专愚笏评ꎮ二㊁ 仇序 的作者及版本㊀㊀ 仇序 见«漪园集»文集卷三ꎮ该集共八册ꎬ其中诗集十二卷ꎬ文集九卷ꎬ现存北京社会科学㊀2019年第10期清康熙间铁汉楼写刻本ꎬ仅藏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ꎬ系海内孤本ꎮ该书版高25 1cmꎬ宽16 6cmꎬ白口ꎬ无界行ꎬ四周单边ꎬ无鱼尾ꎬ版心上刻卷数ꎬ下刻页码ꎬ正文半页9行ꎬ行18字ꎬ有佚名眉批ꎬ朱笔圈点ꎮ首页题 漪园集 ꎬ卷首依次有王仕云㊁林世馨㊁徐临㊁龚章㊁陈衍虞㊁王大作序ꎬ次为 诗集目录 ꎮ诗集各卷卷端题 古晋曲沃仇昌祚振先甫作ꎬ同社诸子评次 ꎻ文集各卷卷端题 曲沃仇昌祚漪园著ꎬ属吏莆田朱笏㊁嘉善孙銾㊁温陵王吉人同评 ꎬ中有仇昌祚友人陈衍虞㊁朱书思㊁傅道星㊁陈策㊁徐临ꎬ属吏朱笏㊁孙銾㊁王仕云以及门人苏君用㊁侯敬授㊁林世馨㊁林忠甫㊁陈大本等评语ꎮ点评者孙銾ꎬ字古喤ꎬ号徵庵ꎬ浙江嘉善人ꎬ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ꎬ官潮州通判ꎻ朱笏ꎬ福建莆田人ꎬ康熙二年(1663)官海丰知县ꎻ王吉人ꎬ即王仕云ꎬ字望如ꎬ号过客ꎬ江南江宁人ꎬ康熙间官程乡知县ꎻ三人皆为仇昌祚下属ꎮ据«(乾隆)潮州府志»卷四十二㊁«(乾隆)新修曲沃县志»卷三十一及«漪园集»卷七可知ꎬ仇昌祚ꎬ字振先ꎬ号漪园ꎬ晚年笃好«庄子»ꎬ更号漆园ꎬ山西曲沃人ꎮ生于明天启五年(1625)ꎮ少负异才ꎬ顺治五年(1648)贡生ꎬ顺治七年(1650)谒选得郧阳府别驾ꎮ康熙九年(1670)擢潮州同知ꎮ康熙十六年(1677)官惠州知府ꎮ康熙十七年(1677)晋分守岭东兵备道参议ꎮ康熙二十三年(1684)以老乞归ꎬ久之卒ꎬ谥文忠ꎮ据«(雍正)平阳府志»ꎬ仇昌祚墓在曲沃县东北一里ꎬ知县潘锦撰墓志铭ꎮ仇昌祚曾自撰年谱ꎬ止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ꎬ而康熙四十五年(1706)潘锦所修«(康熙)曲沃县志»已载仇氏卒ꎬ则仇昌祚卒年当在康熙三十七年至四十五年之间ꎮ现今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乐昌镇北关村路口有碑楼一座ꎬ内有仇昌祚及其父仇大铉神道碑ꎬ二碑皆由仇昌祚门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四月所立ꎮ仇昌祚碑正面刻 敕命广东惠潮兵备道诰封奉政大夫谥文忠仇公神道碑 ꎬ背面当有其生平履历记载ꎮ然20世纪50年代左右ꎬ当地私人建房ꎬ将二碑背面镶嵌入墙体ꎬ故不可见ꎮ笔者咨询相关部门及博物馆ꎬ皆无拓印资料ꎬ殊为憾事ꎮ至于 仇序 所序的版本ꎬ据窾言中 李秃翁疏之详矣 ꎬ 老和尚则批一腐字ꎬ猪八戒则以呆ꎬ孙行者以猴字批之 以及朱笏 吾乡李秃翁见不及此矣 ꎬ可推测 仇序 所序者当为李卓吾批评本ꎮ然而ꎬ李卓吾批评本(简称 李评本 )现存甲本㊁乙本㊁丙本三大系统十二版本均无窾言ꎬ[1](P180-189)惟有闽斋堂本卷首有窾言ꎮ闽斋堂本刊刻于崇祯四年(1631)ꎬ系杨闽斋本和李评本的综合本ꎮ[2]闽斋堂本窾言共十四条ꎬ最后五条与李评甲本«凡例»内容基本相同ꎬ部分语句有出入ꎮ 仇序 窾言最后一条与闽斋堂本窾言第十一㊁十二条(也就是李评甲本«凡例»第二㊁三条)颇为相似ꎬ尤其是 孙行者以 猴 字批之ꎬ欲别易一字ꎬ终不肖也 一句ꎬ与后者 批 猴 处ꎬ只因行者顽皮ꎬ出人意表ꎬ亦思别寻一字以模拟之ꎬ终不若本色 猴 字为妙 字句亦相袭ꎮ而 仇序 窾言第二条 唐三藏诸人命名之义ꎬ李秃翁疏之详矣 ꎬ则明显针对闽斋堂本窾言而发ꎮ该版本第三条至第八条分别解释孙行者㊁唐三藏㊁猪八戒㊁观世音㊁如来佛等命名寓意ꎬ此为李评甲本«凡例»所不载ꎬ亦不见于他本ꎬ故 仇序 所序版本应为闽斋堂本ꎮ很有可能闽斋堂本在康熙年间曾再版ꎬ仇昌祚为作序ꎬ然该版本今佚ꎬ仅有序文借仇昌祚文集保存下来ꎮ新见仇昌祚«西游记序»考论三㊁ 仇序 的价值与意义㊀㊀明代心学盛行ꎬ儒释道三教融合思想流行ꎬ儒家讲 存心养性 ꎬ佛家讲 明心见性 ꎬ道家讲 修心炼性 ꎬ均以 心性 为根本ꎮ«西游记»旧叙最早以 摄心 来概括«西游记»主旨ꎬ认为修炼过程要藏神藏声藏气ꎬ对于种种 恐怖颠倒幻想之障 ꎬ要用 心 来摄服ꎬ摄心即摄魔ꎬ至 心无可摄 ꎬ[3](P225)大道即修炼成功ꎮ陈元之㊁托名李贽的点评者㊁袁于令等人皆以心学思想解读«西游记»ꎮ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谢肇淛的 求放心 说: 其纵横变化ꎬ以猿为心之神ꎬ以猪为意之驰ꎬ其始之放纵ꎬ上天下地ꎬ莫能禁制ꎬ而归于紧箍一咒ꎬ能使心猿驯伏ꎬ至死靡他ꎬ盖求放心之喻ꎬ非浪作也ꎮ [3](P315) 仇序 虽明显体现出儒释道三家思想ꎬ但更多是从心学角度阐述«西游记»主旨ꎬ将«西游记»解释为 内养之书 ꎬ也就是修心养性之书ꎬ认为其主旨在于 修炼一心ꎬ调摄五行 ꎮ 仇序 将整个故事视为由放心到收心㊁由作魔到灭魔的过程:石猴出世ꎬ在花果山享乐天真ꎬ恰如心之初ꎬ无知无识ꎬ无思无虑ꎬ良知心体未受任何习染ꎻ继而求仙访道ꎬ腾云驾雾ꎬ卖弄本领ꎬ正如人自幼而长ꎬ此心始有知有识㊁能觉能动ꎻ及称王称圣ꎬ大闹天宫ꎬ此心一放而不可收拾ꎻ至被镇压在五指山下ꎬ此心遂由动至静ꎬ一路降妖除魔ꎬ战胜种种私欲妄念ꎬ最后心静魔消ꎬ功成行满ꎮ 仇序 将 心 作为理解«西游记»的关键ꎬ认为佛与魔不过是一身之两面ꎬ内心一念善即成佛ꎬ一念恶即入魔ꎮ善与恶皆缘于心动ꎬ若心无所执ꎬ不着相ꎬ则无佛无魔ꎬ达到澄澈洞明的人生境界ꎬ正所谓 菩萨妖精ꎬ总是一念ꎮ若论本来ꎬ皆属无有 ꎮ这一观点与托名李贽的点评颇为契合ꎮ李评本点评者认为求道的实质就是修心ꎬ点明 灵台方寸ꎬ心也ꎮ一部«西游»ꎬ此是宗旨 ꎬ并在第十三回中 心生ꎬ种种魔生ꎻ心灭ꎬ种种魔灭 旁批 宗旨 二字ꎬ又在总批中复述此句ꎬ称 一部«西游记»ꎬ只是如此ꎬ别无些子剩却矣 ꎮ 仇序 和李评本皆将 魔 视为本心迷失所产生的各种邪念私欲ꎬ而 西天取经 就是一个修养心性㊁不断战胜内心欲念的过程ꎮ如果说 仇序 序文部分主要用心学理论来解读«西游记»主旨ꎬ那么窾言部分则更多偏向原始儒家思想ꎮ首先是菩提祖师和如来佛的命名涵义ꎮ«西游记»中ꎬ菩提祖师 非仙即道ꎬ静坐讲«黄庭» ꎬ言行举止颇具道家风范ꎬ而 大觉金仙没垢姿ꎬ西方妙相祖菩提 ꎬ似乎又是佛教人物ꎮ仇昌祚则以儒学解释菩提祖师的身份涵义ꎬ将佛教词语 菩提 视作儒学中的 仁 ꎬ菩提祖师即象征 仁人心 ꎬ与各色妖魔的 惨忍不仁 形成对比ꎮ孙悟空斩妖除魔ꎬ即去除不仁㊁重新回到仁心本体ꎮ至如来佛ꎬ仇昌祚亦以儒家解读ꎬ他将 牟尼 的 尼 字解释成孔子的字 仲尼 ꎬ 牟 字释作 侔 ꎬ如此一来ꎬ如来便等同于孔子ꎬ其他比丘僧㊁比丘尼也就都成了儒家弟子ꎮ仇昌祚自称 从来无人勘到ꎬ今特为拈出之 ꎬ可见他对于这一解释颇为得意ꎮ其次是以克己复礼之学释«西游记»ꎮ窾言第三条认为«西游记»从«论语» 颜渊问仁 一章脱化而出ꎬ要表达的就是克己复礼之意ꎮ孔子提出 克己复礼为仁 ꎬ正所谓 为仁由己ꎬ而由人乎哉? [4](P131)强调通过自我约束使道德人格臻于完善ꎮ仇昌祚认为«西游记»即可作此理解ꎮ人的种种私欲就相当于各路妖魔ꎬ它们北京社会科学㊀2019年第10期不断干扰着人的 初心 或者说 仁心 ꎬ而取经之行ꎬ就是不断克己复礼的过程ꎬ待九九八十一难尽ꎬ魔消心静ꎬ天下复归于仁ꎮ 克己 的关键在于 勿视听言动 ꎬ 视听言动 即«西游记»中的 六贼 ꎮ而 勿字所强调的就是 约我以礼 ꎬ[4](P111)也就是金箍棒的刀斩斧截之力ꎬ将 礼 作为自我的行为准则ꎬ凡非礼之视㊁听㊁言㊁动皆不为之ꎬ从而实现复礼归仁ꎮ仇昌祚还将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比作二程和朱子的 心要在腔子里 ꎬ即将 仁 义 等伦理观念重新纳入主体意识ꎬ回复良知本心ꎻ将两界山比之孟子的 山径之蹊间 ꎬ 介然用之而成路ꎬ为间不用ꎬ则茅塞之 ꎬ[4](P368)若放之纵之ꎬ此心就会被自私欲念吞噬ꎬ所以要经常修炼自省ꎮ除思想内涵外ꎬ 仇序 对«西游记»的审美特征也颇有见解ꎮ作为一部神魔小说ꎬ«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ꎬ就是奇幻中寓至理ꎮ这一点早在陈元之的序言中即已指明: 彼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ꎬ故委蛇以浮世ꎻ委蛇不可以为教也ꎬ故微言以中道理ꎻ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ꎬ故浪谑笑虐以恣肆ꎻ笑谑不可以见世也ꎬ故流连比类以明意ꎮ [3](P225)陈元之借鉴«庄子» 谬悠之说ꎬ荒唐之言 [5](P1098)的寓言手法为«西游记»的 幻言 辩护ꎬ反对将其视为 东野语 ꎮ[3](P225)袁于令更是提出 文不幻不文ꎬ幻不极不幻 ꎬ[3](P223)充分肯定«西游记»的奇幻性ꎮ 仇序 在前人基础上更进一步ꎬ针对鄙夷«西游记» 迂阔鄙俚 的俗儒腐见ꎬ不仅从传播角度高度肯定«西游记»的 幻谈 能使庄雅之儒和闾巷之子皆乐闻其说ꎬ而且上溯«诗经»多草木鸟兽之名㊁«周易»衍象取譬为其辩驳ꎬ并称扬«西游记»之淹博可媲美«山经»«尔雅»ꎮ 仇序 对奇幻性的认识较前人可谓更上一层ꎮ自清初汪淇㊁黄周星«西游证道书»首倡 证道 说ꎬ此后道教内丹评点成为主潮ꎬ诸如«西游真诠»«西游原旨»«西游记评注»«西游正旨»«西游记记»等虽亦持 三教同源 说ꎬ但更多偏向道家ꎬ而乾隆间张书绅«新说西游记»则以儒学尤其是朱熹所注«大学»释«西游»ꎮ 仇序 作于康熙间ꎬ尚延续了明代以心学阐释«西游记»的传统ꎬ并体现出偏向原儒的倾向ꎬ值得重视ꎮ此外ꎬ 仇序 对闽斋堂本的传播研究具有重要价值ꎮ作为杨闽斋本和李评本的删节综合本ꎬ闽斋堂本现今仅有一部存世ꎬ其相关资料更是匮乏ꎮ 仇序 所序者正是闽斋堂本ꎬ并可证明闽斋堂本很有可能在清初再版ꎬ这对于该版本的传播研究有着重要意义ꎮ需要指出的是ꎬ 仇序 也有两点失误:其一ꎬ序文 全部十余万言 一句ꎬ 十余万言 显然有误ꎬ应作 数十万言 ꎮ其二ꎬ窾言云猪八戒则以 呆 字批之ꎬ而实际上李评本于八戒之呆状可笑处则批以 趣 字ꎬ所以 呆 字应为 趣 ꎮ尽管如此ꎬ无论是对«西游记»思想内涵㊁审美特征的见解ꎬ还是在版本传播方面的价值ꎬ 仇序 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ꎬ值得学界关注ꎮ仇昌祚«西游记序»书影新见仇昌祚«西游记序»考论注释:[1]有关李评本的版本系统ꎬ参见曹炳建.«西游记»版本源流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2. [2]闽斋堂本即«新刻增补批评全像西游记»ꎬ系杨闽斋本和李评本的删节综合本ꎬ现仅藏于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ꎮ[3]朱一玄ꎬ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ꎬ2012.[4](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ꎬ1983.[5](清)郭庆藩辑.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ꎬ1961.ResearchonQiuChangzuo sPrefacetoJourneytotheWestLANQing(DepartmentofChineseꎬSunYat ̄senUniversityꎬZhuhai519082ꎬChina)Abstract:SunYat ̄senLibraryofGuangdongProvincehasYiyuanCollectionwrittenbyQiuChangzuo.ThereisaPrefacetoJourneytotheWestinthisbookꎬwhichisnotincludedinmanycompilationofJourneytotheWestdata.TheprefacewaswrittenduringthereignofKangxiintheQingDynastyꎬwhichwasaimedatMinZhaitangversionofJourneytotheWest.TheprefacecontinuestheMingDynasty sinterpretationofJourneytotheWestbytheoryofheartandregardsthestoryoftakingsutrasasaprocessfromindulgencetoconvergenceꎬfromdemonizationtoeliminationꎬwhiletheKuanyanpartshowsatendencytowardstheoriginalConfucianism.TheprefacealsohassomeopinionsontheaestheticcharacteristicsofJourneytotheWestꎬandhascertainvalueforthestudyofthedisseminationofMinZhaitangversionofJourneytotheWestꎬwhichdeservestheattentionoftheacademiccircles.Keywords:QiuChangzuoꎻprefacetoJourneytotheWestꎻtheoryofheart北京社会科学㊀2019年第10期。
二仙庵印经院文化意义初探
二仙庵印经院文化意义初探
邢飞
【期刊名称】《中华文化论坛》
【年(卷),期】2010(0)1
【摘要】文化传承有赖于于书籍的保护,古代书籍能够流传下来,大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抄,一种是刻本。
在道教文化研究中,我们的视角多集中在研究抄本和刻本本身,而对印经院的研究相对缺乏。
二仙庵印经院,作为川西较为有名的道教印经院,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印行了诸多道教经书,对道教文化及巴蜀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总页数】3页(P91-93)
【关键词】二仙庵;印经院;文化传播
【作者】邢飞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学院学报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57
【相关文献】
1.沈志庵运用二仙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J], 陈生贵;方放
2.荆棘何况,象罔何用,心品何境?——木仙庵谈诗与全书立象追求的点题(《〈西游记〉美学问议录》之二) [J], 杨扬
3.成都二仙庵吕祖殿 [J], 王安明
4.成都二仙庵刻本《老君历世应化图说》考述 [J], 胡春涛
5.成都青羊宫、二仙庵史略 [J], 马景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教与民间宗教的角力与融合:宋元时期晋东南地区二仙信仰之研究
道教与民间宗教的角力与融合:宋元时期晋东南地区二仙信仰之研究*导读:英文标题:AStudyoftheTwoImmortalsBeliefintheSoutheastAreaofJinint*英文标题:A Study of the Two Immortals Belief in the Southeast Area of Jin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作者简介:易素梅,中山大学历史系讲师,广东广州510275*内容提要:宋元时期晋东南地区的二仙信仰是研究道教与民间宗教关系演变的有力个案。
君主、士人、道士、巫觋与地方民众基于各自利益,共同促成道教与民间宗教等因素的角力与融合。
尽管道教对二仙信仰的改造始终不彻底,道士以及道教信徒还是通过重塑二仙形象、赐封道教名号、推行道教仪式等手段影响着二仙信仰。
此外,道士影响二仙信徒的手段不止于传播教义,还注重地方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道教/民间宗教/二仙/晋东南[中图分类号]K244;K247;B95;B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1)07-0130-07道教与民间宗教之间关系如何?司马虚(Michel Strickmann)认为道教是一种背离民间宗教的革命。
对民间诸神信仰中的巫术和巫觋、附体、狂欢等因素,道教总想取而代之。
[1](P5)然而,施舟人(Kristofer Schipper)认为道教是民间宗教的升华。
他指出道教不断排斥民间宗教的做法本身就显得可疑,这恰恰反映出道教在根源上难以和后者划清界限。
民间法师代表的白话传统与道观里道士代表的文言文传统具有诸多共同点,如使用符、抵制血祭、仪式结构相似、使用禹步、使用急急如律令等字眼,等等。
道教和民间宗教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敌对,不如说是互利共生与和解(rapprochement)。
[2](P9-10)司马虚和施舟人产生分歧的部分原因是二者考察的时代、关注的问题不尽相同。
成都二仙庵概述
作者: 王安明
作者机构: 成都市宗教局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56-57页
主题词: 成都市 二仙庵 概述 宗教建筑 道教
摘要:二仙庵自清康熙三十四年由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创建,陈清觉在此开启了道教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
为了培修道观,他节衣缩食,稍有薄蓄,便拿出道白镪数十两,置买枣子巷田业两大股,复以余资创建来鹤亭,塑吕洞宾、韩湘子骑白鹤塑像于其中,随后又建吕祖殿,祀吕洞宾;建斗姥殿,祀斗姥;建御书坊于来鹤亭之西,供奉康熙皇帝御书《赤龙黑虎诗》石碑于其中;建二仙殿,祀吕洞宾、。
仙 道 漫 谈重点
仙道漫谈张义尚辑著目录例言代序第一章仙之等级第二章丹法三元第三章内丹外丹第四章玉液金液第五章内药外药第六章玄关集述第七章精气神说第八章阴阳大旨第九章火符概论第十章行功心镜一、天仙总持:虚、寂、恒、诚二、神人法言三、五忘仙诀卷尾语例言代序张义尚⑴本书所述,完全以道家修养身心,调神炼气之平实言论为主旨。
⑵道家书多伪造,如《道藏》中所称某帝君真人等,十有九皆不可信,故本书所辑,完全以南、北、东、西四派之真有实践功夫者著述为限。
⑶本书各条,皆先举作者或其著述之名,然后附录正论,如"潜虚翁云"、"《金仙证论》云"等,外此凡未举作者或著述之处,则皆义尚个人之议论与纂述。
⑷本书所辑各条,其前后排列,或由浅及深,或相互联属,即有一定之次序,并非随意安置。
⑸世界上之宗教,皆是第一推尊教主,附会神奇,第二则祈祷默契,寄托身后。
唯道家真传,以"与天争衡"为宗旨,以"盗、夺、攒、会"(《入药镜》之盗天机、夺造化、攒五行、会八卦)为功夫。
虽于教主亦有神话传说,然着重自身得法锻炼,并且所有一切证验,皆讲眼前即身兑现,从不消极寄望未来。
故吾师常谓道家不属宗教,更不是迷信,而是人类生命科学之研究与实行者,诚然也。
⑹道家功夫至高至深境域,有入定出神、五眼六通、形神俱妙等说法,似乎超出一般常识范围,而易被误会,认为妄诞离奇、迷信不经之谈。
鄙意姑无问其妄与不妄,好在古哲指出由浅入深,步步皆有踏实地功夫可循,能否如说达到,自是另一问题。
然在吾人未有确切证据能判断其为完全虚妄无稽时,无妨姑妄听之,以留待有志者之实践自证。
因既有修证之途径与办法可资研练,此与纯粹宗教家之主观唯心论,固有极大之区别。
吾人修身养性,当只问功夫,不计效验,得不足荣,失不足忧,古哲云"道在屎橛","神通及妙用,运水与担柴",平常平常,如是如是。
⑺修养功夫,身心虽曰两途,心气实为不二,故道家南宗,修命而性自具;道家北派,修性而命亦延。
韓仙形跡考
韓仙形跡考馮廣宏【期刊名称】《蜀学》【年(卷),期】2016(000)001【摘要】<正>二仙庵關聯成都西郊有座年深道觀'青羊宮',與之連為一體的是'二仙庵'。
前人有竹枝詞贊其美景:'青羊宮接二仙庵,烏語花明月未三。
門外一篙春水活,風光原不讓江南。
'二仙庵裹花卉繁茂,姹紫嫣紅,'去向二仙庵裹看,令人愛煞好花枝.'二仙庵的名稱,與民間傳說'八仙'裹的吕洞賓、韓湘子二仙有關。
由於這一庵堂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四川按察使趙良璧所倡建,建成後的康熙四十一年(1702),康熙帝還召見了住持道士陳清覺,親自書寫'丹臺碧洞'四字和《張紫陽赤龍黑虎詩》送給他,從而名聲遠播,於是二仙庵來歷就產生出種種神話。
實際上因趙良璧半生崇尚道教,公餘之【总页数】8页(P22-29)【作者】馮廣宏【作者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相关文献】1.竺僧朗靈巖寺行跡考 [J], 薛欣欣2.陈士铎"遇仙传书"案"仙"序署名考——"云中逸老岐伯天师"考 [J], 王象礼3.道教神仙思想與韓國漢文小說的“仙遇”主題 [J], 王雅靜;孫遜4.陈士铎"遇仙传书"案"仙"序署名考——"天师岐伯职拜中清殿下弘宣秘录无上天真大帝真君岐伯"考 [J], 王象礼5.元代畫家李時事跡考——讀《新元史·李時傳》 [J], 陳高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二仙庵印经院文化息义初探(论文关键词)二仙庵;印经院文化传播
〔论文摘要〕文化传承有赖于于书籍的保护,古代书籍能够流传下来,大约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手抄,一种是刻本。
在道教文化研究中,我们的视角多集中在研究抄本和刻本本身,而对印经院的研究相对缺乏。
二仙庵印经院,作为川西较为有名的道教印经院,在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印行了诸多道教经书,对道教文化及巴蜀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道经是道教文化的主要载体,道教文化有赖于此,方能流传广布。
因此,道教徒众将道、经、师合称为道教三宝,可见道经在道教中的重要性。
在道教里,道经不但是修学道法之门径,而且诵读经典也是成仙飞升之法门。
如《灵宝度人无量上品妙经》卷一云:“而好学至经功满德就,皆得神仙,飞升金胭,游宴玉京也。
上学之士,修诵是经,皆即受度,飞升南宫。
”经之功德可谓无量。
因为重要,所以道教徒众对道经的尊重又显得特别突出,道戒中有云“不得毁谤道法,轻泻经文。
且对抄写经书做了严格规定,如有错漏,其罪殃及七世祖或九世祖。
所以,遗留下来的敦煌卷子里,书写道经的纸张是最好的,书法也是最为工整的。
道教尊经,护经之风,由此可见一斑。
道教典籍之丰富,可谓汗牛充栋,据新近出版的《增补
新修道藏目录》一书估算道经数量“除去互见重复,也有五千数百种、几万卷之多”,历代也曾多次编纂“道藏”。
据《道藏说略》一书所述仅古代就有郑隐藏书、陆修静《三洞经书》、孟法师《玉纬七部经》、唐《开元道藏》、《大宋天宫宝藏》、《万寿道藏》、《大会玄都宝藏》、《大元玄都宝藏》、《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等。
近代现代又编有《重刊道藏辑要》、《敦煌道藏》、《藏外道书》、《庄林续道藏》、《道书集成》、《道藏精华》等道教丛书。
且不论近现代所出版的道书,古代这类大型道书多以帝王之力刊行,并颁赐天下宫观。
唯《大元玄都宝藏》是以全真教之力所编。
这些大部头的编撰、刊刻、流通因为耗资巨大,多赖封建帝王相助方能完成。
宫观自行刊刻印行经书之事鲜有记载,唯有写经、抄经之说比较盛行。
直至金代撰作《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经时还单列有“写经品”专述写经事宜,可见在印刷术发明以后,抄写经书依然是道众传播道教文化的一种方式。
基于此,我们的精力更多地放到了对大型道教丛书和抄本道经的研究之上,而很少注意到:以某些著名道观为主导,刊刻印行道教经书的一些情况。
由此,今天我们将目光转向成都二仙庵印经院,以此一斑管窥道观印经院的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佛教有南京金陵刻经处、德格印经院等著名印经院,而道教印经院却鲜有被提及者。
今天我们所说的二仙庵印经院,从成立的时间上来说有些许不明朗之处,但是作为川西著名
的印经之所,却为保存和传播道教文化立下了不可磨灭之功。
现在所能够知道的最早有关此印经院开始印经的时间,大约是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二仙庵阎永和方丈发起刊刻((重刊道藏辑要》一书始。
虽然这个时间颇有模糊之处,且当时并未专名二仙庵印经院,然这一切并不碍二仙庵以后的印经事业。
直至今日,二仙庵当时的刻板仍在青羊宫印经院印行经书,为道教文化的传播默默无闻地发挥着他的作用。
这也许是当时开办印经院的阎永和方丈所没有想到的。
现从青羊宫二仙庵印经院所印经书,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简单论述,以为抛砖引玉,望能引起各位学人对道教印经院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并能对此类刻本进行分类研究。
二仙庵刻板中最为著名者,当数《重刊道藏辑要》。
重刊道藏辑要的闪光点不在于它刊刻所用时间之长,亦不在于这些年来刻板保护之不容易。
而在于两次增补的《道藏》未收道书赖此得以保存下来,其中所补并非全为珍品,但当时所出道经之风貌和明清道教文化之情状借此可得一观。
蒋氏增补了“如题‘孚佑帝君’、‘八洞仙祖’、‘三山留史韩湘’、‘文昌帝君’等等乱仙之作,及清张持真辑《忏法大观》、《阴鹭文注》、柳守元撰《道门功课》等。
”阎永和方丈增人的《青城山记》和《二仙庵碑记》又对研究四川地区道教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因此,《青羊宫·二仙庵志》有云:“《重刊道藏辑要》不仅集中保存了不少《道藏》以外的道教经书,而且,在明本
《道藏》奇缺的那些年代,为道门内外阅读道教重要典籍,提供了相当方便,其历史功绩实不可没。
”〔吕〕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二仙庵《重刊道藏辑要》的刊行,保存下了明清道教文化,使之不至出现断层。
此是对二仙庵印经院之设最好的历史回报。
二仙庵印经院,除了刊行《重刊道藏辑要》之外,((广成仪制》也算是二仙庵印经院所刊刻的又一宏伟巨制。
《广成仪制》共290卷,1911年成都二仙庵刻板,1913年重刊。
是书乃当时“川西地区流行的科仪经本”,是川西地区明清时期全真教广为使用的斋醇道书,其中收录的“《关帝正朝全集》、《文昌正朝全集》、《川主正朝全集》科本,反映清代道教民间信仰的盛行。
)而《川主正朝全集》透露出的巴蜀地方文化特色,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巴蜀地方文化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召请神抵中有如“万天川主左垂右相崇应护国救民大帝玉洞长春天尊。
等神尊,则显示出地方信仰神抵进人道教神系的痕迹。
由此可见,二仙庵印经院对文化传承,以及对地方文化资料保存的功劳。
将视线从这些大丛书上移开,二仙庵刊刻的一些小书也保存了诸多的道教文化信息,如现在还能在青羊宫印经院购到的《难字典》,便是其中之一。
《难字典》一书,收录了部分道教中常用的难字,异体字和俗字,这对翻阅手抄本道书有一定的帮助。
其中,有些难字为道教专用,不借助此书,
恐难识别。
故其传继文化之功亦不可小视。
青羊宫印经院时至今日仍在印经,所用刻板皆是保存下来的二仙庵刻板。
虽然传统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相当发达的今天青羊宫印经院的文化传播和文化传承的意义相对减弱,但是历史上印经院却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经者,圣人垂教、叙录,流通、劝化。
诸天出生众圣,因经悟道,因悟成真,开度五亿天人,教化三千国土,作登真之径路,为出世之因缘。
”经之于道教之重,可见一斑。
经书之重,故而历代都有抄写、刊刻之事。
现在研究经书多着力于版本、手抄经书之类,而将道教宫观印经院作为一个整体,或以印经院为一个文化传播中心来考察,并以其印行的经书为线索,追溯印经院在当时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文化传播作用和对文化传承起到的承上启下之功的研究似乎关注太少。
青羊宫二仙庵印经院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范例,以深人探究印经院文化对四川道教文化发展影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