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伊拉克
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的库尔德族问题
、
伊 朗 和 伊拉 克
“
库 尔 德人 对 此 强 烈 不 满
”
并 为 争 取 民 族 独 立而 斗争
1 9 2 2~
,
1 9 4 3年 土 耳 其
、
伊 朗 和 伊 拉 克 3 国 库 尔德 人 曾多 次 进 行武
装 起义
成立
“
均 遭 镇压
。
二 次大 战 后
”
,
伊 拉 克和 伊 朗的
。 、
库 尔德 民 主 党
信仰 伊斯
。
大多 数属 逊 尼 派
,
少 数 为 什 叶派 早 在 1 6世 纪
, ,
库 尔 德人 以 强 悍 善 战 闻 名
“
他们 为争取 独 立 和 自治
进 行 了长 期 不 懈 的 斗争
次 世界 大 战 后
“
库 尔 德 人 就 进 行过 反 对 奥 斯曼 帝 国 统治 的 斗 争 塞 佛勒 条 约
曼沙 阿 省
从 事农 业
、
阿 拉 姆 省 和 西 阿 塞拜 疆 省
自古 以 来 以游牧 为 生 与其 有 血缘 关 系
。
其 中靠 近 平 原 居 住 的逐渐定 居
邻 近 的 卢 尔 人 和 巴 赫蒂 亚 人
二 冲 突 经过
长期 以 来
,
伊 朗 库 尔德 人 为 争 取 民 族 自治 一 直在 进 行 着斗争
伊 朗 伊 拉克 和 土 耳 其的库 尔德族 问题
库尔德 问题 题
, ,
、
是1 9 ~ 2 0 世纪 英
、
法
、
俄 为 争 夺 和瓜 分 中 东 势力 范 围而 遗 留 下 来 的 历史 问
。
两伊战争(公元1980—1988年)
两伊战争(公元1980—1988年)两伊战争,是指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伊拉克和伊朗两个穆斯林国家之间的一场战争。
伊朗和伊拉克虽然都是穆斯林国家,但分属两个教派。
伊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属于什叶派;伊拉克约有一半居民属于什叶派,而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成员却属于另一个教派——逊尼派。
伊拉克总统侯赛因与伊朗领袖霍梅尼之间积怨很深。
1975年,侯赛因曾下令驱逐在伊拉克流亡的霍梅尼。
霍上台后,把“推翻伊拉克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当成行动目标。
民族纠纷也使这两个国家的积怨加深。
伊朗主要是波斯人,伊拉克主要是阿拉伯人,两国境内均有数百万库尔德人,双方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进行反政府的活动。
所有这些历史的、现实的、民族的、宗教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张。
从1980年4月开始,两伊边境地区便时有冲突。
8、9月间冲突规模已发展到战争的边缘。
伊拉克要求伊朗军队退出大、小通布等3岛,归还占领伊拉克边境的1300平方公里土地,阿拉伯河重归伊拉克控制。
伊朗则宣布“不放弃一寸领土”。
在9月上旬的冲突中,伊拉克占领了伊朗霍拉姆沙赫尔附近地区约210平方公里的土地。
9月22日,伊拉克总统侯赛因下达了对伊朗的这事目标发动“威慑性打击”的命令,拉开了战争的帷幕。
这天中午,伊拉克出动大批飞机轰炸备黑兰附近机场及设拉子、沙鲁希、大不里士、克尔曼沙赫和阿瓦士等地的机场和空军基地,还轰炸了炼油中心阿巴丹等地的石油设施。
伊朗军队不甘示弱,陆海空三军于当天下午一齐出动,进行猛烈反击:伊朗的“鬼怪”式战斗轰炸机袭击了伊拉克的两个空军基地;炮兵击落伊拉克飞机6架,海军击沉伊拉克导弹炮艇4艘。
23日清晨,伊拉克集中两个多装甲师的优势兵力,重点攻打北线的席林堡,并很快占领该地区。
此后,伊拉克部队沿边界线分三路向伊朗境内推进:北线从伊朗边境城市席林堡攻击前进;中线向梅赫兰和提斯孚尔等战略要地进攻;南线重点围攻伊朗石油主要产地胡齐斯坦省的3战略要地——炼油中心阿巴丹、重要港口霍拉姆沙赫尔和省会阿瓦士。
两伊战争简介
两伊战争简介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
两伊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
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为边境纠纷。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两伊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两伊战争分析中文名称:两伊战争参战部队:伊朗伊拉克战争结果:两败俱伤时间:1980年地点:阿拉伯河人物:霍梅尼萨达姆;侯赛因两伊战争详情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
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
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
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
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
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
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
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
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
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
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
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
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
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
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
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
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评述_岳汉景
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评述∗岳汉景【内容提要】伊拉克战争后,该国政治形势的巨变以及两伊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使得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大增。
这种影响力体现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同时这些不同方面的影响力又相互促进。
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在伊拉克重建的不同时期大小是不同的。
随着伊拉克政治形势的好转,伊拉克民众民族主义的增强,该国什叶派内部政治矛盾的加剧,两国固有的领土、民族等纷争日益显现,再加上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干预,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将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
【关键词】伊朗 伊拉克 中东力量格局 影响力【作者简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中图分类法】D737.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68-(2012)04-0115-127萨达姆倒台后,两伊关系大有好转,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也大大增强。
由于两伊均是美国中东外交的重点,因此研究萨达姆倒台后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有助于人们深刻理解美国的对伊朗政策和中东力量格局的变化,也可为我国的中东外交提供某些有益参考。
本文全面分析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考察其发挥影响力的历史和现实条件、方法和手段以及具体表现等,并特别对其影响力的限度进行探讨。
∗本文系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奥巴马政府对伊朗的接触政策研究”(SK2012A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1520 12年 第4期116一、经济与文化影响力伊朗对伊拉克的经济影响力主要通过贸易、旅游和投资等手段来实现,而且伊朗特别注意加强与伊拉克东部和南部地区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地区与伊朗在文化和地理上更接近。
毋庸讳言,经济等方面的联系是互惠的,但是在伊朗与伊拉克的经济联系中,伊拉克依赖伊朗超过伊朗对伊拉克的依赖。
萨达姆政权的垮台一下子促发了跨越边界的大量旅游、贸易和宗教交流。
而这条边界几十年来对双方的什叶派来说都是禁止跨越的。
早在2007年就有学者对伊朗在伊拉克的经济影响力有过生动的描述:“在纳杰夫,这一什叶派穆斯林最神圣的城市,伊朗的旅游车每天载着1200名朝圣者来到拥有黄金屋顶的伊玛目阿里的圣坛外。
英媒:伊拉克与伊朗签1.95亿美元军火协议
英媒:伊拉克与伊朗签1.95亿美元军火协议据路透社24日报道,文件显示,伊朗与伊拉克已签署了一份价值1.95亿美元的军火出售协议,此举将违反联合国有关伊朗的武器出口禁令。
文件显示,该协议在11月末签订,而在几周前伊拉克总理马利基(Nourial-Maliki)还前往华盛顿,游说奥巴马政府向其提供更多武器打击“基地”组织的武装分子。
美国政府中有人不愿向伊拉克提供美国敏感的装备,因担心其与伊朗关系过于密切。
几位伊拉克议员称,马利基已经达成了此项协议,因他对美国推迟交付军火感到厌烦。
伊拉克总理发言人既未确认也未否认此事,但表示鉴于伊拉克当前的安全局势,这样的协议应能够被理解。
发言人阿里·穆萨维(Ali Mussawi)表示,“我们在进行一场反恐战争,我们希望胜利。
不应阻止我们从任何一方采购军火,这只是帮助我们打击恐怖分子的军火。
”
伊朗政府否认知悉向伊拉克出售武器的协议。
这是什叶派占主导的伊朗与伊拉克什叶派政府签订的首个军火协议,凸显两国在美国军队撤
出伊拉克两年以来关系逐步升温。
美国国务院称正在核实有关报道。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妮佛·帕莎其(Jen Psaki)称,“如果真是这样,将引发严重的关切。
”
美国一位官员表示,此协议将进一步令华盛顿与伊朗就放松国际制裁的磋商复杂化。
西方怀疑伊朗的核计划目的在于生产核武器,伊朗则称完全出于和平目的。
浅谈两伊战争战略战术
浅谈两伊战争始末及伊拉克战略战术演变贾宏颖学号:**************编号:7号摘要: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伊拉克与伊朗两国自此开始了一场长达八年之久的边境战争。
这场战争,伊朗称其为伊拉克入侵战争或神圣抗战,伊拉克称其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战争起因纷繁复杂,融合了宗教、民族、边境等多方问题。
但无论战争的起因被描述得如何冠冕堂皇,都掩饰不了随之而来的战争代价:两伊战争是中东地区发生的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严重的一次战争。
时至今日,这场“冷战”时期的热战已成为历史,但却对两伊、中东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留下了丰富的战争遗产。
本文对两伊战争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战争起因的分析、战前军事实力的对比、伊拉克在各阶段的战略战术演变、总结战争影响。
关键词:两伊战争,伊拉克战略战术演变1.战争起因两伊战争的起因十分复杂,涉及了边境冲突、教派争端、民族矛盾、意识形态纠纷、海湾霸权争夺等多方问题。
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
但其中,最主要也最直接的战争起因还是边境纠纷。
两国边界长1200多千米,长期存在未能解决的领土争端,两伊战争爆发前的阿拉伯河界线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阿拉伯河,是伊拉克进出波斯湾的唯一出海口,对伊拉克具有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而阿尔及尔条约将阿拉伯河中央定为两伊国界,使两伊平分阿拉伯河水道,这对伊拉克十分不利。
对此,伊拉克一直怀有争议,更是视阿尔及尔条约为不平等条约。
所以,两伊之间这种边境冲突一直存在,并在战前因霍梅尼政权引导的伊朗输出革命而愈演愈烈,从而成为两伊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2.战前军事实力对比两伊战争前,双方的军事实力可参考表1中的数据进行一番比较。
从总人数上来看,双方兵力都在24万人上下,似乎是旗鼓相当。
但实际上,伊朗方面在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政权对军队进行了大清洗,导致很大一部分优秀军官被清洗或流放,总兵力由原先的40万人锐减至24万,军事实力也大打折扣;反观伊拉克,它作为开战方准备更为充分,兵力除了表1中所统计的24万人,还备有23万后备军作为后继力量。
两伊战争
(四)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 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
对霍梅尼狂热崇拜的伊朗民众 伊朗和伊拉克都为伊斯兰国家,绝大多数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伊朗的伊斯兰 教徒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虽然也是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却是逊尼派。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 后,其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号召伊拉克民众推翻萨达姆 的政权。由于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当地什叶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号召对萨达姆的统治构成了一 些麻烦。什叶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发了一些反政府武装骚乱的事件。这也增添了萨达姆对他的个人仇恨。
两伊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第一阶段,伊拉克全面进攻,伊朗组织边境防御和反攻。1982年2月,伊 朗发展反攻势头,伊拉克被动挨打。1984年开始,双方展开地面拉锯战,加强空中与海上袭击。第四阶段, 1988年,伊拉克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再次攻入伊朗境内。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 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1979年2月,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以宗教领袖霍梅尼为代表的什 叶派穆斯林上台执政。伊拉克是什叶派发源地,占人口55%的什叶派穆斯林中反政府势力活跃,从而成为伊朗输 出革命的首要目标。伊拉克国富兵强,积极谋求海湾地区霸权,企图趁霍梅尼政权立足未稳之际对其进行打击, 以消除所面临的威胁并彻底解决边界争端。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边境冲突加剧。战争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6课 两伊战争
C、防止环境污染
D、 趁机派军舰控制中东地区
3、两伊战争给双方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战争造成了两国经济的全面倒退
B、伊拉克由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C、战争期间伊拉克石油日出口量减少了近一半
D、非交战国利益受到较大损害
美苏等大国插手也增加了两伊矛盾。
GO
伊朗首领霍梅尼
伊拉克首领萨达姆
ENTER
【合作探究】引发地区冲突的原因
①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 ②领土(能源)争端 ③宗教冲突 ④民族矛盾 ⑤大国力量的介入 ⑥国家领导人的地区霸权主义
二、两伊战争的经过(1980—1988)
两伊战争
赴队
两在
伊 战
德 黑
年
争兰月
2002年7月21日,伊拉克 和伊朗交换了两伊战争中 两国死去士兵的1736具遗 骨后,一名伊拉克妇女伏 在丈夫的棺材上痛哭。
二、两伊战争的经过(1980—1988)
时间:1980年9月—1988年8月
战争三阶段:
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 “袭船战”、 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袭城城”、
甚至使用化学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时间较长、 规模最大、损失最惨重的战争。
三、两伊战争的影响
材料一:两伊战争使双方军费开支达2000多亿美元,伊 拉克战后欠下700多亿美元的外债,两国最主要的经济 支柱石油工业均遭到了极大破坏,石油出口急剧减少。
材料二: 两伊战争使中东国家分成支持伊朗的国家、 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在两伊矛盾的背 后,又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矛盾,给本来就不稳定的中东 局势,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
材料三:两国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伊 朗居民主要是波斯人,伊拉克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在伊朗境内, 有一部分阿拉伯人,他们要求取得平等和自治。
课件4:第6课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惨烈画面
在两伊战争期间,被伊拉克使用的化学武器杀死 的一名库尔德族父亲和他怀里的孩子。
三、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1.残酷的战争不仅影响了两国的经济,而且造成了经济的 全面倒退; 2.战争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 3.两伊战争还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与新一轮军备竞赛; 4.两伊战争为美苏等国插手这一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
(2)宗教矛盾: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萨达姆和霍梅尼的个人恩怨。 在宗教问题上,伊朗90%以上的居民和伊拉克大约一半以上的居 民属于伊斯兰教中的什叶派,而在伊拉克执政的阿拉伯复兴社会 党成员属于伊斯兰教中的逊尼派。两个教派的矛盾加剧了两国的 紧张关系。
萨达姆和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之间也存在着个人恩怨。霍梅尼 曾在伊拉克流亡十余年,他鼓动伊拉克的什叶派反对执政的逊 尼派,被萨达姆下令驱逐出境。霍梅尼1979年在伊朗推翻君主 制以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对伊拉克的什叶派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萨达姆为抵制霍梅尼的影响,对国内的什 叶派采取了强硬措施,导致了两伊矛盾。
第五单元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第 6 课 两伊战争
一、矛盾重重的邻国
1.两伊战争的特点 地处阿拉伯半岛相接处的伊朗和伊拉克,拥有一千多公里的共同 边界。两国都是穆斯林国家,它们的居民几乎全都信仰伊斯兰教。 但这两个国家却在20世纪80年代展开了一场持续8年之久的鏖战, 被称之为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时间较长、规模最大、损失最惨 重的战争 。
1990年,萨达姆派军队入侵科威特,引发海湾战争。战争爆发后,联合 国随即对伊拉克采取全面制裁。 萨达姆一直严密地控制着政权。美军2003年4月9日占领伊拉克首都巴格 达后,包括萨达姆父子在内的伊拉克前高官突然集体“蒸发”。 4月11 日,美军发布“扑克牌通缉令”,55名伊拉克前政府高官榜上有名。在 美军和伊各政治派别的合力围捕下,萨达姆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7月 22日被美军打死。“扑克牌通缉令”上的大部分伊前政府高官已先后被 捕、自首或被打死。驻伊美军曾悬赏2500万美元抓捕萨达姆。2003年 12月14日,萨达姆在家乡提克里特被捕。被关押接受审判并被绞死。
两伊战争
2.对中东格局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阿拉伯世界对两伊战争持不同的态度,大致形成了三个阵营。 三个阵营是:第一,支持伊拉克的阵营:约旦、摩洛哥、北也门 和以沙特、科威特为首的海湾六国或明或暗地支持伊拉克;第二, 支持伊朗的阵营:叙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南也门等国公 开支持或倾向于伊朗;第三,保持中立的阵营:埃及、突尼斯、 苏丹、黎巴嫩、土耳其等国和巴解组织则保持中立,积极斡旋于 两伊之间,防止以色列获渔翁之利。 • 两伊战争推迟了和平解决中东阿以争端的进程,刺激了中东 各国对大规模杀伤性兵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伊拉克在 这场竞赛中曾略占上风,以至很快忘却战争教训,两年后居然又 武装入侵科威特。 • 世界两个产油大国之间的战争对中东和世界石油经济造成了 严重的破坏,双方竭力摧毁对方的石油设施,导致石油供应紧缺, 油价飞涨,演变成了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触发了西方世界新的 经济危机。 •
MERCI! !
两伊战争
万丁
CONTENTS
背景介绍 两伊战争的源起 两伊战争的遗产
一、背景介绍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又称为第一次海湾 第一次海湾 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 战争 第一次波斯湾战争 , 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 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 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 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 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 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争 中受到严重损失 。
4.两伊领导人的因素:个人恩怨和个性冲突 • 第一,个人恩怨。霍梅尼因从事反国王运动而于1964年 11月被伊朗国王驱逐出国,在伊拉克度过了14年的流亡 生活。他虽身居国外,却是伊朗反国王运动公认的精神 领袖和政治领袖,而且在伊拉克什叶派中也很有影响。 1978年伊朗再次出现反国王运动高潮时,萨达姆与巴列 维达成协议,以煽动伊拉克什叶派叛乱的罪名将霍梅尼 驱逐出境,霍梅尼被迫流亡巴黎。从此,霍梅尼与萨达 姆结F深仇,他把“萨达姆·侯赛因及其异教徒的复兴党” 列为他的第三大仇敌(仅次于巴列维国王和“美国魔 鬼”)。 • 第二,两伊战争也带有两国领导人明显的个性色彩:扩 张、好斗以及极强的民族主义意识。战争前夕,霍梅尼 和萨达姆都登上本国最高权力宝座,使国家内政外交带 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强化了两个极权国家之间的冲突。
学术作业——两伊战争的历史
学术作业——两伊战争的历史刘苏雨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
两伊战争的起因纷繁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
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边境纠纷、宗教矛盾、民族仇恨。
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为边境纠纷。
起因:因为对于两河流域的区域分化,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阿拉伯河的边界划分问题;二是波斯湾入口处3个小岛的主权归属问题。
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伊朗和伊拉克南部的自然边界。
伊朗一再要求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为边界线,并对阿拉伯河实行双方共管,伊拉克则坚决反对。
1975年3月,两国领导人就边界问题举行会谈并签署了《阿尔及尔协议》,当时处境困难的伊拉克同重按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划定两国河界。
伊朗也答应归还扎因高斯等4个地区约300平方公里的原属伊拉克的领土,并承诺不再支持伊拉克库尔德族的反政府武装斗争。
事后,伊朗迟迟不交割土地。
伊拉克认为《阿尔及尔协议》是“奇耻大辱”,多次要求重划边界,均遭伊朗拒绝。
另一问题是1971年伊朗占领了波斯湾入口处的阿布穆沙、大通布和小通布3个小岛,并使之成为可以控制波斯湾出入航道的军事基地。
伊朗的行动遭到海湾阿拉伯国家特别是伊拉克的激烈反对。
还有的是,两边都是宗教矛盾是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重要原因。
伊朗和伊拉克同是伊斯兰教国家,两国的穆斯林多数属于激进的什叶派。
但两国什叶派穆斯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迥然不同。
第一阶段;战争在伊朗境内,伊拉克对于伊朗进行大规模轰炸,并且陆军也是对于其进行了三路攻势,伊朗仓促迎战,并抵御了伊拉克的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
两伊战争
战争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伊朗伤亡和被俘10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150架、 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石油产量由战 前的600万桶下降到战后的200万桶。 伊拉克也损失惨重,伤亡和被俘人员48万人,损 失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 石油产量由战前的360万桶降到战后的260万桶,石油 收入不及战前的20%,战争给伊拉克带来的直接经济损 失达2400多亿美元,使伊拉克的经济发展至少推迟了 20到名获释的伊朗战俘与家 人拥抱痛哭。
2002年7月21日,伊拉克 和伊朗交换了两伊战争中 两国死去士兵的1736具遗 骨后,一名伊拉克妇女伏 在丈夫的棺材上痛哭。
五、地区冲突的原因与教训(以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为例)
1.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 ①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 ②领土(能源)争端 ③宗教冲突 ④民族矛盾 ⑤国家领导人的地区霸权主义 ⑥大国力量的介入 2.地区冲突产生的教训:
宗教矛盾
伊朗和伊拉克都为伊斯兰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伊朗 的伊斯兰教徒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虽然也是什叶派穆斯 林占多数,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却是逊尼派。伊朗伊斯兰革 命胜利后,其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 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号召伊拉克民众推翻萨 达姆的政权。由于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当地什叶 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号召对萨达姆的统治构成了 一些麻烦。什叶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发了一些反 政府武装骚乱的事件。这也增添了萨达姆对他的个人仇恨。 而历史上,伊拉克为什叶派发源地,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伊 朗什叶派不满于伊拉克逊尼派大权在握的现状,同样令他 们不满意的还有伊拉克并非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 教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并不像伊朗那样重要。其他阿拉伯 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 区扩散,暗中支持伊拉克,间接加强了萨达姆入侵伊朗的 信心
两伊战争
起 因
•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 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 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 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 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 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 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 获得地区霸权地位。 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 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 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 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 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 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 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 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 年 月 日 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 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起 因
•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侯赛因试图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 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 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 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 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 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 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 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 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 朗政权。 而在 年 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 发动进攻。 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 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两伊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两伊战争的起因是什么一直以来,两伊战争的原因是后来历代历史学家关心的话题,两伊战争的原因其实很复杂,其中包括两个国家的宗教矛盾,也包括他们的边境纠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两伊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两伊战争的原因伊拉克和伊朗同属于中东地区,两个国家被一条阿拉伯河隔开,而且阿拉伯河里的水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水资源,所以1980年的夏天,伊朗主动发起了两伊战争,企图自己控制阿拉伯河的上游地区。
除了控制阿拉伯河、独占水资源外两个国家的宗教矛盾也非常突出,因为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伊斯兰教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不过伊朗伊斯兰教徒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中占绝大多数却是逊尼派,两个国家的不同宗教之间一直以来就互相怨恨仇视,而且伊拉克还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并不像伊朗那样重要,历史上伊拉克是什叶派的发源地,现在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伊朗什叶派对于逊尼派掌握伊拉克大权这样的现状不满意,所以他们主动挑起战争。
其实除了宗教矛盾和水资源之外,两个国家的边境冲突不断,边境纠纷一定程度上也埋下了两伊战争的种子,两伊边界长达1200多公里领土,边境争端是两个国家由来已久的问题,而且只要解决了领土争端那么阿拉伯河资源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综合多方面的考虑,两个国家都有意向发动战争。
两伊战争的结果一直以来,两伊战争的结果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这场战争是20世纪最长最惨烈的战争之一,也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的消耗战,其实两伊战争最后没有赢家,两个参战的国家都是付出了惨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他们的发展至少要前进50年才能够弥补,战争中的军费开支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造成的经济破坏一共达到6000多亿美元,所以两伊战争的结果是非常惨烈的。
如果站在交战双方的角度来看,两伊战争之后两个国家经济发展至少要到倒退50年的时间,而在这场战争前两个国家的外汇盈余接近400亿美元,战争之后两个国家都成为了负债累累的穷国,两伊战争伤亡人数达到了270万,死亡一百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占了两个国家总人口加起来的4.5%,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
两伊战争-战争
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 停火,发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
尔协议》继续有效,并预备在伊拉克底子权利得以 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发布10天
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
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战争在伊 拉克境内
1982年 7月13日,伊朗 集中10万军队,在猛烈 炮火支援下,向伊拉克 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 烈进攻 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 动 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 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 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 格达造成威胁
对国内什叶派采取强 硬措施,加剧两伊矛 盾
阿拉伯河 在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南部。为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 和卡伦河汇流而成,全长约190公里。下游为伊朗和伊拉克界 河,两国对于此河归属尚有争议。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在伊拉克境内的克尔奈(al-Qurnah) 汇合,称阿拉伯河,向东南延伸至巴士拉附近与来自伊朗的卡 伦河汇流,之下约100公里形成两伊之间的界河,在法奥以北 注入波斯湾。
战争在伊 拉克境内
1982年 7月13日,伊朗 集中10万军队,在猛烈 炮火支援下,向伊拉克 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 烈进攻 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 动 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 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 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 格达造成威胁
伊拉克军队前后组 织 7次反击,将伊 朗军队阻挡在边界 一带。
• 第三时期,从1984年 4月开始的 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
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伊拉克为摆脱被动状态, 对伊朗发动了大规模的、多批次的“袭船战”和“袭城战”,并
组织了多次地面反击。伊朗面对伊拉克的攻势,也在不同地区发动进攻,先 后进行了“曙光” 8、 9号攻势和 “卡尔巴拉” 1、2、3、4、5、6号攻势, 但是收效不大。至1988年 7月,伊朗所占伊拉克领土几乎全部丧失。为使两 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 7月20日通过了要求 两伊立即停火的第 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
历史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两伊战争ppt
战争爆发后,两伊双方的外交努力对战争的走向和结果产生 了一定影响,如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制裁、地区大国的干预和 调解等。
军事技术和装备的更新和运用
技术因素
两伊战争期间,军事技术和装备的更新和运用对战争的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如先进的侦察技术、通信技术和武器装备等,使得战争更加复杂和残酷。
装备因素
这些遗址和文化遗产包括战场、陵园、战场遗址、纪念碑 等,见证了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和牺牲。
两伊战争对当代战争历史研究的影响
1
两伊战争对当代战争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人们提供了研究现代局部战争的宝贵资料。
2
两伊战争中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战术,对后 来的局部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区冲突 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05
两伊战争的纪念和历史遗产
两伊战争的纪念活动和纪念馆
伊朗和伊拉克分别设立纪念馆和纪念碑,以纪念在战争中牺 牲的士兵和民众。
两国经常举办纪念活动,包括悼念仪式、文艺演出、座谈会 等,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两伊战争的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
两伊战争的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已成为旅游胜地,吸引着 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对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影响
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受挫
两伊战争对两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导致两国经济和社会发 展受到严重挫折。
人员伤亡和民生困境
两伊战争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民生困境,给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国际石油市场波动
两伊战争对国际石油市场造成了波动,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
历史恩怨
自16世纪开始,伊朗和伊拉克之间就存在着领土争端和民族 矛盾,加之历史上多次战争的积怨,导致两国关系长期紧张 。
宗教和民族矛盾
两伊战争
两伊战争在中东穆斯林国家中,根据宗教和教派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逊尼派和什叶派据重要地位。
伊朗、伊拉克是同属于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在历史上伊朗和伊拉克都曾经是历史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
为什么同属于一个教派的两个国家会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呢?它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矛盾重重的邻国: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公元前2000年先后建立被誉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后巴比伦王国。
中国古称伊拉克为黑衣大食。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有记载的历史和文化始于公元前2700年,我国汉史称安息。
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
1、领土争端:焦点是阿拉伯河主权归属两伊之间最突出的领土争端源于阿拉伯河的划界问题。
阿拉伯河是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汇流而成,最后注入波斯湾。
全长205千米,其中100千米在伊拉克境内,10千米为两伊界河。
围绕这条河的争夺由来已久。
历史上,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曾在阿拉伯河一带展开激烈争夺。
后来,英、俄等国也把争夺的触角伸到这里,插手阿拉伯河的划界成为它们体现自己势力存在的一种方式。
1913年,在英、俄裁定下,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签订了《君士坦丁堡议定书》,一年后确定了在阿拉伯河上的边界走向。
除一段外,两国边界都以靠近伊朗一侧的浅水线为界,整条河流的主权属于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解体后,该河的主权归独立的伊拉克所有。
1937年,两伊通过条约对边界做出调整,在伊朗的阿巴丹附近两国边界以靠近伊拉克一边的深水线为界。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资源日益重要,伊朗和伊拉克的竞争趋于激烈,伊朗越来越不能忍受这一重要油运航道为伊拉克所控制。
1969年,伊朗国王巴列维单方面废除了1937年条约,导致两国断交。
1975年,双方一度达成协议,同意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水上边界,为此伊朗应让出原属伊拉克的部分地区共300平方千米,作为伊拉克因水上边界改划受到损失的补偿。
两伊战争的起因有几点 两伊战争简介
两伊战争的起因有几点两伊战争简介本文导读: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
1979年2月,伊朗伊斯兰革命成功,以宗教领袖霍梅尼为代表的什叶派穆斯林上台执政。
伊拉克是什叶派发源地,占人口55%的什叶派穆斯林中反政府势力活跃,从而成为伊朗输出革命的首要目标。
伊拉克国富兵强,积极谋求海湾地区霸权,企图趁霍梅尼政权立足未稳之际对其进行打击,以消除所面临的威胁并彻底解决边界争端。
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边境冲突加剧。
战争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两伊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第一阶段,伊拉克全面进攻,伊朗组织边境防御和反攻。
1982年2月,伊朗发展反攻势头,伊拉克被动挨打。
1984年开始,双方展开地面拉锯战,加强空中与海上袭击。
第四阶段,1988年,伊拉克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再次攻入伊朗境内。
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
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化学武器。
2015年9月22日,伊朗举办纪念两伊战争爆发35周年盛大阅兵式。
战争起因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
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
第四阶段伊拉克实施短暂的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
两伊战争的起因纷繁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
海湾国家
战后海湾国家的内外关系海湾就是波斯湾,阿拉伯人称为阿拉伯湾。
海湾地区包括八个国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
海湾地区集中了当今世界最富有的石油输出国,因此经济迅猛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富有的一部分。
而且,海湾地区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以及作为人类文明瑰宝的伊斯兰文明,是著名的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海湾地区,因为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和古老的文明而变得迷人而神秘,成为世界瞩目的中心。
本文主要从政治关系的角度研究战后海湾地区对内对外的关系。
一.海湾主要国家之间的构成与关系海湾国家主要是指波斯湾沿岸的八个国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联酋和阿曼。
其中除伊朗以外都是阿拉伯国家,有典型的阿拉伯特特点,因此有比较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国家之间有较强的联系和合作纽带,特别是在产油国组成石油输出国组织以后,海湾国家齐心协力,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着作用。
并且在1985年,海湾国家建立了一个“海湾国家联合会”(简称海合会)二战过程中海湾国家是为数不多的没有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犹矛盾在新条件下日趋尖锐,加上新、老殖民主义以及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成为战争的主要根源二.海湾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三.海湾国家与美国四.两伊关系五.伊拉克与美国七.伊朗核问题与世界态度二战以来,中东战火不断,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
严酷的事实表明,冤冤相报只能加深仇恨,铸剑为犁才能迎来和平。
“阿拉伯和平倡议”向全世界表明了阿拉伯国家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真诚意愿和战略选择,中方对此高度赞赏。
以对话代替对抗,以理解促进和解,停止流血冲突,是解决中东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们期盼中东早日结束纷争和战乱,恢复和平与安宁。
中国愿与阿拉伯国家和其他有关各方加强沟通,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中东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的解决,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安全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朗伊拉克
在中文里,伊拉克和伊朗经常并称为“两伊”,它们的英文国名更是只差一个字母,分别是:Iraq(伊拉克)、Iran(伊朗)。
此外,两国都是中东国家,主体宗教是伊斯兰教。
很多人因此分不清彼此,也有人认为它们至少应该是阿拉伯兄弟国家。
然而,两伊之间的差异远比共同点更多,民族(阿拉伯人;波斯人)、语言(阿拉伯语;波斯语)都不一样,历史上两地还曾多次互相征服。
即使同样信奉伊斯兰教,却分属两个水火不容的教派(逊尼派;什叶派)。
20世纪80年代,两伊之间爆发了一场长达八年的战争,双方伤亡合计超百万,经济损失各自达到上千亿美元,两国由此结下了血海深仇,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完全和解。
甚至可以说是“世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