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超额剩余价值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四章常考知识点汇总(一)

第四章资本的运⾏ ⼀、资本运⾏的⼀般原理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产资料和劳动⼒,为剩余价值⽣产准备条件;⽣产资本的职能是使⽣产资料和劳动⼒结合,⽣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要保存和增殖⾃⼰的价值,必须连续不断地进⾏循环。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不同的循环形式。

2.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的必要条件 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2)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

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因此,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列存在和相继运⾏,是产业资本保持正常、连续循环运动的必要条件。

3.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都是资本运动的形式。

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揭⽰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产的影响。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对⽣产领域中的⽣产资本的不同构成部分的⼀种划分。

它以⽣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式的不同为划分根据。

固定资本是指以⼚房、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产资本部分,它们的价值按每次⽣产使⽤过程中损耗的程度,⼀部分⼀部分地逐渐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产品出售后⼜⼀部分⼀部分地收回。

经过多次转移才实现其价值的全部周转。

流动资本是指投在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和投在劳动⼒上的⽣产资本部分,它们的价值在周转⽅式上是⼀次性投⼈⽣产过程,随着商品的销售⼀次性全部收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背诵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背诵的内容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作为竞争的对立物而产生的,但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竞争存在的原因是,第一,垄断没有消除竞争产生的条件。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只有存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竞争就不可避免。垄断的出现抑制了竞争,但是垄断并没有消除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在垄断阶段,虽然垄断企业控制了社会经济活动,但是垄断并没有覆盖所有的经历活动,还存在着非垄断企业,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必然为争夺高额利润而竞争。第二,绝对垄断是不存在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存在由一个垄断组织囊括一切部门,一切企业的绝对垄断。社会经济生活中仍存在大量的非垄断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生产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第一,生产高度集中,为垄断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第二,少数大企业之间为避免由竞争带来的两败俱伤,有必要彼此暂时达成协议或进行联合。第三。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在一些部门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企业,其他中小企业难于与之匹敌,另外,创办能与这些庞大企业相抗衡的新企业所需资本额巨大,因而难以生产这些大企业就自然形成了垄断。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第一,剩余价值率。在预付资本和资本有机构成已定的情况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就越高。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成正比。第二,资本有机构成。从部门来看,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按相反的方向变动。但是,就部门内部的企业而言,其资本有机构成同利润率成正比。第三,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与年利润率成正比例。在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一年中一本周转速度越快,同量资本所带来的剩余价值量就越多,从而年利润率就越高。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在预付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预付的不变资本越节省,预付的总资本量就会越少,利润率就会越高。

考研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的分配)-试卷2

考研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的分配)-试卷2

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的分配)-试卷2(总分:46.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7,分数:14.00)1.超额利润(上海财大1998研)(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超额利润指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是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取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

超额利润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在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内不会存在超额利润,只有在垄断市场上,垄断厂商才可以保持长期的超额利润。

)解析:2.生产价格(中央财大2008、2010研;山东大学2001研;人大2006研;复旦大学2006研;华中科大2006研;财政部财科所2007研;南京财大2009研;四川大学2011研)(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生产价格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K+p 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

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

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

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

因为从生产价格的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也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得的利润,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即预付资本相联系。

超额剩余价值析

超额剩余价值析

维普资讯

种 特 殊形 态 。
超 额 剩 余 价 值 的 暂 时 性 。这
圈 团团 日囫 回 团
主 要 取 决 于 商 品社 会 的两 大 基 本
规 律 —— 剩 余 价 值 规 律 和竞 动
获 取 超 额 剩 余 价 值 的 方 法 作 为 重
大商 业 机密 来 保 守 。
超 额 剩 余 价 值 的 积 极 性 。获
取 超 额 剩 余 价 值 是 商 品社 会 中一
个 企 业 梦 寐 以 求 的 目标 。 对 超 额
剩 余 价 值 的最 求 是 一 个 企 业 的直 接 生 产 目 的 ,亦 正 是 这 一 目 的 推 进 了 商 品 社 会 的 矛 盾 运 动 和 发 展 ,推 进 了 社 会 经 济 形 态 的 不 断 完 善 和 健 康 有 序 的 发 展 。超 额 剩
余 价 值 使 企 业 不 断 更 新 资 本 、 提 高 资 本 有 机 构 成 成 为 可 能 ,所 以
它 使 企 业 发 展 有 了 资 金 储 备 , 是
马克思在
《 本 论 》 中 对 超 资
劳 动 生 产 率 的 提 高 必 须 是 绝 对 提 高 到 能 获 得 社 会 平 均 剩 余 价 值 的
角 度 上 讲 ,超 额 剩 余 价 值 是 绝 对
的 。
超 额 剩 余 价 值 的 特 殊 性 。 超
和 把 握 好 超 额 剩 余 价 值 的 特 性 及 计 算 方 法 ,将 会 更 好 地 指 导 企 业 在市 场竞争 中巧妙地运作 资本 ,
发 挥 好 资 本 的 作 用 ,创 造 更 多 的 超 额 剩余 价值 。
密 ,不 利 于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

【政治经济学考点笔记】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上)

【政治经济学考点笔记】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上)

【政治经济学考点笔记】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上)重点: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2、当代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新变化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生产成本劳动者视角:商品价值是W= c+v+m(劳动耗费)。

资本家视角:资本耗费是c+v(生产成本——K),因此W= K+m。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P):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此时商品价值W=c+v+m=K+m=K+P。

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a.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b.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性:a.生产成本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价值的源泉归因到全部资本上,抹杀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劳动力的价值采用工资的形式,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得到了报酬,那么剩余价值表现为资本的产物。

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计算公式:p′= m/C=m/(c+v),其中,C = c + v。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公式:m′= m/v。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a.利润率表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b.剩余价值率揭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利润率影响因素:剩余价值率(正向)、资本有机构成(反向)、资本周转速度(正向)、不变资本的节约(正向)。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形成背景: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使得各个部门的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获得不等量的利润,但资本家要求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矛盾: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与价值规律之间的矛盾。

平均利润形成直接原因: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竞争原因:各部门利润率的不同与利润的性质之间的矛盾。

要求: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内容:资本家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

手段: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直接结果:各部门生产规模和供求关系的变化。

最终结果: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关于一道考研政治题的回答(超额剩余价值的计算)

关于一道考研政治题的回答(超额剩余价值的计算)

关于超额剩余价值的详细答题思路题目: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为每个工人生产10公斤棉纱,每公斤价格10元,其中包含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60元,工人每天工资20元,某个企业采用先进管理办法和较好的设备,使每个工人每天能纺纱20公斤,则它所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一、首先弄明白“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1、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其来源仍然是该企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二、其次弄清“超额剩余价值”(即:多得到的那部分M)从何而来?1、同一生产部门的资本主义企业之间,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因而这些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也必然是参差不等的。

但商品不是按照个别价值、而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社会价值出售的。

那些采用先进技术、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因此它比其他企业多得一部分剩余价值,这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三、现在开始计算1、由题目已知:每天每个工人生产10公斤棉纱,每公斤价格10元(每公斤棉纱社会价值10元),其中60元是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C),20元是支付给工人每天的工资(V);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新创造的价值为:10公斤*10元/公斤-60元(C)=40元20元支付工人工资(V),20元(40-20=20)是剩余价值(M1)2、采用了较先进的技术后:能生产20公斤棉纱,其中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应为:60*(20/10)=120元;新创造的价值依然为40元(20元支付给工人工资,20元是剩余价值);总共120元+40元=160元,每公斤棉纱的个别价值为160元/20公斤=8元。

但棉纱仍按照社会价值出卖,即按照10元出卖后,20公斤共卖得200元,除了补偿生产资料的价值120元、劳动力价值(工人工资)20元以外,可以得到剩余价值为200元-120元-20元=60元(M2)。

比处于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的资本家多得40元,这40元就构成了超额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中的高频考点绝对、相对、超额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中的高频考点绝对、相对、超额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中的高频考点绝对、相对、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智阅网之前为同学们讲解了“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这两个知识点,在此,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越长,剩余价值率越高。

除了延长劳动时间外,资本家还用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来增加剩余价值。

提高劳动强度,是让工人在同样的时间内消耗更多的体力和脑力,这与延长工作日并没有本质区别。

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由于生产技术以手工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增加生产主要靠增加劳动量来实现,因此延长工作日就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总是力图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

这个过程的客观后果则是整个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导致生活资料的价值下降和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整个资本家阶级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工人阶级反抗资本家延长工作日的斗争力量的增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日益突出了。

上面讲述的这几个点是我们考试中将会遇到的高频考点,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好好对待。

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考研笔记重点知识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 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020考研政治马原考点复习:剩余价值

2020考研政治马原考点复习:剩余价值

2020考研政治马原考点复习:剩余价值2015考研政治马原考点复习:剩余价值一、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规律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源于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直接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该目的的手段是不断加强剥削。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律。

二、剩余价值率衡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指标是剩余价值率;它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m′=m/v在该公式中,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

由于工人的必要劳动是用来生产劳动力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的,而剩余劳动则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率还可以用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或者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来表示: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绝对延长总的工作日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绝对剩余价值。

提高劳动强度相当于变相延长劳动时间,也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不需要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缺点是不可能无限制地使用。

因为工作日长度的延长、劳动强度的增加,受到生理状况、阶级力量对比等因素的制约。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总的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

以这种方法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可以表述为: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推动下,资本家为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致力于不断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使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如此一来,各种商品的单价就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随之降低;于是补偿劳动力价值的必要劳动时间得以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得以延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和理解。

其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剩余价值理论,本文将重点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复习和总结。

一、剩余价值理论的概念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剩余价值,指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劳动价值与其从资本家所获得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简单来说,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所获取的利润。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1. 商品和劳动价值理论首先,理解剩余价值理论需要了解商品和劳动价值的概念。

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商品是指劳动成果,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而劳动价值是商品的价值由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和工具的资本,它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价值。

可变资本是指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它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创造剩余价值。

3. 剩余价值的创造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是通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价值,而资本家占有部分创造的价值的过程。

剩余价值的创造主要涉及到劳动者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率的概念。

劳动者剩余劳动是指工人在工作时间中不生产自己工资所需要的价值,而是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则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

4. 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再生产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的。

资本家通过将商品出售获得利润,从而实现剩余价值的获取。

而剩余价值的再生产则指资本家将获得的利润再投入到生产中,从而实现再次创造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和批判剩余价值理论对于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剥削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存在的剥削关系和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同时,剩余价值理论也对于揭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矛盾和不可持续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 义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剩余价值理论知识点总结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剩余价值理论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索这一重要理论的各个方面。

剩余价值的概念是理解这一理论的基石。

简单来说,剩余价值就是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仅能够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而工人在劳动中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所得到的工资。

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剩余价值的产生,我们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二重性。

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关心的并非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而是抽象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为其创造价值。

工人的劳动时间被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是工人用于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工人创造的价值刚好等于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而剩余劳动时间则是工人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使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资本家主要依靠这种方法来增加剩余价值。

然而,这种方法受到工人身体和社会舆论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制地延长工作日。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实现。

资本家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得单位商品的价值降低。

这样,工人在相同的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从而降低了劳动力价值,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实现了剩余价值的增加。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要点

马克思主 义政 治经济学要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

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些要点: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货币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货币的出现,使得商品交换更加便捷,但也容易引发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经济问题。

二、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购买劳动力,让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采用新技术等手段,不断地榨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

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家为了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胜,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一方面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另一方面造成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规律以及制定经济政策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一些重要内容的复习。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形式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和电子货币。

二、劳动价值论劳动创造价值,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力成为商品,其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包括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存、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从而产生了剩余价值。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或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手段,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四、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是追求更多的剩余价值,外在压力是竞争的压力。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名词解释:·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再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商品价值量: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资本:能够增殖的价值。

·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即发生了价值增殖。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痛可变资本的比率。

·绝对剩余价值: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指在工作日劳动时间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剩余价值规律:指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和动机就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的规律。

·产业资本:指投在生产领域、能够产生出剩余价值的资本。

·资本循环:产业资本的运动一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态,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流通时间:资本停留在流通过程中的时间。

最新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核心考点(3)

最新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核心考点(3)

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核心考点(3)为帮助大家进行2015考研政治顺利复习,考研小编特别为大家整理分享了2015考研政治马原政经部分核心考点(3),希望对大家顺利备考有所帮助!2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三)★★★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③相对剩余价值是以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是全社会生产率提高的结果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都靠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22,超额剩余价值(三)①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

个别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得到更多的剩余价值。

②某个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具有暂时性。

③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迫使每个资本家都必须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当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到先进企业水平时,超额剩余价值转化为相对剩余价值。

⑤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每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使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23,资本积累(三)--资本家的内在欲望和外在压力①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资本化,叫做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必然性是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动力。

②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的必然趋势。

③资本积累不仅是剥削工人的结果,而且又是扩大对工人剥削的手段。

④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4,资本有机构成(三)★★①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的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②等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物质形态:资本技术构成;价值形态:资本价值构成。

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2023年新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2023年新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一、重要概念:1.生产:是指人们发明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重要问题: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线任务是提醒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1)生产是指人们发明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涉及生产、分派、互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派、互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派、互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

具体来说:生产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第一,分派、互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派、互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派、互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派、互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分派、互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派、互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第二,分派、互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规定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它涉及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生产关系涉及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派、互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考研马原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超额剩余价值
1500字
超额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超过了对劳动力进行支付的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产生的原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超额剩余价值的概念
超额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与对劳动力支付的价值之间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接受对劳动力的支付,而资本家利用劳动力进行生产。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等价价值,用于弥补劳动者工资中包含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是超额剩余价值,作为资本家的利润。

二、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原因
1.剩余劳动时间的存在: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必须为自己工资所需劳动时间工作,这部分劳动创造的价值归劳动者所有;而超过这部分时间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则归资本家所有,也就是超额剩余价值。

2.劳动力的特殊性: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可以分离。

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接受对劳动力的支付,而资本家则将劳动力用于生产,创造价值,并以商品形式出售。

3.剩余价值的实现:剩余价值只有在商品出售时才能实现,资本家通过出售商品获得利润。

如果商品无法出售,剩余价值就无法实现,工人创造的超额剩余价值也就无法得到回报。

三、超额剩余价值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资本积累: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它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家通过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可以投资新的生产力,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经济发展。

2.剥削和阶级矛盾:超额剩余价值的存在使得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加剧,产生了阶级矛盾。

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

3.经济危机: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超额剩余价值,会压低工人的工资,导致需求不足,生产过剩,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综上所述,超额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对劳动力支付的价值的部分。

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主要是由剩余劳动时间的存在、劳动力的特殊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等因素决定的。

超额剩余价值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但也导致了剥削和阶级矛盾,以及经济危机的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