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固本是语文学习的正道
以本为本,培根固本,循环反复,旋转上升——2008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方案通用
以本为本培根固本小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方案宁乡四中高三语文备课组【指导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科学备考,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高考大纲》以及高中语文教材为依据,以、、年湖南及全国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为基本范例指导高三语文教学。
【教学要求】遵循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及语文测试的规律,避免枯燥烦琐重复的练习,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对学生,要求博闻精练,熟读精思,积累知识,发展思维,掌握技巧,培根固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对教师,要求依纲据本,科学规划,深入研究,量中提质,实中求活,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通过一年的教学,使高三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积累足以应对高考语文的知识和材料,具有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概括、鉴赏、文言翻译等能力,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题、答题的习惯。
在高考中,能从容应对,充分发挥,取得比年更好的成绩。
【教学原则】总原则:以本为本,培根固本;小循环反复,螺旋式上升。
并实施以下一二三四五条方略。
一体作战一体作战,即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凝聚集体智慧。
集体备课不是简单地为了省时省事、分工负责,而是同伴互助,凝聚智慧,提高效率。
集体备课要有集体研究一一分工负责一一集中综合一一实施交流一一不断完善的过程。
研究课要有集体研究一一个人备课授课一一集体评课一一再备课授课一一再评课提高的过程。
使备课组真正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教学教研组织。
双管齐下双管齐下,即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两个作用。
学生主要是系统地学习语文考点知识,阅读、练习《学海导航第一轮》资料,阅读语文课本及读本,背诵、默写课文等。
教师侧重于第二卷的专题训练、解题训练尤其是读写训练。
三线并行第一轮复习贯穿三条线:一是考点线,二是阅读线,三是写作线。
三条线既平行,又交叉。
学习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学习大学语文心得体会大学语文是现在大学中不可忽视的课程之一。
如何正确的学习大学语文?接下来就跟着店铺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关于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吧。
学习大学语文的心得体会篇1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
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和应用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
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橘颂、原乡人、祖国土等文章,并观看了一些视频。
对语文的学习,不仅让我的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提高,还让我对语文的应用有了新的认识。
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并结合实际应用,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大学语文》这本书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并根据自身经历理解体会。
我们要多读书,读有用的书---能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展自己的思维、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的书。
通过一段时期的语文学习之后,我会偶尔回顾一下经典,感受语言和文字那独特的意境。
就像庄子的《相濡以沫》,“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让我学会了新的思考方法,开始追寻文中的意境。
每次读完庄子后,我总感到他那双冷眼下有一颗对生活热爱的心。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先贤的作品,提高文化修养,增加人生感悟。
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并有价值;和学习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相关礼节与技巧,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加得体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精彩。
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在两个月的大学语文学习中,老师通过书本,电影,辩论赛给我们提供一种自我发现、自主学习的天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与人切磋交流的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探索、创造、成功的乐趣,引导我们学会学习,具备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我通过学习了这快一个学期大学语文后,感到要更加的珍惜大学这次学习语文的机会,因为这也许是我们的人生中最后一次能够学习到语文,累积知识,收集经验,升华灵魂的机会了。
6礼仪文明之六:开蒙养正,培根固本
谨而信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谨而信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而信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谨而信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谨而信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6礼仪文明之六:开蒙养正,培根固本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 众,而亲仁,有余力, 则学文。
学有本末、力行为先
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等德 目不是平行关系,而是本末关系。前四者 属于做人的本分,是为学的第一要义。然 后是约束身心,谨言慎行,为人诚信。再 进一步,要博爱大众,亲近仁者。以上属 于“本”,必须力行。若还有余力闲暇, 就去学习“文”,即《礼》《乐》《诗》 《书》,属于“末”。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泛爱众而亲仁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泛爱众而亲仁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也谈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学生:最富哲理的句子,“风是乡村的魂”, 最难懂的 “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悟 出一点道”
高考题: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 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 (4 分)
高考题: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 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 (6分)
《弯弯的月亮》词曲:李海鹰演唱:刘欢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随风飘/飘到我的脸上 脸上淌着泪/像那条弯弯的河水/弯弯的河水流啊/流进我的心上 呜―― 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
去的歌谣
啊 我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 呜 ――
反思二,要精心做好课堂常规阅读教学, 指导学生读书,明确阅读能力培养绝非 朝夕之功。
“现在不少阅读课不闻读书声,只见做题目,没有兴 趣的引导,没有视野的拓展,没有研读的快乐,没有 探究的发现,更遑论情感的体验、精神的培养和人格 的塑造。”——曹勇军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 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 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 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 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 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 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 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 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 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 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 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 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 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 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 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 符挂在枝柯上……
2023最新-全国新高考l卷的语文作文【优秀8篇】
全国新高考l卷的语文作文【优秀8篇】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整理的8篇《全国新高考l卷的语文作文》,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2022全国新高考I卷高考作文:人生如弈,当固本逐妙篇一“本”如大树茁壮之根,唯根实而深扎于土,方可有枝繁叶茂之势;“本”如筑基夯实之土,唯土厚而基底牢固,方可现九台雄姿之妙;“本”如合道对弈之术,唯术熟而了然于心,方可呈玲珑精彩之变······人生如一棋局,我们皆是落子无悔的棋手。
“本手”“妙手”“俗手”之喻,看似是在为大家讲棋弈之理,实则是在揭示不俗的人生之论——唯有一开始时就培元固“本”,方可在奋进逐“妙”的人生旅途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有所成!本手是妙手的“跬步”,妙手是本手的“千里”。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稼说送张琥》中写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达千里,便于一开始就坚定步伐,脚踏实地前进:曹雪芹焚膏继晷、笔耕不辍,十年如一日地增删评阅,才有了《红楼梦》在小说史上的经典传颂、名扬中外之妙;袁隆平坚持投身水稻事业,无私奉献,才有了杂交水稻的出现,国民得到温饱和禾下乘凉梦的实现之妙;科学家们日复一日地钻研,废寝忘食,才有了磁悬浮列车、载人航天飞船、抗癌药物、新冠疫苗等科研新品的问世,为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可思议的便利之妙······出发皆为梦想,归来都有壮志,每个人都在岁月长河里踏实固“本”,携梦奔跑在新的人生旅程。
人生如弈,若能重视基本,方能厚积薄发,胜天半子。
本手是妙手的“小流”,妙手是本手的“江海”。
俗语有云:“烟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行。
”若没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脚踏实地,便很难会有功成名就的光彩绚丽。
丰富语言积累 提高语文素养
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摘要】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衡量。
积累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只有固本培根,语文学习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
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可能学好语文。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丰富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语言积累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评价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人们常常用满腹诗书、能说会写来衡量。
满腹诗书是指语言积累丰富,读过很多书且都记住了;能说会写是一种语文能力,它不会凭空产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积累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只有固本培根,语文学习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
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可能学好语文。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丰富语言积累,才能提高语文素养。
1.培养良好语感,读中丰富语言积累。
“新语文”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中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还特别指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
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具有想象性质的感受,是言语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足球运动员能够熟练盘带足球左冲右突,是因为其有良好的“球感”;歌唱家能够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是因为其有良好的“乐感”。
良好的语言表达,遣词造句能力都离不开良好的“语感”,它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写作:“本手、妙手、俗手”
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写作:“本手、妙手、俗手”高考作文题【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
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对于初学者而言,应该从本手开始,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
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
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造。
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语文学科里的本、俗、妙李湘滨嗜棋的人,都尊奉棋道。
弈棋不只是遣发时光,或者街头博彩,而从棋之术,升格为人之道了。
而围棋里的本手、妙手、俗手就有一番道道。
本手筑基培根,妙手出奇制敌,俗手献丑露拙。
因而执棋落子,忌讳本手不稳,避免妙手不精,防止俗手不堪。
三个围棋术语的启迪,可以类比颇多,见诸百行:书法临古帖,画师摹丹青,练武蹲马步,京剧练唱腔,还有语文重读写……大抵循“三手”之理。
比如达·芬奇,也要先学本手,画几万个鸡蛋,若提笔就画蒙娜丽莎,估计她笑得比哭难看;比如太极大师马保国,云手单鞭没练扎实,只想速成“闪电五连鞭”,看起来有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结果被不讲武德之人几秒击倒,俗手笑翻武术界。
我们和语文打交道的都知道,语文门道似也不高深,也含了本、妙、俗的理。
筑牢了读写之“本”,万“妙”皆不离其宗,“俗”了也不至太坏。
先说学习语文的。
现在的孩子,一天到晚“理综胜”“韦神附体”,迫于形势那也没错,但学语文也只想刷题背模板玩套路,平时基本不读书,除了考试不作文,估计面对“三手”这种题,真会“无从下手”了。
再说研究语文的。
教改时代,云集大咖。
他们已经站到语文金字塔尖,学问高自不必说。
教学论文:高三作文教学三要素
教学论文:高三作文教学三要素高三作文教学三要素王家新无论是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还是从高考应试的角度,作文都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
语文教学中,语基复习易于操作、便于把握,更能收到立竿见影之功效,而作文教学相比而言则范围广、费时多、见效慢,因此,高三语文复习重基础轻作文几成普遍现象。
作文教学往往成为语文复习中的鸡肋甚至空白,师生不愿为之耗时,教师常常是训练见机行事、指导蜻蜓点水、评讲轻描淡写,作文教学被严重弱化。
这种急功近利的应试思想,从根本上影响了语文备考质量,并必然影响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
走出作文认识误区,真正把高三作文教学落到实处,既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提高语文备考效益的必要途径。
笔者认为,高三作文教学要走出投入多见效慢的怪圈,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要素——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
作文在高考语文乃至整个高考中的突出位置,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随着作文在语文试卷中日渐加大的比重,决定了作文的得失直接关系着高考语文的成败。
可以说,没有成功的作文,就没有成功的语文高考,也因此有人说得作文者得高考。
只有语文教师首先走出重语基轻作文的认识误区,正视这一人称世纪难题的语文教学问题,真正摆正作文教学的位置,才能够去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作文考试成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加强高三作文教学,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学习动机,增加写好作文的信心。
高三复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如果只是一味地考试本身、一味地强调应试技能,其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
紧张而繁重的高三阶段,需要教师能为学生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作文教学尤其如此。
教师要善于把情境引入课堂,把激励引入课堂,把美文带进课堂,把生活带进课堂。
结合学生的情感、志趣,把他们的视野引向万花筒般的社会生活,让他们、思考、分析各种复杂现象和社会热点,增智广识,提高洞察力。
让学生身边事,收看新闻,写作时评;阅读报刊美文,写下读书笔记。
潜心“培根固本”,静待“绿树成荫”
38EDUCATOR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家长推崇超前教育,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超前教育,或许适合极少数智力超常的孩子,但对绝大多数普通孩子而言,就是揠苗助长,无视成长规律,只会弄巧成拙。
家长应明白:有些路看似捷径,恰是弯路。
我相信家长们是明智的,因为每个家长为了孩子都是尽心尽力,都想成就自己的孩子。
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家长如何更好地成就孩子的一生,而非一时。
教育是“长跑”,不是“短跑”。
“超前教育”所超越的仅仅是一时,而“培根固本”所稳固的才是一生。
如果说孩子是一棵树,家庭教育就是这棵树赖以生长的土壤,家长的眼光和对教育的看法以及所表现出的教育素养,就是这片土壤的品质。
家长们要知道一棵树根深方能实遂,父母对孩子一生的呵护就是对孩子生命之根的滋养。
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心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之根。
家长应该给孩子的是一颗强大而且德行厚重的心,而非一时的成绩和证书。
只有教育的土壤肥沃了,培根固本方可成为现实。
家长能否归位于自己应有的教育功能?定位于自己的角色价值?把自己家的教育土壤养肥沃?如下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对孩子的教育要有敬畏之心教育是一门大学问、一种大道,大道里有教育的规律。
大道不可违,规律不可轻。
敬畏生命发展的规律,敬畏教育的规律,就是对孩子生命和心灵发展最基本的尊重。
规律之中有生命成长的四季,每个孩子就像花园里不同的花,绽放的季节是有差异的,如果本应在春天开放的花突然在严冬绽放,或者花园里所有的花都在同一季节的同一天开放,这不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而会引发我们对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件的恐惧,超前教育接近于此。
敬畏教育的规律与秩序,这是教育最基本的遵循,也是生命发展的本来。
人为的超前教育是对教育规律的不尊重和对教育大道的无视,人为为伪,教育需要敬畏,我们应该敬畏的是教育的本真。
有敬畏心的父母做出来的教育才有方向感,才合乎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内心发展的秩序,没有敬畏心的人不管如何超前都是没有方向的狂奔,是对孩子未来的透支。
【语文 学习】语文应考指导:培根固本增知长识
【语文学习】语文应考指导:培根固本增知长识“根”者,语文能力也尽可能多读点书,增加自己的阅读分量,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开垦自己的阅读深度,应是眼下新高三同学迫在眉睫的大事。
阅读是语文“根”中之“根”,它不仅可以强化理解,而且可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认为语文学习的“瓶颈”在于解决“源头活水”的问题,那么,语文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呢?学生除了有限的生活之外,主要应该是阅读。
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就像婴儿吸吮乳汁一样重要,只有不断地吸取营养才能健康成长。
“本”者,语文课本也无论现代文阅读材料,还是古诗文阅读材料,尽管都“取自课外”,但知识点却“源于课本”。
抓“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二是归纳文言文基础知识,尤其是重要篇目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三背诵名篇名句等。
“知”者,语文知识也近几年语文高考已经完成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过渡,但并不等于不要复习语文知识。
其实语文能力本身就包含语文知识,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没有必要的知识,许多题目就无法解答。
如2008年第16题要求: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如果不知道隐喻和对比的特点,就无法回答其表达效果;第26题要求: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
要准确的回答这一题,就必须了解文章的选材、结构、线索等方面的常识。
语文高考涉及到以下知识体系:一是语文基础知识(主要是12种常见修辞方法),二是著名作家与作品知识,三是重要的古代文化知识,四是古诗文阅读知识,五是各种文体阅读知识,六是写作基本知识等。
“识”者,语文见识也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试除了基本功外,还有一项内容是看不见的,也是一般人容易忽视的,这就是“语文见识”。
在阅读中体现为一种深刻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在写作中则表现为一种“想人之所未想,言人之所未言”的立意高度和表达深度。
提高见识,唯有多读多思考,除了眼到、手到之外,重要的是要心到。
夯实考点,注重基础 -----兰州高考y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
夯实考点,注重基础-----兰州高考研讨会心得体会王海龙2014年高考备考研讨会心得王海龙10月26日,我们高三教师一行60多人赴兰州参加高考备考研讨会:短短一天的培训时间,我非常珍惜这种学习机会并在本次会议中受益匪浅。
本次会议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国家命题组调研员张银华老师做的关于2013年高考命题特点及变化趋势的解析。
其中给我感觉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高考语文应对策略。
高考语文应对策略主要.,高考复习必须按效率最优化原则选择对策。
高考复习对策必须有普遍的优势,有最高的效率且对全体有效。
所谓面向全体,不是指面向一个笼统的班级,而是指承认个性,通过面向每一个个体来实现面向全体。
长期以来,我们的复习强调得更多的是共性而非个性,因此,不少学生的潜能并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而一些学生的薄弱点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突破。
研究性复习由于其个性化特征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每个学生找出自己的位置,分析自己的需要,明确自己的方向,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成功中获得经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把整个复习变成一次次对知识的体验和对困难的征服,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才会突破弱点,巩固知识,形成能力;从另一方面说,高三学生经过近三年高中学习,已具备展开初级研究的能力和独自探究的欲望,研究性复习给了他们一个观望自身的窗口。
对高考成功者进行分析,有一点是相通的:他们有自己的复习方案,思路和方法,也就是自发地采用了研究性复习这一策略。
第二部分是西北师大附中彭亚娟老师做的2013年甘肃省高考语文试卷(全国新课标卷Ⅱ)分析及考生答卷质量分析。
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试卷结构及总体特点。
二、试卷各题分析及考生答卷质量分析。
三、对2014年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建议。
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彭老师对于2014年高三复习备考工作的建议,主要有一下六方面:1.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试方向。
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高考改革的方向。
要随时关注《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可能出现的调整,关注是否会加大改革力度,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谈读书-培根》03621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用比喻证实观点。 反面论证、对比论证
13/45
㈠读书目标
谈 读 ㈡读书方法 书
㈢读书作用
怡情 傅彩 长才
浅尝多读 粗知、讨论 深钻、笔记
塑造性格 填补缺点
14/45
名人论读书
▲开卷有益。
——【宋】赵光义
▲书籍是人类知识总结,书籍是全世界营 养品。 ——【英】莎士比亚
20/45
反驳对方论点
1、反驳对方论点,从论据 和论证方法上找问题。 2、反驳对方论点,要重视 分析,把理讲透,使人信 服,不能扣大帽子。
21/45
不求甚解
——马南邨
22/45
邓拓 (1912~1966) 福建闽侯(今 福州)人
邓拓,原名邓子健,邓云特, 笔名马南邨、向阳生等。建 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 辑、社长,“文化大革命” 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 月18日含冤逝世,主要著作 有《中国救荒史》、《燕山 夜话》、《论中国历史几个 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 沙合写《三家村札记》, 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 《毛泽东选集》。
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
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 属褒义。
今多谓学习或工作态度不 认真,不求深入了解,浅 尝辄止,含贬义。
25/45
朗诵全文,整体 感知。
思索:(篇驳 论文,在批驳他 人观点过程中, 又阐述了自己主 张。
27/45
整体阅读思索:
1、对方观点是什么?
42/45
析读法
▪ 析读法,就是阅读者在阅读 过程中,对词,句子,修辞 情感基调,意境等进行品析。 这种读书法过去老师上课经 常教。带有研究性质。
43/45
学习《不求甚解》写法,对 以下成语进行辩证分析,利用 求异思维,口述新立意。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者:刘益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101-011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必要性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
”在这个迅速发展、竞争激烈的时代,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果我们的教育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其成为终生学习者、思考者,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因此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好习惯——一笔终生受用的财富,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细节,是一个人由于多次练习或重复,使某一行为方式成为不需经过努力就自然出现的行为。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源于实践,充分说明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也说明习惯培养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笔者曾听到过这样一段话,觉得非常有道理,说来和大家分享:“每一个教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上课时,手也动,脚也动,就是情不动;读书时,别人读,他也读,就是心没读;作业时,东也看,西也看,就是字不看;放假时,书也丢,包也丢,就是…毛病‟不丢。
人人都说其…聪明‟,年年不见其长进。
对语文的誓言
对语文的誓言
培根固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诗书立人,聚焦学生精神成长;教学相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研促教,发挥学科辐射作用。
“培根固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旨在突显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立足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强化语文知识的积累,重视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等,即是语文教育之“根本”。
听说读写是最有语文课程特点的表达方式,语文素养是学生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及其他学科能力的基础。
中学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基。
守正固本培源致远
守正固本培源致远作者:王文来源:《中学语文(学生版)》2021年第03期摘要在“三新”(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背景下,语文高考突出“核心素养”,这是教育的使命,也是时代的要求。
因此,抓好阅读教学,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素养,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不再制定考试大纲的背景下,“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简称“八省联考”)备受各高中的重视,力图从中分析出新的“模板”,用于指导日常教学和高考复习备考,这同考试对课堂教学的指导相悖:考试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高阶思维能力,体现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不能只是海量练习、机械做题、套用答题模板。
一、语文依旧是语文关于语文学科属性的定位,语文教育理论界众说纷纭,“八省联考”体现了命题者对新时代语文教学的思考:语文依旧是语文。
现代文阅读Ⅰ《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和现代文阅读Ⅱ《国文教员》及自评,都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具有“情境”感,体现了语文的应用性、实践性,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既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又不专注于自然科学,不局限于人文专业领域,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情境感,体现了命题者对时代的关注、对社会的思考,在社会化语境下对青年语文核心素养的期待。
现代文阅读Ⅱ《国文教员》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金克木的小品文,那位小学国文教员,自选教材,选文在日后中学大学读本中能见到,强调了“选的文章极其杂乱,古今文白全有(内容涉及范围广)”。
他不仅慧眼选中,而且还能“加上自己的见解讲课” “仿佛随意谈话”;“或短或长”的谈话内容,认知非常深刻,而这种深刻,不需要刻意准备,信手拈来。
国文教员知识面广博,才学出众,有眼光,有见识;要求学生大量背诵名篇,要求严格;提问检测型简单教学法,富有个性;注重学法指导,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自我领悟吸收;点拨善于抓住要旨,精要简洁,重视发散教学;切合实际,教导学生不做“病梅”,教书不忘育人;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根固本是语文学习的正道
姚洪伟山东汶上县一中
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仍面临这样的尴尬:老师拼命讲课,披肝沥胆;学生玩命做题,挥汗如雨。
结果,面对试题,似曾相识,却又无可奈何。
追根溯源,拼命的讲和做,起到了治标的作用,解决了一道题目、一个知识点的问题,但并未治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品味。
培根固本,才是彻底扭转被动局面、取得理想成绩的最佳方略。
对此,我谈三层意思。
课堂的时限性决定着课堂的容量,它只能传授给学生规律性和典型性都很强的东西,它们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高考要求的语文能力尚有距离。
抽象深奥的语言规律和语言法则是对它们的母体——日常语言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它们就像溶解在水中的盐,我们品尝每一滴水,都能感觉到盐的滋味。
因此,浸润在广阔深邃的生活海洋里,才能透心彻骨地领略语言的精髓。
社会交际、表情达意、观看电影电视节目、倾听街头巷尾的谈论,都是学习和运用语言的最好舞台和有利时机。
经过无数次的既要说得对又要说得好的斟酌、掂量、推敲和选择后,自然就会彻悟语言的真谛。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人们在不自觉中就进入了一道门坎,上升到一种境界。
丰富的语言知识、
文化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积累构成该过程最基本的必备条件,较高的文学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思想情操、品德意志才是起催化作用的终极因素。
前者是硬的一面,大部分可以靠课堂完成;后者是软的一面,需长时间的熏陶才能获得,功夫尽在课外。
北方有一种腌制咸菜的传统工艺,语文学习与此极像。
以扩大阅读,开阔视野为核心,沿读、抄、背、写的链条推进,广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置身在这样一个大熏染缸内,时间长了,想不咸都不成。
课内打基础,课外提能力。
两条线索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合理安排,事半功倍。
没有知识方面的足够的量的积累,难求素养和品味的质的飞跃。
记忆是进行信息储备的惟一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的是理解记忆原则:先理解,后记忆。
为了提高记忆的实效性,在理解的辅助下,我们提倡记死背硬。
只有记得“死”才能用得“活”。
有些学生曲解了理解记忆,只“理解”不“记忆”,把科学的记忆法则当成偷懒的借口和逃避的理由。
结果,该记忆的知识掌握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当然,理解也大打折扣,一做题目,高粱地里撵兔子——恍恍惚惚。
根深才能叶茂,源浚方能流长。
培根固本才是语文学习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