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频率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测试实验报告引言频率特性测试是一种常用的电子设备测试方法,用于评估电子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表现。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试不同频率下的信号响应,来探究被测试物体的频率特性。
实验步骤1.准备测试设备和被测试物体:选择一台信号发生器作为测试设备,并选择一个被测试物体,如一个电子电路板或一个音响设备。
2.连接测试设备和被测试物体: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被测试物体的输入端相连接。
确保连接稳固可靠。
3.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根据实验要求,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和步进值。
频率范围应覆盖被测试物体可能的工作频率。
4.开始测试:依次设置不同的频率,观察被测试物体的响应情况。
记录下每个频率下的测试数据。
5.分析测试数据:将记录的测试数据整理,并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可以绘制频率-响应曲线图,以直观展示被测试物体的频率特性。
6.结果讨论:根据频率-响应曲线图和数据分析结果,讨论被测试物体的频率特性。
可以探讨其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相位差等表现,并与预期的理论模型进行比较。
7.结论:总结被测试物体的频率特性,给出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实验数据示例频率 (Hz) 响应幅度 (dB) 相位差 (°)100 0.5 10500 1.2 201000 2.0 302000 1.8 405000 1.0 4510000 0.8 50数据分析与讨论通过绘制频率-响应曲线图,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被测试物体的频率特性。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被测试物体在低频段(100 Hz和500 Hz)响应幅度较小,相位差也较小。
随着频率的增加,响应幅度逐渐增强,相位差也逐渐增大。
当频率达到2000 Hz时,响应幅度达到最大值,相位差也达到最大值。
随后,响应幅度逐渐减小,相位差也逐渐减小。
这种频率特性的变化可能与被测试物体的电路结构和元件特性有关。
与预期的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后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基本一致。
在低频段,被测试物体对输入信号的响应较弱,可能是由于电路的带宽限制或信号衰减等原因。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四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时间:201X年X 月X 日 地点:XXXX 实验报告人(签名):倪马 同组实验人(签名):1 实验名称: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2 实验目的:(1)掌握二阶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实频特性和虚频特性;(2)掌握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中的自然频率、阻尼比对开环参数幅值穿越频率、相位裕度的影响,以及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裕度的计算;(3)掌握二阶开环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和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3 实验内容:(1)根据实验讲义上模拟电路图和接线要求,在LabACTn 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的对应接口上连接好线路;(2)根据实验讲义的具体要求进行“运行”操作,并观察实验曲线,根据曲线计算对应参数——一阶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二阶闭环系统的谐振频率r ω&谐振峰值)(r L ω,改变被测系统的各项电路参数,画出其系统模拟电路图。
4 实验步骤 4.1 实验操作4.1.1 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电路见图3-2-1,改变被测系统的各项电路参数,画出其系统模拟电路图,及频率特性曲线,並计算和测量其转折频率,填入实验报告。
一阶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T /1=ω图3-2-1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电路图3-2-1电路的增益K=1,惯性时间常数 T=0.1,转折频率:s /1rad .0/1==T ω 实验内容及步骤(1)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2-1安置短路套及插孔连线。
(2)运行、观察、记录:① 选择系统的频域分析/一阶惯性环节频率特性曲线,将弹出频率特性扫描点设置表,用户可在…频率特性扫描点‟设置表中根据需要填入各个扫描点角频率,设置完后,点击《确认》后,将弹出…频率特性曲线‟实验界面,点击《开始》,即可按表中规定的角频率值,按序自动产生多种频率信号,画出频率特性曲线。
② 测试结束后(约五分钟),将显示被测系统的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伯德图)和幅相曲线(奈奎斯特图),界面“显示选择”选择了“伯德图”。
实验报告三_频率特性测量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 指导老师: 吴越 成绩: 实验名称: 频率特性测量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鲍婷婷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超低频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测定系统或环节频率特性的方法;2. 了解用TD4010型频率响应分析测试仪测定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1.超低频信号发生器2.电子模拟实验装置3.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三、实验步骤1.测量微分积分环节的频率特性;(1)相频特性相频特性的测试线路如图4-3-1所示,其中R 1=10k Ω、C 1=1uF 、R 2=2k Ω、C 2=50uF 。
测量时,示波器的扫描旋钮指向X-Y 档。
把超低频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同时送入被测系统和X 轴,被测系统的输出信号送入示波器Y 轴,此时在示波器上可得到一李沙育图形。
然后将椭圆移至示波器屏幕中间,椭圆与X 轴两交点的间的距离即为2X 0,将Y 输入接地,此时得到的延X 轴光线长度即为2X m ,因此求得θ=sin -1 (2X 0/2X m ),变化输入信号频率ω(rad/s),即可得到一组θ(ω)。
测量时必须注意椭圆光点的转动方向,以判别相频特性是超前还是迟后。
当系统或环节的相频特性是迟后时,光点为逆时针转动;反之超前时,光点为顺时针转动。
测试时,ω取值应匀称,否则会影响曲线的准确度。
(2) 幅频特性:示波器选择停止扫描档,超低频信号发生的正弦信号同时送入X 轴和被测系统;被测环节的输出信号仍送入Y 轴;分别将X 通道和Y 通道接地,示波器上出现的两条光线对应的两条光线长度为2X m 、2Y m ,改变频率ω,则可得一组L(ω)。
专业: 电子信息技术及仪器 姓名: 杨泽兰学号: 3120102007 日期: 2014-5-24 地点: 玉泉教二-104装订线超低频信号发生器示波器C 1C 2R 1R 2微分积分环节YX u i u o2. 测量二阶系统的闭环幅频特性: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如右图所示。
频率特性测试_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测试_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频率特性测试
实验目的:
1. 掌握频率特性测试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示波器进行频率特性测试。
3. 了解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实验器材:
1. 示波器
2. 双极性电容
3. 电阻器
4. 信号发生器
5. 放大器
实验原理:
频率特性测试一般用于测试电路、放大器和滤波器等的频率响应特性。
在示波器的帮助下,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信号发生器生成一个带有不同频率的正弦波进行测试,在不同的频率下测量放大器输出的电压,这样就可以分析出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
实验步骤:
1.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放大器的输入端,将放大器的输出端连
接到示波器的通道1输入端。
2. 在信号发生器上设置正弦波频率为多个不同的值,例如
100Hz、1kHz、10kHz。
3. 在示波器上设置通道1为AC耦合并调整垂直调节和水平调节,使正弦波信号在屏幕上呈现符合要求的波形。
4. 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放大器输出电压,并将记录的数值制成表格,便于后续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放大器的幅频响应曲线,以表现放大器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特性。
在典型的幅频响应曲线中,我们会发现放大器的增益在低频时趋于平稳,在中频时达到峰值,在高频时进行了急剧的下降。
实验结论:
频率特性测试是一项非常常见的测试方法,适用于测试放大器、滤波器和其它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使用示波器进行频率特性测试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了测试和分析放大器幅频响应曲线的能力,为后续电路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实验报告频率特性实验报告引言:频率特性是描述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电子领域中,频率特性实验是非常常见的实验之一。
本文将介绍频率特性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实验目的:频率特性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电路或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了解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传输和滤波性能。
通过实验,可以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和实验技巧,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频率特性实验通常涉及到信号的输入和输出,以及信号的幅度和相位响应。
在实验中,常用的测试仪器有函数发生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
1. 函数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的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可以调节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幅度和波形等参数。
2. 示波器:用于观测电路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波形。
示波器可以显示信号的幅度、相位和频率等信息。
3. 频谱分析仪:用于分析信号的频谱成分。
频谱分析仪可以显示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幅度谱和相位谱。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器材,包括函数发生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
2. 连接电路或系统,将函数发生器的输出信号连接到被测电路或系统的输入端,将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连接到电路或系统的输出端。
3. 设置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选择适当的波形。
4. 调节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的参数,观测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5. 重复步骤3和步骤4,改变函数发生器的频率,记录不同频率下的信号波形和频谱。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记录的信号波形和频谱数据,可以进行以下分析:1. 幅度响应:通过观察信号的幅度谱,可以了解电路或系统在不同频率下信号的衰减或增益情况。
如果幅度谱在不同频率下保持不变,则说明电路或系统具有平坦的幅度响应特性。
如果幅度谱在某些频率点出现峰值或谷值,则说明电路或系统对该频率具有增益或衰减。
2. 相位响应:通过观察信号的相位谱,可以了解电路或系统在不同频率下信号的相位变化情况。
相位谱可以显示信号的相位延迟或提前。
频率特性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频率特性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2. 掌握用频率特性法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
3. 熟悉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
二、实验原理频率特性法是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通过研究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稳态响应,来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频率特性主要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它们分别反映了系统在正弦信号作用下的幅值和相位变化规律。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微型计算机2. 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3. 超低频信号发生器4. 示波器5. 信号调理器6. 被测系统(如二阶系统、三阶系统等)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1)测量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2)测量被测系统的相频特性(3)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4)分析系统性能2. 实验步骤(1)连接实验电路,确保各设备正常工作。
(2)使用超低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信号,频率范围可根据被测系统特性选择。
(3)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送入被测系统,同时将信号发生器和被测系统的输出信号送入示波器。
(4)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记录不同频率下被测系统的输出幅值和相位。
(5)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绘图。
(6)分析系统性能,包括系统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幅频特性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曲线。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随着频率的增加,系统的幅值逐渐减小,并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出现峰值。
峰值频率对应系统的谐振频率,峰值幅度对应系统的谐振增益。
2. 相频特性曲线根据实验数据,绘制被测系统的相频特性曲线。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随着频率的增加,系统的相位逐渐变化,并在一定频率范围内出现相位滞后或相位超前。
3. 系统性能分析根据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可以分析被测系统的性能。
(1)稳定性分析:通过分析相频特性曲线,可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如果系统在所有频率范围内都满足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要求,则系统稳定。
频率特性实验报告心得
一、实验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频率特性作为电子设备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对于设备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频率特性,我们开展了频率特性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理解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3. 分析频率特性对电子设备性能的影响;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实验原理频率特性是指电子设备对输入信号的频率响应能力。
频率特性通常用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群延迟特性来描述。
幅频特性表示设备在不同频率下输出信号的幅度变化;相频特性表示设备在不同频率下输出信号的相位变化;群延迟特性表示设备在不同频率下输出信号的延迟时间。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首先,了解实验原理和仪器设备,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仪器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
2.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不同频率的正弦波信号;(3)观察示波器显示的输出信号,记录幅度、相位和延迟时间;(4)利用频谱分析仪分析输出信号的频谱,得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5)重复步骤(2)至(4),获取不同频率下的频率特性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绘制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和群延迟特性曲线。
分析曲线特点,判断频率特性对电子设备性能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幅频特性曲线: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随着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逐渐减小。
这说明该电子设备在高频段性能较差,可能存在信号衰减现象。
2. 相频特性曲线: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相位逐渐滞后。
这表明该电子设备在处理高频信号时,存在相位延迟现象。
3. 群延迟特性曲线: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频率的增加,输出信号的群延迟逐渐增大。
这说明该电子设备在高频段存在明显的群延迟现象。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4
七、注意事项
1、 若只使用其中某一个运算放大器,则其
余的运算放大器必须接成比例环节,不允许
输入端和输出端悬空,以避免损坏运算放大
器;
2、所有导线使用前须用万用表测通断 3、调零
方法1:李沙育图形示波器设置
CH1接输入,CH2接输出
示波器设置
示波器设置
示波器设置
示波器设置
格式设置成XY
示波器设置
方法2:
示波器设置
CH1,CH2的波形调成一样大
一阶惯性环节频率特性
4、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 (1)用MATLAB求出该二阶系统频率特性, 绘制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2)连接示波器:将正弦波端子与Ui和示波 器通道CH1相连接,实验电路UO与示波器通道 CH2相连接; (3)输入正弦波信号,通过示波器观测输入 输出正弦波曲线并调节正弦波频率,绘制该二 阶系统的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并与仿真结果 相比较; 3.根据二阶系统的理论计算,选择频率测试 点ω,填写下表。
二阶系统频率特性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2.
3.
1. 整理表4.2、表4.3中的实验数据,在半对 数坐标纸上作出被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和 相频特性。 2. 参考相频特性,对对数幅频特性采用折线 近似,从而确定被测系统的参数(转折频率、 阻尼比、开环放大倍数),与实验时所设置 的原始参数进行比较。 3.讨论李沙育图形法测试频率特性的精度。
实 验 四
典型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典型一阶系统和二阶 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频率特性 的物理意义。
二、实验仪器:
1.自控系统教学模拟机 XMN-2 1台; 2.数字示波器 TDS1002B 1台;
【实验报告】频率响应测试
实验名称:频率响应测试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一)实验目的3(二)实验内容3(三)实验设备3(四)实验原理4(五)K=2频率特性试验结果4(六)K=2频率特性试验数据记录及分析7(七)K=5频率特性试验结果9(八)K=5频率特性试验数据记录及分析12(九)实验总结及感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片目录图片1 系统结构图3图片2 系统模拟电路3图片3 K=2仿真对数幅相特性曲线4图片4 K=5仿真对数幅相特性曲线4图片5 f=0.7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6 f=1.4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7 f=2.1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8 f=2.8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9 f=3.5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0 f=4.2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1 f=4.9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2 f=5.6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3 f=6.3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7图片14 f=7.0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7图片15 k=2拟合频率特性曲线9图片16 f=0.9波形及李沙育图形9图片17 f=1.8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18 f=2.7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19 f=3.6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20 f=4.5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21 f=5.4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2 f=6.3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3 f=7.2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4 f=8.1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5 f=9.0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2图片26 k=2拟合相频特性曲线14图表目录表格1 K=2电路元件参数7表格2 K=2实测电路数据处理7表格3 K=5电路元件参数12表格4 K=5实测电路数据处理12频率响应测试(一) 实验目的1. 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 学习根据所测定出的系统的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测定给定环节的的频率特性,系统模拟电路、结构图分别如下所示:图片1系统结构图由图可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100()10100k G s s s k =++,其中1Rk R =,实验中R 的取值分别为200k Ω,500k Ω,且1R 始终为100k Ω。
频率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控制理论乙 指导成绩:实验名称: 频率特性的测量 实验类型:同组学生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李沙育图形法,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2.根据所测得的频率特性,作出伯德图,据此求得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1.实验内容〔1〕R-C 网络的频率特性.图5-2为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接线图,分别测试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闭环频率特性的测试被测的二阶系统如图5-3所示,图5-4为它的模拟电路图. 取参考值051R K =,1R 接470K 的电位器,2510R K =,3200R K =2.实验原理对于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或环节,当其输入端加入一正弦信号()sin m X t X t ω=,它的稳态输出是一与输入信号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但其幅值和相位随着输入信号频率ω的改变而改变.输出信号为其中()mmY G j X ω=,()arg ()G j ϕωω= 只要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就可以测得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G j ω和它们的相位差()ϕω.不断改变()x t 的频率,就可测得被测环节〔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本实验采用李沙育图形法,图5-1为测试的方框图在表〔1〕中列出了超前于滞后时相位的计算公式和光点的转向.表中 02Y 为椭圆与Y 轴交点之间的长度,02X 为椭圆与X 轴交点之间的距离,m X 和m Y 分别为()X t 和()Y t 的幅值.三、主要仪器设备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慢扫描示波器一台;3. 任意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4.万用表一只.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实验一〔1〕根据连接图,将导线连接好〔2〕由于示波器的CH1已经与函数发生器的正极相连,所以接下来就要将CH2接在串联电阻电容上,将函数发生器的正极接入总电路两端,并且示波器和函数发生器的黑表笔连接在一起接地.〔3〕调整适当的扫描时间,将函数发生器的幅值定为5V 不变,然后摁下扫描时间框中的menu,点击从Y-t变为X-Y显示.〔4〕改变函数发生器的频率,记录数据与波形.2.实验二:基本与实验一的实验步骤相同.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实验结果分析〔1〕实验一根据测得的数据,并经过一系列计算之后,得到的实验一幅频相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实验一幅频特性曲线〔实验〕实验一相频特性曲线〔实验〕通过运用公式理论计算得到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实验一幅频特性曲线〔计算〕实验一相频特性曲线〔计算〕通过matlab仿真所得实验一中的幅频相频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由此可以看出,所测并计算之后得到的幅频特性曲线与相频特性曲线和公式计算结果所得到的曲线非常相近,并且与通过matlab仿真得到的波特图之间的差距很小,但仍然存在一定误差.(2)实验二根据测得的实验结果,在matlab上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图如下图所示:实验二幅频特性曲线〔实验〕实验二相频特性曲线〔实验〕根据计算结果,在matlab上绘制幅频曲线如下图所示实验二幅频特性曲线〔计算〕实验二相频特性曲线〔计算〕通过matlab程序仿真得到的幅频与相频曲线如下图所示:由上图分析可以得到,实验所测得到的幅频特性曲线与计算结果得到的曲线几乎一样,并且与matlab仿真的波特图非常相近.但是实验所测得到的相频特性曲线虽然和计算结果得到的曲线较为温和,但是却与matlab 仿真得到的相频曲线有着非常大的差别.这一点的主要原因为:...2.实验误差分析本次实验的误差相对于其他实验的误差而言比较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示波器读取幅值的时候,由于是用光标测量,观测到的误差相对来说非常大,尤其是当李萨如图像与x 轴的交点接近于零的时候,示波器的光标测量读数就非常困难了.(2)在调整函数发生器的频率过程中,由于示波器的李萨如图像模型对于横坐标扫描时间的要求,导致当频率增加的时候,可观测的点寥寥无几.只能用display里面的连续记录显示功能来记录波形.这样记录下来的波形,由于本身点走动的时候带有一定厚度,导致记录波形的宽度非常大,并且亮度基本一致,无法判断曲线边界的具体值,造成的误差也是非常大的.(3)在绘制曲线过程中,由于测量数据点有限,而造成绘制曲线与计算值存在一定误差.(4)本次实验的计算量非常繁琐且冗杂,对于实验误差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5)电阻和电容等非理想元件造成的误差3.思考题(1)在实验中如何选择输入的正弦信号的幅值?解:先将频率调到很大,再是信号幅值应该调节信号发生器的信号增益按钮,令示波器显示方式为信号-时间模式,然后观测输出信号,调节频率,观察在各个频段是否失真.(2)测试频率特性时,示波器Y轴输入开关为什么选择直流?便于读取数据,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3)测试相频特性时,若把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送入Y轴,被测系统的输出信号送入X轴,则根据椭圆光点的转动方向,如何确定相位的超前和迟后?若将输入和输出信号所在的坐标轴变换,则判断超前和滞后的办法也要反过来,即顺时针为滞后,逆时针为超前.七、讨论、心得1.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耐心仔细,因为可能会出现李萨如图像与光轴的两个交点非常接近于原点,由于曲线本身的宽度,造成的视觉误差会非常大.所以在用光标测量数据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耐心,尽可能让误差降到最小.2.在实验过程中,随着频率的增加,李萨如图像的显示光点也会随之减少,这个时候一定要适当调节扫描时间,尽量往小调,让扫描光点增加,形成比较完整的曲线,以便于测量与观察.3.在做第二个实验的时候,即使扫描时间已经调到了最小,仍然无法看见完整的曲线,这时,需要摁下示波器上display按钮,然后点击是否记录轨迹,然后就可以让点完整清晰地将曲线还原回来,从而减小误差.4.在计算过程中,注意认真仔细.计算量繁杂,容易导致计算错误,可以多设几个变量来解决.5.在绘制曲线过程中,如果直接用角速度w的话,有可能会出现小频率的点比较密集,大频率的点比较疏松,得到的曲线误差比较大,并且并不美观.当数据相差较大时,我采用了将横坐标求对数之后,再将新得到的数据作为横坐标绘制图像,则实验图像变得非常美观和清晰,并且具有说服力.6.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了频率特性测量的方法以与怎样求幅频特性|G<w>|和相频特性φ<w>的值,并且通过将自己实验所得曲线、实际计算曲线与matlab仿真之间的对比,将理论、实践、仿真融为一体,使我更加加深了频率响应曲线的认识.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应用的更加广泛,并且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频率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测试实验报告频率特性测试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频率特性测试,研究和分析不同电路元件和电子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可以了解电路的频率响应、频率特性以及其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表现。
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频率下,电路元件和电子设备的频率响应存在差异,这对于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频率特性是指电路或电子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能力。
了解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表现,对于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频率特性测试,我们可以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从而更好地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方法:1. 实验仪器和设备:本实验使用了函数发生器、示波器、电阻、电容、电感等实验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连接电路并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设置函数发生器:根据实验要求,设置函数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
(3)测量电压和相位:使用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相位差。
(4)记录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要求,记录不同频率下的电压和相位差数据。
(5)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得到了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电压和相位差数据,并绘制了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实验结果显示,在低频率下,电路的幅频特性较为平缓,而在高频率下,幅频特性逐渐下降。
相位差随频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这与电路元件的特性有关。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实验应用:频率特性测试在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我们可以优化电路设计,提高信号处理的效果,以及改进通信系统的性能。
例如,在音频放大器设计中,对于不同频率的音频信号,需要了解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以保证音频信号的传输质量。
另外,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了解天线的频率特性,可以优化天线设计,提高信号的传输距离和稳定性。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一. 实验目的认识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组成环节的参数。
二.实验装置(1)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基本概念一个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的作用下,输出稳态与输入信号关系如下: 幅频特性相频特性(2)实验方法 设有两个正弦信号:若以)(t x ω为横轴,以)(y t ω为纵轴,而以t ω作为参变量,则随t ω的变化,)(t x ω和)(y t ω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 x--y 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曲线(通常是一个椭圆)。
这就是所谓“李沙育图形”。
由李沙育图形可求出Xm ,Ym ,φ,四.实验步骤(1)根据前面的实验步骤点击实验七、控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菜单。
(2)首先确定被测对象模型的传递函数, 预先设置好参数 T1、T2、ξ、K(3)设置好各项参数后,开始仿真分析,首先做幅频测试,按所得的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及ω由小到大慢慢改变,特别是在转折频率处更应该多取几个点五.数据处理(一)第一种处理方法:(1)得表格如下:(2)作图如下:(二)第二种方法: 由实验模型即,由实验设置模型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绘制bode 图,绘制Bode 图。
(三)误差分析两图形的大体趋势一直,从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在拐点处有一定的差距,在某些点处也存在较大的误差。
分析:(1)在读取数据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使得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存在。
(2)在数值应选取上太合适,而使得所画出的bode图形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3)在实验计算相角和幅值方面本来就存在着近似,从而使得误差存在,而使得两个图形之间有差异六.思考讨论(1)是否可以用“李沙育”图形同时测量幅频特性和想频特性答:可以。
在实验过程中一个频率可同时记录2Xm,2Ym,2y0。
(2)讨论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即误差分析(说明误差的主要来源)答: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从上面的分析处理上也可以看出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实验结果和理论的结果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误差主要来自于从“李沙育图形”上读取数据的时候存在的误差,也可能是计算机精度方面的误差。
频率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频率特性是系统在正弦输入信号作用下,稳态输出与输入的幅值比和相位差随频率变化的关系。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系统的频率特性,深入理解系统的性能和特性,掌握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和数据分析处理技巧。
二、实验原理1、频率特性的定义系统的频率特性可以表示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相频特性是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差随频率的变化关系。
2、测量方法本次实验采用扫频法测量系统的频率特性。
扫频法是通过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同时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从而得到系统的频率特性。
三、实验设备1、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输入信号。
2、示波器用于测量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
3、被测系统本次实验中的被测系统为一个无源 RC 网络。
四、实验步骤1、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好实验设备,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打开信号发生器,设置起始频率、终止频率和频率步长,产生扫频正弦信号。
3、在示波器上同时观察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波形,调整示波器的参数,使波形清晰稳定。
4、测量不同频率下输出信号的幅值和相位,并记录下来。
5、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重复步骤 4,直到完成整个频率范围内的测量。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以下是本次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频率(Hz)|幅值比|相位差(度)||||||100|0707|-45||200|05|-634||300|0316|-716||400|0224|-760||500|0177|-787||600|0141|-813||700|0114|-832||800|0093|-848||900|0077|-861||1000|0064|-87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1、幅频特性曲线以频率为横坐标,幅值比为纵坐标,绘制幅频特性曲线。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随着频率的增加,幅值比逐渐减小,表明系统对高频信号的衰减作用增强。
自控实验报告三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实验三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及由波特图来确定系统开环传函。
2.掌握实验方法测量系统的波特图。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ACC+(或 TD-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及内容(一)实验原理1.频率特性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 (ω由0变至∞ ) 而变化的特性。
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其它形式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但是实际上的周期信号都能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可以用富氏级数展开为各种谐波分量;而非周期信号也可以使用富氏积分表示为连续的频谱函数。
因此,根据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具有和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随角频率(ω由0 变到∞) 变化的特性。
而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恰好是函数Φ(jω)的模和幅角。
所以只要把系统的传递函数Φ(s),令s=jω即可得到Φ(jω)。
我们把Φ(jω)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传递函数。
当ω由0 到∞变化时,|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成为幅频特性,∠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称为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结合在一起时称为频率特性。
3.频率特性的表达式(1)对数频率特性:又称波特图,它包括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是频率响应法中广泛使用的一组曲线。
这两组曲线连同它们的坐标组成了对数坐标图。
对数频率特性图的优点:①它把各串联环节幅值的乘除化为加减运算,简化了开环频率特性的计算与作图。
②利用渐近直线来绘制近似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而且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具有奇对称于转折频率点的性质,这些可使作图大为简化。
③通过对数的表达式,可以在一张图上既能绘制出频率特性的中、高频率特性,又能清晰地画出其低频特性。
(2)极坐标图(或称为奈奎斯特图)(3)对数幅相图(或称为尼柯尔斯图)本次实验中,采用对数频率特性图来进行频域响应的分析研究。
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实验报告
肇庆学院工程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_12 _年级_ 电气一班 组员:王园园、李俊杰 实验日期 2014/6/9 姓名:李奕顺 学号:2130 老师评定___________ 实验四: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一、实验原理1.被测系统的方块图:见图4-1图4-1 被测系统方块图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G (j ω)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成以角频率ω为参数的幅值和相角:) G(j ω) G(j ω) G(j ω= (4—1)本实验应用频率特性测试仪测量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牲。
图4-1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 E(j ω) B(j ω)E(j ω)B(j ω) E(j ω) B(j ω) (j ωG ) (j ωG 21==⋅(4—2)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4—2)表示为:)E(j ω)B(j ωlg20) )H(j ω (j ωG ) (j ωG 20lg 21=⋅) E(j ωlg 20) B (j ωlg 20-= (4—3)) E(j ω) B(j ω)E(j ω)B(j ω) H(j ω) (j ωG ) (j ωG 21-==(4—4)将频率特性测试仪内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并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人端[r(t)],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b(t)]和误差信号[e(t)]的对数幅值和相位。
频率特性测试仪测试数据经相关运算器后在显示器中显示。
根据式(4—3)和式(4—4)分别计算出各个频率下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在半对数座标纸上作出实验曲线: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根据实验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再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角频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
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由确定的频率特牲(或传递函数)所画出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如果测量所得的相位在高频(相对于转角频率)时不等于- 90°(q-p)[式中p和q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子和分母的阶次],那么,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必定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 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实验报告频率特性实验报告引言:频率特性是指某个系统或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
在电子工程领域中,频率特性的研究对于设计和分析电路、滤波器以及信号处理系统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和分析来探究不同电路元件的频率特性,并深入理解频率对于电路性能的影响。
实验目的:1. 理解频率特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和分析技巧;3. 研究不同电路元件的频率响应特性。
实验器材和方法:1. 实验器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阻、电容、电感等;2. 实验方法:通过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响应,并记录数据。
实验过程与结果:1. 实验一:RC低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测量在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RC低通滤波器电路,并通过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测量了电路中的电压响应。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电压响应逐渐减小,且在截止频率附近有明显的衰减。
这说明RC低通滤波器对高频信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 实验二:RL高通滤波器的频率特性测量在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RL高通滤波器电路,并通过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测量了电路中的电压响应。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频率的增加,电压响应逐渐增大,且在截止频率附近有明显的增益。
这说明RL高通滤波器对低频信号有较好的传递作用。
3. 实验三:LC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测量在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LC并联谐振电路,并通过改变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测量了电路中的电压响应。
实验结果显示,在谐振频率附近,电压响应达到最大值,且有明显的共振现象。
这说明LC并联谐振电路在谐振频率处具有较大的电压增益。
讨论与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发现:1. 不同类型的滤波器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可以用于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处理;2. 截止频率是滤波器性能的重要参数,决定了滤波器对信号的抑制或传递能力;3. 谐振频率是共振电路的重要特性,具有较大的电压增益。
结论:频率特性是电子工程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_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室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名称: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21/11/24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2二.实验原理2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3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4五.实验记录4六.实验分析4七.预习与答复5八.实验结论5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1〕明确测量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意义〔2〕掌握幅频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3〕利用幅频曲线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报告要求:〔1〕画出系统的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相位频率特性曲线,并将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转换成折线式Bode图,并利用拐点在Bode图上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2〕用文字简洁表达利用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系统传递函数的步骤方法。
〔3〕利用上表作出Nyquist图。
〔4〕实验求出的系统模型和电路理论值有误差,为什么.如何减小误差.〔5〕实验数据借助Matlab作图,求系统参数。
二.实验原理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前提和难点。
建模一般有机理建模和辨识建模两种方法。
机理建模就是根据系统的物理关系式,推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辨识建模主要是人工或计算机通过实验来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两种方法在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中,常常是互补运用的。
辨识建模又有多种方法。
本实验采用开环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确定系统传递函数,俗称频域法。
还有时域法等。
准确的系统建模是很困难的,要用反复屡次,模型还不一定建准。
模型只取主要局部,而不是全部参数。
另外,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用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用Bode图设计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一种。
幅频特性就是输出幅度随频率的变化与输入幅度之比,即,测幅频特性时,改变正弦信号源的频率测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和输输出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测相频有两种方法:〔1〕双踪信号比较法:将正弦信号接系统输入端,同时用双踪示波器的Y1和Y2测量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个正弦波,示波器触发正确的话,可看到两个不同相位的正弦波,测出波形的周期T和相位差Δt,则相位差。
频率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频率特性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频率特性是电子设备和电路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对于信号的传输、滤波、放大等应用起到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测量,探究不同电路元件和电子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频率特性。
实验一:RC电路的频率特性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RC电路作为研究对象。
首先,我们使用函数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然后通过示波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响应。
实验结果显示,当频率较低时,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响应较强,但随着频率的增加,电路的响应逐渐减弱。
通过测量得到的幅频响应曲线,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截止频率的存在,这个频率点上电路的响应下降到-3dB。
实验二:LC电路的频率特性接下来,我们将研究LC电路的频率特性。
通过改变电感和电容的数值,我们可以调整电路的共振频率。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函数发生器产生一系列频率的正弦信号,并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响应。
实验结果表明,当输入信号的频率等于电路的共振频率时,电路的响应达到最大值。
而在共振频率附近,电路的响应曲线呈现出明显的谐振特性。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共振频率之上和之下,电路的响应逐渐减弱。
实验三:放大器的频率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放大器是非常常见的电子设备。
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放大器电路,通过测量其频率特性,来了解放大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效果。
实验中,我们使用函数发生器产生一系列频率的正弦信号,并将其输入到放大器电路中。
通过测量输出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我们可以绘制出放大器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曲线。
实验结果显示,放大器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具有不同的放大倍数和相位延迟。
在特定频率范围内,放大器的增益较为稳定,而在截止频率附近,放大器的增益开始下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不同电路元件和电子设备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特性。
我们发现,随着频率的增加,电路的响应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对于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自动控制理论实验报告-频率特性分析
实验报告
编号:
频率特性分析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专 班 学 日 业 级 号 期
0
频率特性分析
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理论
频率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尤其是频率特性的几种表示方法; 2.能熟练绘制极坐标频率特性曲线(奈奎斯特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非最小相位系统时曲线的绘制; 3.正确应用频率稳定判别方法,包括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和对数稳定判据; 4.熟练正确计算相位裕量和幅值裕量; 5.掌握闭环频率特性的基本知识以及有关指标的近似估算方法。
三、实验结果
1.增加开环传函零极点个数对
图 3.1
2
频率特性分析
实验报告
奈奎斯特图的影响。 (1)奈奎斯特图如图 3.1 所示。随着开环极点个数的增加,奈氏图将越过 虚轴,与实轴的交点向左偏移,穿越实轴负半轴的次数也在改变。 (2)当 v=1,2,3,4,5,6 时的奈奎斯特图分别如图 3.2(a)~(f)所示。由图可 知, 即使只增加一个零极点, 奈氏曲线都将达到无穷远处, 而且每增加一个极点, 奈氏曲线将顺时针旋转近似 90°。
(a)图 3.7
(b)
4.闭环频率特性与系统动态性能的关系。 式(2-4)中,当 0.3 ,0.5,0.7 时的系统阶跃响应分别如图 3.8(a) (b) (c)所示。由图可知,随着阻尼比 ζ 的增大,峰值减小,响应时间缩短,系统 由欠阻尼状态过渡到临界阻尼状态。
5
频率特性分析
实验报告
(a) 0.3
G1 s H 1 s G2 s H 2 s
255 s 1 s 2 s 3 s 4 s 255 s 1 s 2 s 3 s 4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频率特性测试实验报告
1. 引言
在现代自动控制系统中,频率特性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于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频率特性测试实验旨在评估自动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并分析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自动控制频率特性测试实验的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分析。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频率响应测试,评估自动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以及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
具体目标包括:
1.测试系统的幅频特性,即系统的增益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2.测试系统的相频特性,即系统的相移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3.分析系统的频率特性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
3. 实验器材
本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的输入信号;
•可变增益放大器:用于控制输入信号的幅度;
•相位巡迥器:用于调节输入信号的相位;
•示波器:用于观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
•自动控制系统:接受输入信号并提供相应的控制输出。
4. 实验步骤
4.1 准备工作
1.确保实验器材连接正确,信号发生器连接到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端,
示波器连接到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出端。
2.将可变增益放大器和相位巡迥器分别接入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用于
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相位。
4.2 测试幅频特性
1.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起始频率,将幅度设置为合适的值。
2.将相位巡迥器的相位设置为零,确保输入信号的相位与输出信号相位
一致。
3.记录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并计算增益。
4.逐渐增加信号发生器的频率,重复步骤3,直到达到结束频率。
4.3 测试相频特性
1.设置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为起始频率,将幅度和相位设置为合适的值。
2.记录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并计算相移。
3.逐渐增加信号发生器的频率,重复步骤2,直到达到结束频率。
4.4 结果记录与分析
1.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包括输入信号频率、幅度、输出信号频
率、幅度、相位差等。
2.绘制幅频特性曲线图,分析系统的增益随频率变化的规律。
3.绘制相频特性曲线图,分析系统的相移随频率变化的规律。
4.根据实验结果,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测试了自动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并得到了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系统的增益随着频率的增加而下降,呈衰减的趋势。
这说明系统在高
频率下的响应较弱,可能会出现失真现象。
2.系统的相移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正向的趋势。
这说明系统
在高频率下的相位差较大,可能会引起时序错位。
3.针对系统的频率特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如增加衰减器、
优化系统参数等,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6. 结论
本实验通过自动控制频率特性测试,评估了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并分析了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高频率下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自动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7.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自动控制系统原理与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2] 王五, 赵六. 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研究. 控制与自动化学报, 2008, 10(2): 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