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后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大附中2014-2015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试卷说明:
本试卷共6道大题,31道小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共17道小题,共34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8分)
最早敬识马克思主义最早的传播者陈望道先生这一名字,并非得见于他最早以中文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却是因为我的先生和兄长都是五十年代的复旦学子,当先生和兄长屡屡以极【甲】的口气说起这位解放后第一任老校长时,紧随的话题便是校长先生的大作,《修
辞学发凡》是中文系、新闻系的必读书目:而①让他们倍感荣耀的则是:在弥足珍
...贵.的毕业证书上,②在校长一栏签暑大名的,就是陈望道。
陈望道的故乡在义乌夏演分水塘。
③去访是逢暮春时节,连日阴湿雨重,越近村落,道
路越见泥泞。
这一切情景真是颇具【乙】:就像真理的发现和传播总要大.费.周折
..一样,寻路“望道”总是曲折的。
试想想,如果不是陈望道的熠熠大名,④如果不是这本新火般的《宣
言》,在地图中连“句点”般的标志都难有的小小山村分水塘,怎会赫赫有名
....呢?
细雨蒙蒙中来到分水塘,更【丙】了如今遍地都见的乡村寂寥。
刚刚过午,除了偶尔隐现于田塍中的老汉身影,远近村子真像睡去了一般寂静。
真难相信这里就在义乌近郊,与那
个昼夜商歌不息的国际商贸城,只有咫尺天涯
....。
使我惊讶的还有:相对赫然成为热闹旅游点的绍兴鲁迅故居、乌镇茅盾故居,这位学界泰斗故居,前门后道都十分逼仄,紧窄得几乎【丁】在左邻右舍的农家宅院中。
(取材于叶文玲《寂寞分水塘》)1.文段的划线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2分)
A.第①处 B.第②处 C.第③处 D.第④处
2.在文段中的甲、乙、丙、丁处分别填入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A.尊敬象征性体会湮没 B.恭敬象征性体验淹没
C.恭敬戏剧性体会淹没 D.尊敬戏剧性体验湮没
3.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个是(2分)
A.弥足珍贵 B.大费周折 C.赫赫有名 D.咫尺天涯
4.阅读最后一段,对使作者“惊讶”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人们只关心文学的发展,而漠视思想学术界前行的历史。
B.作为学界的一代领军人物,陈望道平凡得似乎像邻家的老伯。
C.在商业气息中,陈望道这位思想界大师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D.陈望道沉稳如常、坚贞守操的处世态度是别人达不到的。
5.下列加点字字音错误
..的一项是(2分)
..最多
A.迤.逦(yí) 觊觎.(yú) 卖官鬻.爵(yù) 方枘.圆凿(ruì)
B.哂.笑(xī) 诤.友(zhēng)佶.屈聱牙(jié) 余勇可贾.(jiǎ)
C.溽.暑(rù) 羞赧.(nǎn)断井颓垣.(huán)时乖命蹇(qiān)
D.披靡.(mí) 骀.荡(dài) 泾.渭分明(jìng) 气息惙然(duō)
6.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修茸赝品切中肯綮椔株必较
B.诽闻辐射黍离之悲展露头角
C.熟谙桎梏心无旁骛并行不悖
D.鞭苔推诿了以自慰积腋成裘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刚从乐队领导位置上退下来的老团长,面带微笑地对我说:“以后你就大胆地开展工作,我给你敲.边.鼓.,当参谋。
B.现有产品的条形码很容易被仿造,且让消费者很难识别。
最近,科学家们发明出一
种DNA产品条码,有了它,造假者只能望其
..项.背.。
C.这款多功能的时尚手机,上市不到三个月,其价格从上市价5300元迅速降到4000
元,降价幅度之大,令人汗
...颜.。
D.在与洪涝灾害的斗争中,全体指战员不畏艰险,奋力拼搏,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在胜利面前,他们安之若素
....。
8.下列对联中涉及到的我国传统节日依次是(2分)
①街头灯影逐花影,村中梅香伴酒香。
②年高喜赏登高节,秋老还添不老春。
③桂花开时香云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④春回大地,九千万里寒食雨;日暖神州,二十四番花信风。
A.春节重阳节元宵节清明节
B.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C.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清明节
D.春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
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
代表作有《养生主》《逍遥游》《大宗师》等。
《庖丁解牛》选自《养生主》,旨在说明养生之道。
B.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
公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项羽之死》选自《项羽本纪>。
另有书信体名篇《报任安书》。
C.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
诗歌代表作有《赤壁》《过华清宫》三首等,文赋代表作有《阿房宫赋》等。
D.关汉卿,号已斋,元杂剧的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等。
《窦娥冤》是我国古典悲剧的典范之作。
10.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缦.立远视(久)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随从,跟从)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 D.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
11.下列加点字和例句中的“如”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A.如.其礼乐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瞻顾遗迹,如.在昨日 D.今已亭亭如.盖也
12.下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①汉军皆披靡
..
..②因其固然
..③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④乱者四应,仓.皇.东出⑤及凯.旋.而纳之⑥楚人一炬,可怜
..焦土⑦瞻顾遗.迹.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②⑤⑥⑦ D.①④⑤⑦
1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鼓瑟希 B.技盖至此乎
C.逸豫可以亡身 D.砉然向然
14.对下列各句中“而”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提刀而立②舍瑟而作③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④善刀而藏之
⑤项王瞋目而叱之⑥盛以锦囊,负而前驱⑦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A.①⑤⑥/②④/③⑦ B.①⑤/②④⑥/③⑦
C.①⑥/②③④⑤/⑦ D.①④⑤⑥/②③/⑦
15.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A.函.梁君臣之首 B.良庖岁.更刀
C.纵江东子弟怜而王.我 D.项王军壁.垓下
16.下列各句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方其系燕太子以组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不吾知也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7.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把几乎没有厚度的刀口插入骨节的空隙,非常宽绰,这对于刀的运转必然是大有余地的了。
B.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文: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因为用土地贿赂秦国吗?
C.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译文:今天我本来就决意赴死,愿为大家速战速决地打一仗。
D.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译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
二、本大题共5道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2题。
君讳适,姓王氏。
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选举。
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①,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②诸公贵人,借助声势。
诸公贵人既得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③。
一见,辄诫门以绝。
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
君笑日:“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
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可撼。
乃踏门告日:“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
”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
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
有以君平生告者,即遣使钩致。
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
”立谢客。
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
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
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
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
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
其妻上谷侯高处士之女。
高固奇士,自比太师,以世莫能用其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
初,处士将嫁其女,日:“吾以龃龉④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
”君日:“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
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
”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
侯翁女幸嫁。
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
”诺,许白翁。
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
抠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
得一卷书粗若文书者,我袖以往。
翁见,未必取视。
幸而听我。
”翁望见文书衔袖,果信不疑,曰:“足矣!以女与王氏。
”遂得女。
(选自韩愈《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
【注释】:①指取:轻易获得。
②干:干谒,为某种目的而求见(地位高的人)。
③生语:梗直的话。
④龃龉:与人意见不合,格格不入。
1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怀奇负.气.负气:赌气
B.不肯随人后选举
..选举:参加科举
C.一旦
..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一旦:忽然有一天
D.幸而
..听我幸而:希望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可撼 B.乃.以干诸公贵人
一女怜之.乃.踏门告日
C.有以.君平生告者 D.且.闻其女贤
吾以.龃龉穷吾明经及第,且.选
2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见,辄诫门以绝见过他一次,就告诫守门人不让他再进门
B.此非吾时邪这不是一个适合我的时代啊
C.张甚,奴视法度士嚣张得很,鄙视那些遵守法度的士人
D.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之不要苦恼,侯翁不会怀疑别人欺骗他
2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王适参加招募士人的考试,在考试的时候出语惊人,最终没考上,此后更加困窘。
B.昭义军节度卢从史听说了王适的经历,立即派人设法招致他,王适断然拒绝了。
C.王适为人狂傲,没有人采用他的意见,两次做官都发怒离职,以致发狂投江而死。
D.侯高只肯把女儿嫁给有官职的人,王适在媒妪帮助下,骗过侯高,娶到他的女儿。
22.第四段中,高处士为什么一心想把女儿嫁给做官的?王适为什么要娶高处士之女?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
三、本大题共2道小题,共18分。
23.默写(10分)
①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________________!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窦娥冤·滚绣球》)
②李煜《虞美人》中将抽象的“愁”具象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陆游在《书愤》中称颂诸葛亮出师北伐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杜甫《蜀相》一诗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⑥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⑦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⑧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哂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⑩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来渲染秦朝在建造阿房宫时的奢靡浪费,如“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_________;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________________。
2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8分)
浣溪沙
(五代)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
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
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①蓼岸:开满蓼花的江岸。
蓼花即狗尾巴花,呈淡红色或白色。
②楚天:泛指今湖北、湘南一带。
③杳杳:幽远。
(1)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上片词句写诗人伫立江边远眺,视角由近及远,用一“望”字,领起余下四句。
B.上片中,词人有意将“楚天”之“长”,与“帆”之“片”和“光”之“孤”对比,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反差,从而更衬托出人的渺小,透露出些许悲凉意味。
C.下片中的“征鸿”,即远飞的鸿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常用来比喻离别远去的亲人或友人。
D.下片所写“流水”,因其匆匆流逝而成为古诗词中常见意象。
本词借其表达青春易逝、年华易老的愁绪。
(2)词的第一句“蓼岸风多橘柚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
四、本大题共2道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5-26题。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
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
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
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
“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
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
这就是经学。
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
清代重新回过
头来再注再疏。
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
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
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
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
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
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
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他们抓住了《周易》。
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
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
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
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
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
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
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
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
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
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
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
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
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
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
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
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25.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26.下列说法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C.清儒有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7-29题。
鲁院里的柿子树
①鲁迅文学院有一座花园,花园里有一棵柿子树。
因为我们来的时候是秋天,正属于它的季节,它变成了这里突出的风景。
柿子树长在园子的中央,被一些别的树木围绕着,原本跟那些树木一样高大,因为它满枝头缀着柿子的缘故,别的树木都成了陪衬,连它自身的叶子也是陪衬了。
②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饭后我到园子里去散步,一眼就看见了它。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结满果子的柿子树,不由得就看的发了呆。
微风起来的时候,突然觉得它根本不是树,因为它能唱歌。
北京的秋天,多的是这样阳光灿烂的日子,天蓝得像是要透到天的外边去,这样的蓝里,白云就呈现出最艳的颜色。
这时候美以不可言说的方式击中了我,恍惚中,觉得那柿子树上缀着的是一团团结晶的阳光,散发着平时难以见到的明亮。
③很多时候我到花园里并不是为了柿子树,却总是不由自主地止步在它面前,难道是因为它身上有明显的秋意吗?这样想,也许银杏不服。
那一棵棵银杏树,所有的叶子都像足透了的金子,在黄昏里闪着朝晖的明亮。
有些轻轻地洒落地上,灿灿的,像铺了一层锦,像一幅油画。
树上和地上一片金黄,让人觉得这美景可以绵延,可以天长地久。
然而就在一个黄昏,寒风起了,银杏的叶子全部被风带走,只剩了树枝。
这时候的柿子树一派沉静,虽然它的叶子也被风带走了,但果实仍高高挂满枝头。
④我从小径的回环处走来,抬头看着树上的柿子,就仿佛看着一双双温暖的眼睛,刹那间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总要到这柿子树旁边来了。
它们静静地看着我,无声地与我交谈,说它在那些喧腾的日子里,怎样让自己的心泊于安详和沉静;说它在春天开出并不漂亮的花,在夏天曾经是一颗小小的被叶片遮蔽的青果;说它如何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使自己变成阳光的金色,凝成一捧盈硕果实、可摸可触的爱。
于是我思索柿子树在来到这里之前的经历,它是长在一群同样的树木中间吗?它是怎样被命运选中,来到鲁院的花园里,成为独特的风景?正如我冥冥之中幸运地来到这里。
它的命运之中是否也有风雨和雷霆?它的生命里是否也有春风和清露?它是否也深味了人间的悲喜,才呈现出这一树的殷实和辉煌?
⑤一天,我清早来到柿子树下,在枯萎的草柯间捡了两枚熟透坠落的柿子。
它们的光芒和馨香像音乐一样荡漾。
由此我知道了,树木怎样靠果实传递快乐和希望。
⑥这座独一无二的花园里,在树阴和花丛中掩映着一些大文学家的雕像,巴金、茅盾、丁玲、冰心……他们有的器宇轩昂,有的神采飞扬,有的在倾心交谈,有的在凝神沉思。
他们的生命气息透过颜色沉郁的大理石,火焰一般在时空中传递。
我驻足于巴金先生的雕像前,他似乎在用温和的语气跟我说:“我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
如果我的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温暖,我就十分满意了。
”我走到冰心雕像前停下脚步,看到她左手托腮,凝神远眺,一本打开的“书”放在膝上。
不由得想起了她的书,她的文字,她的“爱的哲学”,随之,一股温暖明朗的情调蔓延开采。
⑦冬天一日一日地深了,花园里的一切都沉浸在静寂的灰色里,只有柿子树还高举着一簇簇火焰般显眼的果子,微笑着,歌唱着……
(取材于郭严隶的同名散文)2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情感饱满丰富,既有对柿子树的景仰赞美之情,又有对银杏树的不满之意。
B.作者描写了北京秋日蓝天白云的美景,衬托出缀满果子的柿子树的独特之美。
C.第④段结尾处的三个问句,层层递进,形成磅礴之势,表达了“我”的深刻思考。
D.文章结尾再次描写柿子树的形象,呼应前文,含蓄地表现了文章主旨,意蕴深长。
E.文章写柿子灿烂明丽的色泽,高挂枝头的姿态,传达了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
28.结合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
(1)第三段中,作者感受到柿子树和银杏树有哪些不同?(3分)
(2)作者为什么能刹那间明白自己总要到柿子树旁边来了?(4分)
29.文章写文学大师的雕像,有哪些用意?(5分)
六、本大题共2道小题,共60分。
3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10分)
火车、地铁、公交车内的“低头族”越来越多,尤其是包括学生在内的青年人,上车后很快拿出手机,不管路程长短,不论坐着还是站着,人人都眼睛盯着屏幕……
(1)请根据上述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写一段文字,描述火车、地铁或公交车上的这种场景,150字左右。
(2)请以“低头族,你错过了……”开头,写一段文字,表达面对这种情景时你内心的感受,150字左右。
(3)请从“关注健康”的角度,写一段文字,劝说同龄人“拒做低头族”,150字左右。
3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50分)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
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几,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
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
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不少于700字。
【试题答案】
1-5 ABDCB 6-10 CACBC 11-15 BDCAB 16-20 DCABB 21 C
18.A(负气: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
19.B(A助词,补充音节;代词,她。
B副词,于是,就。
C介词,把;介词,因。
D连词,况且;副词,将要)
20.B(这不正是我的好机会吗)
21.C(“没有世人采用他的意见,两次做官都发怒离职,以致发狂投江而死”的不是王适而是侯高,“做官”也不准确,应是“为吏”)
22.(1)高处士因为与人意见不合而不得志;他就一个女儿,怜爱她,希望她过得好。
(2)王适认为高处士称人心意,二人性格有相像之处;高处士的女儿很贤惠。
23.略
24.(1)D
(2)①首句写蓼花盛开,清风徐徐,橘柚散发扑鼻芳香,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令人喜悦的深秋画面。
(2分)②点明离别的时节、地点;以乐景衬哀情,第一句通过描写喜景(江边的美景给人带来享受),衬托出浓浓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却要送客)。
(3分)
25.C(A、曲解原文,原文只是说宋儒没有把字音弄清楚,而不是说朱子、二程没有小学功夫。
B、“有了……才有可能”在表达上过于绝对。
D、强加因果,“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并非“读书必先识字”的理由。
)26.D(D项过于绝对)
27.AC(4分)
28.答案要点:①银杏树以叶子展现美,绚丽、张扬,短暂;柿子树以果实呈现美,沉静、安详,持久。
(3分)
②柿子树结出的丰硕、明亮、温暖的果实吸引了我;柿子树在喧腾中活得安详沉静,让我获得做人的启示:柿子树在春夏慢慢生长,耐心等待秋天的收获,使我得到关于成长的感悟。
(4分)
29.答案要点:①揭示文章主旨:文学大师恰如秋天的柿子树一般,以丰硕的作品馈赠读者,传递温暖,传递生命的气息。
(3分)
②表达了对文学大师的敬仰热爱之情,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的写作追求,使文章意蕴更加丰厚。
(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适,喜爱读书,怀抱奇志,凭恃意气,不肯跟在别人后面去参加科举考试。
(他)见到功业有途径可以很容易取得,(但)被没有资格和地位所困,自己的才能不能够显露出来,就去干谒各位公卿贵人,(想)借助(他们的)声势。
各位公卿贵人已经志满意得,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