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尔雅网络科中西文化比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比较
1.1审美递增递减律(一)
1.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D
窗体顶端
A、五四时期
B、改革开放时期
C、新生活运动时期
D、文革时期
2.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
D
窗体顶端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
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
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
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
3.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
窗体顶端
A、格律诗
B、白话诗
C、古体诗
D、现代诗
窗体底端
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F
5.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
F
1.2审美递增递减律(二)
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D
窗体顶端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
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
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
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
2.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A
窗体顶端
A、大众
B、精英
C、个人
D、特定人群
3.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C
A、事物的外表
B、蕴含的意义
C、接触的频率
D、他人的喜好
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F
5.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T
1.3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
1.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C 窗体顶端
A、300.0
B、600.0
C、800.0
D、1200.0
2.《易经》运用的是数与()的结合。
C
窗体顶端
A、气
B、道
C、象
D、规
3.《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D
窗体顶端
A、天地
B、阴阳
C、男女
D、日月
4.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T
5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F 1.4万物五象选择律
1.事物的发展更倾向于向()个方向发展。
D
窗体顶端
A、2
B、3
C、4
D、5
窗体底端
2.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是()。
A
窗体顶端
A、环境、语文、社会
B、环境、传统、社会
C、语文、传统、社会
D、语文、环境、传统
3.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C
窗体顶端
A、互根律
B、互抗律
C、互助律
D、互证律
4.从世界文化的角度看,中西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拼合互补。
()T
5.莱布尼茨对于中国的文化了解不多,主要集中于太极的相关内容。
()F
2.1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概述
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
B
窗体顶端
A、地形
B、地质
C、气候
D、资源
2.导致地球10万年左右的周期性冰期变化的是()的循环。
B
窗体顶端
A、地球与太阳
B、太阳系与银河系本星系团
C、本星系团与银河系
D、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3.最近一次冰期结束后,中国进入()时期。
A
窗体顶端
A、母系氏族
B、父系氏族
C、奴隶制
D、封建制
4.在中国远古时期,如果气候变冷,人类主要向()迁移。
A
窗体顶端
A、东方
B、西方
C、南方
D、北方
5.地理环境可能影响到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部细节等较为细小的方面,对于其生灭的影响不大。
()F
2.2文化的兴衰与地理气候变迁
1.一万年来,中国的气温明显上升是在()年前。
B
窗体顶端
A、9000
B、8000
C、7000
D、6000
2.第一次农业革命开始于()。
C
窗体顶端
A、第二冰期结束
B、第三冰期结束
C、第四冰期结束
D、第五冰期结束
3.近5000年中,中国第三个暖期是在()时期。
C
窗体顶端
A、夏商
B、魏晋
C、唐朝
D、元朝
4.商末的气候由温暖转为寒冷,农业发展受到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商朝的衰亡。
T
5.元朝前期气候由寒冷转为温暖,有助于农业发展。
()F
2.3中西气侯变化与文化关系比较
1.《易经》中象数之学的整体规定不包括()。
D
窗体顶端
A、足数则生
B、增数则长
C、减数则衰
D、极数则亡
2.中国的文化发展与气候变化关系逐渐脱离是在()之后。
D
窗体顶端
A、明朝建立
B、清朝建立
C、闭关锁国政策确立
D、鸦片战争
3.世界各地的文化从大体上看都是()。
A
窗体顶端
A、不断循环的
B、横向发展的
C、纵向发展的
D、相互融合的
4.明朝的文化相较于同时代的其他地区而言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气候温暖适宜农业发展。
()F
5.《易经》通过"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方式展示其中道理的方式。
()T
2.4中西纪年方式与文化关系比较
1.日本"和魂汉才"中居于核心的是()。
C
窗体顶端
A、民族血统
B、地域特征
C、民族精神
D、国家领土
2.日本的历法中,第二个公元纪年是()。
D
窗体顶端
A、明治纪年
B、昭和纪年
C、平成纪年
D、大正纪年
3.根据辜正坤老师的观点,中华文化大概存在了()左右。
C
窗体顶端
A、3000-5000
B、5000-7000
C、7000-9000
D、9000-10000
4.中国的阴历主要契合的是中国传统思想。
()F
5.在朔日,地球处于月亮和太阳之间,地球的引力会发生较大的改变,从而可能影响到人的自身状况。
()F
2.5中西地形特点与文化关系比较
1.针对于西方来说,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选取的区域是()的产生区域。
A
窗体顶端
A、古希腊罗马文化
B、日耳曼文化
C、希伯来文化
D、基督教文化
2.关于中西方文化核心区域的地理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C
窗体顶端
A、中国东方和南方较为开放
B、西方的北部开放而南方屏障较大
C、中国整体地理环境较为封闭
D、西方北部屏障较多而南方较为开放
3.地球上环境变迁最敏感的地带位于()之间。
A
窗体顶端
A、北纬30°-40°
B、南纬30°-40°
C、北纬40°-50°
D、南纬40°-50°
4.在分析地形对文化的影响时,应该考虑该文化影响到的全部区域的地理环境。
F
5.西方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造成这个区域的民族难以互相交流,进而形成了很多比较小的民族群体。
F
2.6古代中国资源及经济文化取向
1.从气候角度来说,中原一带的肥厚土壤主要是受到()的影响。
C
窗体顶端
A、太平洋暖湿气流
B、副热带高压带
C、西伯利亚冷气流
D、温带季风
2.中国中原一带属于()。
D
窗体顶端
A、硬叶林文化
B、针叶林文化
C、落叶林文化
D、阔叶林文化
3.《尚书·禹贡》认为,当时土壤等级最高的地区是()。
A
窗体顶端
A、陕西甘肃一带
B、山东、江苏、安徽交界区域
C、河南大部及湖北山东一部
D、湖北湖南大部
4.中国土地肥沃适宜农业耕种,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T
5.地形因素不仅仅会对民族文化造成影响,也会对民族共同心理造成影响。
()T
2.7西方资源及经济文化取向比较
1.关于中国家族主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窗体顶端
A、家族主义反对帮派
B、家族主义提倡限制王权
C、家族主义的发展有利于遏制家长制的产生
D、家族主义容易产生党派
2.西方商业文化倾向较强,促进了西方民族()的性格。
C
窗体顶端
A、追求安居乐业、提倡个人主义
B、追求安居乐业,提倡人定胜天
C、追求进取精神,提倡帮派主义
D、追求天下太平,提倡家族主义
3.中国农业文化倾向较强,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D
窗体顶端
A、追求安居乐业、提倡个人主义
B、追求安居乐业,提倡人定胜天
C、追求进取精神,提倡帮派主义
D、追求天下太平,提倡家族主义
4.选择家族中的家长最重要的是要考量人的智商,这样才能促进家族的发展壮大。
()F
5.西方的土地较为贫瘠,不适于农业耕种,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T
2.8中西资源与政治文化取向比较
1.中式的民主强调()。
C
窗体顶端
A、以礼为本
B、以德为本
C、以民为本
D、以法为本
2.西方的帮派主义不提倡()。
D
窗体顶端
A、限制王权
B、契约精神
C、党派分立
D、以民为本
3.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
C
窗体顶端
A、以礼规范
B、以道规范
C、礼法结合
D、道法结合
4.古代西方对于遗产主要采用均分制。
()F
5.中国古代王权的强化其实是中国文化中家长制的体现。
()T
2.9中西资源与政治文化取向比较
1.不属于中国儒家价值系统的是()。
D
窗体顶端
A、智
B、恭
C、廉
D、德
2.中华文化中的"爱"的根源来源是()之中。
B
窗体顶端
A、忠
B、孝
C、仁
D、义
3.西方文化中排名首位的因素是()。
C
窗体顶端
A、理智
B、利益
C、勇敢
D、博爱
4.辜正坤教授认为,文化先进的民族更容易征服文化落后的民族,这是促进世界文化进步的方法之一。
()F
5.中原文化强调礼治为主,法治为辅;西方文化强调法治为主,礼治为辅。
()F
2.10中国如何不受西方列强的欺负
1.辜正坤教授认为,从逻辑判断的角度来说,避免鸦片战争悲剧的途径是()。
D
窗体顶端
A、增强武化程度
B、提倡技术之上
C、降低道德文化
D、以上都正确
2.马克斯主义被()所接纳利用,成为拯救中华文化的方法之一。
B
窗体顶端
A、国粹派
B、理想西化派
C、现实西化派
D、以上都正确
3.中国不受列强欺负的方法应该强调()。
C
窗体顶端
A、长期性
B、整体性
C、节制性
D、以上都正确
4.全盘西化派产生于戊戌变法时期,强调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抵抗侵略。
F
5.理想西化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最为彻底,契合的方面远少于现实西化派。
()F
2.11对"进化"概念的中西讨论
1.严复确定翻译出版《天演论》的主要原因是()。
C
窗体顶端
A、内容逻辑严密
B、作品流传广泛
C、社会情况需要
D、译者专业所在
2.赫胥黎认为,伦理上最好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是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宇宙自然过程B 窗体顶端
A、一致的
B、对立的
C、互相促进的
D、毫不相干的
3.人从动物中分化出来是因为有了()。
A
窗体顶端
A、伦理
B、智慧
C、力量
D、合作
4.《天演论》中提出的关于反抗西方列强武力侵略的方法至今看来依然是有积极意义的。
T
5.《天演论》中关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的内容是严复在翻译过程中自行添加进去的。
()T
2.12西方奴隶制度发达的原因
1.西方文字意义上的"文明"主要强调的是()。
D
窗体顶端
A、道德成就
B、物质成就
C、思想成就
D、技术成就
2.根据辜正坤教授的考证,在传统的中国历史记载中,商朝属于()。
D
窗体顶端
A、原始社会
B、氏族社会
C、奴隶社会
D、封建社会
3.古希腊罗马创造文明的主要群体是()。
D
窗体顶端
A、贵族阶级
B、统治阶级
C、市民阶级
D、奴隶阶级
4.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D
窗体顶端
A、制造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军事工业
5.辜正坤教授认为,超过人类正常生活需要的技术发展通常会阻碍德行的发展。
()T
2.13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
1.大体上看,秦朝以后的朝代对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的态度是()。
B
窗体顶端
A、支持
B、反对
C、先支持后反对
D、先反对后支持
2.几千年来,中国皇帝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A
窗体顶端
A、分权与集权的平衡
B、科举与举荐的平衡
C、权力与制约的平衡
D、政治与经济的平衡
3.东汉时代的奴隶与西方古代的奴隶差异在于()。
C
窗体顶端
A、是否有人身自由
B、是否有隶属关系
C、是否有较高收入
D、是否有劳动创造
4.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隶农、隶工等称呼证明中国古代是有奴隶的。
()F
5.中国历史上确定存在的是奴隶现象,而非奴隶社会。
(T
2.14中国历史上南北周期性战争产生的原因
1.辜正坤老师认为,中国没有产生大量的奴隶的原因是受到()思想的影响。
A
窗体顶端
A、家族主义
B、安居乐业
C、个人主义
D、天下太平
2.清朝八旗子弟要参与科举考试时,()。
C
窗体顶端
A、可以优先录用
B、可以直接录用
C、没有参加资格
D、与他人权力相同
3.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着装、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
C
窗体顶端
A、彰显朝廷气度
B、区分官员品级
C、做出表率作用
D、约束官员行为
4.辜正坤老师认为,长城在历史上是中国闭关锁国的重要符号象征。
()F
5.辜正坤老师认为,中国有周期性的南北战争主要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冲突。
T 3.1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提问与解答
1.关于阴谋诡计,说法正确的是()。
C
窗体顶端
A、中国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B、西方不存在大量阴谋诡计的现象
C、中国主流思想对阴谋诡计持否定态度
D、西方主流思想对阴谋诡计持否定态度
2.孔子说"君子群而不党"中的"党"指的是()。
A
窗体顶端
A、以自身小团体利益为重的群体
B、持有共同政见的群体
C、具有相同背景的群体
D、政治对立中的群体
3.关于格律诗,说法正确的是()。
C
窗体顶端
A、格律诗最盛于唐宋
B、格律诗不存在生命周期
C、格律诗包含不同的格律
D、格律诗的格律通用于不同的时代
4.艺术强调个性的创造和表达,不受社会规范的制约。
()F
5.古代史书因为受到当政者意志的影响,主要记录大量有利于社会安宁稳定的事件,而会忽略一些灾难。
()F
4.1中西语言文字与中西文化走向关系
1.语言文字最关键的四个方面不包括()。
B
窗体顶端
A、语音
B、语调
C、语法
D、语意
2.一个民族的思维结构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到()的控制。
A
窗体顶端
A、语言文字结构
B、文化结构
C、文学传统
D、习俗传统
3.西方文化中倾向将象形文字符号化是因为符号化后()。
D
窗体顶端
A、视觉上更为美观
B、交流上便于沟通
C、政治上统治需要
D、书写上节约时间
4.民族之间存在的不同观念会造成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一种语言中的某些词汇所蕴含的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可能是不存在的。
()T
5.形声字可以同时表达形象和发音,是汉字自创造以来所特有的传统特色。
()F
4.2中西文字形式比较及文化效应
1.西方印欧语系的特点决定了西方的文学更倾向于()的风格。
A
窗体顶端
A、叙事性
B、议论性、C.华丽性D、平实性
2.汉字的象形特点有助于训练人的()。
A
窗体顶端
A、形象思维
B、逻辑思维
C、线性思维
D、抽象思维
3.中国汉字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文学更倾向于()的风格。
C
窗体顶端
A、叙事性
B、议论性
C、华丽性
D、平实性
4.中国诗歌重在表达情感,所以很少会出现篇幅很长的诗歌。
()T
5.西方印欧语系的特点会着重培养人的线性思维()。
F
4.3中西文字形式比较及文化效应(二)
1.与英语相比,汉语的记忆书写速度特点是()。
A
窗体顶端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更快
D、更慢
2.在思维方面,受到语言的影响,中国人更倾向于()。
D
窗体顶端
A、二元对立性思维
B、偏颇极端性思维
C、多向发散性思维
D、整体综合思维
3.中国的思维形式映射到传统文化中的体现是()思想。
D
窗体顶端
A、仁义
B、礼法
C、和谐
D、中庸
4.索绪尔认为,语言文字的任意性是语言学的根本所在。
()T
5.西方语言更为抽象,所以文字的产生和变化就有了必然性。
()F
中西文字形式比较及文化效应(三)
1.根据辜正坤教授的理论,在同等条件下,中国学者往往比西方学者博学的原因在于C
窗体顶端
A、中国文化更为开放
B、西方社会性格影响
C、中文表达较为简短
D、符号文字理解更难
2.中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诗作过程中容易把译文变得更加()。
C
窗体顶端
A、平实
B、口语化
C、华丽
D、书面化
3.日本文字的特殊之处在于()。
A
窗体顶端
A、既非象形文字又非符号文字
B、象形文字转化为符号文字
C、符号文字转化为象形文字
D、符号化文字和象形文字并行
4. 中文能够较为简短地表达特定的意思,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人记忆力的发展。
T
5. 相较于西方学者,中国学者缺少的是理性的逻辑梳理能力。
()T
4.5中西语音比较及文化效应
1.影响印欧语系语言押韵的音节是()。
C
窗体顶端
A、单音节
B、开音节
C、多音节
D、闭音节
2.中文的语音特点是()。
C
窗体顶端
A、多为单音节,闭音节
B、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
C、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
D、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
3.印欧语系的语言特点是()。
B
窗体顶端
A、多为单音节,闭音节
B、一字单音或多音,多向性
C、一韵一字,音义象构性强
D、具有规则性,轻重音表语调
4.印欧语系中的语言可能同时包含单音节和多音节。
()T
5.玄奘法师提出五不翻原则是因为一些梵语中的词汇没有对应的中文词汇。
()F
4.6中西语义比较及文化效应
1.中文的在语义上的特点是()。
C
窗体顶端
A、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2.相较于西方,中文受到语意的影响体现于它更具有()。
D
窗体顶端
A、哲理性
B、清晰美
C、定义性
D、综合性
4.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
D
A、一音多义,多分类义
B、多义字少,模糊义多
C、字义简洁,多综合义
D、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
4.中文可以通过组合现有的单字来表达新的事物,避免创造过多的新字和发音。
()T
5.文字的含义包含诱导性和暗示性,可能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
()T
4.7中西语法比较
1.关于词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中文不存在性、数、格
B、中文词法上更为严谨
C、印欧语系语言不存在时态、语态、前后缀
D、印欧语系语言词法上更为随意
2.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D
窗体顶端
A、可能改变整个民族的思想
B、可能对人的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C、对这些抱有质疑态度才能彻底解放思想
D、能够促进民族思想地发展
3.关于催眠术,说法正确的是()。
C
窗体顶端
A、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
B、被控制的人做出行为时是可以感觉到被控制的
C、催眠性的语句只有被充分相信了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
D、任何人都有自由使用催眠性语言的权力
4.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一种真理,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方法。
()F
5.不同于印欧语系,传统的中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系统。
()T
4.8中西语法比较及文化效应
1.中国古代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最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B
窗体顶端
A、逻辑分析
B、亲身体验
C、科学实验
D、理论推演
2.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
C
窗体顶端
A、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3.受到语法的影响,中文具有()的特点。
B
窗体顶端
A、活用功能,词达理清
B、直观综合,一语中的
C、定位功能,比类条分
D、用词严谨,使用灵活
4.西方的科学搜到语言语法严谨性的影响,更倾向于逻辑性的科学。
()T
5.德里达认为,印欧语系的逻辑性可能会造成人的思想的机械化。
(T
4.9中西语言文字比较小结
1.印欧语系的语言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发展。
D
A、逻辑型
B、抽象型
C、理智型
D、理论型
2.中国现阶段数量最多的文字类型是()。
D
窗体顶端
A、象形字
B、会意字、指事字D、形声字
3.汉语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发展。
D
窗体顶端
A、情理型
B、艺术型
C、直观型
D、听觉型
4.汉语最终会按照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最终演化为符号文字。
()F
5.相较于中文,印欧语系的语言容易形成以语音为中心的文化。
()T
4.10中西语言文字与文化关系比较小结
1.在年龄较小的人群中适宜采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的原因是他们()。
A
窗体顶端
A、机械记忆能力强
B、理解记忆能力强
C、理性思维能力强
D、感性思维能力强
2.西方人小时候不适宜采用死记硬背方法的原因在于()。
C
A、经典内容篇幅短,语言拗口难以记忆
B、民族文化不同,不提倡类似方法
C、文章篇幅长,语法复杂
D、缺少适于背诵的经典内容
3.关于语言和文字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B
窗体顶端
A、中国人以语言来规范文字
B、西方人以语言来规范文字
C、以语言来规范文字有助于民族文化的凝聚
D、以语言来规范文字有助于民族文化的扩张
4.中国人适于死记硬背的方法,应当大力弘扬强调,完全不必学习西方人的理念。
()F
5.印欧语系的语言侧重于逻辑思维,所以造成使用印欧语系语言的人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过程。
()F
5.1中西语言、文字学比较概述
1.宋朝欧阳修以来,"小学"的内容不包括()。
D
窗体顶端
A、文字
B、音韵
C、训诂
D、礼教
2.下列表现近古音的语音著作是()。
C
窗体顶端
A、《佩文韵府》
B、《中州音韵》
C、《中原音韵》
D、《新刊韵略》
3.如果一个汉字没有声母,在反切中声母用()代替。
C
窗体顶端
A、无
B、课
C、乌
D、略
4.从汉学的本意上讲,汉学和汉朝是没有关系的。
()F
5.早期的婚姻指的是结婚的男女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F
5.2语言学理论概述
1.胡适认为,17世纪人类历史进入新学术时代,西方学者运用的是()。
A
窗体顶端
A、自然材料
B、书本
C、文字
D、文献证据
2.萨皮尔-沃尔夫假说中提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是()。
A
窗体顶端
A、语言决定思维
B、思维决定语言
C、语言和思维相互背离
D、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
3.解释原始印欧语到前日耳曼语三套塞辅音发展规律的是()。
A、格拉斯曼定律
B、维尔纳定律
C、日耳曼语元音变音
D、格里姆定律
4.在进行思考的时候,相较于语言思维,形象思维更直观,更快捷。
()T
5.洪堡在《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对人类精神发展的作用》中认为,语言对思想是没有影响的。
F
5.3中西语音学理论
1.William Jones在1786年提出()是同源的。
D
窗体顶端
A、日耳曼语、拉丁语、希腊语
B、梵语、拉丁语、日耳曼语
C、梵语、希腊语、日耳曼语
D、梵语、拉丁语、希腊语
2.()主要强调某些汉字如果发音很相似,那么他们的含义也很相似。
C
窗体顶端
A、音韵学
B、音切学
C、音转学
D、音义学
3.属于Saussure所指概念的是()。
C
窗体顶端
A、音响形象
B、对应
C、概念
D、符合
4.Saussure提出语言符号具有确定性。
()F
5.辜正坤老师认为词语的发音响亮程度和其含义是有对应关系的,这和Saussure的理论相应和。
()F
5.4汉语音义对应规律
1.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第一原则指的是()。
A
窗体顶端
A、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B、语言符号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能指的线条特征
D、能指的多向特征
2.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第二原则指的是()。
C
窗体顶端
A、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B、语言符号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能指的线条特征
D、能指的多向特征
3.以下四个方面中,除()以外,都具有阴阳对称美。
D
窗体顶端
A、语形
B、语音
C、语义
D、语感
4.与索绪尔的观点不同,辜正坤老师认为,在一切社会机制中,语言是最不适宜于创制的。
F
5.人类在表达自己情绪时,心理活动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心理的情绪于是会借此通过生理发声器官的状态表现出来()T
5.5索绪尔、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
1.乔姆斯基认为,所有的句子具有()。
A
窗体顶端
A、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
B、表义结构和表形结构
C、文化结构和环境结构
D、主观结构和客观结构
2.乔姆斯基提出描写语言学的缺陷在于()。
D
窗体顶端
A、描写局限性
B、描写及时性
C、描写主观性
D、描写无止境
3.索绪尔的()主要强调的是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变化。
C
窗体顶端
A、历时语言学
B、短暂语言学
C、共时语言学
D、纵向语言学
4.白话文更适用于传输科学技术类的内容,并不适用于文学艺术。
()T
5.中国古人认为,白话和文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在诗词创作中完全不能加入白话的内容。
()F
5.6历来中西方学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讨论
1.下列人物中,对于汉字持肯定态度的是()。
D
窗体顶端
A、郝尔德
B、鲁迅
C、钱玄同
D、德里达
2.关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的机制,说法正确的是()。
D
窗体顶端
A、人天生不能创新句子,但是可以判断句子是否合乎语法
B、人天生能够不断创新句子,但是无法判断句子是否合乎语法
C、人天生不能创新句子,也不能判断句子是否合乎语法
D、人天生能够不断创新句子,也能够判断句子是否合乎语法
3.关于语言学转向,说法正确的是()。
A
窗体顶端
A、语言学转向是指语言学影响到了哲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学科
B、语言学转向开始于19世纪初期
C、语言学转向主要指其自身发展方向的改变
D、语言学转向的发生主要受到中国汉字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的影响
4.黑格尔认为,中国的文字对于科学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F
5.李约瑟认为,相较于印欧语系,汉字更具有文化功能。
()T
6.1哲学的概念、起源及中西方对哲学的看法
1.西方人研究哲学的三大课题不包括()。
B
A、认识论问题
B、方法论问题
C、形而上学问题
D、伦理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