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5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课前演讲)这位同学演讲很精彩,德意志民族是认真的,又是奇特的,因为他们——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请同学们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齐读课题—谁的花让谁看呢?再读课题!这节课,让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走进这个奇特的民族,去领略那里奇丽的景色!
一、了解作者,展示生字词。

1、首先来了解下作者。

哪位同学起来展示你的课外知识。

你查的资料很全面,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代国学大师的自强不息、博学多识希望也能激励你不断前进。

2、季羡林先生语言质朴,文笔优美,你们在本课搜集到了哪些重点词语,拿出前置性作业,哪个组给同学们讲讲?(派个代表上台)
(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如入山阴道上)
a山阴道:在今浙江绍兴城西南偏门郊外,与东跨湖桥相接,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那一带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地灵人杰。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

b.这些重点词语中有没有容易书写错误的字,谁来做书法老师讲一讲?(脊嫣)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二.初读文意,检测文章主要内容。

词语过关了,我们来看课文的主要内容。

哪组展示?派个代表上台。

(本文先写了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发现德国人民种花都是给别人看的,然后写了季羡林第二次到德国时,美丽的花依然开在家家户户的窗口上,最后写了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概括文章内容?(事件的六要素概括法,你再来说一下。

2个同学)
三、小组合作,感受“奇丽”景色和“奇特”民族
季羡林先生曾在德国留学十载,到1945年才回国,几十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这块故土,又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前开满了鲜花,于是他发出了怎样的赞叹?(指名说: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一起读:--(板书:奇丽景色、奇特民族?)
1、自主学习:
过渡: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如此赞叹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吧!(课件出示)请大家运用画圈品注读的方法,自读课文,思考: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景色的奇丽、民族的奇特?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下来,把感受写在空白处,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小组合作讨论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们先来领略奇丽的景色表现在哪里?哪个小组起来展示?(你们组先来,先读读展示要求)(全组起立)
(二)交流汇报
小组一:我们组是从第三自然段中的一句话感受到德国奇丽的景色的:“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出示这段文字课件)
师:那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呢?
生:我是从“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感受到的,因为从这两个词我可以感受到这儿的花很多很美,颜色很娇艳华丽。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指名说词语意思:“花团锦簇”的“簇”怎么讲?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花很多,很茂盛)“花团锦簇”又是什么样子?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到花多、花茂盛、侧重写花的形态。


2)、“姹紫嫣红”呢?(看课件出示的几幅图)花的颜色有哪些?花的品种呢?花的姿态呢?(体会花五颜六色、十分艳丽,侧重写花的色彩。


3)、这两个词就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奇丽的景色”,谁能把这美的画面读出来。

(练读,特别指导要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好、读慢一点,慢慢回味。


师:多么富有意境的词语啊!
师:还有没有补充?你还从哪个词感受到呢?
生:我认为还有另外两个词语:“花的海洋、应接不暇”,我是这样理解花的海洋的,说出了花十分多,像海洋一样宽广,美丽。

“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就写出了这儿的花很多很美,让人看都看不过来。

师:应接不暇。

“暇”是指空闲,“不暇”就是“没有空闲”,就是说:这里的花非常奇丽。

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师:作者的用词多么生动啊!我也很欣赏你的解析!(评价)
师:那“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呢?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走在每一条街上,都能看到每户人家窗台上那让人应接不暇的花。

师:多么奇丽的景色啊!你们小组可以为大家美美的读一读吗?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并评价:你的想象可真丰富,(多美的图画呀!)来,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吧!走过(引读)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指名说)并评价:老师也仿佛听到了蜜蜂的嗡嗡声!
(多美的花呀!让我们再读,我们可以读轻点,千万不要惊扰了这些小动物们)走过--
你仿佛闻到了什么?(指名说)并评价:嗯真香啊!你们闻到了吗?让我们一起徜徉在这片花的海洋。

播放图片,(此时你走在这样的街道上,你的心情会怎样?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得很好,来,让我们深呼吸,一起读:走过---)
创设情景:走在如此美景中,你的感受怎样?假如你是一位留学在此的学生,假如你是一位刚走下手术台的医生,假如你是一位疲惫的游人……(把自己置身其中,学生畅谈高兴、愉悦、舒畅的感受)带上你此时的感受再读这一段。

(齐读,再试着背诵)
这么美的风景是谁创造的?这真是一个奇特的民族。

奇特是独特与众不同的意思,德国人独特在哪儿?
课件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接窗户的外面。

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花的“脊梁”是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2)他们养花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是喜欢花的人在家养花,他们是——我们是把花养在屋子里,他们是——再读句子: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也就是说,德国人在家里看不到妩媚动人的花瓣,看不到争奇斗艳的花朵,只能看到花的——如果你是作者,刚到德国,看到德国人这样养花,你的感受是什么?(奇怪、不理解)好,就把你的这份惊奇读出来吧。

2、他们这样做季老先生很不理解,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创设情境)现在你们就是德国的养花人,老师当记者,采访采访你们——你好,你家里养的花,自己只看到枝枝叶叶,不觉得委屈吗?——生答你好,你们这样辛苦养花不是白费了吗?——生答
房东太太,你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心里怎么想的?——生答;
你“莞尔一笑”,这“莞尔”中的深意在哪里呢?——生答。

3、正是这样。

房东太太眼中再普通不过的现象,季羡林爷爷又有怎样的感慨?就是——(齐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谁来说说“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意味深长,值得人深思。


2)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这种境界是指什么?他们把花给别人看,心里想的都是别人,这是种多么美丽的情怀,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

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3)生活中有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吗?(学生畅谈,指导联系二、三、四自然段的句子和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谈。


4)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确实耐人寻味呀!相信大家再来读,会读得更好,更“耐人寻味”了。

(出示这段文字课件。

)齐读句子。

五、重寻乡梦,品味“美丽”:
(1)师:四五十年后,作者已由青年变成老年,当他再次看到满街的鲜花,他发现:练习说话:美丽依然没有改变,家家户户,依然都在养花,迎接我们的主人,依然莞尔一笑,
满街的窗子前,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汇成花的海洋
这境界,依然没有变,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师:这美丽指是什么?对,德国街头还是那样的美丽--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美丽仅仅指花吗?几十年过去了,德国人这种美好的心灵却从来没有改变!再读这句话。

(3)此刻,作者对德国这个民族产生了一份怎样的情感?敬佩!(作者把对德国人民的赞叹、敬佩之情通过描写花的景色抒发出来,这种写法叫做借景抒情。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德国奇丽的风景和与众不同的民族风情,还学会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下面看一下作业。

七作业:
(1)摘抄文中描写花美的句子.
(2)课外阅读季羡林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