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重庆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汇编(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重庆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高频考题汇编(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由于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了飞机,这类创造活动的主要心理影响机制是()。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负向迁移
D.定势影响
2.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3.用来帮助学习差的同学阅读理解,它是由教师和一组学生进行的,这属于一种()
A.合作学习模式
B.交互式学习模式
C.指导教学学习模式
D.程序化训练教学模式
4.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
A.高
B.低
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
D.与学习无关
5.小老鼠通过尝试--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
A.独立的发现学习
B.有指导的学习
C.有意义的学习
D.接受学习
6.教师善于快速准确地抓住学生的重要特征,准确判断学生情绪和愿望,这是说教师的观察力具有( )。
A.敏锐性
B.判断性
C.辨别性
D.选择性
7.—般而言,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将学习成败归因于()。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8.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
A.关键期或敏感期
B.行为学习期
C.习得期
D.发展期
9.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10.儿童的判断主要是根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这是在()
A.8岁前
B.10岁前
C.10岁后
D.15岁后
11.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了解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临床个案法
D.自然实验法
12.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3.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的心理学家是()
A.波斯纳
B.科顿
C.皮亚杰
D.布卢姆
14.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倶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15.给定信息和要求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称为()。
A.原型
B.定势
C.变式
D.问题
16.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
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
17.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生成技术
1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巴甫洛夫
19.认为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的心理学家是()
A.艾里克森
B.皮亚杰
C.柯尔柏格
D.马斯洛
20.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属于下列哪种强化?()
A.原始强化
B.替代强化
C.次级强化
D.自我强化
二、多选题(5题)
21.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象直观的有()
A.图片
B.演示实验
C.图表
D.模型
E.教学电影
22.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哪方面存在差异()
A.课前计划
B.课堂教学过程
C.课后评价
D.课后检查
E.课后总结
23.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A.认知目标
B.情感目标
C.动作技能目标
D.德育目标
E.智育目标
24.心理辅导的目标有()
A.行为矫正
B.克服障碍
C.学会调适
D.寻求发展
E.学会生存
25.学生间的认知方式差异主要表现在()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自我型和开放型
C.深思型与冲动型
D.辅合型与发散型
E.安静与兴奋
三、填空题(8题)
26.归因理论是从___________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27.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 }
28.抑郁症是以持久的{ }为特征的神经症。
2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30.教学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的过程,包括确定评估目标、搜集有关资料、{ }、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31.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演示法、课堂问答、练习、指导法、讨论法、实验法、参观法、实习作业等。
32.布鲁纳认为,学习所包含的三个过稈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 。
33.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大基木规律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四、简答题(7题)
34.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哪些
35.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36.简述学习测量和评定的主要功能。
37.一位初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认真负责,讲课较透彻,课后也会细心督
促检查学生们学习,学生也付出较大努力,师生满以为成绩会取得较大的收获,可实际情况不尽人意,付出与目标之间相去甚远。
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相关理论,你认为数学教师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38.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39.试论述认知一发现说的基本观点。
40.简述布鲁纳对发现学习条件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或类比中看到或发现问题解决的途径。
利用原型启发,发展类比推理,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
鸟是原型,它对飞机的发明起到了启发作用,故属于原型启发。
因此,答案为A。
2.B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3.B
4.B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期望概念成反比。
如果个体力求成功,那意味着他的成功期望值就高,故成就动机就低。
5.A
6.A这是对教师观察力敏锐性的准确表述。
7.A一般而言,将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激励
作用最大。
因为这样将会促使他克服自己在能力、运气等方面的固有认识,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形成动机激发的良性循环。
8.A正确答案为A。
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
9.B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从低分到高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0.C
11.A
12.B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
其中,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动力色彩的成分。
13.A
14.D通常来说,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15.D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被称为问题。
16.B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划分学习的类型,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
17.A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
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如人名、外语单词等,
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有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
18.D巴甫洛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
在研究狗的消化腺的分泌变化时,他发现,消化腺分泌的多少与外在刺激的性质和出现的时间有密切关系,并且当铃声和喂食反复多次配对呈现后,只给狗听铃声,不呈现食物,狗也会分泌唾液。
19.A艾里克森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是以精神分析的原理为基础。
他强调心理社会性的发展阶段。
20.A原始强化是利用原始的强化物(即本身所具有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饮食等)进行的强化。
如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等。
21.ACDE
22.ABC
23.ABC
24.CD
25.ACD
26.结果
27.积极性与主动性
28.心境低落
29.维果斯基
30.描述并分析资料
31.讲解法
32.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换,检査知识是否恰当和充实
33.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4.【要点】(1)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2)班级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3)影响教师管理的另一个情景因素是班级本身的性质;(4)对教师的渴望。
35.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观因素主要有:(1)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2)学生易产生异常的情感;(3)自我意志薄弱;(4)有不良的行为习惯。
36.(1)诊断功能。
(2)反馈与鞭策功能。
(3)管理功能。
(4)教育心理功能。
37.1.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一)深度加工材料所谓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
(二)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
(三)进行组块化编码所谓组块,旨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存储在长时记忆系统当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
(四)适当过度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五)合理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可将复习分为两种: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集中复习是集中在一个时间内,对所要识记的内容连续、反复地进行复习。
分散复习是把要记忆的内容分在几个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分散复习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研究表明,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通过反复阅读来进行复习效果要好。
很显然,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能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能看到成绩,增强信心;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能更好地抓住重点、难点,使复习更有目的。
所以,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当指导学生多试图回忆,将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
2.教学策略转变参
考答案:教学策略指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设计等。
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指导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和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现学习教学方法。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一)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
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其次,促使学生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某些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再次,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最后,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二)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合作学习——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四)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由罗杰斯提出,它是带有较少的“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特征的一类教学。
这类教学使学生更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更加主动、有效、持久地学习。
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假设是,学生乐于对他们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
他的特点如下:①首先要建立无条件积极关怀的真诚人际关系。
教学的精髓是给学生安全感。
②教学中,负有主要责任的是学生,教师只是做些非制导性应答以引导或维持教学。
③教学中的学习评价主要是学生的自我评价。
3. 运用学习策略案例中的老师和学生都已经非常用心,但做出的努力和成绩不成正比,说明有可能在教师教授过程中没有重视对学生
学习策略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学生此方面能力的提升。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并对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了分析。
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一般来讲,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38.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的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方面:(1)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经典实验中,将狗置于经过严格控制的隔音实验室内。
食物通过遥控装置可以送到狗面前的食物盘中。
首先向狗呈现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予食物,于是可观察并记录到狗的唾液分泌反应。
当铃声与食物反复配对呈现多次以后,仅呈现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做出唾液分泌反应。
在铃声与食物经过多次匹配之后,单独呈现铃声而没有食物时,狗也会分泌唾液。
此时,中性刺激铃声具有了诱发原来仅受食物制约的唾液分泌反应的某些力量而变成了条件刺激,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的反应则称做条件反应。
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①获得与消退。
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
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
于无条件刺激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然而,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②刺激泛化与分化。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例如,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
借助于刺激泛化,我们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景,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但是,泛化刺激所引起的泛化反应,有时是不准确或不精确的,这就需要刺激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在实际的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
总之,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
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39.认知一发现说的基本观点主要有:(1)学习的实质不在于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由一系列过程组成,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习一门学科,包括三个差不教师多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
(3)学习应注重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该
学科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其二,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4)提倡发现学习,即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
40.(1)要求学生有相当知识和经验的储备。
(2)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教学指导水平。
(3)必须把原发现过程改变成适合学生在课堂上再发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