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教案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200亿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
①形成:宇宙中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
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②层次:
总星系
⎩⎪⎪⎨⎪⎪⎧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
(1)
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彗星和
其他小天体等。
(2)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类地行星: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
②巨行星:木星、土星
(5)分类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④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地球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成员。
而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其他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四.运用拓展
1.天体的类型和分类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
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②人造天体: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2.天体的判断方法
判断宇宙中的物质是否属于天体,可以遵循“三看法”
①看位置:它是否位于地球及其他天体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后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②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如极光
③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迹上独自运行。
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3.在分析某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看行星与恒星的距离是否适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改行星有适宜的温度(2)看行星的体积、质量是否适当。
这能保证该行星周围有大气层
(3)看行星的自转。
公转周期是否适中。
这能保证行星表面有适宜的温度(4)结合以上分析,确定是否有液态水存在
综上所述,某行星只要具有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这三个基本条件,该行星上就可能有生命物质存在。
4.从外部条件和自身原因分析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课后练习:
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
A .质量在三颗行星中最小
B .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C .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不同
D .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A .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B .强烈的太阳辐射
C .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 .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若地球在②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最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
A .变为寒冷的“冰球”
B .变为炎热的“火球”
C .大气层将会消失
D .公转方向将发生变化
4.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 ) A .太阳系—木星—冥王星 B .宇宙—银河系—太阳系 C .太阳系—地月系—银河系 D .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5.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
①陨星 ②恒星 ③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 ④蟹状星云 ⑤哈雷慧星 ⑥狮子座流星雨 ⑦总星系
A 、①④⑥⑦
B 、④⑤⑥⑦
C 、①②④⑤
D 、②③④⑤ 6.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说明右图含义的是 ( ) A .①太阳系②总星系③银河系④地月系 B .①地月系②银河系③河外星系④太阳系 C .①太阳系②总星系③河外星系④银河系 D .①地月系②总星系③银河系④太阳系
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据此回答1~2题。
7.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
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 )
A .平均温度过低
B .平均温度过高
C .温度变化无常
D .昼夜温差过大
8.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 ) A .空气太稀薄 B .宇宙辐射太强 C .陨石撞击太多 D .月球引力太小
必修一 教案(2)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概况 1.太阳辐射概述
(1)概念: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
(2)能量分布: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①
②③
④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2)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生物化学能。
(3)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4)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1.全球的太阳辐射分布
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并不相同。
如下图所示(注:图中的横剖面表示的是某一时间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分布情况,纵剖面表示的是某一纬度太阳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1)总体特征: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2)特例分析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二.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A层的黑子,B层的耀斑,其周期约为11年,它们都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提示(1)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度地区冬半年的夜晚。
(2)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地球磁场的影响白天较强。
(3)通常,黑子活动增强的年份也是耀斑频繁爆发的年份,黑子所在区域也是耀斑出现频率最多的区域。
耀斑随黑子的变化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类型活动特征活动层
次
①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
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
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
短波通信
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
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
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与许多自然灾害的发
生有关,如地震、水旱灾
害等
④太阳风形成的带电粒
子流在极地地区形成绚
丽多彩的极光
黑子①温度比周围低而显现
暗黑斑点
②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③周期约为11年
光球层
耀斑①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②时间短(几分钟到几十
分钟)
③释放巨大能量
④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⑤周期约为11年
色球层
太阳风①温度极高
②带电粒子高速运动
③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宇
宙空间形成的带电粒子
流
日冕层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
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 D.东南丘陵
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
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
(2015·山东文综)日照时数指太阳在某地实际照射的
时间。
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
下图为“图们江
流域日照时数年内变化柱状图”。
完成3~4题。
3.该流域日照时数在7月出现低谷的影响因素()
A.云量B.海拔C.下垫面D.正午太阳高度
4.日照百分率为一个时段内某地日照时数与理论上
最大的日照时数的比值(%)。
该流域3月份的日照百分率约为()
A.53% B.62% C.70% D.78%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
(PAR)。
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
间分布。
据此完成5~6题。
5.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6.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植被少C.地势高D.云雨少
(2017·大连期中)下图中图1为“我国某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耳/平方米)分布图”,图2表示“该省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7.图2中的等值线最可能表示()
A.年降水量等值线B.年日照时数等值线C.≥10°C积温等值线D.等高线8.两图中的等值线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
A.年降水量越多,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B.年日照时数越长,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C.积
温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D.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越大
9.导致图中甲、乙两地等值线数值差异明显的共同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拔C.年降水量D.年蒸发量
必修一(教案三)地球的结构
1.地震波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震波:
类型传播速
度
能通过的介质
地表振
动
共性
横波(S波) 较慢固体引起地
面的水
平晃动传播速度都随所
通过物质的性质
而变化
纵波(P波) 较快
固体、液体、气
体引起地面上下颠簸震动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3)岩石圈与软流层:
①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圈层部分,合称为岩石圈。
②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的内部圈层从上向下分别为:地壳、地幔(上地幔和下地慢)、地核(外核和内核)三个圈层。
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地震波的
速度变化特征
地壳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
面平均17
千米
2900千
米
纵波和横
波速度明
显加快
纵波速度
突然下
降,横波
消失
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
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
壳较薄
地幔上地
幔
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
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
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
大
下地
幔
地
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原因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横波到古登堡面完全消失,表明外核的物质在高压和高温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
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地球表面以下、莫霍面以上.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平均为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最高可达70千米;平原、盆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
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组成地壳的元素:地壳由9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多以化合物的形态存在。
硅镁层和硅铝层:地壳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
上层的硅铝层是不连续圈层,硅铝层厚薄不均,在山区和高原要厚些,在海洋部分往往缺失(如在太平洋中部)。
下层的硅镁层厚薄不均,且连续分布的。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即位于软流层以上)两部分
2.地球外部圈层:地壳表层以外的三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统称为地球
的外部圈层。
注:1.地球的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厚的圈层是大气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是水圈,生物圈存在于
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最活跃的圈层;
2.岩石圈/地壳(内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了地球的生态系统。
生物是这个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外部圈层
高度分布
特点
备注
大气圈
对流层 17~18 km(低纬)
10~12 km(中纬)
8~9 km(高纬)
对流显著
热量大部分来自地
面
平流层 对流层顶至50~
55 km 大气以水平运动为
主 有臭氧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2 000~3 000 km
存在电离层
直接受太阳活动影
响
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
由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水、生物水等
组成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
生存环境的总称
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
课堂练习:(2017·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地球的四大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右图是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地球圈层依次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2.下列对岩石圈的表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地壳B.软流层属于岩石圈
C.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构成D.整个岩石圈都是生物的生存空间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区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4.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
5.读下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
6.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必修一教案(四)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1)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1)概念: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
(2)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即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北逆南顺)
(3)自转周期:太阳日和恒星日。
太阳日为:以太阳为参照物,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叫一个太阳日。
恒星日:以恒星为参照物,续两次看到北极附近某恒星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
地球自转的角度长度应用价值
太阳日360°59′24时0分日常所用,是昼夜更替的周
期,也是太阳高度日变化周
期
恒星日360°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注意: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太阳公转,所以太阳日比恒星日自转的角度多59′,时间多3分54秒。
(4)自转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
1、角速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相等,均为15°/h。
2、线速度: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
赤道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KM/h,除赤道外其他纬线计算公式为赤道线速度(1 670 km)×cosΦ(Φ为当地的地理纬度),因此线速度极点为0,赤道最大,由低
纬到高纬逐渐减小。
赤道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KM/h,30°
纬线上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1447KM/h,60°纬线上地球自
转的线速度是837KM/h.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和60°纬线的
线速度的2倍。
3、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纬度相同,海拔相同的两点,地球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同。
地球的同步卫星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同步卫星自转线速度比地球大。
4、影响线速度的因素:①纬度:同一纬度,线速度相同,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小
②海拔: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
3.航天器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
(1)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
(2)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
(3)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4)地质条件好。
(5)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
我国的回收场地就选在了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
地区。
总之:航天发射基地应选择在自转线速度较大、纬度低、海拔高的地区,并且向东发射。
海南文昌是我国继西昌、酒泉、太原之后建设的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
海南文昌相对于其他三个航天发射中心地理纬度低,可充分借助地球自转动力,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
(地图册176页)
课堂练习
2012年11月,有甲、乙、丙、丁四架飞机以同样的速度沿所在纬线自西向东飞行(如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四架飞机运动角速度最慢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在乙飞机上空俯视地球绘制的地球运动的投影图正确的是()
北京时间2012年6月16日18点37分,载有我国3名宇航员(含1名女宇航员)的“神舟九号”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N,99°E)升空。
6月18日14时许,在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程序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紧紧相牵,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取得成功。
据此回答3~4题。
3.发射地点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原因是()。
①海运交通便利,利于大吨位飞行器的运输②地处低纬地区,可提高飞行器的发射质量③
多晴朗的天气,透明度较高④原有基础条件好,发射成功率高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11年10月11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亚当·里斯向人们揭秘:我们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这项研究成果是一个可以跟爱因斯坦相对论相比拟的新发现。
结合下图,回答4题。
4.甲行星的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为() A.恒星日>太阳日B.恒星日<太阳日
C.恒星日=太阳日D.无法判断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7 题.
5.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6.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7.关于图中a、b、c、d四点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判定,正确的是( ) A.a>b>c>d B.a<b<c<d C.a=b=c=d D.a>c=d>b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回答第8题。
8.上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
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9、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
教后反思
必修一教案(五)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地方时的差异
地转偏向力
地球的形状
二.昼夜交替
1.地球产生昼夜的成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停地自转。
3.昼夜交替的周期是24小时,一个太阳日。
4.昼夜的分界线为晨昏线。
以晨昏线为界,靠近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对太阳的为夜半球。
三.晨昏线的判断
晨线昏线的判断:
①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为晨线,由白昼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
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四.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是以地心为圆心的大圆,将地球平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2.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所在平面始终于太阳光线垂直
4.晨线附近为日出时刻,昏线附近为日落时刻
5.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长夜长均为12小时,6时日出,
18时日落。
6.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那条经线
的地方时为18时。
平分昼半球的那条经线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那条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
7.晨昏线在二分日(春分与秋分)时与经线重合,晨昏线在二至日(夏至与冬至)时,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为23.5°.
8.晨昏线的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晨昏线与赤道的夹角等于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极昼极夜最大范围的纬度(晨昏线与其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互余
9.晨昏线的应用:晨昏线以15°/h 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
五.应用:①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②确定地方时③确定日期和节气④确定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⑤确定昼夜长短⑥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2)确定地方时:
(3)确定日期和节气: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
极昼极夜分布情况日期节气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
出现极夜) 6月22日前
后
夏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
出现极昼) 12月22日前
后
冬至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度: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
昼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
日落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例一:读不同类型光照图,回忆下列问题。
(1)写出图1、图2中的晨昏线(用字母描述)。
晨线:图1中,图2中;昏线:图2中。
(2)写出下列地点的地方时。
图1:O点地方时是时,由此推断图中甲点地方时为时,C点地方时为时。
图2:B点是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点,地方时为时。
由此推断图中D点地方时为时。
(3)太阳光线与晨昏线的关系是始终。
(4)写出下列地点此时太阳高度值。
①太阳高度等于0°的点,图1中有;图2中有。
②太阳高度小于0°的点,图1中有、点。
③太阳高度大于0°的点,图1中有点及乙点;图2中有。
④由此可知,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均为,昼半球各点太阳高度均大于,夜半球均小于。
(5)写出若图一A 点的经度是120°E,图一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
图二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图二时日期为
例二: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图中若弧AB为昏线,则地球呈自转;若弧BC为昏线,则地球呈自转。
(2)确定地方时
若上图中弧AB为晨线,AO的地方时为;若弧AB为昏线,AO的地方时为。
完整晨线中点地方时为,完整昏线中点地方时为。
(3)确定昼夜长短如图中A的昼长为小时,B的夜长为小时。
(4)确定日出和日落时间若O为北极点,∠α=∠β=45°,那么E的地方时为,为时分,F的地方时为时,为时分。
必修一教案(六)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
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规律及应用
(1)受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球上做水平运动的物体会发生偏转,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