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隐秘的心灵世界——评蒋韵的《隐秘盛开》

合集下载

试论蒋韵《琉璃》之失去,苦难与生命悲情的文学主题

试论蒋韵《琉璃》之失去,苦难与生命悲情的文学主题

试论蒋韵《琉璃》之逃离,失去与生命悲情的文学主题摘要: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被一浪一浪的文学潮流所命名,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直到“80后”,作家被群体化归类。

而在这热浪涌动的年代,蒋韵却不归属于任何流派,特立独行。

在文学创作主题的选择上,蒋韵同样是特立独行的。

“失去、苦难,生命悲情”这是蒋韵几十年来不断书写的文学“母题”。

因而,失去的、被遗弃的、乃至漂泊、流浪的情感体验弥漫在作品中,渐渐成了她创作的底色。

本文旨在通过对蒋韵作品《琉璃》的分析,来讲述其失去,苦难与生命悲情的文学主题。

关键词:蒋韵《琉璃》文学主题失去苦难生命悲情蒋韵在《琉璃》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名叫海棠的女孩子,16岁那年,因为去到北京的表姐家,接触到了外面的世界,开始从原有的生活中逃离,去追寻一种完全异于家乡的生活。

表姐丽莎是海棠与另外一个世界连接的最初桥梁。

表姐是胡同长大的女孩子,喜欢西餐,谈论外国文学,喜欢大院里的男孩子,想要一种优雅的生活,最终失望自杀。

海棠结识了大学教授的儿子刘耘生,落难他乡的城市公子和心比天高的乡村少女恋爱,定下了十年之约。

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海棠投奔刘耘生所在的小城,结果人去无踪。

多年以后,海棠嫁给医生崔护,某一日突然决定南下,一年后,丈夫崔护追随而来,两个人有了儿子,平淡而温和的日子慢慢过去。

崔护母亲去世,然后崔护车祸身亡,一棵树追随一只鸟迁徙了,远离故土,却没有人和自己一起悲伤。

后来海棠回乡,偶遇刘耘生,这个被钱埋起来的地产商,让海棠青春幻梦彻底破碎。

海棠回到墓地追忆崔护。

在这样一个发生在文革时代的故事,“失去,苦难,生命悲情”这种文学主题无时无刻不在凸显。

一:不顾一切的逃离终将意味着失去在蒋韵的《琉璃》中,“逃离”二字,始终穿插于全书,由逃离而带来的失去,更是不容忽视。

于海棠而言,她的逃离还是于住在二姨家的那段日子。

北京二姨家的四合院“一抬头,就能看见王府,一拐弯儿,不多远就是银锭桥,后海……副食品店,有珍奇的芝麻酱卖,粮店里,大米白面也不是月月之供应百分之三十,龙城哪里能比?”在这里,海棠接触到了一个和自己的家乡龙城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这里的热闹,繁荣都不是龙城那个小地方所能企及的。

乱花渐欲迷人眼--评蒋韵的长篇小说《隐秘盛开》

乱花渐欲迷人眼--评蒋韵的长篇小说《隐秘盛开》
头在 不同时空不断地切换叠加 , 留下时光的痕迹。将不 同时
度却变得暧昧迟疑起来, 这部小说就是蒋韵的《 隐秘盛开》 。
爱情在这里 变成 了令人 疑 窦丛生 的海 市蜃 楼, 经不起 生 活 的推 敲 也经 不 起 理 智 的 质
空 自由组合在一起的, 是绝望的对爱情的信念。
主人公潘 红霞是蒋韵最钟爱 的人 物 , 她
我们想起许许多多潜伏在不同时空的深处、 通过无数人的口耳相传而活跃着的神奇人
物与神奇故事 , 无数浪 漫的情愫 随着这个词 飘然 而 至 , 起 读 者 阅读 的渴 望 。但 “ 勾 凭
吊” 一词浓厚的感伤情绪却极大地遏制了这
种好奇心 。这 一副标 题与 蒋韵 以前 小说 中 常见 的 “ 日情 结 ” 成 了潜 在 的 情 感共 落 构 振: 传奇 的光芒多 么绚 丽迷人呵 , 可是 , 它已
经如同落 日一样成为过去 ,夕 阳无 限好 , “ 只 是近黄 昏” 面对那渐逝渐远 的落 日, 呵, 我们 除了凭 吊它凄艳的余 晖 , 还能怎样 呢?在读 者还未 正式进入小 说文本之 前 , 充满 张力的 正副标题就带 给读者 一种复杂的心情 : 既被
至死不 渝的爱情 的前 奏。十年之后 , 在一个 水 声浩大的夜晚 , 的潘红 霞再 次宿命般 年轻
了所有的同情 , 自始至终都在全力构筑着潘
红 霞们 的爱情传 奇。但 事情并非这 么简单。
蒋 韵另外设置了两位重 要人物 : 女子与 她的女 儿米 小米 。 拓 拓女子生活在与潘红霞完全不 同的时空 , 她是 吕粱 山区里一 位 普通的农家女子 , 生得 五大 三粗 , 壮蓬 勃 , 健 本可 以像其 他 农 家女孩一样嫁人生子 , 过平 凡安生的 日子 。偏巧来 了一帮

乱花渐欲迷人眼——评蒋韵的长篇小说《隐秘盛开》

乱花渐欲迷人眼——评蒋韵的长篇小说《隐秘盛开》

乱花渐欲迷人眼——评蒋韵的长篇小说《隐秘盛开》
曾平
【期刊名称】《当代文坛》
【年(卷),期】2006()3
【总页数】3页(P53-55)
【关键词】长篇小说;蒋韵;爱情故事;人眼;女性作家;海市蜃楼;不确定;张洁;女人;作者
【作者】曾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对纯美爱情的推崇与质疑——蒋韵长篇小说《隐秘盛开》解读 [J], 张溪潺
2.论蒋韵小说中爱情的异同——《心爱的树》《隐秘盛开》之比较 [J], 张莉
3.论蒋韵小说的几种悲剧爱情模式——以《心爱的树》和《隐秘盛开》为例 [J], 吴亚琼
4.揭开隐秘的心灵世界——评蒋韵的《隐秘盛开》 [J], 梁涛
5.隐秘而盛开的历史——蒋韵《行走的年代》 [J], 王德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蒋韵小说女性悲情书写及其文学意义(1)

蒋韵小说女性悲情书写及其文学意义(1)

蒋韵小说女性悲情书写及其文学意义戴红稳一进入1980年代,呼应思想启蒙和人性觉醒的主潮,被压抑几十年的女性意识得以再度复苏。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当代女性写作经历了从性别复苏到话语自觉,从父权解构到主体建构的过程。

1980年代初,女作家并不以“女性”群体出现,而是参与了“伤痕”、“反思”、“寻根”、“改革”等文学潮流的营造,创作还有“中性化”、男性化倾向,也热衷于写作“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崇尚“宏大”的风格,如张洁《沉重的翅膀》、谌容《人到中年》等。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引入,1980年代后期,女作家们以其或先锋或传统、或浪漫主义抒情或现实主义叙事,探讨女性生存的各种困境,批判父权传统文化观念,解构男权社会。

到了1990年代,陈染、林白、徐小斌、海男等作家对女性私人生活经验和独特的生命体验进行细致挖掘,以建构女性生命主体意义,开启了崭新的个人化书写方式。

蒋韵是女作家中特别的一位。

近30年,她创作了《冥灯》、《落日情节》、《旧街》、《旧盟》、《相忘江湖》、《失传的游戏》、《大雪满刀弓》、《现场逃逸》、《红殇》、《栎树囚徒》、《隐秘盛开》等300多万字的小说,除处女作《我的两个女儿》属伤痕文学外,其他小说均不归潮入流。

专注于女性思考的蒋韵,写作视角是女性的,感受世界的方式是女性的,她对女性的历史状况、现实处境和生活经验进行研究和描写,但她的女性书写并没有太多依附于主流话语的变迁,而是对社会宏大主题、女权主义以及个人化写作的自觉疏离。

蒋韵小说没有选取“重大”社会题材,作品没有“宏大”的风格。

她以弱小的女性为对象,广视角多维度地书写女性的苦难、孤独、死亡。

她凭着女性纤细、敏感,以特有的女性视角书写了女性承受的生理、生育、受孕的性别苦难,尤其是精神磨难。

六年生育四个孩子的多产之苦、难产之苦(《心爱的树》中梅巧);兵荒马乱挺着大肚子飘洋过海的颠簸之苦(《红殇》中翠);弱小的身体被强行霸占的蹂躏之苦(《隐秘盛开》中拓女子);出卖肉体换取学费医药费的皮肉之苦(《隐秘盛开》中米小米)。

错位_怪诞_隐喻_蒋韵小说悲情书写的几种手法

错位_怪诞_隐喻_蒋韵小说悲情书写的几种手法

第18卷 第6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8 No.6 2009年6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un. 2009文章编号:1008-8717(2009)06-0052-02错位·怪诞·隐喻——蒋韵小说悲情书写的几种手法戴红稳 苏洁梅 李庆春 李美颜(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广西 崇左 532200)摘 要:蒋韵反复书写生命悲情,其小说弥漫着一股悲凉仓古之气,这与她善用错位、怪诞、隐喻等艺术手法相关。

这些手法共同打造了蒋韵小说特有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悲情;错位;怪诞;隐喻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蒋韵是当代文坛有影响的女作家,先后荣获“上海文学奖”、“山西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中国作家》大红鹰优秀作品奖”、“鲁迅文学奖”等荣誉。

近30年,她创作了《冥灯》、《古典情节》、《旧街》、《相忘江湖》、《失传的游戏》、《大雪满刀弓》、《红殇》、《栎树囚徒》、《隐秘盛开》等近300万字的小说作品。

单从“冥灯”、“红殇”、“旧街”、“失传”、“相忘”等具有感伤之义的小说命名来看,蒋韵小说给人初始感觉是写悲情。

进一步阅读发现,其作品流露出一股悲凉仓古之气,她的不少小说不光打上了“悲”的底色,而且还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

其实,这与作家善于采用怀旧的叙事方式,善于采用错位、怪诞、隐喻等艺术手法书写历史变迁,表现生命悲情相关。

这些手法共同打造了蒋韵小说悲情书写特有的审美风格。

一蒋韵小说反复书写与世俗的背离和诗情的错过的爱情,让有情人难成眷属,来展示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冲突。

纵观蒋韵的系列小说,错位的爱情已形成两个基本模式。

第一,外力迫使相爱男女分手模式,浪漫爱情遭到瓦解。

如,上世纪60年代中叶,中国姑娘徐美明和留学中国的越南小伙子阮梅龙的真心相爱。

但中越政治局势的紧张棒打这对鸳鸯,外力迫使阮梅龙回国。

若干年后,徐美明出于无奈决定另嫁他人,本着对原越南男友阮梅龙刻骨铭心的思念,她选择了一个阮梅龙的替身,即在越南与美国佬打过仗,右手的中指和食指被弹片削掉的中国军人刘某,在新婚之夜却要求新郎刘某说说越南(《鲜艳的季节》)。

论蒋韵小说的几种悲剧爱情模式——以《心爱的树》和《隐秘盛开》为例

论蒋韵小说的几种悲剧爱情模式——以《心爱的树》和《隐秘盛开》为例

守那份追求, 始终不 言放弃 , 尽管他 们采 取的态 度和 行为可 能各异 , 但内心的执守以及由此而成为 活着的重要 的精神支 柱却是相同的�他们 是情爱 价值 论的坚 定信 仰者, 正因 此, 他们会 倾其一生地去 追求 那种高 贵而 致命的 东西� 纵观这 两部作品中的人物, 有以下几种悲剧爱情模式: 一, 可遇不可求的爱情模式 �心爱的树� 中的大先生和 �隐秘 盛开� 中的潘红 霞的爱 情属于这种情况�这两位主人公在现实中 找到了心仪 的人, 并且终 其一生地爱着她 /他, 可是对方并不 爱他们, 他们只能 把爱留藏心底, 在内心当中默默地关 注和爱着 对方�这两个 人物的爱情故事是这两 部作品 表达的重 点�在 �隐秘盛 开� 中, 潘 红霞 更是 把人 间爱 情的 纯洁, 无 私, 高 尚演 绎到 了极 致, 她的爱情有一种 宗教圣 徒般 的坚贞 和圣 洁, 她终 其一生 用生命的全部疯狂, 热烈 地爱着 一个 人, 可是这 团熊 熊燃烧 的爱的 烈焰只能秘密地燃烧在内心当中 , "潘红霞倚 着车门, 站在那里, 站在 那欢乐 的重逢之 外, 看着, 看着 那个人, 唯一 的人 , 残忍而无辜的人, 她日思夜想永不能 拥有的珍宝, 她的 神明, 她 的幸福 和噩梦 ��他站 在那里, 如 同天空一 样可望 而不可即�她不能开口说话, 泪水把她的咽 喉堵住了� " 她甚 至没有 把这个秘密泄露给任何一个人, 她一个人 承受这个巨 大的秘 密和爱的烈焰 的灼 烤�哪怕 把这 个秘密 泄露 给任何 一个人, 都比一个人 承担压 力要 减轻许 多, 可是 她不 要人分 担 �"最痛苦的时候她甚 至憎恨 这爱, 憎 恨它怎 么会 如此坚 贞如 此不可 征服 � 她 不知 道为 什么 自己 终生 都只 能被 这坚

[2004―2006年度“赵树理文学奖获奖作品文学新人优秀编辑名单及评语范文和评委名单]赵树理文学奖

[2004―2006年度“赵树理文学奖获奖作品文学新人优秀编辑名单及评语范文和评委名单]赵树理文学奖

[2004―2006年度“赵树理文学奖获奖作品文学新人优秀编辑名单及评语范文和评委名单]赵树理文学奖一、长篇小说奖《隐秘盛开》蒋韵2005年5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太原)评语:蒋韵的《隐秘盛开》,是近年来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作品以女性作家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韵味十足的语言,讲述了出身、文化背景和个人性格迥异的几位女性的人生历程,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纷繁变幻的社会生活,带给中国女性心灵的震荡与深刻变化,平凡的故事中蕴涵着深邃的思考,是反映女性生活不可多得的佳作。

《换届》晋原平2006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忻州)《北腔》毛守仁2005年1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晋中)评委组长:杨占平,副组长:张发,成员:许元上、陈玉川、周山湖、黄树芳、焦祖尧二、中篇小说奖《一条通往天堂的路》高菊蕊2005年第3期《黄河》发表(运城)评语:高菊蕊的《一条通向天堂的路》,以独特的视角、真切的叙述,再现了一位生产队长在特殊年代面对村民饥饿而走向犯罪的故事。

事实上,这位生产队长走向犯罪、走向死亡的过程,也是人们精神救赎与升华的过程。

小说故事曲折耐读,磅礴大气,给人以深刻的警示。

《你是你,我是我》董俊英(小岸)2004年第6期《黄河》发表(阳泉)评语:董俊英(小岸)的《你是你,我是我》,贴近时代,关注现实,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当代城市职业女性的情感生活,塑造了几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情致入微,颇具心理深度,格调高雅向上,风格新颖有味,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角儿》张雅茜2006年第11期《中国作家》发表(运城)评委组长:韩石山,副组长:韩玉峰,成员:王西兰、田东照、田昌安、张石山、晋原平三、短篇小说奖《张树的最后生活》王保忠2004年第6期《小说选刊》发表(大同)《净土之光》柴然2006年第7期《都市》发表(省直)评语:柴然的《净土之光》,以从容冲淡的笔墨,书写至哀至痛的场景,在漠然凄清的氛围中演绎死亡之悲情,由此引发人们对诸如爱、悲悯、死亡等生命要义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麦家:隐密之魅

麦家:隐密之魅

麦家:隐密之魅作者:来源:《润·文摘》2012年第03期麦家,作家,编剧。

曾从军17年,1997年转业至成都电视台电视剧部任编剧。

1986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解密》、《暗算》、《风声》,电视剧《暗算》、《地下的天空》(编剧)等。

现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

●笔名麦家麦家的真名叫蒋本浒,小时候,每次到田间地头劳动,他看到绿色的麦苗、黄色的油菜花、金色的稻谷,就会情不自禁朗诵起“一片青来一片黄,黄是麦子青是秧,是谁绣出花世界?劳动人民手一双”的课文来,脑子里也会产生一些灵感,他回家后便将一些田园风光和劳动的情景写成作文或日记。

所以,麦家这个笔名一是因为他儿时是在麦田边长大的,二是这两个字他觉得比较有内涵。

●部队的锻炼1981年,麦家参加高考,一般人都希望考去大城市,麦家却选报了一所军校,原因是他想通过当兵离开生长的地方,还有一个原因,是想通过当兵改变家里的政治地位。

进军校以后,麦家才知道这批特殊的学员毕业之后将专门从事军队情报工作,俗称情报人员或特工。

毕业后麦家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担任技术侦察员,他所在的是一个秘密的军营,在那里他有幸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军人。

他们是人中精灵,他们的智慧可以炼成金,麦家觉得以自己普通的智商和优柔寡断的性情根本不配做他们的战友。

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命运也就成为人们永远不知的秘密。

这一段特殊生活,为他后来写谍战小说积累了许多素材。

●谍战小说作家1986年麦家开始写作,实际是从写日记开始的,他在写小说之前已经写了36本日记。

麦家将多年记日记中积累的小说素材写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私人笔记本》,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文学双月刊《昆仑》上发表,在军内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南京军区随即下了调令,23岁的麦家被调到军区机关,成为一名很年轻的机关干事。

他上班主要是撰写军区工作等方面的文字材料,但业余时间仍继续进行文学创作。

他创作的谍战小说《解密》,荣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一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提名;《暗算》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风声》获《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被拍成电影后,曾获得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多项大奖,有媒体甚至称他为“商业谍战片之父”。

古典爱情的现代思考与讲述_论蒋韵的婚恋叙事

古典爱情的现代思考与讲述_论蒋韵的婚恋叙事
当爱情与死亡威胁相伴时,爱情不但最终演化 为敲骨吸髓的情殇,爱的守诺品格也随之演变为殉 情而死的坚贞。《绿灯笼》里的宋翠微抗战时随家人 逃亡到山高水急的重庆,并与飞行中尉韩香涛幸运 相遇,被爱的魔力击穿。翠微执意要在死亡在即的乱 世中,上演一出有头有尾的、波澜壮阔的传奇爱情: 在韩香涛战死鄂西战场的那一刻起,翠微也借空袭 之契机,从容不迫地为爱而死。因爱而生,为爱而死。 在《北方丽人》中,聪慧多情的小团圆媳妇宁愿选择 死亡,也不愿意接受和自己不爱的富生完婚;善良、 厚道的富生为了成全小团圆媳妇与春生的爱情,跳 河自杀。在爱情与生命、美德与生命难以两全的历史 尴尬中,蒋韵笔下的爱者对爱与美德的珍视甚于对 生命的珍视,表面看来是他们否弃生命,但实际上他 们表现出来的恰恰是对生命的真正珍视,因为他们
与张抗抗关注现代爱情婚姻状况不同的是,蒋 韵侧重讲述古典爱情在当下的精神境遇,她常常将 爱情“改造成了宗教与诗”①,并形成自己近乎神性的 古典爱情话语方式。
一、“过去时”古典爱情的现代讲述与思考 蒋韵讲述的古典爱情是比日常爱情更高的一种 信仰与境界:“但那是爱情,比爱情更高……那是要 你从爱情中脱胎换骨之后,才能抵达的境界。”②“能 够承受这爱的只有至高无上的上帝和神明—— —因为 那不是爱,那是信仰。”③ 蒋韵对爱情的信仰,与她的少年和青年经历有 关。如研究者指出:“蒋韵正是从具体的‘十四岁’的 生命记忆、情感记忆出发,通过审美提升,走向了一 种超越特定时代内容超越特定时代的人的艺术永 恒。”④十四岁少女正处生命初始阶段,情窦初开之 时,知性尚未凿破蒙暗的躯壳,感官就特别敏于感 受,她们对情爱世界与人生世界的感知,与过来人的 感知方式相比,较少受到暮气的污染与经验的束缚, 较多保留了既天真澄澈又丰富鲜活的原初体验。此 外,蒋韵青年时期所处的20世纪80年代,其朴素浪漫 的人文主义理想,为蒋韵“十四”岁少女的情感记忆、 体验与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与话语支持,从 而使蒋韵能超越“十四”岁少女情爱体验的稚气而上 升到信仰的理性高度。 作为一种叙事策略,蒋韵特别青睐“过去时”的 爱情时空场景,尤其喜欢将爱情主角置放在战争与 政治引发的“乱世”场景或朴素浪漫的20世纪80年代 场景中,表现她们在漂泊、孤独与死亡等生命的大灾 难中对爱情的坚定信仰与对美德的珍视。 在《红殇》里,无论是主角岑雪屏、吴洁梅,还是 配角白淑芸、翠等,她们都深信天长地久的厮守。然 而,历史留给她们太多难以逆转的宿怨:战乱、政治

论蒋韵小说的几种悲剧爱情模式_以_心爱的树_和_隐秘盛开_为例

论蒋韵小说的几种悲剧爱情模式_以_心爱的树_和_隐秘盛开_为例

第1卷第3期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6月Vol.1No.3Journal of Lvliang University Jun.2011·语言文学研究·论蒋韵小说的几种悲剧爱情模式———以《心爱的树》和《隐秘盛开》为例吴亚琼(吕梁学院中文系,山西离石033000)摘要:《心爱的树》和《隐秘盛开》是蒋韵迄今为止的小说创作中书写爱情的两部力作。

蒋韵笔下的人物,爱情是他们刻骨铭心的精神追求。

为了获得爱情,他们以一种义无返顾的姿态,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去追求、守护,爱情是他们活着的重要的精神支柱。

蒋韵用她充满苦涩而不无亮丽的爱情悲剧表达着她对人的终极关怀,显示着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蒋韵小说;悲剧;爱情模式;信仰中图分类号:I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85X(2011)03-0022-03“爱情”作为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一个经久不衰的文学母题,任何一位作家都无法绕开,蒋韵自然也不例外。

在蒋韵迄今为止的小说创作中,《心爱的树》和《隐秘盛开》是她专事书写爱情的两部力作,蒋韵自称《隐秘盛开》是她“第一本与爱有关的小说”,她还称,她在《心爱的树》中想写一位少见的中国君子形象,即大先生。

事实上,蒋韵在《心爱的树》中,在倾心塑造一位少见的中国君子形象大先生时,主要是从大先生博大、坚韧、执着的爱情操守的角度去刻画他。

在这两部作品中,蒋韵用她睿智的头脑和不无同情的笔触,在凡俗的人生世相中勾勒出一片低沉而不失亮丽的爱情天空。

在蒋韵的笔下,鲜活地活跃着一群把爱情视若信仰的人,正如一次访谈中她所说:“我写了几个天才———爱的天才,天才是注定要为她(他)所独具的天赋而献身的。

莫扎特献身音乐,凡·高献身绘画,而我的潘红霞们,则献身爱。

只有这些爱的天才,才会把俗世中的爱情、人间的爱情,改造成信仰。

”在《心爱的树》和《隐秘盛开》中,蒋韵重点写了梅巧、大先生、潘红霞、拓女子、米小米这几个人物的爱情故事。

情关何处——读蒋韵《心爱的树》

情关何处——读蒋韵《心爱的树》

作者: 郭素平
作者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44-48页
摘要:蒋韵,1954年3月生于太原,籍贯河南开封.1981年毕业于太原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出版、发表小说、散文随笔等近300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隐秘盛开》《栎树的囚徒》《红殇》《闪烁在你的枝头》《我的内陆》以及小说集《现场逃逸》《完美的旅行》和散文随笔集《春天看罗丹》《悠长的邂逅》等.曾获《上海文学》优秀作品奖,《中国作家》大红鹰优秀作品奖等一些文学奖项,亦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等文字在海外发表、出版.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主席团委员、太原市文联副主席、一级作家.。

人性的审美烛照_蒋韵小说评析

人性的审美烛照_蒋韵小说评析


韵的文学, 是 弱小者的文学 , 作者叙述 的是 为! 大∀ 时代和! 正史∀ 遗忘的、 在生活的裹挟 下无奈地生存着的人的苦难 , 在寻找自己的
精神故乡旅途中的挣扎与精神着陆的悲欢。蒋韵以 其对历史、 文化 , 对女性的生命的相当的体验, 毫不 妥协地坚持其对超越个人生活的阔大的精神生活的 思考的审美立场, 表达对生命的终极体验和对人性 的审美关怀。人性描写是文学永恒的母题, 蒋韵表 现人性的独特之处在于既不脱离人性的社会属性单 纯孤立地表现两性形而上的自然属性, 又不刻意表 达宏大社会主题 , 而是以女性为视角 , 凄美地展现现 代女性的性别苦难、 精神主体意识, 以及对人性美的 [ 1] ! 新的审美元素∀ 君子文化人格的注入。


方 燕 妹 人 性 的 审 美 烛 照
二、 凄美的女性精神主体意识
在中国主流文学中, 精神生命之美更多体现在 对国家、 民族生死存亡的关注上 , 而很少看到对个体 生命的尊重和关怀 , 尤其是对女性。蒋韵突破了这 一思维定式 , 将笔触伸向人类精神的寂寞领地 , 借助 各种艺术审美方式, 创作了 ∃完美的旅行% 、 ∃闪烁在 你的枝头%、 ∃上世纪的爱情% 、 ∃鲜艳的季节%、 ∃我的 内陆%、 ∃ 隐秘盛开% 、 ∃心爱的树% 等系列作品, 给读 者展现了处在 ! 苦 难∀ 中的一个个女 性形象, 用! 孤 独∀ 、 ! 死亡∀ 再现了美的流失的瞬间和过程。如∃ 栎 树的囚徒% 中, 家庭 出身不好的范苏 柳遭受各种 批 斗 , 受尽牢狱之苦 , 出狱后变得神志不清 , 处处告密 , 打小报告; 美丽善良、 温柔贤惠的贺莲东为了对前来 抄家的指上的红色戒旨 ; 纯情的段金钗不能面对自由 生活的梦想、 爱情的破灭以及失去心爱儿子的痛苦 , 最后吞食大量鸦片而死亡, 她们的选择死亡是为了 坚守人生理想, 捍卫人的自由、 尊严, 以求在精神上 获得自由、 完美。 但蒋韵的小说更注重表现女性在逆境中的抗争 精神, 并以 此建 构 女性 精神 主体 意识。正 如天 菊 ( ∃栎树的囚徒% ) 的感叹: ! 我想起了我们家族中的女 人 , 她们有多少是用死亡这种方式保存了生的尊严。 她们是一些美丽而易折的乔木, 构成了我们家族树 林的重要景观, 而我们 , 苟活者和幸存者 , 则是她们 脚下丛生的灌木和蒲草。我们没有她们身披彩霞的 千种风情 , 而她们也不如我们 坚韧。 ∀ [ 2] 如琪 ( ∃ 找事儿 % ) 在扭 曲的 现实 面前 毅然独 立 的精 神; 菩 ( ∃盆地% ) 对世俗的大胆挑战; 拓女子 ( ∃隐秘盛开% )

论海峡两岸女性小说的叙述分层与自我认同

论海峡两岸女性小说的叙述分层与自我认同
势 。女性 小 说 中对此 模 式 的运 用 也颇 为常 见 , 尤 其
层都是为主故事层服务 , 像陈衡哲 的《 波儿》 、 庐 隐 的《 象牙戒指》 、 沉樱的《 某少女》 、 张爱玲 的《 殷宝滟 送 花楼 会 》 、 谌容 的《 永远是春天》 、 铁 凝 的《 午后 悬 崖》 、 胡辛的《 四个 四十岁的女人 》 、 林 白的《 我要你 为人所知》 、 蒋韵 的《 隐秘盛开》 、 迟子建 的《 额尔 古 纳河 右 岸 》 、 叶广 芩 的 《 采桑 子 》 、 徐 小 斌 的《 古典 悲
故事层 , 为它提供叙述者的上一层次为超故事层 , 由它提供叙述者所讲述 的下一层次故事为次故事 层 。1 1 1 由于叙 述 行 为 总是 发 生 在故 事之 后 , 所
以叙 述 层 次 越 高 , 在 时 间 顺 序 上 越是 往 后 。 从 理 论 上讲 , 这 一叙 述模 式 可 以不 断 地进 行 故 事层 次 之 间的转 换 和交 织 , 因而具 有 独特 的叙 事 优
的一个 突 出问题 。
5 0一
在《 四个 四十岁的女人》 中, 超故事层采用第三 人称全知叙事 , 以 重逢 引 出 对 柳 青 、 钱 叶芸 、 蔡 淑 华、 魏玲玲 四人少女 时代的回顾。在二十年前分别 时, 四人 充 满 理 想 和激 情 : 钱 叶 芸 梦想 成 为戏 剧 舞
丈 夫 在 世 时 ,她 为保 持 一 个 新 女 性 的 独 立 姿 态, 不偏袒不维护丈夫 , 甚 至 与 丈 夫 之 间 展 开 一 场
主故事层则是 由四段故事组成 , 均为第一人称
调, 也 凸显 出历 史 的厚重 感 和沧桑 感 。
《 百龄笺》 运用 的套层策略则相对特殊 , 主故事 层和次故事层之间的内容完全背道而驰 , 极具讽刺 意 味 。主故 事 层是 百 岁 生 日前夕 、 忙 于写信 的宋美 龄对过往历史政治及夫妻间生活琐事的点滴 回顾 , 为第三人称 限知叙事 。次故事层 由宋美龄所写信 笺、 演讲词的片段 以及蒋介石写给其他女性 的书信 片断等内容组成 , 都是采用第一人称限知叙事。

梦魇无边何处是岸——解读蒋韵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梦魇无边何处是岸——解读蒋韵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杂志和事业的, 竟是他始终以为 完全不可能的妻子! 苦难就此 铸就。 这是怎 样的 悖论: 在他自 世界 在外, 己的 里, 自 她 在强大, 生活浪漫而充实; 当她作为妻子存在时 , 她 “ 为他没有自己, 管是为他 不 爱她 还是为 他不爱她。” 苦难绵 延不绝, 她却全部承受。 可见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的塑造如 此之深入和 彻底。自 来, 古以 男性以自 身的视角和审美需求 为规范, 树立了大量符合统治意图的 女性楷模, 并号召天下 女性齐而习 女性群体的 之。 无意识配 合顺从状态也在一定 程 度上造就了自 他者”“ 身“ 、 第二性” 地位, 的 这样的特性逐渐 定性、 凝固, 造就了漫长历史中的女性的缄默与制度。 三、永远的次者 难逃的背弃
21 0 2年 8月 第 4期 ( 总第 4 2期 )
天 津 市 经 理 学 院 学 报
Jun f i j a a e C l g o r ̄o a i M n gr o ee T nn l
Au u t 0 2 g s2 1
No4( eNo4 ) . De .2
梦魇无边
— —
何 处是岸
解 读 蒋 韵 小 说 中 的 两性 关 系
王 晓 燕
( 广播 电影 电视 管理 干部 学院 , 山西 太原 , 3 0 3 001)

要 :蒋韵 作 品 中的女人 多为 第二性 ,在 其作 品 中展 示 了以 多重 角 色 出现 的 女性在 不 同时
代 、 同关 系 中的 生存 状 态 , 述 了女 性在 人 类基 本 情感 模 式 中面 临着 失 去 的境 遇 , 不 描 并揭 示 出在 男 权 本位 意识居 统 治地位 这 一 背景 中苦难 之 于女性 的 先验存 在性 和 无从摆 脱 的特 质 。 关键 词 : 两性 关 系; 梦魇 ; 化 ; 异 附属 ; 者 次 中 图分类 号 : 0 .1 I 74 2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 37 (0 20 — 10 10— 8 72 1 )4 9— 2

死亡的美丽美丽的死亡——谈蒋韵小说中的死亡意象

死亡的美丽美丽的死亡——谈蒋韵小说中的死亡意象

死亡的美丽美丽的死亡——谈蒋韵小说中的死亡意象李娜(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048026)摘要:在蒋韵的小说中,死亡是出现最多的场景,也是生命的极致,是一种独特美丽的意象。

作家通过对死亡的精心描绘,审美处理,传达她对生命的独特体味,呼唤人们去追寻人类失落的精神家园。

从而回归自然。

关键词:死亡蒋韵自然读蒋韵的作品.给人留下极为深刻印象的是她常常写到死亡。

特别是女性的死亡。

作家描写了各种“非正常”死亡:事故、谋杀,当然更多的是自杀,杏花死了(《冥灯》)、谢萤死了(《旧盟》)、冯明伦死了(《旧街》)、陈忆珠死了(《完美的旅行》)……原本死亡总是弥漫着令人不安和恐惧的神秘气氛.是一种人人都想极力避开的无奈之命.可在蒋韵那里“死亡”却成了独特的美丽的意象。

而且她同执而孤独地坚持走在这块恐怖的死亡沼泽地。

她对笔下人物的死亡精雕细刻,死亡被她作为一种盛典、一种仪式加以描绘。

美国著名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说:“死是一门艺术,所有的东西都如此,我要使之分外精彩。

”‘嗨德格尔也说:“死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种须从生存论上加以领会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意义与众不同。

”②尽管如此,但当大多数的作家蜂着大漠里骆驼吃的干粮,当“我”由于感动和同情,拿出一瓶冰冻的桔子水,一个新鲜的软面包,一块干乳酪给他时.他却舍不得吃,想带回去给他的女人和孩子吃,还坚持要请“我”去他家吃饭。

当他被主人卖掉,“我”临别同情地给他毯子时.他突然抱住了毯子.口里哭也似地叫起来.没命地往他家的方向奔去,跑到了快到帐篷时.远远的就迎风打开了那条彩色缤纷的毯子,跌跌撞撞地扑向他的太太和孩子,手上绑的绳子被他扭断了,他一面“呵呵”不成声地叫着.一面把毛毯用力围在他太太、孩子们的身上,还拚命拉着他白痴太太的手,叫她摸摸毯子有多软多好,又把“我”塞给他的钱给太太……这人世间的真爱和美好让人们感动落泪,这笔下的光辉人性带给千千万万读者古朴动人的道德力量。

三毛作品中.类似于“哑奴”这样的形象,在《哭泣的骆驼》、《秘鲁纪行夜行雨原之二》、《青鸟不到的地方》、《巨人》、《这样的人生》等不少文章中都有,他们卑微的生命后面无不闪烁着熠熠的人性光辉。

一朵矗立于时空荒原下花苞

一朵矗立于时空荒原下花苞

一朵矗立于时空荒原下的花苞这是一部简单而又繁复的小说,这是一个古老而又荒唐的爱情故事,这里生活着几个平凡的世俗女子,但她们心中却都隐藏着一份圣徒般的爱情信仰,于是,她们的生活便有了些神话色彩,于是,读了她们的故事我们有了些许感动。

这就是蒋韵讲给我们的故事,这就是《隐秘盛开》着的人间花蕾。

小说一开始,作者就有意营造一种宿命的沉重感,“这个故事,其实,与死亡有关,也可以说,与爱情有关”。

死亡与爱情是人类无法摆脱终将面对的问题,作者在一开篇就将这样沉重的话题摆到读者面前,显然不是有意要挑逗读者的神经,“它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任何一个地方开始,比如2004年的巴黎,比如1969年的吕梁山区”“故事中的人朝你走来时,你无一例外地都可以从她们身上发现某些共同的东西,让人疼痛至死却不能放弃的爱意”。

于是我们知道,作者所要传达的是一种超越时间、地域、人物的反映人类普遍心理的爱情,正是这样的意图,让小说在看似个人化的爱情体验之外,传达出的却是超越了小说本身的关于人类普遍情感和精神理想的思考。

单从小说题目“隐秘盛开”,就可以隐见这个小说深处潜在的矛盾和危机,“隐秘”是不显露,不被人察觉,是被遮蔽的只属于个人,而“盛开”是外露的,张扬的,被放大的毫无遮掩的呈现于众人,“隐秘盛开”就这样将两种矛盾的字眼并行不悖的当作小说的标题,可见作者对小说要讲述的故事的所抱有的复杂的心理。

小说主人公潘红霞出生于一座古城,但是一座行将废弃的古城,“这是一座内陆城市,出产钢铁、煤炭,还有化工原料,干旱,安静,物产匮乏,在春天总是刮没完没了的黄风。

其实,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可不知为什么知道它的人很少,在外来人眼中,它简直就是一座村庄”。

在这座不为人知的城市里,潘红霞过着她按部就班的生活,但作者并不满足于让她的主人公就这样按部就班下去,她要在这个女孩身上添加些与天性格格不入的因子,比如,她是家里唯一吃外奶长大的孩子,于是,她就有些离经叛道,不像这个家里的其他孩子,用这样一种方式让女主人公离经叛道,且不论是否有些突兀与可疑,但没有这样的偏离常规的因素,这个故事就会显得不真实。

爱的多重表达———论《告别天堂》《隐秘盛开》中的爱情观

爱的多重表达———论《告别天堂》《隐秘盛开》中的爱情观

爱的多重表达———论《告别天堂》《隐秘盛开》中的爱情观作者:王浩宇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第4期⊙王浩宇[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摘要:爱情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每个作家都有着不同的表达。

身为母女的蒋韵和笛安,自然也不例外。

本文将以《告别天堂》和《隐秘盛开》为例,从爱情追求、人物气质、成长体验等方面论述书中不同的爱情观。

关键词:笛安蒋韵爱情观一、爱情追求与人物气质笛安作为“80后”作家,拥有当代年轻人的先锋与勇敢。

在《告别天堂》中,这种先锋与勇敢就变成了激烈轰动、敢爱敢恨、奋不顾身的爱情故事。

书中无论是作者的措辞行文,还是人物所呈现的状态,都非常用力,每个人都在以一种决绝的姿态飞蛾扑火,深陷其中。

每个人都用尽全部生命去爱,不保留,不克制。

这是独属于青春的印记,这是当下年轻人的故事。

《告别天堂》几乎涵盖了当下年轻人的爱情版图,人物具有典型性和普适性。

女主角宋天杨,平凡普通的邻家女孩,但在爱情里的宋天杨,像一团炽烈燃烧的火焰,爱得勇敢轰烈、不计代价,同样也爱得偏执、任性、自私、癫狂。

她不惜毁灭自己来挽留爱情,更不惜拿起“刀子”互戳对方来证明真心和坦诚。

这种状态可以在无数为爱情而疯狂的年轻人那里得到共鸣。

男主角江东在方可寒和宋天杨两个人之间摇摆和纠结,是很多男人的真实感受。

面对方可寒时的心动和不可抑制的冲动和想念,在得知方可寒欺骗后的心痛、气愤和歇斯底里。

面对宋天杨炽热爱意时的内疚和痛苦,在这段爱情无可避免要陷落时的无奈与挣扎。

当这些情绪描摹出来时,这个人物就非常真实。

周雷算是书中最平凡但也最具普适性的人物。

他因青梅竹马的身份,被天杨排除在爱情之外,只能强忍住情感,以好朋友的身份陪在天杨身边。

他背负着对天杨浓浓的爱意以及天杨压在他身上的全部想象,让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受此影响,这种苦涩无奈的暗恋,以好朋友身份陪在喜欢人身边的心理轨迹,可以得到大部分年轻人的共鸣。

《隐秘盛开》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爱情被无限压抑。

6本好看优秀的书籍排名分享

6本好看优秀的书籍排名分享

6本好看优秀的书籍排名分享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阅读一本好的书籍,或许你的思想会有很大的提高。

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推荐的6本好看优秀的书籍,欢迎参阅!6本好看优秀的书籍1.《丑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正因为丑石的异相、丑陋才表明它不同寻常的来历:“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

”即使陨落凡问,它也保持自己的高傲、顽强,而不像一般的顽石那样用来做墙,做台阶,用来雕刻,捶布,而是在误解中执着地生存。

2.《黄雀记》以他特有的温婉而精致的文笔,讲述了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并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了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物形象。

特别是保润这个人物,倒霉仿佛像影子一样伴随着他的一生,他在绝望和希望间挣扎,却总也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正如书名所隐喻的,在螳螂捕蝉的命运拼搏中,后面永远有一个神秘的“黄雀”。

保润,是苏童为当代文学画廊奉献的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学典型形象。

3.《万物生长》是一部有趣的小说,也是一部忧郁的小说,风格与滴呐、八月长安等部分作品有些类似,从乌七八糟一大堆情节里,怎么看,都能窥见作者心底的纯净。

这部作品,可以比喻为一部中国特色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个名叫秋水的男人,讲述了一群学医青年如何成长的故事。

4.《受活》阎连科最著名的代表作,发表于2003年,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和第二届鼎钧双年文学奖,日文版在日本备受追捧,获得日本读者评选的日本twitter文学奖。

5.《尘埃落定》小说主要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

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的故事。

6.《晚安玫瑰》以哈尔滨为背景,是迟子建转向都市生活的一个作品。

讲了哈尔滨的另一段历史——流亡到哈尔滨的犹太人的故事。

在上个世纪,有一批犹太人流浪到了哈尔滨,关于他们的故事非常凄美,小说中写了吉莲娜这个人物,一个经历非凡的岁月老人,把异域认作故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 的巴黎 ; 比如 ,99 16 年严寒的 吕梁 山区”作者希望人 , 想, 但她 无力摆脱 自己的生存处境 , 无论 是她的父母还 们把这部小说 当作一部超越具体年代 的抒写 人类心 灵 是兄弟都无法介入她的 内心世界。 她无法在现实和理想
的隐秘的作品来读 , 说明在她的心里 , 这种隐 秘而 强烈 中架起一座桥梁 , 脚踩在黄土 地上 , 心儿却飘 向远方 , 这 的爱始终存在于人们心间 ,是不能遗忘 的精神印记 , 这 种渴盼的距离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使得作品具有了普适的意 义。
维普资讯
作 家作 品研 究 ◆
揭 开 隐秘 的心 灵世 界
— —
评 蒋韵 的《 隐秘盛开的一 部新作 , 中以主 虚构的人生远比真 实的人生值得信赖” 书 。这使她的人生 人公潘红霞为主线描写了一批女性的情感经历 , 虽然这 从 1 4岁那年就铺上了一层超现 实的色彩。

2O 0 6年 第 4期
维普资讯
◆ 作家作 品研 究
水? 这是由于她寂寞 , 她能够内省 , 这种在夜深人静的情 刘思扬 表白, 是什么原 因让她选择 了沉默 ?显性的理由 况下的思索具有刻骨的真 实和刻骨的寂寞 。 她不是一个 似乎是在 刘思扬的身边先后有陈果和小玲珑 的存在 , 爱 能够轻易地进入世俗生活中的人 , 这使得她的 自我反省 情是排他 的, 她不想 因此成为好朋友陈果和小玲珑的对 隐约地有一 种悲剧色彩。 其实悲 剧早在十年前在潘红霞 与竖 笛姐姐交往时 就 已经展开 。在潘红霞的家庭中 , 她是一个与众不 同的 角色 , 她热情 、 嚣张而又敏感 , 深秋 的北 方使她忧 伤 , 竖 手, 那将 意味着有一场残酷的厮杀等着她 , 不能 忍受 她 圣洁的爱意遭 到别人的指摘和亵渎 。除此之外 , 还有 一 个隐性的原因 , 那就是她不想打碎心 目中刘思扬的美好 影像 。她渴望得到回报但又不想过于接近刘思扬 , 因为
的内心影像—— 潘红霞的内心影像早年是竖笛姐姐 , 后 境还比不过她不愿嫁 的婆家 ,完全没有必要反抗什么 。
来又是刘思扬 ; 拓女子的内心影像是卡佳给她讲的故事 但是 由于他们内心里有影像 , 有珍贵的 东西 , 既得不到 中的人物 , 是她亲手 培育起 来的女 儿 ; 那个叫 “ 幸福 ” 的 他们 , 又忘不了他们 , 所以在 内心感到了绝望 。 结婚对于 乡村教师 的内心影像 是小玲 珑。这些影像有些是短暂 她们是一种向现实妥协的方式 , 但是潘红 霞的两次婚姻 的, 有些是长久的。 但都有一个共 同的特点 , 就是它们的 并没有给她带来解脱 , 拓女子 的一生中充满忍受现实的 “ 去现 实性 ” 虽然他们在心里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奇迹 痛苦和对未来执着的期待。在这样的情况下 , 。 成立家庭

小说叙述的是发生在七七级大学生身上的事情 , 但是
拓女子的人生同样 充满了一种幻光 , 她受北京知青
正如作者在书前小序中所 交代 的那样 , 这个故事 “ 它可 的启发识字 、 读书 , 了解了许 多先前她不了解的事 情 , 打 以在任何一个时 间任何一个地方开始 , 比如 ,04 20 年早 开了一扇通 向精神领地 的天窗 ,对于爱情有美好 的幻
的出现 ,但是这些影像总是朦朦胧胧地 闪烁在人的眼 和性的满足都不是这种感情的最终归宿 。 ‘ 前 , 生 一 潘红霞的人生便有一种梦的色彩 。 小说这样来描写
… 。 .. … … … … L几 .
二 、l t l: 活 在 精神 中的 女 人  ̄tl 生 l l



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放弃了原先美好的想法 , 但
了一

影 像 的悲 哀
人作为具有精 神性的动物 , 多时候需要 有一种影 很
在许多人的眼里 , 无论是潘红 霞还是拓女子 的生 活
像的力量作为支撑 , 这部小说描 写的人物大 多都有 自己 境遇都还 不错 , 潘红霞是一位大学教师 , 而拓女子的家
她初 次见到竖笛姐 姐时 的虚幻感 受 :在潘红 霞的回忆 “
I N出场的主人公是一个 为自己在工作以后能够 NI
中, 这一刻永远是不真实 的 , 有如梦境 ( 美好的东西也许 上学 ,并且班上有许 多来 自远方的同学 感到快乐的人 , 都具有梦境般的实质 )又像一个聊斋故事 , , 在一座 废墟 她知道珍惜和感恩 ,重返校园对她来讲是一种救赎 , 一 般的建筑里一个 人和一个异类相逢 ” ;当竖笛姐姐给潘 种拯救 。 赎什么 ? 救 拯救什么 ?当然是她的精神。当同 红霞讲书中的故事时 , 潘红霞觉得 “ 这个 少女似乎 也是 伴们已经进 入梦 乡的时候 , 她仍然会问 自己 : 霞你 潘红 书 中的一个 角色 : 遥远 、 奇 、 人 , 属于真 实 的生 这是在哪里?在什么地方?然后她回答 : 神 迷 不 在你想在的地 活。 而且 ,从那时候开始 , ” “ 孩子认定 了一件事 , 那就是 , 方 ,继 而涌满热泪——为什 么潘红霞的眼 里会涌满泪
笛姐姐的箫声使她感动 , 于是她陷入了比爱情还深的痴 在她年少 的时候与竖笛姐姐的近距离 接触已经使她感 迷; 早期的阅读经历又使她进入 了一个遥远 、 神奇 、 迷人 受到了心 灵中最初的剧痛 , 她其实一直在盘 算 、 衡量着 的精神天地 , 她确 信“ 虚构的人生永远 比真实 的人 生值 刘思扬是否有爱她的可能 , 可是事 实证明了刘思扬 只是 得信赖” 。可 以说 , 这是一种沉迷 , 是被烙印在精神深处 的沉迷 , 在敏感 的心 灵世 界里几乎是坚 不可摧的 , 没有 什么东西可 以打破这样的沉迷 。 及至竖笛姐姐在春节期 爱的那个人 , 并不爱她 。” 这是她初次的感情受伤经历 , 是她心灵的底色。有了这样 的底 色, 我们就 不难理解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