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I_v1.2各PA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roduction to Process Area of CMMI-DEV
®®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 and CMMI ® are registered marks of SEI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 (CMMI ) Version 1.2
CMMI For Development Process Area介绍
目的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对项目产品及产品组件的需求进行管理,同时确定这些需求与项目计划和产品之间的不一致之处。

关注点
附加在项目上的需求
与RD,TS紧密联系并同步执行。

当项目从需求提供者获取需求时,应与其一起审核,
部分需求管理需要记录需求变更及其理由并维护原始需求与所有产品和产品组件需求之间的双向可溯性特定目标/实践与通用目标/实践
SG 1 管理需求
SP 1.1 获得对需求的理解
SP 1.2 获得对需求的承诺
SP 1.3 管理需求变更
SP 1.4 维护秀的双向跟踪
SP 1.5 识别项目产品与需求的不一致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PP的目的在于建立并维护用以定义项目各项活动的计划。

关注点
§以及识别和分析项目风险。

§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对项目计划进行修订
实践
‚SG1 项目估算
§SP1.1 估计项目的范围
§SP1.2 工作产品与任务属性的估算
§SP1.3
定义项目的生命周期
SP1.4 判定工作量和成本的估值
‚SG2 制定项目计划
§SP2.1 编制预算和进度
§SP2.2 识别项目风险
§SP2.3 规划资料管理
§SP2.4 规划项目资源
§SP2.5 计划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SP2.6 策划相关方的介入
§SP2.7 创建项目计划
‚SG3 获得实现计划的承诺
§SP3.1 审查影响项目的各种计划
§SP3.2 调整工作与资源配置
SP3.3 获得计划承诺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PMC的目的在于了解项目进度,以便在项目明显偏离计划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关注点
‚项目进展主要是通过在项目进度安排或WBS里描述的各个里程碑或控制点把实际的工作产品或任务属性、工作量、成本和进度等与计划加以比较来确定。

实践
‚SG1 对照计划监督项目
SP1.1 监督项目计划参数
SP1.2 监督承诺
SP1.3监督项目风险
SP1.4 监督资料管理
SP1.5 监督相关方介入情况
SP1.6 进行进展审查
SP1.7 里程碑审查
‚SG2 管理纠正措施直到结束
SP2.1 分析问题
SP2.2 采取纠正措施
SP2.3 管理纠正措施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SAM以正式协议的形式,对从供应商采购的产品和服务实施管理。

关注点
§本过程域也适用于获取不交付给客户的产品和产品组件,这些产品和产品组件是用以开发及维护项目产品或服务的(如开发工具和测试环境)。

§在“技术解决”过程域中,包含了确定可从供应商处获取的产品和产品组件的内容。

§本过程域的一些特定实践可用于对这类供应商的正式协议进行管理。

§依经营的需要,供应商可能有多种形态,包括内部的供应商(即是组织内部,项目之外的供应商),制造与研发的供应商,以及商业化的供应商。

实践
‚SG1 建立供应商协议
SP1.1 选择外购方式
SP1.2 选择供应商
SP1.3 建立供应商协议
‚SG2 满足供应商协议
SP2.1 履行供应商协议
SP2.2监督选定的供应商过程
SP2.3评估所选定的供应商的工作产品
SP2.4 采购的产品验收
SP2.5 产品移交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PPQA的目的在于使项目成员和管理者能客观了解过程以及相关的工作产品。

介绍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涉及以下活动:
‚对照适用的过程描述、标准和规程客观地评价所执行的过程、工作产品和服务;
‚识别不符合问题,并文档化;
‚向项目成员和管理者反馈质量保证活动结果;
‚确保不符合问题得到处理。

问题:
“过程和产品质量保证”与“验证”区别联系?
如何保障对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客观评价?
PPQA是否也适用于非项目的活动和工作产品?
目的
CM目的在于运用配置标识、配置控制、配置状态统计和配置审核,建立和维护工作产品的完整性。

关注点
‚纳入配置管理之中的工作产品包括将交付给客户的产品、指定的内部工作产品、采购的产品、工具和其他用于创建和描述这些工作产品的项目。

‚供应商和项目可能都需要将外购的产品纳入到配置管理中来。

在供应商协议中应建立执行配置管理的规定。

同时,还需要建立并维护用以确保资料之完整性和一致性的方法。

‚这个过程域不仅适用于对项目的配置管理,也适用于对组织的工作产品,例如标准、规程和复用库等的配置管理。

实践
‚SG1 建立基线
SP1.1 识别配置项
SP1.2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
SP1.3 基线的创建与发布
‚SG2 跟踪并控制变更
SP2.1 跟踪变更请求
SP2.2控制配置项
SG3 建立完整性SP3.1建立配置管理记录
SP3.2执行配置审核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MA的目的在于开发和维护度量能力,以支持对管理信息的需要。

关注点
‚所以,度量活动应在多重级别上支持其信息需要,例如商务、组织单元以及项目,使得组织成熟度提高,减少重复劳动。

‚项目可选择在项目库中存放项目的数据与结论,当数据资料被广为各个项目所共享时,可存放于组织度量库。

‚为了有效管理项目成本及质量,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组件进行度量与分析是必要的。

实践
‚SG1 安排度量和分析活动
SP1.1 建立度量目标
SP1.2 细化度量
SP1.3 数据采集和存储的规程
‚SG2 提供度量结果
SP2.1 收集度量数据SP2.2 分析度量数据
SP2.3 存储数据和结果
SP2.4 通报分析结果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PMC vs MA
目的
RD的目的是为了产生和分析客户需求、产品需求和产品组件需求。

实践
SG1 开发客户需求
SP1.1 导出需求
SP1.2 转换需求
SG2 开发产品需求
SP2.1 建立产品和产品组件需求
SP2.2 分配产品组件需求
SP2.3 确定接口需求
SG3 分析并确认需求
SP3.1 建立操作概念和场景
SP3.2 建立必需的功能性的定义
SP3.3 分析需求
SP3.4 分析需求以取得平衡
SP3.5 确认需求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TS的目的在于设计、开发和执行需求的解决方案。

方案的规划、方案的设计和方案的实施包括了产品、产品组件以及与产品相关的生命周期的单一过程或适当组合的过程。

关注点
‚在整个过程域中,产品和产品组件的涵义也包含服务及其组件。

‚就维护或支持类项目而言,关于维护活动或重新设计的需求可能由使用者的需要或产品组件所潜伏的缺陷所产生。

新需求可能来源于操作环境的变更。

这些需求在产品验证时被发掘出来,产品验证是通过比较实际绩效得出不被接受的绩效落差。

技术解决过程域相关的过程应当用以执行维护或支持的设计工作。

实践
SG1 选择产品组件解决方案
SP1.1 开发候选解决方案和选择准则
SP1.2 选择产品组件解决方案
SG2 开发设计
SP2.1 设计产品或产品组件
SP2.2建立技术数据包
SP2.3使用准则设计接口
SP2.4 进行制造、购买或复用分析
SG3 实现产品设计
SP3.1 实现设计
SP3.2 编制产品支持文档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PI的目的在于把产品组件组装成产品,确保所集成的产品正常运作并将其交付
介绍
‚术语“产品和产品组件”,其真正含意还包含服务及其组件。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应注意接口的管理。

‚这种迭代过程可以从分析和模拟(例如,主线扩展、快速原型、虚拟原型和实体原型)开始,稳步地推进,逐渐增加真实的功能,直到实现最终产品。

‚有些产品的最后集成阶段要在运行现场完成。

实践
SG1产品集成准备
SP1.1 确定集成顺序
SP1.2 建立产品集成环境
SP1.3建立产品集成的准则和规程
SG2 确保接口的兼容性
SP2.1审查接口描述的完整性
SP2.2管理接口
SG3 组装产品并交付
SP3.1确认集成的产品组件已准备就绪
SP3.2 组装产品组件
SP3.3 评估已组装的产品组件
SP3.4 包装并交付产品或产品组件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风险管理的目的是识别潜在的问题,以便策划处理风险的活动和在必要时在整个项目生存周期中实施这些活动,缓解不利影响,实现目标。

实践
SG1风险管理准备
SP1.1 确定风险来源和类别
SP1.2 定义风险参数
SP1.3 建立风险管理战略
SG2 识别和分析风险
SP2.1识别风险
SP2.2 对风险进行评估、分类和排列优先顺序
SG3 缓解风险
SP3.1 拟订风险缓解计划
SP3.2 实施风险缓解计划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PP-risk vs RSKM Discussions!
目的
验证的目的在于确保工作产品满足其规定的需求。

介绍
验证过程包括验证准备、验证执行和纠正措施的界定。

验证包括根据选定的所有需求(包括顾客需求、产品需求和产品组件需求)对产品和中间产品进行验证。

“产品及产品组件”其涵义也包含服务及其组件。

验证过程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因为它贯穿于产品和工作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中,即从对需求进行验证开始,然后对工作产品进行验证,最后是对完成的产品进行验证。

本过程域的各个特定实践简述如下:
‚“选择需验证的工作产品”这一特定实践包括确定需验证的工作产品、执行验证的方法以及每一个工作产品需满足的需求。

‚“建立验证环境”这一特定实践主要是确定执行验证所需的环境。

‚“建立验证的规程和准则”这一特定实践是创建与需验证的工作产品、需求、方法及验证环境特性相一致的验证规程和准则。

‚“执行验证”特定实践是根据可行的方法、规程及准则进行验证。

验证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产品逐步符合客户需求、产品及产品组件需求的过程。

目的
确认的目的是为了证明产品或产品组件当被置于其预定环境中时,可满足其预期的使用需求。

介绍
所有的产品均可于其预期的环境中(如操作、维护、培训及支持服务)进行确认活动。

用于工作产品的确认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产品及产品组件上。

需确认的工作产品的选择(如需求、设计和原型),是要以其是否是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程度作为指标基础的,因此,确认过程的执行应贯穿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始于项目早期,并逐步推进。

确认环境应能满足于产品及产品组件的预期环境,同时亦能满足适用于工作产品确认活动的预期环境。

‚“选择需确认的工作产品”特定实践是确定需要确认的产品或产品组件,以及执行确认的方法。

‚“建立确认环境”特定实践是决定用来执行确认的环境。

‚“建立确认规程与准则”特定实践是依照产品特性、使用者限制、确认方法与确认环境来建立确认的规程和准则。

‚“执行确认”特定实践是根据方法、规程以及准则来进行确认。

验证过程域与确认过程域看起来类似,但强调不同的重点。

确认是要证明所提供的(或将要提供的)产品符合其预计的用途,而验证则是要查明工作产品是否恰当地反映了规定的要求。

换句话说,验证要保证“做得正确”,而确认则要保证“做了正确的事”。

验证活动与确认活动采用类似的方法,如测试、分析、检查、证明或模拟。

通常,最终使用者以及相关的人员需要参与验证活动。

确认与验证活动经常同时进行,并且可能使用部分相同的环境。

讨论开发过程的VER,VAL活动…
Verification Versus Validation
Verification
‚Are you building the product right?
‚That is, are you meeting the specified requirements?
Validation
‚Are you building the right product?
‚That is, are you meeting the operational need?
Both are applicable throughout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life cycle.
目的
DAR的目的在于采用正式的评估过程,根据已建立的准则评估各种候选方案,以分析可能的决策。

介绍
‚一般包括:选择架构或设计的候选方案、可复用产品构件或商业现成品构件的使用、供应商的选择、工程支持环境或相应的工具,测试环境以及后勤保障和生产问题。

正式评估过程也可用于解决自行开发或采购的决策、制造过程的开发、分销地点的选择等。

实践
SG1 评价候选方案
SP1.1 为决策分析建立指南
SP1.2 建立评估准则
SP1.3 确定候选的解决方案
SP1.4 选择评估方法
SP1.5 评估候选方案
SP1.6 选择解决方案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OPF的目的在于以充分了解现行组织过程和过程财富的优缺点为基础,策划、执行并推广组织的过程改进活动。

关注点
‚组织过程财富的改进起因有多种来源,例如过程的度量值、过程实施中的经验教训、过程评估的结果、产品评估活动的结果、与其他组织的过程比较的结果以及本组织其他改进活动提出的建议等。

‚组织应承诺长期支持这个小组并且为其提供所需资源。

‚有时需要对过程行动方案中描述的改进在比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试验,这就要制订试点计划。

在组织内广泛展开过程改进时,将使用过程推广计划,这个计划描述的是什么时候、如何在整个组织范围展开改进。

实践
SG1 确定过程改进机会
SP1.1 建立组织的过程需要
SP1.2评估组织过程
SP1.3 识别组织过程改进
SG2 策划和实施过程改进活动
SP2.1 建立过程行动计划
SP2.2 实施过程行动计划
SG3 推广组织过程财富并将过程的相关经验纳入组织过程财富
SP3.1 推广组织过程财富。

SP3.2 推广标准过程
SP3.3监督执行
SP3.4 把过程相关的经验纳入组织的过程财富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OPD的目的是建立并维护可用的组织过程财富和工作环境标准。

实践
SG1 建立组织过程财富
SP1.1 建立标准过程
SP1.2 建立生存周期模型描述
SP1.3 建立裁剪准则和指南
SP1.4 建立组织度量库
SP1.5 建立组织过程财富库
SP1.6 建立工作环境标准
SG2 促成IPPD管理
SP2.1 建立授权机制
SP2.2 建立集成团队的规范和指南
SP2.3 平衡团队与原隶属组织之间的责任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集成项目管理的目的是根据组织标准过程所裁剪而成的集成的已定义的过程,来建立和管理项目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实践
SG1 使用项目的已定义过程
SP1.1 建立项目已定义过程
SP1.2 运用组织过程财富策划项目活动
SP1.3 建立项目工作环境
SP1.4 集成计划
SP1.5 充实组织过程财富
SP1.6 充实组织过程财富
SG2 与利益相关方协调与合作
SP2.1 管理利益相关方介入
SP2.2 管理依存关系
SP2.3 解决协调问题
SG3 应用IPPD原则
SP3.1 建立项目的共同愿景
SP3.2 建立集成团队结构
SP3.3 分配需求至集成团队
SP3.4 建立集成团队
SP3.5 确保团队间的合作
GG2制度化已管理的过程GG3制度化已定义的过程GG4制度化已量化的过程GG5制度化优化的过程。

目的
OT的目的在于开发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以便他们能有效地履行职责。

介绍
OT包含两个方面的培训,一是为支持组织战略经营目标所进行的培训,另一个是满足项目与支持组的需要而进行的培训。

由单个项目和支持组提出的特殊培训在项目和支持组层级处理,不在“组织培训”的范围之内。

项目和支持组负责识别并处理他们自己的特有的培训需求。

为了保证培训有效,需要对培训需求进行评估,对培训进行策划,同时还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和准备适当的培训媒介(例如练习本、计算机软件等)及培训过程数据库。

作为一个组织级过程,组织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培训开发大纲、计划书、掌握特定学科和其他知识领域的人员,以及用以衡量培训效果的机制。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