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曲异工--《过秦论》与《六国论》异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曲异⼯--《过秦论》与《六国论》异同⽐较
同曲异⼯--《过秦论》与《六国论》异同⽐较
安徽省肥西中学程功明
《过秦论》与《六国论》虽然出⾃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之⼿,但却有同曲异⼯之妙,堪称中学语⽂教材中⼜⼀著名的姊妹篇。
就⽂章的体裁来说,两⽂同属历史评论。⼀评秦国灭亡缘由,⼀评六国破灭原因。就⽂章的主旨来说,两⽂均意在借古讽今,劝诫后⼈要吸取前⼈教训,勿重蹈覆辙,悲剧重演。就⽂章的表现⼿法来说,两⽂均采⽤了评述结合。这是两⽂的相同之处,但它们同中有异,异中见妙。具体表现在如下⼏⽅⾯:
⼀、结构安排不同
《过秦论》与《六国论》虽是史评,同属议论⽂,但两⽂的论证结构安排却不同。《过秦论》采⽤两段式结构;《六国论》采⽤三段式结构。《过秦论》第⼀⼤段详细具体⽽⼜简洁⽣动地记述了秦⾃孝公始⾄秦⼆世由弱及强,由强到弱⽽亡的过程;第⼆⼤段通过对⽐分析,指出了秦亡的原因--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六国论》第⼀⼤段指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段运⽤韩、魏、楚赂秦⽽亡,齐、燕、赵因它国赂秦⽽亡的具体事实,证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三⼤段在第⼆⼤段的基础上,引出教训,警戒后⼈。
⼆、组材顺序不同
《过秦论》组材以时间为序;《六国论》组材以事物类别为序。《过秦论》从秦孝公写起,历经惠⽂、武王、昭襄王,延及考⽂王、庄襄王,及⾄始皇,具体记述了秦国由弱变强,由强及弱⽽亡的历史。《六国论》则将六国中直接赂秦⽽亡,因他国赂秦⽽亡,分别加以归类,进⾏具体分析阐述,进⽽得出:六国破灭,⾮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结论。
三、表现⼿法侧重点不同
《过秦论》和《六国论》虽然都运⽤了述评结合的⼿法,但两⽂表现⼿法的侧重点不同。《过秦论》侧重于记述,因为本⽂主要是运⽤⼤量的事实来进⾏对照⽐较,让事实说话,从⽽证明秦亡的原因。《六国论》主要在分析阐述六国破灭的原因,赂秦弊端所在,所以全⽂侧重点放在议论分析上。《过秦论》采⽤先述后评,以述为主;《六国论》采⽤先评后述,边述边评,以评为主。
四、评论点位置不同
《过秦论》与《六国论》的评论点都⾮常明确,但两⽂所放的位置不同。《过秦论》的评论点放在⽂章的.最后。卒章显志。《六国论》的评论点放在⽂章的篇⾸,开门见⼭。《过秦论》在前⾯述评的基础上,收束作结,发⼈深思,令⼈回味;《六国论》开篇点旨,⼀⽬了然,鲜明突出,引⼈⼊胜。
明确两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仅有利于把握⽂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同时,对指导学⽣写评论练习,也会⼤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