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第一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表述能力普遍很差,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连贯地表情达意,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只能用零碎的口语或简单的几个字;碰到表达自己看法的阅读题也是言不达意,语病颇多;学生的作文不仅篇幅短,而且语言干涩,缺乏真情实感。

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重视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只追求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忽视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忽略了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

复述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问题的探究
学生复述课文的过程,实际上是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对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加工的过程。

把经过加工的内容准确地传达出来,没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完成不了的。

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规律决定的。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呢?
首先要了解复述的种类,以便于循序渐进,分类指导。

复述课文一般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

每种复述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和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复述训练。

详细复述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具体生动地复述课文内容。

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以让学生在全面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盼望于勒”、“称赞于勒”、“巧遇于勒”、“躲避于勒”的顺序,系统详细地复述课文。

这样的复述,能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词语,熟悉一般语句结构,掌握课文内容,发展口语能力。

简要复述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略去次要内容,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复述。

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可要求学生略去其他内容,重点复述“三激”、“三打”的内容。

这种复述训练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为学生缩写打好基础。

创造性复述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深化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然后把想象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教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要求学生以诗的内容为依据,想象诗人与杜少府分手时那难舍难分的情景(包括环境、人物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这种复述,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语句、语段和中心理解得是否深刻,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其次,在培养学生复述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启发、引导上下功夫,要运用一切教学手段,为学生复述课文创造条件,逐步培养学生复述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进行复述,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复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复述方法有:编拟提纲复述,按问题归类复述,提示主导词复述,利用文中插图复述,表演式复述,分角色复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复述等等,但复述方法的运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文因人而异,切不可套用、滥用。

第三、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指出复述与背书不同,让学生了解复述与背书的联系,掌握复述与背书的训练方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复述之前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常规性的要求如复述者要为听众着想,复述课文时要有必要的概括、评论、解释,交待清楚人称的变化等;要忠实原文,内容完整,前后连贯;要抓住原文关键性词语、句子复述,尽量做到语言流畅,
没有语病;要正确表达原文思想感情;声音要宏亮,语速要适中,仪态要大方等。

要掌握复述步骤,做到循序渐进,复述前首先要反复阅读原文,理解原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对原文的结构多加分析,以便分清复述的重点和复述内容之间的联系。

另外,叙事性文章要抓住记叙的要素,复述时要注意人称的变化和交待。

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按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的顺序来进行训练,先低要求,后高标准,要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切忌浅尝辄止、随心所欲。

三、对问题的思考
课程标准将原语文教学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要求。

语言交际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必备素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多听、多写,也要让学生多“读”。

重视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达到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使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达到和谐的统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第二篇:复述课文能力的培养
学生复述课文能力的培养策略
实验小学.金凤四小张娟
复述课文是指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并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思维,组织个性化语言进行流利地
复述是把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它要求学生既要把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言语,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整理,使之用词恰当,结构严密,前后连贯,长期训练既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又使学生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复述训练比起背诵训练,独立性、创造性更强,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篇:浅谈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
前言:阅读的核心能力应为概括能力。

复述能力可分为以下几种能力:
1、用一句话概括所读内容的能力(即高度概括能力);
2、用一段话概括所读内容的能力(即,简单复述能力。

这要求在概括时除去读物中描写的部分,一般是把读物各段的段意连缀起来。

);
3、详细复述能力。

这一般分为二种情况:一是全文背诵;二是简单复述+详细复述(即根据文章的重点有选择地加以复述)。

复述能力的基础是记忆能力。

因此,作为语文学习,记忆、背诵,永远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复述是把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它要求学生既要把自己理解了的内部思想转变为外部言语,又要对展开的外部语言进行一系列的加工、整理,使之用词恰当,结构严密,前后连贯,长期训练既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又使学生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复述训练比起背诵训练,独立性、创造性更强,更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复述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课文几乎记不清楚,不论是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还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差不多一问三不知。

这与平常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复述和适当的记忆有很大关系。

由于缺少复述,不仅给分析理解文本带来困难,而且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连起码的记忆都没有,因此到写作时也就记不起来,派不上用场。

比如“感动中国2005人物”获奖者洪占辉的事迹,通过复述,就可以满足以下话题作文:(1)自古英雄出少年。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坚强。

(4)生活的真谛。

(5)平凡而伟大。

(6)责任。

父亲重病,妹妹幼小,母亲出走,13岁单薄稚嫩的肩膀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7)包容。

对曾欺辱殴打过自己的冤家能以德报怨。

(8)乐观。

(9)知识改变命运。

(10)博爱。

(11)苦难的孩子早当家(苦难是人生的一份
财富)等等。

如果不复述,再精彩再生动再典型的材料也是空的。

再譬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通过分析,可以作为以下话题的材料:(1)从谏如流。

郑伯对佚之狐的推荐言听计从。

(2)宽容。

郑伯对烛之武的满腹牢骚有包容之心。

(3)知人善任。

危难之时起用烛之武。

(4)勇敢。

烛之武“夜缒而出”,只身赴敌。

(5)口才的重要(说话艺术)。

烛之武以如簧之舌,巧言善说,使秦伯悦然退兵,从而挽救了郑国。

(6)爱国。

(7)深明大义。

烛之武虽然满腹牢骚,但能以郑国为重,舍己救国。

(8)伯乐与千里马。

佚之狐就是伯乐,而烛之武就是千里马。

(9)讲道义,明知恩。

经烛之武一番劝说,秦伯退兵,而“子犯请击之”晋文公不允,认为“因力而敝之,不仁”。

(10)知错认错。

烛之武发牢骚,郑伯欣然承认,并深表白责,“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由于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的内容不能复述,几乎忘了一干二净,因此在写作时这篇课文内容无法用上,而该文先抑后扬、一波三折和对话描写的艺术手法,加上一些别的原因(如懒于记忆)也运用不了。

课文学习,一篇两篇如此,篇篇如此,学生长期语文课堂学习几乎等于零积累,几乎零生成,不能形成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学生的读写能力无法提高或提高不快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如今各级各类的赛课、公开课,以及平时的常态课,这些课都很少有复述课文内容的环节,大多数语文教师可能是怕教学时间不够——特别是教长课文,或是怕这一环节比较沉闷等原因而没有安排复述环节。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般有这么几个环节:预习(疏通文字、划分段落、概括段意)──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介绍作者和背景──读解课文内容──归纳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布置作业。

这是一个教学常式,其中“整体感知”环节除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外,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复述,对课文主要内容、脉络有大致的了解和把握,特别是有所记忆,为之后的分析、理解和鉴赏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便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课文主旨,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陷入片面狭窄理解的泥潭,并备作今后的写作素材。

二、复述的分类
(一)、摘要复述的方法
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

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

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

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

(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

)其次是列成小标题。

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

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

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详细复述的方法
详细复述一般针对的是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的文章进行的。

它的要求较高:基本上是要学生按原样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

这是很有难度的。

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介质”。

如:利用板书复述。

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

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

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

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

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运用提纲复述。

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

如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内容就写了两个方面①百草园,②三味书屋。

百草园写了哪几点内容,三味书屋写了那几点内容,并简单列出每一点内容中的关键词。

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

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创造性复述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

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

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
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

让学生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1、改变体裁。

比如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

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

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

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

如《荷花淀》,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
人称;以老头子的身份去复述。

3、改变结构。

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

如《斑羚飞度》,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复述时可以改为倒叙的方法:先讲述镰刀头羊在彩虹之中赴死的从容和心理,再回头叙述它赴死的前因后果。

4、补充情节。

《孙权劝学》一文,写孙权之劝和吕蒙之学、鲁肃之赞都很简练,在指导学生复述的时候让学生加入关于吕蒙会如何学、鲁肃又是如何发现他的才学长进的情节,使复述趣味性增强,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刻画人物。

主要是具体讲述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

如复述《台阶》时,可以只抓住文中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中的一个点精工想象和联想进行丰富和完善。

三、如何引导复述(此为详细复述)
(一)、抓关键词,为复述润色
关键词,即与课文的描写线索或写作特色等要素有密切关联的重点词语。

这些关键词作为复述的支持点和连接点,学生根据这些词语记忆扩充,重组信息就得心应手,引导他们边看边想,用词串句,用段连篇,层层扩展。

根据这些关键词,学生能够俯瞰全篇,抓住文章的精髓,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归纳语言的能力,使
复述更加精彩。

1、借助动作词串联复述
人教版小学第八册《触摸春天》是一篇文笔细腻,意境隽美,而又耐人寻味的课文。

原本应属于盲童言行的困苦、内心的孤寂以及精神的无助,在课文《触摸春天》中却悄然无存,带给我们的是那份浓浓的春意:花也粲然,蝶也怡然,人更欣然。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

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慢慢伸出双手,悄然拢住了一只逗留在花间的蝴蝶。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小女孩的脸上充满了惊讶。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着翅膀飞走了。

小女孩仰起头来张望。

教学第二课时,在课伊始,出示以下三组动作词:①流连穿梭②伸向拢住扑腾③张开张望飞翔
让学生齐读这三组动作词,并让学生想一想:读着这三组动作词,课文中描
绘的哪些画面浮现在你的脑海里?这些动作词对学生的复述不仅有提示作用,让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还能促进了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运用词语,积累词汇能力的形成,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以关联词语组织复述
人教版第五册《赵州桥》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为了介绍赵州桥建筑工艺精美,课文用生动工整的排比句:“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这样的句式,把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

引导学生复述时,老师可以出示文中的这组关联词帮助他们复述课文,同时也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关联词的用法与作用。

3、以顺序词语引导复述
有些文章按时间、方位或地点的顺序记叙的,为了让学生复述更有条理,在复述前,给他们提供时间、方位或地点的顺序词语,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教学完《扁鹊治病》(人教版第八册)这篇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更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的内容,我出示了(有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五
六天之后),学生一边看表示时间的词语,一边回忆课文中人物的对话,这样课文的主要内容便复述出来了。

人教版第八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井然有序,依次写了游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

我们引导学生介绍金华双龙洞时,可以出示表示作者游览时经过的地点的词语(金华城—→罗甸—→入山—→双龙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帮助学生复述。

学生在复述过程不但能学习作者是怎样按游览顺序有条理地记叙双龙洞的,还能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这样的复述训练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借插图,为复述导路
教材中许多课文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配上插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

插图反映的往往是本篇课文中最重要的部分。

合理、巧妙地运用这些插图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学生不仅在梳理中“温故”,而且在梳理中“知新”,获取复述重点,有利于学生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

如人教版第七册《长城》由两幅长城的彩
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第一幅图片描绘的是从远处看到的长城,画面展示了长城随着起伏的山势蜿蜒盘旋的雄伟气势,给人的突出印象是长而壮观。

第二幅图片描绘了从近处拍摄的长城。

图片清楚地显示了长城的结构:城墙外延有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城墙顶上有方形的城台。

一眼望去,就感觉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

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

由于借助了插图的直观形象,学生复述时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复述的内容也有血有肉,非常形象具体,加深了学生对图意、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内容,复述就变得容易了,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的学生的绘画能力比较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课文情节化连环画,在每幅图下配上简单的介绍情节的文字。

这样可以一方面帮助学生语像同构,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内化课文语言。

如一位
老师教完人教版第六册《七颗钻石》后,布置学生回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几幅连环画,并在每幅图下配上简单的介绍情节的文字,对照插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天,让学生把自己画的连环画放在投影仪下,对照自己画的连环画讲故事。

有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画的连环画配上了课文中没有的语言。

这充分说明学生已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并能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知识的迁移、情感的内化和表达的外现,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列提纲,为复述牵线
古人云: “举一纲而万目张。

”梳理作者思路, 列出写作提纲,有助于材料的记忆。

复述课文时可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行文顺序, 以此作为复述的线索,顺藤摸瓜,由句到段,由段到篇,边读边想,边想边说,复述也就不太困难了。

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盘古开天地》一文,因为考虑到神话这类文体故事性强,故事情节生动、曲折,适合学生复述,所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讲述出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于是老师跟学生一起理清课文线索,列出如下复述提纲: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

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

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梳理文路;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生在复述故事中有效地锻炼了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

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

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比如人教版第六册《西门豹》,这篇文章虽然较长,但叙述很清晰。

这课的板书,我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设计的,能很好地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思路。

这样的板书设计有条理、有内容,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顺序和写作结构,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学生就很快地抓住了课文的主次进行复述,
说起来不容易混乱,能较好地完成一次复述了。

(四)、设问题,为复述搭台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会设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有效的阅读,也是教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抓手。

引导学生回顾一些重要、具体的问题,利于学生制订复述提纲,做到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

如人教版第六册《女娲补天》一文的复述训练,老师可以设计能贯穿全文的三个问题引领学生复述:1.女娲为什么补天?2.女娲怎么补天?3.女娲补好天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第一个问题是说明女娲补天的起因;第二个问题了解女娲补天的经过。

第三个问题了解女娲补天的结果。

这些问题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主次有效的指导和适时的提示,利于学生制订简单复述的提纲,做到有条理、有重点地复述。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引领,学生复述课文的过程内化语言,感悟语言,建构女娲的人物形象。

(五)、改人称,为复述添趣
课文中的记叙文大都是以第三人称来写的,也有的是以第一人称来写的。

复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人称进行变化,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地受到作品中思想感情的熏陶,加深对课文的充分理解。

如学完人教版第七册《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课文:“我们已经学习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大家能不能替爬山虎作个自我介绍呢?”学生们有的说:“我叫爬山虎,我们都有脚,我们的脚长在树茎上。

原来我们的脚是绿色的,后来变成了灰色。

你们千万不要以为我枯萎了,就把我拽下来,那样我不仅很疼,而且我的小命就断送在你手中。

但我们的脚巴的非常牢固,要是你轻轻拔,哼!休想把我拔下来……”有的说:“大家好!我叫爬山虎。

听到我的名字,你一定以为我是什么动物吧?不对,我是一种植物。

我最喜欢爬墙了,整天跟墙形影不离……” 这样的复述不是消极地、被动地背课文,也不是简单地介绍课文大意。

它是按照一定的要求、一定的形式把课文的精神实质生动地复现出来,它要求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口对课文内容进行综合提炼,清楚流畅地说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