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微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
恰当地挑选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落后生,使全部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微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视察和分析,使学生知道知道物质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视察和分析能力,并使他们遭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方法:探究—归纳总结法
教学准备:[实验1-1]-[实验1-5]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绪言课的几个实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课后有许多同学提问:为何白纸喷“水”会变红,再喷“水”红色又消逝了呢?生活中也有许多现象: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会在湿润的空气中生锈?这又是为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介绍]视察实验方法:看、闻、触摸。

视察实验的步骤:1、实验前,物质的色、态、味等
2、实验进程中,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沉淀等现象;
3、实验后,物质的物质的色、态、味等;
摸索:物质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
[实验1-1]水的沸腾
[实验1-2]胆矾的粉碎
[实验1-3]胆矾溶于水后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1-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视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表:
实验序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液态的水有水蒸气产生;又变成冷凝的水液态的水无
1-2蓝色块状胆矾块状变成粉末状蓝色粉末状胆矾无
1-3蓝色硫酸铜溶液变成蓝色浑浊物蓝色氢氧化铜沉淀有
1-4块状石灰石有气泡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有
【讨论、归纳】1-1、1-2中水和胆矾产生了状态和形状的变化,但无新物质生成,1-3、1-4中有色彩的变化,有沉淀的生成,有气体生成,并生成了新物质。

结论:1、2是物理变化,3、4是化学变化
得到:1、定义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点
3、化学变化常相伴的现象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
[课堂练习]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包括:色彩、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1)熔点和沸点
融化:固态变成液态
熔点:融化的温度
沸点:液态变成气态
(2)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3)色彩、状态、气味
[实验1-5]闻气味的方法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课题1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变化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点:有其他物质生成
3、化学变化常相伴的现象:色彩改变、的放出气体的、生成沉淀、吸热和放热、发光等。

4、联系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产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 物质的溶解性
2. 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 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4. 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进程:
[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肯定的意义;
3.如何判定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讨论]根据生活体会,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讲述]在很多情形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分析]条件:一定温度下;
标准:100克溶剂里;
状态:饱和状态;
本质:溶质的质量;
单位:克。

[举例]在20。

C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到达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

C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

又如:在20。

C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

C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到达饱和状态。

[练习]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

(2)20。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3)20。

C时,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

C 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

(4)10。

C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10。

C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

2.60。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4克,填表:
课题:溶解度
溶质
溶剂
溶液状态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3.20。

C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1)20。

C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

(2)20。

C时,食盐在100克水中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讲述]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呢?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

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与溶剂间的关系。

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依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

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应了他们溶解性的区分。

[填表]20。

C时
溶解度(克)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练习]1.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
A.溶质的性质
B.溶剂的种类
C.溶液的多少
D.温度的高低
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3.20。

C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10克A,40。

C时,200克水中最多溶解20克B,则A、B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
A.A=B
B.AB D.没法比较
4.60。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这说明在时,水中最多可溶解硝酸钾,形成硝酸钾溶液。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的多样性,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区分,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道三种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原子的内部结构。

(3)能认识并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

(4)记住并能运用一些常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并学会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运算。

2、进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了解物质三态及其转化,并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进行说明。

(2)通过调查体会化学元素与人类生命活动及人体新陈代谢的密切关系。

(3)通过必要的习题训练,能看懂并知道某些商品标签的数据涵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

(2)积极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撰写论文,发表见解。

(3)通过复习,进一步建立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作风。

[内容标准分析]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通过本主题的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用微观的观念去学习化学,知道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通过加深学生对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的认识,引导学生摆脱体会形状,形成科学的理论,进入奇妙的微观世界。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视察和描写的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点: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学习视察化学实验现象的基本要领,学习用科学的语言描写实验。

教学难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学法指导:1.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视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2.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何。

教学进程:一、预习导航:
1、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
以及对的视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和化学原理,学习
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什么是科学探究呢?在生日晚会上,停电时我们都用过蜡烛,你还记得蜡烛燃烧是什么样子?点着之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参考课本P12进行家庭实验:
3、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到水中,可以视察到蜡烛,
说明蜡烛_______溶于水,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

(2)点燃蜡烛后可视察到其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

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可以看到最先碳化的是火柴梗_______ ___,说明火焰各层中________的温度。

所以我们在用蜡烛火焰加热物体时,运用它的_______进行加热。

(3)熄灭蜡烛时,可视察到_______________,用火柴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可视察到_______________ ____。

二、课堂探讨:
1、对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视察顺序: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
2、提出问题:蜡烛越来越短生成了什么物质?
假定与料想:
设计实验方案:
实行方案-----得出结论:
3、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白烟是什么成份?
假定与料想---设计实验方案----实行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换
4、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那我们以后应当怎样去学习化学?
三、课堂练习:
(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烬
( )2.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正确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亮的固体,质硬,不溶于水
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 )3.将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以肯定该气体是:
A.氧气
B.空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能力闯关]
4、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片刻后视察到烧杯内壁上
_____________产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__:取下烧杯,迅速翻转,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视察到 __ _,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 _____。

5、用一根玻璃管伸入蜡烛火焰的焰心中,再用点燃的火柴靠近玻璃管的另一端,可视察到的现象是有火焰产生,这说明焰心有_ ____。

[中考连接] 6.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只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

7.蜡烛燃烧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以下假定:
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1)吹灭蜡烛,立刻用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定 (填序号),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刻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显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5
1、内容和进度:完成2 -1 脂肪烃一节的教学
第1课时:烷烃第2课时:烯烃
第3课时:炔烃、脂肪烃的来源及其运用第4课时:习题讲授
2、重点和难点突破
教学重点:1、烯烃、炔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2、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烯烃的顺反异构
附导学案: 2-1 脂肪烃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代表物的结构和性质等知识
2、了解乙炔和炔烃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等知识
3、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概念、存在条件和脂肪烃的来源
二、预习内容
(一)、烷烃和烯烃
1、分子里碳原子跟碳原子都以结合成,碳原子剩余的跟氢原子结合的烃叫烷烃。

烷烃的通式为,烷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2、烷烃和烯烃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的链烃的总称,分子组成的通式为cnh2n,最简式为。

烯烃的主要化学性质为(1) (2) (3)
(3)顺反异构的概念
(二)乙炔
1、乙炔的分子式,最简式,结构简式
2、电石遇水产生乙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随浓郁的黑烟,这是由于乙炔
4、乙炔与溴水产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炔烃典型的化学性质有(1) (2) (3)
(三)脂肪烃的来源
根据课本p35页【学与问】,浏览课本p34~35,完成下表:
石油工艺的比较:
工艺原理所得主要产品或目的
分馏常压分馏利用各组分的_______不同石油气,_______, ,[来源:学,科,网z,_,_,k][来
_______, ( ,
, )[来源:学科网z__k]
减压分馏利用在减压时,____ _着落,从而到达分离_______目的
催化裂化将重油(石蜡)在催化剂作用下,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将
________断裂________. 提高汽油的产量
裂解又称______裂化,使短链烃进一步断裂生成_________
催化重整提高汽油的辛烷值和制取芳香烃
三、提出疑问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问点疑问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知道烷烃、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
3、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的特点结构、烯烃的顺反异构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4、让学生在复习、质疑、探究的学习进程中增长技能,
学习重难点:
1、物理性质的规律性变化、烷烃的取代反应
2、烯烃的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烯烃的顺反异构现象
3、实验室制乙炔的反应原理及反应特点
二、学习进程
探究一:烷烃、烯烃的熔、沸点
浏览p28摸索和交换
摸索; 烷烃的沸点与其分子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之间的关系
(a)随着分子里含碳原子数的增加,熔点、沸点逐渐,相对密度逐渐 ;
(b)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的烃,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其他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c)烷烃的相对密度水的密度。

(d)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
练习:比较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沸点高低探究二:烷烃和烯烃化学性质
1、烷烃的化学性质特点反应
(1) 甲烷与纯卤素单质(cl2)产生取代反应,条件:
(2) 反应式
2.烯烃的化学性质
(1)燃烧
初三化学微课教案到此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