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5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50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①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②,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①断雁:失群的雁,这里是失群孤雁的叫声。
②侵晓:破晓
(1)诗中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表明这是一首羁旅诗。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如何看出来的?请结合诗句简析。
【答案】(1)断雁;家书、或者旅馆
(2)抒发作者羁旅的孤寂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人羁旅他乡,没有亲人作伴,只能面对着“寒灯”,听着“断雁”的鸣叫声,内心很是忧伤,旅途的孤寂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更是在半睡半醒、迷迷糊糊中见到了家乡美丽的风光,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他对故乡的思念。
【解析】【分析】(1)诗中的具体物象有很多,如“旅馆”,“寒灯”,“断雁”,“家书”等。
(2)这是羁旅怀乡之作。
离家久远,目睹旅馆门外的渔船即加以艳羡。
幽恨乡愁、委实凄绝。
颈联“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意思曲折多层,实乃千锤百炼的警句。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
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
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通读全诗,具体物象较多。
(2)此题考查诗歌表情达意。
做此类题,可以抓住重点诗句或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
(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
这首诗写夏
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几个意象。
据此可填写作答。
(2)诗句“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中的“偷”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南风”赋予人的情态,写南风这个旧相识吹开了房门,吹动书卷的情景,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达了诗人闲适惬意的心境。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青苔;绿树。
⑵“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
答题时应注意,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
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
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露”写出中秋月夜________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问,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凄凉(意思相近即可)
(2)“不知秋思落谁家”以委婉的问句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突出自己中秋见月不见人的愁苦,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分析】(1)“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
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而“冷露”写出中秋月夜凄凉的氛围。
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联想。
(2)“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思乡的情绪。
普天之下不知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
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
而诗人有感于家人离散,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抒发了作者对家人,对友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故答案为:⑴凄凉(意思相近即可)
⑵“不知秋思落谁家”以委婉的问句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突出自己中秋见月不见人的愁苦,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意进行理解。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要求考生整体感悟诗歌,结合诗人的处境和诗歌语言,进行分析。
4.阅读下列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分别解释“临”与“澹澹”。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的手法和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解析】【分析】(1)“东临碣石”东行登上碣石山。
临:到达、登上。
“水何澹澹”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
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
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故答案为:⑴临:到达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⑵日月星辰似乎都在沧海的胸怀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融情入景,以大海吞吐日月的虚景,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点评】⑴本题考查实词的解释,解答时根据句意回顾所学认真作答即可。
⑵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5.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潮平两岸阔”的“阔”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
B. 诗的颔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 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
D. 全诗写景逼真,虚实结合,抒情真挚,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答案】(1)“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2)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A项、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下,“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住在“北固山”还未到故乡,“写了诗人回乡看到的家乡美景”有误;B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颈联,不是颔联,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使人顿生惆怅之情”错误;C项、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蕴含着一代胜过一代的人生哲理”有误。
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1)“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视野也因之开阔。
(2)D;
【点评】(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
“。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原文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D项无误。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的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深秋晚景图?这幅图画最显著的表现手法什么?(2)这首小令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①萧瑟(萧索)、荒凉;②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2)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解析】【分析】(1)一问,考查对这首曲子所描绘的图景的概括能力。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断肠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由此这幅深秋晚景图的意境特点可概括为萧瑟、荒凉。
二问,考查表现手法的运用。
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
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同时“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苦凄凉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2)夕阳西下:一层指的是当天的时间已近黄昏,另一层意思指的是年纪垂暮。
断肠人在天涯:漂泊在外的游子,已然垂垂老矣,觉得心凄肠断。
表达出的画面是夕阳即将落下地平线,远方马上的行人在孤独的赶路,但却路途遥遥,不知所向。
夕阳西下写人生之苍暮,时日无多。
断肠人写出一生之伤悲。
天涯,离家之远,思落叶归根,却是路之不可得。
它不仅在一种萧瑟中与前面的诗句发生着共振,而且还将迷离的夕晖洒上了那些似乎孤立的意象,表达了作者感叹年华逝去,游子思乡的感情。
故答案为:⑴①萧瑟(萧索)、荒凉;②映衬,以景衬人(背景与主体相映衬)。
或:寓情于景,以悲景写悲情;
⑵孤寂愁苦,思念家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7.古诗阅读
同儿辈赋①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②桃李闹春风。
【注释】①赋:吟咏。
②且教:还是让。
(1)诗中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绿肥红瘦”有相似之处的两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2)如果你是花,想做“莫轻吐”的海棠,还是想做“闹春风”的桃李?为什么?
【答案】(1)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2)我想做海棠,希望自己养精蓄锐,做好充分准备,厚积而薄发。
我想做桃李,要让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地展现自己,表现自己。
【解析】【分析】(1)“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意思是说,此时的海棠树
已是枝叶茂盛了,可是还没有开花,这时不仔细观察是不会发现有花开放的,可是诗人驻足细看,发现这小小的、可爱的花蕾全都悄悄的“藏”起来了,并且是藏在枝叶茂盛的地方。
这两句话表达的意境正好和“绿肥红瘦”比较相似。
(2)诗歌结尾两句把海棠桃李进行了对比,海棠爱惜芳心不轻吐,不像桃李那样,它无意争春,谦虚地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后,才绽开她美丽的容颜。
而桃李呢,它们在熙的春风中,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但这热闹毕竟是短暂的,几度风雨之后,它们也就都纷纷坠落、凋零了。
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他倾心于海棠,不喜欢桃李哗众取宠,肆意张扬的个性。
其实这里作者托物言志,把海棠和桃李比作两种人,一种是不轻易暴露自己的实力,养精蓄锐,准备厚积而薄发的人;另一种是让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地展现自己。
能结合诗歌中海棠和桃李的形象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⑵我想做海棠,希望自己养精蓄锐,做好充分准备,厚积而薄发。
我想做桃李,要让自己充满生机和活力地展现自己,表现自己。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要注重诗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诗歌的意思,然后再根据题意要求筛选出合适的诗句即可。
⑵本题考查对诗歌事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这一事物的语句,分析事物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然后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总结塑造此形象的意义。
8.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2)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3)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拟人手法的作用。
【答案】(1)李白
(2)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
(3)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解析】【分析】(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2)本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3)在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把明月人格化,说是要明月把自己的思念与牵挂带给朋友,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故答案为:⑴李白
⑵杨花、子规、明月(两个即可)
⑶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明确《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结合诗意,明确意象。
诗人常借一些具体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⑶本题考查赏析写作手法。
结合具体诗句,明确诗句所用修辞,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
9.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
(2)诗的颈联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3)品读本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1)潮平两岸阔
(2)颈联:喜悦、高兴。
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3)D
(4)“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1)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
如诗的前二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可提取“潮平两岸阔”作为答案。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2)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也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所以可答喜悦、高兴或积极、乐观、向上。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直抒胸臆,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所以可答:淡淡的乡思愁绪。
(3)“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错。
诗人泛舟东行,停船北固山下,见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而引发的怀乡情思。
并没有“将回到家乡”的意思。
故选D。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准确。
如这里的“生”与“入”二字,不仅使得这一联对仗工稳,更妙在这两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残夜”、“江春”与“旧年”两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联系,而且还因之而生动起来。
太阳从幽暗的大海上一点点升起,如子之脱离母腹而渐现,这一“生”字实在是形象极了。
太阳刚升,大地还基本处于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这个“残”字写出了不可抗之消失。
夜是被动的,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阳,却又因太阳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动,任你江南虽还是旧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却已将江边的柳树涂上了一层春色。
这一“入”字很不客气,它几乎是带有强迫的楔入,写出了新生的锐气。
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见,而特于“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点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环境与所见。
这些字都下得简洁而极有分寸。
因为他不止是写出了岁暮腊残的景象,而且也写出了此一时具体的视觉之差距,故而显得生动鲜活。
旧年不肯退去,然而终于阻挡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却又似乎并不管你愿不愿意,而要硬性地楔入,这一“入”字确有警人的不可阻挡之势。
张说好提携后进,锐意改革,和他之欣赏此新旧递替之诗意,恐不无关系。
这也许就是他要手题于政事堂的原因。
对仗工稳且隐含哲理。
“生”、“入”不仅为这联增添了动感,还使看似两对毫无关系的词有了联系。
“形容景物,绝妙千古”——王夫之。
这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
象征。
海日:光明、残夜:黑暗、江春:新、旧年:旧。
两两对仗,表达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故答案为:⑴潮平两岸阔;
⑵颈联:喜悦、高兴。
尾联:淡淡的乡思愁绪;
⑶D;
⑷“入”和“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了诗词的赏析,答题时注意分析名句中关键词的特点,根据具体情况从遣词、修辞、造句仔细揣摩、理解作者炼字的精妙。
答题格式:(“?”字运用了?修辞(描写手法)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或“?”字不仅写出了剧中含义,而且表达了?效果,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
10.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下面的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 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 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 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答案】(1)C
(2)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3)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分析】(1)第三联的两句,应是“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告诉人们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积极乐观面对。
“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错。
故选C。
(2)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从这几句分析,应该写的是初春。
特别是这几句诗中的“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等词,最能体现出初春的特点。
(3)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这两句直抒胸臆,集中表达了乡思故乡的感情。
故答案为:⑴C
⑵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⑶思念故乡。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
C项“令人想象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错,本句蕴含“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积极乐观面对。
”
⑵诗的意象组合是诗人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
诗人往往通过“景”与“情”相融合,而成为意象,并以意象组合的艺术手法,表达独特的艺术意境与复杂的内心感受。
诗中的“青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