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巩固提升练习(包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巩固提升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汽化
B.水结冰
C.水沸腾
D.水电解
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颜色变化
B.有新物质生成
C.有气体或沉淀产生
D.发光放热
4.如图所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加热液体
D.加入固体
5.文言同学在化学课上发现蜡烛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6.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右盘上砝码为3g,游码为0.2g,指针向右偏转,药品的质量一定是()
A.3.2g
B.小于3.2g
C.大于3.2g
D.2.8g
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融化成水
B.钢材拉成钢筋
C.铁生锈
D.衣箱中樟脑球越来越小
8.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溶点、沸点
D.还原性、可燃性
9.5月14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报道,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生产“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使用了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丙二醇作为药用辅料,已造成多人中毒、死亡。

小杰同学看到新闻后,通过查询得到了丙二醇的以下资料:①化学式C3H8O2②无色粘稠状的透明液体③无味④易燃⑤沸点245℃⑥熔点-6.5℃⑦无腐蚀性⑧可用做水果
催熟剂等,其中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
A.②③⑤⑥
B.①③⑥⑦
C.③④⑦⑧
D.②④⑥⑧
二、多选题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固体药品
B.固体溶解
C.读取液体的体积
D.称量固体质量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将实验室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把鼻孔凑近瓶口闻药品的气味
C.将洗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
D.玻璃仪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应擦干
12.下列关于蜡烛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一吹即灭,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将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沉入水底,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密度大
C.燃烧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参加反应的蜡烛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说明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13.小雁同学在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中,做了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子火焰”,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
C.这一现象证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很低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焰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14.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取用药品
B.称取药品
C.量取液体
D.搅拌溶解
15.天文学家在研究星系运动方式时发现,人们所观察到的星系其内部的引力仅占“物质”引力总量的1%~l0%,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内部引力.这一现象表明,有些“物质”是不可见的,原因是它们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因此科学家称这些可能存在的物质为“暗物质”.然而,直到现在人类仍没有探索到“暗物质”存在的任何证据,对此,你认为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暗物质”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事实上,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
B.“暗物质”可能存在,人类应不断地进行探索,一旦发现它存在的证据,将为人类重新认识宇宙开辟一个全新的视角
C.“暗物质”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遥远的地方,科学家可能通过探索“暗物质”产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间接证明“暗物质”的存在
D.人类探索至今,仍未发现“暗物质”,说明“暗物质”是不存在的
三、填空题
16.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请填写序号)
①铁生锈②水是无色液体③矿石粉碎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⑤酒精挥发⑥食物腐烂⑦汽油易挥发⑧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⑨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⑩纸张燃烧
17.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进世界中尊徐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分类、归纳、演绎、类比、对比等是化学学习重要的科学方法.根据你已有的化学知识或认识,各举一个运动下列科学方法的例子.
(1)观察法:是由目的地、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对客观事物考察并描述现象的方法:
例如: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观察到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方程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固体.
再举一例:________.
(2)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方法.
举例:________ .
(3)归纳法:是从个别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中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性质、特点、和关系的方法.
举例:________.
(4)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
举例________.
18.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填空(填序号):①熟石灰②天然气③干冰④小苏打可用作燃料的是________;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_______;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19.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六个:观察与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20.酒精灯是用酒精作燃料的,在通常情况下,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成气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或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通过上述信息可判断酒精的化学性质是具有________;酒精的用途是________。

(2)写出酒精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常表现为________等,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________等.
四、实验探究题
2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处最先碳化(填字母).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层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________两种物质.
五、综合题
2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为了除去冰箱中异味,可在冰箱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只答一种);
(2)鉴别羊毛线和棉线最简单的方法是做________实验;
(3)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4)当烧水的水壶内壁有水垢时,可用厨房里的________进行清洗.
24.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______;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________;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________;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________;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________;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________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________;
(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________.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A、水结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水蒸发是水分子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制蒸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解答】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故A错,A不符合题意;
B、倾倒液体时瓶塞倒放,且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错,B不符合题意;
C、给液体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故C错,C不符合题意;
D、检验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水中是否有气泡冒出,故C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判断;
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据此判断;
C、给液体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容积的三分之一,据此判断;
D、根据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判断即可.
3.【答案】B
【解析】【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观察选项.故选:B.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解答.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会流出;②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B、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若要先握住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放入水槽中,有可能没有气泡冒出.所以不能用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B正确;
C、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沸腾溅出;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故C错误;
D、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操作错误,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
B、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槽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C、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用酒精灯的外焰等;
D、取用块状固体时,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砸裂试管底部.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研究了蜡烛的燃烧,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发现了问题,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应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
资料、或与同学讨论、或咨询老师,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解答】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就是进行对比实验,是正确的.故选项正确;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就是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故选项错误;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故选项正确;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就是咨询老师,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严肃认真的态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考点经常出现的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6.【答案】B
【解析】【解答】天平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的药品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如指针向右偏转,则是左盘中的药品质量小于右盘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中,砝码质量加上游码的质量共为3.2g,所以药品的质量小于3.2g.
【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分析,天平指针偏向哪方则证明哪盘质量大。

7.【答案】C
【解析】【解答】A.冰块融化成水,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

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钢材拉成钢筋,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铁生锈,生成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D.衣箱中樟脑球因为挥发而越来越小,是物理变化。

【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判断变化的种类依据是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解此类题只须分析变化前后物质是否为同一种即可。

8.【答案】D
【解析】【解答】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错误;A不符合题意;
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错误;B不符合题意;
C、熔点、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所以错误;C不符合题意;
D、还原性、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所以正确;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正确熟知引起物质变化的原因,可以借用排除法进行选择,选出最有把握的选项.
首先明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光泽、味道、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或指能否与氢气、氧气、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
9.【答案】A
【解析】【解答】丙二醇的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等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丙二醇的可燃性、无腐蚀性、可以用作催熟剂等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丙二醇的化学性质.属于丙二醇的物理性质的是:②③⑤⑥
故选A.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
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二、多选题
10.【答案】AC
【解析】【解答】解:A、取固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粉末状的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的药品一般用镊子取用,故A正确;
B、溶解固体时,为加快溶解的速率,应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但不能上下搅拌;故B错误;
C、量筒读数时,使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应放在烧杯中完成,故D错误.
故选AC.
【分析】A、根据取固体药品的方法分析判断;
B、根据溶解固体的正确方法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取液体的体积的方法分析判断;
D、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的方法分析判断.
11.【答案】C,D
【解析】【解答】A、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会污染试剂,A不符合题意;
B、闻药品的气味时,把鼻孔凑近瓶口易使人中毒,B不符合题意;
C、将洗净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也可放在干净的实验桌面上,C符合题意;
D、玻璃仪器在加热时,外壁有水,易炸裂试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D。

【分析】根据实验室的药品取用原则及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分析
12.【答案】B,D
【解析】【解答】A、蜡烛一吹即灭,说明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B、将蜡烛放入水中,应浮在水面上,因为蜡烛的密度比水小,符合题意;
C、燃烧的蜡烛上扣一个烧杯,与氧气隔绝,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
D、蜡烛完全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应等于蜡烛的质量加上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过程及燃烧条件进行分析,蜡烛燃烧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3.【答案】B,C
【解析】【解答】A、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蜡烛燃烧后部分液态石蜡会发生汽化,故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气态石蜡,A不符合题意;
B、由A分析可知,子火焰中被燃烧的是气态物质石蜡,B符合题意;
C、石蜡能发生汽化,说明沸点很低,C符合题意;
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焰心部位是为了使更多的气态石蜡进入导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A根据子火焰中燃烧的物质是石蜡蒸汽,而不是石蜡蒸汽
B根据气态物质燃烧产生的火焰解答
C根据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沸点较低,而不是熔点低解答
D根据导管的一断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出仍是石蜡蒸汽,而不是氧气充足解答
14.【答案】B,C
【解析】【分析】A、取用药品时,试剂瓶的瓶盖应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盖;
B、化学药品不可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称量,会污染药品,腐蚀托盘;
C、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D、溶解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目的是加速溶解.
【解答】A、取用药品时,试剂瓶的瓶盖应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盖,图中从左正确,故A正确;
B、化学药品不可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盘上称量,所以两边托盘个放一张相同的纸,故B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俯视引起的后果是: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大;故C操作错误;
D、溶解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目的是加速溶解,故D正确.
故选B、C.
【点评】掌握量筒、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了解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15.【答案】AD
【解析】【解答】解:暗物质的存在与否可能是与人类的技术水平或证据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存在与否只能是假设,所以不可确定暗物质一定不存在,故AD均错,假设有暗物质的存在,将会开辟一个新的研究空间.故选A、D
【分析】从引力的观点确定暗物质的存在虽是假设但只能说暗物质可能存在,原因是找不到存在的证据.
三、填空题
16.【答案】③⑤⑨;①⑥⑩;②⑦⑧;④
【解析】【解答】③矿石粉碎、⑤酒精挥发、⑨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①铁生锈、⑥食物腐烂、⑩纸张燃烧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②水是无色液体、⑦汽油易挥发、⑧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据此分析解答
17.【答案】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从物质的组成来区分氧气是纯净物,空气是化合物;从气、液、固的扩散现象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孟得尔遗传规律的探索实验【解析】【解答】解:(1)观察法:如: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判断物质组成,即:纯净物、混合物.主要是看这种物质是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如氧气是纯净物,空气是化合物;
(3)归纳法:如:从气、液、固的扩散现象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4)演绎法:如:孟得尔遗传规律的探索实验.
故答案为:(1)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从物质的组成来区分氧气是纯净物,空气是化合物;
(3)从气、液、固的扩散现象得出结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4)孟得尔遗传规律的探索实验.
【分析】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答;
18.【答案】②;①;④;③
【解析】【解答】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具有可燃性,能做燃料;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能用于人工降雨;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它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故答案为:②;①;④;③ 。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由性质决定,因此需要掌握常见物质的用途及性质。

19.【答案】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解析】【解答】解: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探究活动的环节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步骤.
故答案为: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20.【答案】(1)可燃性;作燃料
(2)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解析】【解答】(1)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酒精的化学性质是具有可燃性;酒精的用途是作燃料;(2)酒精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分析】(1)物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根据酒精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析
21.【答案】有新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
【解析】【解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有时候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放出热量,有的反应吸收热量,有的反应发出白光等,这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例如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物质为氧化镁,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有新物质生成;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根据化学变化常表现出来的特征回答本题.
四、实验探究题
22.【答案】(1)a;外焰
(2)水雾;CO2
【解析】【解答】(1)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两端最先碳化,得出结论是: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2)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故答案为:(1)a;外焰(2)水雾;CO2
【分析】根据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及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五、综合题
23.【答案】(1)活性炭
(2)燃烧
(3)过滤
(4)醋
【解析】【解答】(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除去冰箱中异味;(2)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味,棉线没有,可用燃烧法区别羊毛线和棉线;(3)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利用的是过滤的化学原理;(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当烧水的水壶内壁有水垢时,可用厨房里的食醋进行清洗。

故答案为:活性炭;燃烧;过滤;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

物质的检验主要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

24.【答案】(1)A
(2)E
(3)C
(4)F
(5)G
(6)D
(7)B
(8)H
【解析】【解答】解:(1)试管夹的用途是加持试管.(2)广口瓶是贮存固体用的,口相对较大,取用药品方便.(3)锥形瓶的用途是做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4)试管刷是在试管不易清洗时,帮助刷试管的.(5)坩埚钳用来夹持受热后的坩埚,也可夹持金属用来做燃烧实验.(6)燃烧匙是做燃烧实验时盛固体粉末用的反应容器.(7)蒸发皿是用来蒸发溶液,使溶质结晶的.(8)石棉网主要用途是给底部面积大的容器加热时防止受热不均的,也可放或接热的物质.故答案为:(1)A;(2)E;(3)C;(4)F;(5)G;(6)D;(7)B;(8)H.
【分析】(1)根据试管夹的名称和用途回答.(2)根据广口瓶的名称和用途回答.(3)根据锥形瓶的名称和用途回答.(4)根据试管刷的名称和用途回答.(5)根据坩埚钳的名称和用途回答.(6)根据燃烧匙的名称和用途回答.(7)根据蒸发皿的名称和用途回答.(8)根据石棉网的名称和用途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