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花瓣飘香 文本解读_教案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花瓣飘香文本解读
紫雨版(2009新创)
《花瓣飘香》是一篇如月季般散发着淡淡香气的课文。课题就将你带入一种诗的境界。当然如大多的散文一样,内容不是写花瓣的,而是写一位如朝露下的花儿一样的小姑娘,花香自然也不仅飘自那红艳艳的月季,更来自那纯洁如花的心灵,香飘何处?香飘作者的门前,香飘女孩的心灵,香飘小女孩的家,香飘女孩母亲的床前,香飘作者的心灵,香飘作者母亲的阳台,香飘我们的课本,香飘每个触及这篇文字的读者的心扉。那一个为了让生病的妈妈感受“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的花瓣而摘花瓣的小女孩,将一份缘自天性的纯情随着这花瓣淡淡而久远地飘散在这缤纷的人世间。
作者赞叹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文章自然也就围绕“懂事”而展开。何谓懂事?孩子们可能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词语,相信他们是能体会到其中的含意,但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那种理解。而在阅读这篇文章时,必须对“懂事”一词有一个比较透彻的解释,学生才能透过这个词来感受作者的表达。《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懂事:对人情事理很明白。这样的解释如果直接让学生去理解,只有将学生原本还算明白的一点感觉全整没了。我觉得用“就是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该做合适的事情说合适的话”比较好理解。而且这样的解释也正可以切合作者创作的一个意图。
作者为什么认为小女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如果表达出孩子的“懂事”?正是抓住了“做得合适”“说得合适”来表现的。
女孩是这样做的:
妈妈生病了,她想着用“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的花瓣来逗妈妈高兴。
去摘花时,因为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而“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花瓣”。更有摘的过程中那一连串的动作:俯、摘、捧、穿、跑。其中所凸现的心思。
摘花瓣被花主人(作者)发现后,“不知所措”“惶恐”但没有逃跑。
面对作者的问,她娓娓道来的解释,她的“不好意思”“眼眶里闪动着泪花”,都体现了女孩的明事理。
女孩又是怎样说的呢?那惶恐却不乱的解释,既让作者了解了摘花的原因,更将对母亲那份至真的爱传递出来,以至感染了作者。
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是比较简单的,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关键还在于应该把视线放在如何表达上。“懂事”是作者对女孩行为和语言的真切感受之后的结论,而这看似自然的描述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第一人称使得阅读原本就有了一种亲和,加上其描写如一个摄像镜头的推进:门前、花丛、女孩、女孩的母亲父亲、作者、作者的母亲、那两盆承载着许多的月季……使读者一如作者的视线渐渐走近那可爱的女孩,追寻她的行为,聆听她的解说,感受她的真情,那来自心灵本处的亲情之爱被其点燃,自然地如花香般在心间弥漫开来。
高子阳版:让顽童懂得细腻——《花瓣飘香》教学思考
我的身边没有《花瓣飘香》的参考书,这篇课文的下面也没有注明这篇文章是谁所写,但反复阅读,让我作出作者也可以说文中的“我”是个男性的决定,也许我的判断是个错误,但我很想用这种错误来教,因为这样能够把让顽童变得细腻,特别是让班级中那些调皮的孩子变得细腻。李大钊曾经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即让自己的女儿有点野性,并且还专门撰写文章让男孩子有点柔性,因为这样男孩子、女孩子才会有更大的创造力。从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小女孩”是很有创造力的,虽然这个小女孩没有表现出野性,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却展现给我们的应该是这个小女孩的创造力,因为她的做法影响了“我”,改变了“我”。
这篇文章可以说分为三个非常明显的层次(这不是引导学生分段或者分层):一是“我”的发现;二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三是“我”的感悟。当然核心层次就是“我”与“小女孩”的对话。
“我”与“小女孩”的对话,对于女学生来说,她们读读就会受到感动,而对于那些男孩子,还有一些调皮的女孩子来说,这种感动可能会有,但很难保持。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应该让男同学及班级特别调皮的女孩子,好好的对话,真正的对话,促使他们有着柔的世界。读“为什么只摘花瓣?”是轻轻,柔柔的;读“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低着头、不好意思,是低声的,也是柔的,轻轻的;读“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
兴的。”是低声中带有着女孩子的创造性思考,她尝试摘花是轻轻的、柔柔的,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的的感觉,也是柔柔之中的体会,那淡淡的清香也是轻轻的、美美的,妈妈高兴是微微的;读“你爸爸呢?”是轻柔中的一次感动,是继续对话的细声询问;读“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闪动的泪花,是静静的……我个人想,老师如此艺术的引导感悟,一定能够让那些调皮的男孩子、女孩子,不懂得关心的小朋友,在轻柔之中,在静悄之中,流下那感动的泪水,以像“我”一样买上两盆花,最重要的一盆,最有价值的一盆是送给自己的母亲,让她也能够高兴。
《花瓣飘香》太柔了,柔得让刚性十足的男人明白事理,柔得让老师与学生一起感动。母语是什么?这一课的学习,其实就是那种人人都应该有的柔性感动。
《花瓣飘香》这一课如果排成课本剧会更有味道,建议大家一起把这篇文章改写成剧本。
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应该说是个主题单元,是通过三篇文章介绍三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困难,用关心自己、关心他人让自己成为健康有价值的人。《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一个人遇到重大困难的心理准备、生存方式;《雪儿》是通过人与动物的一次行动互换,让人们懂得不要好事盯着自己的伤痛,学会用新的方式面对困难,病痛中养着小动物,病痛中读着书,病痛中尽可能的交流,都能让人健康起来;《花瓣飘香》通过孩子对母亲的照顾,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虽然是小孩子,但在这个世界中,用自己的脑袋、双手,也能够奉献出自己小小的爱心,这也是中国特有的孝
文化。
梦轩版
《花瓣飘香》什么香?——《花瓣飘香》文本解读
《花瓣飘香》什么香?花瓣香,那摸上去相容不一样的月季花瓣“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花瓣飘香》什么香?小女孩儿的孝心香。这“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为了生病的母亲,她在清晨的时候来摘我家门前月季花的花瓣,因为,“妈妈会高兴的。”因为“妈妈会高兴的”,她要来摘花瓣,你可以想到在做这之前她曾经历了多久的思想斗争?她牢牢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想惹妈妈生气,所以“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花瓣飘香》什么香?小女孩爱花的心香。红月季象征着纯洁真挚的爱,月季或许是妈妈的最爱,也是小女孩的最爱,给妈妈一瓣月及是对妈妈最真挚的祝福。小女孩也是真正的爱花之人,她“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小心地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将它献给妈妈。
《花瓣飘香》什么香?“我”的爱心香。第一次看到小女孩摘花瓣我没有叫住她,第二次才叫住了她。“我”没有喝斥她,而是“轻轻地问”,面对一个“摧花之人”,我是多么的大度?面对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我是多么的宽容?正是这种对孩子的爱和包容,我也收获了许多。
于是,就有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于是,那淡淡的清香就沁入了我们的心脾。
苦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