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3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试卷33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按照有关记载可以推知,西周时期小学的修业年限约为( )。

(分数:2.00)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解析:
3.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中,系统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是( )。

(分数:2.00)
A.《中庸》
B.《大学》√
C.《学记》
D.《论语》
解析:
4.汉代私学非常发达,经学大师们常常拥有成百上千的弟子,由于人数太多,弟子们常被分为两类进行管理,其中一类是无缘直接聆听老师的教诲,而只是被老师承认为弟子的。

这类弟子被称为( )。

(分数:2.00)
A.“及门弟子”
B.“授业弟子”
C.“著录弟子”√
D.“再传弟子”
解析:
5.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在其著作( )中认为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

(分数:2.00)
A.《进学解》
B.《答尉迟生书》
C.《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D.《师说》√
解析:
6.从( )开始,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4个步骤。

(分数:2.00)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解析:
7.( )从开办到改组,历时半个世纪,是洋务学堂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所。

(分数:2.00)
A.京师同文馆
B.天津水师学堂
C.京师大学堂
D.福建船政学堂√
解析:
8.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思想,对以后教育培养目标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学者是( )。

(分数:2.00)
A.王国维√
B.严复
C.蔡元培
D.梁启超
解析:
9.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

(分数:2.00)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解析:
10.( )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他撰写的《教育史ABC》和《新教育大纲》被誉为划时代的教育名著。

(分数:2.00)
A.陈独秀
B.杨贤江√
C.李大钊
D.毛泽东
解析:
11.在教学中提倡“五指活动”的教育家是( )。

(分数:2.00)
A.梁漱溟
B.黄炎培
C.晏阳初
D.陈鹤琴√
解析:
12.古印度的婆罗门教育非常注重维持种姓等级和宗教意识,它把人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被称之为( )。

(分数:2.00)
A.家居期
B.梵行期√
C.林栖期
D.遁世期
解析:
13.培养演说家与政治家,主要发生在古罗马的( )。

(分数:2.00)
A.王政时期
B.共和早期
C.帝国时期
D.共和中晚期√
解析:
14.欧洲中世纪最大的大学出现在( )。

(分数:2.00)
A.英国
B.意大利√
C.法国
D.德国
解析:
15.“耶稣会”创始人是西班牙神学家( )。

(分数:2.00)
A.茨温黎
B.罗耀拉√
C.维夫斯
D.康帕内拉
解析:
16.宗教改革后,受路德思想的影响,德意志境内各邦从( )中期开始先后颁布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成为近代西方国家中最早进行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分数:2.00)
A.16世纪√
B.15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解析:
17.( )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又一指导原则,也是其教育理论的核心,是他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分数:2.00)
A.自然原则
B.直观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泛智思想√
解析:
18.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始于19世纪80年代的( )。

(分数:2.00)
A.法国
B.意大利
C.德国
D.英国√
解析:
19.杜威的著作( )被西方教育家视为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有同等地位的重要教育著作。

(分数:2.00)
A.《我的教育信条》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学校与社会》
D.《经验与教育》
解析:
二、辨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
20.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1.孔子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孔子编订“六经”,并以《诗》《书》《礼》《乐》作为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

)
解析:
22.在儿童教育上,朱熹强调对儿童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王守仁强调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兴趣。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朱熹强调从儿童幼小时,就要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训练,小学“学事”,最好是从具体的行为训练着手,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与生长发育融为一体。

朱熹编写《小学》一书,又撰有《童蒙须知》,对儿童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守的礼仪、行为一一作了具体规范。

王阳明对当时束缚儿童、摧残儿童的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认为当时的儿童教育,对儿童一味要求约束而不知正面引导。

有鉴于儿童教育中的严重问题,王阳明提出教育应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强调一定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保护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
解析:
23.西塞罗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符合西塞罗教育思想的正确表述。

)
解析:
24.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后,西方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便真正开始了。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于16世纪初,其矛头直指天主教会,企图以一种新的宗教(新教)去取代旧的宗教(天主教)。

宗教改革与冲突的结果是导致国家世俗权利的加强,预示着政教分离原则的最后胜利,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后,西方教育的近代化(国家花、世俗化、普及化)历程便真正开始了。

)
解析:
25.新行为主义把人类的学习仅仅归结为操作性条件作用,忽视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正确。

新行为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提倡程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教育研究应该以教和学的行为作为研究的对象。

它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并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它忽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把人类学习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作用,具有机械主义的特性。

)
解析:
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
26.简述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的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是培养人才的制度。

(2)在科举制产生以前,选士制度和育士制度基本上是脱节的,科举制的产生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学校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成为科举考试的前提,科又是学生做官的必由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科举制的产生刺激了人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3)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弊端,社会只重科举,不重教育,使学校教育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导致了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消极。

总之,科举制与学校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学校教育的兴衰直接影响科举取士的质量和数量;科举取士的标准和方法指导着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解析:
27.“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包括哪几个方面?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掀起申讨封建礼教的浪潮,废除读经,恢复民国初年的教育宗旨,即: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

(2)改革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展国语和白话文教学活动。

(3)确立男女平等教育机制,教育普及有所发展。

(4)建立各种教育团体,改革师范教育和大学。

)
解析:
28.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

(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除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

(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小先生制”。

)
解析:
29.中世纪大学的形成有哪些途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世纪大学的形成,基本上经由两条途径:一条是由主教学校脱胎而成,这些学校往往有素负盛名的学者任教师,各地青年慕名而来,逐步发展为大学;另一种途径是以学生团体为中心,吸引名流学者前来讲学,也逐步发展为大学。

)
解析:
30.简评《费里教育法》。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1881年~1882年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教育法》,它是后来在法国历史上实施最久的教育法,其要旨是宣布实施普及、义务、免费和世俗的初等教育;强调在资产阶级共和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法国的“精神统一”,从而巩固法兰西共和国。

(2)费里教育法规定.建立“母育学校”,公立的“母育学校”和初等学校免收学费,师范学校免膳宿费;6~13岁的初等教育为义务教育;实施学龄前儿童教育的母亲学校和实施初等教育的小学都是免费的;实施强迫义务教育;废除1850年通过的《法卢法案》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以及教会监督和僧侣担任教师的特权,改设道德和公民教育课等,重申必须经过国家考试取得合格证书者才能在校任教。

概括起来说,费里教育法确定了国民教育的义务、免费和世俗性三条原则,为近百年法国国民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解析:
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
31.必答题(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32.评析韩愈《师说》关于教师的论述。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代教育家韩愈以继承和保卫儒家道统为己任,十分重视教师问题,写下了著名的《师说》。

《师说》的基本精神就在于“存师卫道”。

它从师与道、道与业、师与生等各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教师问题。

提出了卓越的见解。

其主要见解:①关于教师的作用与地位。

韩愈从“存师卫道”、“尊师卫道”的角度阐述了教师的独特功能,认为师是“传道”的。

儒家的道统是封建社会的精神支往,而道要靠教师来传递,传道须有师;卫道必须先尊师,师与道是密切结合、不可分离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②关于教师的基本任务,韩愈作了经典性地表述,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认为教师的三大任务为:传递儒家道统,传授古文六艺之业,解决学生在学习道与业过程中存在的困惑。

③关于教师的资格。

韩愈认为教师的选择,不应受年龄、地位、资格等限制,主要是用道与业来衡量。

谁先有“道”,
谁在术业上有专攻,谁就能成为教师。

④关于师与生的关系,韩愈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命题,含有“能者为师”和“教学相长”的意思,确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总之,韩愈的《师说》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系统、有创见地阐述了教师问题,是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
解析:
33.述评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论教育的本质①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

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不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压抑儿童的个性置儿童于被动地位,主张教育要重视儿童自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阐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

②教育即生活。

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又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是生活。

在杜威看来,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

因此,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他认为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的眼前生活融为一体,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

③学校即社会。

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

“学校即社会”意在使学校生活成为一个经过选择的、净化的、理想的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一个合乎儿童发展的雏形的社会。

而要将此落于实处,就必须改革学校课程。

将代表社会生活的活动性课程引入学校,是将学校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基本保证。

从“教育即生活”到“学校即社会”再到课程的变革(“从做中学”)是层层递进的。

杜威之所以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是因为他坚信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认为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教育改造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要给社会生活的变革以充分的和明显的影响。

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使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

④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

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杜威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摸索性质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学规律。

(2)教育的目的①教育无目的与教育即生长。

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

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

②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民主,为社会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

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改良和进步的基本方法。

在民主社会中,个人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统一的。

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的。

杜威认为要完成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使命,就必须培养青少年能够维持民主主义社会,能够管理国家,具有制造、生产的真实本领,这就反映了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理论相矛盾的一面。

(3)课程与教材①教材心理化。

杜威强烈反对传统教育所使用的同时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教材,他认为传统课程在智育方面极度贫乏,教材中充斥着许多呆板而枯燥无味的东西。

他提出“教材心理化”,要求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它所抽象出来之前的原来的经验,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即直接经验化;之后再把直接经验组织化,从而形成能提供给有技能的、成熟的人的教材形式。

认为儿童获取知识应当估计儿童的心理水平,在课程中占中心地位的应是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让儿童从做中学。

②做中学。

对于教学和课程,杜威的基本原则是“从做中学”,传统教材与教法脱离儿童本身的需要,不考虑儿童个人的生活与经验。

应为学生“设备相当的环境",使学生“由做事而学习”在“做”中习得经验,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杜威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

杜威并不把个人直接经验与人类间接经验对立起来,他并不反对间接经验本身,反对的是传统教育中那种不顾儿童接受能力的直接灌输、生吞活剥式的获得间接经验的方式。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使儿童最终获得较系统的知识而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

他主张以“教材心理化”来解决此问题。

杜威课程理论的不足:①他的活动性课程似乎不能代表社会生活(尤其是现代工业生活)的基本类型;②这些科目不一定能最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③并非所有的系统知识都可还原为直接经验;④组织原则的贯彻存在困难。

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学校课程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和儿童身心发展的条件的情况下是具有积极作用的,但是它将传统的学科课程一概否定,仅仅满足于活动课程和个人的经验,这是不科学的,此
种方法最终导致了美国教育质量的落后。

(4)思维与教学方法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

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杜威提出了思维的五步骤:感觉暗示;明确问题;提出解决假设;推断结果;检验假设。

在此基础上,杜威把思维的五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第一,设置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第三,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第四,系统地展开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五,通过应用来检验所形成的观念,使这个观念意义明确,并且让学生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

杜威倡导科学思维方法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是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手段。

科学思维的方法反对因循守旧,反对任何外部的权威,强调创造和验证,与民主主义是相通的。

杜威强调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的活动、积极的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完全建立在学生带有盲目、摸索性的“做”的基础上这是不科学的、不符合教学规律。

(5)论道德教育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他提出了新个人主义:①新个人主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无情的竞争,落实到教育上,杜威则特别强调培养儿童的合作精神,要求学校为一个真正的合作社会造就公民;②新个人主义重视理智的作用。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育出这样一种人——时代的新人,这种人不会因追逐个人私利而不顾公利,也并不头脑僵化、固守成规而对变动不居的社会熟视无睹。

关于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杜威认为应在社会中进行,要求学校、教材、教法皆渗透社会精神,把学校的现实生活、教材和方法称为“学校德育的三位一体”。

在方法方面主要抓学生的感情反应,培养学生趋善避恶的内在要求。

这些思想,对改进当今的德育工作;有借鉴意义。

)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