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语文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上语文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与同学讨论。
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
参考答案: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2.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二、驳论一般是先反驳错误的观点,然后树立自己的观点。
反驳错误观点时,可以针对错误观点,也可以针对论据和论证过程。
读课文第3—5段,看看本文运用了怎样的批驳方式,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点拨:
解答此题,应先把握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批驳的方式通常有三种: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参考答案:
第3—5段作者先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由对方论据只能推导出中国人丧失了“他信力”,发展着“自欺力”,不能推导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它们不能证明论点,因而批驳的是对方的论证过程。
三、仔细研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2.“他信力”是作者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文章最后一句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与上文中的哪些话相呼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参考答案:
1. ①交代时代和社会背景,表明自己为何而写。
②先摆出对方的论据,并且承认这些论据本身的正确性,为后文批驳其论证过程的错误做铺垫。
2. 作者运用“仿拟”修辞格,由“自信力”一词翻造出“他信力”一词,既指出中国人其实是“相信他物他人之力”,并不是相信自己,又通过一字之差的两个词的对比,使本文妙趣横生,富有辛辣讽刺意味。
3.“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呼应的是上文中提到的“公开的文字”中所提到的那些叫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等的谬论。
“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呼应的是上文提到的那些“埋头苦干”的四类人以及“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
“状元宰相”指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
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章,而要去看那些真正的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所作所为。
他们虽然“总在被摧残,被捕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但他们“有确信,不自欺”,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
四、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1.“中国的脊梁”这个比喻好在哪里?模仿这个语段的句式,用排比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2.文中提到了四种“中国的脊梁”,你知道历史上哪些人物具有这样的品行?课外查找资料,搜集相关的人物事迹,与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1. “脊梁”指脊柱,比喻支撑事物的中坚力量。
这里把那些脚踏实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比作中国的脊梁,说明他们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生动形象。
同时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可以鼓舞斗志,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
仿写: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热爱和平的人,有一身正气的人,有为民图利的人,有舍身为国的人……即使岁月流逝,也掩不住他们明珠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精神。
2. “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包括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如李时珍、祖冲之、司马迁等;“拼命硬干的人”指反抗封建统治和抵御外侮的人民英雄和爱国英雄,如陈胜、吴广、文天祥、辛弃疾、李自成、
关天培、邓世昌、戚继光等;“为民请命的人”指关心人民疾苦、为民众利益奔走呼吁的政治家、文学家,如杜甫、范仲淹、白居易、王安石、柳宗元、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鲁迅等;“舍身求法的人”指历尽艰险、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改革家和为革命献身的革命家,如商鞅、谭嗣同等。
五、请以“逆境是否有利于人成长”为论题,组织一次小型辩论会,学习如何确立自己的观点和反驳对方的观点。
点拨:
自己的观点要明确,反驳对方观点时可从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三个方面入手。
参考答案:[示例]
正方:逆境有利于人成长。
逆境不但可以锻炼、提高人应对各种难题、挫折的能力,而且可以磨炼人的心志,使人更加坚强理性。
反方:逆境不利于人成长。
它在一定程度上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失去自信,甚至可能使人丧失对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