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新课标引领语文新课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强调了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写
在“前言”部分两次指出语文课 程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在 后文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 中又多次进行了强调,并要求在“重 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 读面,增加阅读量”的同时,要“提 高阅读品位”。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四、针对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 的具体问题作出了明确阐述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2、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具有独特美感的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又是传承中华文化的工具。手书汉字是传承 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在网络时代, 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 沦为失落的文明。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二、能力培养,更加强调
只有具备了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才能在未来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而,语文 教学要以能力为重,不能满足于只传授知识, 而应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能力上。修订后的 新标准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由于很多教师是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人 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历史惯性,因而,语文教学仍存 在不少的问题。新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在保留原标 准3点教学警示的基础上,7点重新表述,又增加了9点 教学警示。如“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 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不应以模 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也要防止用 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 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朗读要提倡自然,要 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 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 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抵制抄袭行为”;“注意知 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交融、整合, 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等。
“附录”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也有微调:一是在推荐童话 中增列了叶圣陶的《稻草人》、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两部中国 作品;二是增加了革命传统读物,如兰的《名人传》, 换成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样更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的阅读水平。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2、在评价方式上,新标准提倡形成性评价和 终结性评价相相合,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 价和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同 时补充了“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 时的行为观察与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 种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等级 或分数以外,还可用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 语文学习的进步,并提出建议。”特别补充强调 “各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一定的适应性,在评价的 客观和深刻性上也各有差别,因此,评价设计要 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 形式。”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灵活性,追求 评价的实用有效,标志着语文教学评价正逐步走 向成熟,走向科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初中语文部分特点
一、明确语文课程的基础任 务在于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在“前言”部分多次强调“语文课程致力 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 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2、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的传统,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相对薄弱。为改变这一状况,新标准在教学建 议中,把原标准的第四项标题“正确处理基本素 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改为“重视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指向明确,激发我们在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给力。并提出 “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俗,发展 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 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 合应用能力。”进一步丰富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培养的基本内涵。
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当中,是一个十分重 要的核心环节。对师生的教与学直接起着导向 的作用。修订者对“评价建议”,有较大的补 充与调整。新标准的“评价建议”,采用小标 题的形式,分条陈述。在评价导向上,更为清 晰,方便操作,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1、在评价功能上,原标准只说“不应过 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至于评价 有哪些功能,要注意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却只 字未提。新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评 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 等多种功能”,“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 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 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功能的 正确定位,生动地体现了一切为了促进学生 发展的课程理念。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如关于综合性学习。在强调综合性 学习的同时,“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 养为目的。”
如关于学生作业。课标要求“改变 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 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如关于写作教学,特别指出“要善 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加强 平时练笔指导。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新标准主要的新亮点
一、德育取向,更加鲜明
德乃做人之本,人以得立。语文课程是以语言 为形式的,而语言总是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 意志、品质、道德和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 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而,新标准的第 一个总目标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 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 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 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由 此可见,新标准在德育取向上,更加鲜明,具有很 强的时代精神。其鲜明的取向,具体体现在下面两 个方面。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二、进一步强调传统语文的重要性
新修订课标“基本理念”部分在 提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的同时,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继承 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在后面的 “课程设计思路”部分,再次强调语 文课程要“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 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的精髓”。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 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 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 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 读。……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 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五、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七、 要求写好字,会写毛笔字
根据“旧课标”的要求,小学一到三年级着 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 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 兼学。而在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 年级的学生则提出了“兼修毛笔”的新要求。 “新课标”明确,三到四年级的学生除了能用硬 笔熟练书写正楷字,还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五到六年级学生能用毛笔书写楷书,而七到九年 级的学生,能够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 价值。四个学段都要求要有正确的写字姿势,有 良好的书写习惯。
新修订课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这对当前语文教学具有指 导性作用。
如关于语文教学中的语法修辞。新修订课标 在教学“具体建议”中增加了“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的说明,指出“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 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 拨”;“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 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在 “评价建议”中,指出“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 不作为考试内容。”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新标准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 确的目标:“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 字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 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原标准 为: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并将“总体目标” 中的第8项修订为“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 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第9项修订为“初步学会 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由此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逻辑 的起点与最终归宿。
六、增加了优秀诗文的背诵篇目
对比旧课标,语文科目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增加了背 诵篇目,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须达 400万字以上。其中“7~9年级部分”,删掉诗歌2篇:韩愈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的《观刈麦》;增加诗歌8篇: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北朝民歌《木兰辞》、陈子昂的《登幽州台 歌》、崔颢的《黄鹤楼》、白居易的《卖炭翁》、李清照的《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辛弃疾的《南乡子(何处望神州)》、秋瑾 的《满江红(小住京华)》;增加文言文7篇:《<孟子>三则》(含 原有的《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增加《富贵不能 淫》)、《<庄子>一则》、《<礼记>一则》、《<列子>一则》、陶弘 景的《与谢中书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纪昀的《河中石兽》; 另原有的内容不指定的《孔子语录》变成内容明确指定的《<论语>12 章》。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原标准提出了10点教学警示。如培养学 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容, “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阅 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 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综合能力 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 们机械地割裂开来”等。这些教学警示,成 了我们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南,促进了教学改 革的深入发展。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1、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原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 取向”。这“价值”,就是指教学内容所蕴含着的或所体 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方面的意义与作用。然而, 在“取向”上它却没有指出选取的方向具体是什么。新标 准完善了这一理念,明确指出:“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 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 道德风尚”。这些内容的阐述,鲜明地指出了德育的取向, 促使我们注意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人文性,注意语文课程 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 学工作之中”,使之成为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和教学 过程的灵魂。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三、教学警示,更加周到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是语文教学的一次 大变革。标准的制定者,为了防止出现一些不 符合标准要求的做法,在标准中的有关地方提 出了教学警示。所谓警示,就是警告示意,提 醒注意。表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观点分明 地要求我们注意防备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更好地落实教学新理念、新策略。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新标准针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或可能会出 现的问题,共提出了19点教学警示,比原标准 为周到。这些“改变”“不应”“防止”“不 能”“摒弃”“避免”等教学警示,将促使我 们摆脱传统观念的惯性,少走弯路,不走错路, 积极探索,勇闯新路。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四、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正确理解新课标 引领语文新课堂
1、强调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新标准的“前言”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 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听说读写活动以 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 今世界的巨大变化,“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 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 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因而,“语文课程致力 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在“课 程性质”、“基本理念”中首次指明“语文课程 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 程”,“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的课程”。这些明确的表述,充分体现了语文课 程本质的回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