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专题三:民族解放运动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三:民族解放运动史
世界近现代史
专题三民族解放运动史
⼀、知识归类
1、以美洲为中⼼的独⽴战争
⑴背景:西欧国家⼤肆进⾏殖民掠夺,以屠杀、掠夺、贩奴等⽅式进⾏资本原始积累,并进⾏殖民统治,阻碍了美洲经济发展。
⑵主要事件有:①1775—1783年美国独⽴战争;②1791—1804年海地⾰命(杜桑?卢维杜尔);③1815—1826年西属拉美独⽴战争(玻利⽡尔解放了今天的哥伦⽐亚、委内瑞拉和厄⽠多尔;圣马丁解放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府后引退);④葡属巴西独⽴。
⑶性质:反对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美国独⽴战争还具有资产阶级⾰命的性质。
⑷特点:以独⽴战争的形式发⽣在最早被殖民的地区,运动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2、以亚洲⾰命风暴为代表的反殖民反封建⽃争(19世纪中期)
⑴背景:⼯业⾰命使西⽅国家实⼒进⼀步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加剧,殖民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
殖民主义者与各国封建势⼒开始勾结,在殖民势⼒的压迫下,亚洲各国民族⽭盾激化。
⑵性质: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⑶五次⼤起义:⽖哇⼈民反荷起义、阿富汗⼈民反英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反英⼤起义(后三次推向⾼潮)。
⑷意义:沉重打击了西⽅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表达了⼈民不畏强暴,要求改⾰现状的决⼼和勇⽓。
⑸特点:由农民或封建王公领导,⼤都带有宗教⾊彩。
3、亚⾮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涨(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亚洲的觉醒
①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了,亚洲⼈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潮。
②重⼤事件:朝鲜⼈民反⽇运动、中国义和团运动和⾟亥⾰命、伊朗和⼟⽿其的资产阶级⾰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③性质:反帝反封建⽃争和民族解放运动
④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民族资产阶级和⽆产阶级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
在亚洲⼈民的⽃争中,不仅包括下层⼈民的反帝反封建⽃争,也包括开明地主和资产阶级知识分⼦为核⼼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这些运动在唤起亚洲各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起了重要作⽤。
⑵⾮洲⼈民反帝⽃争
①背景:帝国主义⽠分⾮洲导致殖民地⼈民同帝国主义⽭盾⼗分尖锐。
②⽃争形式:武装⽃争和武装起义
③突出事件:埃及⼈民反英⽃争、苏丹马赫迪反英起义(马赫迪领导进⾏“圣战”,⽃争规模⼤,坚持近20年)、埃塞俄⽐亚⼈民抗意⽃争(1895年,国王孟尼利克⼆世领导,1896年迫使意⼤利在和约上签字,承认埃塞俄⽐亚的独⽴)
⑶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①背景:A.独⽴后经济上原有的⼤地产制进⼀步扩⼤;政治上普遍建⽴军事独裁体制——考迪罗体制。
B.英美等国加紧经济军事侵略,导致拉美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C.反帝反封建仍然是拉美⼈民的主要任务。
②墨西哥的民主⾰命:A.1910年爆发⾰命,推翻迪亚斯的统治。
B.后来⼜推翻美帝⽀持下建⽴的反⾰命政权,战胜国内外敌⼈。
C.1917年,制定新宪法,这是⼀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D.这次⾰命既打击了国内封建势⼒,也打击了美帝的侵略⽓焰。
4、⼀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再度⾼涨(1919—1923年)
⑴特点:民族运动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的发展道路。
⑵突出事件:中国的“五四”运动、朝鲜的“三⼀”运动、印度的⾮暴⼒不合作运动、⼟⽿其的凯末尔资产阶级⾰命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5、亚⾮⼈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争(20世纪三四⼗年代)
⑴背景:德意⽇建⽴法西斯专政并发动局部战争,逐步把世界推向战争;英法美等国实⾏纵容、绥靖、中⽴⾃保政策;共产国际七⼤提出反法西斯政策和策略。
⑵主要事件:中朝⼈民的抗⽇⽃争、埃塞俄⽐亚抗意民族解放⽃争、西班⽛内战。
⑶特点:①中国1931年开始的抗⽇战争时中国⼈民由局部抗战发展为全国性的全民族抗战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现代史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埃塞俄⽐亚1935—1936年抗意战争时⾮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它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民以宝贵的启迪。
③西班⽛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是由西班⽛内战演变为⼈民反法西斯地民族⾰命战争,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活动,⽀持了世界⼈民的反法西斯⽃争。
⑷结果: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三国⼈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势⼒,但是在很⼤程度上处于孤⽴⽆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些⼤国的纵容、绥靖、中⽴⾃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统⼀⼒量去遏制法西斯国家发动世界⼤战的阴谋。
6、⼆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⑴战后初期的亚⾮国家的民族独⽴战争
⑵殖民体系崩溃
⑶第三世界的兴起
⼆、知识深化
1、发展概况(基本线索)
⑴发展阶段:兴起(美国独⽴战争和拉丁美洲独⽴⾰命)→发展(亚洲⾰命风暴→亚⾮拉美民族民主运动→战后亚⾮独⽴运动的发展)→特殊阶段(三四⼗年代反法西斯民族解放运动)→胜利(⼆战后的民族解放⽃争)
⑵地区变化:美洲→亚洲→亚⾮拉
⑶性质变化:反殖民侵略的独⽴战争→反殖反封建的民族民主⾰命运动→资产阶级民族民主⾰命
2、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历程(阶段特征)
⑴17世纪到19世纪初的美国独⽴战争和拉丁美洲独⽴⾰命是这⼀时期的代表,但由于国情和历史的不同,两者虽然都完成了独⽴,但后者并没有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命的⼈物,后来的发展也不同。
⑵19世纪初到19世纪70年代出的亚洲⾰命风暴是这⼀时期的代表,但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平低,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加上西⽅列强的镇压,虽然取得⼀定的成就,但最终都失败了。
⑶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拉的民族民主运动。
由于第⼆次⼯业⾰命的深⼊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掀起了⽠分世界的⾼潮,亚⾮拉的民族民主运动也再次掀起⾼潮。
由于各国条件的不同,亚⾮拉各国和各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显⽰出不同的特点,结果也不尽相同。
⑷⼀战后亚⾮民族解放运动的新时代,由于⼀战和⼗⽉⾰命的爆发,亚⾮地区爆发了由民族资产阶级和⽆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解放运动,显⽰出新的时代特点,具有多样性,结果也有多样性。
⑸⼆战后民族独⽴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战的胜利维殖民地半殖民地⼈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的可能性和更现实的道路亚⾮拉地区在战后掀起的民族解放运动⼤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终随着津巴布韦和纳⽶⽐亚的独⽴宣告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但各独⽴国家仍然在为建⽴世界经济新秩序⽽努⼒,以实现真正的民族独⽴。
3、第三世界的兴起
⑴第三世界:
泛指亚洲(除⽇本外)、⾮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原来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后争取民族独⽴的发展中国家的综合。
这⼀概念始于50年代,60—80年代为国际社会所认同。
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绝⼤多数分布在⾚道以南,因此有时也称作“南⽅国家”。
⑵第三世界的共同特征:
①从历史上看,它们有者共同的遭遇,都曾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也进⾏了长期的民族解放运动。
②从⾯临的任务看,它们在取得政治独⽴,建⽴民族独⽴国家后,都⾯临着肃清殖民主义残余势⼒,发展民族经济,巩固独⽴的历史⼈物。
③从经济上看,当前绝⼤多数国家仍是不发达或⽋发达。
④从外交上看,它们都执⾏独⽴⾃主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反对外来⼲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是反殖、反帝、反霸的主⼒军。
⑶第三世界兴起的三⼤标志: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兴起、七⼗七国集团建⽴。
亚⾮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亚⾮⼈民的觉醒和团结,显⽰了亚⾮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作⽤,是第三世界兴起的第⼀个重要标志。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则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以及作为⼀⽀独⽴的政治⼒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为经历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三世界建⽴的“七⼗七国集团”不断强⼤,主要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谈判来实现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标。
⑷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
①第三世界是实现世界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
②第三世界国家是当今国际事务中⼀⽀举⾜轻重的⼒量,由于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加⼊联合国,联合国不再是⼀两个超级⼤国为所欲为的场所。
③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的国际政治舞台,⽽且也打破了战后初期形成的两⼤阵营对峙的国际政治格局,把世界从两极的政治格局推向了多极的政治格局。
④第三世界国家是反帝、反殖、反霸的主⼒军,为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争。
⑸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临的任务
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后,在发展经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表现在:①经济发展速度加快,50—70年代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②民族经济有了⼀定的增强和发展,经济⾃主程度⽇益加深。
③不少国家开始改变畸形的单⼀制经济结构和民族⼯业基础薄弱的落后状况,出现了⼀些新兴的⼯业国。
从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两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击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始出现⼀些问题和困难,如债务危机、粮⾷危机、失业严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
进⼊8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陷⼊严重的挫折和危机。
当前⾯临的迫切任务是:①改变贫穷落后⾯貌,迅速发展民族经济和争取实现⼯业化;②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建⽴国际经济新秩序;③积极开展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④⼤⼒加强南南合作,提⾼集体⾃⼒更⽣的能⼒。
⑹南北⽭盾的加剧、原因及解决途径
南北⽭盾加剧表现: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益扩⼤。
②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进⼀步恶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益严重。
③发展中国家资⾦短缺,债务⼗分沉重。
原因:①在⽣产领域存在不合理的国际分⼯。
发达国家垄断⼯业制成品的⽣产,发展中国家依然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这使发展中国家在资⾦、技术、⼯业制成品和消费品等⽅⾯严重以来发达国家。
②在货币⾦融领域,国际⾦融机构由少数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直处于⽆权或少权的地位。
③在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垄断世界市场和商品价格的决定权,不断抬⾼⼯业品的价格,压低农产品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从中攫取⾼额利润。
④在技术转让和资源⽅⾯,发达国家霸占了⼀些国家的丰富资源,垄断了先进的科学技术。
⑤南北⽅国家之间不平等的不合理的关系是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的。
这种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困难的主要根源,也是南北⽭盾加剧的主要原因解决南北⽭盾的根本途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
⑺南南合作的形式及其意义
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为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集体⾃⼒更⽣,并为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战略措施和经济合作⽽进⾏的活动。
因为发展中国家多位于地球的南半部,因此称这⼀合作为“南南合作”。
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1964年七⼗七国集团的成⽴,标志着南⽅国家开始采取集体⾏动促进共同利益的发展。
南南合作是⼀种建⽴在互相尊重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新兴国际关系:①发展中国家建⽴了许多原料⽣产、输出国组织和区域性、半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②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的合作,推动它们在政治上的合作。
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合作,进⼀步壮⼤了它们的⼒量,确定了共同
的⽬标,有⼒推动了新的国际秩序的建⽴。
南南合作前景美好,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技术都⽐较落后,经济结构与发展⽔平⽐较接近,投资条件不利,再加上宗教、领⼟、民族等⽭盾的存在,南南合作还存在着很多障碍。
4、东西⽅关系的嬗变及历史启⽰
16世纪以前,东西⽅之间在各⾃活动范围内活动,基本上保持着分散和孤⽴的状态。
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16世纪初具规模的世界市场的萌芽,各地区的联系逐渐加强。
随着西⽅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两次⼯业⾰命的深⼊进⾏,东⽅逐渐从属于西⽅,成为西⽅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地、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地,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但落后的东⽅多家也从西⽅列强那⾥获得了近代的⽣产⼒,开始向西⽅学习,有的国家逐渐摆脱落后地位,赢得了民族独⽴,并⾛上独⽴发展道路,⾛上近
代化道路。
尤其是⼆战后,东⽅国家⼤都建⽴了民族独⽴国家。
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历史思考:以⼯业化为核⼼的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近代时期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强⼤推动⼒。
除此以外,阶级⽃争是东西⽅历史发展的动⼒,经济是原动⼒,⽽罪恶也是历史发展的动⼒。
5、若⼲民族解放运动事件的⽐较
⑴美国独⽴战争和拉美独⽴运动
①同:A.背景相同,都是在经济发展、民族和民主意识增强、启蒙思想的影响下爆发的。
B.⽬的相同,都是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独⽴。
C.特点有相同之处,以⼩抗⼤,以弱胜强。
D.性质相同,都是以独⽴战争形式出现的资产阶级⾰命。
②异:A.范围不同,前者局限于北美13州,后者席卷整个拉美。
B.领导者不同,前者中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结成联盟,起领导作⽤;拉美的资产阶级⼒量薄弱,只是作为⼀般⼒量参加,领导权在⼟⽣⽩⼈⼿中。
C.影响不同,前者对法国⼤⾰命和拉美独⽴运动构成重⼤影响,美国赢得彻底独⽴;⽽拉美国家则⾯临着殖民主义的新威胁。
⑵太平天国运动和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
①后者的主要原因是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领导⼒量是当地的封建王公,参加者主要是⼟兵,⽃争对象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最终为英国殖民当局镇压。
②⽽前者虽然与外国侵略有关,但根本原因是阶级⽭盾的激化,领导⼒量和参加者主要是农民阶级,⽃争对象主要是清政府,也包括外国侵略势⼒,最终被中外反动势⼒联合镇压。
5、⾛近亚洲四⼩龙
⑴它们均位于亚洲东部,⼟地狭⼩,资源贫乏,⼈⼝不多但密度很⾼。
⼤多与中国的历史和⽂化传统关系密切,属于儒家⽂化圈(龙⽂化圈)。
⑵它们均属于海岛型或半海岛型国家或地区,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较多的港湾,⾯向海洋的有理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⑶战后初期,它们的经济都存在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属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的国家和地区虽获得美援但经济状况变化不⼤。
从60年代开始,它们经济开始腾飞,实现了⼯业化,国际上称之为新兴⼯业化国家或地区。
⑷它们成功的原因:①所处地理环境的优越,并充分利⽤;②重视⼈⼒资源的开发,重视教育投⼊,劳动⼒素质较⾼;③选择⼀条较为切实可⾏的发展战略,从50年代推⾏“进⼝替代”战略、着重发展劳
动密集型的加⼯⼯业,发展为60年代的“出⼝导向”的战略,⼀直到70年代,⽽后向⾼科技产业转变。
7、对⼀战以来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认识
⑴相同原因:①受社会主义⾰命(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动、影响;②各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发展,领导⼒量壮⼤;③西⽅帝国主义整体⼒量削弱。
⑵不同特点:①⼀战后,出现新的领导阶级⽆产阶级。
各国⾰命的类型和发展具有多样性。
成为世界⽆产阶级⾰命的⼀部分。
②三四⼗年底带有鲜明的反法西斯⽃争性质(是世界⼈民反法西斯⽃争的重要组
成部分)。
③⼆战后,在亚⾮拉美地区⼴泛展开,⾼潮迭起,出现联合反帝反殖反霸⽃争的新局⾯。
⑶反映趋势:⼀⽅⾯亚⾮拉国家由被奴役被压迫局⾯⾛向独⽴,第三世界崛起;另⼀⽅⾯,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向彻底崩溃。
⑷新问题:世界旧的政治格局、殖民体系⽡解,但新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在威胁世界安全。
⼀些新独⽴国家民族⽭盾开始显现,如印巴⽭盾、中东问题、⾮洲种族冲突等,成为影响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不安定因素。
少数发达国家控制国际市场,恶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条件,建⽴国际经济新秩序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临的新问题。
⾼考资源⽹(/doc/3f05fc6f19e8b8f67d1cb902.html ),您⾝边的⾼考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