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主要讲述了平均分的
概念和求平均分的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并能够将除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理解平均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但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
能还比较模糊。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平均分配的经历,但不一定能够用数学的语言和符号来表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
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
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2.难点:能够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并能够解释平均分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求平均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实物等。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分糖果,引入平均分的概念。

提问:如果把这
些糖果平均分给你的好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求平均分的例子。

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
3个小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3.操练(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如小棒、图形等,进行实际的平均分操作。

如:
把10个小棒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回答。

4.巩固(10分钟)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把15个橘子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回答。

5.拓展(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分?让学生举例
说明。

6.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平均分的概念和求平均分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
教师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

如:把20个糖果平均分
给4个小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
8.板书(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以上是针对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3课时)》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了一
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对于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准确,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

其次,我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还有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

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他们只是机
械地按照公式进行计算,而没有理解到平均分的实际意义。

针对这个问题,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同时,我还增加了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2.学生对于求平均分的方法掌握不熟练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求平均分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他们往往
需要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而不能独立地进行求平均分的工作。

针对这个问题,我耐心地引导学生发现求平均分的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

3.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对于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导致有些环节过于冗长,而有些环节又过于仓促。

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课后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对教学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以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

1.进一步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我决定在课后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
学习需求和困惑,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我也会增加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为了保证每个环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加
注重教学时间的分配,避免教学时间过于冗长或仓促。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环节。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
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用语言描述一下你对平均分的理解。

2.请举例说明如何将20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3.请计算:把18个橙子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
4.请总结求平均分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解释。

5.请找一找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并用数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些作业旨在让学生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作业的布置上,我注重了梯度性,既有基础的计算题,也有思考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专家点评环节,我收到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专家们认为,我的作业设
计具有以下优点:
1.作业设计紧密围绕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题型丰富,既有计算题,也有思考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

3.作业具有梯度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专家们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1.在作业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的题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
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2.在作业的布置上,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独立
思考和解决问题。

3.在作业的评价上,可以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针对专家们的建议,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决定在今后的作业设计中进行以
下改进:
1.增加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

例如,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动手操作题,如制作平均分的小游戏等。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可
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

3.在作业评价上,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同时,
也要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指导他们改进。

通过专家点评,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在作业设计中的不足,也学到了许多宝贵
的经验和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