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和家长的良好沟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班主任老师如何与家长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
曹玉
“家长是教师的教育合作者”,也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学生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观念偏差、家长自身因素等许多原因造成的,尽早建立起亲师联系,及时沟通学生情况,互相交流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当然大有裨益。

那么班主任与家长交往时,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呢?下面我结合工作实践谈谈一点体会。

一、班主任必须掌握沟通的艺术
学生家长有各种类型,这就需要班主任善于与各类家长沟通。

因此,教师要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1、做好充分的准备
亲师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第一次接触、第一印象在交往中十分重要,他不仅直接影响本次沟通的效果,还会影响以后亲师关系的建立。

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认真对待。

除了自己的形象和举止外,谈话的语气、态度尤为重要。

上例中金老师对此似乎认识不足,与家长的沟通是在偶然的情况下进行的,准备显然不够充分。

面对新的学生,老师如果想与家长建立联系,最好预先进行“学生个别谈话”,在个别交谈中对学生有初步认识,对学生家庭也有初步了解之后,再开始做亲师沟通也不迟。

2、主动维持友善的态度
虽然老师找家长沟通是为了他们的孩子好,但我们同样应该认识到,家长是在配合我们的工作,主动维持友善的态度是我们老师首先应该做到的。

但由于有情绪化的言辞出现,给家长的印象是告孩子的状,也难免会引起误解。

“护犊之心,人皆有之”,在与家长沟通前,应先全面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叙述时多给予正面肯定,少做负面责备,对学生的偏差行为也只客观陈述事实,不加个人情绪性的批评。

经由老师客观的陈述与鼓励,特别是具体的指导,家长多半能立即感受到我们的真诚与理性,并主动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3、积极与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传授方法,给家长支招,
有许多教师在与家长见面后就迫不及待地向家长描述他的孩子如何如何表现不好,并质问家长:“你说怎么办?”给人的印象就是向家长告孩子的状。

这样十分容易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反感,导致师生关系、亲师关系的恶化。

李希贵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家长不是在具备了家教的素养后才成为家长的,也不能等孩子长大定型、家长悟出了家教的得失之后再对孩子“回炉”。

因此教师应把自己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平时积累的各种教育方法传授给家长,让家长掌握教育的规律,运用科学的家教方法,培养孩子优良的品行。

对于学生的问题,常常像家长所说的“你反映的问题在原来的小学时老师已经多次说过,孩子的毛病我了解得比您还要详细具体,”家长迫切需要的是“怎么办”而不再是“是什么”在这
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同样影响沟通效果。

如果能再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共同分析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充分讨论双方建议后,提出期望形成共识,沟通的目的就达到了。

4、沟通方式多样化
老师于家长沟通可以采取面谈方式,也可以用电话、书信形式,比如,在开学第一周,给全班学生家长写一份信,介绍一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教育观点和对家长配合班级管理的要求,诚恳要求家长百忙之中写信回信,介绍孩子的情况,效果也很好。

另外采取《学校与家庭联络本》的沟通方式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5.表扬为主,投家长所好
每一个人都喜欢表扬。

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喜欢听表扬的话,家长尤其喜欢听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个家长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

所以,家长在心底里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

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投其所好”。

与家长谈话
时,特别是有第三者在场时,尽量以表扬为主(当然需指出的缺点应私下双方单独交流),让家长每次与教师沟通时都有一种舒畅感。

6.关心学生,令家长感激
感激是因对方的好意、帮助、信任、认可而对对方产生好感,是建立在感动基础上的情绪体验。

当家长对教师有了感动和感激之情时,他们才更愿意与教师交流与沟通,所以我平时特别关心学生,每接手一个新班级,就会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全面了解,如家庭成员、家庭住址、特长等,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方便我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

7.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我也是个家长,很能理解家长的心情,事事都能站在家长的角度替家长着想,为家长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办好一件件小事去赢得家长的满意。

二、因人制宜的沟通——区别对待不同性格特点的家长
每个家庭的家庭环境、文化程度、思想认知、经济条件等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每个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存在。

我们作为教师和不同性格特点的家长沟通交流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分类对待,注意方式方法。

1、负责任型的家长
这类家长往往会把问题看的非常的严重,心里比较紧张,认为孩子不应该犯此类错误,大多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

一旦得知情况,火气很大,对学生非打即骂,在教师面前严厉的训斥自己的孩子。

此类家长责任心很强,态度非常的积极,只要班主任有需要就会积极主动的配合,对学生也起到强大的威慑作用。

但是这种独裁式的处理方法仅仅是发挥家长的威严,有利于减少学校教育的阻力,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情感攻势,在很多时候学生表面上是屈服了,但实际上内心是不以为然的,教育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面对此类家长,班主任应该把握好通告信息的度。

应该把事件讲详细,慎重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不能充当导
火线,建议家长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变盲从教师为利用自身优势来面对自己的孩子,用刚中带柔的策略来瓦解学生的固执。

我班里曾经有这样一位学生,开学的时候成绩还是不错的,很有希望能上重点中学的,后来迷上了上网,成绩一落千丈。

得知这一情况后,我马上对其进行教育工作,分析利弊,经过多次的交谈,该学生拿出了坚强的决心,表示不再去上网,并请老师和同学对自己进行监督。

为了防止该生周末偷去上网,我把家长请来学校。

一听说自己的孩子偷偷去上网,还没等我把事情讲清楚,家长火冒三丈,急于兴师问罪,就在办公室里严厉的训斥孩子,还扬起巴掌要打学生。

这样一来家长和学生之间就直接站在了对立面,冲突很严重,遇上叛逆的学生他就会故意去上网气家长。

这种状况给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有些时候甚至会使班主任的工作成果毁于一旦,前功尽弃。

面对此次失败,作为班主任的我没有引导好家长,没有同家长事先商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2、溺爱型的家长
这种家长比较欣赏自己的孩子,对其缺点不够重视,甚至避而不见。

重养轻教,尽其所能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保证孩子不受任何一点委屈和伤害。

做事听之任之,不加任何的干涉。

只要孩子取得一点成绩就给予物质的奖励,确保孩子在班级中的优越感。

在农村此类家长很多。

许多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有爷爷、奶奶照顾,这种隔代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就更深。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学生都比较自信甚至是自负,一旦碰到问题却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解决,对事物的艰难性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接到老师的通报时家长并不完全相信老师所言。

他们会及时的与学生取得联系,或者四处打听,寻求学生版本的事件过程,并且很快就会把对事件的认识归结到学生的立场上。

反过来在与老师讨论问题的原因,最终的结论往往是“问题不大”“暂时现象”等,建议老师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把小事情搞大,认为区区小事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这种与学生同角度看问题的家长,不是教育工作的坚强后盾,仅仅是可以争取的力量。

对这种家长,班主任平时就应主动与其沟通,将学生日常的学习表现告诉家长,使其做到心中有数。

用词要恰当,不渲染不回避,多举事实不做评价,并且要人证物证都有,防止学生回家后“翻供”。

另外出现问题时班主任应有孤军作战的思想准备,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尽量不要惊动家长,形成处理结果后在告之家长。

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家长顺利接受结果的前提,日常的交流与信任是老师与家长合作的基础。

班主任与此类家长接触时要慎重。

对于家长的认同不可强求,赢得几分是几分。

若过于激进,就会把家长推倒学生那边,这样一来,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会引发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此类家长以女性家长。

;居多,班主任与其接触时更应注意。

3、搪塞型的家长
此类家长明白老师的好意,也想维护老师的积极性,不过更不想让孩子受委屈,心疼孩子的委屈,总认为孩子不懂事,犯错误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原因。

当得知孩子犯错误时完全附合老师,甚至能和老师一起批评自己的孩子,但心里心疼孩子的要命。

可一离开老师的视线,对孩子却是嘘寒问暖,完全忘了作为家长应尽的职责。

有的家长甚至唱反调,和孩子一起数落老师挑剔同学,无原则的迎合孩子,以求孩子一时的畅快。

这种家长是最不合格的一类。

他们只知道爱孩子,却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对于这类家
长,班主任要多打听多了解,做好准备。

家长的牢骚来自学生。

所以老师与学生打交道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尊重学生的情感。

对于学生敏感的话题要么不讲,要么就讲的精、讲的准,赢得学生对你的敬佩。

在班级管理中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及时纠正班级中不积极的言论和做法,减少学生和家长的怨恨情绪的产生。

一旦此类学生犯了错误,遇到问题,应先对其正确的地方给予肯定,在指出不足的地方,多表扬少批评,尽可能的获取他的信任。

利用学生的信任促使其自我反省,最终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样的话家长也就无话可说了。

如果做不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的,一定要家长协作的,应该先将家长请到办公室里,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统一口径,然后再叫来学生一起进行说服教育工作。

学生走后,再次与家长进行交流,强调家长与老师保持一致的重要性,不给家长与学生独处的机会,从而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面对此类家长,老师应多向家长介绍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其孩子的关心和重视,从而取得家长对老师的信任。

4、漠不关心型的家长
此类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比较低或工作繁忙,或家庭情况特殊,对孩子的教育很不重视。

孩子送到学校后,就不闻不问了。

平时从不会主动来学校或打电话给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

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后,对老师的通报表现的很不耐烦,敷衍了事,不能拿出时间来专门思考孩子的问题。

见了孩子也不主动询问孩子的在校表现,更不会就已出现的问题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类家长不会和老师发生冲突和争执,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没有任何的帮助。

他们认为孩子送入学校就是学校的责任了,平时的交流完全是多余的。

如果老师与其主动联系的次数过多就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学生。

他是养父母抱养的,后来他的养父母有了自己的孩子,就开始嫌弃他,对他不管不问。

在同学中他经常受到他人的嘲笑,为了维护自尊他经常用拳头来对付其他同学。

为此我经常找他谈心,但效果不是很好。

一次为了一件小事,把同学暴打了一顿,花去上千块的医疗费。

我打了好几通电话,他的家长才肯来学校。

到学校后对老师的述说很不耐烦,甚至很严厉的责问:我的孩子送到学校,你们作为老师有责任帮我教育好,为什么还要来找我呢?对这种家长,老师应把握好交流的时间和频率,讲话要简明扼要,直奔主题,不可拖泥带水。

要多介绍问题的严重性,强调事件的负面影响,对家长要讲清具体的要求。

一般来说这类家长都比较粗心,对孩子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没教育好,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但这种学生的独立自理的能力很强。

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应多强调这样的亮点,这样可以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只有摆明利害关系,击中要点,引起关注,才能发挥家长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教育学生。

学生有千万种,家长也有千万种,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也应因人而异,因人制宜。

与家长交流时老师事先应该多方打听,了解一些家长的情况。

接触时多听少说多观察,看准之后再采取相应的策略。

无论家长是哪种类型,家长老师合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只要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付出细心、真心、诚心和爱心,一定会赢取家长的信任,与家长和谐相处。

三、扎实开好家长会,及时做好家访工作
家长会是家校联手教育孩子的必要方式,召开家长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重要影响。

大部分家长和学校的有效沟通都是在家长会上,只有充实有指导意义的家长会才能吸引家长和班
主任进行更多的沟通。

及时做好家访工作,让学生和家长能感受到班主任和学校对学生的重视。

同时也是班主任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途径,对良好沟通有着促进作用。

总之,无论我们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合作,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才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理解与合作,从而使我们的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