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各论-清热泻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5 、清虚热药
主治阴虚内热之午后发热、骨蒸发热、五心 烦热、口燥咽干、虚烦不寐、盗汗,舌红少 苔,脉象细数等,以及温病后期,热伤真阴 之夜热早凉、手足抽蠕、神疲倦怠等。也可 用于小儿疳热等。
9
概述
选药及配伍: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
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 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 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 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2.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 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3.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
3
概述
分类: 1.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药 3.清热凉血药 4.清热解毒药 5.清虚热药
4
1.清热泻火药
主治气分实热证之大热、大汗出、大烦渴、 谵语、发狂、小便短赤、舌苔黄燥、脉洪大 等,以及肺热、胃火、心火等引起的多种实 热证。
5
2、清热燥湿药
主治湿热证,如肝胆湿热之胁肋胀痛、黄疸、 口苦、阴囊湿疹、舌苔黄腻等,脾胃湿热之 胃脘胀闷、纳呆、呕恶、口腻、尿少等,大 肠湿热之泄泻、痢疾、痔漏等,膀胱湿热之 尿急、尿频、尿痛、尿浊、尿少等,肌肤湿 热之湿疹、关节肿痛,以及湿温病身热不扬、 汗出热不解等。
敛疮生肌
煅后外用治疮疡不敛;湿疹;烫伤
18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 清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胃火牙痛 + 细辛
2 肺热喘咳证 配伍麻黄、杏仁,清肺热 3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
22
知母
【药性】 苦、甘,寒。 肺、胃、肾。
23
知母之功效
1.清热泻火 (在外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在内上治肺热咳嗽,中治胃热消渴,下治阴虚骨蒸)。 2.滋阴润燥 (上养肺阴,中益胃阴,下滋肾阴) 清润兼备,针对肺、胃、肾三脏。
24
知母的应用
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 下能泻肾火。
第九章 清热药
1
“火”、“热” 的病理改变
Hale Waihona Puke 性质 上炎 燔灼 急迫腐物
致病特点 一派阳热征象 易扰心神
易伤津液, 易于耗气
易于生风 易于动血 发病急、传变快 易致肿疡
病症特点 发热、面赤、口舌生疮、牙 龈肿痛、心烦、神昏。
口渴、尿少、便结 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抽搐、目睛上吊 脉数、出血
局部红肿热痛、化脓溃烂
20
石膏方剂举例
白虎汤《伤寒论》: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治阳明病发热,大烦大渴,大汗出,脉洪大。
玉女煎《景岳全书》: 生石膏、熟地、麦冬、知母、怀牛膝 治热病烦热口渴,头痛,牙痛。
21
知母《本经》
[来源]为百合科 植物知母
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
33
芦根鉴别用药
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二者 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但芦根长于生津 止渴,苇茎长于清透肺热,略有侧重。
苇茎汤原用芦苇的地上茎,不是芦苇的根茎, 但因一般药店不备,故以芦根代替,临床使用 已久,这说明苇茎和芦根的作用相同。故在农 村合作医疗站中可以采集新鲜的芦根和苇茎同 用,不但可节约挖掘芦根的人力,且可扩大药 源。
蒙花、青葙子
15
概说
含义:本类药性多苦寒或甘寒,具有较强的清热 力,能清热泻火,用于治疗火热较盛的病证。
适应证:本类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适用于 热病邪入气分出现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 至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
此外,因各药归经不同,这些药还适用于肺热、胃 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2. 鲜竹叶与淡竹叶两药都能清心除烦、利小便,但 鲜竹叶清心热的效果较好,且能凉胃,又能用治上 焦风热;淡竹叶的利尿作用较好,以渗湿泄热见长。
3. 现在一般药店中大都不备鲜竹叶,如处方只写竹 叶,都配淡竹叶。如需用鲜竹叶,必须临时采集。
44
栀子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茜 草科植物栀 子Gardenia jasminoide s Ellis的干 燥成熟果实。
48
栀子之鉴别用药
栀子的入药。 栀子皮--达表而去肌肤之热; 栀子仁--走里而清内热; 生栀子--走气分而泻火; 焦栀子--入血分而凉血止血。
49
栀子
【用法用量】入煎剂,5-10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
【处方用名】 1. 炒山栀、焦山栀、黑山栀(炒至外皮呈黑色,
用于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2. 生山栀(生用,清热泻火之力较强)
10
概述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
食少便溏者慎用; 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
慎用; 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疗程。清热药中病即止,避免损伤阳气。
11
实热证
现代应用
高热 痢疾、黄疸 痈肿疮毒 脏腑火热
传染病、感染, 伴毒血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
26
知母方剂举例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知母、黄柏、地黄、丹皮、萸肉、山药、
泽泻、茯苓 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多梦遗精。
27
石膏与知母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二药同能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 病之高热烦渴,内伤病的胃热消渴、肺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石膏大寒,清热泻火优于知母,知母质润, 生津止渴优于石膏。
肿瘤
病理
病原微生物感 染。
炎症反应。 免疫失常。 发热、疼痛、
中枢症状。
12
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 抗毒素* 抗炎 解热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肿瘤
13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14
【教学内容】
1.清热泻火药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参考:寒水石、竹叶、鸭跖草、谷精草、密
【功效】清热泻火, 用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
除烦,利尿。
及移热小肠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9g。
43
淡竹叶之品种
1. 淡竹叶一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它不是淡竹 或苦竹的叶(鲜竹叶),而是另一种草本植物“淡 竹叶”的叶。由此可知,在明代以前一些常用的有 竹叶等药所组成的方剂,它所用的竹叶,都是鲜竹 叶,不是淡竹叶。
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以 扶正祛邪。
16
石膏 《本经》
[来源]为硫 酸盐类矿物 硬石膏族石 膏,主含含 水硫酸钙 (Ca2SO4· H2O)。
17
石膏
【药性】甘、辛,大寒。肺、胃。
功效
主治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肺胃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胃热 呕吐;胃火头痛;牙龈肿痛;口疮
配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 黄柏,则泻肾火。
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 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 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 作用。
25
知母的应用
【用法用量】 入煎剂,6-12g。 【处方用名】
肥知母、知母(生用,泻火之力较强) 炒知母(炒用,泻火之力稍缓和) 盐水炒知母(滋阴退虚热较佳)
6
3 、清热凉血药
主治血热证。温病热入营血可见身热夜甚, 心烦躁扰,甚则神昏谵语,斑疹隐隐或见多 种出血现象,舌质红绛。内伤血热证可见心 烦,少寐,手足蜕皮,毛发脱落,月经先期 量少,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等。
7
4 、清热解毒药
主治各种热毒证,内脏热毒如咽喉肿痛、痢 疾、肺痈、肠痈等,外科热毒如疮痈、丹毒、 痄腮等,他如毒蛇咬伤、癌症等均有治疗作 用。
36
天花粉
【药性】 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37
【功效主治】
功效
清热生津
消肿排脓
主治
肺热燥咳,热病伤津、口渴
痈肿疮疡
38
天花粉的应用
与沙参、黄芩等配伍,清肺润燥,生津解渴, 临床上用于肺热燥咳。
与麦冬、知母等配伍,用于热病伤津及消渴 等
与连翘、蒲公英、浙贝母等药同用,对疮疡 未溃者有消肿作用,对已溃脓出不畅者则有 排脓作用。
29
芦根
30
芦根
【药性】 甘,寒。 归肺、胃经。
31
【功效主治】
功效
除烦止渴
主治
热病烦渴
止呕
胃热呕哕
清热泻火
肺热咳嗽,肺痈吐脓
利尿
热淋涩痛
32
芦根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 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处方用名】
鲜芦根、活芦根(用新鲜者,用时去节) 干芦根(晒干用,作用较逊)
56
夏枯草方剂举例
夏枯草膏《医宗金鉴》: 夏枯草、当归、白芍、玄参、乌药、浙贝、 僵蚕、昆布、陈皮、桔梗、甘草、香附、红花
治肝燥血旺,瘰疬坚硬。
57
决明子《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植物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 或小决明 C. tora L.的干燥成熟种 子。全国南北各地均有 栽培,主产于安徽、广 西、四川、浙江、广东 等地,秋季采收成熟果 实,晒干,打下种子, 除去杂质。生用,或炒 用。
39
天花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不宜于乌头类药材同用。 【处方用名】天花粉、花粉(洗净,晒干,
切碎用) 药理作用:抗早孕、致流产→治疗宫外孕
40
天花粉与芦根
相同点: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不同点: 1. 天花粉生津止渴略优,古有“渴而不止,知
母花粉”之说;芦根清中兼透,清热为胜。 2. 芦根主治内痈,是治疗肺痈的常用药;
34
芦根方剂举例
苇茎汤《千金方》: 苇茎、薏苡仁、桃仁、瓜瓣 治肺痈发热咳嗽,痰多带血且有腥臭味。
35
天花粉《神农本草经》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 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 边栝楼 T. rosthornii Harms的干燥根。全 国南北各地均产,以河 南安阳一带产者质量较 好。秋、冬二季采挖, 洗净,除去外皮,切厚 片。鲜用或干燥用。
不同点:石膏煅用能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 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 知母能润肠通便、滋肾阴清相火,治疗肠燥便秘、肾 阴虚证,为石膏所不具备。
28
芦根《名医别录》
为禾本科植物芦苇 Phragmites communis Trin.的 新鲜或干燥根茎。全 国各地均有分布。全 年均可采挖,除去芽、 须根及膜状叶。鲜用, 或切后晒干用。
2
概述
含义: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 物,称为清热药。
药性特点:药性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 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 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 《神农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药”的意思。
适应证: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泻痢、温毒 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瘰疬,瘿瘤 高血压病
54
夏枯草之配伍
配菊花、决明子,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 配石决明、钩藤,平降肝阳,治头痛、头晕;
配玄参、贝母、牡蛎,软坚散结,治瘰疬、
结核。 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肿瘤。
55
夏枯草的应用
【用法用量】入煎剂,9-15g。 或煎膏服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花粉主治外痈,是治疗外科疮疡肿毒的常用 药。
41
淡竹叶《神农本草经》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的 干燥茎叶。主产于长 江流域至华南各地。 夏季末抽花穗前采割, 晒干切段,生用。
42
淡竹叶
【药性】甘、淡,寒。 1.热病烦渴。
归心、胃、小肠经。 2.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50
栀子方剂举例
栀子大黄汤《金匮要略》: 栀子、大黄、枳实、豆豉 治酒疸,心中懊或热痛。
51
夏枯草 《本经》
[来源] 为唇形科 植物夏枯草 Prunella vulgaris L. 的 干燥果穗。
52
夏枯草
【药性】 辛、苦,寒。 肝、胆。
53
【功效主治】
功效
清肝火 散郁结 降血压
主治
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 可配伍升药如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 烫伤,配伍青黛,如牡蛎散。
19
石膏
【用法用量】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 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 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阴虚内热——忌服 【处方用名】
生石膏(生用,清热泻火) 熟石膏、煅石膏(煅用,收敛生肌,专作外 用)
45
栀子
【药性】 苦,寒。 心、肺、三焦。
46
【功效主治】
功效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主治
热病心烦;高热烦躁
湿热黄疸;小便短赤;热淋; 血淋 血热出血;痈肿疮毒; 外用治疗扭挫伤
47
栀子的应用
配淡豆豉泻心火除烦,治疗热病心烦,躁扰 不宁。
配黄芩、黄连、黄柏,组成《黄连解毒汤》, 清泻三焦火热之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