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设计(内含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设计(内含2课时) XXX《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课时)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第1课时一、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诵读,本课所选四首诗是四位诗歌大家的代表作品之一,分别抒发了清幽淡泊心态、思乡之情、远戍思归以及暮春惜春之情,古诗词研究因学生阅历和积累原因,理解较为困难,因此课堂引领方向要导向正确,若学生没能完全领悟,教师应加以引导和点拨,从而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进而思考自身的人生之路。
三、学情分析
诗词音韵优美、含蓄隽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陶冶情操、启迪人生、提高艺术修养的作用。
但对当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学情分析发现,初中生对古诗文研究的兴趣不高,对古诗词掌握理解程度距离新课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提供更具体、丰富、有效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两首诗歌的创作配景,了解作者概略。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重音、停连、读出诗的情感。
通过朗读,提升诗歌的诵读本领与观赏水平,进而体会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3.通过反复朗读,团体感知诗歌的头脑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
4.激起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五、讲授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难点:提升诗歌的诵读能力与欣赏水平,进而体会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从最古老的《诗经》入手下手,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
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那个诗歌的黄金时代。
一同去重温那一篇篇经典。
二、预检测
(一)作者介绍
1、XXX(701-761),字摩诘。
唐代杰出诗人、画家,他的诗与XXX齐名,并称“XXX”,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晚年无心仕途,比较消极,追慕隐逸恬静有皈依XXX,故后人称其为“诗佛”。
有《王右丞集》传世。
2、XXX,字太白,号XXX居士。
是XXX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有“XXX”之美誉,与XXX并称“XXX”。
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李太白集》。
(二)、生字词的识记
辋(wǎng)川幽篁(huáng)长啸(xiào)散(sàn)入、折(zhé)XXX、研读课文《竹里馆》
1.配乐范读
2.(1)写作背景《竹里馆》是XXX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
(2)作者简介:XXX(701-761),字摩诘。
唐代杰出诗人、画家,他的诗与XXX齐名,并称“XXX”,同为盛唐山
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晚年无心仕途,比较消极,追慕隐逸恬静有皈依XXX,故后人称其为“诗佛”。
有《王右丞集》传世。
3.初读识画:学生自读体会画面美。
竹里/馆
XXX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XXX曾评价XXX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请同学们配音读诗,想象一下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诗人单独闲坐在幽深的竹林,时而奏琴,时而长啸。
竹林深处清幽寂静无人知晓,惟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照射我。
4.深读入画:学生自读体会诗中描绘的意境美。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感受一下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诗人通过“幽”“深”“明”几个形容词来营建出月光普照大地的幽深空阔的审美境界,并通过“坐”“弹”“啸”几个动词来描写人物举动,从而把诗人脱离尘世、隐居山林所具有的
XXX表现得极尽描摹,构成了全诗精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5.美读赏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妙境界。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
读完你会发觉本诗仅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峙同一,相映成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高超境界。
6.小结:这类从画面观赏的角度赏析诗歌,同学们学会了吗?
四、研读《春夜洛城闻笛》
1.导入:如果说“弹琴长啸”让我们看到了宁静淡泊的XXX。
那么春夜悠扬的笛声又勾起了大诗人XXX怎样的情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夜洛城闻笛》。
2.背景介绍:这是35岁的XXX游洛城时所作。
当时XXX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
诗的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提示:时间,地点,事情。
用本人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提示:一个春季的夜晚,XXX在“洛城”听到了笛声。
知道“洛城”在哪儿吗?提示:今河南洛阳。
3.读诗韵:指导学生诵读。
春夜/洛城/闻笛
XXX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除注意字音、节奏,更重要的是理解诗人的情感,注意音读的轻重和速率的快慢,表达出诗的情感,这就得学会抓重点词!(如:暗,暗暗地意思。
要读得低沉、缓慢;满,要读得饱满、延长音;故园情,要字字延长,一咏三叹)。
目前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
试着用教师教你的方法带着感情来读诗。
4.悟诗境:本诗描绘了怎样的景遇呢?(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收回婉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荡,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田园的《折杨柳》,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能感受到诗人闻笛后的心情吗?是什么样的?提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是什么曲子引起了他的思乡情呢?提示:折柳
何谓折柳呢?(见注解⑦.)折柳不仅指曲名,还可以指一种俗,一个场景,那就是依依不舍的离人划分时的情态。
所以我们说春夜、客居的洛城、折柳这些意象水到渠成地创设了
一种思乡的情境。
于是紧接上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田园家园的情感呢?一切戛然而止却又余韵袅袅,令人回味无穷。
XXX特别善于造意境。
比如他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
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怀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如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蜜意挚意。
字面上句句写景,实践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5.小结:从意境的角度赏析诗歌,同学们学会了吗?
同学们,你们还晓得哪些表现故园情的诗句?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
2.完成第一课时跟踪测试题。
六、板书
竹里馆
诗歌描绘了思念
月下独坐、奏琴长
XXX
啸的悠闲生活,传诗独坐幽篁里,
中
有达出诗人宁静、淡奏琴复长啸。
画
泊的心情。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叙述了诗人在客XXX
居洛阳的一个夜意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晚,听到了抒发离别之情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
亲人的思绪。
境
七、教学反思
朗读,是学生通过语言笔墨走向作者,与作者对话交流举行心灵碰撞的进程,是语文讲授中不成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
本节课讲授重点是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和魅力,学生读得十分充分,教者指导也比力到位,可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朗读指导仅仅凭几节课照旧远远不敷的,还需求在以后的讲授事情中多指导。
XXX《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二课时)
教材册别及单元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时第2课时一、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
在通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本文所选四首诗是四位诗歌大家的代表作品之一,分别抒发了清幽淡泊心态、思乡之情、远戍思归以及暮春惜春
之情,古诗词研究因学生阅历和积累原因,理解较为困难,因此课堂引领方向要导向正确,若学生没能完全领悟,教师应加以引导和点拨,从而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进而思考自身的人生之路。
三、学情分析
诗词音韵优美、含蓄隽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具有陶冶情操、启迪人生、提高艺术修养的作用。
但对当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学情分析发现,初中生对古诗文研究的兴趣不高,对古诗词掌握理解程度距离新课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提供更具体、丰富、有效的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这两首诗歌的创作配景,了解作者概略。
2.通过朗读,提升诗歌的诵读能力与欣赏水平,进而体会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3.通过反复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提升诗歌的诵读能力与欣赏水平,进而体会古诗的音韵美、意境美。
难点:整体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背诵。
六、教学过程
(一)预检测
(二)作家引见
(1)XXX,与XXX并称“XXX”,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代表作有《白雪歌判官归京》等。
(2)XXX,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XXX”。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头脑家、教育家。
被尊为“XXX”之首。
与XXX并称“XXX”。
2.生字词注音
XXX(cén shēn)袖( xiù)凭(píng)传(chuán)语XXX (hán yù)芳菲(fāng fēi)榆荚(jiá)惟解(jiě)3.解词
漫漫:路途遥远的样子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
凭:请求,烦劳传语:捎口信
惟解:只知道
四、教学过程
(一)《逢入京使》高适
1.导入: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绝后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XXX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添加了一支奇葩。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XXX的诗歌《逢入京使》。
2.写作背景:XXX八载,XXX第一次远赴西域,任XXX 书记。
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
在通往西域的大路上,他遇见了一个返京的使者,两人立马而谈,互叙寒温。
诗人知道对方还要返京,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此诗就描写了这一场景。
3.读诗韵:
(1)教师配乐范读
逢入京使
XXX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你来读这首诗,注意字音、节奏、重音、停连,别忘了带上你的感情。
4.解诗意: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看这首诗的内容。
先解题:逢:碰到。
入京使(见注解①):回京城长安的使者。
这首诗歌是写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
这首诗的内容就是:第一次远赴西域的诗人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思乡的泪水沾湿了双袖,模糊了面容。
途中与返京
的使者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纸和笔,请给家人捎个口信,就说我一切安好。
5.悟诗情:
这首诗最能突出作者此时心情的句子是哪一句?提示:双袖龙钟泪不干
诗人因为什么而泪不干呢?提示:思乡
我们之前还学过一首XXX思乡的作品是《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可以说思乡是良多诗人笔下的主题。
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仅仅是思乡吗?提示:通过朗读同学们知道诗人并没有过多沉寂在思乡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
这里不说旅途艰辛,不说回家无期,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平实的语言抒写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以及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就像XXX的那首《立春日感怀》中的诗句“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无论多少年过去,这样的一份家国情怀依然会震撼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6.小结:同学们,从情感角度感受诗歌,你们学会了吗?你们还晓得哪些表现家国情怀的诗句?
(二)《晚春》XXX
1.导入: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绰约多姿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蜜意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
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研究《晚春》。
2.配乐范读。
3.(1)作者简介:XXX,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XXX”。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被尊为“XXX”之首。
与XXX并称“XXX”。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XXX在晚春游城南时所作,写作此诗时作者已进入自己年龄的“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4.读诗韵:请同学们放声朗读两遍。
晚春
XXX
草树/知春/不久归,
各式/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5.解诗意:从哪些角度理解诗意呢?提示:题目、意象、写作背景和诗人经历。
本诗题目“晚春”,在古代人们将春天分
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早春、仲春、晚春。
晚春指的就是春天的最后一段时间。
《晚春》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提示:花草树林知道春天不久将要归去,于是万紫千红争相斗艳竞相开放。
而杨花榆荚没有这个才华和能力,只知道像飞雪一样漫天飞舞。
6.品诗情
从诗中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提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那么诗人的这种情怀是直接说出来的吗?提示:不是。
那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提示:从那些赋予了人的感情的景物上看到的。
写花草树木探得XXX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XXX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XXX的行列。
这惜春争艳的草木、为“晚春”添色的榆荚也是乐观向上的诗人。
虽然此时诗人已进入自己的晚春时期,依然要珍惜时光,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
同学们,通过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来感受诗人的情怀,这样的方法,你学会了吗?7.小结:XXX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一首好诗,既是一件艺术珍品,又是
一篇美育教材。
优秀的古代诗歌可以为我们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粮食。
课后让我们多读诗,读好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逢入京使》、《晚春》。
2、完成第二课时跟踪测试题。
六、板书
诗人在远赴边塞的途
逢入京使
中,偶遇返京的使者,
XXX
托使者带平安的口信
故园东望路漫漫,以慰家人,抒发了诗
情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双袖龙钟泪不干。
感
全,以及思念亲人却
马上相逢无纸笔,
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
凭君传语报平安。
复杂情感。
写花草树木对晚
春天的留恋之
春
情,表达了诗
景
XXX
人热爱自然、XXX不久归,
各式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热爱生活的积
极向上的情
怀。
物
7、讲授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