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合集下载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泉头组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泉头组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

一、引言
松辽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的沉积盆地之一,其中中央坳陷区是该盆地中 最大的坳陷区。泉头组四段是该地区重要的地层单元,具有丰富的地质信息。近 年来,随着层序地层学和精细沉积相等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松辽盆地北部扶余 油层勘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三肇凹陷找到了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油气藏。为了 在更多地方取得突破,本次演示对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泉头组四段层序地层 及沉积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地质背景与区域特色
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大型的晚古生代断坳盆地。中央坳陷区 是盆地中最大的坳陷区,其内部构造复杂,具有多个次级坳陷和隆起。泉头组四 段是该地区的重要地层单元,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岩和灰岩等,厚度较大且变 化规律复杂。该地层单元在区域上具有较好的对比性,是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央 坳陷区沉积演化的重要载体。
四、结论
通过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旋回地层的研究,可以得出该地区沉积演化的规律 和特征。早白垩世时期,松辽盆地处于坳陷阶段,湖泊和水道发育,形成了以泥 岩为主的烃源岩;晚白垩世时期,松辽盆地进入坳陷晚期,湖泊和水道再次出现, 形成了新的烃源岩层。这一演化过程与区域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这些 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松辽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上白垩统旋回地层的沉积演 化过程
通过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旋回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实验分析和数值模 拟等方法的研究,可以得出该地区沉积演化的规律和特征。在早白垩世,松辽盆 地处于坳陷阶段,湖泊和水道发育,形成了以泥岩为主的烃源岩。随着时间的推 移,湖泊和水道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砂岩和砾岩为主的储层和盖层。在晚 白垩世,松辽盆地进入坳陷晚期,湖泊和水道再次出现,形成了新的烃源岩层。 这一演化过程与区域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松辽盆地QSN地区构造解释及断裂特征

松辽盆地QSN地区构造解释及断裂特征

通过任 意线 在全 区追踪 闭合 .并可 根据地震 界 面特 征对测 井地 质分层 进行适 当的调整 ,使得测 井一地 震标定 达 到最 佳 匹配
22 层位 追踪 与断层 解释 -
层位标 定 工作 是 地震 资 料解 释 的 基础 。 过 地 通 震和 地质标定 把地震 反射 同相 轴 同测井 和地层 岩性
进行 加密 解释 。同时 还采 用 局部 放 大 、 窗 口对 比 多 术、 地震 波形 分析 、 谱 分解 技术 、 频 地层 倾 角检 测等 技术 。 高 了断层解 释 的可靠程度 。 提
层 段进 行粗标 定 。
本 区断层发 育 , 中浅层 地震资 料分 辨率 高 、 信噪 比高 , 部 分断 距较 小 , 断层 、 幅度构 造 识别 落 但 小 低 实较难 。针 对上 述 问题 , 了提 高解释精 度 , 三维 为 在 地震 资料解 释 中主要采 取 以下措施 :
( ) 密解释 , 1加 局部放 大 、 多窗 口对 比解 释 。 从单
和第 四系地层 。
的层进行 细微 层位 标定 。 t t 位标 定 的优 点是 可 Sr a a层
从 井旁地 震道 中提 取地震 子波 , 并对子 波 的相 位谱 、
振 幅谱进 行谱 分解 和优化 子波 ,最终选 取合 理子波 的频率 和极性 。 在子 波选定 后 , 与测井 反射 系数序 再 列 褶积 , 取合 成记 录 , 求 分别 将合 成记 录与井 旁地震 道 进行相 关性分 析 , 取相关 系数 , 求 其相关 值 的大小
第 l 2卷 第 5期
重 庆科技 学院学 报 ( 自然 科学 版 )
21 0 0年 l 0月
松辽盆地QS 地 区构造解释及 断裂特征 N

松辽盆地03

松辽盆地03

松辽盆地由西向东地震地质构造解释图
四、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
松 松辽盆地具有 辽 两隆三凹一斜 盆 坡的构造格局, 地 构 总体表现为中 造 隆侧坳、隆坳 单 元 相间的特征 划 6个一级构造 分 及 单元 部 36次一级构造 分 井 单元 位 图
北部倾没区
西部斜坡区
东北隆起区
中央坳陷区
西南隆起区
东南隆起区
深部油层、外围盆地
现已发现37个油田,10个气田,现今产量维持在5000万吨左右。
二、盆地的基底及时代
盆地的基底及时代的认识和观点
① 华力西褶皱带拼合基底。 杨继良等应用K—Ar法对盆地内30多块基底 岩样进行了同位素定年,一般年龄值为135~
301Ma,未发现>350 Ma的数据,且认为基底岩
石类型均可与盆地四周相应层位岩石露头相比, 即盆地基底主要属天山一兴安华力西期褶皱带 的一部分,为一由周边向内延伸形成的拼合基 底。并提出“盆地基底分别由大兴安岭海西褶 皱带和吉黑海西褶皱带混合而成”。
江桥地区的江37井为泉头组和姚家组超覆在不整合面 上形成的地层超覆油气藏
江桥地区的江37井为泉头组和姚家组超覆在 不整合面上形成的地层超覆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西部斜坡油气藏 圈闭和油气成藏 模式
砂透镜体灭圈闭合圈闭
断层遮挡圈闭
构 造 和 构 造 岩 性 圈 闭
平面上分布特征
1、油气藏分布主要受控于区域构造面貌和沉积相带,以中 央坳陷区为主要背景,油气藏分布呈条带性;
2、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以生油凹陷为中心向外呈环带状展布。
中心
③复合基底。在张德润所提“松辽盆地为前寒武纪古老块体与古生代浅变质岩
的综合基底”的基础上,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松辽盆地基底性质即不是整体属于古生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成藏的控制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成藏的控制⼀、松辽盆地区域构造背景松辽盆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含油⽓盆地之⼀。

它位于我国东北部的⿊龙江及其⽀流勾勒出的“鸡⾸”的中部,主要由⼤⼩兴安岭、长⽩⼭环绕的⼀个⼤型沉积盆地。

该盆地跨越⿊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积约26万平⽅公⾥,松花江和辽河从盆地中穿过,这⾥埋藏着⼀个巨⼤的⿊⾊宝库——⼤庆油⽥和吉林油⽥。

中国盆地分布⽰意图作为⼀个侏罗——⽩垩纪沉积盆地,松辽盆地曾是⼀个⼤型的内陆湖盆,湖中和四周繁衍着丰富的浮游⽣物和其他动植物,其北部与现代的松嫩平原范围⼤体重合,唯独南部边界与当今地貌⼤相径庭。

原因是侏罗纪和⽩垩纪时,古辽河与古松花江、古嫩江同⼊古松辽湖,来⾃东⽅的挤压⼒使盆地渐渐整体上升和萎缩,辽河⽆⼒逾越重重丘陵,只得回⾸南流,最终使得松辽盆地超出松嫩平原。

松辽盆地从古⽣代以来,主要经历了中⽣代及新⽣代⼆次板块运动。

中⽣代的板块运动产⽣了安第斯⼭型的锡霍特——阿林弧及弧后松辽—三江盆地。

新⽣代板块运动塑造了现今亚洲东北部⼤陆边缘岛弧—海沟系。

松辽盆地形成时与三江盆地连在⼀起,均属弧后盆地。

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郯—庐断裂的北部分⽀伊兰—伊通断裂的平移运动,使松辽盆地与三江盆地在发展过程中,彼此逐渐错开并在扭动断裂牵引作⽤下,松辽盆地东侧及三江盆地西侧逐渐隆起,使其成为各⾃独⽴的盆地。

因此,松辽盆地是⼀个与扭动断裂有关的弧后盆地,具有边形成、边扭动、边发展的特点。

20世纪上半叶,美国、⽇本的地质⼯作者都曾在这⼀带进⾏过⽯油调查和勘探,但没有发现⽯油。

1959年9⽉26⽇,松基3井是打出了第⼀⼝喷油井。

这⼝井的喷油标志着⼤庆油⽥的发现,在我国⽯油⼯业的发展史上具有⾥程碑的意义。

⼆、原型盆地类型松辽盆地的形成与发展与亚洲东北部地区的地质发展有密切关系。

通过对亚洲东北部地区古⽣代以来的板块构造演化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松辽盆地属于在晚古⽣代冒地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个中⽣代弧后盆地。

松辽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特征综述

松辽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特征综述

松辽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特征综述谭 婷(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摘 要:松辽盆地作为勘探重点开发地区其地层研究一直备受广大学者关注,本文就众多学者对松辽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特征进行了部分总结。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石岭组-营城组分布于众多分割断陷盆地中,以单断的箕状断陷为主,少数为双断的地堑式断陷。

众多学者对松辽盆地地区矿层进行了精细研究,利用地球物理特征归纳松辽盆地地层的两次喷发,还有学者运用区域叠置的方法对优质储层进行了可靠预测。

关键词:松辽盆地;矿床;地质概况;特征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1-0214-2A Summary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s in the Songliao BasinTAN Ti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Abstract: As a key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a, the stratigraphic study of Songliao Basi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of schol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surve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s in Songliao Basin by many scholars. The deep Huoshiling Formation-Yingche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 of Songliao Basin is distributed in many separated fault basins, mainly single-fault dustpan-like fault depressions, and a few double-fault graben-type fault depressions. Many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ore beds in Songliao Basin in detail, summed up the two eruptions of strata in Songliao Basin by using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de reliable prediction of high-quality reservoir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regional superimposition.Keywords: Songliao Basin; Deposits; Geological Survey; Characteristics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得知,当前在松辽盆地的研究过程中存在3个主要争议:①首先厚层流纹岩段及其上覆碎屑层中所含矿物质存在于营城组的地层中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流纹岩之下是否还存在火山岩夹碎屑岩含煤段[1,2]还有待进一步考量。

吉林松辽盆地白垩纪油页岩资源及成矿特征研究

吉林松辽盆地白垩纪油页岩资源及成矿特征研究

吉林松辽盆地白垩纪油页岩资源及成矿特征研究刘瑞;贾可心;路放;王启【摘要】Songliao basin is the most important oil shale mineralization area in China.The oil shale layer mainly occurs in the Qingshankou Formation and Nenjiang formation of Cretaceous period.Oil shale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1 st section of Qingshankou formation as well as 1 st and 2 nd section of Nenjiang for-mation.The suitable environmental of warm and humid climate,a great amount of algae,and plankton,os-tracods,and some other plants provide organic resources for the formation of oil shale.Through the analy-sis to 45 oil shale samples in Songyuan are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TOC value in the 2 nd section of Nenjiang formation is about 7.00%,which is higher than 5.80% of 1 st section in Nenjiang formation. The average value of oil-containing rate in 1 st section of Nenjiang formation is higher than the 2 nd section which is about4.60%.The average TOC value of 1 st section of Qingshankou formation is 7.60%,and aver-age oil-containing value is5.10%.%吉林省松辽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油页岩成矿区。

松辽盆地东南部下白垩统火石岭组-营城组断陷群油气成藏规律

松辽盆地东南部下白垩统火石岭组-营城组断陷群油气成藏规律

松辽盆地东南部下白垩统火石岭组-营城组断陷群油气成藏规律松辽盆地东南部主要包括了王府、榆东、榆西、德惠、梨树、双辽、三岔河和增盛8个断陷,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是对于整个松辽盆地东南部火石岭组—营城组的油气成藏规律并未开展过系统的研究工作。

因此,对研究区火石岭组—营城组区域性的断陷组合与发育演化特征、沉积体系与有利储层展布特征、油气藏控制因素及成藏规律等还没有一个较统一的认识。

本文以松辽盆地东南部8个断陷火石岭组—营城组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大量的单一断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沉积地质学、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以地震解释、钻测井分析及岩芯观察等为手段,结合丰富的油气相关测试数据,系统研究松辽盆地东南部深层断陷群断陷结构、组合及其演化机制特征,总结不同断陷类型的构造、充填演化及成藏的差异性,揭示研究区不同构造样式断陷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成藏规律。

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通过二维三维地震剖面联合解释以及断陷盆地结构分析,研究区8个断陷盆地的轴向主要为NE向、NNE向和近SN向,主要受NNE、NE、近SN和NW向主控断层控制。

根据控陷断层的平面联结方式,研究区断陷可分为单断式、相向复合式和多边复合式三种半地堑组合形式。

在地震精细解释与构造格架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应用平衡剖面方法,将研究区断陷期构造演化划分为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和断陷衰减期三个演化阶段。

研究区不同构造样式类型断陷剖面断陷期地层总伸展量约为0.68~5.73km,其中近SN向控制的单断式断陷断陷期地层总伸展量最大,约为5.73km,其对应的断陷期地层伸展率为17.54%;由NNE—NE向断层控制的相向复合式断陷断陷期地层总伸展量次之,约为5.20km,对应的断陷期地层伸展率为16.46%;多边复合式断陷断陷期地层总伸展量最小,约为0.68km,对应的断陷期地层伸展率为1.95%。

通过对岩心、综合录井、测井以及骨干地震剖面的综合分析,恢复了研究区火石岭组—营城组沉积相带展布特征。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是一项重要的地质调查与勘探技术。

它可以揭示出深层火山岩储层的特征,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地质构造及油气分布情况,进而可以有效开发利用深层火山岩储层的油气资源。

松辽盆地位于辽宁省中部,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油气田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开发的重要油气田之一。

松辽盆地的深层火山岩储层主要包括中、新生代火山岩,岩性以火成岩为主,其中以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碳酸盐岩为主。

为了进一步揭示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的特征,改善对其发育机制的认识,科学地开发利用其潜在的油气资源,必须对其进行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

测井响应的主要工作包括测井录取、数据处理、曲线解释、测井响应特征及储层识别等。

录取测井时,需要精细地记录每一条测井的深度、孔隙度、电阻率等基本曲线及其分析结果。

数据处理时,要求对所有测井的原始数据进行精细地平衡处理,使其保持一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曲线解释时,要求对各类测井曲线进行精细地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识别不同岩性层位及其特征。

测井响应特征是根据测井曲线及其分析结果的比较和分析,结合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地质资料,形成的具有一定地质意义的测井响应特征。

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岩性特征,识别出不同的层位及其特征,从而揭示出深层火山岩储层的特征。

最后,需要对深层火山岩储层进行储层识别,以便更好地识别储层的岩性、孔隙及油气分布情况。

根据测井曲线及其分析结果,以及结合地质调查和勘探资料,进行深入的地质解释,并结合现场试验资料,最终得出储层的岩性、孔隙及油气分布情况。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为其资源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基础,对于深入认识深层火山岩储层的地质构造及油气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将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深层火山岩储层的油气资源,实现更高效的勘探。

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

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

,格式正规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松辽盆地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区,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铀矿床,被称为“中国铀带”。

松辽盆地是一个地质复杂的盆地,其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十分重要。

一、松辽盆地演化历史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叠纪,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古生代的构造演化,中生代的沉积演化和新生代的演化。

1、古生代构造演化古生代构造演化是松辽盆地形成的最初原因,包括构造隆升、断裂及火山活动的演变。

构造隆升的过程包括了上古生代的南拉维拉断裂运动,中古生代的津山-辽宁断裂运动,以及下古生代的黑龙江褶皱运动等。

这些运动形成了松辽盆地的基本构造形态。

2、中生代沉积演化在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基础上,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沉积,形成了许多层次的火山岩、碎屑岩、砂岩和泥岩,这些沉积物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

3、新生代演化新生代演化主要指的是地壳塑性变形和构造演化,主要包括了辽宁拉伸运动、新疆拉伸运动、罗西—张家口断层运动等。

这些构造运动对松辽盆地的构造形态和沉积结构产生了极大影响,也为后续铀成矿作准备。

二、铀成矿地质条件铀成矿地质条件是指松辽盆地形成铀矿床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构造、沉积、流体和温度等四个方面的条件。

1、构造构造是形成铀矿床的重要条件,松辽盆地构造变形活动极其丰富,造就了许多构造洼地、断层带和构造块体等,这些构造洼地和断层带是铀矿床形成的重要地质条件。

2、沉积沉积也是铀矿床形成的关键条件,松辽盆地的沉积物具有良好的储集性,其中的碎屑岩、砂岩和泥岩等可以有效地储存铀。

3、流体流体是铀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松辽盆地的构造演化使得地层的渗流性和流体类型有很大的变化,地层中的流体可以将溶解的铀运输到矿床所在的位置。

4、温度温度也是铀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松辽盆地的构造变形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地壳岩石的拉伸、压缩和消减,从而形成了铀成矿所需要的较高温度条件。

总之,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十分重要,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特征分析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特征分析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特征分析摘要: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藏的储层主要为火山岩,加强对火山岩储层的研究是深层天然气突破的关键。

为此,系统分析了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地区营城组火山岩地层沉积特征、代表性火山岩类型及特征,对于指导现场地质录井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松辽盆地;徐家围子;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特征1 前言松辽盆地是中国东部以中生代为主的大型陆地相沉积盆地,其中松辽盆地北部是指嫩江东段及松花江以北地区,面积1.2×105km2。

盆地具有断、坳双层结构,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早期,在晚古生代基底上形成了克拉通内裂谷盆地,产生了NE 向及近SN 向展布的断陷盆地群,早白垩世晚期到新生代发育了大型坳陷盆地,不仅形成了大庆长垣等大型构造油气藏,而且在向斜区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火山岩油藏。

徐家围子地区的火山岩储层近年来有了很大的突破,年时期探井卫深井、徐深井相继获超百万方无阻流量的高产工业气流,尤其是徐深井的成功钻探,在徐家围子断陷中部升平一兴城构造带发现了大型火山岩气藏,成为大庆油田深层天然气勘探进入战略突破阶段的标志。

也使得徐家围子地区成为了中石油近年来重点勘探与开发的地区。

由于火山岩的存在对油气的形成和聚集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具有油气储集能力的火山岩的研究也显得日益重要起来。

2 区域地层特征2.1 沙河子组上段为砂泥岩,局部地区见有兰灰、黄绿色酸性凝灰岩。

靠断陷边缘砂砾岩增多。

下段砂泥岩夹煤层,常为稳定的可开采煤层一层。

是深层主要的烃源层。

徐家围子地区沙河子组较发育,厚度多在200-400m之间。

主要岩性为下段砂泥岩夹煤,泥岩厚度大,部分靠断陷边缘的井,出露的是砂砾岩夹砂泥岩、煤层岩性组合。

上段为砂泥岩,粒度变粗,夹砂砾岩,个别井夹煤层升深井。

本区沙河子组可分上、下二段,下段下部泥岩夹砾岩、粉砂质泥岩,中上部为泥岩。

上段下部为厚层泥岩夹砾岩,上部为厚层泥岩与砾岩互层。

2-1松辽盆地

2-1松辽盆地

R主要分布于西半 部,地表无露头, 仅见于井下,为一 套灰绿、黄绿、深 灰色泥岩和砂、砾 岩组成。
K为主,厚度可达7000 米以上,盆内主要含油 层系。 湖泊相、河流相碎屑岩,
夹有油页岩、化石岩等 沉积。
基底为Pz和 AnPz变质 岩系、火成 岩系。
J岩性:正常沉积为主的含 煤建造和以火山岩为主的 含煤火山岩建造,厚度一 般为1500~2000米,最厚 可达5000米。
大庆油田的勘探速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3套储集层:高台子油层、葡萄花油层、萨尔图油层。 沉积相:河流一三角洲砂岩体储油。 岩性:多数为中、细砂岩。 物性:好,孔隙度17-26%,渗透率几十-几百mD。
含油丰富:北部的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构造高点及鞍部均 含油。
具统一压力系统及油水界面。油、水界面在-1000~-1200 m处,油、气 界面在-920~-950m处。
J2-3:形成规模不等断陷,沿断裂发生较强 烈的岩浆活动。此时:
西部地壳破裂强、火山活动强烈; 东部地壳破裂不完全,裂陷为主,充填裂谷式补充沉积。
K1:盆地中部继续拉张。 中央断裂隆起上升,两侧形成开张裂
陷,呈现与贝尔加湖、红海形态近似的 裂谷。 裂陷沉降速度快,物源多,水动力强, 沉积补偿作用好,沉积物以较粗碎屑类 复理石建造为主,并形成目前盆地的雏 形。
K1-K2:
裂谷型断坳持续的时间并不长。重力均衡调 整造成盆底整体下沉,使裂陷向坳陷转化,进入 盆地发展的全盛时期。
较快速的稳定沉降,在盆地中部深湖区形成以 非补偿为主的沉积。
约在K1n末期,日本海扩张,向西的挤压波及 盆地,造成压扭应力场后产生褶皱运动,盆地普 遍上升,东部地区明显,局部构造及二级构造带 形成,结束了这一阶段。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

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

[收稿日期] 2004Ο07Ο01;[修订日期] 2004Ο08Ο26[作者简介] 尹殿奎(1965-),男,吉林公主岭人,吉林大学在读博士生1松辽盆地白垩纪地层特征尹殿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61)[摘 要]松辽盆地发育一套比较完整的白垩纪地层组合,主要为湖相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夹有机岩,是主要的生油岩系。

从上到下共划分为7个旋回,含有多门类的淡水化石。

盆地中蕴藏丰富的油气、油页岩、二氧化碳等矿产资源。

[关键词]湖相沉积;淡水化石;油气;白垩纪;松辽盆地[中图分类号]P534.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Ο2427(2004)03Ο0001Ο05华力西晚期—早印支运动以后,西伯利亚板块、长白山—张广才岭地体添加带拼贴为一体,进入了濒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阶段。

由于受库拉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以北西方向向大陆俯冲作用,形成了区域构造以北东方向为主的构造轮廓。

松辽盆地正是这北东向隆—拗相间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辽盆地的发生—发展—衰亡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白垩纪地层组合。

地层层序较全,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泛,是盆地的主要岩系。

沉积特征主要为湖相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夹有机岩,是主要生油和含油岩系。

从下到上可划分为7个旋回,含有多门类淡水生物化石,自下而上包括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

其底界不整合于侏罗纪火山岩系或晚古生代地层之上。

1 主要岩性特征松辽盆地具有明显的断拗盆地的特征,按其构造单元分区可划分为西部斜坡区、中央拗陷区、东部隆起区。

登娄库组、泉头组主要分布在东部隆起区,即农安、德惠以东地区;青山口组、嫩江组多分布在中央拗陷区,特别是长岭、农安、前郭一带;四方台组、明水组分布在白城—洮南以东地区,也就是西部斜坡区。

各组的岩性如下:登娄库组(K 1d ) 它组是松辽盆地沉降初期形成的一套河湖相碎屑岩沉积。

主要分布于盆地东缘的梨树吴家屯、怀德五台等地。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

(4)嫩江组
分为五段,厚度500 1000m。嫩一、二段, 500分为五段,厚度500-1000m。嫩一、二段,为盆地第二次 海侵,湖盆范围达到最大。地层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海侵,湖盆范围达到最大。地层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以深色泥岩和泥页岩为主,是盆地内另一套主要生油层 主要生油层。 以深色泥岩和泥页岩为主,是盆地内另一套主要生油层。 嫩二段底部的油页岩 为盆地的对比标志层 底部的油页岩, 对比标志层。 嫩二段底部的油页岩,为盆地的对比标志层。嫩三四五 段湖盆又一次发生明显收缩,三角洲相占主体部分。 段湖盆又一次发生明显收缩,三角洲相占主体部分。
(一) 中浅层构造单元
基底埋藏浅, 基底埋藏浅, 为区域东倾 大单斜。 大单斜。
6个一级,36个次一级 构造单元。
中央坳陷:多期沉积、沉 降中心,盆地主要产油区, 大庆长垣。
基底埋藏浅, 基底埋藏浅, 近南北向断 裂发育。 裂发育。
基底起伏大, 基底起伏大, 地层发育不全。 地层发育不全。 基底起伏大, 基底起伏大, 断裂发育。 断裂发育。
兴 安 岭 小 兴 安 岭
张 广 才 岭
3. 勘探历程 (1)1955(1)1955-1964 石油普查阶段
1959,9.26,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3 1959,9.26,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3井 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 喷油, 28日 扶余3号构造上的扶27井或工业油流。 27井或工业油流 喷油, 28日,扶余3号构造上的扶27井或工业油流。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扶余油田 (2)1965(2)1965-1975 油田开发及外围勘探阶段 开发为主的阶段。隐蔽油藏进行了勘探。 开发为主的阶段。隐蔽油藏进行了勘探。 扶余油层、萨尔图油层、黑帝庙油层等工业油流 扶余油层、萨尔图油层、 红岗、新立、 红岗、新立、木头和新北油田 1976新层系、 (3)1976-1990 新层系、新领域勘探阶段 深部层系、 二次勘探” 深部层系、外围盆地 “二次勘探” 现已发现37个油田,10个气田 1996年产量达 37个油田 个气田, 现已发现37个油田,10个气田,1996年产量达 5600万吨,天然气23亿立方米。 5600万吨,天然气23亿立方米。 万吨 23亿立方米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分析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分析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1.地理位置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地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在亚洲地层分区中,处于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陆缘区的交接位置。

白垩纪时期是盆地发育的主要阶段,沉积了厚达万米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松辽盆地为一近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菱形盆地,周边为丘陵和山脉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山脉,东部为张广才岭,北部为小兴安岭山脉,盆地内部则是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沼泽。

规模:长750km,宽330-370km,面积约26万km2。

2.大地构造背景中国东北部及其邻区包括四个构造单元:北部是北亚大陆区,由西伯利亚地块和中西伯利亚地块组成;南部是中朝大陆区,由塔里木一中朝地块组成;中部是北亚陆间区;东部为环太平洋区。

而中国东北地区就处在西伯利亚、华北和太平洋三大板块所夹持的区域,由多个微板块主体在前中生代拼合成统一的复合板块,并在中新生代时期,在板块的东缘受到环太平洋板块拼贴和洋壳俯冲作用(Dobretsov etal., 2004;郊瑞卿,2009),北缘受到蒙古一鄂霍茨克海缝合带俯冲一碰撞作用的多重影响。

区域构造变形经历了前中生代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板块拼合造山作用及其之后的中、新生代板内构造作用改造,具有不同的构造指向和复杂的变形样式(郊瑞卿,2009)。

前人从构造演化角度,根据块体边界主缝合带构造特征和块体内部构造演化,将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单元划分为(郑瑞卿,2009) : 1)华北板块北缘;2)松嫩-张广才岭微地块;3)大兴安岭微板块:甘南逆冲拆离构造及华力西期板块俯冲带和乌奴尔逆冲拆离构造带;4)额尔古纳微板块:喜桂图旗逆冲拆离构造带和额尔古纳基底隆起带;5)兴凯徽板块;6)佳木斯徽板块;7)那丹哈达增生地体(Wang and Mo, 1995;任纪舜等,1990;李锦轶等,1999;邵济安和唐克东,1995;张贻侠等,1998;张梅生等,1998;任纪舜等,1999;李锦轶等,2004b;谢鸣谦,2000; Liu etal., 1998; Wu et al, 200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1.1 研究区位置研究区位于大庆长垣上,研究范围是整个杏北地区高三组油层,地震工区面积约342.7Km2,重点研究高三组储层及成藏条件(图1-1)。

图1-1 研究区位置图1.2 区域构造演化1.2.1 松辽盆地区域构造演化松辽盆地是一个晚侏罗世和白垩纪时期的断坳盆地,发育于晚侏罗世,受断陷控制,沉积了巨厚的火山岩和陆源碎屑岩,后期抬升遭受剥蚀,形成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间的区域不整合。

早白垩世后,受盆地坳陷作用控制,整体下沉,沉积范围广布全盆地。

松辽盆地演化经历了完整的兴衰过程,包括隆起、断陷、坳陷和萎缩四个演化阶段。

(1)隆起阶段(T—J2)古生代末期的海西运动使中亚海槽收缩回返,三叠纪-中侏罗世地幔上拱,处于隆起剥蚀状态,盆地初始形成。

(2)断陷阶段(J3—K1d)断陷早期火石岭组沉积,受燕山运动二幕影响,产生一系列北北东向断裂,由于主断裂发育,导致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此期间各断陷相对独立,水体较浅,主要为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喷发和火山碎屑岩沉积;断陷中期沙河子组和营城组沉积时期,断裂活动进一步加强,水体扩大、加深,形成沉降中心,沉积了一套暗色泥岩为主的含煤陆源碎屑岩及滨浅湖-半深湖相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建造;断陷晚期-登娄库组沉积时期(也称为断坳转化期),受燕山运动三幕影响,基底断裂重新活动,形成了中央断陷带、中央隆起带和东部断陷带两堑一隆的构造格局,构成了松辽盆地的雏形,属快速充填补偿式沉积,为盆地进入坳陷式沉积奠定了基础。

此期间地壳以整体沉降为主,水域扩大,沉积物覆盖了侏罗世诸断陷,随着地壳下降、坳陷发育,完成了断陷向坳陷的转化。

(3)坳陷阶段(K1q—K1n)松辽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松辽盆地主要的生油和聚油期,该期盆地发育为统一巨型坳陷盆地。

泉头组沉积时期,沉积范围逐渐扩大,为披覆式沉积,以河流相红色泥岩为主;青山口组-嫩江组沉积时期为非补偿式沉积,湖盆发育、水体扩大、变深,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是湖盆两次兴盛期,以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为主,形成主要生油层和区域盖层;姚家组一段和嫩江组三、四、五段沉积时期是湖盆两次衰退期,湖盆面积缩小,以三角洲相沉积为主。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

1.早裂陷阶段(中晚白垩世-早白垩世营城期)
基底断裂活动强烈,形成一系列相对分隔、 呈簸状或地堑式小型断陷群。 岩性以河流-滨浅湖相的砂砾岩、砂岩和泥 岩为主,夹有多层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东 部(营城早期)以中酸性火山喷发;西部 (火石岭期)以中基性火山喷发为主。
受基底断裂控制的孤立小凹陷; 火山作用由西向东迁移、强度 逐渐减弱; 由断陷中部向边部依次出现 深湖-半深湖—滨浅湖—冲积 扇相。

2. 各组地质特征
(1)泉头组:岩性以红色为主,宗红色、灰绿色块状泥 岩,灰白色、粉砂岩、砂岩组成,边缘有砾岩。向上颜色 由暗红变为砖红,顶部出现绿色泥岩。岩石组分复杂。以 粉砂和细砂为主,长石含量大于石英,岩屑含量较高。分 为四段,最大厚度可达1500-2200m。
泉一、二段为低水位体系 域。中部沉降较大,厚度 大。以河流相和滨湖相为 主,南北为主要物源区。 泉三、四段逐渐成为统一 坳陷。沉积范围扩大,6 大沉积体系汇聚盆地中央。
断裂方向:北北东、北东、北 西、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大 断裂多为切割基底断裂。 北部地区:有64条基底大断裂, 其中4条切割地壳深大断裂,8 条区域大断裂。
北东及北北东向 26 J3-K11
北西及北北西向 20 K1-K21
相互交错,形成一、二级构造分界线
近南北向 近东西向 7
11 控制J-K11地层范围 分割地层作用
大庆
(2)地热场 今地热场:高地温梯度、高大地 热流值。盆地中央高,周边低; 地温梯度与莫霍面形态相似。主 要生(产)油区平均地温梯度3.84.2℃/100m。大地热流值平均为 1.70HFU。 古地温场:古地温梯度高于现今 地温梯度。为5.6 ℃/100m。在盆 地演化的不同阶段,古地温有明 显的变化。K1d/K1q间变化较大; 有两次热高潮期J2-3-K1d、K1q-K2n; 随时间变新,显示热衰减的趋势。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市域地热资源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市域地热资源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市域地热资源特征
隋学文;李淑萍
【期刊名称】《黑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 一、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构造概况rn松辽盆地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地,是产生在大型坳陷带内的坳陷区,盆地形状近似菱形,长约750 ,宽330km~370km,主轴沿北北东方向展布,面积26万km<'2>.盆地周围被山脉丘陵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东北为小兴安岭,东南为张广才岭,南部为康平--法库的丘陵地带.基底为石炭二叠系,沉积层为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盆地中部沉积层较厚,平均厚达5km,最厚超过10km,向盆地边缘沉积层渐薄.
【总页数】1页(P43)
【作者】隋学文;李淑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茂名市茂港区沙院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 [J], 张丽
2.广东阳江新洲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J], 王双
3.安徽省亳州市城南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分析 [J], 黄多成;王守沛
4.安徽省亳州市城南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分析 [J], 黄多成;王守沛;
5.云南石林盆地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 [J], 姚明波;刘红战;陈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1.地理位置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地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在亚洲地层分区中,处于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陆缘区的交接位置。

白垩纪时期是盆地发育的主要阶段,沉积了厚达万米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松辽盆地为一近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菱形盆地,周边为丘陵和山脉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山脉,东部为张广才岭,北部为小兴安岭山脉,盆地内部则是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沼泽。

规模:长750km,宽330-370km,面积约26万km2。

2.大地构造背景中国东北部及其邻区包括四个构造单元:北部是北亚大陆区,由西伯利亚地块和中西伯利亚地块组成;南部是中朝大陆区,由塔里木一中朝地块组成;中部是北亚陆间区;东部为环太平洋区。

而中国东北地区就处在西伯利亚、华北和太平洋三大板块所夹持的区域,由多个微板块主体在前中生代拼合成统一的复合板块,并在中新生代时期,在板块的东缘受到环太平洋板块拼贴和洋壳俯冲作用(Dobretsov etal., 2004;郊瑞卿,2009),北缘受到蒙古一鄂霍茨克海缝合带俯冲一碰撞作用的多重影响。

区域构造变形经历了前中生代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板块拼合造山作用及其之后的中、新生代板内构造作用改造,具有不同的构造指向和复杂的变形样式(郊瑞卿,2009)。

前人从构造演化角度,根据块体边界主缝合带构造特征和块体内部构造演化,将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单元划分为(郑瑞卿,2009) : 1)华北板块北缘;2)松嫩-张广才岭微地块;3)大兴安岭微板块:甘南逆冲拆离构造及华力西期板块俯冲带和乌奴尔逆冲拆离构造带;4)额尔古纳微板块:喜桂图旗逆冲拆离构造带和额尔古纳基底隆起带;5)兴凯徽板块;6)佳木斯徽板块;7)那丹哈达增生地体(Wang and Mo, 1995;任纪舜等,1990;李锦轶等,1999;邵济安和唐克东,1995;张贻侠等,1998;张梅生等,1998;任纪舜等,1999;李锦轶等,2004b;谢鸣谦,2000; Liu etal., 1998; Wu et al, 200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

松辽盆地主体就位于松嫩-张广才岭微地块,盆地南部坐落在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葛荣峰,2009)。

3. 区域构造演化3.1 盆地基本构造特征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松辽盆地盖层可分为下部断陷沉积层序(包括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中部坳陷沉积层序(包括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和上部反转期沉积层序(包括四方台组、明水组和新生界)。

以断陷期层序和坳陷期层序为主,二者在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上又有很大差别,但都表现为受先存基底构造的严格控制。

盆地演化过程中,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或基底断裂控制了盆地的边界、轴向、沉降沉积中心和构造单元分区,基底断裂的多期活动也直接影响了盖层断层发育、沉积建造和局部构造的形成。

3.2 松辽盆地区域构造演化松辽盆地主要经历了5 个构造演化阶段,即成盆先期褶皱阶段、初始张裂阶段、裂陷阶段、沉陷阶段和萎缩平衡阶段(图 1.2)。

图 1.2 松辽盆地形成及演化示意图1)成盆先期褶皱阶段:古生代末期欧亚板块向南东方向运动,与古太平洋板块碰撞,使大陆受到强烈挤压,中国东北和日本诸岛发生大规模褶皱,松辽板块大范围抬升,伴随强烈岩浆活动,有大规模的花岗岩浆侵入,深部莫霍面可能发生起伏。

三叠纪早期经过侵蚀夷平,略具准平原化。

2)初始张裂阶段:中、晚侏罗世,地表经前期剥蚀,岩石圈较薄,深部莫霍面拱起已达较高程度,上地幔造成局部异常,产生热点,导致了盆地早期的初始张裂,形成规模不等的裂陷,沿断裂发生强烈的岩浆活动。

此时盆地西部地壳破裂较强,火山活动强烈,而东部地壳破裂不完全,以产生裂陷为主,充填了巨厚的裂谷式补偿沉积。

3)裂陷阶段:早白垩世早期,盆地中部莫霍面拱起异常,地幔作用明显,造成持续拉张。

此时,孙吴—双辽地壳断裂活跃,中央断裂带隆起上升,两侧形成拉张断陷,断陷沉降速度快、物源多、水动力强,沉积补偿作用好,因而沉积物以较粗屑类复理石建造为主,并形成目前盆地的雏形。

沙河子组形成时期盆地以伸展为主,伴随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一系列新的北东、北北东向展布的断陷盆地。

营城组形成时期,松辽盆地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向西挤压,初始裂谷未能继续扩展,导致断陷趋于萎缩,伸展率减小,构造沉降幅度降低,盆地周缘开始隆起。

4)沉陷阶段: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圈逐渐冷却,产生热收缩,盆地大幅度沉降,沉降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在上地幔拱起最高地带,形成中央深坳陷。

随后分别在青山口组和嫩江组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湖侵,使松辽盆地在27Ma (92~65Ma)内形成了厚达3000m 的河流、湖泊、三角洲相沉积的砂、泥岩互层含油建造。

由于地壳沉陷的不均一性,使松辽盆地在发育的前期形成东部和中部两个沉降中心,中、后期东部沉降中心逐渐消失,造成东部发育早期断陷,中部多数发育中期坳陷,西部为长期斜坡带。

早白垩世末,由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中国东北拼贴板块(包括松辽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产生强烈挤压,同时日本海开始扩张,向西的推挤波及盆地,即所谓的“嫩江运动”,产生压扭应力场,地壳普遍抬升,盆地东部地区抬升比较明显。

因此形成了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从而结束了沉陷阶段。

5)萎缩平衡阶段:嫩江运动以后,盆地深部地质结构逐渐趋于均衡,盆地全面上升,湖盆收缩,仅为前期的四分之一。

挤压运动一方面使先期地层发生褶皱;另一方面,挤压也使盆地边缘产生差异性隆起,而盆地中心则发生了差异性沉降。

因此,在总体上升的背景下,盆地东部差异性抬升,沉积中心再次西移,沉降速度缓慢,盆地东、中部构造幅度进一步加大,西部形成一批浅层构造。

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一种特殊类型的叠加构造—反转构造。

反转构造分为断裂型正反转构造,即下部为正断层,上部为逆断层、如弧店、大安、林甸、任民镇断层等;另一种为背斜型反转构造,即下部为断陷式向斜构造,上部为背斜构造,如大庆长垣。

新生界是在侵蚀夷平的基础上沉积的一套磨拉石建造,此时盆地活动性很弱,呈现出渐趋消亡的特征。

4.区域地层特征松辽盆地基底为前古生界、古生界的变质岩、火成岩等岩系,上部沉积盖层从侏罗系开始,至新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总厚度可达11000m以上,但以白垩系为主,白垩系厚达7000m以上,是盆地内的主要含油层系。

地表均为第四系未固结的松散粘土所覆盖。

松辽盆地自下而上为前古生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白垩系地层自下而上发育有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地层。

松辽盆地深部含油组合为农安油层,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上部含油组合为黑帝庙油层。

研究区目的层段位于松辽盆地中生界白垩系地层之内,松辽盆地中生界含油组合地层特征如下。

1 沙河子组(K1sh)沙河子组由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酸性凝灰岩组成。

发育河流相、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

该组产狼鳍鱼(Lycoptera),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费尔干纳蚌(Ferganoconcha)等热河生物群典型分子。

也可见一定含量的早白垩世分子,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希指蕨孢(Schizaoisporites)等[20]。

2 营城组(K1yc)营城组下部以沉积岩为主,主要由灰黑、灰绿色安山玄武岩、凝灰质砂岩、火山角砾岩、砂砾岩以及灰色砂岩、砂砾岩及灰、灰绿色、灰黑色泥岩组成,局部夹红色泥岩和可采煤层;上部由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

发育湖相,火山喷发相。

营城组见到大量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其它化石较少,植物化石如高腾刺蕨(Acanthopteris gothani),葛伯特茹福德蕨(Rufforidiagoepperti),稀脉北极蕨(Arctopteris rarinervis)等早白垩世分子。

该组海金砂科孢子含量较高,为典型的白垩纪分子。

介形类化石有三角星介属(Triangulicypris)也属于早白垩世分子。

3 登娄库组(K1d)登娄库组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块状砂岩,暗色砂质泥岩,杂色砂、泥岩和砂、砾岩成频繁互层。

发育的相主要为冲积扇、河流相、泛滥平原、水下重力流相、浅湖相。

该组化石较少单调,化石主要有孢粉、植物、轮藻以及少量的沟鞭藻、叶肢介,主要为陆地植物及其孢子花粉,水生生物很贫乏。

孢粉中蕨类含量较高约占80%,海金砂科孢子丰富,被子植物花粉含量较低,植物化石有披针苏铁杉(Podozamites lanceolatus),约氏楔羊齿(Sphenopteris johnstrupii),蛹形锥叶蕨(Coniopteris nympharum)等。

4 泉头组(K1q)泉头组是松辽盆地坳陷期早期阶段的沉积,盆地内以河流相为主,向盆地边缘粒度变粗,按岩性可将该组分为四段:泉一段以紫灰、灰白色砂砾岩与暗紫红色泥岩互层为主,局部夹少量凝灰岩;泉二段以紫红、褐红色泥岩为主,夹紫灰色、灰白色砂岩;泉三段以灰绿、紫灰色粉、细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为主;泉四段为灰绿、灰白色粉、细砂岩与紫红、棕红色泥岩互层,顶部常为灰绿色泥岩。

泉头组与下伏登娄库组呈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

盆地边部常超覆于不同层位老地层之上。

这一时期主要发育了洪积相、河流相、湖泛平原相、三角洲相、滨浅湖相。

化石以植物、轮藻、孢粉、双壳类、介形类、沟鞭藻为主,多分布于中上部。

该组植物化石中见到较多的被子植物化石,如角形菱(Trapa angulata),细齿荚蒾(Viburiphyllum),北方悬铃木(Platanusseptentrionalis),孢粉化石中被子植物花粉已具一定数量,以三沟粉(Tricolpollenites)、网状三沟粉(Retitricolpites)、棒纹粉(Clavatipollenites)等为主。

泉三段以角藻类囊孢占优势,双壳类含富饰蚌(Nippononaia),褶珠蚌(Plicatounio)等化石,叶肢介为松辽似直线叶肢介(Orthestheriopis songliaoensis),介形类以女星介属(Cypridea),蒙古星介属(Mongolocypris)为主,并与蒙古介属(Mongolianella),狼星介属(Lycopterocypris),玻璃介属(Candona)等化石共生。

5 青山口组(K2qn)青山口组主要为一套黑色、绿色泥岩,油页岩、下部以泥岩为主,下部夹砂质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