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扁鹊治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治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经过,理解“讳疾忌医是十分有害的” 的道理。

3. 在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自读自悟了解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语言神情,反复的读扁鹊的解释,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回忆一下,都有那些呢?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课件展示扁鹊的资料。

细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随板书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结合预习,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2.刚才听着大家读的相当流利,那么词语一定没问题吧?课件出示本文词语。

分不同形式的认读词语,找出个别字的相同之处,教师指导学生田字格写字(汤)
扁鹊、拜见、蔡桓公、理睬、敷烫、肠胃、汤药、骨髓、医治
三、寻找蔡桓公病死之“因”。

(一)从扁鹊入手
1.从同学们刚才的描述中,我得知了扁鹊并没有成功地施展他高超的医术,蔡桓公竟然病死了。

难道这扁鹊只是徒有虚名,他并没有“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的能力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默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

2.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的结果。

蔡桓公得病,便及时地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


(2)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
对啊,当医术高明的扁鹊一判断出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只隔了十来天,扁鹊就看出了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隔了十来天,扁鹊又看出蔡桓公的病的已经发展到肠胃了,知道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


当扁鹊发现病情严重时,他再一次劝说到——(引读扁鹊说的话)(4)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扁鹊只是望一下,就知道。


是啊,只是远远地看了几眼,就得知蔡桓公的病已经无法医治了,可真是厉害!
(5)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病到什么程度,怎么治分析得十分清楚,胸有成竹,不愧为名医。


3.扁鹊通过4次简单的看、望便能知道蔡桓公的病处、病的进展,他不愧是医术精湛啊,他也希望蔡桓公能早日痊愈,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劝告蔡桓公(课件集中显示扁鹊的3次劝告,齐读)
4.扁鹊为什么三次劝蔡桓公治病呢?(关心病人、医德高尚……)
5.蔡桓公的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扁鹊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拜见,因为他知道大王的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的危险,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啊,那怎么读才能够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6.同学们,请你们扮演一回扁鹊,带着越来越担心,越来越急迫的心
情,读读这3次劝告。

(学生练读)
7. (二)、从蔡桓公分析
1.为什么蔡桓公遇到医术如此精湛、医德如此高尚的扁鹊,还是病死了呢?(他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划一下蔡桓公不相信扁鹊,拒绝治疗的句子。

3.学生交流默读自学结果。

(1)、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A.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自以为是,听不进意见。


B.你来当一回自以为是的蔡桓公,读。

(2)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冶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傲慢、不以为然)
B.你来当一回不以为然的蔡桓公,读。

(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A. 这是一个怎样的蔡桓公?(不耐烦、生气)
B、生气的蔡桓公虽然没有说话,他会想什么了?(请学生用生气的语气把蔡桓公的想法说出来)
(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A.当扁鹊第4次劝告蔡桓公,而且说他已经十分严重的时候,他仅仅是一点点不高兴吗?(愤怒)
B、如果扁鹊再劝告下去的话,蔡桓公有可能会做什么事?
C.所以,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引读)
4.正是蔡桓公的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害死了他啊,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自以为是、傲慢自大吧!(齐读4句)
5.像他这样不相信自己生病了,不愿意治病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那就是“讳疾忌医”(师:板书“讳疾忌医”)
6.请同学们联系蔡桓公的表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7.当我们生病时,要不要像他这样讳疾忌医呢?(不要,师在“讳疾忌医”前板书“不要”)
8.在生病时,我们要防微杜渐。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面对细微的
错误、缺点、坏习惯时,我们要不要防微杜渐呢?(要,教师板书:要)
师:是啊,蔡桓公没有听从扁鹊的劝说,五六天之后,他浑身疼痛,不久他就病死了。

扁鹊是神医,可最后蔡桓公却因小小的皮肤病病死了,导致蔡桓公之死的根源是谁呢?(蔡桓公)
师:你觉得蔡桓公是怎样的一个人?(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固执己见)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学生说)
师总结: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这么短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大道理啊!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同学们,在《扁鹊治病》这个故事中,扁鹊一心想救蔡桓公,可是没办到,假如你是扁鹊,你要怎样说才能让蔡桓公接受治疗呢?
2.你们说得真好,通过学习《扁鹊治病》这则寓言,你们都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老师还想跟你们推荐一些寓言,相信你读了后一定会有许多发现和收获。

(出示课件图片及寓言名字,让学生边看边读题目,有“滥竽充数、画蛇添足、狐假虎威、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五、板书设计
28扁鹊治病
扁鹊蔡桓公
医术高明不听劝告
医德高尚固执己见
《扁鹊治病》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生字词和阅读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生字词以自学为主。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体会人物心里的重要手段。

教学中要突出“固执己见,不听劝告,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一道理,就要把二、三、四、五自然段作为重点,通过阅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读出人物心情、态度的变化。

对相关的依据进行解读之后,我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重构,对分解的知识进行定位,并确定行为条件和认知程度,形成分析图:
知识分解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表现程度
生字词课前自学认读正确
主要内容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比较全面、准确体会人物心理默读课文说出、读出比较贴切、充沛领悟寓意深入读文的基础上说出、举出至少1种
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正确书写“蔡”字,“蔡桓公、扁鹊”二词。

2.目标2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可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用自己的话通顺、连贯说出文章大意。

3.目标3朗读课文,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朗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的方法,使85%以上的学生能读出扁鹊劝说时的诚恳耐心,读出蔡桓公态度的变化:由不相信到很不高兴。

4.目标4,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教师点拨,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5.目标5,放在课下阅读,教师可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课堂上重在激发兴趣。

《扁鹊治病》效果分析
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中段阅读课例。

我认为,这节课获得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目标准确
1.落实课标要求。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很好地落实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三大关键目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突出段的训练。

这节课舍弃了很多“内容分析…情节梳理”等环节,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扁鹊解释的那段话上面,让学生围绕典型段落充分地读、悟、背、写,凸显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年段特征。

二、教学环节简约
1.把握文体特征。

《扁鹊治病》是一篇寓言故事。

寓言是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来说明道理的言语,是形象性故事与哲理性寓意双重结合体的一种文学样式。

引导学生“学习字词,读一读;归纳内容,说一说;抓住重点,品一品;由此及彼,悟一悟”,这样的教学环节非常简约,遵循了寓言的文体特征,习得的“读故事,悟寓意”阅读策略是可以迁移的。

2.遵循语用规律。

围绕扁鹊解释的那段话,理解语言——让学生思考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进而发现层层递进的构段方式;积累语言——通过情景再现,多种形式朗读这段话,熟读成诵,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联系生活实际,用层层递进的段式表达自己对寓言的理解,通过练笔实现方法的迁移。

这样的教学流程符合“领会一积累——运用”的语言迁移过程。

三、教学方法有效
1.尊重学习起点。

《扁鹊治病》这课的单元训练重点是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将结束第二学段学习的学生,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积累了一些理解词语的经验,掌握了一些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领悟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效果也有了一些体验。

教学中教师通过检查预习反馈字词学习情况,通过尝试归纳反馈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情况,通过朗读反馈学生理解内容,体会寓意,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作用的情况。

这样的教学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起点,是让学的逻辑起点。

2.搭建学习支架。

让学,并不是教师不作为。

教学中我们应该瞄准靶子摸清底子还要搭建梯子,在学生学有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这样的教学才会真实有效。

这节课中“选择字典中的义项”“归纳扁鹊多次劝,蔡桓公都不理睬”“填写朗读表格”“练笔写段”就是几个助学工具,都是学生从起点到终点的学习支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扁鹊治病》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寓言两则》的第二个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

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

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选编这篇寓言: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

、《扁鹊治病》一文中主人公有两个:扁鹊和蔡桓公,课文讲了扁鹊劝蔡桓公治病的过程,侧面反映了蔡桓公的病越来越严重,蔡桓公的态度越来越差。

以扁鹊劝的越来越急为线索。

从再三劝说到跑了,其变化的关键在于蔡桓公的病越来越重以致无法医治。

因此,教学没有按常规逐段讲解课文的,而是从“名医”入手,从扁鹊的言行中去体会其被称为名医的原因即医德高尚、医术高明,既重视了朗读,又深化了主题,一举两得。

结合人物身份、个人生活经验,品读扁鹊和蔡桓公各自表现的句子,感悟人物的特征,体会人物心理想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和朗读能力。

设计自由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理解、体会句子,从而把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理解、体会句子的过程也就是指导朗读的过程。

设计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蔡桓公听了你的话又会说什么?分别用几句话写下来。

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出寓言故事的寓意,出示“防微杜渐”深化主题。

《扁鹊治病》评测练习
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cài cā)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烫(tàng tā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zhā zhāi)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
了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téng tòng)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1.我会给文段中加黑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出近义词。

一声不响()浑身()无能为力
()奇怪()
3.读下面的句子,并说说它是什么关系的句子。

用加黑的关联词语造句。

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

()关系4.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5.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
《扁鹊治病》课后反思
《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以对话为主,在教学时,我也是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

在这堂课上,学生提出了几个较有价值的问题:
1、蔡桓公为什么总是不听扁鹊劝告?
2、既然蔡桓公根本不愿听扁鹊的话,扁鹊为什么还要几次三番对蔡桓公说他的病呢?
3、扁鹊可以直接告诉蔡桓公不治的后果,为什么要一次次地说?
对教材的思考及对教学的反思:
第3个问题引起了纷争,学生需要重新回到文本,仔细体会蔡桓公的性格。

有的说,蔡桓公根本不会听的,一位是天方夜谭,因为当
时他觉得身体很健康。

有的说,这样将会使蔡桓公误会更深,以为他又在故弄玄虚。

有的说,如果那么直接,说不定蔡桓公一怒之下会把扁鹊拉出去杀了,不是说“伴君如伴虎”嘛。

最后再回到扁鹊这个固执偏见,自以为是,最终导致小病不医,一命呜呼的结果。

这个问题深化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

《扁鹊治病》课标分析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体会做事做人的道理。

2、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

3、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出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

解读:“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是指会用自己的话比较简洁地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扁鹊治病》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是四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寓言两则》之二,本组课文是围绕“故事长廊”这一专题编写的。

文章写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指出他病在何处并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始终不听劝告,最后并入骨髓,无药可救而死去。

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选编这篇课文,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阅读文本。

这篇文章语言平实、质朴,但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如“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中“站了一会儿”,“扁鹊又退了出去”中的“又”,“扁鹊连忙退了出去”中的“连忙”等等,都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我把个性化解读文本作为本课的一个核心内容。

另外,作为一则寓言,领悟寓意是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但领悟寓意不应孤
立的进行,它应融合在深入研读文本之中,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特别是要读好人物的几次对话,体会出人物的心理,领悟寓意自然就水到渠成。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课标中的学段目标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本课的学习重点确定为:体会人物的心理、领悟寓意是核心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