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课时 周测 月考》 《获得教养的途径》苏教版必修1.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块二经典的力量10.获得教养的途径
Ⅰ.学习目标:
1.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学习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Ⅱ.学法建议:
读书学习,“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
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
为获得教养,先要了解学习的作用,明白学习的要求。
文章开宗明义,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强调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
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大家探讨的兴趣: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
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
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
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
所以,人应当在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
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
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习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
学习本文,要善于思考这些问题,并能够从文本中圈划出那些哲理性的语句来品味。
Ⅲ.课前预习:
(一)字词读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狭隘.()(2)跋.涉()(3)沉溺.()
(4)符箓.()(5)戕.害()(6)消遣.()
(7)斑斓.锦缎( ) (8)出类拔萃.()
2.请辨别下列多音字的读音:
慰藉给予(与)咀嚼
藉给嚼
狼藉给以咬文嚼字
差别钥匙量.体裁衣
差参差不齐匙量
差劲汤匙掂量.
(二)字形识记
3.把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写在横线上。
①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唐
②书藉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③选择我们个人闲遐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
(三)词义辨析
4.阅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
..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2)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
...叹.
(3)不要用虚假的慰藉
..来麻痹我们
5.汉字中有很多形似字,请你细心辨别下列字形,并试着组词:
彩炽灼锲
采帜卓契
(四)文学常识
6.黑塞,生于德国,后取得瑞士国籍,国际主义战士,著名作家,获1946年。
作品主要有《彼得·卡门青》、《》、《》等。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痴迷善长殿堂永无止境
B. 惦量咒语恢宏举一反三
C. 天赋钥匙捏造文采斐然
D. 拓展炽热给予敷衍赛责
2.依次填入下列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②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③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读杰作。
A.逐渐突然必须 B.逐步突然必须
C.逐渐忽然必需 D.逐步忽然必需
3.下列句子中的标点有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
B. 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
C. 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
D.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
4.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深入书的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何等气象万千
....和令人幸福神往。
B.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
....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C.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一些女记者直接到前线采访,其冒险程度无异于火中取栗
....。
D. 我们总会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
....的事。
二、课内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乏口,那么富于刺激性。
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5.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
6.作者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和人格作为前提,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7.“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
(2006年高考试题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给“书虫”当夫人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
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
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州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
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
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天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
然而好景不长。
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
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
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
殊不知,我的整理反面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
从日出到日落,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锻造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
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
即使是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
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
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
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另人玩,自己却借此抽射去读书了。
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的说:“知道,怎么不知道。
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
”说完,仍埋头读书。
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
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
但有一点,我心里是笃的: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
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
”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
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
我有时嗔轻他动作太慢。
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
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
说来,我的先生既不风流倜傥,也非有钱有势。
当初吸引了我、使我心甘情愿以身相许的,正是他那些写得工整隽秀而又朴实无华的情书。
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
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
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
起初我奇怪他何以那样客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的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了下去。
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
赢得了自信。
(取材于肖融《给“书虫”当夫人》)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
...的两项是(4分)
A.所谓“惨”状,是说写字台及其周围又被书籍和文稿占据了,显得又乱又挤。
B.“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说明妻子对丈夫有点畏惧。
C.妻子有时“不免有点失落”,这表明她希望丈夫也能和自己一起享受点生活的乐趣。
D.丈夫说“不为物役”妻子回他一句“但为书痴”。
看来这对夫妇也存在着沟通障碍。
E.丈夫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不论是写论文还是写情都一丝不苟。
答:【】【】
2.解释词语并回答问题。
(6分)
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
.....久矣。
答: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
”
答:
②结合以上两句话以及文中其他类似的语句,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答:
3.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
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
答:
4.文的结束句“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深化了作者给书虫“当夫人”的感受。
联系最后一段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书的征服(节选)
蒋子龙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
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
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
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
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
外出总忍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
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的房子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
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
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算个书虫子。
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
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
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书征服。
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
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
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
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
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
那又有什
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一一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推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
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
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
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
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
我现在真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
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这部活书。
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1.作者说,书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
书的“征服性”和“侵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2.作者主张要“征服书”,请结合本文内容,概括出两种“征服书”的方法。
答:①
②
3.第11段中写道:“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
”“这样的书”有哪些作用?
4.说说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
(2)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枕藉嘉奖群贤毕至并行不背
B.渎职坦荡敝帚自珍沧海桑田
C.签署泻漏川流不息要言不烦
D.寒喧镂刻覆水难收涣然冰释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必须表现透彻 B.虽然必需表示精确
C.虽然必须表现精确 D.所以必需表示透彻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连续剧《石破天惊》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
....,大加赞赏。
B.像《变形记》这样在内容与表达方面不可理喻
....的作品,一般的读者往往对其敬而远之。
C.美国欲用一箭双雕
....的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既能推翻伊朗现政权,又能进一步控制中东石油。
D.2006年春节晚会终于伴着新春的钟声销声匿迹
....了,对于这台晚会,我们首先是祝福与鼓励。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二、课外语段阅读
与书为友
〔英〕塞缪尔·斯迈尔斯
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恰如观其所交之友。
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与其最佳最善者常相伴依。
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耐心相伴,陶陶其乐。
当我们身陷困境或处于危难,好书终不会幡然变脸。
好书与我们亲善相处,年轻时从中汲取乐趣与教诲,到鬓发染霜,则带给我们以亲抚和安慰。
同好一书之人,往往可以发现彼此间习性也有相近,恰如二人同好一友,彼此间也可引以为友。
古时有句名谚:“爱我及犬”,若谓为“爱我及书”,则更不失为一智语。
人们交往若
以书为纽带,则情谊更为真挚高尚。
对同一作家之钟爱,使人们的所思所感,欣赏与同情,都能交相融会。
作家与读者,读者与作家,也能相知相通。
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说:“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
少小所读,至老犹记。
书中所言他人之事,却使我们如同身历其境。
无论何地,好书无须倾尽其囊,便可得之。
而我们的呼吸也会充满了书香之气。
”
一本好书常可视作生命的最佳归宿,一生所思所想之精华尽在其中。
对大多数人而言,他的一生便是思想的一生,因此好书即为金玉良言与思想光华之总成,令人感铭于心,爱不忍释,成为我们相随之伴侣与慰藉。
菲力浦·西德尼爵士言:“与高尚思想相伴者永不孤独。
”当诱惑袭来,高尚纯美的思想便会像仁慈的天使,翩然降临,一扫杂念,守护心灵。
高尚行为的愿望随之产生。
良言善语常会激发出畅举嘉行。
书籍具有不朽的本质,在人类所有的奋斗中,惟有书籍最能经受岁月的磨蚀。
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了,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
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新颖如故,熠熠生辉。
只要拂动书页,当时所言便历历在目,犹如亲闻。
时间的作用淘汰了粗劣制品。
就文学而言,只有经典明言(明智睿哲的话)方能经久传世。
书籍将我们引入到一个高尚的社会,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心心相印,欢悦与共,悲哀同历,我们仿佛也嗅到他们的气息,成为与他们同时登台的演员,在他们描绘的场景中生活、呼吸。
凡真知灼见决不会消逝于当世,书籍记载其精华而远播天下,永成佳音,至今为有识之士倾耳聆听,古时先贤之影响,仍融入我们生活的氛围,我们仍能时时感受到逝去已久的人杰们——如当年,活力永存。
5.为什么说好书可引为诤友?
6.作者从同好一书之人身上发现了什么?推论出一个怎样的结果?
7.谈谈英国文艺评论家赫兹利特所说的“书籍深透人心,诗随血液循环。
”的含义。
8.为什么说“凡真知灼见决不会消逝于当世”?
获得教养的途径
1.(1)ài (2)bá(3)nì(4)lù(5)qiāng (6)qiǎn(7)lán(8)cuì2.藉:jiè,jí给:jǐ, gěi 嚼:jué,jiáo 差:chā,cī,chà匙:shi,chí量:liàng,liáng
3.①殿堂②书籍③闲暇
4.(1)伤害(2)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安慰
5.丰富多彩文采炽热旗帜真知灼见艰苦卓绝锲而不舍契约
6.诺贝尔文学奖《荒原狼》《玻璃球游戏》
一、基础训练
1.C(A.擅长 B.掂量 D.敷衍塞责)
2.A
3.B(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
)
4.D(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二、课内语段阅读
5.①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阅读);②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③必须花力气、下功夫读杰作。
6.“个性和人格”指爱的阅读(或“对文明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
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
的敬重。
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
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难获得教养。
7.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读书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不能成为生活的目的。
但现实是,不是读得太多,而是太少。
读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应该倾心于书。
1.(4分)B、D
2.(6分)①“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意识先于存在”化用哲学术语,是说东西已经被挪动了位置,自己仍然按照先前的记忆去找,自然找不到了。
②幽默(风趣、诙谐);富于收卷气(符合人物的修养和性格)。
3.(4分)
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如何爱书,第二节写他怎样爱书。
第二问:从“书虫”爱书,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4.(4分)
要点一:丈夫耐心听而少插嘴,使妻子感受到丈夫的关怀、理解与尊重。
要点二:妻子在向丈夫的倾诉中,也加深了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我价值肯定。
1.时间被书占用,空间被书占有,头脑被书左右。
2.抓住精髓,掌握规律,把厚书读薄;有选择地读书,不被书所累;认真品读有益的书;不让消遣、娱乐类的书占据正规时间;终生阅读生活这部大书。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激发人们的才智,帮助人们完善自己的书。
4. (1)比喻盲目读书,被书征服。
(2)比喻多好的书也不能迷信。
一、基础知识
1.B(A.并行不悖 C.泄漏D.寒暄)
2.A
3.C (A..评头论足”是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B.“不可理喻”形容人不讲道理;D.“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4.B
二、课外语段阅读
5.因为好书不论人所处的环境如何,都会与人亲善相处,给人以乐趣与教诲,亲抚和安慰。
6.发现彼此习性也相似,恰如二人同好一友,彼此间也可以为友。
7.好的书籍可以使人的心灵受到震颤,感人的诗句令人热血沸腾。
8.因为书籍记载其精华而远播天下,永成佳者。
用心爱心专心- 11 -。